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常态下关于有效打击新型传销的思考
新常态下关于有效打击新型传销的思考
近年来,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就业压力,政府打击传销力度的加大,以及传销组织反打击能力的增加等各种因素,导致传销形式有了新的变种。研究和有的放矢地打击新型传销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将从新型变种传销执法困境、原因和对策建议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打击新型变种传销执法困境。
提起传销,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骗人到传销窝点后,搜缴手机、限制人身自由等,强迫新加入的人发展下线。不过,从目前的传销发展态势来看,已经从传销贩卖实物转为经营理念,从集中授课转为个别洗脑,从发展本地市民转变为只发展外省市民,从网下转为更为隐蔽的网络传销。此类所谓以“资本运作、“异地邀约”、“连锁销售”、“网络营销”形式的新型传销,在监管上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1)定性难。团伙组织严密,相互之间称呼使用敬语,等级森严,成员之间相互保密,答询口径一致,训练有素,应付审讯能力强。传销窝点内无实物证据,团伙采用现金消费,现场无任何商品、帐本等实物佐证,定性传销难度大.(2)处臵难。涉传人员通晓禁止传销的各类规定,善于钻法律空子,常走“灰色地带”,专打擦边球,适用处臵规定让人头痛。
(3)根治难。涉传人员处臵难,团伙成员被洗脑情况严重,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思想根深蒂固,释放之后再干传销走老路的概率高。
二、新型传销的危害。与其他传统模式的传销一样,新型传销也存在以下一些危害:一是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侵犯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权。传销利用几何倍增的原理发展网络,传销活动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大,发展速度快。二是破坏社会道德基础和诚信体系,动摇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传销组织利用亲情、友情,以“善良的谎言”将传销参与者的亲朋好友诱骗参与传销,一旦骗局暴露,参与者无脸见人、无钱还债、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失去正常生活。
三、新型传销禁而不止的原因。
自2005年11月《禁止传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使打击传销违法行为有了依据。在打击传销的初期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条例运行近十年之后,传销不仅没有绝迹,相反规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传销案件不时见诸媒体,局部地区甚至还成了传销的重灾区。那么,传销活动禁而不止,到底有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因素:(1)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影响执法。直销自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进入中国,从正当的经营模式,演变派生成泛滥内地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对这一新的事物,我们建章立法却相对滞后,目前也只能根据《刑法修正案
(七)》中规定的组织领导传销罪和《禁止传销条例》来惩治传销的违法犯罪现象。但是由于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日益翻新,在追究这些犯罪时,法理上还有很多争论,定性定罪产生不少分歧,不少传销组织者和骨干分子逃脱追究,因此难以震慑日益严重的传销犯罪活动。
(2)公众对传销认识模糊影响查禁。传销究竟为何物,它与直销有何区别?国家是否允许,很多人还不清楚。由于传销在我国经历了自由发展,限制发展和全面禁止的过程,有的人思想认识一时没有跟上转变。国家曾颁布过《传销管理办法》,一段时间在政府文件中,媒体宣传上还有个“非法传销”的提法,加之一些进入中国内地的世界知名直销企业,他们经营活动的走调变样,一些国有企业如保险公司,在培训员工、业务会议上的做法与传销组织对参与人员进行的精神灌输形式上差不多,对社会起了很大的误导作用,造成非法传销被禁止的,传销还是允许的误解,人们头脑中存在着“直销”、“传销”、“非法传销”三个模糊概念,加上新的传销方法不断出现,群众更加缺乏辩识度。虽然目前《禁止传销条例》和《刑法修正案
(七)》已经明令禁止了传销行为,但是因为法律出台时间较短,执行较难等因素,我国公众对传销仍然认识的不够清楚。(3)调查难取证难影响打击力度。在查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中,由于传销活动人员众多,异地活动,参与人员不配合等特点,造成调查取证困难,查处一处传销活动,当场查获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人员来自全国各地,要逐人调查取证,牵制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法律又没规定可以长时间限制人身自由,要完成调查取证工作十分困难。另外,传销活动的一些书证也很难提取,查获的案件中获利行为,不是没有记账就是账目不全,有的故意隐匿、销毁,几乎很少能取完备的证据,使得组织者、骨干分子逃过刑事追究,有的仅以行政处理了事,容易造成死灰复燃。
(4)侦查协作机制不完善影响打击深度。打击传销犯罪的侦查协作主要包括各地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作,公安机关与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作以及与境外的协作等。各地公安机关在情报传递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往往造成能并串的案件不能并串;与银行协作的问题主要在于技术方面, 如有的银行的客户信息、资金往来信息保留的时间较短,如果要查更长时间的信息,需要履行繁琐的手续,到上一级银行或省级银行进行。与境外警方的协作主要在于网络传销的取证方面,网络传销的服务器往往架设在境外,而赴境外取证的手续非常复杂,即使办了手续,也可能已经丧失战机。为了更有效地打击传销犯罪,必须建立并完善各种各类侦查协作机制。
