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调研报告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调研报告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决策咨询委员会 日期:2007-3-24 10:44:15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深入一些县(区)对能源化工基地开发建设中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本次考察调研中掌握的我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有关的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正向大型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然而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中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煤炭大规模、掠夺性开采
我市尤其是产煤大县神木县的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煤层厚,很适宜大矿综采。由于当前的煤炭市场看好,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不惜牺牲环境和资源,超设计能力开采已成为普遍现象,有的甚至到疯狂性掠夺的程度。例如神东公司大柳塔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活鸡兔矿的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目前两矿实际生产能力已达2200万吨/年;榆家梁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目前已达到1800万吨/年。如此大规模掠夺式开采,大大缩短了煤炭资源对地方乃至全国的服务期限,像神府煤田这块优质资源很快会被吃光采完。大柳塔矿原设计开采年限为108年,目前已缩短为37年;榆家梁煤矿由原设计年限34年缩短为11年;活鸡兔矿由96年缩短为40年。
2、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超强度开采,这些大矿在实现高产、高效的同时,势必形成集中连片的采空区、塌陷区。近年来,造成的山体崩塌、地表塌陷、地裂缝、水源泄漏等灾害日渐增多,给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2002年,根据国家煤田地质总局航测遥感调查数据显示,神木县大柳塔矿、活鸡兔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规模属于大型,塌陷面积共16.56平方公里;榆家梁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属于中型,塌陷面积为8.16平方公里。大柳塔镇三不拉村张家渠小组受大柳塔煤矿开采影响,村庄四周塌陷,塌陷区距村民宅院仅有30米左右,群众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店塔镇范家沟村因榆家梁煤矿的超强度开采,造成该村山体支离破碎,村民被迫背井离乡,山脚下的公路等设施也置于塌方的威胁之下。再如靖边、定边油气资源开发以来,对部分乡镇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曾造成五里湾乡、大路沟乡严重的山体滑坡及其它涉油地区多处土地塌陷。
我市位于黄土丘陵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经破坏,几乎无法恢复,照目前的开采、开发速度,如再不加治理或治理跟不上,这些地区将逐渐失去基本的人类生存条件,必将透发各种经济、政治、生态、社会稳定等矛盾和问题出现。
3、水资源破坏严重
我市煤炭埋藏浅、煤层厚,煤矿开采过后,很容易造成地下隔水层破坏,从而引起区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破坏了矿区及周边地下水均衡系统。目前已导致不少井泉下漏、淤坝干涸、树木成片枯死,矿区村庄普遍发生水荒,好些塌陷区已丧失了基本的人类生存条件。据统计,神木县目前已有数10条地表径流断流,20多个泉眼也已干涸,黄河主要支流窟野河因一年三分之二以上时间断流,变成季节河。靖边、定边的油气资源开发也导致当地的杏子河、红柳河、芦河等部分河流污染、断流、水位下降及青阳岔、小河、天赐湾一些地段饮水污染,群众反响很大。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被破坏,整个区域生态灾难日趋明显。当地群众被迫到数十里外的地方拉水或买水吃,河道流域的水地弃耕、植被破坏、粮食减产,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4、环境质量每况愈下
近年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不断加大,采空区塌陷面积日渐扩大,地下千疮百孔、管线呈现蜘蛛网;地上环境恶化、植被严重破坏。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渣、粉尘等已严重污染了大气、水体,直接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大部分工业场区乱堆乱弃矸石、废物,居民生活环境已受严重威胁。如窟野河上游煤矿及洗煤厂废水、废渣直接排入,导致该河下游水质量恶化,进而使黄河水系受到污染。
再加之我市目前已投运的小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1000MW,这些小火电机组绝大部分未通过环评审批;另外由于加装整套环保设施投资大(约占总投资的1/3-1/4),因此大部分机组尚未加装环保设施,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使当地的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5、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由于上述问题的不断加剧,加上目前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高利润、干部职工的高收入与当地受灾群众日渐窘迫的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两极分化”严重,地企矛盾不断激化,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增多,给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了隐患。
据神木县统计,矿区群众针对神东公司的上访已达100多批,4000多人次。仅2004年1至9月份的上访就多达22批,其中大型上访有9批,820人次,进京有2批,赴省有2批。再如,在靖边县境内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权都已被长庆方面登记在其名下,靖边采油厂现有的100平方公里开发区块已全部投入开采,地方石油企业重组上划有效解决了资源问题,但没有解决资源划分问题,双方区块争议较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新井开发步履艰难。今年以来,双方已在十多个地方发生冲突,特别是3月18日的冲突事件,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受伤,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该县的社会稳定。急需有关方面进行区块变更登记,明确靖边采油厂与长庆方面的开发界限,确保双方都能有序组织生产经营,维护地方稳定。
生态环境破坏补偿、征地费用补偿、居民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利用问题也是当地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果以上存在的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出现新的局部不安定,甚至会诱发至周边地区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二、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榆林是生态脆弱区,又是地下资源富集区,在开发利用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同时,必须搞好地上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同时只有切实有效地做好环境保护及节约资源,上述问题才会逐渐减少或解决。
1、强化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树立生态理念
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保、节能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要大力普及环保、节能科学知识,提高全员环保、节能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正确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2、坚持环保先行和注重节约资源的原则
随着我市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大型发电企业的建设、化工项目的建设及转化、石油天然气开采,必将对我市环境及生态形成更加严重的挑战,在项目审批、建设和生产经营中,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决策的首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节能基本国策。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把环保、节能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保、节能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建立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治理与资源开发的补偿机制,并真正纳入政府工作范畴。
在规划和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同时,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取得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并制定详细的环保规划,在具体实施当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列入项目预算,投产后列入成本,并从中抽取一部分,建立环境保护治理基金,集中由政府统一掌握使用,用于解决重大紧急的环保治理项目。在环保治理上要进一步明确地企职责,落实治理责任,实行环境保护治理责任追纠制度,严管重处。地方是第一责任人,做到“属地管、管属地”,对环境保护工作从预防、治理、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的全过程,强化监管,保证效果。坚决执行“谁破坏、谁污染、谁治理、谁赔偿”的原则,综合评估,科学决策,减少后遗症,保证治理资金及时到位。并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地方倾斜,保证地方有财力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在这方面,我市也有一些成功的范例,应大力推广,如:2003之前,靖边、定边县对辖区内的油井开采采用柴油机进行抽油,不仅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04年榆林阳光电力公司与靖、定边石油钻采公司共同出资对靖边、定边县辖区油井实施柴改电工程,并于2005年投入运行。该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可降低成本(每口油井每年可节约三万余元,全年大约可节约7000万元)、减少消耗、减少投入、提高效益、增加对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减少污染,大大改善油区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增加电力资源的供应,能够带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实施,推动水利、农业、林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油区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环保化管理。
3、坚持再循环原则
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技进步,最大限度降低煤耗、油耗、水耗,并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工艺技术控制,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等的排放。坚持再循环原则,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要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
我市的小火电装机容量比较大,而小火电机组能耗高、效率低。大型先进发电机组发电标准煤耗330-350克/度,而小火电机组的发电煤耗达到800克/度,甚至更高,对煤炭资源形成极大浪费。由于机组功率小、发电利用小时少,发电效率也比较低。小火电机组虽然对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和用电负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改变环境污染局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强行关闭,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要求,定期审查,督促其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热电联产可较大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对提高大气质量、改善环境效果显著。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体现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集中供热不仅可以解决工矿企业的工业用气,还可以向宾馆、饭店以及住宅区提供热源。热电厂已成为经济开发区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对热电联产项目应予倡导和扶持。
