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0:3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

第一篇: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

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

现在的我坐在明亮宽敞的办公室中,翻检着进入技展后,5年里保存着的各种工作记录,有些感悟,有些触动。看着熟悉的下属和同事在我面前进出工作。清晨的阳光穿过清透的玻璃窗洒了进来,今年深圳的秋天有些冷,同事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忙碌工作,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我思绪的飘荡。

也许有人看到本文会吃惊,会不屑,会觉得无聊,会认为我在自我夸耀,但是不论大家带着什么观点来评论我,我都会把这颗小石子丢入大海,让他泛起小小的波澜。

我是于2004年初进入技展公司,当时很幸运经过连续三关的考试,居然赶上了最后一个技术员名额而进入了技展。虽然是产线上最普通的一个维修员。

可是在以后的工作日子中,我很快体会到原来在学校所学的那一点电子技术知识,在真实的工厂快节奏的生产中跟本就应付不来,每天都给各种以前没有见过的技术难题所困扰,看着旁边的老技术员教导下和我一样的新同事闲熟的处理各种机型的不良问题,心中是由衷的羡慕。开始时我向旁边的老师傅请教解决问题的技术,他们都是爱理不理的,态度傲然。给我们这些新来的见习技术员,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谁叫我们没有亲友关系呢。

记得老师曾经和我说过:

1.作为一个初出校门的学生,如果有高手带的话,实际上只需要大概3个月到6月的时间就能实现由陌生到熟手的这个转变。

2.只要你够勤力、人品好.多结交朋友才能快速的学到新技术。

我来到这地却是一个人,没有一个熟悉的人:

但是我没有放弃,新来的技术员是不用加班的,但是我却私下不打上班卡偷偷的来加班,为的是可以在老技术师傅的旁边看一看他们的维修过程。同时一起帮他们修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不良产品,遇到不懂的我就发挥我勤奋好学的精神不断厚着脸皮请教老师傅。开始时老师傅们都是随便简单一点了事,剩下的让我慢慢消化。但就是这样的一点都让我如获至宝,让我感激感谢半天。后来一来二去混熟了,情况才好转了。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奋斗,我的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并获得上级的认可,成功转为正式维修员,工资也长了一截。

但是我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不断提高本身技术水平外,同时购买阅读了大量的电脑维护和品质管理的书籍,还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不断向业务部、网管等同事学习电脑方面的技术知识。

我心中明白: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不甘于人生的平凡,要想有更高的成就、过更好的生活,就要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我在平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时,时常帮助旁边的同事一起做事,交了更加多朋友,进而互相学习到更加多的各方面技术知识。

半年后公司业务进行改组,新来了总经理,招来了很多的大学生,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制度。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振动,部分无法适应新的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的老技术员和管理人员纷纷离职。而我结合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和现在生产上出现的不良问题,写了一份详细的提升品质、降低成本和节能降耗分析改善报告提交给了总经理。

意想不到的是,总经理不但采用了我的改善建议,还破格担升我作为这个部门的技术品质监督负责人,参与电源产品的生产技术指导与品质管理。面对突如其来的信任与重担,我在高兴之余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个工作,不然就辜负总经理的提隽之恩了。

我在生产管理品质中导入PDCA循环理念。整理好昨天和以前出现的不良问题找出原因整理列表找出责任员工,每天都要不厌其烦的一个一个向相关人员指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提醒其一定要主意不能重犯。因为部门成立不久仪器不充足,为了提高测试仪器的精度和罢工时间,每天中午下班后,我都会轮流给所有测试仪器清理灰尘和修理。

由于我的态度好,提醒同事员工注意不良问题时,一向的对立都变成了合作,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一个月后总经理开会总结,良品月报由前一个月的70%左右,提高到了今月的90%了,得到了总经理嘉奖。

三个月后调任品质部正式当技术员,和大学生工程师一起工作,在三个月后由于我的工作责任强、工作勤力、技术高超。公司决定提名我为电源部的品质部组长,专们负责管理电源部门的品质事务。

