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业管理工作中应强化政府的协调功能
“城市交流”栏目宗旨:如何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因地制宜推进本地区物业管理工作?本栏目提供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官员个人的交流与沟通,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社区善治、社会和谐!
一、物业管理机构设置问题
(一)“三多”问题折射出机构设置的不科学
第一多,是指物业服务内容涵盖多,一般包括维修、保安(或公共秩序维护)、保洁、绿化、消防、停车、装饰装修、二次供水、各种设施设备的养护等。
第二多,是指物业管理区域内“非物业服务类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多。“非物业服务类问题”主要是指开发遗留问题(此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占全都纠纷的五成左右)、业主大会及业委会运作问题、私搭乱建问题、水电气暖供应问题等。
第三多,是指物业管理涉及到的政府相关部门多,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事情可能涉及到包括建设、发改、公安、国土、规划、市政、民政、司法、卫生、环保、工商、公安交通、公安消防、城管执法等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物业管理还涉及很多相关公用企事业单位。
物业服务行业在我国尚属新兴行业,物业管理活动中存在各种矛盾纠纷,健康和谐的物业管理似乎很遥远。“怎么办?”这或许是很多物业管理同仁们在内心深处呐喊了很长时间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开始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距离答案很近了。在物业管理过程中,政府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应如何思考这一问题呢?本文将结合北京物业管理的实践,就其中的几个点进行分析评述。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当是监管物业公司,使其为业主提供优质物业服务。如此众多的物业服务本身,即“第一多”已致使监管难度很大。非但如此,物业公司及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面临和要解决的,还是“第二多”的内容,即大部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恰恰在发生这些问题后,业主、媒体等习惯性认为属于物业管理问题,应由物业公司或主管部门解决。但是,由于目前部门间协调耗费时间长,缺乏整合力,效果不明显,不能以高效率服务于业主。
(二)一局统筹抑或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
在管理体制上,应改变现有各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设立一个更高一级的强有力的物业管理协调机构,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除司法、国家安全之外的有关业主的各类问题统筹处理。二是真正全面实现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这两条途径旨在整合公共资源,齐抓共管,快速反应,形成合力,为业主提供一条龙或一站式服务,让业主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三)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典型案例 海淀区世纪城西区创建“四方机制”共建和谐社区
海淀区世纪城西区探索了一条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共建和谐社区的管理思路,有力推动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工作。他们的经验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开局,争取主动。做好选举业委会成员的工作,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牵头,严把用人关。二是抓重点,解决难题。就物业费收取标准等问题,四方协商,共同探讨,让业主和物业公司都满意。三是抓服务,树立形象。物业公司以“以情服务,用心办事”为宗旨,一方面狠抓内部管理,另一方面积极配合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为社区活动提供支持。四是抓活动,提高社区凝聚力。
“四方机制”的成功与制度建设是离不开的。世纪城西区建立了业委会工作机制,包括业主意见收集、反馈制度,业委会值班制度,定期议事制度等;建立业主代表大会制度,听取业主代表对小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四方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社区建设情况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议,遇有重大问题适时召开联席会议。朝阳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区房管局、区社区建设办公室、区农村工作委员会于2008年10月1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房屋行政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联合通知》(朝房发[2008]120号)。
该文件在住宅物业服务企业招投标备案,业委会组建、换届、改选,业主大会决定选聘、续聘、更换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升级等主要物业管理事项上,都明确规定了应事先征求街道办事处意见,强化属地管理职能,明确物业管理主管机关政策指导职能,加强房屋管理工作的协调和配合,理顺了条块关系,在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纠纷解决与仲裁制度建设问题
(一)纠纷解决的“三驾马车”
当前,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数量多、类型多。为解决这些矛盾纠纷,2007年,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建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化解物业管理纠纷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市、区(县)、街(乡)、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纠纷指导和调解组织体系,建立了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化解了一部分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更多更复杂的物业管理矛盾纠纷还是由行政调解介入。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了大量的矛盾纠纷调解任务,有时,同一矛盾甚至要调解十余次。自《物权法》颁布实施以来,法院受理物业管理类的案件也快速上升。可以说,北京市目前已形成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与法院诉讼三者相结合的物业管理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部分改善了物业管理环境。但是,这“三驾马车”尚不足以应对当前物业管理矛盾纠纷。
(二)物业管理仲裁机构设置的必要性
很多的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关系简单,权利义务明确,如果利用调解方式解决耗费时间长,且缺乏执行力,法院受案数量有限,诉讼期限也较长。仲裁制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第一,仲裁具有灵活性,程序上不像诉讼那样严格,很多环节在协商基础上可被简化,文书也可灵活处理。没有属地或级别管辖问题。第二,仲裁具有快捷性,一裁终局,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快速解决。第三,仲裁还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因此,很有必要设立一个仲裁机构专门负责处理物业管理有关问题,比如追缴物业费、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运作争议、小修纠纷、交接纠纷等。
综上,建议尽快组建仲裁机构,形成一种对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的即时处理、快速裁决机制,这样可以节省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又不会加重纠纷方的经济负担,还能避免因为不能及时处理纠纷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因此,一个专门处理物业管理上出现的纠纷的仲裁机构是必须的。
三、最低服务标准与监管制度设计问题
(一)制定最低服务标准
北京市建委于2007年11月发布了《住宅物业服务等级规范(一级)(试行)》(京建物[2007]1209)。该规范是住宅项目物业服务的基本规范,属于物业公司的最低服务标准,具有强制性。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责令物业公司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或拒不整改 的,限制其承接物业项目、不予核定资质等级。
该规范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随后全市开展了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化活动,要求各物业服务项目按规定实现达标,进入4月份,制定工作方案并召开了全市的动员大会。从10月份开始,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住宅物业服务大检查活动。