4、能源要适度开发,就地转化,确保生态平衡
加强煤炭等战略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是关乎国家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事。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立能源适度开发、就地转化、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储备,并对大量耗煤耗水的开发项目也应从实际出发、认真规划、适度发展。如“煤转油”项目,其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煤炭储量丰富、技术成熟、资金雄厚,还有就是水资源要充足。世界上拥有“煤转油”技术的国家是德、日、美以及南非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长期以来,除了南非因被“制裁”所迫而大规模商业开发“煤转油”以外,其他三国只是限于研究、试验、示范阶段,虽然建设了试验或示范厂,但始终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营。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煤转油”的工艺技术复杂,投资大,成本高,风险也大。“煤转油”的另一个大问题是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缺乏。目前我国拟建设的“煤转油”项目,生产1吨油需耗煤3吨左右,需耗水近10吨,耗水量是获得油量的10倍。而全国“煤转油”项目大多会建在北方多煤缺水地区。因而国家对上“煤转油”项目持慎重态度是正确的,我市也不宜操之过急,适度稳步为好。
近几年我市的大型电力建设项目比较多。但是无论电源还是电网,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以及煤炭、石油、燃气等各类能源。在消耗资源过程中又排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能源转化过程中,电力项目也要改变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转换损失,包括节煤、节油、节水、节地、降低输送损耗等。从实施的过程看,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运营全过程。因此要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提高燃煤机组的科技含量。加快发展“以大代小”项目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鼓励建设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采用节水直接空冷技术,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同时安装烟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确保装置正常运行。通过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大幅度降低煤耗和污染物排放,可节约水资源,提高机组效率和环保水平。
5、实行资源有偿使用,从根本上解决浪费资源现象我市不少煤炭企业掠夺式开采的行为已造成恶劣后果并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而无偿或变相无偿占有资源是导致企业为获取近期高额利润进行掠夺式开采,浪费破坏资源,损害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坚决实施资源有偿使用的政策,按实际占有量征收使用费,对投机倒卖资源者严格清查追缴。
6、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综合利用“三废”实现资源利用的多样化
可再生能源在自然中自身就构成资源循环,可以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被利用之后,仍不改变其形态,对自然环境、生态的影响很小甚至是没有。国家对风力发电技术装备的示范风力发电场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项目投资贷款给予贴息。可根据我市具体的气候情况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及天然气的市场情况,建设适当规模的风力发电厂和天然气发电厂。
榆林恒通发电公司,位于靖边县,是榆林阳光电力投资公司与榆林炼油厂合资的6000+3000KW发电机组,该发电机组燃料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废气”、“尾气”,做到了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开发环保、节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项目,坚持“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解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双赢之路,同时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使我市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二篇: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环境保护现状调研报告与政策探讨
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环境保护现状调研报告与政策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赴陕西榆林实践调研组
【摘 要】
榆林市是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对榆林市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个方面的关注,本次调研主要采取访谈和调研问卷的方式,内容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针对榆林环境现状采取的措施、企业“三废”处理情况、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及对榆林环境变迁的看法三个方面,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榆林环保事业,找出目前环保事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可行的对策。【关键词】
能源化工基地 环境保护 政府 企业 公众
Title Report on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energy and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base in Yulin city Abstract Yulin city is a newly developed energy and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base in China, and it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We did our research by interviewing and questionares,including the measures Yulin govornment has taken, the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dealing with “three wastes”,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local people and peoples’attitude towards environmental change.We also learnt something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yulin city via government,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and found some problems abou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lso we came up with some possibl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energy and heavy chemical industry bas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goveronment enterprise public 一. 前言
2004年4月4日,香港大公报在头版以“二十一世纪国家的重要能源继续地”为题,报道了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规划建设情况。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位于陕西北部,主要包括榆林、延安两市,面积8万平方公里,人口538万,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岩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规划。2003年3月,陕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基地建设要实施“三个转化”的发展思路,即坚持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规划基地将建设七大工业区,除延安石油化工区以外,其余六个工业区均位于榆林市,因此,榆林市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到2005年,一大批煤炭、煤电、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多个重大项目正在建设,随着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或开工建设,招商引资稳步发展并取得明显成就,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在能源化工基地投资建设项目,榆林已经成为一片投资热土。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与基地建设的矛盾越来越越突出。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陕西黄土高原北部,生态环境脆弱,其他长城沿线的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和佳县7个县(区),占榆林市总面积的56.8%,总面积24406.7平方公里的区域,属于荒漠化地区。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规划建设,环境负荷不断增加,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得主要矛盾。据榆林市政府和相关研究,榆林市主要面临以下环境问题:
(1)地面沉降。据预测,全市因煤矿地下采空引发的地面塌陷面积18.57平方公里,塌陷隐患点44处。
(2)植被退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煤炭开采使榆林26万亩植被被毁,30万亩土地荒漠化。其中神木县大柳塔地区严重沙漠化土地扩展了2.7倍,榆阳区和横山县之间的沙漠化土地向东南扩展了约40公里。
(3)水环境破坏。表现为水源污染和水容量损失。在榆林每个采煤矿区,几乎都可看到小溪、河水被污染,河床、沟渠煤泥沉积。由于榆林的煤炭开采主要在地下含水层之下,这就必然穿透隔水岩层,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造成区域性地表水渗露,地下水位下降。府谷、神木、榆阳等县、区的煤炭开采区地下水位均明显下降,已发现数十处井泉下漏,淤坝干涸。
榆林煤炭开采引起的生态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不能尽快科学评价榆林煤炭开采区所遭受的生态风险,并采取措施强化生态补偿、加强环境保护、恢复和重建,榆林的生态环境还将持续遭受破坏,有可能出现很多能源密集国家和地区曾经出现的“贫困性增长”。
加强对资源脆弱地区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查,无疑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地的生态承受能力,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规划提供参考。
