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引入问题管理的思考[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20:4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引入问题管理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引入问题管理的思考》。

第一篇: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引入问题管理的思考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引入问题管理的思考

问题管理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问题、表达问题、归结问题、处理问题为切入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导入问题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推进食品安全在监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有指向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运用问题管理的认识基础

(一)正确认识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偏大。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可避免。一方面是老问题,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食品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是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如禽畜在机械化屠宰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滥用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不良消费习惯造成的傍名牌、假洋酒泛滥问题,企业因利益驱动,诚信缺失,造假制假食品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的问题。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从染色花椒到“牛奶门”,从拉虎皮扯大旗的假“拉菲”洋酒到居高价而不下的假“茅台”内供酒,致使食品安全事故遍布多个食品行业、生产和销售环节。如此,我们很难设想,单靠政府力量,如何管控全国大大小小上亿家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产品安全风险?因此,在讨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时,绝对不能忘记这一国情现实。2.食品安全监管合力不足。虽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履行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监管力度不可谓不强。然而“监管力度强”不等于“政府监管已到位”,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2010年,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目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有20多个。从表面看,这种体制似乎可以强化多重协同保障。实际上,在这种体制下,各监管部门往往有“盲人摸象”的感觉,部门间壁垒犹如“柏林墙”,监督执法常常“画地为牢”。纵使每个成员单位针对食品安全都有三十六计和“金箍咒”,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每出现一桩波及面广的食品安全事件,老百姓和媒体更是对监管执法部门大加挞伐,任何一个监管执法部门在这种环境下都无法做到独立作为、独立担责而独善其身。

3.食品安全监管执行力弱化。沃尔玛的“绿色猪肉”案件,流通环节部分酒类经营者的无良行为无不证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问题隐患发现不及时、分析研究不深入、解决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应该承认,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系统性、科学性不够,缺少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流程,面对流通环节数量庞大、分布面广的食品经营主体及大量的食品种类等复杂监管状况,基层工商日常监管往往陷于盲目无序。加上对众多食品经营主体进行无重点、粗放式的巡查监管,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又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监管力量配备与监管实际的严重不相适应,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监管不到位。

在对食品安全监管决策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则存在“上级出题,下级答题”现象,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存在较大的鸿沟和壁垒;部分基层工商干部唯上不唯下,只顾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习惯于仰着头做事和应急救灾型的监管模式,开展拉网式紧急清查,又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疲于应付而收效甚微,没有切实俯下身子去查找问题,去发现问题,对本单位工作和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对存在的问题习以为常、麻木不仁,甚至掩盖问题、粉饰太平,不能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或对上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解决问题已经制定的规定和措施,采取表面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或偏离性执行,从而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部分基层工商局则尚未形成多元化、立体式、多角度、多途径的食品安全违法违章信息的收集网络,干部在信息收集上,对耳目重视不够,因为认识上的偏差,在信息队伍建设上存在不明确、教育指导不及时,在信息收集上存在汇报情况少,汇报有价值的情况更少的问题。在违法违章案例分析中,存在分析现象的多,分析本质的少;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分析的少;就事论事的多,综合分析的少;分析当前的多,超前预测的少,满足于对食品安全违法违章的一般情况的了解,对食品安全违法违章存在的深层问题和安全监管潜在的隐患,没有切实地掌握,结果往往导致小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酿成重大事故隐患。

(二)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和前提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迫切要求加快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但国内经常发生的从苏丹红、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到地沟油食品等等一系列案件,每次惩罚都不足以震慑犯罪分子。一方面是由于对违法经营者的打击及处罚力度(行政、刑事)不够;另一方面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尚存在缺位,现行的监管体制、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仍然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还不高,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薄弱;还有,就工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执法部门而言,自己手里面最大的处罚权限除了罚款“最多只能是吊销其行政许可,吊销其工商执照和停业整顿”,导致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敢于一再挑战监管部门的执法底线。不过,可喜的是司法机关已认识到这一点,2011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称,危害食品安全将按重罪处罚,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对犯罪分子刑事责任追究到位。国务院于2012年6月13日又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对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安全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将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把该项工作放在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无疑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近两年来,浙江省工商局对大型商超食品安全、临近保质期食品安全、流通环节乳制品和酒类企业经营行为予以了重点研究和规范,在这些食品安全重点环节广泛推行电子监管、索票索证,基本实现“批发源头可控、零售末端可溯、监管责任可查、食品安全可靠”的“四可”工作目标。对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乳制品和酒类行业,不仅开展了连续性、全省性的专项整治,还实行了特别标注。这些举措无疑是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中已经发现的一些显性问题进行有序管理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预防任务,保障了监管效果,促进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秩序的相对稳定,降低了监管风险。应该说,这也是问题管理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即抓住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现实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重点问题、关键性问题,举一反三,各个击破。