如何看待最低服务标准呢?物业服务中有些技术标准和服务要求是共通的和必须达到的。不提供物业服务则已,一旦提供就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否则,就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就可能使业主享受不到基本的服务。实行最低服务标准制是整顿和规范物业服务市场的需要,是将物业服务水平提高一个层次的需要。
(二)监管物业服务
标准制定之后,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如何贯彻执行这一标准;二是如何计算物业服务的最后得分。
第一个问题,如何贯彻执行这一标准。作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机关,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关键。建立物业服务日常巡查制度是一条途径,采取日常定期巡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的巡查监管方式。定期巡查,是指市区两级配合,有计划地对辖区内的物业项目和物业公司进行巡查评价。抽查巡查,是指根据社会监督(包括信访投诉、网上投诉、电话投诉、媒体曝光等)的讯息,对相应物业项目和物业公司随时巡查。通过巡查制度确保物业公司达到最低服务标准,按照约定履行服务义务。
第二个问题,如何计算物业服务的最后得分。归根结底,物业服务是服务于业主的,最终应得到业主的认可。物业服务是否到位,水平如何,广大业主当有切身体会,且应参考他们的意见。怎么参考业主意见?进行满意度调查。为尽量体现公正,建议主管部门建立一个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网站,将物业服务各项内容拆分,逐项打分。在这个网站上由业主对本小区的物业服务打分。这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可信度也较高。满意度调查应摈弃由物业公司组织进行的方式。但是,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业主,其评分难免有有失客观之嫌,而且业主本身可能并不专业,因此,评判物业服务也不能全听业主意见。第二块应参考的评分来自政府相关部门,比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日常巡查和随时巡查对物业服务进行评分。第三块可参考的是物业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中介机构的评分。然后,综合这几方的评分就是物业服务的最后得分了。
罗素说过,“我们所期待的事情决不是明天就会实现的,但是今天少数人想到的事情,到了时候自会变成许多人共同的思想。”笔者仅就物业管理中的几个点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提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物业管理中还有很多重要的点、线和面。或许本文提及的几个点很多人也早都想到了,那就更好了,有了更多的同志为构建物业管理新秩序之共同思想而团结奋斗。
第二篇: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文章标题: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自今年3月份开展机关
效能建设以来,在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乡根据区效能办提出的“构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拓展“365”便民办事渠道”的要求,结合实际,在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的主要原因
乾西乡“365”便民办事中心设立后,为全乡群众办事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服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许多原来在乡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能够办理的项目都收回到了区直部门办理,如婚姻登记、户口申报、身份证办理等都要到城里的有关部门直接办理,“365”的服务功能大大削弱。许多群众反映现在办事不方便,办事机构不容易找,办事程序不了解,办事效率不高。如何更好的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少费时间和精力,是我们乡党委考虑的重点,因此,如何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成了我们改进政府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做法:
(一)拓展服务内容
我们在加强“365”便民办事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项目,开辟服务渠道,使服务中心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一是建立“365”便民服务中心乡领导值日制度
尽管以前我们的“365”便民办事中心有具体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一系列工作制度,但还是适应和满足不了一些来访或办事群众的要求,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或具体事情的办理,既要找具体经办人员,又要找分管领导甚至主要领导,往往造成事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对此群众很有意见。现在我们建立了党政人大班子成员值日制,设立岗位牌、记录值日簿。每天领导轮流值班,无特殊情况一般都坐镇“365”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等。通过建立领导值日制,一是减轻了主要领导的压力;二是有利于责任分解,提高了其他班子成员处理日常一些事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7月6日晚上接到区防汛办通知,晚上有大暴雨,值班领导马上电话通知到各村,并在全乡进行广播,之后,带领值班人员到婺江沿线6个村及两个水库进行检查,及时有效的落实防汛措施。7月24日(星期日),坛里郑村金兰中线两侧农户因不堪忍受公路灰尘,阻拦运土车辆,造成公路阻塞,值班领导接到消息后,立即和派出所、路政大队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做群众工作,及时疏通了公路。三是加强了信访工作,及时化解一些矛盾,实现了天天都是领导接待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自6月份以来共接待群众8人次,解决了土地政策处理、村企矛盾、子女领养、缓解旱情等十件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增强了乡党委、乡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是改变了政府机关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
二是增设企业服务窗口
为改善我乡的投资环境,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我乡在“365”便民办事中心增设了企业服务窗口,全程为企业代办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建筑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房产证、工商、税务登记等,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也为企业建设和生产赢得时间,赢得速度,赢得效率。同时,企业服务窗口还积极主动的接受企业投诉,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今年以来,已经为绿源电动厂、金日皮具、中萤公司等14家在建企业办理土地证、建设许可证,并协调了水电安装等工作。今年4月份乡政府投资89万元,为中萤公司架设了十公里10KV电力线,确保了该公司7月份正式投产。5月份协调解决了三新公司与坛里郑、杨石、王店三个村的水利矛盾,使该公司的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三是设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窗口
针对过去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群众意见较多的问题,我乡自去年6月份开始,在“365”便民办事中心设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窗口,对全乡村级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取缔了白条子入帐现象,使村级财务帐目更规范(现在每个村有三本帐:专户帐、支出户帐、现金帐)、管理更严格、群众更满意,到现在为止,全乡没有一个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村级财务问题。
四是加强了窗口服务功能
为加强窗口的服务功能,我们把农技、警务、土管、规划等都纳入了“365”服务窗口,使群众走进“365”服务窗口,在乡政府能解决的事情,基本都能够办好。为提高“365”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对“365”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加强了教育、培训和管理,完善了办事制度,对“365”便民服
务窗口能够办理的服务项目要求限时办结;对可以代办的项目主动承担代办;无法办理和代办的项目及时向群众解释清楚或帮助做好联系工作。根据群众需要,采取延时服务或者预约服务,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
(二)延伸服务项目
除了加强和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我们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走出机关,将服务送
到群众家门口。在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四个一”便民活动。
1、发放一张便民办事“一卡通”。全乡已发放“一卡通”6703张,做到一户一卡。“一卡通”内容有:“365”便民服务指南(包括“365”可以办理的各种项目、乡政府机关服务机构的联系电话等)、社会服务指南(包括常用的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的联系电话)、区机关便民办事指南(包括区机关主要办事部门的办理项目、办理地点、咨询电话),共涉及到区、乡70个单位部门及办公室。这一卡,告知群众办事找哪个部门,联系哪个电话,让群众“一卡在手,办事不愁”。