针对榆林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做过十分必要的调查研究。陕西建筑科技大学的陈大鹏和姜霞对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榆林市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协调性不高的结论。【1】西北大学的张阳生等几位教授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结构做了研究,认为陕北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包括煤电载能工业、煤化工业、石化工业、盐化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生态产业在内的七大产业集群,建设陕北现代化新产业区。【2】 目前,国内对榆林地区能源开发方面的调查已经起步,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随着能源开发紧锣密鼓地展开,榆林这片资源热土可谓日新月异,而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中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方面的调研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陕西这一第二故乡做点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同时培养我们的调研精神,加强调研技能的训练。加强对资源脆弱地区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查,无疑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地的生态承受能力,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规划提供参考。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针对榆林环境现状采取的措施、企业“三废”处理情况、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及对榆林环境变迁的看法三个方面,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榆林环保事业,找出目前环保事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可行的对策。二. 资料来源 如上文,本次调研从三个方面展开,关于政府部门对环保事业的投入和采取的政策措施,我们采访了榆林市政府行政效能办公室主任张荣先生,通过交流以及资料的收集总体了解了一些情况;关于企业“三废”处理情况,我们实地考察了地处榆林市的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榆天化”)和地处神木锦界工业园的陕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元化工”),公司部门领导指领我们参观企业并提供了企业排污和环保方面的资料;而关于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对环境变迁的看法,我们抽取了榆林市实验中学的部分高二学生并街头拦访了部分民众,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三. 调查结果
(一)政府部门近期环境政策
我们与榆林市政府行政效能办公室主任张荣先生对话时了解到,榆林市政府近几年制定了比较科学系统的污染物减排政策,涉及各种主要的污染物和大多数能源重化工企业,力争用最短的时间使榆林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进而逐渐改善当地环境,为居民提供环保舒适的城市环境。
榆林今年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实现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减排,具体要求如下:
1、结构减排
⑴兰炭行业:按照《榆林市兰炭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和市政府《环保重点工作任务书》要求,2008年6月30日前,关闭现有60万吨以下146户兰炭企业,关闭炭化炉325台、规模1113万吨。其中,神木县关闭65户、167台、557万吨规模,府谷县关闭62户、132台、452万吨规模,榆阳区关闭12户、17台、63万吨规模,横山县关闭7户、9台、41万吨规模。同时,要加强对2007年已关闭兰炭企业监管,严防死灰复燃。减排二氧化硫2.8万吨。
⑵建材行业:进一步加强对砖瓦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关闭力度,计划关闭小砖厂30户。同时,加强对2007年已关闭56户砖厂的监管。减排二氧化硫 0.7万吨。
⑶火电行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加强对2007年已关闭的神木火电厂的监管,减排二氧化硫150吨。
2、工程减排
⑴二氧化硫减排:完成国华锦能电厂二期、府谷庙沟门电厂一期、府谷清水川电厂一期以及中电国华神木发电公司脱硫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陕西银河榆林上河发电厂烟气脱硫设施。加强对2007年已建脱硫设施的10户火电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5月底前与省市在线平台联网。减排二氧化硫4.5万吨。⑴生活化学需氧量减排:按照市政府《环保重点工作任务书》要求,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5月底前,建成投运锦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8月20日前,建成投运榆林城区、神木县城污水处理厂;10月底前,建成投运榆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并完成管网配套建设,减排化学需氧量1640吨。
⑶工业化学需氧量减排: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建成神木北元化工公司、榆林大漠纸业、兖州煤业、神木化工二期等4户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实施石油钻采企业污水回注工程,新增处理能力400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480吨。
3、监管减排
⑴在石油钻采行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长庆油田公司4个采油厂、延长集团定边采油厂、靖边采油厂企业回收利用油田伴生气,减少原煤燃料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00吨。⑵发展城市供热、气化工程和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改善燃料结构,控制原煤消耗。榆林、神木、府谷、靖边、定边、横山、子洲七县区建成城市气化工程,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减少燃用原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200吨。⑶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提高已建成投运的减排设施稳定运行率,有效发挥减排作用。
通过上述三大措施,可减排二氧化硫8.21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2120吨。
4、具体措施
为了确保实现各项减排目标,必须健全各项减排工作机制,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考核兑现等方面予以保障。⑴加强领导,严格考核
市政府成立全市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工程进行调度,指导各县开展减排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协调、督促、推进减排工作。要将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⑵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对新建项目,要求明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来源,落实到具体项目;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求通过“以新带老”,对老污染源进行治理,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对无法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受理、审批。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市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污染减排项目,市级污染防治资金补助向重点减排项目倾斜,鼓励排污单位加快减排项目的实施。特别是电力企业要抓紧建成脱硫设施并通过验收,确保脱硫机组尽快享受国家优惠价格政策。⑷严格执法监管 强化日常环境执法,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污染环境专项整治、石油污染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违法排污的企业予以处罚。组织环境安全大检查,着力消除沿河威胁饮水安全的污染隐患,集中整治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凡采用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治理或关停。对国家明令取缔淘汰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坚决予以全面取缔关闭并加强日常监管,防止死灰复燃。
⑸加快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要求,落实好全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以及环境统计基础和信息传输能力建设等四大工程,力争年内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和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为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供有力保障。⑹加强政府部门协作
发改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企业淘汰关停计划;建设部门督促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煤炭部门督促各县加快兰炭产业结构调整,按期关闭兰炭企业;经贸部门督促电力企业加快脱硫设施建设;水务部门监督管理好河道渠道等水利工程设施的排污口设置,协助抓好水污染治理;财政部门和银行对脱硫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物价和电网部门要保证完成脱硫任务的企业享受电价和优先上网的优惠政策;工商部门对被政府确定关闭的企业及时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监察部门支持配合好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并追究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的县区、部门及企业负责人的责任。⑺加大宣传力度 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行专题报道,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减排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定期召开重点减排项目业主、新建项目业主座谈会,宣传减排工作的必要性,增强企业主落实减排任务的自觉性与主动性。【3】
5、政策效果
经过以上政策的实施,榆林市一年来关闭兰炭企业65户,减排二氧化硫0.9万吨;实施火电企业脱硫,减排二氧化硫1.8万吨;化工工艺脱硫,减排二氧化硫0.3万吨;石油清洁生产,伴生气综合利用,减排二氧化硫160吨;实施“蓝天工程”,榆林城区禁烧烟煤,神木、靖边、定边、横山等县城新增天然气用户1.5万户,新增集中供热50万平方米,减排二氧化硫240吨;加强对排硫企业的监管,减排240吨。榆天化等9个大企业建成废水处理设施,减排化学需氧量480吨;对榆林某企业实施停产限排,减排化学需氧量200吨;实施原油管输、污水回注,减排化学需氧量20吨。
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再加产业结构调整和实行差别电价等办法,我市一举扭转“十五”以来能耗逐年上升的态势,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3%,全面完成能耗下降比例和控制目标。
但是,榆林市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许多方面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具体后文会有相应的阐述。
(二)能源企业的技术投入和排污情况
榆天化是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起步较早的化工企业,是榆林市属最大的工业企业和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龙头骨干企业。公司前身是榆林天然气化工厂,始建于1992年,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现有四套天然气甲醇装置,总产能达51万吨/年,商品甲醇位居全国前列。榆天化现有职工1561人,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820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高工以上高技能人员350人。
在废气处理方面,从2003年起,榆天化采用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中先进的换热转化和二段纯氧转化技术,对原有装置实施技改,扩大产能,降低消耗。新建CO2回收装置,将箱式转化炉烟道气中的CO2进行回收再利用。新建变压吸附装置,将无效排放的合成驰放气中的氢气和富碳气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以上措施,年减少CO2量58925吨(7.44t/h),增产甲醇4.33万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废气处理方面,2006年榆天化投资80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及回用装置。该装置根据不同工段废水水质、水量特征和深度处理回用要求和周围环境要求,采用分段处理、分段达标回用、综合处理、综合达标回用的技术方案,提高废水回收利用率。该装置于2006年底投入使用。同时,按照省市环保要求,投资300多万元对公司原有下水管网进行改造,实现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并建成事故消防水池,彻底消除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污水处理装置建成投用后,榆天化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回收用水量达150m3/h,年节约用水费用约200多万元。
