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时间:2019-05-12 20: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第一篇: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夯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根据《江西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和《萍乡市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一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理整顿行动,现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和“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不断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办法,实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化管理目标和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清理整顿,彻底摸清我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底数和基本情况,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推动实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化管理目标,增强预防、控制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3年2月10日至2月13日)。乡政府召开集中清理整顿流动人口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各村也要召开动员部署会,要求动员到各村民小组。同时,各村还要广泛运用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各种手段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江西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和《江西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工作规范》的宣传,充分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促使房屋租赁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

(二)调查清理(2013年2月13日至2013年4月30日)。各村采取逐组、逐户和逐家厂矿企业进行调查核实的方式,切实掌握流入人口的底数并逐人、逐项登记流动人口相关信息,特别是对聚居在各村组区域内的外省籍流动人口(包括户口已迁入本地的人员)要进行重点清理核对,充分实现对全部流动人口知基本情况、知现实表现,对出租房屋知门牌号码、知房东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资料全。

行动中,各村要协同派出所民警认真对照《全县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的内容逐项采集、登记相关信息。

(三)整改规范(2013年5月1日至5月20日)。清理结束后,各村要针对清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漏洞,研究制定和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科学规范管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

1、各村要对集中清理工作中摸排出来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要全面、细致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切实做好治安管理责任状签订工作。

2、各村要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已婚流入妇女《婚育证明》查验制度。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各村计生专干兼任流动人口协管员,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场所、部位和各行政村均要培养一至两名流动人口协管员,以全面、及时掌握流动人口情况。

(四)检查验收(2013年5月21日至5月31日)。5月31日前,各村要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总结、各类登记统计表格上报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考核小组,检查验收各单位开展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情况,检查结果要进行通报并纳入年度综治、计生考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本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成立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李柏科同志任组长,乡派出所所长邓陆路、人大副主席金华、党委委员贺国华、武装部长贺东北、乡综治办专职副主任郭力、维稳信息员龙水华任副组长,贺淼华、李西京、各村村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要相应成立集中清理整顿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工作领导小组,并指派一名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好本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确保本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管理、健全机制。一是要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网络;形成由乡政府牵头,各村组织实施、认真履责的常态化工作模式。二是落实流动人口治安防控措施。各村要明确职责,强化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计生办还要加强对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篇:取代暂住证广东明年起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取代暂住证 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广东省将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重大改革,从1月1日起实行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

2009年12月23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有关会议,部署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广东省流动人口将在较长时期内维持现有的规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在全省实行居住证制度,推行居住证制度是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打造平安和谐广东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广东省省情,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需要,是广东省社会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

广东推行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旨在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共融;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政府统筹、综合治理;以及通过创新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管理。

广东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把推行居住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各级政府要落实经费保障,加强督导检查,实行考核奖惩,按照维护法律严肃性和全省一致性的原则,全省统一制发《广东省居住证》。《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元旦开始实施

《广东省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交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该草案拟明确用居住证取代暂住证,规定全省“流动人员管理实行居住登记与居住证制度”。

根据草案规定,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满五年、有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其子女入托、入学等享受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如果连续居住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七年、有固定住所、合法就业或经营证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并在居住地无犯罪记录的,可以按照居住地的有关规定申请常住户口。

实行的居住证可能分为两种,一种三年期,一种半年期。三年期居住证的申领需符合“居住地连续就业、经商六个月以上或者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不符合相关条件的流动人员则发给半年期居住证。

草案规定,居住证的持证人将享有九项权益,主要包括:享受公益性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关待遇;享受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障服务等。

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郑东表示,现行暂住证制度已不能适应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的需要,用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有利于增强流动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广东省流动人员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居住管理 第三章 权益保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加强流动人员管理,优化流动人员居住服务,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立法依据】本条例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 【管理制度】流动人员管理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广东省流动人员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是流动人员办理居住登记的凭证和在本省范围内通用的居住证明。

第四条 【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权益保障。本条例所称流动人员,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进入本省和在省内跨地级以上市居住的人员。第五条 【服务管理原则】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公平对待、优化服务、促进发展和居住地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 【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流动人员管理和权益保障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七条 【机构设置与职责】各级人民政府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八条 【授权委托】乡镇、街道的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展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协管员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组建流动人员协管员队伍,协管员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开展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流动人员协管员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条 【信息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全省统一、资源整合、互联互通的原则,建立流动人员居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第二章 居住管理

