第一篇:浅议民生资金——法律援助办案补助的监管专题
浅议民生资金——法律援助办案补助的监管
民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狭义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笔者认为民生资金监管的范围应以狭义的民生所对应的民生资金。本文就司法行政领域重要的民生资金——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的监管谈一点浅见。
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公民法律权益的保护。2005年重庆市财政局和市司法局印发了《重庆市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管理转行办法》(渝财行[2005]113号),规范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的使用和管理,至今延用。该办法明确了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的性质和用途:为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帮助我市贫困区县(自治县、市)解决法律援助经费困难,促进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协调发展,由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专项安排的法律援助专项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包括:一是支付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案件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和接受安排办理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的办案补贴,包括差旅费、交通费、通讯费、文印费和调查取证费等;二是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直接费用;三是受援人员败诉后确因经济困难无力交纳的鉴定费和仲裁费。
一、我县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监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笔者在璧山县司法局,我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2003年,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使用近10年,县司法局纪检小组、监察室等部门实施对民生资金——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的监管也近10年。现将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监管的一些主要做法与大家一起探讨,以促进日后改进。
(一)督促法律援助中心完善财务及其他内部管理制度近年我局指导和督促法律援助中心修改和制度了《璧山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办法》、《法律援助办案经费补助标准》、《廉政监督卡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回访等制度,规范援助工作人员的行为,从制度上杜绝私自收案,私自收费、吃拿卡要、挤占挪用援助经费等行为。
(二)完善法律援助网络管理
通过信息化应用,把法律援助受理、办案、结案、验收、群众反馈、补贴发放等流程和环节全部在市司法部统一管理的法律援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予以登录,司法部、市司法局、县局随时可以调取查验。
(三)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每年我局通过“三下乡”“干部大走”“五主动”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法律援助;在局办公楼门厅显著位置,设置了投诉举报箱,在“党务公开栏”、“阳光璧山网”、《璧山法制报》等媒介上公开投诉电话;近3年来,把法律援助中心作为行风政风评议的重点窗口部门,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在全县“科长评议”大会上公开述职,接受直接服务对象评议,通过一系列立体措施扩大群众对法律援助工 2 作及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
(四)定期检查
由局纪检组、监察室牵头,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每半年集中对法律援助中心的案件质量、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案件及补贴发放台帐、查验案件数量、查阅账簿及财务凭证、电话回访案件承办人员等方式进行。
(五)积极配合上级领导机关审计检查
市司法局、县财政局每年都要例行法律援助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检查,县法律援助心主任不定期接受县审计局的审计及司法局局长离任审计等,我局纪检组、监察室均作好配合检查审计工作,不遮掩、不护短,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经费的管理使用。
2012年我局法律援助办案专项经费收入97万元,支出97万元。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局对法律援助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认识上有提高,管理上有进步,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表现在:一是从2007年起,法律援助中心就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二是发放办案补贴程序规范,由收案、审查、派案、办案、验收、开单、核实、出纳、会计均有专人负责,每笔办案支出均与具体援助案件一一对应;三是法律援助中心主任3年来在全县“科长评议”中排名靠前;四是在连续多年、多部门的检查中也未发现违纪违规违法现象,无一人受党纪政纪国法处理。所以,在法律援助办案经费上的严格监管,促进了法律援助“民心工程”的顺利开展,我局连续 3 多年超额完成县“民心工程”案件数,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众合法权益。
二、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法律援助经费管理与使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与公用经费不明晰
我局法律援助中心虽然单独建帐,但是在法律援助办案专补助和援助中心公用经费未能达到泾渭分明。客观上,“保障法律援助中心日常运转的办公经费”与“法律援助办案直接费用”在分类上容易混淆,主观上“反正都是法律援助中心办公用的”,造成了法律援助办案专项经费和援助中心公用经费没有各自单独建立用款明细,不利于准确统计和查验法律援助办案专项补助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二)案件补贴发放不及时
在查阅帐册中我们发现,在对2012年及以往年度的补助经费发放中有半年、一年发一次,甚至存在跨年度发放的现象。在发放时间上没有制度规定明确的时限要求,导致发放延迟,不利于调动办案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援助经费的统计和管理。
(三)社会律师办案积极性不高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交办给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无人接手,或接手后久拖不办、久办不结、跨年办结,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一旦完成“指导数”“考 4 核数”后,绝不再办“多余”的援助案件。近年来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件数占总件数比例不到15%,没有完全发挥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纠其原因在于,根据县局2011年的援助案件经费补助标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经费包干补助标准为每件60元—600元之间。相对于社会其他诉讼案件2000元的起步价,“区区”援助办案补助实难调动社会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办案积极性。
三、加强法律援助办案补助专款监管的几项措施
(一)进一步明晰财务财簿
在充分保障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和直接费用的前提下,适当安排法律援助宣传、培训等方面的经费。通过建立多级明细帐,把法律援助办案专项经费与法律援助公用经费严格区分开来。
(二)进一步规范办案补贴发放管理
建立即时发放法律援助案件补贴的制度,建议法律援助案件结案并经过验收合格后,次月内完成补贴发放工作;补贴发放单应在财务帐簿、援助案件卷宗各留一份备查,做到财务上发放的每笔补贴与每件援助案件一一对应,长久保存;援助案件应及时归档结案,开具补贴领款单,逐月发放,不得跨季、跨年。
(三)多措施提高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积极性
一是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提高社会律师和 5 法律服务工作者办案补贴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办案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加强对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执业道德教育,充分宣传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办案自觉性;三是将法律援助办案情况纳入社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个人考核及其机构考核,未完成或不积极完成法律援助案件的,不予执业资格年审。
(四)严格落实民生资金备案制度
对法律援助办案专项经费的收入和支出应在季度、半年、年终向局党组、局纪检小组、监察室报告备案,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局纪检小组、监察室应全面掌握援助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科学分析,不断提出改进意见。
(五)严格责任追究
要把法律援助经费管理使用监督工作,作为廉政建设和法律援助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法律援助中心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政策法律法规、履行监管职责、实施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监督。对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违反规定使用、截留、挤占、挪用或私分法律援助经费的机构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民生资金监管工作方案