就这样我在个人的好学上进,不计得失的情况下,在一年之内我完成的连升三级的幸事。

在其后的4年时间中,我在工作之余我先后自学了Adobe Photoshop、CorelDRAW平面设计软件,protel 99se电子电路设计软件,电脑组装与维修,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等技术知识,在工作上我充当的多面手,为公司上级领导解决很多难题:在生活中我常常帮助同事维修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

而公司也不断的发展下,不断壮大,我在08年下旬被提名升为工程师。

由此我从当初的一个只懂皮毛的中专毕业生锐变成为今天多方面发展的电子工程师,常受到公司的指派奔赴全国各地处理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而这期间因为我拥有深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维修经验,都能又快又好的为客户处理好各种突发技术问题,爱到客户的好评。

在处理问题时由于我得体的谈吐、专业详细的解答和积极热诚的态度,一至受到客户和用户的赞赏和喜欢。其间有同类公司和客户出了较优越的条件让我转职,我不为所动。

因为我深明白自身的技术能力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进取。

更深信的是三诺技展将在我们大家一起不断努力下,必定会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进程中蓬勃发展不断壮大,而我也将会在三诺技展不断发展壮大中,而成长进步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诺技展 陈文德

第二篇:一个妈妈的成长历程

一个妈妈的成长历程

我家孩子的学校有个习惯,每学期学生的家长都要写一篇家教随笔,开始我觉得是给家长增加了麻烦,很不愿意写,今年班主任老师改了个方式,让所有家长轮着写到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家长们可以定期轮看,于是这个“传说” 中的家教随笔传到了我手中,我逐一阅读了里面每个家长的作品,老师在每篇上都发表了评论,在随笔中,许多家长都谈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培养,说的头头是道,尤其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有很多家长都很注意对孩子道德观和性格的培养,认为做人是根本,家长们对孩子的付出真是令人感动。其实说到孩子,作为一个母亲的我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她带给我的快乐,带给我的惊喜,带给我的思考,带给我的困扰,是无法用一篇两篇的随笔可以告诉大家的,而且不光我如此,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今天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妈妈的成长历程。

我家小雨是个早产的孩子,为什么早产呢?是因为我工作太累,一直没有好好休息,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个要强的人,因此,孩子早产了,而且一生下来体弱多病,她小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没少折腾医院,几乎每月都要去“报到”,含辛茹苦这个词,我在那时算是深刻的体验了一把,有些经历甚至被孩子当做素材写到了作文里,终于一天一天的把她带大,身体也强壮了起来,虽然还是瘦弱,但至少不用总跑医院了,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开始对她有了期望,我的孩子要性格温柔,要善良懂事,要有艺术细胞,要会说几门外语,要学习优秀,以后要

出国留学……等等,于是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开始了,我不会的她要会,我会的她要更好,舞蹈、声乐、英语、钢琴、画画、儿童音乐剧……孩子被我弄的很疲惫,我也很疲惫,我相信一定曾有家长和我一样走进了误区,虽然在我的坚持和苦口婆心下,孩子也在坚持,但我知道她累,我的孩子呀!她真的是很乖很懂事的,我有时问她累吗?她说不累。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可我发现孩子的欢笑少了,和同龄孩子不会沟通,也不会他们玩的游戏,你就是把她撒出去她都不知道玩什么的时候,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错了,真的是大错特错了,于是我马上取消了她大部分的兴趣班,只保留了她自己选择的最喜欢的舞蹈,我和孩子顿时感觉轻松了很多,其实我一直很想诚心诚意给我的孩子道歉,都是我的固执剥夺了她童年的快乐,好在我醒悟的还不算太晚。