第十一条 【居住登记】流动人员在居住地居住的,应当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申报居住登记。申报居住登记按照如下规定办理:

(一)居住在出租房屋、居民或者村民家中、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经营场所、工地和水上船舶的,自入住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由本人自行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申报;

(二)入住旅馆和其他服务场所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住宿登记。受理申报居住登记的单位应当依照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报送旅客住宿登记信息。

第十二条 【居住证】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六十周岁的流动人员申报居住登记的,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发给居住证。但是已经按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申报居住登记和在全日制办学机构学习的人员可以不办理居住证。未满十六周岁和已满六十周岁的流动人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申领居住证。已经领取居住证的流动人员变更居住地址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按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申报居住变更登记,其居住证在有效期限内可以继续使用。第十三条 【申领条件】流动人员在居住地连续就业、经商六个月以上或者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凭相关证明材料发给有效期为一年的居住证。不符合前款条件的流动人员,发给有效期为六个月的居住证。

第十四条 【证件延期】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持证人应当在有效期满前十日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办理延期手续。有效期满未延期的,其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使用功能中止的居住证,持证人自中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延期手续的,其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恢复;逾期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其居住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注销。使用功能中止的居住证持证人按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办理延期手续的,其在居住地的居住期限连续计算。已经注销的居住证持证人在居住地的居住期限自再次申领居住证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十五条 【补领、换领】居住证遗失、损坏的,持证人应当及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申请补领、换领。

第十六条 【发证期限】流动人员申报居住登记或者补领、换领居住证,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当场办理,当场办理确有困难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办理。第十七条 【证件管理】居住证式样由省公安厅制定。居住证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制作、管理、发放,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发放。

第十八条 【查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需要查验居住证时,被查验的流动人员应当主动出示,予以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为流动人员提供服务时,可以要求居住证持证人出示居住证,持证人应当予以配合。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居住证。

第十九条 【证件工本费】流动人员首次领取居住证不需缴纳工本费,办理居住证延期手续不收取费用。补领、换领或者被注销后再次申领的,应当缴纳工本费。居住证工本费的收费标准由省财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协管义务】雇用流动人员的单位和房屋出租人应当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做好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督促义务】流动人员居住在出租房屋、居民或者村民家中的,房屋出租人、代管人、居民或者村民应当督促其申报居住登记。流动人员在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经营场所、工地和水上船舶居住或者就业的,单位或者雇主应当督促其申报居住登记。第二十二条 【信息登记和报送

(一)】为流动人员提供住所的法人或者自然人应当在流动人员入住后二十四小时内对其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并在三日内将登记情况报送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终止居住的,应当在其离开后三日内报告公安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中心。

第二十三条 【信息登记和报送

(二)】招用流动人员的法人或者自然人应当自录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停止用工登记备案手续。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的流动人员应当到乡镇、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

第三章 权益保障

第二十四条 【权益保障与公共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

第二十五条 【一证多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将流动人员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居住管理等纳入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完善和扩大居住证的使用功能。有关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服务组织应当为居住证的使用提供便利,实现居住证一证多能。第二十六条 【持证人权益】居住证持证人享有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计划生育、子女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居住地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市实际制定居住证持证人享受公共服务的具体办法。

第二十七条 【权益维护】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受理,依法处置。

第二十八条 【禁止乱收费】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行政管理部门和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在办理居住证时不得附加其他收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处罚

(一)】流动人员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申报居住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处罚

(二)】为流动人员提供住所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登记、报送信息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每人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处以罚款。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及终止或者解除与流动人员的劳动关系,未及时办理登记手续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处罚

(三)】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侵害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依法及时处理的;

(二)对流动人员申报居住登记和申办居住证事宜不依法办理的;

(三)违规向流动人员收取费用的;

(四)超越职权或者违反法定情形、处罚种类、数额对流动人员或者相关单位、个人实施处罚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名词解释】居住地是指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的行政区域。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是指户口簿、护照等。

第三十三条 【除外条款】符合本省引进人才专业需求的流动人员的居住登记和服务管理依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华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的居住登记和服务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实施细则】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五条 【施行日期】本条例自2010年 1月 1日起施行。