2、设立一块服务指南牌。由乡政府统一为各村专门制作了一块与“一卡通”内容相同的服务指南牌,并把指南牌挂在各村人员比较密集,位子比较集中醒目的地方,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方便,让每个村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办事踏踏实实。
3、确定一名便民办民咨询员。为了让村民熟悉了解办事的程序,除了确定各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为便民办事咨询员外,各村又专门确定一名文化程度较高(初中以上)、工作热情,有较强工作责任心,乐于奉献,村民信任的村三委成员为咨询员,并对咨询员提出乐于奉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熟悉政策(认真学习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熟悉便民服务项目的办事程序、要求及办事单位、地点等有关内容)等具体要求。
4、印发一本便民办事服务手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和群众要求,将部分群众接触比较多的办事项目应具的条件、资料、程序及要求等印制成手册,发放到各村三委成员和便民服务咨询员。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咨询便民服务员和查阅便民服务手册,让群众可以详细了解办理各种事项应具备什么条件要求,走什么程序等,使办事群众在“一卡通”和指南牌上还没有明白的,在手册上可以明白、详细地查阅到。
通过开展“四个一”的活动,一是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感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少走路、少化钱、少费力;二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还给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有利于群众对各部门服务情况的监督,促进机关部门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四是从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乡镇的工作压力。
三、主要体会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观念一新,万两黄金”。要提高乡镇“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关键是领导和乡镇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效率的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真正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动拓宽服务的渠道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制度完善是基础
通过完善制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规范办事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公开有关办事制度,把工作职能、办事程序、服务承诺以及投诉办法、投诉电话等向社会公开,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透明度,便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素质提高是根本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提高“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关键是要提高办事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做好“36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抓好村级便民办事咨询员的培训是根本,人员素质不提高,再好的载体也发挥不了作用。
(四)经费投入是保障
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项目必须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才能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五)监督考核是关键
加强监督考核是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要提高“365”服务的效率,除了要加强正面教育之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365”服务中心的质量,我们将认识再提高,重点再突出,制度再创新,工作再落实,督查再加强,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下一步我乡在加强“365”服务上重点要落实“四抓”:
(一)抓完善。继续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编印好《便民服务手册》;加强农村咨询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咨询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二)抓深化。在继续强化“365”便民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在乡机关干部中积极开展“三个十”、“四查、四比、四赛”、“五个五”、“六大员”评比活动。“三个十”即驻村干部联系10户党员干部户、10户重点户、10户贫困户;“四查、四比、四赛”即查一查自己思想要求松不松,比一比执行制度谁最严,赛一赛遵守纪律谁最好;查一查自己对群众感情深不深,比一比排忧解难谁最多,赛一赛服务意识谁最强;查一查自己敬业精神强不强,比一比工作态度谁最诚,赛一赛办事效率谁最高;查一查自己为民办事公不公,比一比群众反映谁最好,赛一赛廉政自律谁最好。“五个五”是指评比五名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五篇调研报告、五篇心德体会、评比五项实事、评选五项创新奖;评比“六大员”活动,即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农民致富的信息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各一名。
(三)抓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建立服务质量即时测评制度,聘请义务监督员,加强对“365”办事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监督。
(四)抓考核。制订“365”便民办事中心工作人员的单项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第三篇: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文章标题: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自今年3月份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在区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乡根据区效能办提出的“构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拓展“365”便民办事渠道”的要求,结合实际,在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的主要原因
乾西乡“365”便民办事中心设立后,为全乡群众办事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服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许多原来在乡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能够办理的项目都收回到了区直部门办理,如婚姻登记、户口申报、身份证办理等都要到城里的有关部门直接办理,“365”的服务功能大大削弱。许多群众反映现在办事不方便,办事机构不容易找,办事程序不了解,办事效率不高。如何更好的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少费时间和精力,是我们乡党委考虑的重点,因此,如何拓展“365”便民服务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成了我们改进政府服务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做法:
(一)拓展服务内容
我们在加强“365”便民办事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项目,开辟服务渠道,使服务中心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一是建立“365”便民服务中心乡领导值日制度
尽管以前我们的“365”便民办事中心有具体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和一系列工作制度,但还是适应和满足不了一些来访或办事群众的要求,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或具体事情的办理,既要找具体经办人员,又要找分管领导甚至主要领导,往往造成事情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对此群众很有意见。现在我们建立了党政人大班子成员值日制,设立岗位牌、记录值日簿。每天领导轮流值班,无特殊情况一般都坐镇“365”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等。通过建立领导值日制,一是减轻了主要领导的压力;二是有利于责任分解,提高了其他班子成员处理日常一些事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7月6日晚上接到区防汛办通知,晚上有大暴雨,值班领导马上电话通知到各村,并在全乡进行广播,之后,带领值班人员到婺江沿线6个村及两个水库进行检查,及时有效的落实防汛措施。7月24日(星期日),坛里郑村金兰中线两侧农户因不堪忍受公路灰尘,阻拦运土车辆,造成公路阻塞,值班领导接到消息后,立即和派出所、路政大队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做群众工作,及时疏通了公路。三是加强了信访工作,及时化解一些矛盾,实现了天天都是领导接待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自6月份以来共接待群众8人次,解决了土地政策处理、村企矛盾、子女领养、缓解旱情等十件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增强了乡党委、乡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是改变了政府机关人难找、事难办的现象。