(三)问题管理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很多,但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来看,上海交通大学王方华教授认为最为代表性的是科学管理、人本管理、问题管理和目标管理四种。孙继伟在《问题管理:简单计时有效的管理经典》中也指出,管理模式可分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人本管理;以办好事情为中心,强调工作处置精确性的科学管理;以目标为中心,用理想主义为导向的目标管理和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用现实主义为导向的问题管理。问题管理作为四大管理模式之一,是借助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管理学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整合化和精细化趋势,我国对问题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伴随着社会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研究的升级演变、行政执法权力“约束管理”的推广发展和IT服务强调“事故管理”的扩充延伸,正在不断得到深入和发展。

问题管理强调现实主义导向,从当前的问题切入,以弥补管理短板和防范危机为重点,借助问题进行的管理。当前,浙江省工商局在分析、研究红酒经营市场“原酒不原、红酒不红、洋酒不洋、高价虚高、品牌无品、标识非标”等问题后,及时开展了红酒市场专项整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从源头治理,在许可准入关,开展酒类特别标注,严格酒类经营企业的现场核查和电子监管力度,切实树立了“发现问题就是任务、分析问题牵引决策、解决问题才有价值”的工作理念。以问题监管牵引科学决策,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最基本的模式和基层工商干部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对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秩序和稳定以及提升基层工商干部的执行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运用问题管理的基本模式

问题管理模式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寻找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监控关键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四个环节。

(一)寻找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管理的起点。要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能够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地发现,关键是要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机制,想方设法全面拓展食品安全信息的发现渠道。要发动干部积极收集信息、电子监管及时发现信息、鼓励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主动提供信息、利用换位思考深挖信息、召开专门会议交流信息,通过许可准入筛问题(像酒类特别标注一样,通过准入起到滤清作用)、主动挖掘查问题、相互评议提问题、发动群众找问题、上级检查摆问题、电子监管看问题、领导批示点问题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立体式、多角度、多途径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网络。

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排查,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一条成功经验。根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特点,应紧紧抓住三大重点,实施分类监管。一是抓住重点主体。将食品批发户和商场超市作为流通环节监管主体重点。监管好各级食品批发商,等于把好了食品进入流通环节的第一道关口,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管好商场超市即是管好食品流通终端的主要部分,意义重大。二是抓住重点区域。将农贸市场、学校周边等区域作为监管的重要区域,农贸市场的食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广泛的品种吸引着消费者,大多数老百姓菜篮子食品和宾馆饭店的蔬菜、猪肉、调味品都来源于农贸市场,因此应列为重点区域,而学校周边由于是对食品安全敏感的学生群体聚集区,也应列为监管的重点区域,增加监管频率。三是抓住重点品种。品种的重点要放在市场销量大、消费群体多的大宗食品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敏感食品、频现问题的问题食品上,诸如酒类、乳制品、食用油、冷冻食品等等。对于大宗食品,应实施大宗食品源头控制,依托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绘制大宗食品购销“路线图”,包括食品的来源、产地、供应商、数量、流向等基本信息,为食品安全准入控制和追溯提供依据,特别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以最快速度查清问题食品来源、数量、流向等情况,有效实施控制;对于敏感食品,要严格销售者的资质要求,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对于频现问题的问题食品,要增强检测的频率和批次,建立黑名单和与之配套的退市制度,强化处罚打击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排查中,须开展分类、分块对比研究,将集中排查与突出排查相结合、例行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现场检查与调查了解相结合、日常检查与节假日检查相结合,查找监管制度落实中的问题、监管设施建设上的漏洞、监管工作方法中的缺失,确保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要善于研究、挖掘,去伪存真,不满足于表面的问题,能够预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潜在的隐患和漏洞。

