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关于营销战略的思考
农村信用社营销战略思考
随着监管部门放松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农行、邮储银行已经开始定位农村金融市场,加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进驻国内二、三线城市,其丰富的金融产品、灵活的营销策略使得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如何运用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进行目标定位、客户细分、市场拓展成为关乎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想就农村信用社的营销战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信用社营销现状
农村信用社经过50多年的曲折发展,虽然已成为国内机构网点、从业人员最多、资产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但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营销状况却不甚理想,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场定位模糊。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网点遍布城乡,面临的客户金融需求差别较大,但体制、机制等历史原因造成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服务三农”,并没有真正深入调查市场、认真思考,没有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大多还在等客上门。
二是市场营销意识淡薄。深化体制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经营战略方面仍缺乏创新,仅仅满足于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经营计划和监管目标,缺乏中长期发展战 略,对于营销战略更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营销措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三是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不够。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大多是其他金融机构都有的同质化的金融产品,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金融产品极少。同时,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缺乏创新的意识和手段。
四是营销队伍素质欠缺。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员工学历层次、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既有长期的实践经验又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的实用型人才,特别是掌握市场预测分析、营销、理财规划等方面的人才更为缺乏。
五是营销机制不健全。组织机构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载体,营销机制的建立是营销功能发挥的先决条件,农村信用社尚未完全建立市场营销运行的控制、监督、激励与约束机制,致使营销无动力、工作无压力、方式无创新,无法有效实施市场营销活动。
二、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是农村信用社为了生存与发展,以金融市场为媒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根据市场环境条件和自身实际,创造和交换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刺激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社会行为和管理过程。完整的营销体系应该包括营销主体、目标、对象、载体、环境、手段等要素,通过“金融需求—市场调查—营销资源配置—产品开发—产品定价—产品促销与分销”过程,通过专业的服务达到客户理想的满意度,形成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市场营销运 行模式。因此,它是一个不断循环改进的过程。农村信用社的营销战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营销策略的选择上应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应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环境差异,在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客户群体和服务对象。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农村金融领域最大的社区金融机构,以服务县域经济的各类经济主体为目标,以零售金融业务为特色,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农村机构网点多、人员关系紧密的优势,打造金融服务品牌,建立密切的客户关系,努力成为县域内规模最大、辐射最广、业务最全、服务最好的金融机构。在营销策略上,对于各家金融机构都开办的同质化的金融产品,比如居民储蓄存款,在营销方式上应实行无差异的策略;对于能够带来高收益的客户,应采用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用高回报来弥补支出的增加。
(二)在产品策略的选择上应注重营销组合这一有效手段。营销组合指的是金融机构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综合考虑环境、能力、竞争状况对自身可以控制的因素,加以最佳组合和运用,以完成目的与任务。营销组合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要想实施最佳的营销策略,必须依赖市场营销组合这一有效手段,综合运用可以控制市场的四大主要因素: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向目标客户提供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销组合一是要综合应用,发挥最大的效用;二是要突出 重点,应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根据市场特点选择相应的产品;三是重视信息反馈,市场环境的多变性,要求产品的变化也要及时准确。
(四)在市场营销的措施上突出创新
1、创新营销理念。要在在企业文化中融入先进的营销理念,以客户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以全员努力为基础、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团队协作水平。