二是增设企业服务窗口
为改善我乡的投资环境,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我乡在“365”便民办事中心增设了企业服务窗口,全程为企业代办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建筑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房产证、工商、税务登记等,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也为企业建设和生产赢得时间,赢得速度,赢得效率。同时,企业服务窗口还积极主动的接受企业投诉,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今年以来,已经为绿源电动厂、金日皮具、中萤公司等14家在建企业办理土地证、建设许可证,并协调了水电安装等工作。今年4月份乡政府投资89万元,为中萤公司架设了十公里10KV电力线,确保了该公司7月份正式投产。5月份协调解决了三新公司与坛里郑、杨石、王店三个村的水利矛盾,使该公司的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三是设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窗口
针对过去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群众意见较多的问题,我乡自去年6月份开始,在“365”便民办事中心设立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窗口,对全乡村级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取缔了白条子入帐现象,使村级财务帐目更规范(现在每个村有三本帐:专户帐、支出户帐、现金帐)、管理更严格、群众更满意,到现在为止,全乡没有一个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村级财务问题。
四是加强了窗口服务功能
为加强窗口的服务功能,我们把农技、警务、土管、规划等都纳入了“365”服务窗口,使群众走进“365”服务窗口,在乡政府能解决的事情,基本都能够办好。为提高“365”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对“365”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加强了教育、培训和管理,完善了办事制度,对“365”便民
服务窗口能够办理的服务项目要求限时办结;对可以代办的项目主动承担代办;无法办理和代办的项目及时向群众解释清楚或帮助做好联系工作。根据群众需要,采取延时服务或者预约服务,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
(二)延伸服务项目
除了加强和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我们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走出机关,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四个一”便民活动。
1、发放一张便民办事“一卡通”。全乡已发放“一卡通”6703张,做到一户一卡。“一卡通”内容有:“365”便民服务指南(包括“365”可以办理的各种项目、乡政府机关服务机构的联系电话等)、社会服务指南(包括常用的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的联系电话)、区机关便民办事指南(包括区机关主要办事部门的办理项目、办理地点、咨询电话),共涉及到区、乡70个单位部门及办公室。这一卡,告知群众办事找哪个部门,联系哪个电话,让群众“一卡在手,办事不愁”。
2、设立一块服务指南牌。由乡政府统一为各村专门制作了一块与“一卡通”内容相同的服务指南牌,并把指南牌挂在各村人员比较密集,位子比较集中醒目的地方,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方便,让每个村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办事踏踏实实。
3、确定一名便民办民咨询员。为了让村民熟悉了解办事的程序,除了确定各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为便民办事咨询员外,各村又专门确定一名文化程度较高(初中以上)、工作热情,有较强工作责任心,乐于奉献,村民信任的村三委成员为咨询员,并对咨询员提出乐于奉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熟悉政策(认真学习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熟悉便民服务项目的办事程序、要求及办事单位、地点等有关内容)等具体要求。
4、印发一本便民办事服务手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和群众要求,将部分群众接触比较多的办事项目应具的条件、资料、程序及要求等印制成手册,发放到各村三委成员和便民服务咨询员。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咨询便民服务员和查阅便民服务手册,让群众可以详细了解办理各种事项应具备什么条件要求,走什么程序等,使办事群众在“一卡通”和指南牌上还没有明白的,在手册上可以明白、详细地查阅到。
通过开展“四个一”的活动,一是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感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少走路、少化钱、少费力;二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还给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有利于群众对各部门服务情况的监督,促进机关部门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四是从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乡镇的工作压力。
三、主要体会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观念一新,万两黄金”。要提高乡镇“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关键是领导和乡镇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效率的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真正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动拓宽服务的渠道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制度完善是基础
通过完善制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规范办事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公开有关办事制度,把工作职能、办事程序、服务承诺以及投诉办法、投诉电话等向社会公开,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透明度,便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素质提高是根本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提高“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关键是要提高办事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做好“36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抓好村级便民办事咨询员的培训是根本,人员素质不提高,再好的载体也发挥不了作用。
(四)经费投入是保障
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项目必须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才能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五)监督考核是关键
加强监督考核是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要提高“365”服务的效率,除了要加强正面教育之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365”服务中心的质量,我们将认识再提高,重点再突出,制度再创新,工作再落实,督查再加强,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下一步我乡在加强“365”服务上重点要落实“四抓”:
(一)抓完善。继续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编印好《便民服务手册》;加强农村咨询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咨询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二)抓深化。在继续强化“365”便民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在乡机关干部中积极开展“三个十”、“四查、四比、四赛”、“五个五”、“六大员”评比活动。“三个十”即驻村干部联系10户党员干部户、10户重点户、10户贫困户;“四查、四比、四赛”即查一查自己思想要求松不松,比一比执行制度谁最严,赛一赛遵守纪律谁最好;查一查自己对群众感情深不深,比一比排忧解难谁最多,赛一赛服务意识谁最强;查一查自己敬业精神强不强,比一比工作态度谁最诚,赛一赛办事效率谁最高;查一查自己为民办事公不公,比一比群众反映谁最好,赛一赛廉政自律谁最好。“五个五”是指评比五名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五篇调研报告、五篇心德体会、评比五项实事、评选五项创新奖;评比“六大员”活动,即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农民致富的信息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各一名。