(5)传销人员违法成本过低影响打击效果。新型传销活动注重规避违法证据的形成,有效地避免了达到刑事责任的追究标准。因公安部门对传销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惩治手段与依据,绝大多数涉传违法人员都能轻易过关。涉传人员释放之后,不少人仍继续选择留在本地,其嚣张程度令人扼腕。目前来看,能够把涉传团伙从本辖区给赶走就已是上佳的结果。造成这种“工商治不了,公安没法治”的尴尬局面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禁止传销条例》中有关查处传销违法的罚款幅度定的偏高。传销人员多为流动性很强的外来人口,自身条件相对较差。受工商行政执法的局限性因素制约,即使能够把涉传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处罚,也难以得到有效地执行;另一方面,公安部门打击传销的适用手段过少。现行法规规定,一般只对触犯刑律的组织、领导传销者进行刑事处罚,而初次涉案的普通参与者原则上予以免罚释放。只有当嫌疑人涉及非法拘禁、人身伤害时,公安部门才有权对其行政或刑事拘留。而在查处一般的传销违法行为时,因缺少对初次涉传的普通团伙成员实施行政拘留等强制手段,调查审讯工作必须在24小时内结束,若24小时内无结果,则只能放人。因此,大部分涉传人员便可无案底释放,再次涉案时,则难以认定是累犯。而这些普通涉传人员,恰恰就是传销行业发展壮大的生力军。
三、对策建议
新型传销脱胎于传销,而区别于传销,善于钻法律空子,已取代了传统推销产品式的骗钱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强化顶层设计,改进升级打击传销的执法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1)重视打击传销机制的顶层设计。改进禁止传销立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禁止传销的法律框架体系,以扭转目前查处传销违法行为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工商治不了,公安没法治”的被动局面。新型“网络营销”式传销,其运作方式与诈骗高度相似,已区别于传统的层级推销商品式的传销运行模式。应科学合理地为其量身规划立法,以提高打击传销活动的可操作性。抓好禁传工作立法、执法的四个环节:一是要扩大公安机关打击传销的相应权力,比如:涉案人员只要是参与了传销违法活动,公安就有权力视情节进行行政拘留;二是要修改《禁止传销条例》第十条的规定,无论是否涉及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只要是有若干人以上离开居住地非法聚集,或有诈骗钱财形式的传销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就有权查处;三是要降低传销犯罪的刑诉门槛,完善改进以层级、人数作为衡量是否涉及犯罪的移送标准;四是建立涉传人员的信用信息体系,便于对涉传违法犯罪人员的联网跟踪。通过健全禁止传销行为的立法,以堵住禁止传销的立法漏洞,挤掉传销团伙钻法律空子的空间。
(2)强化涉传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改变以罚款为主要手段的禁传执法处罚理念,强化完善涉传人员的法律责任追究。诈骗金钱式的新型传销已成为社会毒瘤,只有让传销的组织者、参与者得到相应的法律严惩,当其违法收益远远低于其付出的代价时,才能有效地扼制住新型传销的变异漫延。一方面,要对传销的组织者、领导者、重犯者进行相应的司法审判,对参与者也要进行法办,至少要有行政拘留以上的处罚;另一方面,传销的组织者、参与者大都是缺乏谋生技能特长、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人员,大额度的罚款往往无法执行到位,只能是罚而无果,形同虚设。高额处罚的条款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建议修改《禁止传销条例》中第二十四条有关高额度罚款的处罚规定,改为没收非法所得或个人部分财产,并追究相应司法责任即可。
(3)突出对涉传人员的教育转化。开展消除传销违法犯罪行为的理论研究,重视涉传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由于传销活动的洗脑教育影响深远,涉传人员被抓释放出来之后,往往是继续换地方进行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建议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单位,定点建立对涉传人员思想转化与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学校,针对涉传人员开展思想转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可按排其到有关企业落实就业,变“祸害”为可用劳动力。
(4)构建禁传的社会综治体系。把传销查处纳入政府的社会综治体系,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一是要发挥基层社区、行政村的组织功能。设立社区、村里的反传网格员,及时反馈涉传信息。对长期空余的房子与营业用房予以备案登记,以便监管部门及时查询掌握;二是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建立传销举报专项基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传销、打击传销的积极性;三是贴近群众开展反传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反传意识,积极引导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营造全员监督、打击传销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适应社会管理新常态 做好打击传销工作[范文]
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努力做好打击传销工作
