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青年人员创业培训工作,共青团牡丹江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在全市建立并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基地资质认定工作。通过认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培训专业等各方面的条件,如具备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基本条件,则被批准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由共青团牡丹江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负责颁发(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牌匾以及基地的管理工作。
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的工作:
基地应帮助扶持社会青年人员成功就业,并带动更多青年就业。基地要定期汇报培训人员的招收、培训、输送、安置情况。基地要制定好培训科目,做好定向培训。
成效:
05年基地培训青年百余人次。其中有50%现以在本地、外地的各大中小型企业工作。另外还有些青年通过专业的培训开展了属于自己的店面,做了小老板,获取了较好的效益。
共青团牡丹江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
第二篇:信用社(银行)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做法与成效总结材料
信用社(银行)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做法与成效总结材料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待就业人口大幅上升,尤以返乡农民工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为多。广大农村青年面临着就业缺岗位、创业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三明银监分局的指导下,福建省三明市农村信用社与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业务,扶持有创业愿望、创业项目的农村青年走上创业之路。截至今年9月底,辖内已有7个联社开办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业务,其他4个联社与团县委联合制订下发了《青年创业贷款工作方案》积极准备开展,全辖累计发放此项贷款4181万元,目前贷款余额2638万元,支持1055户农村青年成就创业梦想,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及农村青年的一致好评。
一、主要做法
(一)选准试点,稳步推进。今年初,在三明银监分局和福建省农信联社三明办事处的大力指导下,大田县农村信用社针对县委县政府提出在高山区发展万亩生态茶园的农业产业集群思路,青年农民纷纷返乡创业缺乏资金的实际困难,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业务试点,并制定《大田县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试行方案》,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此项业务。三年来,此项业务稳健发展,已发放2045万元农村青年贷款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今年初,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把此项业务向全市铺开推广,根据福建省农信联社转发的团中央、银监会《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以及团省委、福建银监局《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方案》,福建省农信联社三明办事处经过与团市委多次协商、讨论,并征求三明银监分局意见,联合制定下发了《三明市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方案》,对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对象、条件、方式、发放程序和推进措施作了明确规定,在辖内各联社全面推广此项业务。同时,要求各联社把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作为信贷产品创新的重要举措,占领农村有效信贷市场,努力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早安排、早调查、早投放,满腔热忱地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就业。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扩大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影响力,辖内各联社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单、宣传栏、海报等宣传媒介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内容、意义、方法、步骤、诚信观念等内容进行了广泛宣传,扩大宣传效果,营造浓厚氛围。同时,各基层信用社联合当地团支部、村主干进村入户进行点对点的宣传。如大田联社利用农村墟日设立宣传点、党员电教、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对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申请条件、办理手续和操作程序进行大力宣传,并将申请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在信用社上墙公开,实行阳光办贷,接受群众监督。
(三)密切配合,有效对接。农村信用社和各级团组织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扎实有序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业务。有志创业的农村青年经本地团组织推荐可以向辖区内的信用社申请,也可由团县委直接向信用联社推荐。由团组织推荐的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内容包括农村青年姓名、创业示范项目、产业名称、基地规模、生产能力及市场、资金需求、受团内表彰等情况。信用社根据基层团委推荐的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名单和自愿申请农村青年名单,组织信贷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摸底,对农村青年的基本情况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查,逐户建立农村青年资信档案,农村青年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对农村青年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农村青年的信用等级分为四级,即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对前三个信用等级的农村青年进行授信,发放授信贷款证,授信金额一般在0.5万至10万元之间。通过以上举措,建立起“团组织考察推荐、农信社调查放贷”的互动配合机制,实现了农信社、团组织与农村青年的有效对接。
(四)搭建平台,开辟通道。一是手续适当简化。创业青年的授信贷款采取“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办法,创业青年的授信贷款一经确定,可根据自己对贷款的实际需求,随时到信用社办理授信额度内的贷款;二是利率适当优惠。凡经团组织推荐的农村青年创业授信贷款可享受信用社同类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10%的优惠政策。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青年可享受同类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利率下浮15%至20%的优惠政策;三是额度适当放宽。原则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但对信用状况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农村青年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抵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可视借款人实际风险状况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四是倡导优先服务。建立农村青年创业信贷绿色通道,实施优先调查、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减少办贷环节,提高办贷效率,确保满足创业青年各种合理的创业贷款需求。