(三)抓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建立服务质量即时测评制度,聘请义务监督员,加强对“365”办事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监督。
(四)抓考核。制订“365”便民办事中心工作人员的单项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服务窗口能够办理的服务项目要求限时办结;对可以代办的项目主动承担代办;无法办理和代办的项目及时向群众解释清楚或帮助做好联系工作。根据群众需要,采取延时服务或者预约服务,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
(二)延伸服务项目
除了加强和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我们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走出机关,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四个一”便民活动。
1、发放一张便民办事“一卡通”。全乡已发放“一卡通”6703张,做到一户一卡。“一卡通”内容有:“365”便民服务指南(包括“365”可以办理的各种项目、乡政府机关服务机构的联系电话等)、社会服务指南(包括常用的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的联系电话)、区机关便民办事指南(包括区机关主要办事部门的办理项目、办理地点、咨询电话),共涉及到区、乡70个单位部门及办公室。这一卡,告知群众办事找哪个部门,联系哪个电话,让群众“一卡在手,办事不愁”。
2、设立一块服务指南牌。由乡政府统一为各村专门制作了一块与“一卡通”内容相同的服务指南牌,并把指南牌挂在各村人员比较密集,位子比较集中醒目的地方,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方便,让每个村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办事踏踏实实。
3、确定一名便民办民咨询员。为了让村民熟悉了解办事的程序,除了确定各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为便民办事咨询员外,各村又专门确定一名文化程度较高(初中以上)、工作热情,有较强工作责任心,乐于奉献,村民信任的村三委成员为咨询员,并对咨询员提出乐于奉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熟悉政策(认真学习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熟悉便民服务项目的办事程序、要求及办事单位、地点等有关内容)等具体要求。
4、印发一本便民办事服务手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和群众要求,将部分群众接触比较多的办事项目应具的条件、资料、程序及要求等印制成手册,发放到各村三委成员和便民服务咨询员。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咨询便民服务员和查阅便民服务手册,让群众可以详细了解办理各种事项应具备什么条件要求,走什么程序等,使办事群众在“一卡通”和指南牌上还没有明白的,在手册上可以明白、详细地查阅到。
通过开展“四个一”的活动,一是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感到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少走路、少化钱、少费力;二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还给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有利于群众对各部门服务情况的监督,促进机关部门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四是从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乡镇的工作压力。
三、主要体会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观念一新,万两黄金”。要提高乡镇“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关键是领导和乡镇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效率的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真正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主动拓宽服务的渠道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制度完善是基础
通过完善制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规范办事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公开有关办事制度,把工作职能、办事程序、服务承诺以及投诉办法、投诉电话等向社会公开,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透明度,便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素质提高是根本
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提高“365”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关键是要提高办事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做好“36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抓好村级便民办事咨询员的培训是根本,人员素质不提高,再好的载体也发挥不了作用。
(四)经费投入是保障
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项目必须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才能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五)监督考核是关键
加强监督考核是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要提高“365”服务的效率,除了要加强正面教育之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365”服务中心的质量,我们将认识再提高,重点再突出,制度再创新,工作再落实,督查再加强,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下一步我乡在加强“365”服务上重点要落实“四抓”:
(一)抓完善。继续完善“365”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编印好《便民服务手册》;加强农村咨询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咨询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二)抓深化。在继续强化“365”便民办事中心的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在乡机关干部中积极开展“三个十”、“四查、四比、四赛”、“五个五”、“六大员”评比活动。“三个十”即驻村干部联系10户党员干部户、10户重点户、10户贫困户;“四查、四比、四赛”即查一查自己思想要求松不松,比一比执行制度谁最严,赛一赛遵守纪律谁最好;查一查自己对群众感情深不深,比一比排忧解难谁最多,赛一赛服务意识谁最强;查一查自己敬业精神强不强,比一比工作态度谁最诚,赛一赛办事效率谁最高;查一查自己为民办事公不公,比一比群众反映谁最好,赛一赛廉政自律谁最好。“五个五”是指评比五名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五篇调研报告、五篇心德体会、评比五项实事、评选五项创新奖;评比“六大员”活动,即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农民致富的信息员、为农民谋利益的办事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各一名。
(三)抓监督。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建立服务质量即时测评制度,聘请义务监督员,加强对“365”办事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监督。
(四)抓考核。制订“365”便民办事中心工作人员的单项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拓展“365”办事渠道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第四篇:对政府审计工作中沟通与协调重要性的探讨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沟通与协调是指相关各方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以及从合作的角度对完成有关事项进行的有机配合及努力程度。要解决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协调问题,审计人员必须明确沟通与协调的作用,掌握沟通与协调的方式与技巧。
审计中沟通与协调的方式主要包括书面的方式、语言的方式、会议的方式等:书面的方式是