(二)分析研究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是问题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通过对各种渠道获取的情报信息,进行及时、系统、科学的分析、甄别和加工,去伪存真、归纳提炼,实现科学的分级分类、定责定限、统筹谋划、全盘考虑,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首先,要善于用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分析和研究问题。系统思维的方式,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个专门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跨学科思维方式。运用系统思维分析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就是要着重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综合研究,不仅分析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存在问题的现象,而且能够认识问题的实质;不仅注意分析显性的问题,而且善于分析隐性的漏洞;不仅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而且要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破除食品安全“信息孤岛”和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点对面”的针对控制和实施“点对点”的精准打击提供科学化的决策依据。其次,要善于运用黑箱方法思考问题之间的链接点,要把流通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当作一个“黑箱”,通过反馈、功能模拟、人—机协调方法,解决在联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危机”状况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在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运用黑箱方法,对破除部门间“柏林墙”,增强监管合力,强化信息沟通、协作,实现部门、社会、经济主体之间食品安全信息全覆盖的研究,不啻有很深的思考意义。最后,要善于运用木桶原理找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短板和瓶颈,根据轻重缓急,对问题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从思想观念、基础工作、制度执行、监管设施、执法水平、工作方法等方面去分析存在的客观因素,从中确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关键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制订措施解决问题。对一个问题,人们不仅关心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更关心如何对待、如何解决。问题管理模式就是要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关键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从目标规划、方案制订、制度执行、团队协作等环节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要从具体的问题出发,设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时限、责任主体、具体措施和方法步骤,实行定向、定时、定人、定责管理,力求解决问题的高效率。要加强工商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建设,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对已有明确方法措施的,基层工商干部要立足于自身力量予以解决;自身力量解决有困难的,责任部门可以主动协调相关力量共同解决;自身难以协调解决的,要及时汇报,提请领导整合各方面管理资源帮助解决。

(四)总结监控问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问题管理,通过寻找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制订措施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环节,大部分问题都应该能够按照既定的决策和措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限制,总是会有一些问题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按照设想的效果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要建立完善问题管理的分析、总结机制,对及时有效解决问题、达到监管安全预期目标的要总结经验教训,在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效的同时,制订相应措施防止或减少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对没有按照预定方案解决的问题,要进行科学评估,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重新纳入问题管理流程,在制订监控措施的同时,修订工作方案予以解决,以实现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能够百分之百得到解决,暂无条件解决的问题百分之百得到监控,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和秩序的持续稳定。

三、加强问题管理的保障机制建设

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推行问题管理模式,需要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为其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保障。(一)观念保障机制。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能有效指导监管人员正确履行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当前机构改革正不断深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能否在未来政府部门序列中占得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当前的作为,在于是否为政府所倚重、是否为群众所需要。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分歧领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不等不靠,主动弥补监管空隙,树立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积极履职的部门形象,争取在体制改革中抢占先机。在工商干部队伍中倡导“能够发现问题就是水平、善于分析问题就是能力、切实解决问题就是贡献、忽视存在问题就是失职”的理念,鼓励工商干部人人参与到发现监管安全问题、分析监管安全问题、解决监管安全问题的工作中去。在挖掘问题的过程中,不要轻易将存在问题与基层工商干部直接挂钩,积极消除基层工商干部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分析问题原因的顾虑,营造对事不对人,重在寻找和挖掘问题的良好氛围。

(二)技术保障机制。构建食品安防平台,将电子监管系统、不合格食品报警系统、安检系统、责任区实时监管系统、食品经营信用监管系统有机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归集、整合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对食品安全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级、分析、研判,实现由基础直观信息向综合分析危机信息的转变,从反馈性信息向预警性、前瞻性信息的转变,从而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息的预警、导侦、促控、助防作用,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正确决策、整合资源、实施有效防范和精准打击提供客观依据,减少食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活动中的盲目性。

