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10级公管一班工作总结(2.10改)
2011年10公管1班工作报告
——2月10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10公管1班班会上
10公管1班班长
龚潇潇
各位同学:
我代表10公管1班第二届班委会,向大家作2011年班级工作报告,请各位同学审查,并请予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在院、系各级党(团)委(总支)、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院、系各级学生组织的关心指导下,全班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等为重要契机,大力实施“名牌”(“办名牌活动,创名牌班级,育名牌人物”)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三有”(“有深度,有特色,有活力”)班级建设,紧紧围绕班级中心工作,贴近同学,服务大局,抓基层,固基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各种不良影响,战胜各种困难,同舟共济、知难而进,奋勇开拓、锐意创新,圆满完成2011年目标任务。
(一)组织基础全面夯实。一是民选班干,保障广大同学的选举权。2011年,我班有17名同学自我推荐并公开上台竞选演讲,经全班25名同学民主选举投票,辅导员老师主持监督,换届改选领导小组经过严肃、客观、公正、细致地评定和监督,最终选举产生了10级公管1班第二届学生干部,由14人组成了2011-2012学年班委会,使班级工作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各班干部也积极投身到建设班级、服务同学的工作实践中,群策群力,使班级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是正确领导,积极参与院系组织(活动)。2011年,经班委会的大力宣传发动与组织推荐,有3名同学在院部任助理,有8名同学在系里任助理,有多名同学积极参加并在社团任助理,经过各级学生组织换届改选之后,我班有李红菱等同学在院部担任要职,谢玲等10名同学在系里担任主要学生干部,有肖凡希等多名同学积极参加并在社团担任要职。我班各任职同学在各部门中锐意进取,踏实工作,得到院系领导及各学生组织的高度赞扬。谢玲、李盼、尹志嫦、肖凡希等4名同学获得院级“三好学生”称号,龚潇潇、李子伦、谌瑶、谈施众等4名同学获得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龚潇潇等同学获得院级“优秀团员”称号,龚潇潇等同学获得“三下乡优秀社会实践者” 称号,李子伦等同学获得“暑假社会优秀实践者”称号,谢玲等同学获得系部“优秀团支书”称号,龚潇潇等同学获得系部“优秀班长”称号,肖凡希等同学获得“优秀社团干部”称号,谈施众等同学获得“优秀社团会员”称号,李红菱等同学获得院级“优秀校园播音员”称号,班级团支部获得院级“先进团支部”光荣称号,班级团支部被评为院级2010-2011年度“学习中国青年报”活动“优秀班级”光荣称号,班级被评为系级“寝室门帘设计大赛”二等奖,班级被评为系级心理班会“优秀班级”光荣称号。
(二)学习能力大幅提升。狠抓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一是强调学习重要性。2011年,班委会时常提醒同学们勿荒学业,动员同学们发扬“比、学、赶、帮、超”的精神,刻苦学习,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二是成立班级兴趣小组。2011年,经全班同学讨论,决定由学习委员负责牵头成立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兴趣小组,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热情较高。英语小组成员每天坚持晨读,计算机小组各成员积极查阅资料解决碰到的问题,体育小组成员在课余天气允许时组织跑步、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加强了身体的锻炼。三是加强出勤管理。2011年,由副班长、纪检委员负责采取签到签退的措施。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强,出勤率较高,在平时上课和集体活动中同学们较少有迟到、缺席、早退的现象。四是渲染寝室学习氛围。寝室作为大学的基层组织和细胞,是同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每个同学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构建学习型寝室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通过开展班会,要求各寝室制定寝室学习计划,明确寝室发展的方向。通过学习型寝室的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寝室的学习氛围。五是加强迎考指导。2011年,是同学们大学学习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年,班委会针对考证繁多,很多同学面临的压力偏大这一实际情况,成立了四级迎考小组,制定了班级系统的四级迎考计划,组织了迎考的结对帮扶,统一安排早晚自习,在一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六是课题申报形势喜人。2011年,班级同学积极申报学术课题,龚潇潇、谢玲、肖凡希等同学的申报课题《青年毛泽东社团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获院级立项,龚潇潇、谢玲等同学联合申报的课题《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研究》获院级立项。