在废渣处理方面,榆天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媒介物(废媒、催化剂)全部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利用,炉渣全部出售,用于制作空心砖和建筑保温材料。在锅炉除尘方面,针对锅炉原有麻石水磨除尘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榆天化2007年开始实施锅炉除尘改造,由湿法除尘逐步改为干法除尘。目前一台35t/h锅炉已改为布袋除尘,调试正常,投入正常生产;另外两台锅炉除尘改造正在进行。全部完成后,锅炉出口尘含量将低于50ppm,彻底杜绝锅炉除尘废水的产生,每小时可减少污水排放量30t/h。
在厂区绿化方面,榆天化目前的厂区绿化面积达5880m2。生产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实现了一定的分离。
北元化工成立于2003年5月,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锦界工业园区。北元化工依托当地丰富的电石、原盐资源优势,建设了1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现可年产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9万吨,液氯1万吨。年消耗电石15万吨,工业原盐16万吨,用电约3亿度;年实现工业产值8亿元,上缴税金5000多万元。
北元化工坚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使电石、原盐这两种工业原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生产聚氯乙烯的同时还得到烧碱、液氯等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
但在实地走访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公司虽然在排污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生产区依然可以闻到明显的化工气体异味,可以看到废气排放的存在,公司引进的环保工艺并非如预料中的理想,而很多生产环节并未实现废料的及时处理,导致了一部分工业污染的产生。其次,公司的环保措施偏重与经济效益的结合,即公司采取排污处理的各项举措出发点都是为了能够实现经济利益,而环境效益客观上与经济效益分属两个不同范畴的现实导致了全面的环保措施无法完全实现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从自身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不会主动地采取全面环保。
再次,榆林能源重化工企业所采用的原料质地较好,纯度较高,依托这一能源优势使当地企业的排污压力大大减小;但这只是一种短期现象,很难想象若干年后当地富矿面临枯竭时这些企业将如何达到环保指标。(三)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对环境污染的看法 这次调研受时间限制,我们无法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地居民对榆林地区环境变迁的看法。为此,我们选取了有了不同家庭背景的榆林市实验中学初二年级的部分同学,并同时在街头拦访了一部分当地民众,共收集问卷100份,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问卷内容见附录)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由于榆林地区的特殊背景,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还是相当重视的,他们普遍表现出了对良好环境的热爱以及投入环保事业的热情。有超过20%的民众承认曾经常主动参与宣传环保知识的活动,只有约15%的民众从未参与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如图1)。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经常关注的约25%,而很少关注的只占到9%(如图2)。对在公共场合是否会主动关水龙头,总是会关或经常会关的超过了80%(如图3)。而对“限塑令”的看法,超过95%的民众表示支持(如图4)。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当地居民对榆林环境破坏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忧虑。调查中,认为环境破坏较轻的不足8%(见图5),认为目前的环境破坏对公众健康影响很大的超过了20%(见图6)。
图 5 图 6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实现环保信息公开的占到了79%(见图7);而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先孰后的问题上,仅有2%的民众认为应当优先发展经济,认为环境保护优先的占到30%(见图8)。
图 7 图 8
当地居民对环境破坏的忧虑折射出了榆林当地生态系统的薄弱和环境保护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这是政府值得沉思的一个问题。同时,榆林市的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加强有折射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近几年,随着榆林能源重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当地政府财政收入节节攀升,榆林市容貌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榆林地区的环境破坏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由于资源开发技术的相对落后,小规模、低水平开发现象普遍存在,资源浪费惊人,环境破坏严重。
其次,由于该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人口比重为84.5%【4】,尽管问卷中反映出市区居民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这与当地全体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尚有很大距离,当地总体劳动力素质依旧普遍偏低,环保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盲目开发。再次,政府部门在环保信息方面的公开度尚需加强,调查中公众对政府环保信息公开期待很高,政府环保职能还未充分体现。四. 讨论与建议
榆林地区区情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能源矿产丰富,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区内已发现8大类40多种矿产,其中20多种已探明储量。煤炭探明储量1659.71亿吨,易开采,煤质好,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天然气已探明储量2300亿立方米,是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5亿吨左右;此外,岩盐、高岭土等矿产也十分可观。如此丰富的矿产集中一地,国内罕见,世界少有,为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展示出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第二,生态环境脆弱,易破坏难治理。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黄土高原过渡带,年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夏秋之交,干旱、多风是这里的主要气候特征;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风沙草滩区占42%,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占58%,区内植被稀疏,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第三,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全区12县市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市,1995年,全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01%,全区财政累计赤字1.72亿元。分布在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近50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5】 由上可见,榆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与脆弱的环境相互并存,反差明显,在加快基地建设的同时,保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极为重要。由于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使得可持续发展战略起步更为艰难。
对此,榆林市政府近年来展开大量针对环境治理的工作。首先是打响陕北能源品牌,引进和自行培育了一批大型能源企业。这些企业在实现当地经济效益、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自身的高效生产带来的区域产业升级,大大减缓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对周边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建立了布局较为合理的区域产业体系。当地政府利用矿产资源优势,设立一系列经济开发区。这些工业区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产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合理配置,做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要求老工业企业切实做到对“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没有达到标准的责令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求停产;对新入区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环保审查,不具有三废处理能力的或处理能力不足的不允许“入户”。
第四,加强了部分间的协调和配合。发改委、建设、环境、财政、交通、监察等部门基本做到了各司其职,工作较有序进行,防止了行政漏洞的发生。
第五,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市政府联系环保组织和各界人士,定期和不定期地在榆林市区以及各县乡镇开展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让环保理念得到不断推广;同时组织有关企业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节能减排措施的讨论。
企业与政府部门不同。企业以经济利利润为首选,环保只有与经济利益挂钩,才能作为它们的选项。因此,对于环境保护,企业往往是被动的。如何有效地激励企业从事环保活动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目前榆林能源重化工企业内部的环保工作存在巨大差别,一些新型工业企业对“三废”处理投入较多,效益较好;而众多的老企业在节能环保上没有得到有效进展,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而广大的民众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环保理念滞后,虽然目前环保在市区范围内得到有效加强,但从全市范围来看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相关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第一,加强制度创新。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产业制度创新,就要根据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产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冲破旧制度和旧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健全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制约了陕北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力促产业制度的创新,从制度和体制层面解放能源产业生产力,为能源产业提供集约式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有效的体制、制度基础与市场条件。首先,要确立有效运行的市场经济机制。
企业在基本的生产运行当中应当能够自我规划、控制及决策,能够及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进行自我改革。陕北能源产业的发展要求政府应一改往日“无微不至”的管理,在一些企业微观领域的运行上做到尽量少干预、不干预,不把行政命令强加于企业。要求政府确立对能源产业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以间接调控和企业服务功能为主,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充分考虑市场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减低能源单位的税费负担,增强能源企业发展的活力。同时,政府要加强产业宏观政策定和能源企业市场行为的宏观统一管理,通过这种管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利益导向行为中保持规范性,克服市场失灵。