民生资金监管工作方案
民生资金监管作为落实好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为确保民生资金准确及时无误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把好民生资金的审批、发放、使用关。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1、确保民生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贪污、骗取和挤占现象发生。
2、民生资金要求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乡财发放到每个救助对象手中。
3、严格执行民生资金申请、审核、审批的各项程序,确保发放准确率达100%。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行局长负总责,分管财务的副局长具体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负责各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确保资金发放的准确性及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管。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完善民生资金管理制度作为推进民生资金长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清理、完善了现有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监督通报制度和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制度,建立完善符合财政资金管理原则和要求的内控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2、开展专项检查,实行部门联动监督。积极开展民生资金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拨付、管理、监管情况,用款单位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用款单位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方面内容,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民生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3、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认真做好民生资金预算,报请财政审核,把民生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到政府网上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民生资金安排和使用科学性,促进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
4、完善内部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强化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民生资金监管业务的熟练程度,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二是落实首办(首问)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努力避免监守自盗和保证资金安全。同时及时对账,预防各类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依法理财、依法办事。
第三篇: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财政部、司法部 【发布文号】财行〔2005〕191号 【发布日期】2005-09-06 【生效日期】2005-09-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新华网
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管理暂行办法
(财行〔2005〕1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司法厅(局):
为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解决法律援助经费困难,促进不同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协调发展,中央财政专项安排了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为充分发挥专款的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5年9月6日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以下简称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管理,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使用效益,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根据财政部《 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法律援助办案专款是为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解决法律援助经费困难,促进不同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协调发展,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的补助地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专项资金。
根据司法部、民政部、财政部等九部门《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各级政府应将法律援助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省级财政部门应设立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广泛开辟政府财政拨款以外的法律援助经费筹措渠道,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解决法律援助办案所需经费。
第三条 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投向是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以及经费保障能力较低的其他困难县(市、区)法律援助机构(含未单独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承担法律援助任务的县、市、区司法局,下同)。
第四条 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使用范围
(一)支付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办理案件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接受安排办理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办案补贴,包括差旅费、交通通讯费、文印费、调查取证费等。
各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办案补贴标准。
(二)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直接费用。
(三)受援人败诉后确因经济困难无力交纳的鉴定费和仲裁费。
第五条 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分配
(一)法律援助办案专款分配原则是:公开、公正、透明;保贫困、保基层、保基本,体现政府的责任和财政支付能力的协调平衡。
(二)法律援助办案专款采用“因素计算法”进行分配,即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选择贫困人口数量、财政状况、法律援助办案量及其他客观因素,在量化的基础上,根据各因素对经费需求的影响程度和财政管理的要求,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和差异系数,通过公式计算确定补助各地的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数额。
(三)贫困人口数量以国家统计的上年全国各地贫困人口数为准;财政状况以人均可用财力指标为准,适当参考其他财政指标;法律援助办案量以上年实际完成法律援助案件数为准;其他因素主要考虑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管理情况和各级财政的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安排情况。
计算专款的因素及其所占权重可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四)省级财政部门在分配法律援助办案专款时,也要以“因素计算法”为基础,坚持鼓励办案数量多和本身安排办案经费多的地区的原则。
第六条 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使用管理
(一)法律援助办案专款实行集中安排、一次下达的办法,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到省级财政部门。
(二)省级财政部门要在司法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将中央财政补助的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结合省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在收到中央补助资金的两个月内,按财政预算管理程序核定并下拨到县级法律援助机构。县级法律援助机构要将上级补助的法律援助办案专款、本级财政安排的办案经费和各种渠道筹集的社会资金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使用。
(三)有条件实行财政国库直接支付的地区,省级财政可直接将法律援助办案专款拨付给县级法律援助机构。
(四)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人员在领取法律援助办案费补贴时,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或复印件以及结案报告等材料,并在领取单上签字。
(五)法律援助机构应建立台账,标明承担的法律援助案件事项、时间、承办人、办案费补助数额或报销数额等。
第七条 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监督管理