第三篇:居住证制度

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居住证制度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城乡一体化 人口流动 【背景链接】

5月2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定义]

居住证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居住证是中国一些城市借鉴发达国家“绿卡”制度进行的积极尝试,为中国制定技术移民办法。持有居住证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可享受当地居民的待遇。

[现状]

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为引进人才,都相继出台了工作居住证制度。目前实行居住证制度的城市有珠海、广州、东莞、佛山、大连、太原、深圳、嘉兴、慈溪、长春。

改革户籍的吁求很高,不过在绝大多数地区仍处在停滞状态。即使在实行了居住证制度的上海、重庆和广东等地,后续的改革也较迟缓。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管理对户籍的路径依赖较强,涉及这个功能的变动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标准表述】 [意义]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差体现出城市管理的重大进步。

首先暂住证制度暗含着对外来人口的某种排斥。“暂住”者,顾名思义“暂时居住”也,这就在时间上作出了一定限制。将暂住证制度改为居住证制度,有利于城乡、城际藩篱的破除。

其次居住证制度的设想是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以便非城市户籍人口进入城市但未达到落户要求者,能通过居住证享有部分城市福利,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福利,从中折射出的,是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

居住证代替暂住证,体现出政府对流动人口权利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作用]

居住证制度只是户籍改革过渡阶段的权宜之举,它所标志的仍然是城市户籍人口以及外来人口这两大“阵营”,解决外来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

[原因]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自由选择居住的权利,早已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国家对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一直在继续,而改革趋势也越来越紧迫。而居住证只是改革道路中的一个中转站,它主要行使的是登记的功能,而非与户籍相似的管制功能。

[措施]

居住证制度没有理由裹足不前,可行的办法就是进一步剥离依附在户籍上的公民权利和社会福利,将其转移到居住证上,杜绝重新设置苛刻的享有资格,真正削低户籍门槛,提高居住保障。

推行城市居住证制度,要把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作为推行居住证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真正突破户籍制度改革。

一是由国务院统一制订《城市居住证制度实施办法》,统一明确推行居住证制度的基本标准和内容,重点在沿海等劳动力输入地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

二是,明确界定居住证性质为“对当地享有正常工作,符合一定条件的现有流动人口给予基本保障”,降低准入门槛标准,规定有正常工作岗位并有一定就业年限就可准入,废除关于高学历和拥有商品房产权等标准条件设置,以便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能取得申办居住证资格。三是,要确定居住证持有人享有当地户籍人口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最低基本社会保障内容,如:享受就业服务、培训;申请办理车辆入户和机动车执照;享受子女就学、公共租赁住房和其他社会保障房入住资格等。

强化居住证改革,就是要弥合流动人口与城市的双重割裂。一是公民权利与户籍限制的分割。

二是所定居城市与所享受社会福利的断裂。补足欠账,一方面是拿出更多的公共财政补贴居住证,另一方面是开放居住证的适用范围,不要再作封闭,更不要继户籍之后再次设置同样性质的新障碍。

推行居住证制度,应该注重对流动人口实实在在的保护与服务,这就需要解决流动人口的制度性问题。

一是教材的地区分割性特点,使流动人口子女不得不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因此,需要城市对流动人口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和高考政策的开放。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初中、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已经下滑,城市原有的教育资源完全可以与流动人口子女共享。

二是对流动人口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开放。如果没有住房,流动人口就不得不在城乡接合部寻找住处。而城乡接合部的城市公共资源,像教育和医疗资源等都很薄弱。这就将城乡差距变相带入城市,形成新的二元差距,流动人口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三是现在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实质上解决的是城市的劳动力所需,流动人口并没有被视为具有同等社会地位的政治主体。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管理、资源配置、选举等都难以参与,如果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保障,流动人口就永远被视为二等公民。因此,需要城市对流动人口政治权利的开放。

第四篇:浅析居住证制度

浅析居住证制度

[收稿日期]200913[作者简介]杨 柳(1985-),辽宁沈阳人, 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第31卷 第5期 2010年5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 IN UN IVERSITY Vol.31 No.5 May 2010[文章编号]1004—5856(2010)05—0043—04 浅析居住证制度杨 柳(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居住证制度是替代暂住证制度,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文章讨论了关于居住证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关键词]居住证;暂住证;户籍制度 [中图分类号]D631.42[文献标识码]A

