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3:3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第一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

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

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进行评议、考核。

建议成立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由市卫生局承担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3.建立健全市无缝隙、全覆盖监管网络。整合监管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下移监管重心,实现监管无缝隙、全覆盖,真正解决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问题。为使食品委托工作法定化、机构化,建议按照公安、工商部门在乡镇设置片区派出机构的模式,在乡镇按地域和人口因素分别设置片区“食品药品监督所”,使食品药品监督常态化,从根本上解决无缝隙、全覆盖的问题。

4.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市、区县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评价、考核下级政府和同级职能部门。完善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各食品监管执法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考核、问责、群众评议等方式,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由企业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完善食品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统一平台,实行“一门受理、即时转办、分门处置、按时回复”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举报投诉处置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完善食品来源追溯机制。把食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市场消费的各个环节纳入监控范围,建立包括产地、种植、加工、包装、检测等相关信息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发现问题可追根溯源,查清原因,分清责任。三是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机制。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对可能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药品及时召回和处置。四是构建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平台。建立覆盖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整合各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信息,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做出准确的预警预报和及时有效的反应。

6.加快推进政府检测向第三方检测发展。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迅速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引入更多独立测试机构,逐步加大第三方检测比例,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化和监管社会化,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保障水平。现阶段主要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作用,利用这些单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为食品监管提供准确、公正的第三方技术支撑,条件成熟时由政府批准、个人出资、市场运作,建立独立的第三方食品检测机构。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3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2)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六大环境”、推进“一建双创”,而我局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长期在卫生监督机构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前,就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我市食品监管体制机制现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改

革,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统筹城乡食品监管的新路子,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市食品监管主要实行“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4+x”分段式食品监管体制,即“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分为4段,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同时由若干部门参与综合监管或品种监管。

食品监管运行机制方面,各环节的监管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如食品源头治理上,农业部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质监部门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星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在餐饮在综合监管方面,卫生监督部门全面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提

高食品企业的自律水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尽职尽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 食品监管体制不顺 一方面,“多龙治水”的模式造成监管责任难以落实。“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分段管理体制,有监管职能的部门多达10余个,这种执法主体多元化、职能交叉的体制,使得监管责任难以厘清和有效落实,往往造成监管“真空”,造成“十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监管链条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综合监管部门,但协调力度弱,实际上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㈡ 食品监管责任机制不到位

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没有真正落实。由于监管体制不顺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各个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如何,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考核和问责机制。由于追偿机制不够健全,对食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甚至有时政府为了社会稳定还得替企业“买单”。

㈢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市14个县(区、市)以农村为主,但广大农村地区食品监管体系尚未真正健全,目前除工商部门在农村设置片区工商所,卫生部门在乡镇卫生院派驻检查员(兼职监督员)外,其他的部门在乡镇一级都没有延伸机构。乡镇既无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权限、又无专门机构和监管人员,只

能靠县(区、市)一级有限的监管力量辐射广大农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频次较低、监管力度较弱。㈣ 食品技术支撑不完善

由于监管职责交叉和利益驱动等因素,各部门独立搞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技术监督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检测计划不统一、检测资源分散和检测结果难以共享。如在食品检测方面,两城区有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监局有检测中心,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员状况、设备设施、经费保障等制约,食品抽验比重小、批次少,对行政监督、安全预警和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三、建议

1.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合作,企业诚信自律,媒体正确引导,公众成熟消费,树立社会化监管理念。政府在推进食品安全建设进程中,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全局考虑,整体

协调,有效地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监管部门要变单一的行政监管为多元化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及时性、合理性、有效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要广泛招募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延伸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还可通过制订“市民有奖举报”等措施,形成全民关心、社会监督的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媒体关注、公众参与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管体 2.提高协调层次,成立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

第三篇:关于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的调研思考

一、目前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食品分为28大类525种。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2%,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

币,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8%,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5193万吨、食用植物油1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12.5万吨、乳制品1459.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19.8万吨,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8.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5.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2007年上半年,对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10类中国消费量最大的食品组织国家监督抽查,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85%外,其余9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7.6%。

食品工业的三大特点:一是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共有1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75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三是产品结构趋于优化,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逐渐上升,软饮料制造业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影响食品安全的三大隐患:一是占食品企业总数70%强的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二是一些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特别恶劣的是将假冒伪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农民购买食品时容易上当,蒙受损失;三是食品生产潜规则屡屡曝光: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毒豆芽、毒火腿、毒酒、毒泡菜、毒黄花菜、苏丹红、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变质奶、红心鸭蛋等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中国的对外形象。