“新常态”就是指由过去的状态向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的转变,是一个全面、持久、深刻变化的时期,是一个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并行的过程。针对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期,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增长进入平缓期,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总书记提出:“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工商部门面临体制和职能调整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管理新常态,做好打击传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是社会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社会治理新常态的特征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概念,治理已成为与改革、市场并驾齐驱的关键词。社会管理工作面临政府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由那个部门负责,以及部门协作中职责划分和责任追究等问题。当前社会治理工作具有以下新特征。
一是重视权利保护。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职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书记指出,“维稳的实质是维权”。社会管理工作不是“消防救急”,只有高度重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权利,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二是坚持依法治理。法律是治国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社会治理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建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三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社会治理既要讲法治,也要讲德治。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期间,人们的价值观念特别是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强化基层治理。“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基层治理缺位,会造成社会问题累积发酵,损害社区的和谐稳定,并最终影响社会治理的大局。五是高度重视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新领域、新内容。互联网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也是社会治理可以利用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便捷性的特点,造成了网络上鱼龙混杂,网络欺诈、网络谣言、网络传销、利用网络侵犯隐私盗取公共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互联网管理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六是强化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重特大事故灾难、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数量居高不下。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打击传销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传销和变相传销不仅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还严重危害到社会稳定,对商业诚信体系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造成了巨大破坏。一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多个法律客体。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往往伴随着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非法集资等大量违法行为,违反了国家税收、消费者保护、市场秩序管理、金融、外汇管理等多个法律规定。二是引发刑事犯罪,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传销组织编织各种名目将人诱骗至传销窝点后,往往采取非法拘禁等手段限制人身自由。处于传销“金字塔”底层的参与者流落异地,血本无归,部分涉传人员参与偷盗、抢劫、械斗、强奸、卖淫、聚众闹事等违法行为,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侵害。三是对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造成巨大破坏。由于传销人员发展对象多为亲属、朋友、同学、同乡、战友,其不择手段的欺诈方法,导致人们之间信任度严重下降,引发亲友反目,父子相向,甚至家破人亡。
三、当前传销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传销被我国法律法规明令禁止,虽然经工商、公安等部门多年严厉打击,但在有些地方仍然屡禁不止,演变出一些新特点。
(一)异地聚集型传销
异地聚集型传销分为“北派传销”和南派传销。“北派传销”人员以集体居住、集体活动为特征,以五级三阶制为奖金分配制度,生活环境恶劣,一般“入会费”在数千元左右,传销产品已沦为形式。在“北派传销”组织中,有时会采取变相暴力的手段,他们以招聘员工、网络交友等方式,把人骗到传销组织中后,用语言或者肢体暴力威胁、监视受害人直到加入或者交纳钱款。这种带有非法拘禁,暴力威胁的传销组织的危害尤其严重,受害者跳楼致死、至残的惨剧时有发生。“南派传销”以“连锁销售、资本运作”为噱头,特点是“拉人头、发展下线、高额的入门费、五级三阶制、家族参与”。打着“西部开发”、“北部湾开发”、“中部崛起”的旗号,以“国家项目”、“国家暗中支持”为幌子,传销理论更完善,印刷了很多非法出版物、光盘等,编造国家领导人讲话,甚至红头文件为“行业正名”,更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
(二)名目繁多的各种网络传销
网络传销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网络从事传销活动的行为。以“网络营销”、“网络资本运作”、“网站推广”、“连锁销售”、“网络游戏”等名义遮人耳目,通过电子邮件或腾讯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联系,有些甚至利用微信平台发展下线开展传销活动。网络传销突破了地域限制,对于跨国网络传销,由于其注册地和服务器常在国外,在国际合作中面临诸多难题,难以有效查处。我市近年来查获的“斐梵国际”特大网络传销大案,涉及全国17省、涉案15万人,涉案资金,案值14亿元。