(五)创新品种,贴身服务。本着“方便客户、灵活多样、规避风险”的原则,结合各地农村青年创业实际情况,大胆创新贷款方式,努力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方便、快捷、贴身的金融服务。一是推广青年小额信用贷款。通过各级团组织筛选,农信社评定“信用青年”,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收入水平和信用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信用贷款额度;二是推广青年小额联保贷款。由居住在贷款人服务区域内的青年组成联保小组,一般在3户以上,贷款人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贷款,联保贷款额度视借款人实际风险状况确定;三是推广青年小额联盟贷款。经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荐具备项目的青年组成创业联盟,并由行业协会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保证,贷款人授予创业联盟成员相应的贷款额度。如大田县均溪镇福塘村青年陈朝智大学毕业后返乡创办了一家米粉加工厂。今年陈朝智和同村10户人家联合成立了米粉合作社,共同申请到创业贷款100万元,利用这笔资金他们统一竞标采购原料,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他们的米粉打入了上海、武汉、广州和福州的超市,年产米粉1000多万公斤;四是推广创业带头人循环贷款。根据现有的创业情况,经过团组织推荐、农信社评估,贷款额度可以高于一般贷款户。如大田县广平镇青年郭上高毕业于三明农校园艺专业,他在信用社累计40多万元创业贷款的扶持下,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从事花卉种植,花卉事业越做越大。如今,花卉积植面积达到500多亩,日产鲜花3万多株,市场打入三明、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他不但自己富了,还带动本村和邻村乡亲共同走上种植花卉的致富路。
二、取得成效
(一)极大地调动农村青年创业热情。以往一些农村青年因为一无项目、二无技术、三无资金,只得选择外出打工,如今有了青年创业贷款的支持,极大地调动农村青年创业热情,纷纷选择返乡创业,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真正实现了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如大田县屏山乡美阳村青年郭行达外出打工多年,却没剩几个钱,今年当他得知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消息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并顺利从当地信用社获得5万元的青年创业贷款,及时办起了“猪-沼-茶”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如今,他种植的茶叶年收入达10 万元,养猪年收入15 万元,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积极发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引领农村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使受到扶持的农村青年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如大田县屏山乡地处高山区,种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种茶的地理环境更是得天独厚,但以往种茶的规模不大,茶叶的效益不高,在当地农村信用社400多万元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的大力扶持下,很多农村青年成了当地种茶、制茶能手,实现了“变万亩地瓜地为生态茶园”的目标。如今,该乡的高山茶已成为当地的最大特色产业品牌。
(三)实现农信社和团组织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对农村信用社而言,既履行了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社会形象,又找准了信贷支农的切入点,增加了贷款营销渠道,拓宽了农村信贷市场;对各级共青团组织而言,找到了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农村青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而有了行之有效的平台和载体,极大地加强了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了广大农村青年的好评。
三、今后打算
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青年的重要举措,目前尚处于推广初期,为使更多农村青年能享受到这一优惠的信贷服务,今后拟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此项业务:
(一)创新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担保方式。针对农村青年较大额贷款普遍缺乏抵押物,存在“担保难”问题,拟加大与当地党委政府、共青团组织的协调沟通力度,积极促成他们根据农村青年创业特点,发起成立农村青年企业家联谊会、杰出农村青年联谊会、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农村创业青年协会以及各类专业种植养殖协会等,一方面可以扶持农村青年创业“领头羊”,另一方面可以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产业为纽带,组织成员之间互保、联保,以获得创业贷款;二是加强与各村干部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农村经济能人自愿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贷款担保,发挥经济能人传、帮、带作用。
(二)加大农村“信用青年”评定力度。农村信用社结合大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加大农村“信用青年”评定力度,建立农村青年信用档案,形成商业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经营良好、及时还贷的农村创业青年,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不守信用的取消信用评定资格,收回贷款本息,并在一定范围内曝光。同时,建议共青团充分发挥组织和动员的优势,与农村信用社密切配合,协助做好“信用青年”评定工作,有效弥补农信社人手不足问题。这样既能保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按期回收,同时又能强化农村青年的诚信意识。
(三)争取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针对大多数农村青年基础差、底子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争取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促进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政策引导。建议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负责搭建农村青年创业融资平台和担保平台,并按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创业项目,加大培训与指导力度,增强农村青年的劳动技能和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信息支持。建议各级政府从产业调整、农产品市场变化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多渠道收集信息,通过定向联系、固定宣传栏、联合培训等方式向农村青年传导,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减轻负担。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对符合相关政策的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由政府提供财政贴息补助,以减轻农村青年创业的经济负担,营造有利于农村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灵台: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灵台县不断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创新方式,着力加强全县党员教育工作,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党员教育工作合力。