二、**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

(一)食品企业(包括小作坊)的基本情况

我市有食品取证企业1064家,签约食品小作坊558家,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食品加工坊约1827家,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6家,仅占企业总数的0.17%;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到3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有50家,也仅占企业总数的1.45%;而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有3393家,其中不符合生产条件、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的小作坊有18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53.0%,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绝大部分规模偏小,且小作坊和私营食品企业占较大比重,它们在设备投入、人员使用、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不能保证要求,甚至盲目降低原材料成本,导致产品质量极不稳定。据2005年统计结果: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8.16亿元,实现利税7.3426亿元,其中利润3.35亿元。

(二)产业特点、特色

1、区域特征明显

我市食品行业区域分布较为明显。各个地区由于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中,行业分布明显、产品错位发展,带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海安形成了以大米、食用油和禽蛋制品为主的食品工业发展格局;**的肉制品、黄酒、白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东和启东借助临海之势,形成了水产加工的产业链;**大富豪啤酒、海门羊肉均做出特色。但是,数量上的优势未必就能转化为质量上的强势,海安的食用油企业数目多,却缺少龙头企业;**的白酒企业数多,却缺少品牌企业;启东、如东海产品企业多,但与宁波、大连产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

2、产品种类齐全

我市食品企业数量多,门类广,涉及食品种类近500种。

3、特色产品多

像**的白蒲黄酒、**茶干、**潮糕,**的新中腐乳、**脆饼,市区的费家扒鸡等具有浓郁地方风味和特色的产品有几十种之多,这些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目前我市食品生产监管的措施、效果及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管的措施、效果

1、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市场准入是国家针对食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局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把现场核查关,凡是不符合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规定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真正做到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调研文章)

关于加强农村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修水县质监局 易林波

一、背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强调的是食品安全关乎国之根本、民之根本。但近期国内外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故,都将食品安全推上了风口浪尖的地步,到了不得不重视,不得不严抓的时刻了。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上,我们质监部门作为主体监管部门,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展了多项专项行动加以整顿,呈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隐患,有待于我们加强监管。特别是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由于多重原因,监管仍是十分薄弱,问题非常突出,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二、目前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现状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县,修水县纵横数百公里,辖36个乡镇(合并前为54个乡镇),其82万人口中,有60多万人口在农村,与发达地方不同的是,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滞后,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安全上,存在很多不容乐观的状况,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生产场所简陋,卫生条件较差。我县包括企业和小作坊在内,大大小小有食品生产加工点300家,而其中有200家位处农村。而这200多家中,除了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外,几乎同时为简陋的小作坊,地方狭小,设施不足,卫生 条件差,这样的场所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无疑是安全的一大隐患,但由于其经济和条件的限制,却难以一时加以改善。例如,我们溪口镇的一个糕点作坊,就前后两间,面积不足15平米,就是这么个地方,以前还将内间堆放杂物,而将外间作为生产场所,无任何防护措施。我们多次要求业主改善,由于其地方限制,难以整改,虽最终将生产车间移至内间,但物品仍是杂乱,存在交叉污染,安全堪忧。

2、原料较为劣质,包装粗糙,裸装食品普遍。在我们检查的过程中,农村生产加工点的原料总是要比县城内同行的便宜,例如,在油炸食品中,所使用的油在市场上销售有很多种价格,从4元到6元多不等,但是在县城使用的油,一般都在5元多到6元多,而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生产加工点,往往就是4元到5元多的,甚至有的黑窝点还掺入更为便宜的劣质油,这样,其成本明显低于县城区域。另一方面,在包装上,在农村生产加工的食品,往往包装粗糙,其小作坊的产品大多都是裸装销售的,防护措施不足或是根本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污染,致使食品不安全。

3、标识不规范,存在过期产品仍在销售的情况。在农村生产和销售的食品,不说是无包装的食品,就是有包装的食品,也是未能明确标明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这样,对于食品安全来说,无疑是一大安全隐患。记得以前在乡镇也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故:有几个人皆出现肚痛、腹泻的症状,后经调查,都曾吃过某个糕点店销售的散装面包,再询问糕点店老板面包是何时生产的,当事人却支 吾了半天,没说个具体。当时是夏天,此类产品最多保质期为2天,如此情况,应该是早过保质期,关键是连销售者也不明就里,食品安全事故就更难避免的了。

4、假冒伪劣食品较多,甚至有毒有害食品都难免存在。在农村,由于其偏僻性和隐蔽性,成了很多不法分子首选的地段,他们利用监管人员难以找到或是监管频次不高的优势,在食品中掺假掺杂,从而达到他们增加利润的目的。前期,我们就从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差异,一路摸排,从而在某乡镇的偏僻处一举端掉一个利用“烤鸭油”油炸麻花的黑窝点,其现场确实让人触目惊心。

