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猪进厂验收管理制度
生猪进厂验收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对生猪进厂管理,切实保证进厂生猪健康无疫病,把住放心肉生产的第一关口,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本厂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本企业负责人对本厂生猪进厂检查验收负责,入厂检验员为生猪进厂验收第一责任人。
三、验收人员在接收生猪时必须如实填写《生猪定 点屠宰企业进厂情况登记表》。
四、验收人员须提前15分钟上岗,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佩戴工作标识。
五、验收人员负责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
六、对货主要一视同仁,热情服务,不准习难货主。
七、验收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实施奖罚措施。
八、验收设臵卸车前初检、验证查证、卸车进圈、登记记录等岗位。具体工作要求如下:(一)卸车前初检及处理
l、卸前初检。在货主出示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瘦肉精”自检合格报告书(溯源单)或未添加使用瘦肉精保证书(溯源单),核对待卸车生猪数量是否与检疫合格证登记的数量相符。观察待卸生猪是否健康、是否注水、是否有因物理原因致伤致残等。
2、初检后的处理
(1)经初检,整车生猪与票证齐全,货证相符后,方可卸车。
(2)如发现待卸车生猪数量与票证不符,经全部检验后,再按照(1)的规定处理。
(3)初检发现疑似传染病或其他重大疫病生猪时,整车生猪须进至隔离场所,并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卸车进圈。
1、卸车必须逐车逐批进行,且不得以暴力方法强行驱赶生猪。
2、在卸车时,应逐个观察生猪的健康状况,对可疑生猪立即驱入隔离圈观察,经饮水和充分休息后,恢复正常的可赶入待宰间,症状仍不见缓解的送往急宰间处理。对物理原因致伤,致残的生猪可视情况进行急宰或缓宰处理。对病害生猪、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生猪不得卸车,并通知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篇:生猪进厂检查验收管理制度
生猪进厂检查验收管理制度
一、生猪进厂(场)须持有生猪产地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标识。
二、严禁从疫区采购生猪。
三、宰前检验与宰前检疫同步进行。检疫、检验人员须对生猪活体逐头进行健康检查,对确认属于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的梁疫生猪及其他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生猪一律不得进入待宰间,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配合相关部门对批次进入屠宰厂(场)的生猪活体进行“瘦肉精”、兽药残留等抽样检测,对抽检不合格的生猪活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宰前已经死亡的生猪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填写相关处理记录表和台帐。
五、对进入屠宰厂(场)的生猪活体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健康猪赶送至待宰间静养;伤残猪送入急宰急宰;疑似染病生猪送入隔离间实施隔离观察。
六、生猪进厂(场)应逐头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健康状况良好和体表卫生。
七、生猪进厂(场)须建立台帐登记制度,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建立卫生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二、屠宰加工过程中须保持生猪及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防止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三、屠宰设备、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经常清洗、消毒。
四、生产加工场地、墙壁、排水沟、更衣室、厕所等场所和各种容器、运输车辆必须及时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确保生产区、生活区卫生整洁。
五、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专用运载工具和冷库,并符合保证肉品质量需要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六、制定并严格执行灭鼠、灭蚊等病虫防控措施,及时彻底消除鼠害、蚊害等隐患。
七、实行水质检测申报制度,确保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八、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污染物处理,严禁污染物直接排放,防治在屠宰过程中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及嗓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九、保持员工良好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穿戴统一的工作服、帽、鞋上岗操作。经常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建立卫生、健康档案。
生猪屠宰管理制度
一、屠宰工作人员须经过健康检查并经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患有人畜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屠宰工作。
二、屠宰技术人员须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的规定屠宰生猪。
三、待宰生猪宰前应停食静养12-24小时,宰前3小时停止喂水并实施喷淋,保持猪体表面卫生。
四、屠宰的生猪,须持有品质检验人员签发的《合格证明》或《准宰证》。
五、严禁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生猪及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及生猪产品。