孩子上学了,我的要强心又开始作祟,对学习成绩的重视,超过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视,后来我发现孩子学习成绩考的好坏,并不真正代表她学习的好坏,一时的成绩也不代表孩子的付出与否,而且我的观点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她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不只是学习,她连学校发生的事也不和我说,有些我是从老师那儿知道的,发现了与孩子之间的问题后,我与孩子平心静气的坐下来正视我们的问题,我检讨了我对她的态度,并告诉她以后我会更注意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成绩,我还告诉她我会是她这一生最好的朋友,无论遇到什么事我都会帮助她,我的低姿态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从那以后,我也照着我承诺过的去做了,孩子不仅敢把不好的成绩第一时间告诉

我,和我一起分析,还把在学校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回来和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我这个妈妈已经越来越像她的朋友了。

除了我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挫折外,其实也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我的孩子很善良,很懂事,很有同情心,她待人真心实意,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而且她认为对的事情就会坚持,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有一次,我和她走在马路上,有个人乱扔了烟头,而且没有熄灭,我家小雨挣脱开我的手,冲过去踩灭了,还捡起来仍进就近的垃圾桶,许多路人都看见了,指指点点的弄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她却还兴高采烈的跑过来,一脸的骄傲说:“妈妈,我做的对吧!”。说实在的,孩子们身上具备的好品质,有些是连我们这些大人都不及的。

有时在孩子面前我也会示弱,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烦恼的时候,也有劳累的时候,也有生病的时候,也有需要她来照顾和安慰的时候,她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电视上看到有些像我家小雨一样大的孩子已经可以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了,那完全是环境所迫,我就是要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她长大。

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长,我也在慢慢学着做妈妈,我深刻的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非常独立的个体,因此与之适合的教育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有的成为了科学家,有的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也有的沦为罪犯,我想他们的父母曾经也对自己的孩子是报有期望的,我的经历告诉了每位家长都要在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能照搬别人的教育方法,这当中家长们自然会有走错路,走弯路的时候,但只要及早发现,及早纠正,我相信都可以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第三篇: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

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

“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

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15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

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

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10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

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书本、试卷、分数、所谓的答案都是教条的,就好象一条生产线给每个经过其中的学生盖上一个学历的烙印。将创造性和个人的特长统统抹杀,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大跃进和人才评定标准的偏差,无数天才失去了发展机会。本来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却非要扩招--扫盲。将大学教育至于尴尬境地,应届生就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请不要抱怨工作机会少,中国是非常缺乏工程师的呀!缺到让很多公司开始“呐喊”的程度。工程师的缺乏又和应届理工科毕业生的过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为学习成绩高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就OK吗?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的景象吗?记得我曾问一个大四毕业设计的学生你物理学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好”,可又补充说“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惊讶的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我说“我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我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我记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

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是一种习惯。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到为止,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还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要培养深邃的思考习惯。一些学生看到一道物理题,认为作对就好的人居多。可你是否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甚至从考点中受到启发。有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做大量的习题,结果效果却不理想。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只是在“做题”,没有付出更多的思考。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工程师要重视实践,自然科学不管发展到何时都离不开实验。电子学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不要谈空洞的理论。现在很多院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是谈一些空洞的理论,甚至错误的但还不以为然的理论。实践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只有这种认识提高了才可能创造和应用有价值的理论。我们不要“玩弄理论”,但要重视理论。理论是思想,是认识,不是公式和文字。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理论。因为你是电子工程师,而不是电子爱好者。工程师要从整体到细节全面的把控你的工程。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工程师要将这样的错误减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论和对工程对象的认识是必须的。一些从电子爱好者出身的工程师比较容易忽视理论,认为把东西做出来了就可以。当然是要把东西作出来,但我们最终是要掌握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象电子爱好者那样拿过别人的图纸来“制作”了事。IT技术发展迅速,理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我们一定要接受潮水般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工程师必须有全面而又坚实的理论作为后盾。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就好比盖一座大厦,我们可以很快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可以盖个比较高的大楼,可是没有全面坚实的理论作为地基,是不可能盖成摩天大厦的。

