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时间:2019-05-14 08:4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第一篇: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田文光 拙笔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发展史。任何社会管理都具有时代性,能否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检验这个社会和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先决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经得起改革、创新能力强的政党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当今中国的国情而言,我们能否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下功夫,这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刻不容缓。

从社会性质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当前的基本国情,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执政党的宗旨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一整套适应当前基本国情的社会管理体系,但再好的社会制度、社会管理体系都有其不足的地方,我们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而言,正确协调生产力发展需求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政党的历史使命,要处理好这一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矛盾,我们就必须关心国家的管理制度,自觉地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大潮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社会参与者的社会效能,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下面就简要的谈谈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消灭素质教育下的应试阴影

素质教育是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是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一个变革。它的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当今时代条件下党的教育理论与政策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的发展成果。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看当今教育的发展毋庸置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国家从财政预算方面逐年增加,这就充分说明对教育的重视。从硬件设施的配备到师资力量的加强都花了很大的力气,但许多山区、边远地区的素质教育发展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按成绩分班、周末补课、取消学生的自由自习时间、封闭式管理、升学唯笔试分数论高低等等。这些现象都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相抵触,未成年保护法中明文规定:“在校中学生学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可是大部分山区初级中学的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这就很明显的剥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我们常开玩笑说:“现在社会上最苦的人应该是正在接受义义务教育的学生。”从早上六点多起床至晚上十一点,除三餐时间(近一个半小时)外几乎都在学习。有些同学甚至一天保持坐姿就在8小时以上,试问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何好处。造成这些应试阴影与我们的教育评价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学生的基础差,要在卷面成绩的拼杀中留有一丝希望就只好违背教育发展规律,违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搞“时间+汗水”的疲劳战术。要彻底改变这一畸形教育模式我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改变唯分论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式。如学生在升学过程中可增加几个得分项目(道德素质+社会实践+平时成绩+面试成绩+卷面成绩=综合成绩),要在这一评价方式中得高分,学校教育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行政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教育违法、违规行为。

二、规范土地管理,加强无地农民的生存保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左右,土地自然成为了广大农民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近几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企业、公益设施都进入了农村,农村土地权属的流转问题、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就业保障,给失地农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但是许多农村的农民科学文化技术水平低,与就业的条件相差甚远,在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今天,失地农民自然就成为待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协调工作最难做的就是土地权属的流转问题,因为这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死存亡问题,作为执政者最应该关心的就是人民群众的生存保障问题,这一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关系着民心向背、执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必须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问题。一方面加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障,充分贯彻土地流转自愿的原则,严厉督察地方政府干涉农民的土地流转问题,如果是国家公益建设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可采取如下办法:第一,以集体为单位,根据征用土地数量在集体内部进行有机调整,保障失地农民经过在集体内的调整再一次获得土地使用权。要使用这一办法必须是所征土地数量较少,国家征地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必须是集体。第二,如果国家所征用的土地较多,剩余土地难以保障土地使用权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那就必须把失地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群,在给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通过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本人按百分比购买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存。另一方是必须加强土地权属管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土地使用权属管理混乱,先占为主的现象尤为突出,这一现象的存在,充分加剧了土地纠纷案件的升级,严重影响了地方的稳定,从而进一步遏制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规划建设。要解决这一现象就必须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土地清查,严厉打击非法侵占、使用行为,全面解决土地使用权属混乱的历史遗留问题,把土地使用的规范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一方面就是必须加强土地管理的行政监管力度,监管网络要能覆盖全国各地,要让所有的土地使用户都知道举报非法使用、占用土地的热线电话,此举能充分保障耕地和林地不受破坏,减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矛盾纠纷。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管理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在任何时代,任何时期,社会管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时代性,要保证它的先进性,我们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其为我们达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服务。从我国的社会管理来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已经构建了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格局,但它也不是万能格局,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也有待于进一步地加强和创新,只有我们所有社会参与者、社会管理人员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面对社会管理才会发现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社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社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信息化支持。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信息化手段在社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管理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但是,毋庸臵疑,政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很多共性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其对社会管理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与当今国内现有的科技水平很不对称。

共性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采集方法落后,更新不及时。各部门、各机构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政、相同的基础数据不同的采集方式和管道。更为严重的是,采用人工调查摸底采集数据、手工录入存档、纸质材料逐级上报这种非常原始的采集方式依然盛行。其结果是,基层工作人员反复采集报送,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造成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