县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是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纪检、宣传、党校、综治、信访等部门参加的党员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党员教育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定期沟通情况,协调培训计划,解决突出问题,做到统筹规划、上下联动、综合管理。二是及时安排部署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并推行了以农村党员“三卡”管理、机关党员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学习培训、作用发挥、考核激励等制度。三是建立了党员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将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党建目标责任书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分解细化目标任务,靠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责任。结合目标责任书考核,落实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制度,构建起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二、注重阵地建设,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网络。一是建成了覆盖乡村两级的远程教育站点。2005年以来,依托中央、省、市项目,全县共建成远程教育站点197个,其中依托站点116个,卫星模式站点31个,宽带模式站点50个,实现了乡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全覆盖。二是建立了赴外培训和县内实训基地。县委制定了干部赴外培训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党员干部赴外培训备案制度,在山东潍坊、浙江温州建立赴外培训基地2个。依托什字塬千亩优质苹果示范园、中台川区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全县建成党员教育实训基地18个。三是实施了标准化村级阵地建设工程。依托第一、二轮村级阵地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430.2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79处,总建筑面积达到19450平方米。今年,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120万元,组织实施了村级阵地规范化扫尾项目,计划新建村部13处,扩建村部16处,改建村部11处,努力实现村村有标准化村部目标。同时,全县184个村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村村响工程,为开展党员培训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从乡镇、部门等负责人中为县委党校聘请兼职理论教员24名,落实了乡镇党校理论教员聘任制度,在中心村设立了乡镇党校授课点,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乡、村分层承接,县内培训与赴外培训有机结合、全面覆盖的培训网络。
三、强化分类指导,因人因需制定培训计划。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因需施教的培训原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的要求,强化分类指导,坚持因人施教,着力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机关党员干部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并严格落实了机关党员每周二、四两次理论学习制度,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学习或支部集中理论学习,推行了党员述学、评学、考学、讲学等制度,把学习成效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测试,努力提高机关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农村党员突出致富能力培养。2008年以来,抢抓开展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试点工作的有利机遇,以“双教双培三增强”活动为载体,聘请省内外专家和县内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30人,组建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专家服务团”,投入20万元组织编印乡土培训教材7个篇目2.4万册,在县电视台策划开办了“科技苑”专题栏目,依托乡镇党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双培双带”培训基地等阵地,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考察学习、结对帮带等形式,对全县5092名5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开展了致富能力培训。把培训与技能转化相结合,扎实组织开展了百名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典型培育、百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勤劳致富竞赛“三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致富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四、突出综合培养,科学分解细化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把培训内容细化为把握政策、应用科技、开拓市场、筹措资金、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和创业致富七种能力,重点从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经营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在政治理论方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政策法规方面,以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十七大及十七届一至六届全会精神及各级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着力增强广大农村党员的法律意识和自觉应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以科学养牛、果园管理、蔬菜种植、劳务技能和农村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种植、养殖的水平和务工技能。在经营能力方面,以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发展现代农业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广大党员把握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资源、组织营销等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五、优化培训方式,着力增强党员教育实效。在开展培训工作中,我们坚持贴近实际,用活载体,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做到了“五变五确保”。一是变“固定式”培训为“菜单式”培训,确保党员学有兴趣。在开展培训前,我们结合党员干部的需求和全县产业发展实际,将苹果种植技术、肉牛饲养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外出务工常识及强农惠农政策等作为重点内容,由党员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参训班次,充分尊重了党员的意愿和要求,激发了党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县委党校近年来在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前,探索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不同层次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并认真归纳梳理吸收,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变“灌输式”培训为“互动式”培训,确保党员学有所获。