(三)假借直销名义搞传销
企业销售产品可以选择常见的层级批发模式或者合法的直销模式。层级批发模式是代理商以批发价购进商品后,再加价销售给下级代理商或者商场超市。直销模式是企业销售人员(直销员)口口相传,分享消费体验的方式把产品直接销售给相对固定的最终消费者,节省了中间的广告费用和批发商代理费用。《直销管理条例》对设立直销企业、划定直销区域、培训直销员以及直销产品的销售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传销组织利用群众不了解直销与传销区别的空子,就打着直销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采取“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和“团队计酬”等方式,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那么直销与传销到底有哪些区别,群众又该如何辨别呢?
一是有没有依托店铺经营。这是传销和直销一个显著的区别,直销产品的输出是通过店铺,由销售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经营方式是店铺雇佣销售员。二是产品是否物有所值。直销的产品质量都有保障的,直销通过雇佣推销员口口相传介绍产品从而大大减少了做广告的费用,也导致了解此类产品的人会比较少,但是产品会物有所值。三是是否收取入门费。传销组织人员的加入都是会收取高额的入门费,传销就是靠着无限制地发展下线人头收取入门费来维持组织的生存。四是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直销企业通常让员工学习各种法律政策并要求直销从业人员合法的缴纳各种税金。而传销组织则担心自己脆弱的泡沫资金链被拆穿,甚至会截断政策信息交流途径。五是收入提成计算方式不同。直销从业人员的收入提成会根据其本人销售的绩效来决定,而传销从业人员的收入提成会根据其发展下线的人头数来计算。
四、打击传销工作的困难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非法传销活动得到一定的遏制,但当前非法传销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打击非法传销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案件隐蔽反复,社会危害性大。近年来,网络传销案件在全国呈现出多发态势,与传统传销相比,网络传销隐蔽性更强。网络传销组织多在国外租用服务器建立网站,在国内发展会员,一有风吹草动立即转移或销毁证据,逃避检查。然后在短期内又改头换面,重新注册网站以其他名义或方式再次作案。
二是受执法手段限制,案件查处困难。工商执法部门在查处传销时,常面临着难以发现,发现了难以查处的窘境。面对网络传销组织的网络通信软件和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工商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精通互联网技术的“黑客”级人才;查处传销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设备支持,而工商部门由于办案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进行有效查处。执法部门在查询涉案账户、排查资金链和调查网络传销组织体系时,难以获取网站登记注册信息、涉案会员身份信息和网站数据库等关键证据材料。
三是涉及监管部门多,联合执法的力度需要加强。打击传销工作涉及到监管部门多,除了综治办、工商局、公安局、商务局等监管传统聚集型传销的监管部门外,还需要其他监管部门的配合。如获取网络传销需要工信部门以及联通、电信等通讯服务商的配合;排查资金链条需要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以及支付宝等相关部门或公司的配合。另外由于网络传销有明显的跨地域性特点,执法部门与外省市间各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就更加困难。
四是传销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销已由过去的“传商品”演变为纯粹的“传人头”,越来越具有非法拘禁和集资诈骗性质,有些传销组织甚至有黑恶势力参与,暴力抗法时有发生。
五是基层防控亟待加强。个别基层组织对打击传销重视程度不够,流动人口疏于管理,城乡结合部乱搭乱建严重,出租房屋管理不善,部分群众受眼前利益驱使,将房屋出租给传销分子,导致长期聚集,屡打不绝。
五、对策建议
(一)全国性的网络传销监控体系建设
为应对网络传销在全国多发频发的态势,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建设网络传销监控体系,购臵了高端网络设备,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涉嫌传销的互联网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流。特大型案件由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协调查处,一般性案件由原发地工商、公安机关进行查处。泰安市工商局将根据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完成网络传销的立案查处和案后处臵工作。
(二)强化部门协作,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打击传销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离不开各级各成员单位间的通力配合。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打击传销工作,各级综治部门将打击传销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牵头负责打击传销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调度工商、公安机关打传主力军,主抓涉传违法犯罪案件,调度宣传部、文明办、商务局、银监局等单位积极参与,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依法严惩传销组织者、领导者和骨干分子,形成强大的高压严打态势,坚决将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使其做大成势。