2、创新服务手段。一是在硬件建设上,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的精品营业网点,特别针对高价值客户应体现差异化;二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有针对性的实施分层次服务;三是建立良好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使服务标准系统化、科学化,固化到员工的思想上、行为中。
3、创新金融产品。在当前监管条件下,农村信用社产品创新的范围有限,笔者认为,应以个人业务为突破口,以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银行卡为载体,在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方面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引导消费。
4、创新分销渠道。分销渠道是农村信用社吸引老客户、发展新客户的重要手段,当前在实施分销战略上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撤、并、迁、降一些服务效率低下的营业网点,二是发展新型的分销渠道,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POS等自助服务设施,将目标客户、金融产品和自身经营实际相结合,拟定最佳的分销方案以实现规模效应、减少营销环节、降 低经营成本。
5、创新产品定价。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利率和服务收费标准直接关系到对客户的激励和吸引程度,因此,市场营销中的定价策略将日益重要,农村信用社既要充分考虑单一产品的性质、生命周期,又要综合考虑整体产品策略以及分销渠道等,综合考虑成本、风险和收益率等指标来确定产品的定价,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成本、竞争、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以保持金融产品旺盛的生命力。
6、创新激励与约束机制。农村信用社应重视对客户经理的选拔、培训和管理,一个优秀的客户经理就是一个流动的“小信用社”,依靠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调动客户经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实现营销战略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市场营销的责任机制,及根据市场细分情况,量化考核指标落实到人;二是建立健全客户评价体系,重点考核服务内容和方式;三是明确营销体系各环节责任,加强对市场变化敏感性的判断,超前研究产品方案;四是明确激励政策,建立全员营销的激励机制,集中一部分专项资金与当年确定的市场开发指标匹配,超额完成任务的应获得适当的奖励;五是动态考核、绩效挂钩,对带来巨大效益的客户经理,应给予一次性奖励。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活动是一个从研究客户的需求开始,最后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终点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为适应新形势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必须树立起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营销战略,把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营销活动的操作目标,把拓展市场占有份额作为营销活动的中间目标,把追求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作为营销活动的最终目标,建立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市场营销战略。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思考
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思考
贷款营销是指农村信用社(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满足客户不同的贷款需求为目的,通过市场调查与细分,把贷款销售给客户,实现信用社赢利的全部活动。贷款营销以“三性”(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为原则,实现收息最大化。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面对严峻竞争和挑战,客户与信用社的双向选择已经形成,农村信用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金融产品,在贷款营销上发挥优势,应对咄咄逼人的同行业竞争,做好贷款营销工作,笔者就如何利用农村信用社现有金融产品浅谈贷款营销工作。
一、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现状
1、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营销意识淡薄。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农户建档、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发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扶持,得到信贷扶持并计划与信用社长期建立信贷关系的农户对信用状况和等级评定较为关注,大部分农户对自身信用状况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欠债不还、逃废债务等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仅靠信用社力量已远远不够,虽然地方政1府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给予了一定投入,但由于缺乏相应制裁措施,失信行为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贷款营销方面,一是信用社一些信贷员和贷款审批人员担心贷户失信,在发放和营销贷款时产生“恐贷”和“惧贷”思想,宁愿少放,也不愿多承担风险;二是对贷款责任追究认识不足,产生畏惧心里,在贷款营销时,热衷抵(质)押贷款,无论是否足值,总认为抵押物“看得见、摸的着”,“无钱有物”的思想较为严重,尽管第一还款资金来源较好,但往往因为没有抵押物,瞬间失去了优良客户,工作方法简单。
2、“霸主地位”思想严重,危机意识淡薄。在集镇、乡村,大部分农户和个体经济户把金融服务依赖于农村信用社,“香饽饽”成为一些员工骄傲的资本,认为在服务片区内,没有其他金融机构和信用社抢客户、抢饭吃,客户有求于信用社,“霸主地位”思想较为严重,居安思危意识淡薄。