一、居住证制度形成的背景中国的户籍制度造成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农村和城市有着明显的差别,户籍制度划分了人的身份,限制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充分就业和生活水平,更加重要的是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但同时户籍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病。户籍制度导致城乡二元社会形成,城市和农村居民分裂为两个利益对立集团,城乡差别扩大,使同为公民的城市和农村居民有了等级贵贱之分。同时,人口和户籍经常分离,户口是固定的,人却是流动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求改革这种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暂住证制度是为了维护外来人口的权利, 便于外来人口的管理,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暂住证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办证过程中乱收费用,粗暴查证,将公民分为外地人口和本地人口,造成在居住、教育、就业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2001年5月,国务院再次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全面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放宽农村户口迁移到小城镇的条件,并将城乡户籍改革的权限下放到各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的改革主动权。2003年,湖北青年孙志刚因为没有暂住证而遭毒打致死,轰动全国。“孙志刚事件”使各界再次重新审视暂住证制度。暂住证逐渐开始被居住证所取代。各大城市分别实行居住证制度,暂住证向居住证转变是由以管理为主向服务理念转变的一个体现。户籍制度的松动,将城市农村的显性户籍墙打破,农村人口可以向城市流动;但是农村和城市之间隐形的户籍墙依然存在,居住证制度就是为了打破这一隐形墙的举措之一。

二、居住证制度形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居住证可以说是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将二元的社会结构逐步瓦解、转化为一元的社会结构的一个中介物。居住证是暂住证的一个进步,但是它还和城乡一体化的同城待遇有着一段距离。外来人员生活在城市当中,工作在城市当中,但是自己的身份却是在农村的,人户分离, 不利于管理,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外来人员虽然在城市中生活,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做贡献,但是并没有同城市人口享受到同样的福利待遇,而是必须从本来就不高的收入中再拿出一部分来交纳各种费用,使其实际收入下降,增加了外来人口在城市生活中的成本。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还不能支撑全国居民都达到城市水平的福利待遇,因此居住证制度正好起到了一个折中联系的作用。居住证有别于暂住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暂住证重于管理,而居住证则是引入服务理念,将服务和管理相结合,这是两者之间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不同。暂住证上几乎是不包含任何待遇的,而居住证能提供给持有者相应的权利保障。虽然这些待遇只是局部的“准市民” 待遇,而且基本上是优秀人才、有就业岗位的人员才可以享受,但毕竟在暂住证制度基础上迈进了一步,也使办证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提高办证率。同时,居住证改变了对外来人口的歧视态度,在称谓上有所改变,如上海的居住证制度,在称呼上就把“外来人员”改成了“来沪人员”,去除了带有歧视意味的“外来”两个字。另外,“暂住证时代”,通常外来人口都是拥有多个“证”,存在“证出多门”的现象。而这些“证”的管理存在着交叉的情况,浪费了人力物力,不能起到最优效果。居住证将这些“证” 综合在一起,节省流动人口成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和暂住证制度一样,居住证制度并不是户籍制度的最终归宿,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达到城乡一元,城市农村之间没有待遇上的差别。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 居住证制度是我国大城市管理流动人口的一种现实选择,是户籍制度的一种进步,是在我国逐步建立一种一元社会结构的过渡性制度。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全面放开户口的限制、取消户籍制度,必将导致城市人口的大规模持续扩张。无论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如何,现阶段对人口增长的控制都将是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户籍制度的限制在我国现阶段依然是不能替代的。暂住证制度对暂住人口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的效用主要还是基于收容遣送办法等带有强制性质的管理措