(三)班级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管理,保证班级管理高效协调运转。一是加强分类引导。2011年,班委会着重注意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有些同学的某些错误思想影响整个班级学风这一实际情况,班委会经常委婉地纠正其错误观点,使同学认识到其行为对班风学风、班集体荣誉的负面影响,引导同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二是完善沟通渠道。2011年,班委会经常收集同学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班级公告栏和班级QQ群(11641862)、飞信群,便于及时传达各种信息。特别是班级博客、微博的开通,日益成为班级成员交流沟通的必要载体,也成为了班级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开创了我系班级管理网络信息互动化的先河。三是明晰班级形式。2011年,班委会为了深化大家的班级认同感,确立了班规:守时、守纪、守信,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形成了班级精神:we are family,制作了班徽,统一订购了班服。四是召开干部例会。2011年,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干部的工作原则,以热情、及时、高效、务实为干部的工作宗旨,着力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召开干部例会,及时讨论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开展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干部之间的默契。五是加强外界联系。2011年,班委会定期与兄弟班级负责人沟通,交流工作、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了班委会工作的发展。六是创新管理制度。2011年,班委会建立了班级成长记录与值周干部制度。由每周的值周干部记录每天班上发生点滴小事、班级建设的想法,留下我们班级共同成长进步的足迹。并于每周晚点名之后进行周总结,简单的点评班级一周的情况。
(四)班级建设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班级建设坚持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并重,内部改革与外部交流并举。一是充分发挥班会与团课的主题教育功能。2011年,班委会开展了以“我是大主播”为主题等团课6次,开展了以 “防骗、防盗、防推销”为主题等班会3次。既有教室里同学们才艺表演,又有露天草坪大家围坐谈心,更有辅导员语重心长的讲话,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加深了大家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深化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认知。二是定期开展主题特色活动。2011年,班委会组织了“踏青远足游,世界之窗行”、“缅怀先烈,烈士公园”、师生联谊会等三次大型校外活动,举行了第二届“公管杯”美食大赛、学雷锋活动、方言大比拼、素质拓展、男女生节、温馨的祝福等六次大型校内活动,多次与兄弟班级进行班级友谊篮球赛。同学们在活动中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身体,培养了生活动手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自豪感。
(五)班级活动取得重大突破。一是积极参加院系活动。2011年,我班同学代表我系积极参加了全院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我班运动健儿顽强拼搏,主要干部全程陪同,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整个运动会体现了我班同学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风貌。我班篮球队参加了系里的专业篮球赛,而且以良好的球技在专业人数少、篮球队员不足的巨大弱势下取得了第三名的宝贵成绩,并且拉拉队员的优秀表现,是我班的凝聚力的最佳体现。李子伦、李红菱同学的DL组合经过激烈的角逐,在33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毕业生晚会表演的资格。在我系主办的“锦瑟年华”才艺大赛中,我班蒋伟环同学表演的吉他弹唱,靠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并最终一举拿获了最佳才艺奖。在系部辩论赛中,我班同学积极参与,报名人数在同年级同学中位居前列,组建的班级辩论队虽然没有进入最后的决赛,但是四位辩手荣欣子、刘丹、肖凡希以及尹志嫦同学都发挥的十分出色,赛出了我们公管人的风格与水平,特别是尹志嫦同学中两度荣获“最佳辩手”光荣称号,为班级挣得了荣誉。我班同学还积极参与报名参加系部的微型授课大赛等各项比赛,冯咪同学荣获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院级三等奖,谈施众同学在“光辉的旗帜”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全院“5.25”心里短剧比赛中,我班同学以良好的表演技巧、精湛的表演技艺代表系部摘得桂冠,这是我班支持系部工作的力证。此外,在省级活动中,我班同学毫不逊色。刘丹、戴维等同学在第九届动感地带湖南高校寝室文化节荣获“优秀寝室奖”;王成、李盼等同学在湖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龚潇潇等同学撰写的论文《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荣获省级二等奖。二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2011年,我班有谈施众、肖凡希等多名同学参加湖湘百公里毅行,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暑假期间,龚潇潇等同学积极参加由学院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班上同学都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参与率100%,我班同学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三是个人兴趣得到发展。2011年,我班同学都注意培养个人特长,积极主动学习书法、吉他、街舞……