(三)强化对传销的群防群控网络建设。要将打击传销和构建基层传销防控体系列入综治考评,以及平安城市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的范畴。只要社区(村)构建完善了打击传销基层防控体系,强化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加强了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畅通了摸排举报渠道,就会让传销分子在各社区(村)租不到房、骗不到人、立不住脚,扎好了社区这个“篱笆”,才能从根本上挤压传销的滋生空间,杜绝传销在我市的聚集和蔓延。要充分发挥基层综治网络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作用,积极发动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和广大居民参与到传销防控工作中来。要与各驻泰高校签订“防止传销进校园”责任书,防传禁传的知识要作为高校社会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在新生入学或毕业生离校等关键节点,搞好现场宣传答疑,引导大学生远离传销诱惑,自觉抵制传销。
(四)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利用集中宣传、广播电视报刊媒体、微博网络在线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宣传工作举措、发布典型案例,揭露传销犯罪手段,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打击传销违法犯罪的积极性,提供传销违法犯罪线索,教育群众防止上当受骗,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打防传销违法犯罪浓厚氛围。
2015年10月8日
第三篇:关于打击传销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打击传销的几点思考
一、打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个别地方政府对打传不够重视。尽管各地都建立了打传组织,也明确了打传工作格局,但个别地区打传工作联席会议召开较少,打传成员单位配合不够密切,各成员单位没有真正形成打传整体合力,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2.传销组织活动方式变得更加隐秘。一是执法人员从传销公司的网页上很难再直接找到传销制度。从我们查处的ASG传销案件中发现,传销组织要求加入者晚上10点登陆呱呱论坛的指定房间,通过视频讲授具体的传销制度;二是传销组织授课时不允许参加者记录和录音,只是反复地讲授制度,使执法人员端掉传销窝点时很难拿到直接证据;三是传销人员通过QQ相互联系和发展新人,传销组织者则在家中或其他场所通过笔记本电脑进行报单,不将报单电脑带人传销现场,以致查处传销窝点时无法取得传销组织者发展人员的直接证据;四是传销组织者通过网络服务公司等渠道租用服务器,利用国外的IP或多IP等方式从事传销活动,使执法人员很难准确锁定服务器地址,从近年来查处网络传销的实践中发现,该种现象已屡见不鲜,并正呈上升趋势;五是传销组织打着医促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公益机构名义,表面为老年人服务,实则在老年人中从事传销活动。今年我们查处了一起打着医促会名义从事传销的案件,该传销组织的人员自称是医促会工作人员,他们将印有医促会会标的宣传册发给老人,并主动出示“工作证”,以取得老人的信任。在宣传册中除印有医促会推荐的保健产品外,还有传销组织的传销制度,让老人觉得既吃到了保健产品,又能通过推荐其他老人购买产品合法赚钱,致使很多老人掉人了传销陷阱。
3.传销组织有意规避执法机关打击。一是有雄厚资金的大公司生产传销产品,找传销人员在工商机关注册一个只有几万到几十万的有限责任公司,操纵小公司从事传销活动。为此,必须摸清公司的资金流向和大、小公司的真正关系,这需要多地、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二是设置传销制度时,表面上有意将传销的层级设为两层,且只设直推奖,当人数满一定数量(少于30人)就要求出局,有意规避传销的构成要件。实际操作时还是按照上下线关系,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只不过是采用了人员“滑落”和计算出局次数等方式发放奖金。查处该类案件,只有取得传销组织人员链和发放奖金的对应关系,才能将其定为传销,给查处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三是组织传销聚会时,故意将有层级关系的人员控制在30人以内或虽人员众多但没有层级关系,有意避开组织领导传销罪的追诉标准;四是传销公司表面上有意剥离与传销人员的关系,通过将传销人员变为以公司或个体户形式出现的加盟商、设立独立财务服务公司管理省级别加盟商财务账目、由省级别加盟商向下线发放奖金等方式进行传销活动,给执法
机构造成是省级别加盟商在从事传销活动的假象,以此逃避执法机关对隐藏幕后传销公司的打击。
4.打击传销维稳工作压力逐渐增大。有些传销组织被取缔后,漏网的骨干分子和一些小头目组织部分传销人员上访和围堵政府机关,扰乱了正常的公共秩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少数领导对传销危害认识不足。由于领导对传销危害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当地政府对传销活动的打击流于形式。
2.打击传销手段受法律条款制约。目前只有对传销的组织领导者适用传销罪,而且适用的条件非常严格,要求必须发展三层以上,同时人员数量达到三十人。对其余的传销人员除行政拘留外再没有其他的处罚手段,而行政拘留对部分传销人员已司空见惯。
3.些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一些执法人员在查处传销案件中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迷惑,不能从传销的本质出发,很好地剥离传销组织的外衣,以致不会,甚至不敢查处一些传销案件。
4.对传销骨干分子打击力度不够。现在发现的传销组织涉案资金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严重危害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但刑法规定的对传销组织者、领导者的处罚标准却明显过轻,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对传销人员的刑事处罚很少有超过五年有期徒刑的。
5.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较难查处。执法人员只有在虚拟的环境下,利用各种手段发现线索并取得传销人员的信任后,才能顺藤摸瓜进行查处。如果执法人员没有较强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手段,查处网络传销的工作就很难有效开展。