建议陕北当地政府通过省能源管理部门,以促进本地能源有效开发利用为目标,对能源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给予配套政策,从体制上进一步加强对能源工业的管理和政策扶持,帮助能源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积极整合和组建大型能源集团,通过资产、生产、加工、销售的同行业重组和原料、价格、市场的广泛联盟,帮助提高企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抗击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加强对能源开采单位的监督管理,只授权有开采资质的单位进行能源开采,加强资源开采市场准入门槛的监督管理,避免出现小油井小煤窑遍地开发,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对于有资质开采单位的开采,要加强统一协调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能源开发政策,不应多头管理。例如油田开发、原油加工、煤炭开采等存在着不同的开发主体,必然会发生经济利益的矛盾,应配置统一政策予以管理,避免政出多门。通过能源开发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制定政策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对上下游产品生产进行调度和协调,以免出现各个能源生产部门的生产供应脱钩,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另外,政府要在管理和稳定市场秩序方面着力加强,制止本地区能源的过度开发和无序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第二,完善能源资源补偿机制。
陕北的能源产业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势必造成开发地区环境的污染和能源资源储量的逐步减少。对此,建立对环境污染和能储减少的补偿机制,一方面通过能源输入地(资源使用受益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对陕北能源消耗的对口补偿机制,弥补陕北能源输出产生的能源、生态及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借鉴企业合并的办法,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拟化为三个企业的身份,通过拟内部联合合并的方式共同承担和消化能源开发的外部性后果,采用“谁污染、谁付费,地方治理、职能部门验收”的外部性补偿模式,杜绝资源的浪费,对陕北能源实施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第三,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投资以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畅通内外投融资渠道。我们可供选择的筹资方式包括:一,建立股份制,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通过改革,建立陕北现有能源单位内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以股份制形式吸引、吸收外来资本和民间资金,各参股企业和个人以其资金多少组建董事会,并享有资金收益权。二,发行政府债券和能源企业债券,以政府和能源企业借款形式筹集资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能源企业债券,将社会分散资金集中起来专门用于能源基地和企业的开发建设,扶持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积极引进外资,以合资经营形式筹集资金。能否很好的利用外资,广泛吸收国外资金来投资,将是发展能源产业所需资金的有力支持。要制定对外国投资资本的优惠政策,适度让利于外来资本,吸引外资投资于陕北能源产业的建设。四,制定优惠政策,吸纳国内尤其是的资金,建立合作关系,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形式从东部发达地区引资,敢于大胆让利,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支持。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中小型矿山企业的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鼓励产品适销对路、资源充足的中小型矿山企业,采取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规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改国家为单一开发主体的体制,在经营机制上有所突破,国有企业内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产权界定清晰的前提下允许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探求国有能源企业民营化道路。
第四,尝试建立能源产业基地“科技试验谷”
能源产业主要包括能源资源开发及能源产品深加工,需要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手段一改传统的运作模式。除了引进先进的生产仪器设备以外,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工艺也尤为重要。突破技术瓶颈不仅要求与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相接轨,更需要在基地内部拓展研究领域,依靠自身科研力量,以陕北能源产业和能源基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加强自主技术革新,建立能源科技试验区。设立产业基地内“科技试验谷”的想法来源于美国硅谷的启发,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营销为一体式经营机制的电子科研试验基地。建立陕北能源产业基地的“科技试验谷”,可以仿照硅谷的方式,集结陕西众多科研院所的优势,特别是像西安石油学院这类专业性大学的科研优势,以基地内能源企业为单位联合成能源产业群,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将能源基地发展为集科研、技术、生产于一体现代化能源产业科技试验区。为此,应当制订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机制,将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来基地工作,同时建立科研专项基金,以技术骨干人才组成技术代表团定期到国外先进能源产业区域进行技术性访问交流,以此促进陕北能源产业建立在高科技生产的基础之上,为其快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机制。就基地内部利益主体来说,进行产权明晰化界定,建立合理的资源产权分割机制。建议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共同拥有资源的产权,以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分别实现各自的收益,缓解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的各主体之间的尖锐矛盾,让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也能从中受益,从而更加积极地拥护中央国家的能源产业政策,使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建设稳健的推进。
就基地与外部区域的关系来说,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共享机制。基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设,除了依靠基地内部资源外,还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与其它省、市、地区的开放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这些区域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来为基地的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因子。另外,基地在满足资源输往地的能源及能源产品需求的同时,可以合理要求一定比率的以受益多少为标准的利益补偿作为资源及其产品的使用补偿。同时,建立基地与资源输入地的对能源开发外部性的共同补偿机制,以此促进基地内的绿色循环产业机制。
参 考 文 献
[1] 陈大鹏,姜霞.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9).
[2] 张阳生,赵娟,惠怡安.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升级及其结构优化重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3).
[3] 榆林市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S].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8,3. [4] 高雪玲.陕西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能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 李随成,王维荣.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附1:
榆林市环境状况调查问卷
编号: 尊敬的女士/ 先生: 您好,我们是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榆林市环境状况的调查,目的是想了解人们对居住地环境的看法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促进居住环境的改善。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真实地反映了您的情况和看法,就达到了这次调查的目的。希望您能积极参与,我们对您的回答完全是保密的。调查要耽搁您一些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填写要求:
1、请您在所选答案前画√。
2、对注明要求您自己填写的内容,请在规定的地方填上您的意见。
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先回答下面三个背景资料,供资料分析用,希望您不要介意: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请问您目前的职业:
A.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教师 B.技术人员 C.科研工作者 D.企业管理人员、厂长经理 E.工人、服务员、一般职工 F.个体户 G.离退休人员 H.待业人员 I.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 J.学生 K.其他
3、请问您的受教育程度?包括您受过的最高的或正在受的教育程度。
A.没有受过正式教育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中专、技校 F.大专或大学非本科 G.大学本科 H.研究生或以上
问卷正文:
1、您认为当前我市的环境破坏程度如何?
A.较严重。B.一般。C.较轻。
2、您认为,目前我市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如何?
A.很大。导致了很多严重的疾病,如癌症。B.一般。C.比较小。
3、您最关注我市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可多选)
A.空气污染。B.水污染以及水资源匮乏。C.资源依赖型企业对资源的高度消耗。D.塌陷、山体滑坡。E.土地污染。F.其他
4、您是否在我市主要媒体中,如《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关注过环保视点栏目或环境警示语等?
A.经常关注。B.偶尔会看到。C.很少关注。
5、您是否经常向他人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达到教育他人,教育自己的目的?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6、您认为有关部门是否该公开环境方面的信息?
A.是,应该公开。B.视情况而定。C.部门有权不公开。
7、您认为老百姓在参与环境保护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缺乏足够的环保知识,对环保的认识不足。B.有“搭便车”心理,希望别人多出力。
C.当环保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会犹豫。D.城市居民生活的方式已经习惯了消耗大量资源带来的便捷。E.认为环保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自己无关。F.其他
8、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态度为? A.先搞好经济再搞好环保。B.先搞好环保再搞好经济。C.两者齐头并进。
9、您是否注意到居住区附近的工厂烟囱冒黑烟、臭气和向河流排污? A.注意过,并向环保部门反映。B.注意过并担心过,但是没有反映。C.周围环境很好或没有企业排污,因此没有注意过。
10、您对我市水资源缺乏有何看法?
A.很严重,应该积极节约用水。B.一般了解。C.不清楚。
11、您在公共场合会主动关水龙头吗?
A.总是。B.经常。C.偶尔。D.不会。
12、您对现在的“限塑令”(在超市购物时超市不再提供或免费提供塑料袋)持何种看法?
A.很赞同,能够有效限制白色污染。B.不赞同,也不是很反对,对我的生活没有较大的影响。C.反对,影响了购物时的便捷性。
13、您会经常有意识地进行废物利用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几乎不会。
14、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绿色消费,环保购物?(可多选)A.认“环保标志”。B.用无磷洗衣粉。C.用无氟制品。D.买无公害食品。E.用环保购物袋。F.其他
15、如果政府进行环境规划的公众参与,您希望的参与方式有哪些?(可多选)A.听证会。B.论证会。C.公众媒体发布征询。D.座谈会。E.个别了解情况。F.书面征求意见。G.其他
16、您在环保方面有什么好的意见和想法?