(三)考核保障机制。要围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特点,修正绩效考评工作体系,把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评价基层工商部门及工商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工作年度考核范围,考核评价的目标要以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监管为导向;评价内容既要通过评价结果对发生问题进行责任追究,也要通过评价过程加强事前提醒和事中监督;评价方法可以采取业务指导与业务交流相结合,通过自上而下分层评价、自评互评相互结合,确保考核客观公正;考核结果要对那些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商干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组织保障机制。韩非子曾说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意思就是说最佳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因此,加强组织领导,一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食品安全问题管理机构,负责食品安全发展状况分析、食品安全案例研判、隐患排查、问题处置的组织协调。二是加强工商干部的队伍建设。充实和强化基层工商监管执法力量,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教育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提高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适应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履职的需要。三是加强沟通协调。系统内部要充分发挥联动优势、上下联动,以责任区监管为载体,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格局。同时,面临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共同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宣传,营造企业诚信经营的基本环境,另一方面要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互动机制,推进部门协作网、民众监督网、维权监督网、行业监督网等形式创建社会监管网络,形成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合力,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和秩序的持续稳定。

【注】:本文没有按照常规论文通稿形式写,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1.国务院2012年6月13日《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2.孙继伟《问题管理:简单计时有效的管理经典》;3.郑宇民《要通过积极履职来保障监管效果降低监管风险》(2012年5月30日在萧山调研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讲话);4.卢华《当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5.何小英《试论农村食品安全无缝覆盖式信息系统的创建》。后来看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文件的系列内容,回头再审视这篇文章,觉得立意和出发点在当时应该都是正确的,甚至有点超前。相继被2012年6月26日浙江省工商局内网 > 协会学会 > 学会天地 > 理论研究版块和2012年7月9日浙江省工商局内网 > 政务信息 > 工商调研 > 调研文章 > 衢州版块采用。

第二篇: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尼勒克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工作大局。但是,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如人意,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凸显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足,也反映了监管体系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已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尼勒克县而言,尽管食品生产企业较少,也未出现过食品安全事故,但通过调研和日常巡查,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食品经营现状

目前,尼勒克县管辖的区域内有13个乡镇(场),6个社区居委会,86个行政村、46所从事供餐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从事食品经营的乡镇巴扎、夜市、路边小摊贩、旅游景点临时摊点众多,目前全县共有在册餐饮服务企业490余家,未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乡镇场、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等120家左右;有在册食品流通企业1500家左右,未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有乡镇场、农村以及县城周边,食品生产企业20家左右,未办理证件的有20余家。

二、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县地域广阔,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虽然工商部门频频出招,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但得不到彻底执行。不少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职责不清

食品安全在工商、质监、卫生、食药、农业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之下,为何还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症结之一就在于多头监管。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职能部门鞭长莫及,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管。大部分食品经营户规模小、投资少,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旁搭建临时经营点,经营场所和生活区没有明确区分。虽然各个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管的领域,但仅在生产流通这一环节,就聚集了工商、质监、卫生等多个部门,且存在遇到有益的事抢着执法,遇到安全事故则互相观望的弊端。针对小作坊而言,明确是属质监部门监管,但工商也分管一部分,《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虽然自治区政府明确了小作坊监管办法,但目前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三)检测水平落后

目前,我县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但食品检测能力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职能部门对食品检测的需要。监管部门设备相对落后,效率比较低下,很难随机实施检测。在日常监管中,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外观和标识进行检查。

当前,就尼勒克县食品企业而言,化验室面积普遍较小,设备简陋,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少,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对化验知识一知半解,只按操作方法机械操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盲目操作。有的参加短期培训就上岗,有的甚至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为节省成本,不愿出高薪聘请专业人员,只想临时对付。这些都给检测水平的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对产品质量提高造成无形隐患。

(四)自律意识偏低

按现有企业几乎都是私人企业,员工大都是自家人及亲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户,个别小作坊业主甚至连台帐都记不了,更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

(五)责任意识不强

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监部门如何三令五申,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现象发生,要求的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等都不完善。

三、加强食品监管的对策

(一)加强培育,实施名牌战略

监管部门应按照发展壮大一批、巩固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申报成功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产品的培育,组织开展中国名牌产品,新疆名牌产品等产品争创活动。引导企业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创立名牌的动力,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创新科技开发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培育尼勒克特色名牌产品,以自主创新促进名牌建设,以名牌建设促进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要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整体优势,系统内外形成合力。二是要搞好《食品安全法》宣传,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经营网点签定质量承诺书,教育各经营网点诚实守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好食品质量关。