二是信息分立共享受限,使用效率低。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就是简单地将现有基础数据台帐电子化、网络化,信息横向不能开放、共享,降低了信息的使用效率。这种为信息而信息的信息系统,没有真正的受益者,最多只能帮助上级了解基本情况,无法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

三是功能单

一、信息量小、使用不便。对信息化建设理解偏差,甚至扭曲信息化建设本质,使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出,既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也不能减少工作量。大部分办公系统只有简单的办公手段和发布一些临时信息,几乎没有关键的、常用的信息。如某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竟然没有该管辖区基本情况,相反一些无用信息却占据大量资源,如其OA群一栏,既然不允许进入别的部门,又何必全部显示不必要的链接。其实,只需要“进入本部门”一个链接就可以了,这样既直观大方,又不易让人产生错觉。

此外,与社会管理考核机制结合不紧,缺乏互动性等。这些缺陷使政府信息化建设不能真正有效地服务社会管理。很多信息系统只是一种摆设,或者使用效益太低,这也是政府各种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相对于各种商业网站不能被广大民众所认同的主要原因。

这些缺陷的存在,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造成。主要是体制和人的惰性所致,更重要的是领导听不到不同意见或者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甚至是对信息化建设理解偏差所致。在世风日益浮躁的今天,能够有勇气反映真实情况,特别是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工作人员实在太少,而能够有魄力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能听取有否定领导功绩嫌疑的意见的领导也实在是不多。

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争先恐后相继推出各种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的是照猫画虎、相互复制,有的是不作调研、没有论证。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不仅会直接造成财政和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更重要的是将间接造成人力等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当前,社会管理所需信息迅速增长,没有一个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城市精细化管理就不可能实现,科学的社会管理也无从谈起。因此,社会管理信息化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信息化主管部门应深入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牵头设计建立一个横向可复制、纵向可集成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各种信息高度集成、完全共享,而不是各自为政,彼此隔离。这里,横向可理解为相同行政层级的不同区域或相同行政区域的不同属性。

二是要改变设计理念。采取未端直接提供、分级审核的信息采集和管理方式。逐步实现“谁拥有谁维护”的信息提供方式,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中间、人工环节。对于一些重要数据,采取逐级审核或者行业部门直接证明,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三是要增强系统功能。各种信息管理系统,除了提供必要的查询、分类、汇总、导入、导出等基本功能,还要有协助完善、辅助加工、智能处理和流转、自动与互动评价、交流发布信息等高级功能,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多样化。

四是要加强与社会管理考核的结合。任何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如果不能对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价,并将它与社会管理制度紧密联系起来,系统再好也不能得到推广和应用。要吸取开心网、百度文库等网站的积分升级理念,对每个使用者和管理者进行有义的评价,达到按提供服务质量和数量获得相应的认可、尊重甚至奖励。

当然,要实现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友好、丰富,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相当困难的。一是各种信息的所有者不可能自愿的按要求提供,特别是政府各部门管理信息的开放和对接。二是与社会管理制度的有机联系必然涉及社会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变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三是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的观念转变需要时间。四是系统各方参与者的思维惰性也是制约系统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关键字段,建立起一个人性化的、智能化的、立体化的、全方位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完全可能的。而这个关键字段应该就是物业,以物业作为关键字段,将人和物的属性串联起来。社会管理对象大体可分为:人和物业。因此,这个关键字段应该是人或物业。而物业相对固定,符合目前属地管理的基本管理体制和基本思路。

只要我们系统建设者能够吸取当前各种网站和网络现有技术,确实为系统参与者提供便利和优质的服务,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真心希望,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管理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发挥关键性作用。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第三篇:当前电动自行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前电动自行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型交通工具也在不断面世,自行车这种在我国百姓出行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外观、性能等也在发生不断变化。1996年,我国第一辆电动自行车“大陆鸽”在南京研制成功,此后,电动自行车便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以其轻便、灵活、省力、操作简易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随着道路上电动自行车的不断增加,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或是非机动车的定性以及其合法性的问题,已成为众多业内人事关注的焦点。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颁布,条款规定将电动自行车定性为非机动车,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管理登记,但目前我国除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实现了对电动车统一管理外,多数省份仍未能及时出台相应法规制度,对电动车的管理仍处于观望阶段。尽管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未能上牌,仍属于“黑户”,但随着电动自行车在速度、外型等方面的不断更新,使得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群体也在日益扩大,1998年,我国电动车销售量仅为6万辆,2003年则升至400万辆,面对着电动车队伍的日益扩大,研究制定符合广西发展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对策,及时出台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法规,进一步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区交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区电动自行车的基本情况