3、贷款营销考核激励机制未完全落实。虽然将贷款所涉及的有关指标进行了单独考核,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但贷款营销考核激励机制并未完全落实,营销与不营销没有区别,考核兑现没有明显区别,按劳取酬、风险与利益共担仍然流于形式,信贷人员缺少应有的贷款营销压力,挫伤了一些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优势
农村信用社地位、发展和开办贷款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并不逊色,甚至优于其他金融机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城乡百姓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和依赖根深蒂固。信用社从最早的人民公社中逐步发展并分离出来,历经多次体制改革、风雨洗礼,为“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和宗旨始终没有改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快”的发展理念,使得农村信用社历经50多年的艰辛跋涉,现已发展壮大,成为农村金融一支不可取代的主力军。目前,汉台区农村信用社32个网点办理贷款业务,其中18个网点在农村(含城郊结合部网点),城区14个贷款业务网点(含营业部)服务对象除私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外,全部为城中村农户。“三农”经济及地方经济发展,让百姓受益、政1府满意,农村信用社越来越得到地方政1府的支持和关注,信用社在城乡群众中已根深蒂固,特别是广大农民朋友对信用社的信任和依赖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取代的。
2、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广泛。汉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村金融服务主要由信用社承担,随着农村集镇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撤销,农村信用社“一支独秀”处于霸主地位,尤其是农民朋友把信贷支持仍然寄托在农村信用社,信用社在贷款营销对象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3、小额农贷备受青睐。对于大多数需要信贷扶持的农民,往往贷款金额较少,他们祖祖辈辈与信用社打交道,有着浓厚的感情,因此对信用社在贷款利率执行上不会进行讨价还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资金需求,不误农时。从信用社贷款业务上看,多年来,已全面进行了农户建档、信用等级评定等小额农贷发放前期准备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使信用社对所辖农户经济情况有全面了解,并且能够及时为辖区农户提供信贷扶持;从贷款金额小、方便快捷及服务对象上看,农村信用社有着明显优势。
4、富秦家乐卡方便快捷。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推出了积存取款及贷款双重功效的“富秦家乐卡”,持卡客户需要信贷扶持时,可前往全省信用社任何机构网点办理贷款业务,无需报批手续,此项业务的开展,不仅利率低(6.9‰),而且方便快捷。
5、审批程序简单化,限时服务质量高。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汉台联社在贷款授信额度和审批权限方面实行松绑放权政策,并及时推出贷款限时服务公开承诺制度,贷款审批程序简单化及快捷的办事效率给贷款营销创造了较好条件。
6、黄金客户大额贷款利率执行实行集中审批制。稳住黄金客户、发展黄金客户,是信用社业务经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实际工作中,这些客户会提到贷款利率执行问题,汉台联社因地制宜,在稳定黄金客户的同时,注重发展新客户,对涉及贷款利率执行问题,由联社有关会议进行研究确定,达到银企共盈的目的,这样不仅稳住了黄金客户群体,而且贷款能够及时营销出去。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建议
1、全方位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观念不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增量和增速,提高社会信用观念,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政1府、企业(农户)和信用社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信用社要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情况对支农贷款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提供信贷扶持,定期或不定期向当地党政单位领导或部门汇报工作,搭建信息沟通桥梁,最大限度地取得当地政1府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是地方执法部门,要出重拳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给信用社贷款营销人员扫清“恐贷、畏贷、惧贷”思想障碍,为贷款营销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2、加强全员贷款营销知识培训,树立竞争意识。贷款营销不是信贷员或某一个人的事,应是全体员工共同的工作,特别是“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出台,未从事信贷业务的员工,对贷款业务流程较为生疏,特别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接触较少,对贷款风险认识模糊、分析不足,因此首先需要对全员进行贷款业务知识培训,学会“十个指头都会弹琴”,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其次牢固树立贷款营销竞争意识,贷款营销有任务、有压力、有动力,全体员工不仅要对信贷业务熟悉、了解,并能够对业务流程熟练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优良客户、黄金客户,特别是如何与这些客户加强沟通联系,关注其经营情况,适时给予信贷扶持,把贷款营销出去。
3、推行全员贷款营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每个人对贷款营销社会关系人认识不同,其营销对象也不同,目前一些储蓄网点客户业务发生频繁,这些客户很需要信贷扶持,因储蓄网点不办理信贷业务或客户社会关系单纯等原因,客户信贷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因此,一是建议所有营业网点开办信贷业务,对客户经营情况了解并自愿营销贷款的员工,实行鼓励政策;二是考核激励措施及时出台,凡贷款质量高、不拖欠本息、形态正常的营销员工,按收息额的一定比例实行积极的奖励政策,兑现给职工本人,根除“营销与不营销”一样的错误认识,收入有一个明显反差;反之,贷款营销形成不良,实行从严处罚措施,采取下岗收贷、终身责任追究等办法。