(三)引导自律,规范企业行为

工商部门要围绕提高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开展工作,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以促使其自觉形成严格自律。首先积极组织食品经营者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等具体内容,做到人人心中有安全。其次是帮助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电子监管台帐,做到采购源头可查,销售流向可查。从源头上确保食品的安全可靠。小作坊、食品摊贩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具有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单凭工商部门监管很难面面俱到,仅靠法律、行政等手段监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小作坊、食品摊贩业主的自律意识与觉悟,注重小作坊、食品摊贩的质量引导和培训,把“要我提高质量”的他律行为转变为“我要提高质量”的自律行为。

四、协调联动,形成高压态势

要加强与质检、卫生等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履行好职能范围内责任;对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互通相关信息,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严格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一)制定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

按照上级工商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责任追究。

(二)狠抓宣传教育,提升监管水平。

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认识水平,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对内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常识的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工商干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外通过个体例会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学习,使广大的监管服务对象知法、守法,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园、进市场、进乡村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增强广大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狠抓机制落实,规范日常监管。

一要加强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按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流程》的要求,对受理、审核、登记、发放程序进行督察,保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全面落实市场区域巡查监管。按照《进一步深入推行市场区域巡查制工作方案》、《市场区域巡查工作督察制度》的要求,制定巡查计划,突出巡查重点,完善巡查方式,增加巡查频次,提高巡查效率,落实

“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市场巡查要求,实现食品市场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要求。三要进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按照《尼勒克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执法人员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加强了应急处置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四要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为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帐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网格化”的监管,按照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督导的工作方法,在食品经营户中全面巩固提高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一单通”台账,使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两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五要尽职尽责,加强监管,努力建设安全、健康的食品配送市场。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坚持从“源头”抓起,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全区流通环节推行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实施方案》,从明确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强化食品配送监管,努力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食品配送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场上柜,使食品准入与配送监管“五项制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做到

“管住批发、规范零售、方便消费”的良好效果。六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工作。为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针对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规模小、操作不规范、环境卫生差、食品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采取“四查”“三帮”措施,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职能。“四查”掌控小作坊和摊贩的现状。一查营业执照和前置许可证情况,二查生产经营环境情况,三查生产经营过程控制情况,四查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状况。“三帮”措施规范小作坊和摊贩整改提高。帮助指导生产环境、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较好的按照食品市场准入标准进行改造;帮助生产环境较差、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不足的小作坊进行改造提高,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帮助小作坊和摊贩规范管理,对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七要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箱的作用,有效净化食品市场。按照《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安排》,明确检测任务。加大食品检测设施的投入,为食品现场检测提供条件。通过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开展,净化食品市场,维护流通环节食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八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式,以“示范店”为点,切实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全面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市场向更高层次迈进。九要深入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大力宣传消保维权知识,识别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常识,使消保维权网络向农村拓展,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使“12315”维权体系在打假维权,调解食品安全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总结经验,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有关问题认真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坚持和完善“分类管理、层级负责、预防为主、全程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改革和完善食品流通许可、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监督抽查、不安全食品召回以及质量追溯、巡查、回访、年审等监管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管理,增强对食品质量的监控,强化质量记录可追溯,不断形成长期的、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要充分运用质量检测的结果,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向社会发布检测结果和消费预警,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模版)

浅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出现,严重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凸显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少漏洞。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一、受消费水平的影响,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受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并不知道如何识别。另外,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价值较低的假冒伪劣小食品,维权成本高,经济不划算,也是群众不愿主张权益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都为低成本、低价格的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二、部门联系松散,联合监管存在真空。目前在县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涉及到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实行的是分环节监管,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管理,但是每一个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界定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还不够明确。由于许多具体职能交叉,界线不清,容易滋生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工作存在漏洞,监管出现真空。比如饭店饮食安全现在就没有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管理,地沟油、过期变质等许多不符合卫生安全的食品被广泛使用,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各职能部门间也没有明确的牵头单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管各的,造成部门间协作配合不力,形不成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局面,导致“五龙治水”都管不好老百姓的一顿饭。

三、监管手段有限,执法人员水平不齐。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水平有限,食品质量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在查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时,难以提供精确有效的检验结果。监管人员在日常监管和巡查的过程中,仅靠经验和以有效期、保质期、商标包装等方面凭查证、询问、手摸、眼观等方式做出粗略判断,大大降低了食品的安全率。与此同时,一些监管人员安于现状,不注重提高业务水平,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巡查时走马观花,发现不了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还有少数执法人员缺乏责任心,或滥用职权,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借口人手不足、点多面广、社会风气不好等原因,对生产、销售、贩卖不合格不卫生的食品不管不问。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光顾关心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监管缺失,埋下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从业人员混乱,健康卫生缺乏监管。据调研了解和市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采集的数据显示,当前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商业道德,只图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个别人还为了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损害别人的健康。