(一)各级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监督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保证法律援助办案专款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二)每终了后4个月内,省级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将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如实向财政部和司法部作出书面报告。中央财政将以此作为考核省级财政和司法行政部门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安排下一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参考依据。
(三)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建立效益考核制度,对使用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定期向上级和下级财政、司法行政部门通报考核情况,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
(四)财政部、司法部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直接或委托有关部门对专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审计。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到位不及时、使用效益不高、存在挤占挪用现象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地区,将暂停以后法律援助办案专款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处分。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省级财政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
一、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一些管理者受利益驱使,套取专项资金;有的经费不足,挤占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明显漏洞,资金的使用管理把关不严,资金发放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等现象,致使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政策理解不透,知晓度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生资金效益发挥不高。近年来,民生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民生资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花好管好民生资金,使其使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在项目的上马和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宁多勿少”的利益驱动,套取资金、浪费资金现象严重。二是部分工程项目在执行中由于资金配套、后期管护等环节存在问题,成为烂尾工程,没有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三是一些地方或部门为了完成对民生项目的考核,实行一刀切、下指标、摊指标等硬性数量规定,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下,存在弄虚作假、虚报造假现象,使宝贵的民生资金打了水漂。
(二)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民生项目从项目申报、立项,到资金配套、拨付、使用和后续监管等环节,贯穿全程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预防和阻止资金运转、使用偏离轨道,确保资金运转合法合规和安全高效使用。二是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资金与项目缺乏统筹衔接。由于资金管理责任不具体、不明确、不严格,没有实行问责制,重争取,轻管理,以拨代管,权责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民生支出公开机制不健全。目前,缺乏规范的民生支出的公开机制,公开的主体、渠道、范围、方式和审查的程序需要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加以进一步明确。民生资金的拨付、使用处于不公开透明的状态,一方面给资金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监督机构、社会和公众对民生资金的有效监管。
(三)基层财政监督体系薄弱。一是实际操作中普遍面临资金、项目多头管理的情况,很多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由于项目多、业务量大、资金分散、多头管理,基层财政所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基层财政所监管力量薄弱,业务人员少,许多项目需要专门管理人员长期深入实地检查,加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监管需求。二是基层财政所对民生资金的具体使用,事前、事中缺乏参与,事后监督局限于发现和确认偏差以及已经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监督过程中出现职能悬空,导致监督缺位。
二、对策及建议
民生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民生资金的监管同样牵涉面广,项目内容繁杂,需要全面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应在把牢关口、创新手段、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一)关口前移抓预防。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明确利民惠民实事的中长期目标、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分实施的计划;加强民生资金预算项目支出的规范管理,认真做好重点项目支出的安排的研究和评估论证;加快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进度,加强民生资金预算的执行分析,财政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制度。对民生项目实行程序化管理,严格把好立项关、资金支出关和资金使用关。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按建设进度拨款,减少资金跑漏,充分保证资金的利用率项目财务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科技助力解难题。制针对民生资金全程监管难、数据审计难、监管量化难、身份甄别难、监管机制僵化、缺乏信息科技手段等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快捷高效的全程实时信息监管系统,促使民生资金在贯彻落实时实现阳光操作。对项目监控,从前期手续、施工前审批,到项目开工、资金拨付使用、决算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对专项资金监控,从指标下达到拨付、投放使用,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创建完善民生资金电子监管系统,覆盖民生资金项目、资金用途、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等情况。在用款计划申请、资金使用审批、资金拨付和资金发放四大关键环节设置监测点,实行自动预警、分级报警,提高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风险和成本。此外,还应建立财政及各监管部门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对所有纳入系统管理的项目和资金民生资金进行查、访、核、验,随时了解每笔资金的动向,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保障群众的知晓权,系统向群众开放以查询资金使用等情况,真正实现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形成多角度、全过程、实时化、动态性的有效监督。
(三)责任查纠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使每一项资金的监管都有具体部门负责,并将强化监管贯穿于从项目立项、审批到验收、审计的全过程,严防资金被挪用、拖欠和改变用途。对每项民生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等情况全面开展检查,逐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实行销号式整改。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民生资金领域存在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国家、集体或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同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建设、民生制度执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切实加强同步小康补助资金的监管
切实加强同步小康补助资金的监管
为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资金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使资金真正落到实处。近日,XX组对该乡15个同步小康村的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
此次督查内容涉及补助资金是否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管护、环境管护、精神文明服务及其设施维护、社会管理服务维护、农业生产运行维护等;是否存在用于村(组)人员补贴和村务接待及分发给村民个人等违规现象。XX组根据XX提供的各村项目建设报账发票,进行实地核查,与相关负责人核实实施项目与所申报项目是否一致、项目完成情况是否与报帐发票所述相符。对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工作情况达不到规定标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的村,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截留、挤占、挪用和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的,将严格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XX组通过督促该乡财政分局完善报帐管理制度、各村(社区)建立健全资金使用村民民主决策机制,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定期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真正起到民生实事末梢监督作用,确保村级维护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