六、实施人道屠宰。麻电致昏、刺杀放血、浸烫脱毛、开膛净腔、劈半整修等流程须规范操作。
七、屠宰加工过程中,生猪产品不得落地。
八、屠宰加工过程中,必须确保人员、设备设施安全和生猪产品质量。
九、建立生猪屠宰信息台帐,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一、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当的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配备专职质量监督人员,层层落实责任制。
二、建立生猪及生猪产品购进、储存、销售等可追溯制度,向社会做出肉品质量安全承诺,并对质量安全承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严格执行索票、索证制度。详细登记活猪进厂(场)时间、数量、产地、供货者、屠宰与检验信息及出厂时间、品种、数量和流向。
四、建立肉品销售台帐,如实记录销售信息。销售的生猪产品必须加盖检疫、检验合格印章,并附具检疫、检验合格证明。
五、有效利用电子监控设施、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实行肉品质量安全信息的跟踪和溯源。
六、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生产的产品不安全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及时召回上市销售的生猪产品。
七、对召回的不合格肉品一律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如实记录肉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制度
一、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配备必要的检疫设施、用具,确保品质检验工作正常进行。
三、肉品品质检验步骤和方法应当按照《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规定执行。
四、肉品品质检验内容包括生猪健康状况、传染性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有害物质、有害腺体、白肌肉或黑干肉、种猪及晚阉猪、屠宰加工质量等项目。
五、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猪胴体,须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并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场),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和其他生猪产品(含分割肉)须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确保出厂的生猪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六、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必须认真查验各环节、各工序的加工质量情况,如实填报记录检验台帐,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
七、对检出的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屠宰厂(场)证章保管和使用管理制度
一、屠宰厂(场)生猪定点标志牌、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及肉品品质检验证章、标志(签)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不得伪造、涂改、买卖、租用及转借等。
二、定点屠宰标志牌应当悬挂于定点屠宰厂(场)显著位臵。
三、实行一猪两证两章制度,出厂(场)的生猪产品必须按照生猪宰前宰后检疫检验结果,附具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讫印章。
四、屠宰厂(场)使用的各类证章,应向商务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五、保证各类证章正常使用。证章丢失、损坏影响正常使用的,须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办理补办手续。
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制度
一、屠宰厂(场)须配备无害化处理专职人员和符合规定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无害化处理安全有效。
二、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方式、方法必须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规定执行。
三、对确认属于炭疽、口蹄疫、猪水泡、猪瘟、猪丹毒的染病生猪及其他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生猪及生猪产品必须作隔离和封闭式焚毁处理。
四、对确认为病害严重、中毒性疾病、囊虫病、旋毛虫病及自行死亡或不明原因死亡的生猪及生猪产品作焚毁或化制处理。
五、对确认为患有普通性疾病生猪及生猪产品采取高温处理、盐酸食盐溶液处理等方法。
六、对患有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的染病生猪及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时,须向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索取相关证明。
七、主动接受商务、财政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对病害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时,由商务主管部门现场监督并经现场监督人员签字确认后方才有效。
八、认真落实商务部、财政部关于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的有关规定,如实、完整记录无害化处理信息,及时、准确报送无害化处理信息资料。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
信息报表报送制度
一、配备专、兼职统计信息员,负责本单位统计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等工作。
二、统计信息员须及时、准确、完整填写、报送各类报表,并附具必要的指标说明。报表纸质应保持完好、整洁。
三、报表报送前,应对各种统计数据及指标对应关系进行反复核对和审查,保持各类报表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准确。