附2:
榆林市环境访谈提纲
企业访谈提纲:
(1)企业的定位、产出的流向;(2)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
(3)企业过去三年的产值与预期发展前景;(4)员工的福利情况;
(5)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目前的状况和困难;(6)当前政策和当地政府在企业环保方面的参与情况;(7)企业的有关环保数据(比如“三费”处理情况等);(8)企业未来在环保方面的工作及重点。
访谈企业包括:榆林市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榆天化”)、榆林市北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政府访谈提纲:
(1)当地过去三年的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2)当地能源型企业的发展情况介绍;(3)当地的功能、战略定位;
(4)当地各项社会指标(包括人均绿地、居民生活引用水等);
(5)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如一年中“好天”的数量、绿地覆盖率、地质塌陷情况、水污染情况等);
(6)当地政府环保措施和政策;(7)目前的困难及对策分析;(8)近期环保目标及可行性。访谈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榆林市市政府行政效能办公室、神木高新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第三篇: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换角度: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对人类有何影响?对策?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1)必须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和机制。
(3)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4)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的先进实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5)发展环保产业。
(6)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7)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8)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2008上海厅考笔试题】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现在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 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湖北厅考笔试题】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二、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第三、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四、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第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第七、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第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如果出题“怎样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2009湖北厅考笔试题:怎样理解和贯彻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新方针新要求?。具体内容请参考“热点聚焦”之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
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破解“三农”工作难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1、重大意义:第一、加快形成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我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第二、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第三、是推动城乡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第四、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2、具体措施: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六个一体化,逐步实现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发展权利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质量均等化。即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四个规划合而为一);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基础设设、社会保障等); 城乡资源配置一体化(劳动力就业、自然资源配置、土地使用、技术推广等)
【也可借鉴此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可替换为文化产业、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
1、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投入】
2、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科技、创新】
3、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
4、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品牌、营销战略】
5、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体制机制创新】
6、用现代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教育、培训、人才】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怎样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答题要点:
胡锦涛2006年1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概括讲,即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具体讲,即四个必须:一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二是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三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四是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2)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3)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8)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给智慧的火焰加上利益的燃料”
(9)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技术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怎样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本地实际论述,答案与上题基本相似,可将两题结合起来答题,亦可自选任何一题作答】
关键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方法是要坚持九个统筹。
重点是八个方面: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个转变)。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e、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用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流通)。
f、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g、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h、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力。
(3)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
(4)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5)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6)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7)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09.9.20辽宁公选副厅笔试题】
一、所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转化,用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替代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二、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第一,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增长方式而言,发展方式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的问题。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二,更深刻地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出多年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单纯就转变增长方式做文章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必须直奔成因,从本源上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内外需结构平衡了,产业结构优化了,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消耗高的粗放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更强、现实指导意义更大。第三,更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越来越多的区域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由于一些地区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短缺,绿色空间锐减,环境污染加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增加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而且也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确定更全面、更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方针。所以,用“经济发展方式”替代“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体现了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需要的内容。
三、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具体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小,社会物资匮乏。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在推动经济发展时,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速度看得更重,更多地追求总量的增长。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跃至世界第四,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富裕,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在解决了这些紧迫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发展得快,更要注重发展得好。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继续保持量的增长,而且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道路上要根本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坚 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如果说以往缓解能源资源矛盾还有较大回旋空间,发展到今天,由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负担过重,一些地区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同时,随着地球环境变化,为保护全球气候和地球家园,我们也必须为此作出贡献。因此,不管是从可利用的能源资源看,还是从保护环境看,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加快重组和国际产业加快转移,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呈现高技术化、服务化、生态化的特征。一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型”而不是“创新驱动型”阶段,资源消耗过大,低劳动力成本投入,科技贡献率低,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都表明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不转变这种发展方式,我们就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就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经济发展的理念、道路、环境,都是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艰苦的过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根本性突破。
第四篇:榆林盐化工产业的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榆林盐化工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榆林岩盐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又一大优势资源,大力开发榆林岩盐资源,发展以盐为原料的化工工业,形成煤、气、油、盐全面发展格局,既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抉择,也是全面加快南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榆林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除没有海盐外,岩、湖、井、土硝盐均有,特别是岩盐资源储量丰富。
根据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见盐钻孔资料分析,榆林岩盐分布区域北起神木尔林兔陕西内蒙交界,南至延安,西至靖边,东至佳县,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远景储量达6万亿吨,是一个特大岩盐田。
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除没有海盐外,岩、湖、井、土硝盐均有,岩盐田为我国最大,全球少有,具有大、多、高、贵、强五大优势。
⑴岩盐储量大。榆林奥陶纪岩盐田北起红碱淖、南抵清涧、西至靖边、东临黄河,市内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厚度120米,最大厚度360米;基础储量2.7亿吨,探明储量8854.55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储量26%);若年产1000万吨,可开采60万年。
⑵潜在价值多。榆林拥有岩、湖、井、土硝等盐,仅岩盐的潜在价值就达33.2万亿元,是青海察尔汗盐湖的2.2倍。使陕西矿产资源的潜在的价值跃居全国第一。若开采一平方公里的盐,就达2亿吨,可供全国人吃28年,全球人吃6年。
⑶岩盐品位高。榆林岩盐矿床主要为块状石盐,钾石盐和硬石膏,有少量光卤石和钾铁盐,部分为含钾石盐;矿石品位大部分属工业一级品,质纯,氯化钠含量高达99.8%,最低为81.46%,平均95%,是世界矿史上罕见的精品矿床。
⑷区位生得贵。榆林岩盐田处在我国承东启西的结合部,处在我国北部半径1000多公里无盐区的中央,处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腹部。西(安)、太(原)、包(头)、乌(海)、银(川)等1000多万吨用盐市场的中心,用盐量大,位置重要。
⑸比较优势强。榆林不仅岩盐资源丰富。而且煤、电、油、气、地、劳、运、通等匹配资源组合更好。盐及盐化工品的制造成本特低。吨卤折盐成本价50元,吨烧碱、纯碱、电石成本价分别比市场平均价低300元以上,吨氯酸钠、金属钠、氯乙烯单体、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等生产成本比市场价低近千元,成本竞争优势极强.早在2005年,榆林市就已组建了国有独资的华奥盐田勘探开发公司,正式启动了榆林盐田普查勘探工作。
已建成和在建的盐化工项目有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20万吨真空盐、神木锦界北元化工10万吨聚氯乙烯、陕西金泰氯碱一期1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在建盐化工项目有榆林天桥15万吨聚氯乙烯、陕西煤业锦界10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新开工盐化工项目有陕西金泰氯碱二期20万吨聚氯乙烯、米脂华龙60万吨工业盐、陕西金田盐化有限公司5万吨氯酸钠、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60万吨工业盐、佳县华盐60万吨工业盐、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300万吨联碱、绥德100万吨纯碱、神华陶氏盐化工等项目。
二、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大背景
1、岩盐的市场状况与发展方向。中国仅次于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产盐国,盐产量占全球盐产量的18.3%,其中,海盐总产量2004年世界排名第一,并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中国的重化工业迅猛增长,带动两碱工业以每年约8%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盐消费市场。
当前盐业面临的形势,从总体上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目前,国内原盐市场在经历了2003、2004连续两年的供应紧张后,2005年逐渐达到供需平衡。预计未来几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原盐市场仍将表现平稳,但季节性的价格波动仍将难免。2010年,中国总用盐量达到6500万吨,这为盐和盐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盐业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有了当前国内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有蕴藏丰富的资源优势的巨大支撑,有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的有力支持,有高素质的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等作为支持,榆林盐业矿产资源必将成为全国经济建设的亮点,成为让世界瞩目的能源竞争大市场。
三、榆林发展盐化工产业的重要意义
盐化工将成为榆林能源化工产业持续发展的下一个出口。特别对于还属国家贫困县的清涧、绥德、子洲、米脂、佳县、吴堡等南六县,盐田的开发,将是它们摆脱贫困,跨越发展的契机。
1、四大优势,充分展现盐化工产业巨大的开发和市场潜力。
榆林盐田大多属于奥陶纪岩盐田,”大、多、高、强“四大特点,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它不为人知的开发潜力。
“大”是指岩盐的储量大。盐田北起红碱淖、南抵清涧、西至靖边、东临黄河,市内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盐层平均厚度达120米,最大厚度360米;基础储量2.7亿吨,探明储量8854亿吨,预测储量6万亿吨,占全国岩盐总储量的26%。若年产1000万吨,可开采60万年!有业内人士形象地说:“在镇川开采1平方公里的盐,可供全国人民食用28年,全球人食用6年。”
“多”是指潜在价值多。榆林岩盐的潜在价值高达33.2万亿元,是全国最大盐湖——青海察尔汗湖盐潜在价值的2.2倍,是全省煤、汽、油等其它资源潜在价值总和的2倍。开采1平方公里的盐,产量就达2亿吨!
