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民生资金监管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四力齐发强推进四动并举提实效--**县开展民生资金监管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今年以来,江西省**县根据省、市关于“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全面检查、分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紧扣“教育、自纠、查处、规范”四环节,狠抓四力推动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确保民生资金惠及于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组织上给力,高位推动。一是领导重视。全省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该县高度重视,召开县委常委会对全县民生资金监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县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题部署工作、讨论方案制定,并明确将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列入本级政府2013年纠风工作重点任务抓好落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亲自督导,分别召开了全县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推进会和全县家电下乡经销网点自查自纠推进会。同时,多次召开民生资金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强力推进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二是成立机构。
第二篇:民生资金监管工作方案
民生资金监管工作方案
民生资金监管作为落实好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为确保民生资金准确及时无误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把好民生资金的审批、发放、使用关。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1、确保民生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贪污、骗取和挤占现象发生。
2、民生资金要求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乡财发放到每个救助对象手中。
3、严格执行民生资金申请、审核、审批的各项程序,确保发放准确率达100%。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行局长负总责,分管财务的副局长具体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负责各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确保资金发放的准确性及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管。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完善民生资金管理制度作为推进民生资金长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清理、完善了现有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监督通报制度和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制度,建立完善符合财政资金管理原则和要求的内控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2、开展专项检查,实行部门联动监督。积极开展民生资金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拨付、管理、监管情况,用款单位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用款单位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方面内容,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民生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3、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认真做好民生资金预算,报请财政审核,把民生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到政府网上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民生资金安排和使用科学性,促进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
4、完善内部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强化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民生资金监管业务的熟练程度,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二是落实首办(首问)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努力避免监守自盗和保证资金安全。同时及时对账,预防各类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依法理财、依法办事。
第三篇:完善民生资金监管工作经验交流
一、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一些管理者受利益驱使,套取专项资金;有的经费不足,挤占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明显漏洞,资金的使用管理把关不严,资金发放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等现象,致使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政策理解不透,知晓度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生资金效益发挥不高。近年来,民生资金的使用及其效益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民生资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花好管好民生资金,使其使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在项目的上马和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宁多勿少”的利益驱动,套取资金、浪费资金现象严重。二是部分工程项目在执行中由于资金配套、后期管护等环节存在问题,成为烂尾工程,没有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三是一些地方或部门为了完成对民生项目的考核,实行一刀切、下指标、摊指标等硬性数量规定,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下,存在弄虚作假、虚报造假现象,使宝贵的民生资金打了水漂。
(二)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民生项目从项目申报、立项,到资金配套、拨付、使用和后续监管等环节,贯穿全程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预防和阻止资金运转、使用偏离轨道,确保资金运转合法合规和安全高效使用。二是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资金与项目缺乏统筹衔接。由于资金管理责任不具体、不明确、不严格,没有实行问责制,重争取,轻管理,以拨代管,权责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民生支出公开机制不健全。目前,缺乏规范的民生支出的公开机制,公开的主体、渠道、范围、方式和审查的程序需要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加以进一步明确。民生资金的拨付、使用处于不公开透明的状态,一方面给资金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监督机构、社会和公众对民生资金的有效监管。
(三)基层财政监督体系薄弱。一是实际操作中普遍面临资金、项目多头管理的情况,很多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由于项目多、业务量大、资金分散、多头管理,基层财政所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基层财政所监管力量薄弱,业务人员少,许多项目需要专门管理人员长期深入实地检查,加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监管需求。二是基层财政所对民生资金的具体使用,事前、事中缺乏参与,事后监督局限于发现和确认偏差以及已经存在的问题,在管理监督过程中出现职能悬空,导致监督缺位。
二、对策及建议
民生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民生资金的监管同样牵涉面广,项目内容繁杂,需要全面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应在把牢关口、创新手段、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等方面下功夫。