四、屠宰厂报送的各类报表的指标、数据必须与实物或基础台帐指标、数据相一致。
五、因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导致统计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报送报表时须附具情况说明,必要时,须附具当地权威部门出具的相关佐证材料。
六、按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各类市场动态、信息,协助相关部门调查重大动物疫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
七、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散发有害信息。
八、妥善保管各类统计信息资料,资料保存不得少于二年。
第三篇:原材料进厂验收制度
原材料进厂验收制度
为确保本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规定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本企业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进货验收把关及记录工作。
二、采购部门的工作职责:
1、采购原材料时必须先审查辅料是否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再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得采购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2、向供货商索取同批产品的相关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已纳入生产许可证证或强制性认证管理的,应索取其相关证件。
3、查看供货方出具的证件原件和复印件是否有效、有无伪造、涂改,查看质量检验报告与实际产品的名称、商标、批号、生产日期是否一致。
4、采用自检或委托检验的方式对原材料质量进行进货把关。
5、将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退回供货商。
6、做好原材料进货验收记录,保存好《购销合同》及相关单据,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
第四篇:铝箔用管芯进厂验收标准
实施时间:2012年月日
文件编号:
分发号:
铝箔用管芯进厂验收标准
版本:2012A版
编制:审核:批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箔生产用铝管芯、钢管芯的技术要求、检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铝箔生产用铝管芯、钢管芯的进厂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凡是不注年代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
GB/T4436铝及铝合金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GB/T3199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GB/T3639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
GB/T2102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3技术要求
3.1 管芯牌号及状态见表1。
3.2 一般单零箔产品用管芯的规格及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单位:㎜
3.3 双零箔产品及较高要求单零箔产品用管芯的规格及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单位:㎜
3.4管芯的长度不低于4米。3.5管芯的弯曲度
3.5.1弯曲度的测量方法如图1。
3.5.2 管芯的弯曲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3.6内外圈同心度小于0.2㎜ 3.7 表面质量要求
3.7.1管材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裂纹、腐蚀和外来夹杂物。
3.7.2 管材表面允许有局部的轻微起皮、气泡、擦划伤、压坑等,其深度不得超过管材内外径允许偏差的范围,并保证管材允许的最小尺寸。
4验收规则
4.1 进厂铝、钢管芯每批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合格证,合格证上注明管芯的规格、重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检验员印章等。
4.2 铝、钢管芯必须成批提交验收,每批由同一内径和壁厚的管芯组成。4.3 每批铝、钢管芯必须进行外观质量的检查。
4.4 用游标卡尺和钢卷尺测量尺寸规格,抽查件数为1~3%个包装件,但不应少于3个。4.5 直线度的检查
测直线度时,在管芯的两端内弯侧用细绳绷成弦,用直尺测弦到管芯的最大距离。
5包装、运输、贮存
5.1铝管芯的包装执行双方协议或GB/T3199的规定。5.2钢管芯的包装执行双方协议或GB/T2102的规定。
5.3管芯贮存时应整齐地堆放在干燥、清洁的库房内,底部加隔离垫层,要防雨、防潮、防碰伤。
5.4管芯在装卸时要防止损坏,轻拿轻放,不准抛滚。雨天运输必须加盖蓬布,防止雨淋影响使用。
第五篇:原材料进厂验收管理规定
原材料进厂验收管理规定
为杜绝进厂物料以次充好,混杂使假的情况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一、公司现场质检员作为公司全权代表,负责对所有进厂的原辅 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并依据检查数据提出结算意见。
二、所有运送物资进厂的车辆和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现场质检 员依照规定对物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否则质检员有权拒绝在验收单(或检斤单)上签字,公司财务不予结算。
三、公司常用物资验收标准:
1、PET瓶
(1)按白兰和绿色瓶分色包装,分别检斤,分价结算。
(2)各色瓶中不得含水,如现场检查发现含水瓶超过1%,结算时扣减总量的5%,以此类推。
(3)绿色瓶不得混入白兰包装袋中,否则按货物总量的10%扣减。当混装袋中绿色瓶到达或超过总量20%时按绿瓶计价。
(4)所有进厂的PE瓶中不得混入其他杂瓶,当混入的杂瓶量超过1%时,按5%扣减总量,以此类推。
(5)胶贴油桶瓶单独计重计价。
2、废编织袋:根据合同规定,以重量计算的进厂时过称复检,以条数计算的由验收人员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