4、发挥金融产品优势,满足城乡客户需求。从贷款种类上看,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农户小额
信用贷款和“富秦家乐卡”贷款业务,以金额小、程序简便、审批速度快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因此,农村信用社应首先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富秦家乐卡”贷款业务方面积极做好贷款营销工作,把贷款营销的立足点放在农村,把营销对象放在千家万户;其次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牢固树立贷户是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观念,主动为贷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提高贷款营销主动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客户的信贷需求,实现银企(农户)的双赢目标。另外,不论是鼎盛时期的客户、发展中的客户,还是经营面临困难的客户,都要从财务、非财务、职业道德、信用状况等主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客户的成长周期进行市场分析,注重制定严谨的营销方案,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稳定的客户群体,积极营销贷款,更要降低贷款风险,达到贷款营销放得出、收得回的目的。
5、满足客户贷款时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农村信用社放款时间大部分集中在年初,年初全面完成全年贷款投放计划,这无疑是一种绝佳的经营策略。但年底控制规模,把“储备”贷款来年发放,也将挫伤一部分客户的贷款需求愿望,在这些客户群体中,贷款需求往往在下半年或年底,比如从事果蔬批发业务的个体工商户,这部分客户所最求的最大利润时点往往在冬季或开春前,在年底前需要信贷扶持,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加大年初贷款营销(投放)的基础上,要紧密结合中国传统风俗和居民消费季节,加强贷款营销,不误客户、稳定客户、发展客户;其次对优良个体工商户,信用社要密切与当地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商行政管理、**派出所等单位和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对客户在属地经营时间进行确定,信用社根据客户经营时间(年份),按报批程序确定经营户是否为信贷扶持对象,既要防止跨区域发放贷款,又要防止客户流失,尽量满足客户在就近信用社(网点)办理贷款业务。
第三篇:中国图书营销的战略思考
中国图书营销的战略思考
(一)出版社与发行渠道营销职能的定位与磨合中国出版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首先要从体制和机制上有革命性的突破,要建立一个完善和高质量的市场营销管理系统,但这需要一个时间并不断的改革过程。在现有出版发行体制下,当前只能先从出版社和发行渠道的磨合上寻找突破点,出版社和发行渠道的职能、功能要相互渗透,出版社各环节要贯穿市场营销理念,各编辑、印刷、发行等职能部门要引进和强化营销意识和职能,而发行渠道则要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自身的市场信息优势,主动参与出版选题的策划和市场营销的策划。这种磨合有许多形式可以探索,如:出版社和发行渠道可以尝试对单品种图书共同策划、共同投资、共担市场风险的出版发行合作;出版社和发行渠道也可以尝试以股份制的形式建立股份制公司来策划图书的出版发行。
(二)建立出版、发行、市场整体策划和机制健全的管理模式
出版社和书店可以探索共同成立一个出版与发行整体策划的机制,即对出版社及销售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营销策划的目标,然后再对选题、价格、分销、促销等环节进行策划。当然,这种合作可以是形式上体现,如上述的建立股份公司,但更主要的是要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健全的营销管理体系。
(三)创建出版策划人制,对选题、出版、市场进行全程的策划、控制和监督实施策划
创建出版策划人制,主要是指某个图书出版项目的负责制,如某本图书的营销全过程均由该策划人负责,实现从市场信息— —选题—— 出版—— 宣传——促销—— 市场组织—— 销售的全过程的图书营销策划,具体而言包括图书选题策划、图书定位策划、图书包装策划、图书分销渠道策划、新书上市策划、宣传广告策划、培育市场策划、营业促进策划、延伸选题生命周期策划等等,同时,该策划人还要担负对全过程策划的实施进行控制和监督 当然,出版策划人制的成功,关键还在于“全能”型高素质的出版策划人才,这是熟悉出版、发行学,熟悉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图书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等的专业策划人才。除了具备策划能力外,最重要的还要具备对出版发行各环节技术力量的整合能力,具备营销全过程中的控制和监督实施能力。
(四)大力借鉴当代商业营销手段,探索适合中国图书市场的图书营销策划模式 从图书的二重性来说,图书同样是商品,在图书营销运作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其它产品市场营销理论的和营销手段。学习分析营销机会、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设计营销战略、计划营销工作方案、进行组织、执行和控制等等营销管理理论,同时,学习市场营销的营销组合设计,如市场细分、产品上市策略、定价策划、销售渠道选择、广告、促销工具的掌握和公共关系、人员销售等等。总之,我们图书出版界要补上市场营销这一课,并结合图书出版和图书市场的特点,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图书市场的图书营销策划模式。
(五)加强现代图书营销策略理论研究,引导国内出版营销的发展
1、充分发挥现有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尽快设置图书营销策略理论研究科室和课题,从宏观上研究我国图书营销理论,并指导图书的营销实践。
2、业内的一些专业报刊要加强对图书营销策略研究的宣传和报道,如《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出版》、《中国出版发行
研究》等报刊开辟专门的版面刊载研究论文,有条件的同样可以设置相关机构进行营销理论的研究,以促进图书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发展。
3、可以创建图书营销策划机构,理论和实施相结合,推动我国出版营销的发展。
(六)加速培养现代图书营销人才
1、成立图书市场营销专业学校;
2、在现有高等院校增设系统的专业,或是对现有的出版、发行专业进行教育的整合,在教材及教学方式上侧重培养实战型的图书营销人才,可以借鉴MBA的教育方式;
3、可通过各种短训班、研修班、研讨会的形式,培养各层次的图书营销人才;
4、出版发行的管理部门要对营销人才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培养人才 吸纳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可以通过严格的招募和内外部的培训带出一支专业化、本地化的图书营销队伍。