三、农村及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以上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现状,是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一大根源,其实也早被政府和监管部门熟知,但多年来,为何却一直难以有好的改观,关键还是在农村这块土壤上,具有其滋生的营养:

1、消费水平低下,消费观念滞后。农村消费者由于其经济和传统的消费观念的原因,其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然后是数量、口感,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什么东西便宜,什么东西量多、什么东西好吃,他们就选择这种食品,反之,即使再安全的食品,他们也不会考虑。这种情况,在我们检查的过程就亲眼见过:一妇女抱着个小孩来到糕点店购买蛋糕,首先问过价格是7元每斤,感觉很贵,但是还是要求老板称了两元钱的蛋糕,结果发现两元钱仅仅能买到小小的两个蛋糕(直径为2cm)时,称好的物品都还是放下来慢慢地走了。而这边老板也在摇头:真没办法,生意难做,县城里的这类蛋糕都卖8—10元每斤,而我们的原料都是相当好的。农村群众购买食品,确实专挑便宜的买,如此,想把生产成本价格压低,成了农村生产加工点业主之能事了!

2、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根本不注重安全要素。农村消费者对购买的食品是否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不重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识别。其实,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后,国家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框架的规定,首先是原料和添加剂的使用,都有很多限制性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其次是生产场所的规定,要求设施齐全,措施有效,卫生良好;再次是人员的要求,《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体检,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同时,在服饰、装饰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另外在包装上也有相应的规定,必须明确标明所有的配料成份、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以及执行标准等等。但是,在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点内,由于消费者根本就不要求这些,或者说是不懂得要求,因此,给他们以降低标准要求生产加工食品、不按要求标注产品内容提供了方便,安全隐患便也凸显出来了。

3、农村群众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差。农村消费者在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的地方申诉、投诉地点远,往返费用加上检测、鉴定费用,为了几元钱的小食品既耗钱,又耗时,维权成本高,由此给假冒伪劣食品者提供了生存温床。

4、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质量意识不强。在农村生产加工食品的业主,首先是文化程度不高,本身素质较低,没有考虑他人是否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其次是在食品加工方面业务知识少,大多没有经过什么培训,仅是为了生计需求,在其他地方学习了几天,加上经济困难,就落脚于农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生产食品时什么物质可以加入,什么物质不可以加入,仅是一味追求卖相和利润,而考虑安全的问题甚少。

5、监管力量薄弱,安全隐患难以及时排除。面对广阔的地域,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仅有3人,执法车辆和其他稽查队共用,一个星期最多用到三天,少的时候一天都难得用得上。所以说,如果我们平时接到一个投诉,可能根本难以派出人员和车辆及时处理,再等我们另外安排时间的话,什么违规行为都隐蔽起来了,根本就难以做到有效监管。而且如果生产者如果真正要造假,必将选择比较隐蔽的地方,光靠我们监管部门的几个人,那更是难以查找并进行铲除了,因此,便给制假售假人员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了。

四、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可以说,“食品安全重于泰山”,因为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同样重要的。同时,“食品安全也细如毫发”,需要所有人的细心呵护,共同关注,也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细致排查,认真履职,方有成效。因此,针对如何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农村群众的健康水平,笔者作为基层监管人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强化宣传,让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辆下乡、农村板报等形式,让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到千家万户中去,并集大家之力,来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上来。

2、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及时受理食品安全投诉。对于农村消费者,我们要利用各种载体,公布投诉电话,并认真落实好举报有奖制度和保密制度。对于他们的投诉,要认真对待,及时受理,并根据实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让他们切实感觉到政府和部门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有兴趣维权,有信心维权。

3、强化培训,让农村食品加工人员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对于从业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知识不足的现状,我们质监部门可以配合政府部门举行每年至少一次的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生产的一些知识以及违规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严重法律后果,让他们能够畏惧法律,安全生产。

4、健全监管网络,建立乡、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在乡、村以及选择一些责任性强、具有一定食品安全知识的人员作为食品安全协管员,并通过政府给付一定的工作经费,让他们在最基层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并对一些违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比起我们不定期去监管要好得多。

5、完善机制,确保监管部门有效开展工作。目前,我们部门还是“找钱吃饭”的政策,财政体制还不够完善,“趋利意识”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基层机构上表现尤为突出,致使“有利的便做,无利的不管”,这样,无疑给安全隐患提供了温床。如果在体制上,首先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的经费、车辆和设备等,再在督察体制和责任追究体制上加以完善的话,基层在农村的监管频次必将增加,安全水平将也会得到提高。