指利用会议纪要、相关文件、领导批示、会计账簿和报表凭证等进行沟通与协调;语言的方式是指对审计事项进行口头(包括电话)传达;会议的方式有多种,如研讨会、专题会和联席会等,与会者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一、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我国的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在促进经济改革有序进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协调沟通一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沟通,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1.对国有企业审计的协调沟通符合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中国的政府审计对象中很大一块为国有企业。要对国有企业逐个进行详细审计,政府审计已显得力不从心。按照国家改革的思路,实行抓大放小,将某些审计对象移交给社会审计执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会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可以发挥积极的、甚至于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有几十万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必然要求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根据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原则,授权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小型国有企业是比较合理的。
2.与社会审计的协调沟通能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在目前的中国审计组织体系中,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是截然分离的。政府审计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公务员不得在企事业单位中兼任任何职务。另外,《注册会计师法》也对社会审计人员的身份进行了严格界定,一般也不允许在政府机关兼职。但人员管理上的截然分离并不意味着审计资源不能共享。首先是审计资料的共享,主要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相互交流。在国有企业的审计上,政府审计在确认社会审计组织资质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利用社会审计结果,而对相同内容不需要再作重复审计。其次是人才共享,主要是有些审计项目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委托社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由于政府审计人员数量的限制,在抓大放小的指导原则下,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代为审计中小国有企业,并将其审计结果直接作为政府审计意见。另外,由于社会审计对象的广泛性,其在审计技术和方法上具有多样性,特别是在很多新问题上,社会审计具有自己的优势。政府审计在这方面可以加强与社会审计的联系,共享有关技术与方法。
3.与社会审计的协调沟通能促进独立与权威的结合传统的社会审计管理之所以强调行业自律,关键是保证社会审计的独立性。而政府审计是以权威性作为其主要特点。我国在《审计法》中以法律责任的形式对政府审计的权威性作了最明确的规定。政府审计通过对社会审计的监督与协调,可纠正社会审计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质量,更能增强社会公众对社会审计的信心,使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最佳结合。
二、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这条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我国的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从 200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也确定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2003 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则更为详尽地阐述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意义、协调的相关内容、协调的目的、协调的组织、协调的时间、协调的方法、协调的中心议题等。有这些法律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充分说明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二者协调沟通的可能性。
1.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可以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力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其内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无法代替政府审计,也说明了内部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基础,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开展工作经常性、及时性的优势,将日常审计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政府审计人员,配合政府审计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强有力的政府审计也可以促使企业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可以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政府审计监督的对象包罗万象,包括国家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等。政府审计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常常无力顾及,特别是一些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单位和企业,地方审计部门由于无权审计,因而形成了审计监督中的“真空地带”,从而使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加强内部审计的业务基础地位,为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提供可靠的审计信息,既树立了内部审计的权威,也节约了外部审计的时间和费用;大力加强政府审计的主导地位,认真从业务上指导、监督内部审计,既维护了政府审计的权威,也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3.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可以促进审计不断创新
通过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调,可以加快“金审工程”的建设步伐,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政府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开展联网审计。联网审计就是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利用扫描、拍摄等方法,对账目数据进行采集,政府审计人员如要进行事前审计或事中审计,可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协作、配合,用网络视频等方式,远程查阅被审计单位电子账册,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远程审计。
三、政府审计与外部单位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审计部门有效地与外部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可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反之,则影响审计工作开展。注重与外部单位的沟通交流,既是审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1.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协调沟通能保持现场审计环节的清洁
审计人员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与被审计对象存在某种对立状态,但这种对立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可改变的。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只扮演“黑脸”角色,简单的套用政策法规,并不能让被审对象真正心服口服,而且会无形中拉大审计与被单位之间的距离。而审计人员若能采取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金钥匙,将直接决定和影响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行为的认可程度,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审计人员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 有助于消除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工作存在的疑虑和误解。审计工作最忌被审对象不配合,一旦出现被审对象不配合现象,审计环境就将受到污染,审计人员的压力和审计难度会陡然上升,既耽误时间,又耗费精力。而出现不配合的原因往往与审计对象存在不必要的疑虑和误解有关,如果审计人员能及时的运用有效沟通方式,与被审对象交流思想,清除双方之间不必要的疑虑和误解,建立双方的和谐关系,保持审计现场环境的清洁,审计人员就能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集中思想工作。二是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了解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审计查帐不是仅仅查帐面,更多的时候需要审计人员去了解事物存在的背景和演变过程,审计人员通过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能了解被审对象账面之外的许多相关信息,会对审计工作的突破起到关键性作用。