五、违法成本低廉,部门监控打击不力。虽然有关的职能部门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小作坊、经营户点多面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部门监控打击的力度不够大,违法成本低廉,许多劣质、公害、过期变质的食品堂而皇之出现在超市、农贸市场、街头小摊上。不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特别是豆制品、熟肉制品、面点蛋糕小作坊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背街小巷、农村集贸市场,周围污水常年不断,垃圾以及变质变味腐烂果、菜长年成堆,苍蝇乱飞,虫鼠泛滥,加上小作坊生产场地和从业个人无卫生防护,隐藏着食源性食品安全风险。集中在各中、小学门口的售卖即食小食品的小摊小店,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街上随处可见的烧烤流动摊,营业时浓烟滚滚,既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又影响群众健康,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要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要发挥已成立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牵头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案件。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反应灵敏、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乡镇政府、各监管职能部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确保监管到位。

二、宣传培训并举,提升安全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传单、标语、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逐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各监管部门每年应分别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业业主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和心理,特别应重视对留守老人、儿童的教育引导,提高群众辨别食品好坏、优劣的能力,力求让他们做到不干不净的不买、假冒伪劣的不买、来路不明的不买。也可按照辖区实际和食品季节变化实施分类监管,作好消费者的普法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发放相关资料、组织定期宣传会、巡查执法过程中宣传等方式来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力争在消费者消费前将安全隐患消除,以确保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三、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检验检测水平。食品安全是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下实施的一项工作。政府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外,还应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的现状,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网络,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可以利用科技经费、政府财政扶持、部门自身争取的办法来增添必要的食品检验检测先进设备,改善检测条件,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对有条件的检测机构要加强达标工作,取得上级有关机构的资格认证,为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要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将有关食品生产经营、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信息在各职能部门间互相交流通报;加强沟通与协作,做到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切实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筑好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护墙”。

四、突出重点环节,加大监管打击力度。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摸清家底,层层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围绕农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校园周边、餐饮业等关键环节,米、面、油、白酒、豆制品、肉品等重点品种实行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和无证摊贩,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业等企业的违法行为。建立食品公示制度,在媒体上和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公示不合格的食品,提示、告知和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食品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进一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原材料备案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各部门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针对难点问题经常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降价促销”等名义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势头,让制售、贩卖假冒伪劣食品者无处藏身,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要加大对“三小”(小饮食店、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摊点)的整治力度,通过关门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舆论曝光一批的举措,切实提高“三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的卫生状况。

五、健全社会监督,营造支持参与氛围。在目前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和监管手段有限,而短时间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针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食品安全隐患随时存在的现状,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督网、12315举报网等网络作用,在社区、农村广泛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积极发动他们向群众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及时传达上级和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掌握本区域内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让这些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真正成为全市食品安全的“前哨”,成为食品监管部门在基层一线的力量补充。同时,强化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重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延伸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六、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执法履职能力。各职能部门要结合相继开展的创业服务年、“树形象、促和谐、争一流”主题实践、创先争优、“三民”活动等,对机关干部群众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整顿部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执法人员履职为民、共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定期组织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大力提高业务技能和履职能力,以更好地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及时补充队伍新鲜血液,选拔一批工作能力强,有进取心,敢于承担责任的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要整肃单位内部纪律,对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害群之马予以严肃处理;对作风消极散漫、群众口碑不佳的人员要及时予以诫勉谈话,塑造风清气正、尽心履职、高效廉洁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切实把好人民群众身体安全健康的第一道关,预防“病从口入”。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3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

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

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

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

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第五篇:关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调查

关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调查

唐县工商局 李会斌 周杰

如何管好食品市场,保障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各地致力解决却也颇感头痛的问题。虽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下大力查处了大量的经济违法案件,为维护市场秩序安全稳定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最近通过实际工作和深入基层调查中发现,农村食品市场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在城乡结合部、农村集贸市场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令人堪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现状

通过调查,从近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践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主要有:

(一)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品种繁多。从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的品种看,涉及粮、油、肉、果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七类食品及饮料、桶装水、散装酒等。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违章案件看,较多的集中在酒、副食品、奶制品、饮料、死因不明的病死猪、牛、羊肉及其制品等。

(二)制假手段高、速度快。制假者仿冒知名商品的包装装潢、防伪商标,仿制得几乎一模一样,使人真假难辩,防不胜防。1 市场上什么商品紧俏,就有此类假冒紧俏商品出现。如:假冒“剑南春”酒、假冒“统一”鲜橙多饮料、假冒“白象牌”食盐等。

(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窝点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假冒伪劣食品不仅冲击了一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四)假冒企业名称从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有的生产厂家和不法商贩为了自己的利益,仿冒企业名称,大量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如:李某往装东北米的袋子里倒入劣质大米上市销售。张某用东川金桂面条的包装盒装自己生产的劣质面条。还有不法商贩收购“剑南春”、“金龙鱼”、“可口可乐”等瓶子或包装盒,然后,罐装自己生产配制的劣质酒、油、饮料、酱油、酸醋等,冒充企业生产的知名商品拿到市场上销售。

(五)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手段多样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很难抓住要害。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一些销售假劣者,都不是纯销假,而是既准备真的,又大量购进假的。在店堂内只有少量的假冒样品,而离销售点较远的仓库内却堆放着大量的假货,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店堂谈价,仓库取货,执法人员很难抓住其要害。再就是一些经销商为降低成本往辣子面、胡椒粉、花椒粉里搅拌玉米粉和颜料,消费者很难发现,执法人员从感观上也很难判断。

二、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

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严重损害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充斥市场,即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利益驱动的负效应。一方面,由于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会产生高额非法利润,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认为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捷径,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便操起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勾当。另一方面由于假冒伪劣商品成本低,相对正品价格便宜,甚至还采取回扣等不正当的手段推销,使经营者纷纷经销假冒伪劣食品。制假者为暴利铤而走险,采购者有回扣乐于采购,经销者有高额利润乐于销售,均有利可图。

(二)假冒伪劣食品得以繁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一方面是市民或购买力极低的农民贪图小便宜,宁愿低价买假,而不愿高价买真,这就给假冒伪劣食品的生存留下了市场。另一方面是为了地方、部门的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一些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人对在查处的案件说情,要么强制干预,一定程序上助长了制假者的邪气。

(三)假冒伪劣食品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从主观上讲,一方面我们处理的一些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与国际上的新加坡、美国对同类案件处罚比较,查处打 3 击的力度太轻,根本难以起到惩戒的作用,使一些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生产者、经营者有再操旧业的能力和心理,并且这些不法生产者、经营者受到一次处罚后就会变本加厉,手段更加恶劣。另一方面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通气不够,没有形成执法合力。从客观上讲,一方面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在各个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上不一致,造成执法中的不平衡,处罚的伸缩性过大。另一方面法律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手段不够,造成对制假售假者打击不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既无控制人的手段,也无冻结银行账户的手段。对执行处罚决定的问题,法律没有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暂扣账户和强制划拨权,结果等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时,款项转移,违法行为当事人就是不交罚没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就只得依靠法院强制执行,而整个过程所需时间长且效果甚微。

(四)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也是制约食品整治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查取证难。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人一般多是现钱交易,没有进货发票和记录,难以确定假冒伪劣食品的数量,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一旦当事人拒绝交待,就难以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来源作进一步深入调查。虽然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与市场开办单位、超市、商场、粮油、食品批发、零售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要求市场主体在进货时索取并查验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资质证明,查 4 验主体的合法性,查验商品质量,查验进货发票,对购进食品索要票据,但是,这样做,一方面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没有拘束力;另一方面多数经营者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难以按照要求做到。二是鉴定难。食品质量检验及其送检问题,是一个难点问题。区县级具有鉴定资格的检验机构,如卫生、质检等部门不完全具备检测的手段,能力有限,不能作出鉴定。而送检涉嫌假冒伪劣的食品又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三是案件执行难。表现在执法对象法律意识淡薄,不愿承认其违法事实,即使承认了违法事实也不自觉履行法律责任,采取阻扰、暴力的方式对抗行政执法。四是经费难。表现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市场监督检查中,交通工具紧张,经费严重不足,有时为了应付困境,占用收取的各项规费弥补办案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企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一些企业认为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是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事与企业没有关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无可奈何。有的一些企业虽然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作了一些工作,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以支持整治工作的开展,但觉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划不来,就听之任之。二是漠不关心。在曾经查获的一起假冒某名牌食品的案件过程中,我们多次打电话与企业联系,希望得到企业的协助鉴定,但却没有结果,对假冒伪劣食品影响其生产经营而漠不关心。