第四篇:营销战略.doc
我的:营销战略
1.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介绍期。此时,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只有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可能购买,销售量很低。为了扩展销路,用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以高价格、高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实行高价策略可在每单位销售额中获取最大利润,尽快收回投资;高促销费用能够快速建立知名度,占领市场。
2.进入产品成长期,这时顾客对产品已经熟悉,大量的新顾客开始购买,市场逐步扩大,我们将把广告宣传的重心从介绍产品转到建立产品形象上来,树立产品名牌,维系老顾客,吸引新顾客,而且产品价值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抓住这种心理我们会采取声望定价,即针对消费者“便宜无好货、价高质必优”的心理,对在消费者心目中我们的车辆安全系统享有一定声望,具有较高信誉的产品制定高价,同时进行折扣定价,按购买数量的多少,分别给予不同的折扣,购买数量愈多,折扣愈大,鼓励顾客大批量购买,促进产品多销、快销,企业利润增长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3.当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我们会通过产品自身的调整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吸引有不同需求的顾客,与此同时采取回扣和津贴,购买者在按价格目录将货款全部付给销售者以后,销售者再按一定比例将货款的一部分返还给购买者,减小产品售价降低速度,再不断扩展分销渠道和继续提高服务质量,使企业利润下降减慢。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或新的代用品出现,所以我们把企业能力和资源集中在最有利的细分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抛弃无希望的顾客群体,并采取现金折扣,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付款或用现金付款者所给予价格折扣,其目的是鼓励顾客尽早付款,加速资金周转,降低销售费用,减少财务风险,同时大幅度降低促销水平,尽量减少促销费用,这样有利于缩短产品退出市场的时间,同时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第五篇:营销战略
营销战略
根据科特勒的定义,营销战略就是业务单位意欲在目标市场上用以达成它的各种营销目标的广泛的原则。营销战略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包括目标市场战略,营销组合战略,以及营销费用预算。从营销管理过程的角度来度,营销战略管理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即营销战略计划,营销战略执行和营销战略控制。其中,营销战略控制一般有计划控制、利润控制和战略控制三种类型。
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根据用户或购买者的类型和需求的差异,将整体市场区分为若干个子市场,目的是针对不同子市场的特殊但又相对同质的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营销组合策略和营销工具,使消费者获得购买和消费的满足。对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细分,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细分标准。例如,对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包括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等变量。对工业者市场细分包括用户规模、产品用途、使用状况等变量。企业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进行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策略
目标市场策略是企业在目标市场的选择和针对目标市场的营销上所采取的策略。一般有三种基本的目标市场策略,包括:无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及集中化市场营销策略。这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波特教授在他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是一致的。
定位
定位这个词是里斯和屈劳特于1972年在《广告时代》发表的一系列名为“定位时代”的文章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定位始于一件产品。一种商品,一次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或者甚至一个人„„。然而,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有可能成为顾客的人的心目中做些什么。这也就是说,你得给产品在有可能成为顾客的人的心目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在里斯和屈劳特看来,定位主要是沟通问题,它专注于使产品在顾客心中留下某种印象,而和产品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并且在名称、价格或包装上的改变都不过是修饰上的变化,其目的是确保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有人称这种定位为“沟通定位”。现在,人们对定位的理解已不再局限在“沟通定位”上。事实上,市场营销组合的其他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分销渠道、沟通以外的其他促销因素,以及营销的过程都会影响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定位也不局限于产品定位,即“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里斯和屈劳特)。现代市场营销中,定位除了针对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个别定位外,还可以是行业定位——就整个行业来定位;组织定位——把某个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定位;产品组合定位——把组织提供的一组相关产品或服务作为一个整体来定位。因此,科特勒认为,定位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的某一特定地位而设计公司产品和营销组合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