2.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协调配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纪检监察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在当前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条件下,纪检监察在协调能力和协调力度上是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其他政府部门所不可比拟的。但纪检监察机关也有其自身的业务劣势,对承载了大量行政行为的经济活动不熟悉,尤其是对会计、金融、证券、资本运作、资产管理等业务较为生疏,对与这些经济行为相联系的行政行为就不可能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仅靠纪检监察机关来对这类行政行为实施监察,就显得软弱无力。在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经常接到有关投资项目、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方面的投诉,也采取了一些手段对这些问题实施检查监督,但大都是无功而返。这里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纪检监察人员对经济业务不熟悉已成为主要的因素。而对审计机关来讲,尽管具备精通经济知识、熟悉经济行为、富有查账经验、能够洞悉行政行为中的经济关系的优势,但往往又因为部门特点,协调力度不大,部门配合较差,检查手段单一而使得审计监督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一些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单位,尽管年年审计,年年都能蒙混过关,这往往不是审计部门审不出问题,而是由于各种人为障碍使得审计部门无法审出问题,或者审出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联合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效果,不但可以解决纪检监察的不会为、为不好和审计的不敢为、为不了的问题,还可在共同协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收到同出成效、共同提高的作用。
3.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有利于保证审计结论的具体落实
根据《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是在行政首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地方政府和行政首长的支持,为此,必须与地方政府和行政首长加强沟通。审计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向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递交各种建议书、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并就工作进展和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这种审计沟通,获得上级领导的理解、肯定或是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协调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意见的具体实施。
四、政府审计系统内部自身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就是信息的交流。没有良好的信息交流,就会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制约作用。审计系统内部的一些障碍往往也存在于沟通之中,沟通不力同样是影响审计工作的大局观念和发挥重要建设性的一个原因。
1.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能增强审计工作的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
审计机关之间也需要协调沟通,因为审计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无论是纵向的上下级审计机关、还是横向的各地市县级 审 计 机 关之间,都有一个协调发展的要求。审计要有所作为,审计的职能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全国八万审计生力军和审计直属机关一样具有战斗力,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能够信息共享,认真总 结交流经验。当前,由于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确确实实畅通无阻的沟通的有效机制,在基层审计人员当中,确实存在一些对上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审计署的不理解甚至较为激烈的言论和看法。从双重领导体制带来审计环境的无奈、社会审计机构的脱钩改制政策的失衡到从上到下审计项目委托授权的由有到无、金审工程分级各行其事地实施;从“审计八不准”的推行公开、地方人员素质、经费保障到绩效审计公告的推行,地方审计机关都有一些困难和要求。只有营造一种全系统沟通交流的氛围,才会改变基层审计机关的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观点和看法,更清楚地明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真谛,培育出因地制宜的有效机制。
2.审计组成员之间协调沟通有助于提升审计团队的战斗力
审计组成员之间加强协调沟通,能营造审计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是指团队中具有一个可以提高团队人员积极性的良好氛围,团队人员间能相互信任、彼此和谐地工作,最终促使任务高效率地完成。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有助于提升审计团队的战斗力。审计工作是审计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的过程,审计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行为方式能直接反映审计团队战斗力的强弱。如果小组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各做各的,等于捏不紧的拳头,是无力量可言的,审计效果和质量也难以保证。反之若能通过相互的有效沟通,协同作战,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审计资源才能得以充分利用。营造审计组的团队协作精神,能清除挫伤审计人员积极性的阻力因素,为审计人员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能有效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审计人员之间形成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相互依赖,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实现审计组内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而言之,在审计工作中,协调沟通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涉及审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从对社会审计的监督、内部审计的指导到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相关部门的合作,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支持,都离不开协调沟通。审计人员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加强审计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有效交流,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努力与各方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多方理解和支持,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决定的切实执行,从而顺利完成审计工作的各项任务。
第五篇:强化机制统筹协调(定稿)
强化机制统筹协调
推动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深入发展
河津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背景介绍】
河津市总面积593平方公里,总人口40.3万。2010年全市实现区域内生产总值达186.4亿元,财政总收入23.4亿元。2006年我市被省人口计生委确定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近年来,河津市党政一把手牢固树立抓计划生育就是抓民生、抓人口控制就是抓和谐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计生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五项机制”,落实“五个到位”,使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创新实践】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做到领导认识到位。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每年的人口计生工作会上,历任的市委书记、市长都一再要求:全市各级领导一定要树立抓计生就是抓经济增长的理念,务必站在全局、民生的高度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历任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把握全市人口态势,召开专题会议,分析人口问题,研究部署人口计生工作;在每季度经济工作汇报会上,都要求乡镇领导在汇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同时汇报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市委、政府、人大督查乡镇工作时,每次都将计划生育内容纳入督查范围,同部署,1同考核;近年来,河津市党政主要领导下乡督查人口计生工