三、食品安全监管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实施严惩重罚。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违章行为,必须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行为一样,一年组织几次严打;借鉴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管理经验,对制假销假者实施重罚,使制假销假者闻者丧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要落实严惩重罚,就必须解决好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建立一支能够站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能够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效监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廉洁自律、勤政高效的高素质的行政执法干部队伍。二是要从法律的角度,赋予行政执法部门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当事人的拘留权和搜查权以及对其银行账户的冻结权,从而解决执法手段不强的问题。三是就目前而言,关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法律依据,散见于多个法律法规中,一些法律既原则抽象不具体,而且法律责任又缺乏统一一致性,不便操作,因此,要根治假冒伪劣食品,就有必要立一个《食品法》及出台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涉及食品安全整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综合整治,优势互补。食品安全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联合作战,共同治理。一是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监督、盐务管理、公、检、法等执法部门,要在各自独立执法的同时,由政府组织协调组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食品安 6 全专项整治队伍,并统一指挥,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整治工作。二是财政部门要给予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正常开展所必需的经费。三是新闻单位要加大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大造声势,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经营者进行公开曝光。四是针对行政执法部门在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中存在识别鉴定真假食品困难的问题和端窝捣点根治源头难的情况,积极主动与企业联手,突出重点且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最为了解,行政执法部门在办案过程中也可避免走弯路,在鉴定、取证、结案上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保护了企业的利益。

(三)强化监管,坚持经常性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除认真作好日常市场巡查工作外,另一方面要按季节组织不同食品品种的打假战役。如节日期间,假冒节日时令食品多;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元旦、春节、假冒烟、酒、糖、月饼等节日食品多;夏季假冒饮料多;冬季,假冒保健品多。要根据节日和季节市场的规律,突出重点严加整治。同时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反映强烈的问题,围绕粮油、蔬菜、水果、肉食、酒、奶制品、豆制品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强化监督检查,对重点领域、重点市场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四)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商品市场准入制度。根据《商品质量监督关口关移制度》和食品安全整治“六查六看”的要求,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督促食品经营者在购 7 进、仓储、销售等环节严格履行查验职责。要求做到:(1)查验“两个主体”,即在进货时索取并查验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资质证明,查验主体的合法性;(2)查验商品质量,即实施索证制度,通过对购进的商品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质量检验检疫证明等商品质量合格证明,并对商品包装上的标识以及内在质量进行检查或抽查,查验商品的质量;(3)记好“两本账”,即在购进商品时应当建立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分别记载生产厂家、进货渠道、商品质量保质期限及商品销售去向等情况。要求经营者对进入经营场所范围内销售的食品质量安全负责,做到心中有数,杜绝不合格食品在其经营场所范围内出售。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把经营者执行商品质量购销查验制度的情况,作为日常监管和市场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的,要及时提出警示,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况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示。

(五)建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网络,完善消费者举报、申诉受理处理机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设立“12315”专线申诉、举报电话的基础上,针对城乡结合部、区域交结部发案率高的问题,成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网络,既能走群众路线,发挥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作用,又能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发挥联动效应,不给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者留下逃避惩罚的空间。

(六)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宣传工作的 8 力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的意识和依法护权的意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对食品安全涉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知识宣传,使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使消费者懂得如何科学安全放心消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性的防假监督机制,净化食品市场,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努力做到标本兼治。

下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引入问题管理的思考[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引入问题管理的思考[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监管流通环节问题分析思考

    由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上接生产环节,下联消费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既要会同或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和跟踪防范,更要强化食品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执法,经过多年来的食品安全专......

    浅谈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相关文章

    浅谈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在肯定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其安全性的质疑要求我们必须严格监管。......

    答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答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午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初探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初探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论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监管力度的措施:建立健全食......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实践问题研究与分析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实践问题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立法研究,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5篇范文]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当前网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时有发生,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网络经济快......

    关于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思考

    关于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几点思考食品安全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最近,我市工商局开展了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培训班。我所人员通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