在培训过程中,重视教员与学员的互动,积极推行双向互动的“群言堂”教学,采用研讨式、问答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员和党员的双向交流,将培训人员由“播音员”变为“主持人”,将培训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有效调动了党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变集中培训为“送学到家”,确保党员全面受益。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不便于集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办班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在县电视台策划开办了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科技苑”专题栏目,安排了畜牧养殖、果园管理、务工常识等专题,确定每周播出一个专题讲座,每个专题播出40分钟左右,每周不间断滚动重播3次,使广大农村党员坐在家中即可观看专家讲座,接受技术培训。同时,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开通了“手机飞信”系统,定期为党员发送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信息,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四是变单一的课堂培训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确保党员学以致用。针对农村党员文化水平偏低、接受能力偏弱的情况,为了让广大党员种植户“学有所教、做有所看”,进一步弥补集中办班培训的不足,我们大力推行了直观教学法。除各级党组织自行组织的赴外考察学习外,县委党校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每年坚持结合1-2期主体培训班,在集中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都要安排2-3天时间组织学员到邻近县区考察学习,用亲身经历激发和调动党员提高技能、掌握本领的热情。五是变定点培训为流动培训,确保党员学而不厌。县上积极与省、市业务部门有关专家和甘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邻近高校专家教授进行了衔接联系,组建了由专家教授及县内中级以上职称及大学本科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服务团”,分肉牛及奶牛养殖、果树栽植及其它种植、养殖3个专家服务小组,制定印发了专家服务团管理办法,明确了专家服务团成员的工作职责、报酬等,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巡回各村、产业基地,对党员进行“手把手”技术指导;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党员农技服务队,负责长期驻村指导党员栽种,受到了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六、坚持“五个整合”,积极搭建党员培训平台。为切实搞好党员集中培训工作,我们采取整合规划、整合资金、整合师资、整合阵地、整合信息“五个整合”的办法,把全县党员培训活动的培训内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信息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大培训、大教育的浓厚氛围。一是整合培训规划。每年坚持将农牧、扶贫、财政、果业、社保等涉农部门实施的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畜牧世行贷款、“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规划进行了全面清理,将针对农村和农民的零星培训计划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全县党员群众培训的大计划、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有效盘活了培训资源。二是整合培训资金。采取县财政配套一点、涉农项目经费投入一点、党费列支一点、乡村两级自筹一点、县直部门帮扶一点的 “五个一点”办法,将方方面面的培训资金整合起来,实行统一安排、合理使用,防止乱用滥用,确保把有限的培训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经费467.7万元,其中党费投入31.7万元,财政投入65万元,其他资金371万元,集中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整合师资力量。从农牧、林业、畜牧、扶贫、科技等县直12个部门精选50多名业务骨干,从乡镇站(所)选取20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授课教师,从村、社筛选13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作为农民教员,建立了全县统一的“专家库”,形成县、乡、村三级教师网络辅导体系,初步解决了培训师资短缺的问题。四是整合培训阵地。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县乡党校、县农广校、乡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站点、农民信息之家、村级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培训阵地作用,结合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开展农村党员“冬训”等活动,根据农时季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层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培训4.1万人(次),使党员的培训由原来的县上统一培训变为县、乡、村分层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级培训阵地的作用。五是整合培训信息。充分利用村村通电话、通手机、通广播电视这一优势,构建“三电一中心”(即县电视台农业栏目传播、农业技术电话服务热线、农民电脑上网、农技110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把“三电”所涵盖的种养技术、市场行情、农业政策、气象与农事、劳务、招商信息等内容与农技110服务中心免费开展的专家现场咨询、专家实地调查解决难题、专家热线电话答疑、上网查寻、发布信息、提供书面技术资料、播放农产品信息和农业技术影碟等业务优化整合,形成一体,使广大农村党员能够真正享受到 “零距离培训,零距离服务”。
七、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拓宽党员培训渠道。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我们先后探索出了党员教育培训的五种模式。一是“县委党校+乡镇党校+村级活动阵地”的培训模式。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原则,将党员培训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委党校、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根据不同知识层次的培训任务确定相应层次的党组织负责完成,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培训中的核心作用,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层级式农村党员培训模式。二是“县内培训+赴外培训”的培训模式。为适应党员教育培训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培训的层次,我们依托浙江温州、山东潍坊2处赴外培训基地,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实地考察“取经”,实地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思维理念,有效促进了农村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积极鼓励县委党校、县科协等农村党员培训的职能部门“走出去,引进来”,主动与县内外的高等院校协作,实行“联合办学”、“挂靠办学”,提高培训层次。三是“党校+协会+基地”的培训模式。适应大量集中党员比较困难,小范围集中相对比较容易的特点,引导建立行业协会,利用协会作为中枢,党校宏观指导,以基地实践为主要内容,加强农村党员培训。目前,全县共组建行业协会143个,组织开展党员培训1.3万人(次)。