而且理论体系一定要完整,IT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他已经涉及太多的东西了。所以在这个行业内如果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搞硬件的往往容易忽略软件方面的东西。现在哪里有离开软件的硬件和离开硬件的软件呢?而且一个工程师不仅要懂得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

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工程师的必修课。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仅仅靠学校里学来的一点皮毛想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是不可能的,90%的知识都要靠自己去学习。很多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并不会自学。拿过一本书来一阵看,看不懂就咬牙看下去,最后仍在一边。其实自学是非常讲究技巧和方法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好办法。我通常把知识分成几类:

1.基础知识----包括数物化和专业基础。

2.流行的技术----比如潜入式系统开发,大家都在做的技术。

3.未来将要流行的技术----比如生物DSP技术,就是你对未来的预测。

4.我要用到的技术----就是你工程中急需使用的。

5.其他学科的重要进展----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是必须的。

我通常均匀的分配时间,而不忽略任何任何一个方面的进展。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扩充。这只是宏观上的精力分配。具体的学习过程当然因人而定,但一定要有战略的进行。工程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执行。逻辑不仅仅是体现在程序中更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进程中,也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科学的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方案。大家可以参考“大脑思维图谱”的方法。

工程师做事要严谨求实。神州飞船由多少复杂的系统构成,如果每个部件都有99.9%的成功率,恐怕到最后返回的时候连一半的安全性都谈不上。所以工程师一定要严谨,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工程师不能接受“差不多”这样的词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一次公司里的一个工程师拿了一块作好的超声前端板交给我,并说板已OK了。可当我问他信噪比如何时,却回答我“差不多”。我理解差不多就还差,让他拿回去什么时候不差了再交给我。所以工程师要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差不多不是工程师的嘴里应该出现的词汇。

工程师还要注重积累,一个好的程序员和电路设计师就是一个好的收藏家。不仅收藏自己的智慧结晶更要收藏别人的智慧结晶。IT技术领域有无数的巨匠和天才将他们智慧沉淀于现代科技之中。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积累好的做法和前人的思想。你的周围会有很多人的很多东西值得你学习,你应该将这些作为财富积累起来,总有一天会发挥出作用。另外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前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工程的看法。比如每个人眼中的电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动去了解高手眼中的电阻是什么东西。

工程师不要过分的将注意力放到开发本身而看不清“开发”。这样的话听起来有些绕口,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整个开发过程,而不要陷入某个具体问题无法自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遇到问题后容易出现无法自拔的现象,结果一头雾水什么都是一团糟,这时就需要从 更高的角度从新审视问题,找到突破口,而不要钻了牛角尖。

工程师不要轻易问别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有一些同学会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这也是好事,说明某某学生爱学习。可我们并不提倡这些,相反的如果能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要学会独立的猎取信息和知识,并从其中得到自己判断。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去解答,在工作单位又有谁能解答呢?或者当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术时你能去问谁呢!所以工程师要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懒惰的人。中国教育往往要求学生考出高分,答对答案就是好学生。所以老师告诉的答案只要记住就OK。可老师告诉你的答案能说明你自己具备了解题能力吗?请不要相信这样的分数,至少它无法反映你的真实水平。

工程师要有《亮剑》精神。用都梁的话说,古代剑客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宝剑,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当剑客。“尽管敌强我弱,尽管身陷重围,我们也要亮剑”。工程师也要敢于挑战对手,敢于战胜自己。一项工程如果连做都不敢做还能谈成功的问题吗?成功是一种习惯,一种来源于自己的信心。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工程师即要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又要能融入团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何等的宝贵。我们在崇拜盖茨和乔布斯的同时不要忘记他们身后庞大而又高效的研发团队。以一戟之力完成霸业的英雄已不属于这个时代。所以团队的合作才是创造神话的必经之路。