(一)关口前移抓预防。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明确利民惠民实事的中长期目标、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及分实施的计划;加强民生资金预算项目支出的规范管理,认真做好重点项目支出的安排的研究和评估论证;加快项目支出的预算执行进度,加强民生资金预算的执行分析,财政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制度。对民生项目实行程序化管理,严格把好立项关、资金支出关和资金使用关。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按建设进度拨款,减少资金跑漏,充分保证资金的利用率项目财务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科技助力解难题。制针对民生资金全程监管难、数据审计难、监管量化难、身份甄别难、监管机制僵化、缺乏信息科技手段等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快捷高效的全程实时信息监管系统,促使民生资金在贯彻落实时实现阳光操作。对项目监控,从前期手续、施工前审批,到项目开工、资金拨付使用、决算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对专项资金监控,从指标下达到拨付、投放使用,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创建完善民生资金电子监管系统,覆盖民生资金项目、资金用途、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等情况。在用款计划申请、资金使用审批、资金拨付和资金发放四大关键环节设置监测点,实行自动预警、分级报警,提高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风险和成本。此外,还应建立财政及各监管部门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对所有纳入系统管理的项目和资金民生资金进行查、访、核、验,随时了解每笔资金的动向,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保障群众的知晓权,系统向群众开放以查询资金使用等情况,真正实现每一笔资金的拨付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形成多角度、全过程、实时化、动态性的有效监督。
(三)责任查纠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使每一项资金的监管都有具体部门负责,并将强化监管贯穿于从项目立项、审批到验收、审计的全过程,严防资金被挪用、拖欠和改变用途。对每项民生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等情况全面开展检查,逐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实行销号式整改。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民生资金领域存在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国家、集体或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同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建设、民生制度执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县民政局民生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县民政局民生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
案
县民政局民生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民生资金监管作为落实好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领导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为确保民生资金准确及时无误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把好民生资金的审批、发放、使用关。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1、确保民生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贪污、骗取和挤占现象发生。
2、民生资金要求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乡财发放到每个救助对象手中。
3、严格执行民生资金申请、审核、审批的各项程序,确保发放准确率达100%。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行局长负总责,分管财务的副局长具体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负责各救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确保资金发放的准确性及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管。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完善民生资金管理制度作为推进民生资金长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清理、完善了现有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监督通报制度和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制度,建立完善符合财政资金管理原则和要求的内控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2、开展专项检查,实行部门联动监督。积极开展民生资金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拨付、管理、监管情况,用款单位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用款单位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方面内容,并督促落实整改措
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民生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3、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提高民生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认真做好民生资金预算,报请财政审核,把民生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到政府网上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民生资金安排和使用科学性,促进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
4、完善内部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强化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民生资金监管业务的熟练程度,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二是落实首办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努力避免监守自盗和保证资金安全。同时及时对账,预防各类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依法理财、依法办事。2014年10月24日
第五篇:无为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做法及成效(精选)
无为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胡卫星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三农”投入资金不断加大,国家用于乡镇财政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怎样发挥资金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乡镇财政重要职能。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和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意见》(财农村[2010]583号),我县高度重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制定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健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乡镇财政“一线监管”和“一线服务”的优势,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行积极有益探索,其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无为县地处皖中,北依巢湖,南临长江,现辖23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2011年财政收入20.31亿元。全县有23个乡镇财政所(分局),其中副科级建制财政分局6个,现有编制201人,2011年-2012年通过招录19名财经类本科学历毕业生充实基层财政所(分局),增添新鲜血液,缓解了人员紧张现状,同时乡镇财政所(分局)人、财、物三权实行县财政局垂直管理,为做好“两基”建设和资金监管工作提供组织和人力保障。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情况
1、强化资金监管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我局于2010年9月份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村财政管理局,具体指导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业务工作。各乡镇财政所(分局)也成立相应组织,明确责任,形成乡镇财政所长和分局长负总责,乡镇财政资金各岗位专管员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为乡镇资金监管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
2、出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相关政策和制度
在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财政厅《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经过多次调研和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征求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意见后,先后出台了《无为县财政局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无为县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关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同时我局多次召开乡镇资金监管专题会议,明确各业务股室、主管部门、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管职责。明确乡镇财政所有资金下发文件时,要抄送乡镇财政所(分局),为乡镇财政所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提供政策依据,保证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目前,乡镇财政预算资金、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村级集体资金六大类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3、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机制