四是“远教站点+远教中心户+党员户”的培训模式。以县远程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村远程教育站点为基本单元,以村社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产业能人为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户”,采取一个“中心户”联系2个以上党员户开展经常培训、一个远程教育站点辐射10个以上中心户、县远程教育中心统揽全县的方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培训资源,全方位组织农村党员进行学习培训。目前,全县共设有远程教育“中心户”920多户,联系农村党员2800多户,开展培训2.2万次,传授推广农业实用技术3100多条,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今年依托建成的村级文化广场,整合投影仪等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在全县建成了可容纳500人以上的远程教育广场7处。至目前,全县共利用远程教育广场播放各类技术培训课件58部,播放各类红色经典影视60多部,培训党员4.1万人。五是实施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项目。今年以来,坚持以经济工作的理念和项目化管理的手段抓基层党建工作,推行了党建项目化管理,组织实施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党建项目,各党(工)委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整合部门资源,依托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和流动党校,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县上每2个月举办一期高规格的培训班,邀请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传经送教,至目前,全县共培训党员干部2.1万人,有效地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第四篇:全民创业就业工作状况做法及成效
全民创业就业工作状况做法及成效
一、工作情况
1、与金融部门主动协调制定下发扶持青年创业就业的相关文件,并通过基层团组织的摸底调查,积极为其联系金融机构发放创业贷款。截止目前,共为具有创业意识的城乡青年联系、发放创业贷款140万元。
2、针对市场需求,加强对具有创业就业意识的团员青年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就业和致富增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截止目前,共培训200余人。
3、建立健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体系,统一实行网上报名、招聘信息的发布等,由见习基地负责录入人员需求情况、见习情况和已聘用人员,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扩大了人员招聘范围,实现了更多人就业。
二、存在的问题
1、创业人员的政策保障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不能有效满足创业青年的需求,部分创业青年因受贷款条件所限,还不能享受贷款的优惠政策,且因就业局的贷款是贴息的,很大一部分人会优先选择这种贷款。
2、受资金和活动阵地限制,团区委的创业就业培训只能在部分地区、人群中开展,不能有效的扩大创业就业培训 的覆盖面。同时受认知所限,部分团员青年对见习基地持观望、怀疑态度,影响了见习基地作用的发挥。
三、建议
1、针对我区的培训工作,建议由区劳动就业局和区农牧局统一组织,集中培训,其他部门和单位只负责整合资源,起到协调配合的作用。一方面降低培训成本,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避免重复培训;另一方面能有效的发挥各自部门单位的主要职能,防止“杂活”太多,分散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2、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措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举办各类SYB、SIYB培训班,加大对具有创业意识的团员青年的培训力度,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由一个部门主导,为他们的创业提供政策保障。
3、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把大学生创业、志愿者创业、青年创业和就业等融合起来,建立**青年创业就业信息库,利用现代化的方便快捷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篇:市“创业服务年”活动做法及成效
市“创业服务年”活动做法及成效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在巩固和拓展去年“机关效能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以服务“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按照“打造亮点、彰显特色、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位推动,扎实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强化三个保障,确保活动有序推
进
(一)强化组织保障。及时调整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增加2名市委常委为副组长、2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责任主体,指定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创业服务年”活动。同时,由市纪委书记担任市推进投资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监察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投资创业工作。通过纪检监察机关一线参与投资创业活动,及时发现、有效解决投资创业中存在的“梗阻”等问题,促进了“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高效推进,促进了“创业服务年”活动上台阶、上水平、见成效。
(二)强化思想保障。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市长作动员报告,市纪委书记作动员部署,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主持,市政府副市长宣读《实施方案》。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市属新闻媒体设立“创业服务年”活动专栏,在政府网站开辟专题网页,做到报纸每天有文章、电台每天有声音、电视每天有图像。同时,在全市开展评选“十大创业先锋”、“十大服务创业标兵”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共为、齐抓共管,人人有责、人人有份的舆论氛围。目前,共刊播稿件217篇,编发简报13期。
(三)强化后勤保障。配齐配强干部队伍,抽调21名市直机关干部组成四个工作组,集中办公,负责指导协调各单位活动开展。市政府专门从财政拔付30万元作为“创业服务年”活动工作经费,已经到账。并从市直单位调配4辆工作用车,购置9台电脑、1台复印机等办公设施。
二、抓好五个环节,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紧紧围绕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这个目标,将“创业服务年”活动与项目建设对接,通过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通过抓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创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