班委会今年发展成绩斐然,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主要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方针政策,探索班级特色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全局的协调控制能力和水平;始终坚持开放交流,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构筑促进班级发展的体制机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全班同学的幸福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坚持凝心聚力,团结依靠全班同学,形成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各位同学,过去的一年,班级发展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寝室发生的每一处变化,同学得到的每一点实惠,无不饱含着上级党、政、团、学组织的亲切关怀,无不凝聚着全班同学的心血汗水,无不见证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班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不足的现状与同学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濒临大学生活学习的1/2节点处,专业学习与各种考证统筹发展的难度较大。三是体制机制活力不强,班级规定实行不够。四是班委会和同学的联系较少,信息的及时传递较差,大家主动接受形势仍然严峻。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二、2012年工作安排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以工作计划以及不定期的干部会议形式明确班级里各个干部的学年工作,各司其职。组建团结有力的班团干部集体,群策群力,共同管理。进一步规范值周干部职责,合理分配班干部职能,建立各种制度规定(选举制度、财务制度、活动规定)。
2、开展有意义有质量的活动。培养集体精神,深入了解,加强友谊。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寓教于乐。此外,做好各种活动策划、后期宣传总结和过程记录。本学年,计划组织大型活动(3月第二届“女生节”庆祝活动,4月第二届“公管”杯羽毛球比赛,5月“揽橘洲胜景,享和风轻拂”,6月“厉兵秣马千日,四级成败在此一役”,7月暑期社会实践,9月“瞻仰伟人风采,韶山花明楼游”,10月第三届“公管”杯美食大赛,11月第二届“男生节”庆祝活动,12月“温馨的祝福”包饺子比赛)。
3、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做好上传下达,积极的传达学院和系部的各类工作安排,按时按量的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做好下情上达,针对班级问题,正确主动向院系相关部门反映,保障同学的各项权利与切身利益。
4、督导班级学风建设。2012年是学业最为关键的一年,我们要加强引导,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出击的勤学学风,积极带领本班同学勤奋学习。成立考研、公务员学习领导小组,每周推荐经典题目(A4纸张一面),并适时讲解;深化四级迎考备考氛围,通过有效的复习方式、方法取得四级考试的重大突破。
5、协调班级内部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沟通交流(如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单独了解情况)和各种集体活动把握同学的思想动态,积极化解同学间的矛盾,创建和谐幸福的新型班集体。
各位同学,青春是年华,也是心境;是坚定的意志、炽热的感情;是生命的深泉涌流。青春弦歌,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围绕在院系党、政、团、学组织的周围,保持并发挥我们的工作优势,以争创优秀班集体为目标,努力学习,踏实肯干,不断创新,高质量的完成每项任务,以岁月为卷,用青春作笔,为我班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公管学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07.9.17改)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试行)
为了做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情况,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云南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测评组织
学生综合测评由学院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监督,以班级为单位组成测评小组进行测评,每学年测评一次,在新学年9月底以前完成。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应向全班同学公布,听取群众意见。测评结果经全班一致通过后记入相应表格,综合测评表一式两份,一份报学院学生团委办公室,一份由各班保存。
二、综合测评成绩的构成
学年综合测评成绩=思想道德素质分(20分)+学科专业素质分(60分)+身心素质分(10分)+实践能力与技能水平分(10分)。
三、参评学生的范围
我院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学习期满一学年的本科学生。
四、测评程序