“高”指的是岩盐品位高。榆林岩盐矿床主要为块状石盐,钾石盐赫尔硬石膏,有少量光卤石和钾铁盐;矿石品位大部分属工业一级品,是世界矿史上罕见的精品矿床。
“强”指的是区位优势强。榆林岩盐田位于我国北半部的中央、呼包银榆经济发展带中的南部、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腹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周边1000公里半径内基本无盐。又拥有丰富而质优价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水、土地、人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了发展盐化工业的有利条件,资源匹配优势和成本比较优势极强。以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公司为例:该公司所在地镇川镇,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带,可呈扇形辐射东北、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区),而这些省(区)恰是国内井矿盐空白地区,市场潜力极大。公司门前有210国道和西包铁路经过,距镇川火车站仅500米,具备良好的外运交通条件。
市场需求方面,尽管盐资源不属于稀缺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呈总体过剩、局部短缺态势,但盐化工产业链长、产品多,主要盐化工产品如纯碱(碳酸钠)、烧碱、聚氯乙烯(PVC)、甲烷氯化物、氯化铵、氯酸钠、金属钠、小苏打、真空盐等国内外市场均看好,市场优势明显。
“十一五”末,榆林及周边市场盐化工产业盐资源需求量为1622万吨/年:其中榆林地区盐化工产业预计用盐量890万吨/年,陕西关中地区盐化工产业预计用盐量214万吨/年,内蒙地区盐化工产业预计用盐量158万吨/年,宁夏地区盐化工产业预计用盐量255万吨/年,山西地区盐化工产业预计用盐量105万吨/年。
2、盐田开发起步早规模小,企业进入门槛较低。
作为我省唯一的盐产区,榆林盐的种类非常丰富,井盐、湖盐、土盐均有。虽然当地人民开发利用盐田很早,但长久以来,盐田开发一直处于一种小规模、低水平状态,和它的巨大储量极不相称。
在如今的定边境内,含有湖盐的面积达98平方公里。这片土地有上千年的摊晒制盐历史,是陕、甘、宁、晋等地重要的食盐来源。
土硝盐则主要分布在子洲马蹄沟,号称“十里盐湾刮金板”。当年毛主席带领中国革命转战陕北时曾说:“宁丢延安,不丢十里盐湾”。
上世纪五十年代,延长油矿在一次施工过程中意外地发现,榆林地下竟然有岩盐。随后,石油、地矿等许多部门在北起神木尔林兔、南到延安境内、东到佳县、西到靖边的4万多平方公里内,钻孔23个,展现了不同的盐层,最终证实该区域为一个巨大的岩盐矿!
经过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和专家的细致分析论证,2000年,国土资源部出具了《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认定该区岩盐远景储量为6万亿吨,探明储量为8854.55亿吨。
2002年,榆阳区镇川盐化厂建成投产,从此真正拉开了榆林盐田大开发的帷幕!
随后几年,神木北元、米脂金泰、榆林天桥等一批盐化工企业相继开始建设,国内中央企业和国外化工企业也开始高度关注这片区域的发展。
3、南六县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令发展盐化工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鉴于该区域丰富的盐储量,早在2007年 9月20日,市长李金柱主持召开过市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榆林盐田开发有关问题。会议确定将岩盐开发纳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项目,走煤、油、气、盐并举的资源开发路子,做大做强本土经济,推动全市区域经济协调、跨越发展。
米脂是全国盐储量最大的县,已探明储量为3296亿吨,预测储量高达1.8万亿吨。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事实是,该县是榆林市最贫困的区县之一,在2005年以前,每年的地方财政收入还不到1000万,连榆林北部那些煤炭大县一年收入的零头都达不到。
曾经一直抱怨上天没有把矿产资源公平地分给自己的米脂人,在意识到自己脚下就是财富后,很快抓住了机遇。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盐化工产业当成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富裕米脂百姓的“不二法宝”,并为此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各方企业。
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是目前米脂县唯一投产的盐化工企业。2003年开始动工,2005年10月开始投产,2008年上缴各种税金达8950万元,米脂地方财政收入因此而迅速增加到2700多万元。“增加地方收入是一方面,同时它还带动了米脂交通运输、第三产业等的发展,潜在价值超过1亿元!”米脂县工业局副局长姬兴华说。
在金泰氯碱公司的示范作用下,2008年又有包括5万吨氯酸钠项目、120万吨真空盐项目等在内的4个新盐化工项目在米脂县开工建设。
同样,在佳县、绥德县等南部区县,盐化工项目也正在逐步展开。有专家指出,盐化工产业将是榆林南六县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老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
4、合力打造“新盐都”的憧憬,成就了当地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的明确政策导向。
“十二五”期间,榆林市将按照珍惜资源、深度转化的要求和“大集体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模式继续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规划盐业生产1000万吨(占全国的1/8),其中液体卤折盐转化750万吨,固体盐250万吨,转化200万吨,产值300亿元,利税50亿元,就业3万人,努力打造“中国新盐都”。同时,拓展和扩大周边500公里的用盐市场。发展液体盐直接转化项目,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提升榆林盐及盐化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并进行岩盐、湖盐的多元化发展研究,提升盐文化。
目前,榆林市已经初步确定“一带二区四园”的战略构想。“一带”指绥米佳盐化工业带,主要包括米脂盐化工集中区、绥德盐化工集中区、佳县盐化工集中区、清涧工业集中区;“二区”是子洲盐气综合利用工业区和吴堡煤焦化工业区;“四园”即榆横煤化学工业园区(包括横山工业集中区、鱼河盐化工业区)、榆神煤化学工业园区(包括麻黄梁工业集中区、清水川煤化工业园区)、神府经济开发区(包括锦界工业园)、定靖能源综合利用园区(包括定边盐化工集中区、靖边能源化综合利用园区)。实施重大项目116个,总投资10500亿元,预计完成投资4750亿元。总布盐井100口,每口按10万吨卤折盐计,绥米佳盐化工业带内规划36口,吴堡、子洲两区规划12口,榆横、榆神、神府、定靖四园内规划52口。以榆神线为界,南倡北禁,南盐北供,南水北补,南北互动。统一管理、集中净化、按需送卤、成本收费,防止造成抢占资源和闲置与浪费资源。
这些项目主要包括,段寨1000万吨、西王寨600万吨、三道沟二期600万吨、郭家湾800万吨、曹家滩1000万吨、大保当1000万吨、西湾1000万吨、金鸡滩500万吨、西红墩1000万吨、波罗500万吨、横沟300万吨等一批现代化矿井,国华锦界、华电榆横、庙沟门、清水川、段寨5个2×100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神华陶氏榆林煤化工以及陕煤80万吨MTO、榆天化140万吨甲醇、绥德100万吨纯碱、榆阳60万吨真空盐等化工项目。
在此过程中,将实行资源互动战略、区域优势战略、人才开发战略,使煤炭、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与岩盐联产开发,生成成倍产品链。利用榆林学院等院校开设盐化工课程,培养各种盐化工人才,服务盐化工项目及整个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现开发榆林大盐田,打造中国“新盐都”的目标。
综上所述,榆林发展盐化工产业的优势是明显的,对当地特别是对南六县经济的促进作用极其巨大,将不断推动榆林盐化工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地方经济与投资企业的双赢。同时也将为有志参与榆林盐化工开发的企业们带来巨大商机。
加快发展榆林盐化工产业的对策建议
尽管榆林盐化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由于存在着石油、天然气和岩盐资源重叠等问题,致使岩盐区块难以登记,许可难取得。对岩盐资源也没有进行专门勘探,盐田的可采面积、储量、边界分布范围目前均不很清楚。
同时,在已建和在建的盐化工项目中,大多数是制盐和PVC(聚氯乙烯,当今世界上深受喜爱并且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成材料),还处在原生和初级产品,特别是电石法PVC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发展下游产品,而且对生产中污染物和废水回收利用和转化不够,对水源和周边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在项目引资上,各级政府注重外来资本的引入,而忽视了本土资金融集和政府参股,使本土资金外流,进不了盐化工大项目。外来的大项目在利益分割上给地方的比例又过低,对当地经济带动作用不是特别大。
另外,榆林盐化工基础薄弱,特别是盐化工人才缺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统一的思路,没有专门人才研究。针对榆林实际,依托资源和能源,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划出榆林盐化产业、品牌发展的战略,制约了项目上马和整个园区的建设。
在规划、管理上,虽然《榆林盐田开发规划》已出台,但按《陕西省盐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不落实,在钻探和上项目方面仍有不规范的行为,目前建成的项目大都是省上《规划》出台前的产物,也没有申报和批准探采矿权,先探后报或不报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将会给以后的规范管理带来更多问题。
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榆林市岩盐资源开发利用及转化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重大能源化工项目配套为重点,加强资源勘探,完善开发规划,按照规模化、园区化、基地化的模式,启动实施一批重点开发项目,推进盐资源开发与煤化工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一)资源勘探与项目包装同步推进
根据省上有关规定,原则上只对批准实施的省级重点转化项目配置盐资源,且盐资源的探矿权要与转化项目同步申请办理,除特殊情况外,探采矿权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方式有偿取得。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已对全省岩盐资源的普查勘探工作作出统一安排,近期将安排勘查资金分步开展此项工作,勘查范围包括榆林市;同时,省级有关部门也正在起草岩盐资源市场配置的意见。当前应做的工作是:一是全力协助省上做好东部地区钾盐、煤层气,以及西部区域盐资源的勘探普查工作;二是不等不靠,在市、县规划的重点盐化工开发区域继续加大盐资源及伴生资源的普查、详查工作,摸清钠盐资源底子,寻找具有开采价值的钾盐、铀、煤层气等稀缺矿产资源,完善现有盐矿资料,搞清可开采岩盐资源的界线,为规划、开发提供详实资料,并在岩盐勘探的同时采用综合勘探技术,实施盐、煤、气、水联探,为南部县煤炭、煤层气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加大重点盐化工项目协调和推进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优势明显的项目,积极配合企业完善项目核准前期相关手续,缩短市、县两级报批时间,做到成熟一批申报一批。争取做到在服从省上大局的同时,积极启动以项目申报资源配置工作,始终将岩盐及其伴生矿的探采主导权主动权掌握在手。