广西所处地理位置属于亚热带气候、丘陵地区,较适合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目前,因我区电动自行车仍未能进行统一登记管理,电动自行车数量不能统计,但除了南宁市市区在快速环道以内禁止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外,在其他城市,道路上所行驶的交通工具中,电动自行车占有相当的比例,其身影比比皆是。尤其是部分百姓认为购买电动自行车不但不用入户交纳购置税,而且也免去年检车辆和考取驾驶执照,与摩托车相比更为方便,使得电动自行车使用人群越来越大。但是,随着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自行车在车速、外型、质量上也在发生不断变化。根据1999年10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自行车的定义为“以蓄电池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的,电动或者电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同时,该标准还对电动自行车技术要求作了规定:“最高时速应不大于20公里每小时,整车质量应不大于40千克,具有良好脚踏骑行功能等”,但根据我区目前电动车市场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区电动自行车市场上,最高时速达到40公里每小时、整车质量超过60千克、无脚踏板的电动自行车占据了约60%的市场,部分电动自行车在拔去车上的限速销后,车速甚至能达到60公里每小时,电动自行车“轻摩化”现象十分严重。而随着电动自行车车速越来越快,车型越来越大,电动自行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在不断地显现出来。

二、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不良影响

随着我区电动自行车“轻摩化”现象的日益普遍,电动自行车给交通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在日益突显,目前,我区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方面

当前,我区电动自行车在车辆定性上仍属于非机动车范畴,因此,在我区各城市道路上,电动自行车仍与自行车、畜力车等混合行驶在非机动车车道内。据研究资料表明,自行车在有隔离带的道路上行驶,平均车速约为17.8公里每小时,但如与其他车辆混合行驶,如道路内车速在30公里每小时的车辆占20%以上,自行车的平均车速则会下降至13公里每小时甚至更低。因此,电动自行车车速越来越快,不但会对非机动车道内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形成严重干扰,降低路通行能力,易造成交通堵塞,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面

随着道路上电动自行车的日益增多,电动车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在逐渐上升,今年7月20日,我国甚至出现了第一例电动自行车撞死人的交通事故。目前,因我区电动自行车在定上仍属于非机动车,这便使得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对责任难以认定。例如,假设路面上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发生事故,在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的前提下,应遵循《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规定的“行人与非机动车无过错”原则进行责任认定,但由于目前我区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在整车质量、车型、车速上已经达到轻便摩托车甚至普通摩托车的标准,如在电动自行车上运用“无过错原则”,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的因果关系推理原则,还与“无过错原则”的“以人为本”的初衷相驳。同理,当电动自行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同属于非机动车范畴,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责任认定也难以把握公正尺度,容易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工作造成困绕。除此之外,因我区电动自行车目前未能对电动自行

车实行登记上牌,更不存在第三者责任保险,这便容易使部分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产生畏罪心理和侥幸心理,造成肇事后逃逸现象,由于车辆无号牌,发生逃逸事故后也难以侦破,对交通管理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三)车辆和驾驶员管理方面

当前,在我区自行车销售市场上,有相当部分电动自行车未能通过安全技术检验标准,车辆的各方面安

全性能、技术性能没有得到保证。但由于我区目前缺少对电动自行车的统一管理,使得在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得不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技术监督,车辆安全系数得不到保障。此外,在电动自行车的驾驶员中,有相当一部分驾驶“轻摩化”电动自行车的驾驶员未经过摩托车驾驶考试,未取得驾驶资格,对车辆驾驶操作技巧以及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缺乏必要的认识,素质较低。在对电动自行车车辆与驾驶员的缺少统一管理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隐患也在不断产生,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解决电动自行车所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我区电动自行车的存在,存在一定社会因素和深层次矛盾,涉及面广、人员复杂。因此,为了做到既解决问题,又要保障社会稳定,整治工作的原则应该是:区别对待、分类治理、标本兼治、全面推进。为此试提出如下管理建议:

(一)明确分类,准确定性

目前,我区甚至我国大部分地区之所以在电动自行车管理上存在较多漏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电动自行车分类概念模糊,车辆类型定性不清,“身份不明”。因此,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明确区分开来,是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2004年10月1日我国出台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国家标准中对摩托车规定为“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公里每小时,若使用内燃机,其排量大于50ml的两轮或三轮车辆”。该标准同时还规定:“使用电动驱动的车辆,设计时速大于20公里每小时而小于50公里每小时的二轮或三轮车辆为轻便摩托车”。依据此标准和《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我们不难判断,只有时速在20公里以下,整车质量不超过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符合其定义,应属非机动车范畴。而其他时速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超过40公斤的车辆,则应定性为摩托车,应按照机动车辆的身份进行管理。