施上,具有浓郁的刚性控制色彩。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自发流动性的增强,户籍制度、暂住证的控制作用逐渐在弱化;在一种人权、人性化的理念下, 对外来人员带有歧视和强制管理倾向的其他手段也逐渐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的外来人口管理手段就成为必然。它仍然有必要掌握流动人口数量和具体情况,为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治安提供依据;又要可以保障外来人口的权益,维护外来人口的权利。覆盖所有外来人口的居住证就可以成为这种新的手段,居住证为取代暂住证对外来人口的控制、信息管理和服务需要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三、居住证制度实行的基础和阻碍 1.制度层面如前文所述,我国现在已经从暂住证向居住证在逐步的转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调配下,社会的资源和人才开始自发地流动,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松动,居住证的实行有着现实的基础。一些大中城市出台吸引人才的 “人才居住证”,国家废除了《收容遣送办法》等规定,逐步将对人才的“居住证”制度扩大到全体外来人口。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 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针对全体外来人口的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制度顺利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其他相关配套制度规定的共同配合。如:子女教育问题、社会保险、低保、医疗等相关的规定依然是国家政府予以重视和关注的方面,只有将规定不断细化,才能真正地将居住证制度贯彻实行下去。此外,新制度的实行往往会出现种种漏洞,并可能会出现制度的真空,应切实理解居住证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正, 以期真正达到居住证制度的目标。2.管理方面居住证不同于暂住证,引入了服务的理念。办理暂住证并不能给外来人员带来什么好处, 在办理证件上权利与义务是严重的不对等的。44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居住证制度则是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等条件, 赋予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相同的民主权利和社会权利,使外来人口有预期的收益,提高其办证的积极性,变被逼无奈办证为主动积极申领证件,以此为外来人口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居住证制度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不仅自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同时政府也要为每一个办理居住证的外来人口支付相当的成本,才可以满足外来人口的“市民待遇”。所以可以预见,居住证需要当地政府拥有一定的财政支付能力。办理居住证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而是自愿申请的。因此如何吸引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应该在这一方面有积极的作为。例如,苏州市即将准备实行居住证制度,其调查课题组认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针对外来人口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机构项目之免费和实效的形象,增加吸引力;拓宽基本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将外来人口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范畴;继续扩大来苏外来人口子女在苏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范围:在住房保障方面,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外来人口提供职工宿舍,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宿舍建设纳入企业基建、技改项目计划和用地计划。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面向外来人口的低租金住房。”居住证可以说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制度形式,为将其贯彻实行下去,各地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与外来人口双方互动协调、共同完成。3.技术方面办证过程当中通常会出现收取过高的管理费用、实行捆绑收费等现象,并且办证一般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随着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政府部门不再是以一个管理者的姿态出现, 而是“人民公仆”的形象,出台了越来越多的便民利民的方式。结合公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 居住证也同样可以以卡式证件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形式,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节省了重复办证的成本,简化了外来人口办证的手续,同时也可以减少外来人口在工作、生活等其他方面的使用办理的程序。随着技术的发展,例如IC 卡的普遍使用,这样的方式已经具有现实的可能性。4.经济方面可以说,经济层面的基础是居住证制度能否真正实行的关键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效果。户籍制度改革不是简单废除或弱化,而是在分解旧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新制度的过程。居住证正是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居住证制度本身的突破,还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如教育、医疗、就业等。这些制度的改革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只有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制度,才会作用于现实并具有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居住证实行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阻碍也是经济层面所带来的。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居住证能不能给他带来好处,从成本收益的分析上看,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投入的成本是不是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因此这就要求政府在相关领域里不断地完善,使得外来人口能够获得其所预期和希望的待遇。在这里,又对政府提出了一个严格的考验,这个高昂的居住证成本又需要如何买单呢? 除了政府的财力支持、个人缴纳的一定费用,另一部分其实可以说是转嫁给了用人单位。因为用人单位在录用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从业人员的时候,就要为其交纳社会保险金等费用,这无疑就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所以就可能会出现,用人单位选择不录用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口,而这样就减少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机