为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我局根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内容和范围,对乡镇财政所(分局)设立财政结算员岗位、资金会计岗位、核算会计岗位,负责预算资金的监管;设立涉农补贴资金专管员岗位,负责补贴农民资金监管;设立专项资金管理岗位,负责项目资金监管;设立家电下乡专管员岗位,负责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资金监管;设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管员岗位,负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监管;设立村级核算会计岗位、村级资金会计岗位,负责村级集体资金监管。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按百分制制定岗位考核办法,半年小考核,年终总考核,考核结果按岗位得分多少排名,总结表彰会议上人手一册,对排名前12位的岗位进行通报表扬,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倒数后3位岗位给予通报批评,县局还成立帮扶小组给予帮扶,摆脱后进位次,若出现连续两年岗位倒数后3名,调换工作岗位。我县通过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日常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了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4、确保信息通达畅通
2011年接收到上级财政部门有关乡镇资金信息 58 个,下发乡镇财政资金信息58 个,其中:经建类发信息32 个、社保类下发信息 12 个、教科文类下发信息3 个、农业类下发信息10 个、其他类下发信息 1 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乡镇财政反馈资金监管信息 27 个。通过建立乡镇财政监管资金信息通达制度,确保信息通达通畅,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供政策依据。
5、建立抽查巡查制度
以农村财政管理局和财政监督局为主,其他股室配合开展乡镇财政资金抽查巡查工作518次,其中:补助性资金抽查巡查 12 个,项目类资金抽查巡查8 个。
6、开展工作督促和保障
2011年我局制定乡镇财政干部培训计划,全县组织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22 次,累计培训人数1401人。通过培训,乡镇财政干部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水平、资金监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011年除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外,安排乡镇财政所(分局)专项业务经费225.94万元,用于各项工作开展;2011年安排岗位考核奖励资金20余万元;另外,2011年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公开公示力度,对23个乡镇所(分局)配备电子触摸屏和液晶电子公示屏,保障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乡镇财政监管工作做法及成效
1、乡镇预算资金管理更加规范。我县乡财县管严格执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要求,支出以“预算控制指标、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出”为原则,全程监管乡镇财政资金申报、审批、核拨、使用等情况。2011乡镇财政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的精神,大力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对乡镇公务招待费加强控制,实行按月报销,按季提示,全县乡镇招待费控制在县纪委下达指标范围内,车辆运行费及其他一般性支出都在控制指标以内,没有超过控制数。与此同时,强化乡镇债务管理。按照国务院“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逐年化解”的原则,严格控制乡镇新增债务,凡是新增债务必须报县政府批准,乡镇财政加强债务平台建设,实行微机动态化监管,鼓励乡镇积极化解债务,2011年乡镇化解账面债务4740万元,化解平台债务200万元。
2、涉农补贴资金监管落到实处。我县在建立农户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对比,从源头上确保发放数据无异常的基础上,坚持公示制度,乡镇集中公示和村组公示相结合,让群众及时了解涉农补贴政策,增强补贴农民资金信息透明度。同时,开通了补贴农民资金信息发布平台和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了投诉渠道,联合相关部门加大随机入户抽查面。2011年我们按照省厅开展“十万农户大调查”活动的要求,对264个行政村(社区)的2423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开展惠农政策宣传,确保2011年打卡发放项目32项,补贴农民资金2.76亿元及时准确发放农民手中,无一错补、漏补、少补,无群众信访案件,在全省2010-2011年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打卡发放工作考评中获得全省一等奖。
3、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我县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从项目申报、论证,到项目实施、项目公示、项目招投标、项目资金拨付,项目工程验收等全过程进行监督。2011年全县乡镇财政共完成项目数52 个,资金支出共计65841.52万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王卫星专程来我县专题调研一事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财政部网站、《中国财经报》以及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村综合改革动态》(乡镇财政专刊)宣传和报道我县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和创新做法。
4、村级集体资金监管有力有效。我县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在乡镇财政所(分局),由乡镇财政所(分局)承担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并与村委会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我们制定《无为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十四项制度》(财农村字[2010]228号)和《无为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流程图》,加大对村级“三资”管理的力度,增强资金使用安全,使村级资产保管、使用、处置按章办事,规范村级收支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交给了广大农民群众一本放心账,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称赞。
四、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所(分局)工作量大、负荷重。如补贴农民资金,每一项都涉及到千家万户,从数据录入、登记核实、到落实发放,工作量大、时间紧,人员力量不足。
2、缺少交通工具、影响工作效率。如工程类项目,每个项目开工前、开工中、完工后都要现场监管和拍摄照片,没有车辆,影响工作效率。
3、待遇低、不公平。乡镇财政所(分局)事多人少,工作辛苦,加班加点是常事,而且待遇低。现在乡镇站所如派出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司法所、法庭级别都是副科级,人员身份都是公务员,而且都配备交通工具。而乡镇财政大部分还是股级单位,人员身份是事业单位、没有交通工具,有失公平。
五、意见和建议
1、建议明确乡镇财政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政策。财政部会同中编办联合发文,明确乡镇财政人员属于公务员或参公管理政策,解决乡镇干部后顾之忧,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解决公平问题。
2、建议财政部出台乡镇财政能力建设指导意见。一是加强乡镇财政地位建设,现在乡镇基层站所大部分都是副科级建制,就全国而言,财政所仍然是股级建制,不利于乡镇财政工作的开展,对于副处级建制乡镇或乡镇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且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乡镇,可以升格为副科级建制财政分局,有利于乡镇财政工作的开展,以提高乡镇财政工作执行力。二是增强乡镇财政人员编制,实行下保低上封顶,对于乡镇人口在3万人以下,要配备5名财政干部,乡镇人口增加1万人,要增加一名财政干部,但最高配备不能超过15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三是加强经费保障。除县级预算安排乡镇财政经费外(因县财政不能对自己特殊安排经费),中央和省财政应相应安排乡镇财政专项经费(如:基础设施建设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和交通车辆购置费等),以弥补乡镇财政经费不足问题。
3、建议上级财政部门为基层多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开拓工作视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一项全新工作,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有许多典型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分期分批地组织县乡财政工作业务骨干到有特色的省内、省外先进县(市)学习、参观和交流,一方面开拓视野提高工作激情,另一方面借鉴经验促进工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