三、做好打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1.将打传办的职能发挥到极限。借助打传办设在工商局的优势,各地工商机关应充分利用政府主管领导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协调各打传成员单位的工作,以打传成员单位联系会议等形式落实打传工作的各项措施,并督察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同时,应以打传办名义不定期向政府主管领导汇报当地的打传工作情况,让打传工作真正放在领导的重要工作日程。
2.利用互联网加强对传销监测。建议总局在加强网络监测点建设的同时,鼓励各地工商机关也投入人力、物力加强网络监测,形成以监测点为中心,多地共同监测,信息有效分拨的网络监测机制。同时,网络监测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储备。
3.打传中要严惩传销组织骨干。打传实践证明,对于那些授课人员,我们也应将其列入骨干分子行列,他的危害性绝不亚于传销组织者,正是他们的煽动性语言,使很多不知情者陷入了传销陷阱。
第四篇: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如何搞好新常态下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体现。这对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参加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分重要,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和提高。提高干部工作民主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文中将对如何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主管理、职工权益、企业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做好民主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1、加强民主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民主的制度和程序,需要干部群众的民主素养来支撑和保证。要把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素养,作为提高干部工作民主的科学性、真实性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来抓,坚持不懈地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干部群众有序参与、有效参与干部工作的良好民主环境。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正是体现把人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善待职工,正确处理好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与维护职工各项权益的关系,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2、强化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保证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要通过召开职代会和进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来不断协调劳动关系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努力营造一种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适应新常态,保持新状态,不断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
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建立民主管理的工作基础。企业发展需要群体决策,集体拼搏,只有依靠职工群众的参与,才能避免重大问题的决策不致出现大的失误,才能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基本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解决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企业法》对于党政工的地位、作用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明确规定。企业工会、职代会不仅代表本企业的小集体,而且代表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同党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3、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要搞好民主管理工作,就必须彻底克服形式主义,不能把职代会开成“举手会”。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支持职代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干部的作用,充分发挥职工在发展生产、加强管理和合理分配中的作用,切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一个企业有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关键是看企业搞得好不好和领导干部作风如何。企业搞得好,领导干部作风正派,对职工就会产生很大的正能量指引,不仅企业职工能够同心协力,而且可以使更多的外部人才慕名而来,使企业兴旺发达;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要维护企业风清气正的领导环境,反腐工作一定要有职工群众的有效监督,才能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腐败问题;当下,反腐形势异常严峻,企业领导者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的同时,也要自敲警钟,照镜子,正衣冠,查找自身问题,防微杜渐,勿以腐小而为之。