作已经形成制度,全市计生工作逐步迈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强化协作机制,做到部门配合到位。近年来,河津
十分注重发挥市人口计生领导组成员单位综合协调的作用,先后下发文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建立了每季一次的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经常性信息通报制度和年终目标责任
制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方面,公安、工商、民政、劳
动、人口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综合施治,实现了流动人口
信息的集中采集,集中管理,集中服务,全市初步形成了“党
政主导、部门参与、保障有力、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工作新格局。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方
面,人口计生、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每年联合开展一次
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了B超和人工终止妊娠药
品的使用管理。在专项整治计划生育药械市场方面,计生、卫生、药监、工商、质监、公安六部门密切配合,对各医疗
单位进行联合检查,净化了计划生育药械市场,维护了广大
群众身心健康。在推动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生育专项查
处方面,组织、纪检、人事、计生等部门联合对领导不重视、工作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黄牌警告,推动城乡人口
计生工作均衡发展。
三是强化利导机制,做到奖励扶助到位。近年市委、市
政府根据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市情,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规
定》。其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就有20项措施,量化具体,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民生普惠政策中对计生家
庭的优先照顾,深得民心。河津市已连续三年在农村义务教
育“两免一补”中,对农村独生子女在经济上给予特惠照顾;
对计生家庭个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给予减免;在城乡低
保中,对计生家庭给予优先照顾,对报考本市高中、职中的独生子给予加分优待,独生女更优待;对考上大学的独生子
及时发放奖励金,独生女发特殊奖;对双女计生户及时兑现
奖励金。在实施新型农村保险工作中,为全市农村计生家庭
按每人每年补助30%的标准,落实养老保险补助;2010年全
市城乡计生家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使广大计
生家庭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
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做到人员经费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人口计生局的班子建设,在2007年全市干
部调整中,市委严把干部选任关,克服重重困难,为计生局
选配了一名在基层长期分管计生工作且成绩突出的乡镇主
干任局长;计生局三名副职也优先从基层计生工作经验丰
富、扎实肯干、政策水平较高的乡镇干部中产生,配齐配强
了市人口计生局的领导班子。市政府连续三年为特困村级计
生专干发放紧急救助金17900元;连续两年为连续工作20
年以上且农村离岗的计生专干发放了补助金21500元;为在岗的乡村计生专干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并附加意外医疗保
险,累计投保22485元;2010年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积极筹划为农村离岗的计生专干落实固定补贴,使基
层计生人员的报酬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在经费投入上,市
委、政府按照中央《决定》要求,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纵然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对河津市经济冲击严重的情况下,也按照要求,足额投入到位。五年来,河津市累计
投入计生经费上千万元,其中奖励扶助资金400余万元,服
务阵地建设和免费服务经费400余万元,宣传教育投入200
余万元。
五是强化考核机制,做到责任追究到位。市委、市政府
坚持把计生工作纳入党政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坚决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及责任追究制度。多年来,不论
是市委研究使用干部,还是政府各项表彰,都事先征求计生
部门的意见。五年来,全市共否决评先评模资格26人,否
决拟任干部23人;先后公开查处了8名计生工作不力的乡
村干部,对态度不积极的两个乡镇一把手及时进行诫免谈
话,对工作进展缓慢的两个乡镇亮了黄牌,对清查出的16
4名违法生育人员依法严肃查处,大大维护了计生国策的权威
性。
【改革成果】
一、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河津市人口计生领导组
综合协调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协调机制健全,定期研究人
口计生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细化,积极配合人口计生
部门行使指导、督办、协调、综合管理职责。尤其是市人口
计生局新增职责25项,增设奖励扶助办公室、流动人口计
生管理办公室、社区人口计生管理站等科室,为城区10个
社区居委会充实了20名人口信息员,综合协调职能得到加
强,市乡村三级形成了较完备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信息工作和群众工作四支队伍。
二、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五年来,新扩建了市人口计生服务中心,配备了先进医疗设施,提升了服务水平,先后被评为全省“等级示范站”、全省“十旗百佳”红旗服务中心,河津市樊村镇人口计生中心服务站也先后被省、市计生部门授予“优质服务先进乡镇中心站”;其余7个乡级服务所也全部完成了外观形象标识化建设;全市148个村级服务室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计生经费特别是用于计生家庭奖励的经费大幅提升。河津市政府连年将人口计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人口计生经费投入排名中,我市稳居前列。在落实计生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上,市政府不遗余力,尽全力落实。五年来,为全市城乡3481名计生奖扶对象发放奖励金4630505元;为全市农村计生家庭1050人缴纳养老保险补助12万元;2010年为全市1574户城乡计生家庭投保31480元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3名农村贫困计生女孩发放上大学助学金13000元,为72名农村计生家庭子女上本市高中、职中落实了加分优待,并减免学杂费50%,使广大计生家庭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四、全员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2007年河津市实现了全员人口信息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市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计生档案,全部纳入全
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六普”之前基层基础信息核查顺利完成,公安、计生、统计、民政、教育部门人口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已形成制度,“日清月结季考核”机制运行完善。市计生局对9个乡镇办、9个社区居委会计生办的电脑全部进行了更新或配置,设置了两个标准化机房,专人进行维护,加强对基层信息员的经常性业务培训,信息化引导管理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河津全市低生育水平稳定在1.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以下,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近正常值,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满意率大幅提升。在河津市每年政风行风评议中,河津人口计生局在社会管理行业中位居前列。
【工作设想】
一、以服务阵地建设为载体,加强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计生基层基础管理水平,为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城镇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为突破口,全力做好流动人口、下岗、无业已婚育龄妇女的计生服务与管理,维护城镇弱势群体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三、以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为着力点,逐步实现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