(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开发,政府先行。在南部盐产业开发中政府的先行作用主要应发挥在消除基础性不利因素上。对此,地方政府投资应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打井,即打盐矿钻探和生产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力、通信、供水、排污、供气、道路、场地等建设工程,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硬环境。对财政困难的县区,可通过市财政注入资本金、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先期经费问题。同时,考虑到南部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较低,市级政府可给予倾斜扶持,实施盐化工带动工业化进程,拉动南部经济快速发展;在扶南资金中增列南部县发展盐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扶持南部县岩盐开发和项目推进工作。
(三)开源节流,水权转换
1、开源挖潜
榆林水系循环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空间上降水量南多北少,二是时间上降水相对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三是地表水是从北向南流。目前供水量仅占资源量的20%,有潜力可挖。南部降水量多,又处于下游,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地貌特征失水严重,不能存储水。所以开源的重点在于加强对水的人工控制,即改变局部地貌特征以提高蓄水能力。可考虑实施规模较大的留水工程,人工挖掘形成凹地,并修出多个进水道和与河道相连的排洪道,蓄集雨季降水和秋冬河水,形成人造湖泊或调蓄水库,闲时蓄水,忙时用水。
2、节流调配
实行节约用水,普及推广各种节水技术,重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逐步可以将饮水与其他用水分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注意调节上游与下游的争水冲突,做好地表、地下水的保护。用价值规律调整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
3、资源转换
当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的水资源条件,唯有创新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宁夏通过转换水权赢得发展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水权纽带,工业通过投资节水反哺农业,农业通过节水改造支持工业。两者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得到双赢的同时,用水观念得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也得以不断创新。
第五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会讲稿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会讲稿
刚才,我们收看了全省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电视会议,王书坚常务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围绕做好我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主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自然基础。我们讲发展、谋发展、推动发展,但是坚决不能以浪费能源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坚决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当前,全国各地都在限“两高”,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替代过剩产能,就是要通过这种转型的阵痛,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一)这是强化法治思维的必要之举。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强化《节约能源法》《反食品浪费法》《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省多地已经试点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区在去年已经全面纳入并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其他县市区可以作为借鉴,力争明年实现全覆盖。(二)这是重视节约能源资源的战略举措。
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一下,近代以来多少战争都是因为能源争夺而起?所以说,能源资源是发展的命脉,是每一个大国都输不起的博弈。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之中,能源和资源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白的说,省一度电要比发一度电容易,省一滴油要比采一滴油简单,这一点一滴乘以*亿这个巨大的基数,得出的就是节约的重大意义。(三)这是加快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举措。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关作风建设,影响着社会风气形成,影响着城市文明建设进程。做好这项工作,公共机构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考核督导等方式,引导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养成节约行为。一方面,在项目审批上鼓励企业推广使用节能设备,给新能源和绿色产业项目提供政策优惠,建立健全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等。这些工作也是加快文明城市创建的当务之急,各级各部门会后都要认真研究、尽快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抓牢绿色发展“牛鼻子”,推动我市“十四五”时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公共机构节能信息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市被列为省级公共机构节能信息化试点,计划用三年时间,按照“三步走”的思路,*年完成市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区能源监测系统建设,并搭建市级管理平台。*年,全面铺开市直独立办公单位能源监测子系统建设,并建立各县市区县级管理平台。*年完成县域各办公建筑能源监测子系统建设,并实现数据上传。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积极推进,完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严格实行能源资源分户、分类、分项计量,顺利实现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监测一张网。(二)高质量落实能耗“双控”和定额管理要求。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我市已下达“十四五”公共机构能耗总量与强度目标,制定了*县市区强度目标和市直定额指标,*年全市公共机构要实现能耗强度指标分别至少下降*%的目标。各县市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管理责任,协调推进机关和教科文卫体系统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抓好重点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双控目标。市直各部门单位要结合节约型机关建设、制止办公室浪费和制止餐饮浪费等工作,不断完善节能措施,确保完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定额管理任务。(三)着力提升全市公共机构综合能效。
以供暖制冷改造为重点,实施公共机构综合能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一体化综合能效提升,形成zf引导、机构履责、企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发展格局。要积极开展屋顶光伏行动、大力培植绿色数据中心,搞好供热供暖新型节能技术设备改革,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车配备,提升公共机构节能效率。各县市区要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综合一体化改造试点,通过开展一个试点,带动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开,促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的良性发展。(四)大力抓好示范引领行动。
要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把“过紧日子”的思想贯穿节约型机关建设始终,确保*年年底前*%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年年底前*%以上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要持续开展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能效领跑者遴选活动,按照上级要求,以学校、医院为重点,按照挖掘与培育并重、整体与区域协同的原则,“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国家级示范单位“县县有示范”的目标。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切实把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好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和传达好这次省、市会议精神,拿出工作方案和具体举措,把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列入*部门工作要点。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要在绩效考核、项目审批、资金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带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新时代现代化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考核和责任落实,对节约型机关建设成效显著的部门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并推荐授予国家和省级荣誉,对完不成能耗“双控”指标和定额管理要求的,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