2、企业应当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要经常听取职工对企业大事和领导者的批评和建议,择善而从,闻过而改,多为企业为职工做实事,取得职工的信任和理解。企业领导者,还应勤下基层、多接地气,治企方略要以职工为本,职工满意,企业才能兴旺;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培养职工的感恩意识,企业解决职工的一时之难,职工会更好的工作以回报企业。
四、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水平。1.工作开展要坚持原则。职工民主管理是法律赋予广大职工的神圣权力。民主管理作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监督企业领导人员经营行为的重要途径,不论何种所有制的企业,不论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怎样,都应本着有利于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共谋企业发展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和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2.工作方式要灵活多样。工作中,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比如:要改进审议办法,实行职代会会前申报、会中分项审议、分项表决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巡视、职工代表联系卡、民主议事会、职工代表旁听、听证会、情况通报、举报监督等形式或制度,并采取局域网等现代手段,健全企业内部民主管理与监督网络。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的作用,凡企业临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提交审议的有关提案,不是简单地召开联席会表决通过,而是将有关提案提前下发各代表团组,组织职工代表和职工群众参加,变联席会议为不集中开会的职代会,使联席会成为更广泛的民主管理活动,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职工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
五、综上所述,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职代会制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职代会是企业职工参政议政的重要保证。坚持每年及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完善职代会程序,落实职代会决议,充分发挥职工代表作用,切实落实职工代表的表达权、监督权。要加强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要建立提案跟踪落实制度,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要本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精神,真心实意解决职工代表提案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2、深化企务公开工作,拓宽民主监督渠道。企务公开是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的有效途径。要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大企务公开力度,把民主监督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尤其是涉及企业重大决策、职工利益的分配、领导干部的任免、安全奖惩等领域,切实把企务公开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要突出企务公开的重点,企务公开的重点是职工工资奖金分配公开,这件事一定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拓宽企务公开的广度、深度,把企务公开拓展到班组,企业工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不公开或假公开的要给予通报,并追究该单位有关领导的责任。
3、完善民主评议机制,依法监督考核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和监督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是我国《企业法》《公司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赋予职代会的重要职权之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运作规范,认真述职。要积极引导职工代表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要通过职代会及时向职工代表公布评议情况,认真兑现评议结果,并作为考核、奖惩、选拔、任免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4、开展群众生产实践活动,增强职工自主管理意识。要按照公司班组建设工作总体要求,完善企业班组建设考核机制,按照“五型”班组考核细则,严格基层单位班组建设考核,选拔出金牌班组和班组长,提高企业班组建设工作水平。要丰富劳动竞赛的形式,广泛开展增产节约竞赛活动,要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集思广益,凝聚集体的智慧。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为企业提供岗位人才、技术尖子,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5、加大扶贫救助力度,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关心职工生活,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继续开展“以人为本、扶贫救助”活动,重点对家庭突变、子女上大学的特困职工进行重点救助,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赵秀春.试论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6):102-103.[2]刘毅华.新形势下政工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561-562.