会。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就很可能放弃办理居住证,因为他们在缴纳了居住证的费用,增加了其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不但不能增加其收益,反而可能会减少其工作就业的机会。可以说,这是居住证实行初期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一个值得讨论和实践的问题。不过当居住证制度运行步入正轨之后,则可能带动一种良性的运转。利用居住证,可以及时掌握流动人员纳税、社会保险金的交纳情况,对不给外来从业人员交纳社会保险金的用人单位,给予罚款或其他处罚;对中低端就业岗位的招聘, 可以将当地和外地户籍人口一视同仁,从而保障外来从业人员的应有权益。5.观念方面居住证在对外来人口的概念上有了重新的第5期杨 柳:浅析居住证制度45 界定,外来人口也被当作是“准市民”,去除了对外来人口的一种歧视的态度。但是直接与 “人”相挂钩的居住证,考虑到不同人群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居住证在真正的实行过程中是难以“一步到位”的。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城市优越”、“城市中心主义”等意识是影响居住证制度实行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际上,二元户籍制度本身就是“城市中心主义”的产物。所以农民进城后,仍会受到原城市居民的抵拒,被冠以“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等带有明显标签性质的称号。虽然外来人口在称呼上、待遇上有所变化,显性的户籍墙已经被打破,但是在原城市居民的心里依然是无法真正接受和接纳外来人口,这种隐性户籍墙依然存在于城乡和地域之间。因此,对于外来人口而言,他们可能很难融入到其所生活工作的城市当中,缺乏一种归属感。这个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只有不断地发展经济,当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别彻底消失,当各地的居民福利待遇之间的差别彻底消失,这些意识才会逐步淡化。居住证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阶段,是二元社会结构向一元社会结构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居住证制度是社会和个人双赢的一个结果。居住证制度现在仍然处于一个摸索实践的时期,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居住证制度,不过受到许多非议,认为居住证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仅仅是给暂住证换了一个新外衣,根本就没有做到所谓的“同城待遇”。居住证制度应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都是在不断地探索当中,所以在实行居住证制度的过程当中, 各级政府不应是简单地照搬其他城市的经验, 而是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保居住证中的“含金量”。[参 考 文 献] [ 1 ]孔繁荣.居住证管理在我国大城市人口管理中作用的探讨[ J ].人口与经济, 2008,(1).[ 2 ]董敬畏.功能视野中的户籍制度[ J ].历史研究, 2005,(2).[ 3 ]姚秀兰.论中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改革[ J ].法学, 2004,(5).[ 4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

[ R ].2004.[ 5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6 ]俞德鹏.城乡社会[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责任编辑:秦平On the System of Residential Perm ission YANG Liu(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urban and rural division is not suitable for current social reality in China.Residential permission system is a p rocess in the registration reform,which will take the p lace of temporary residential permission.I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inevitability, and feasibility.Key words: residential permission;temporary residential permission;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46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

第五篇:反思居住证制度

反思居住证制度:以上海为例

导语:以往的各种户籍改革并没有便利公民,相反却是增加了负担。如果再考虑到其他支出,那么每年户籍所要耗费的社会成本也相当惊人。这一次全面推广居住证制度,能否跳出这一窠臼?

经济观察报 傅蔚冈/文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各界对户籍制度改革有了更高的期盼。7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而户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我认为,此次户籍改革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二是户口的迁入条件以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三是以经常居住地为登记形式。在这些措施之中,尤其以居住证最为要紧,而各地政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居住证制度,试图将其作为户籍改革的载体。但居住证真的能够承担户籍改革的重任吗?我们不妨以国内最早实行居住证的上海为例,看看其中的利弊得失。

办理居住证现实困难多

上海自2002年开始实行人才居住证,本意是想通过此种办法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下为上海引入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在2013年后,人才居住证制度又变为居住证制度,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居住证持证人的“条件管理”相对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对持证人进行“积分管理”。根据2013年7月1日施行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居住证实行“积分制”,持证人可凭分值享受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证照办理、住房、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待遇。

以居住证制度应对僵硬的户籍管理制度,看起来这是一个进步,实际上并不一定,甚至因此给居民带来了更多的不便。首先,当初为了公民便利而推出的身份证最终并没有惠及公民,除了旅游的便利外,身份证无法取得原先所预想的各种效果,很多事务的办理除了居民身份证外,同时还需要携带户口簿和居住证。

2012年9月1日起,公安部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6个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实施允许非本市户籍就业人员和高等院校的在读大学生异地提交出入境证件申请的便利措施。根据该措施,凡是需要在这些城市申请护

照的,需要提交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同时还需要提交居住证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在就业地连续一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这个规定当然是为了方便那些在这六个城市居住的非户籍居民,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想要办理护照者必须携带户口簿和身份证,同时还需要提交居住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在就业地连续一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

办理过居住证的人都知道,当你想申请居住证时,就必须提交身份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身份证那就无法办理居住证。从这个意义而言,身份证和居住证两个证件只需要一个即可。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非户籍居民是一般家庭户也就罢了,他可以让其家人将户口簿寄送过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非户籍居民也是集体户,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回原籍才能够办理——而这已经和为了方便办理护照的初衷相违背,有时间回原籍办理户籍证明,为何还要在这些城市申办护照?