(二)规范电动自行车车辆生产企业和销售市场

目前,部分电动自行车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将电动自行车时速随意提高,所制造的电动摩托车不但各方面技术条件远不符合国家标准,各方面安全系数也得不到保证。而部分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为了掩人耳目,在车身上安装了限制车速的限速销,将车速限制在20公以下,但这种极易拔除的限速销在拔销后,车速便能立刻提高到40公里以上。而更有部分销售商在出售车辆时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不顾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在销售车辆时帮助消费者拔除电动自行车上所安装的限速销,以达到提高车速的目的。因此,只有迅速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规范我区电动自行车生产和销售企业,坚决杜绝电动自行车市场上以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名义出售电动摩托车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我们才能从源头上对目前存在的这种违规车满街跑的现象进行控制,而不会出现“一边卖、一边抓”的混乱局面,为我们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执法环境。

(三)加大路面执法力度

除了要对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外,我们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大对路面上所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力度,并结合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治理行动。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违规生产的各种电动摩托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其上路行驶。对符合规定的电动自行车,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则应准许其上路。对于路面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非机动车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管理外,还应加大路面检查力度,检查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是否超过规定值,杜绝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现象,将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的行车速度控制在《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15公里每小时以内,以免对车道内其他非机动车造成干扰,同时也避免形成交通隐患。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目前,我区大多数百姓对电动自行车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区分电动自行车与违规制造的电动摩托车的区别,在购买车辆时抱着求快心理,因此容易走进误区,购买了违规制造的车辆。因此,我们在日常交通管理宣传工作中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宣传、交通安全课、展出图片等方式,教育群众区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区别,并结合交通事故案例,要求群众以保护自身安全为主,打消群众在买车时的求快心理。同时,对于电动自行车的驾驶员,我们在开展宣传教育时还要重点加强其对相关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为我们对电动自行车开展整治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执法环境,使我们的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是目前我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又是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决不能依赖于短期的突击治理而解决。在交通管理中,我们必须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边研究、边总结、边实践,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推动整个交通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第四篇:当前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土地房产权属档案的使用频率大幅提升,老百姓对政府保存房产权属档案效果要求日趋提升,希望产权登记信息实时保持完整性和现势性。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何与创新的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房地产档案的管理效率,成为目前亟需认真探讨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为准确和迅速处理该行业信息,房地产数字档案应运而生,同时档案的管理数字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日常交易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电子数据,对原始档案收集的流程缺乏长远目光,使电子文档得不到有效地管理,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提升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利用价值,成为档案工作者日常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档案资料管理现存的不足

鉴于房地产权属档案登记的跨度较长,各个年份对收集群众提供资料的要求不一样,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存在差异,造成权属档案的管理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权属档案的保存介质质量有待提高

房地产历史资料是唯一证明房产权属的资料,但受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政府部门认知能力的影响,档案的保存介质质量良莠不齐,档案的抗风险能力较低,群众提供的资料在若干年后会出现资料模糊不清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房产转让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时代特征明显

由于档案收集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政策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的历史时期,归集的档案明细存在很大的差别,当档案从原始资料过渡到电子数据时,因数据导入时没有规范的书写规则,导致在新的资料证明表上信息显示不全面、不精准。如某些信息明显与房产证反映的信息不一致,本为自建房,证明表上房屋取得方式为购买;或者房屋取得方式直接为空;或者本为商住区分的房产,附注上没注明等。

(三)房地产档案归集不齐全,留存资料与实际状态不全部吻合档案的归集工作没有渗透到产权登记和相关工作的各个环节,导致档案难以收集齐全。如土地用途为商住或住宅的均表述为“城镇住宅用地”,房屋用途为商住或住宅的均表述为“住宅”,容易误导二手房交易时纳税人及税务人员对适用税率的判断。

(四)归档时间较长

随着房价的活跃变动,导致房产的流转速度加速,群众往往刚取得产权证就马上转让,但往往等1个月都无法打印业主的房产档案基本信息。

(五)数据格式或数据坐标不符合要求

相关部门提供入库数据坐标为WGS84坐標或者数据格式为Dwg格式,不符合规范要求,难以直接转换入库。

二、档案保管存在的风险

(一)房地产档案受时代发展的制约和工作要求的影响,储存的安全性和效果普遍不足。

虽然在保存过程中设立如档案架、档案柜、档案室等措施,并由专人管理,但在防火和抗震方面则显得非常薄弱,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就令人非常担忧。