工程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不仅要能在复杂的技术和市场面前游刃有余,更要对未来的发展态势做出精确的展望。只有比别人想的远才能比对手走的更远。当然这与坚实的基础和勤奋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在群雄逐鹿的当今IT界,恐怕需要更多的胆识才能做到。要不断的关注技术和市场以及其它领域的发展,什么时候这种关注放松,什么时候就会被竞争所淘汰。

要在竞争和解决问题中体会生活,研发和竞争是每个工程师不可避免的现实。大家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可这才是工程师的生活,要轻松的活在这些问题之中,并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成功时刻的兴奋。很多工程师抱怨说做研发太累了,这里的“累”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工程师的职业就是不断的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我刚开始做研发时也整天愁眉不展,可现在同时做几个大的工程,同时面对几十个技术难题,我觉得自己每天因为能做这样的事情而感到非常的快乐和充实,如果哪天自己没事可做就会觉得很不适应,总要找些问题来思考。

中国的未来需要太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我在此向所有从事或者有志从事科技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致敬。我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中国科技的腾飞而努力工作,拜托大家了。我只是给年轻的同学和同志们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片面之处请大家原谅。

第四篇:一个Java技术人员的成长历程

一个Java技术人员的成长历程.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

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第五篇: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

如何成为优秀的电子工程师

时间:2009-12-08 22:25:04 来源: 作者:

―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

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和形式上的勤奋。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15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

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

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比如一个10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

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书本、试卷、分数、所谓的答案都是教条的,就好象一条生产线给每个经过其中的学生盖上一个学历的烙印。将创造性和个人的特长统统抹杀,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大跃进和人才评定标准的偏差,无数天才失去了发展机会。本来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却非要扩招–扫盲。将大学教育至于尴尬境地,应届生就业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请不要抱怨工作机会少,中国是非常缺乏工程师的呀!缺到让很多公司开始―呐喊‖的程度。工程师的缺乏又和应届理工科毕业生的过剩形成矛盾。所以你不要以为学习成绩高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的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工程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思考深度不够,和不会独立思考。一个公式放在面前能做题,能考试就OK吗?自然科学好比一个花园,一些科学巨匠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章‖来描述它。数学公式就好比文章中的文字和句子,只是做文字游戏或者简单的背诵有什么意义吗?请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大花园‖了解多少。你闭上眼睛能想象出这个花园的景象吗?记得我曾问一个大四毕业设计的学生你物理学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还好‖,可又补充说―就是公式忘了‖。工作中他看到我随笔可以写出很多方程,惊讶的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我说―我根本就没背过公式‖。因为我记得―花园‖是什么样的,即使哪位大家用什么词汇描述的―花园‖我记不清,可我依然能清楚的描述出来。这才是理论,理论不是指―文字‖和公式而是前人的思想。

许多学电子的学生说模拟技术难学,我告诉他们其实学好模拟技术并不是要学好模拟电子本身。世界本来就是模拟的,所有的物理量都是模拟的,这就是模拟。所以你对自然科学的最根本看法和世界观直接决定模拟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物理学水平的高低。我的意见是:不要以为拿着模电书学下去就能有本质的改变,一定要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提高对模拟量的驾御能力。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对概念的感性认识。

思考问题要有深度,思维的深度是一种习惯。有些人总是喜欢点到为止,他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还可以再深入的思考。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要培养深邃的思考习惯。一些学生看到一道物理题,认为作对就好的人居多。可你是否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联系,甚至从考点中受到启发。有很多高中学生喜欢做大量的习题,结果效果却不理想。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只是在―做题‖,没有付出更多的思考。所以工程师要注重概念性的思考然后深入进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工程师要重视实践,自然科学不管发展到何时都离不开实验。电子学本身就是为了指导工程实践。所以不要谈空洞的理论。现在很多院所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总是谈一些空洞的理论,甚至错误的但还不以为然的理论。实践可以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甚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只有这种认识提高了才可能创造和应用有价值的理论。我们不要―玩弄理论‖,但要重视理论。理论是思想,是认识,不是公式和文字。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理论。因为你是电子工程师,而不是电子爱好者。工程师要从整体到细节全面的把控你的工程。人做事是一定要犯错误的,工程师要将这样的错误减到最少。因此全面的理论和对工程对象的认识是必须的。一些从电子爱好者出身的工程师比较容易忽视理论,认为把东西做出来了就可以。当然是要把东西作出来,但我们最终是要掌握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科技的发展。不可能象电子爱好者那样拿过别人的图纸来―制作‖了事。IT技术发展迅速,理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我们一定要接受潮水般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工