1、学生自评。班主任发给学生《云南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由学生自己按照《云南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试行)》和《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的规定和评分标准进行自评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2、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测评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辅导员任副组长,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测评小组由团支书、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等学生干部组成。并由全体学生推选2—3名学生代表组成监督小组,监督测评小组的工作。
3、进行测评。综合测评小组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测评内容和具体的评 1 分标准对每位学生的自评进行审核和测评,形成班级测评结果。
4、反馈班级测评结果。综合测评小组将班级测评结果反馈给每位学生,学生如对测评有疑问或意见的,于3—5天内向班主任反映。
5、复核测评结果。测评小组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对相关证明和实际情况进行复核,重新进行测评。
6、公布测评结果。重新测评结果取得有异议的学生认可后,由班主任召开班会,公布测评结果,按照《云南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规定和条件,推选奖学金候选人,确定获奖等次。
7、班级互查。各班级综合测评结果报到院团委后,由院团委组织同一年级的各班级进行交叉互查。
8、向学院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上报综合测评结果及奖学金候选人推荐名单,由学院进行审批、公示并上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取消当事人评选奖学金的资格,班级测评小组成员综合测评成绩扣1-2分。
四、评分细则
(一)思想道德素质分的测评:满分20分 思想道德素质分=基础分+附加分
1、基础分:10分
(1)在学生自己总结打分的基础上,由班主任和测评小组审核,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
(2)模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校纪校规,无任何违纪违规行为,无旷课记录者10分;
(3)有经常旷课、恶意欠费等违纪违规行为者视情节轻重扣1—5分;
2、附加分:10分
(1)政治理论学习:1分。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方针政策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情况。在测评,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无缺席记录者加1分;无故缺席3次以上者,视情 2 节轻重扣0.5—1分。
(2)校纪校规知识学习:1.5分。在测评,①参加校纪校规及安全知识考试成绩在60-79分者,加0.5分;80-89分者,加1分,90分以上者,加1.5分;②积极参加学校规章制度学习和安全教育者加0.5分;③主动宣传安全知识、维护学校规章制度者加1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1.5分)
(3)思想道德表现:2.5分。在测评,①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加0.5-1分;②在评比表彰中,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学生、优秀团学干部和优秀干事的,省级加2分,校级加1.5分,院级加1分;评为先进班集体的,省级先进班集体每位同学加1.5分,校级先进班集体每位同学加1 分,院级先进班集体每位同学加0.5分;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的,省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每位同学加1.5分,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每位同学加1 分,院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每位同学加0.5分;③在思想道德方面,因事迹突出,受学院通报表扬者加1分,受校级奖励者加1.5分,受省级、国家级奖励者加2.5分;④参加党校培训,成绩合格者加0.5分,成绩不合格者扣0.5分;⑤加入中国共产党者加1分;评为优秀党员的加1.5分,党员考核合格者加1分,考核不合格者扣1分;⑥受学院通报批评者每次扣0.5分,受警告处分者扣1分,受严重警告处分者扣1.5分,受记过处分者扣2分,受留校察看处分者扣2.5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2.5分)
(4)园区表现:1分。在测评,①积极参与园区建设,加0.5分;②评为校级、院级先进宿舍或文明宿舍的成员和优秀舍长加1分;③积极参加园区组织的活动、竞赛获奖者加0.5分;④卫生检查10次不合格寝室,舍长扣1分;寝室成员扣0.5分;⑤走读生不加分,也不减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1分)
(5)社会工作:2分。在测评,①积极参加校院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班组织的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社会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者,视情况加0.5—1分(凡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的加0.5分;参加院级 3 组织的活动3次以上者加1分;参加校级组织的活动2次以上者加1分;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组织的活动1次以上者加1分);②学生干部、学生干事根据考核结果加分。校学生干部由校团委负责考评并将结果反馈给学院;校自律委员会干部由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考评并将结果反馈给学院;院学生干部、学生干事由院团委负责考评,班干部由辅导员、班主任负责考评。考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考评为优秀的加2分,称职的加1分,不称职的不加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2分)