(二)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给管理部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但计算机信息系统通过网络连通后,自身存在的漏洞风险就会大幅度提升。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窃取信息、发布病毒等手段来破坏相关系统的储存数据,设备的安全性给信息安全和完整性带来威胁。

(三)能否留住复合型人才是房地产档案信息化的难点。

日常的档案收集、录入、管理、调用、分析及维护工作需要素质较好的人才,如果工作人员因为自身水平导致操作错误,进而影响房地产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将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使房地产档案部门真正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房地产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方法

(一)推进新技术应用,提升权属档案安全性

档案馆主要归集档案类型有土地房产产权档案、房地产抵押(注销)、查封(解封)、预告(注销)、预告抵押(注销)、招标拍卖档案、权属确认档案、照片、文书等。在如此大量的原始资料面前,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档案管理系统所有档案数据都存放于同一数据库中,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长,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必须保证畅通的网络、稳定的系统、定期更新防火墙,存储设备需要不断的拷贝和更新,尽量降低面临着客观侵害行为和主观漏洞的风险。公开选拔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发有核心技术的档案应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做好外部网络病毒的防范,保护档案资料安全。设立两套信息档案数据库并分开保存,一套为生产系统,另一套为备份系统,每天对两套系统进行数据的完整备份,大力推进“二维码”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档案管理中,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二)完善数据共享流程

数据共享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就会造成互相孤立、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流、无法产生预期的收益甚至导致重复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整合功能、统一接口

调整系统目前的子系统设计,将数据生产与数据消费分离开来,提供明确和安全的功能接口,消除系统安全隐患,实现系统的可扩展设计。所有数据资源集中管理、集中维护、分开使用,通过相关特征进行关联和体现,实现数据间的动态互访。

(四)完善本地查询模块

开通网上自助查询,使群众在通过系统允许后查询部分档案资料,同时开通档案查询打印功能。对因管理权限设置需由工作人员查询的,可下放到各镇区的自然资源分局按权限办理。通过开放的系统,有助于工作人员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尽量减少人工出具证明的过程,防止工作人员因失误而出错了证明导致各类情况出现。

(五)完善权属档案搜索功能

由于房地产交易频率日益加大,导致档案的流转材料更新加快,为保证档案交易信息与产权现状资料的同步变动,需建立高效的房地产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提高搜索效率。另外,由于各级法院、自然资源局、税务局等部门的业务要求差异,对档案信息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必须提升系统的检索功能,将房地产权属关键要素作为搜索点,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实现高速检索,直接查詢电子信息以及打印扫描图像。

(六)完善档案数据运用系统

房地产权属档案信息不仅为群众服务,而且也需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需建立房地产档案数据运用系统,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从多角度对各地的房产交易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为政府及时运用相关调控手段,落实中央的房屋政策,达到科学决策、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明确分管领导,加强对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

(二)加强工作人员素质选用,提升档案业务水平

制定档案风险评估机制,对房地产权属资料保存的各类情况做好风险评估,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其次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房地产档案是城市房地产管理的综合反映。因此,必须聘用管理专业和网络维护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档案管理队伍。加大工作人员日常业务知识水平的学习,其中包含计算机运用操作知识的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提升的需求。

(三)优化管理制度

按照数字档案建设相关指南要求,建立一套与档案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房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并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按照档案资料一体化的原则,对纸质资料、电子文档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利用作具体的规定,引导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第五篇: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就业压力、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安全网脆弱、社会冲突事件等

社会建设包含的内容:一是发展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

二是优化社会结构 建立同我国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构

三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我国正在凸显

四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 健康的社会发展

社会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领域,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基本民生建设、社会安全建设和 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建设,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

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 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 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 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 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下载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发展模式转......

    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要:教育改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马关县古林箐乡中心学校为例。作为人......

    当前岗位练兵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范文

    当前岗位练兵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近年来,泉州支队岗位大练兵开展得有声有色,总体来看情况不错,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重视程度不够,奖惩规定制定......

    当前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思考

    当前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思考基于当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国有企业在自身的建设方面,也将是未来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关键之一。因此国有......

    对当前道路管理执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某基层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立案查处了3起渎职侵权案件,均为有关道路管理执法人员越权执法、违规操作导致产生严重后果的案件,这类案件一方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

    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

    当前档案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档案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任务,就是在对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防止那些不宜公开的资料因为管理不当而造成外泄,给企业单位带来严重的财产损......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国有企业前进方向及在发展过程当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