程师必须有全面而又坚实的理论作为后盾。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就好比盖一座大厦,我们可以很快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和技术–可以盖个比较高的大楼,可是没有全面坚实的理论作为地基,是不可能盖成摩天大厦的。

而且理论体系一定要完整,IT技术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产生的,他已经涉及太多的东西了。所以在这个行业内如果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搞硬件的往往容易忽略软件方面的东西。现在哪里有离开软件的硬件和离开硬件的软件呢?而且一个工程师不仅要懂得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出色的工程技术人员。

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工程师的必修课。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仅仅靠学校里学来的一点皮毛想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是不可能的,90%的知识都要靠自己去学习。很多学校刚毕业的学生并不会自学。拿过一本书来一阵看,看不懂就咬牙看下去,最后仍在一边。其实自学是非常讲究技巧和方法的。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好办法。我通常把知识分成几类:

1.基础知识 —-包括数物化和专业基础。

2.流行的技术 —-比如潜入式系统开发,大家都在做的技术。

3.未来将要流行的技术 —-比如生物DSP技术,就是你对未来的预测。

4.我要用到的技术 —-就是你工程中急需使用的。

5.其他学科的重要进展 —-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是必须的。

我通常均匀的分配时间,而不忽略任何任何一个方面的进展。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和扩充。这只是宏观上的精力分配。具体的学习过程当然因人而定,但一定要有战略的进行。工程师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执行。逻辑不仅仅是体现在程序中更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进程中,也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科学的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方案。大家可以参考―大脑思维图谱‖的方法。

工程师做事要严谨求实。神州飞船由多少复杂的系统构成,如果每个部件都有99.9%的成功率,恐怕到最后返回的时候连一半的安全性都谈不上。所以工程师一定要严谨,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工程师不能接受―差不多‖这样的词汇。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一次公司里的一个工程师拿了一块作好的超声前端板交给我,并说板已OK了。可当我问他信噪比如何时,却回答我―差不多‖。我理解差不多就还差,让他拿回去什么时候不差了再交给我。所以工程师要用指标说话,要用实践说话,差不多不是工程师的嘴里应该出现的词汇。

工程师还要注重积累,一个好的程序员和电路设计师就是一个好的收藏家。不仅收藏自己的智慧结晶更要收藏别人的智慧结晶。IT技术领域有无数的巨匠和天才将他们智慧沉淀于现代科技之中。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积累好的做法和前人的思想。你的周围会有很多人的很多东西值得你学习,你应该将这些作为财富积累起来,总有一天会发挥出作用。另外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前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工程的看法。比如每个人眼中的电阻都不相同,你要主动去了解高手眼中的电阻是什么东西。

工程师不要过分的将注意力放到开发本身而看不清―开发‖。这样的话听起来有些绕口,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在一定的高度上看整个开发过程,而不要陷入某个具体问题无法自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遇到问题后容易出现无法自拔的现象,结果一头雾水什么都是一团糟,这时就需要从更高的角度从新审视问题,找到突破口,而不要钻了牛角尖。

工程师不要轻易问别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有一些同学会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这也是好事,说明某某学生爱学习。可我们并不提倡这些,相反的如果能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要学会独立的猎取信息和知识,并从其中得到自己判断。每个人在工

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去解答,在工作单位又有谁能解答呢?或者当你做的是最尖端的技术时你能去问谁呢!所以工程师要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要做思想上懒惰的人。中国教育往往要求学生考出高分,答对答案就是好学生。所以老师告诉的答案只要记住就OK。可老师告诉你的答案能说明你自己具备了解题能力吗?请不要相信这样的分数,至少它无法反映你的真实水平。