(6)其它突出事迹:2分。在测评,①其它先进事迹包括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扶残助弱、献血等,根据2名以上见证人的证明或相关单位、机构提供的事迹情况证明加0.5—2分。②获国家级奖励的加2分,省级奖励加1.5分,校级奖励加1分(上学年获校级、省级、国家级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不在加分范围)。(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2分)
(二)学科专业素质分的测评
学科专业素质的测评,以课程加权平均分为主,满分60分,即学科专业素质分=课程加权平均分×60% 计算方法:课程加权平均分=(∑(课程成绩×该课学分))÷(∑课程学分),由班主任和班干部一起审核计算。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若有补考课程,补考合格课程成绩以60分计,补考不合格的课程成绩,按补考不及格分数计。考试作弊该课程以0分计;课程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的,分别折算为95、85、75、65、50分纳入测评。
在测评内,学生必须按《云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修满相应学分。对不能按要求修满相应学分的,应当扣减学科专业素质分。计算方法为:扣减分=N-N×(实修学分数/应修学分数),其中N为课程加权平均分×60%。
(三)身心素质的测评
身心素质的测评,分身体素质分、心理素质分和附加分三个方面,满分10分,即身心素质分=身体素质分+心理素质分+附加分。
1、身体素质分:3分。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执行。有体育课的学生,身体素质分=((∑(课程成绩×该课程学分)÷∑课程学分)×0.03;无体育课或者免修体育课的学生,身体素质分为2.5分;
2、心理素质分:2分。评价学生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应变水平以及在学习、生活中的吃苦精神和学生在情感、人格、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学生自评,测评小组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审核测评。
3、附加分:5分
(1)参加文艺体育活动情况:3.5分。在测评,①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或者文体活动者加1.5分,参加省级、国家级活动者加2分;②积极参与组织各类文艺体育活动者,视工作情况加1-1.5分;③积极参加院级以上(包括院级)文艺体育活动(如云大之春、运动会等),获院级前3名者加1.5分,获校级前4名者加2分,获省级前6名者加2.5分,获国家级前8名者加3.5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3.5分)
(2)交往和协调能力:1.5分。在测评,评价学生协调各方面关系如人际关系、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等。由学生自评,测评小组审核。
(四)实践能力与技能水平的测评:10分 实践能力与技术水平分=基础分+附加分。
1、基础分:2分。由学生自评,测评小组审核。
2、附加分:8分。
(1)科研能力与参加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情况:4分。在测评,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者加1分;②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有相应单位证明的加1.5分,调查报告获学院表彰的加2分,调查报告获校级及以上奖励的加3分;③参加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的加2分; ④获得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和参加科技竞赛者加2分; ⑤参加各类科研活动、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在院级竞赛中获奖者加2分;在校级竞赛中获奖者加3 5 分,在省级竞赛中获奖者加3.5分,参加国家或国际竞赛获奖者加4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4分)
(2)掌握技能情况:2分。考察学生在科学、文化、艺术、管理、技能培训等方面所掌握的技能情况。在测评,①一般表现加1分;②表现突出,并有相关证书或奖状者加1分;③参加征文竞赛获奖或发表非学术性文章的加1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2分)
(3)专业知识拓展情况:2分。考察学生在英语、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以及攻读第二学位和辅修其他专业课程等情况。在测评,①通过国家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根据等级的高低和难度,分别加1-2分;②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艺术体育类学生通过三级者),加1分,通过六级考试者(艺术体育类学生通过四级者),加2分;③发表学术性文章的加1-2分;④进校后从二级开始修读《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学期成绩合格者,每项加0.5分;⑤参加辅修,加1分。(本项可累加,最高不超过2分)