其次,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办理不了居住证。尽管《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规定只需要“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就可以申领居住证。但“合法稳定居住”需要一系列文件进行证明。《上海市居住证申办实施细则》规定“合法稳定居住”需要提交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证明。而该《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1)居住在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2)居住在租赁住房的,提供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验原件)。(3)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4)居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看起来这些规定都不过分,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租赁住房群体的房东往往不愿意配合租客进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于是这部分群体尽管有“合法稳定居住”,也无法获得住所证明。

也正是如此,尽管上海的居住证制度推出这么多年,但是办理的人员并不多。根据上海市公安部门最近统计的信息,上海全市现有非户籍人口1100.09万人。其中共办理《上海市居住证》107.14万人,办理临时居住证456.02万人,未办证者达到536.93万人。原因就在于对很多群体而言,他们可能永远无法获得“合法稳定居住”的证明。

我不怀疑居住证制度的良苦用心,必须指出的是,当初在推出户口簿、暂住证和居民身份证这些制度的初衷也是不错。但最终的结果是这些措施的出台不是便利,反而使得居民的出行更加繁琐。以身份证为例,当初为了为公民便利而推出的身份证最终并没有惠及公民,除了旅游的便利外,身份证无法取得原先所预想的各种效果,很多重要证件的办理除了居民身份证外,同时还需要携带户口簿和居住证。那么居住证的推出能够改善这个境况吗?至少从上海的实施情况来 2

看,并没有达到便民的目的——非户籍人口办理护照时还是户口簿、身份证和居住证三证缺一不可。

居住证本身也有一些弊病

更为重要的一个情况是,居住证制度未必能够承担户籍改革的重任,甚至可能因为居住证制度的实施而让户籍制度更加混乱。

首先,各地分割的居住证制度阻碍了劳动力在全国市场的自由流动。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在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城市终其一生,当他刚刚取得这个城市的户籍时却要转到另一个城市工作,这意味着他此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由此可见,各自为政的居住证模式或将阻碍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其次,政府主导的落户标准与市场所需要的劳动力背道而驰。从目前为止,各地都是设想通过居住证制度筛选出当地所需要的劳动力。这种办法看起来很科学很规范也便于操作,但最终是一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因为目前的各种条条框框,无非是政府提供了一种选马的标准。但是这种以政府标准筛选出来的马匹能不能经受市场考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再次,居住证制度继承了原有户籍制度的各种弊病,同时将其显性化。在原有户籍制度下,公共服务歧视是以户籍为识别标志,我们可以说其是需要破除的计划经济遗产。但是居住证制度不仅仅承认了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之间的差别,同时还在非户籍人口之间制造新的不平等。

换句话说,以往的各种户籍改革并没有便利公民,相反却是增加了负担,公民所需要的各种证件从户口簿增加到了身份证和户口簿,而非户籍人口则添加了居住证。如果再考虑到其他支出,那么每年户籍所要耗费的社会成本也相当惊人。

这一次全面推广居住证制度,能否跳出这一窠臼?

下载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居住证制度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进一步优化首都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首都人才战略的实施,吸引并鼓励各类优秀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人事局《关于......

    居住证使用制度

    居住证使用制度第一条 为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规范人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

    居住证制度是什么意思(推荐五篇)

    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居住证的用途有哪些 在一线城市就职的小伙伴们很多都会办理居住证,那么大家拿到居住证之后知道居住证的用途有哪些吗?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呢?了解居住......

    《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了促进人才流动,鼓励国内外人才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

    关于上海居住证制度问答

    1、《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有哪些一般规定?对于在本市居住、工作的人员,逐步实行《上海市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制度。《居住证》载明持有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签发......

    东莞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方案范文大全

    东莞市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方案根据《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市将实施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为确保该项......

    居住证制度简析5篇

    “居住证”不是终点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政治制度,造成了古代中国僵化的户籍制度。不论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抑制着人口流动,还是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对人们产生的主观影响,我们......

    关于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中共龙岩学院委员会 关于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现将《中共龙岩学院委员会关于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