6、加大惩处力度,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在农村办案,总有一种难以执行到位的感觉,首先很多地方村民团结性很强,虽然我们发现某作坊存在严重问题,但是要处罚他们时,左邻右舍一哄而上,却把我们给团团围住,致使执法难以开展;其次是后续工作难以到位,即使我们当时关掉了,他们明天又开始生产了,或是白天不做,晚上又开工了,如此,执法部门很难有效遏制。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对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组织多部门进行查处,特别是一些涉及严重的违法行为,政府、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应该配合办案,该移送司法机关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给违法违规者以严惩;地方政府人员、公安部门在对村户排查时,应结合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7、完善法规,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作坊门槛。《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要求地方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小作坊管理实施细则”到目前为止,仍未出台,虽然县级政府由于创卫等要求,把食品生产加工作坊委托我们监管,但具体的要求和 处罚措施并未明确,这样无疑给我们监管带来了挑战。因此,建议上级部门提请省人大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食品小作坊的开业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将给予取缔,这样,我们对食品小作坊监管将有依据,特别是对农村的小作坊,我们监管起来将也更为有效。

农村群众,到目前为止,尚还是弱势群体,也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重视,本文也正是由于政协委员的提案,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而写,望能为我们质监部门关注农村食品安全提供些许帮助,让农村群众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总之,质监部门作为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主体部门,我们必须尽己之责,切实加大农村生产加工点的巡查力度,排除安全隐患,并指导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点规范生产,确保食品安全,还农村群众一个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

二0一一年六月

第五篇:食品安全监管

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

——在全市系统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转变观念、提高效能”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实际,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扎实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注意巩固和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成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稳步提升,受到国家和省食品安全综合考评组的充分肯定和市政府的表彰。

一、主要做法

(一)抓住两条主线,调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牢抓住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这两条主线,督促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鼓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一是对各相关监管部门全面开展量化考评,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2006年初,我们牵头联合市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工商局和商务局组成考评组对市辖各县、区政府和12个职能部门2005年食品放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查,对工作优秀的县、区和职能部门进行了表彰,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和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进行了通报。这是我市第一次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大考,对各被评价单位震动都很大。受表彰单位深受鼓舞,干劲更足;其他单位也不甘落后,奋力争先。为推进工作深入开展,我们2006年又制定了《蚌埠市食品安全管理指标评价方案》。与2005年量化考评细则相比,新的《评价方案》更加适合我市实际,更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2006年年底,由我们牵头,抽调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组成综合评价组,对各县区和14个相关部门2006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通过连续不断的综合考评,肯定了各县区和各有关监管部门成绩,查找了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全面推行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我们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企业规范生产、自律经营,有力提升了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我们与相关监管部门一起在全市确定了539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创建。全市有55家食品单位被推荐到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入复审。我们组织了16位食品安全专家对上述企业进行审核确定,最终有44家食品企业脱颖而出,被评为蚌埠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单位。市政府陈启涛市长亲自为诚信单位授牌,有力地调动了食品企业诚实守信的积极性。

(二)夯实三个平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1、完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这个平台,保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部门、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只有在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上多做工作、做实工作,才能发挥抓手作用,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借助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这个平台。我市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后,又适时对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增补,调整后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共有成员单位27家。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2006年12月31日,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蚌埠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更名为蚌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保证各项措施和经费的落实。蚌埠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后,加大统一领导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2、加强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很难与食品企业直接沟通和对话,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心声。而食品协会是联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协会这个平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我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蚌埠市食品协会后,积极吸收各个食品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协会,现已有团体会员近50家。在市食品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又相继成立了豆制品协会和盐业协会。我们充分运用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在信用体系建设、扶持企业发展等多方面发挥协会的作用。市食品协会从强化企业自律入手,按照我市食品产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和“蚌埠市特色食品”的评选工作。目前已有11家食品企业和5家食品企业的5个食品品种通过了“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及“蚌埠市特色食品”审核。通过打造品牌,提高蚌埠食品产品和食品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扶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3、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科学机制。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专家在制定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科学决策,保证结论的客观和公正。2006年初,蚌埠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我们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蚌埠名优食品企业和特色食品品牌评选活动中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提出各行业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诚信单位候选名单后,由专家委员会委员对上述55家企业按照标准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综合考评,打出分数。以此为基础,经征求市消费者协会等协会的意见,拟定了参评单位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在“蚌埠市优秀食品企业”及“蚌埠市特色食品”的评选中,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也参加了的现场检查和评审,为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抓住四项重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