第五篇:关于做好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思考
当前,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的现实,工会要利用组织职工的独特优势,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支持新常态,为金融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牢固树立工会干部‚人人是窗口,个个是标杆‛的理念,积极践行‚经常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真情同群众交友‛的要求,不断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矛盾的频发时期,工会要体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取得新发展,最基本的就是根据党对工会工作的要求,根据工会历史方位的变化,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融入新常态,主动服务新常态,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绩效。
一、树立新常态下的新理念,进一步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
(一)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政治原则,也是区别于西方工会的显著标志。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具体到市级央行,就是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党委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相统一,把坚持党委领导与独立自主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自觉提升责任意识,深刻领会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必须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为此,工会干部应以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为契机,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增强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工会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不断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创造更好条件,热情关心、严格要求、重视培养工会干部。‛各级党委应把工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工会组织团结动员职工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要支持工会组织加强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工作,支持工会组织在民主管理中发挥作用,切实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确保工会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二、把握新常态下的新主题,进一步增强各级工会的新能量(一)理解‚新常态‛,凝聚促进和谐央行建设的合力。当前,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的现实,工会要利用组织职工的独特优势,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认识新常态、理解新常态、支持新常态,为金融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借助建立工会工作微博、微信群以及公众号等交流互动平台,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工会工作新格局。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开展‚劳动我最美·共筑央行梦‛等主题实践活动,使职工及时感受到各级组织的温暖和人文情怀,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引领广大职工全力支持、理解、投身改革,促进履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适应‚新常态‛,激励广大职工不断提高履职水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型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参与职能,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主题业务竞赛,联合地方工会组织开展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操作类、技能型和基础综合业务知识为主的业务竞赛活动,以员工的素质提高来推进履行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
(三)融入‚新常态‛,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提高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是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会组织应始终密切关注、准确把握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坚持源头维护,切实增强工会维权维稳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制度计划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探索开展职代会与职工代表联席会议相结合的民主管理新形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去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权益。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使广大职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身工作和生活,用工会干部的‚辛苦指数‛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
(四)服务‚新常态‛,激发推动创新发展的活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工会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惟一的出路在改革创新,推动工会组织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让工会组织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要切实增进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感情,着力解决重上级要求怎么干,而轻职工怎么盼的问题;着力解决靠热情靠感情推动工作多,靠制度机制实施管理少的问题;着力解决思想僵化,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着力解决站位不高,将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认识和把握的能力不够强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工会的光荣使命。
三、推进新常态下新作为,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一)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职工‚零距离‛。牢固树立工会干部‚人人是窗口,个个是标杆‛的理念,积极践行‚经常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真情同群众交友‛的要求,不断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面向基层、服务职工,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第一线,要从过去以办福利、搞活动为主,转变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来,使工会工作深深扎根于广大职工群众之中。要打造一批具有央行特色的工会活动品牌和服务品牌,以‚工会品牌‛建设‚品牌工会‛,以品牌效应带动全面工作,推动工会品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健全维护机制,构筑服务职工‚连心桥‛。要顺应职工多层次需求和多方面期待,把发挥工会四项职能的成果体现在机制建设上来,把服务工作做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要从制度层面搭建服务职工平台,积极探索和完善对职工重大疾病和突发灾难的帮扶救助机制,构筑干部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的坚固屏障。继续开展‚三服务‛、‚四季送‛、‚五必访‛等帮困慰问活动,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和基层行的帮扶慰问力度。通过开展‚文艺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不断丰富职工精神生活。
(三)维护群众利益,做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坚持广大职工利益至上的观念,把职工利益维护好、保护好。只有把职工利益维护保护好,广大职工群众才会对党更有感情,对建设和谐央行的目标更有信心。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要把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感情上更加贴近职工,生活中密切联系职工,工作中紧紧依靠职工,心里时刻装着职工,努力当好职工矛盾的化解人、合理诉求的代言人、生活困难的帮扶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人。
(四)加强自身建设,做提升各项工作的‚加速器‛。提升新常态下新素质,着力创建‚五型‛工会,即创建学习型工会、创建服务型工会、创建创新型工会、创建和谐型工会、创建法治型工会,针对职工的需求越来越具体,期望值越来越高的现状,牢固树立‚跳出工会、认识工会;走出工会、发展工会;立足工会、建设工会‛的思维模式,变传统单一的直线思维方式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立体结构‛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强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意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对新时期央行工会工作规律的把握,切实把工会建设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法治型工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