(一)深入开展遵纪守法集中教育活动,为推进创业服务年活动奠定扎实基础。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为提升我市党员干部服务创业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我市针对市纪委通报的“三起典型案例”,集中2个月时间,分“联系实际、学习讨论,对照要求、规范行为,建章立制、严格问责”三个阶段,在市直115个单位开展党员干部遵纪守法集中教育活动。活动启动后,市纪委、市委办公室等单位立即抽调人员组成了10个督导组,上门面对面交任务、提要求。市直各单位按照时间节点要求,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通读与专题辅导、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示范作用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并对照《党章》、《公务员法》和《廉政准则》,对照单位履行职能和个人岗位尽责的基本标准,对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这一基本要求,对照近期市纪委通报的“三起典型案例”,强化服务意识,认真查摆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公开承诺。通过2个月的集中教育活动,我市党员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创业者的履职尽责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为全民创业搭建精简、统一、高效、便民的服务平台。结合机构改革,采取市、县联动方式,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建立“审管分离、权责挂钩、批管并重”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目前,市直各单位职能已归并整合,行政服务科设置方案市编办正在审核。同时,督促指导县(市、区)改革工作,由市纪委一名副书记专门负责指导余江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使余江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大厅仅10天时间完成了装修、设备调试及工作人员的进驻。全市“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将于6月底全面结束。
(三)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务工人员与企业架起连接、沟通、服务的桥梁。按照“两个一律,四统一”要求,我市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以方便群众、有利服务为目的,要求:现有乡镇办公楼一律将一楼改建为便民服务中心,今后新建乡镇办公楼一律将一楼规划为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基层站所统一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基层站所办理事项统一在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乡镇基层站所各类统筹资金统一用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问责办法等由县(市、区)统一制定,真正做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收费、一站式办结。1-3月,全市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接待群众咨询1.5万人次,解决矛盾纠纷1700余起,办理便民事项6000余件。春节期间,针对企业用工难,中心利用民工返乡的机会,主动与园区企业对接,为企业张贴、发放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宣传单2万余份,为企业解决了2700余名急
需岗位工人。
(四)全力以赴激活本地传统产业,为民间投资创业注入新的活力。将创业服务与指导投资创业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振兴并做强眼镜、精密五金制造、雕刻、食品加工四个传统产业,重塑中国“眼镜之乡”、“雕刻之乡”等传统名片,起草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的意见》和四个特色产业的具体实施方案。一方面,加强对四个
传统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发展、财税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用工培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创建创业服务基地示范点,将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罗河镇作为全市示范点,为企业招工、农民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创业示范基地已入驻企业14家,安置劳动力就业350人。另外,市推进投资创业领导小组组长、市纪委书记负责的(国际)眼镜城已确定规划红线,并与中童眼镜商会签订意向合同,力争两年内建成集贸易、培训、研发、旅游、展览、制造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眼镜城。
(五)严厉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为投资创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坚持把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作为营造公平公正创业环境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加大查处力度,重点查处了市房管局原局长林建伟、月湖区资产运营公司总经理徐干饶在负责开发市经济适用房项目时,私自借用他人建筑资质,采取围标方式获取该项目工程的承建资格,并在经济适用房小区内违规建造连排别墅,采取违规假拍卖的形式低价购得连排别墅,非法获利1700余万元。目前,已追缴1600余万元,林、徐两人已移送司法机关。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准入监管,坚持作为不越位、指导不干预、服务不替代,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截止目前,受理告知项目48个,未发现一起违纪违规行为。
三、完善三项措施,增强活动实际成效
(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继续办好行政投诉专线、效能监察热线和政风行风热线,24小时不间断受理各类投诉,做到有问必答、有报必查、有查必究。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对50个职能部门、110个内设科室实施监测,并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投诉举报窗口,实行适时监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投诉件,做到轻微问题当天调查处理,一般问题三个工作日内核实、反馈,严重问题七个工作日内查结、反馈,提高投诉件办理质量。
(二)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专项督查制度,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定期、不定期抽查。加强对项目责任单位的协调和调度,定期通报、点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今年35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加大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创业服务年”活动中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的两起违纪违规案件进行了严厉查处。
(三)规范机关干部行政行为。起草了《县级领导干部问责办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行政问责办法》和市直各单位正科以下干部的问责办法,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底线”标准,做到赏罚分明、有责必究。对工作不力、服务意识不强的市供销社原主任吴某给予免职;对组织观念不强、纪律意识淡薄的市房管局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某调离原单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对个人利益至上的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吴某在全市通报批评。
“创业服务年”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1-2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21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154.1%,增幅均排全省第一。全市新办内资企业75家,新办个体工商户232家。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地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我市“创业服务年”活动取得新的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