工程师要有《亮剑》精神。用都梁的话说,古代剑客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是死也要亮出宝剑,没有这个本事就别当剑客。―尽管敌强我弱,尽管身陷重围,我们也要亮剑‖。工程师也要敢于挑战对手,敢于战胜自己。一项工程如果连做都不敢做还能谈成功的问题吗?成功是一种习惯,一种来源于自己的信心。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工程师即要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又要能融入团队。出色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是何等的宝贵。我们在崇拜盖茨和乔布斯的同时不要忘记他们身后庞大而又高效的研发团队。以一戟之力完成霸业的英雄已不属于这个时代。所以团队的合作才是创造神话的必经之路。

工程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不仅要能在复杂的技术和市场面前游刃有余,更要对未来的发展态势做出精确的展望。只有比别人想的远才能比对手走的更远。当然这与坚实的基础和勤奋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在群雄逐鹿的当今IT界,恐怕需要更多的胆识才能做到。要不断的关注技术和市场以及其它领域的发展,什么时候这种关注放松,什么时候就会被竞争所淘汰。

要在竞争和解决问题中体会生活,研发和竞争是每个工程师不可避免的现实。大家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困难,可这才是工程师的生活,要轻松的活在这些问题之中,并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成功时刻的兴奋。很多工程师抱怨说做研发太累了,这里的―累‖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工程师的职业就是不断的克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我刚开始做研发时也整天愁眉不展,可现在同时做几个大的工程,同时面对几十个技术难题,我觉得自己每天因为能做这样的事情而感到非常的快乐和充实,如果哪天自己没事可做就会觉得很不适应,总要找些问题来思考。

下载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电子工程师的成长历程[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长历程

    观《成长教育》有感 人不能苦一辈子,但需要苦一阵子,不想苦一阵子的人也许会苦一辈子,人生亦是如此,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很多苦难与烦恼,有些人坦然面对,奋力拼搏,最终战胜困......

    一个营销人成长的思想历程

    一个营销人成长的思想历程大学毕业以来,从事营销工作已经十年了,这十年的工作经历算是有点阅历了,今天是2005年倒数第二天,总想对前面十年的营销工作经历梳理一下,沉淀一下,出于这......

    电子工程师

    电子工程师: 电子工程师,可细分为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产品开发阶段的电子设计,包括产品原理图的设计、PCB Layout以及软件调试等,需要保证电子系统的稳定可靠,同时需......

    电子工程师

    如何能成为一名真正电子工程师 最佳答案认真学习. 电路原理 最基础的了 要成为一个学电子的必须学的吧 模拟电路 很难学 但是非常有用 尤其对于电路方面的工程师是最基础的......

    电子工程师

    工作职责: 1、对各类PCB的布线、设计与制作; 2、对各类PCB电子原理图的制作; 3、对各类现有产品功能设计上的研究与改善,并祥加记录; 4、对各类委外加工PCB板样品测试、验收、确......

    《自闭历程》观后感一个自闭天才的成长之路

    《自闭历程》观后感一个自闭天才的成长之路 自闭症若让医学专家去解释这一医学病例相信会有冗长繁复的一段专业术语去定义它很多时候这些术语的专业性和深度会把人搞晕让患......

    《自闭历程》观后感:一个自闭天才的成长之路(范文模版)

    自闭症,若让医学专家去解释这一医学病例,相信会有冗长繁复的一段专业术语去定义它,很多时候,这些术语的专业性和深度会把人搞晕,让患者和家人本就无所适从变的更变本加厉。在此,我......

    电子病历发展历程

    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进行资源的整合,这已在很多服务行业大行其道,而在医疗这个特殊的服务行业,该趋势才初现端倪,并在新医改的意见方案中得到了强化。信息化应该加大对医疗资源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