国家赋予我们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单个部门单一环节监管的局限性,加强各监管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监管的效能。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为提高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降低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市政府出台了《蚌埠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指定安徽省首次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暨培训班在蚌埠举行。在我局的统一牵头和组织下,市各有关部门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以及省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工商、卫生、质监、农业、商务等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全省17个地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观摩演练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华社安徽分社、新浪网、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二是联合多部门整治豆制品市场。豆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2005年,我局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和市农委联合制定《蚌埠市豆制品市场准入规范》,成立了专项整治办公室,对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顿做了全面部署。2006年,根据“帮扶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我们联合上述几家单位对豆制品市场开展了不间断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不符合市场准入规范的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同时,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专题向市人大和市政协报告,市电视台等新闻部门对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有力推动了豆制品市场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有19家符合规范的豆制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通过验收企业的产品在蚌埠市的豆制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食品安全工作透明度,2年来,我们联合市卫生、工商、质监、和农委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发布了5期公告,并公布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及不合格原因。在工作中,我们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争取领导重视,引起社会关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每月编发3期《蚌埠市食品放心工程简报》,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最新监管动态,每一期简报都报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等有关方面领导。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每次大的活动都联系相关媒体及时报道,不仅扩大了综合监管的社会影响,也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加强督查督办。我们对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每一起食品安全案件高度关注,及时督办,把综合监管职责“虚”事做实,实事做好。为了便于群众投诉举报,我们在蚌埠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及投诉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食品案件32起,每次均迅速以核查函的形式书面通知相关监管部门核查,并要求7日内上报核查处理结果。所有投诉举报案件,各相关监管部门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反馈处理结果。

二、几点体会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历史重担落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肩上,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探索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新途径,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未来、理清思路、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稳步提高驾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履行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效能建设是转变机关职能、推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行政为民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突出解决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坚持群众事务重于泰山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工作指导思想,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提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

2、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是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基础。食品安全的基础是行为规范,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政府行为、监管行为、企业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的表达形式就是各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监管部门的各类制度,包括责任制度、追究制度、监察制度、协调制度、应急制度、披露制度、考核制度等;二是规范和激励企业的各类规定,包括诚信制度、巡查制度、抽检制度、举报制度等;三是制度的落实,包括强化制度执行,严格制度约束。制度一旦实施,严格执行是管理有效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实现了体制、机制、制度的有机统一,确保了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行。

3、要协调好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沟通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在监管链条中,每个环节都事关全局,忽视不得。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说到底就是协调各个监管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要协调这么多的监管部门,正确处理好与各监管部门的关系就成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既要积极主动、敢唱主角,也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端架子、尊重别人。工作中主要采取正面处理的方式,多表扬,多鼓劲,对监管部门的好做法及时反映,好经验积极推广,好措施大力宣扬。同时,与各部门不但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要建立情如亲人的个人友谊。把“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了相互尊重、融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5--2007)的最后一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前期,市政府已与各县区和各监管部门签定了2007年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我们办公室将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加强督查督办,认真学习和宣贯《蚌埠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实施办法》,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力。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积极倡导求真务实、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有效地推动了作风建设,但是,我们决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加强机关效能和机关作风建设始终摆到重要工作议程,并抓紧、抓好、抓落实。创建服务型机关,努力做到热情服务;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学习正面典型,努力做到勤政廉洁;以昂扬的精神面貌、优良的工作作风,务求实效的工作态度,大力推进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监管调研思考[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监管

    按语:在申论考试中,特别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其中,“主体的思想、主体的利益、主体的素质、制度(体制机制)、技术”这五个方面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从“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

    调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深入 调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谭明杰深入梧州市部分城乡餐饮服务单位,就餐饮服务食品......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 www.xiexiebang.com 关于“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当前网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时有发生,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网络经济快......

    借鉴多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思考

    笔者对陕西、宁夏、甘肃、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新疆、湖南(以下简称“十一省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省市工商机关一直把开展流通环......

    食品安全监管流通环节问题分析思考

    由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上接生产环节,下联消费环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既要会同或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和跟踪防范,更要强化食品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执法,经过多年来的食品安全专......

    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思考

    对涪陵城区食品安全监管难的思考 时下城区各个工商所均将食品安全纳入了该所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不断深入,食品制假售假事件仍频频发生,特别是涪陵城区食品安全......

    新形势下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再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再思考 发表时间:2010-12-15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3期供稿 作者:宋慧勇 [导读]近年来,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食品质量安全......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对比调研报告

    阐述了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其共性特点。分析了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比较了与国外监管模式的不同。以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及tem 原则为基础,提出了改革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