本实施细则经学院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由学院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请各班认真遵照执行。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 2010年9月7日
第三篇:公管案例
佳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问题分析
姓名:班级:公共事业管理2班学号:
陕西省佳县是陕西省榆林市里最穷的一个县,该县城该县城位于黄河西岸,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辖20个乡镇,面积21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
在佳县县城,每年的七八月份,县城的人就特别多,不仅有在校大学生和信录取的大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每年贷款的人数为两千多人,贷款金额达1555万元,贷款确实解决了不好贫困家庭子女的上学问题,整体提高了县城居民的文化素质,但同时也给贷款学生和家庭增加了许多不便。
贷款学生仅仅为准备贷款材料就得到县城来回跑几趟,这增加了学生贷款的成本,也浪费了一定的人力。对于家庭条件落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必须先到县城里填写好贷款申请书并打印出来,在带回自己父母户口所在地,加盖村委会的印章,然后携带着相应的文件复印件,一起交到佳县生源地贷款中心,由贷款中心人员审查提交文件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如若一切都符合条件,则审核完后,等待生源地贷款中心的通知,再来正式签订贷款合同。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文件,驳回所有文件,重新准备,过期不候。
贷款程序非常复杂,对于新录取的的大学生来说,起码得到县城跑四五趟,并且,新生在申请助学贷款时,父母必须陪同,一起协助办理,这也意味着父母也得跟着跑两三趟,父母在外打工的,要不让父母回来,要不放弃贷款;对于在校大学生,不论是在外省就读还是本省就读的学生,每年的七月份,就得回家一趟去贷款,这对于暑假在外兼职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不方便的,在本省就读的大学生,六月份还必须在学校填写“在校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在这张表上,要盖学校,村,镇,县的印章。对一个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主要存在两大困难。第一,农村地处偏僻,邮递往返一趟,差不多就得半个多月,而学校给的交表期限又短,有时就因为错过了时间,导致无法贷款;第二,农村现在一般都是老少妇孺,父母一般都在外打工,就算邮寄回去,也没有合适的人为盖那么多章东奔西走。
我县大学生助学贷款不仅程序复杂,过程繁琐,助学贷款中心的位置也不恰当。
在2011年以前,我县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心在县政府旁边的三间平房里,一间负责审查贷款资料,另两间负责贷款合同的打印和签订,在贷款期间,平房门口六点就有人来排队,到开始办公时,门外早已人山人海,等着递交资料。自从2012年六月份后,贷款中心迁移到了一个小镇里的学校里,要走五里多的山路才能到达。新的办理贷款的地方是十分宽敞的,但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对于像我们这样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利,起身去县城就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坐车的地方,做一个小时的车程,到县城下车,在继续走半小时,最终到达目的地。如果一次能通过也就罢了,不通过的话,还的来回跑。
在我看来,生源地助学贷款对于我们这些贫困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提供了上学求知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但是这种好的政策应该配用好的实施方法,不应该变成现在大学生害怕的事,更不应该给学生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切身从实际情况为学生考虑,不要只注重形式,只顾方便自身管理和办公。
问题1:如何简化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程序,才能使之运行更加方便?
2:如何解决贷款中心的交通运输?
案例分析:
1:生源地贷款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还贷率,但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诸多的不便。如何简化贷款程序,是政府及其相关人员在确保还贷率不下降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的事。
对于新生的贷款程序,可以上新生自己携带相关证件到当地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心申请贷款,不必要求父母一起前来,签订贷款合同时,由学生代签即可。贷款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将
更具体的贷款流程公布在宣传栏上或者网络上,包括如何在网上注册打印贷款申请书,需要准备哪些原件,哪些复印件,复印件的具体格式如何,哪些材料上需要盖哪些章,提供一份样板,使贷款学生能够一次把资料准备齐全,通过审查。
对于在校生,在进行助学贷款续贷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程序繁琐问题,在网上申请贷款,网上审核贷款资格,网上反馈的方式进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想贷款的学生在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将贷款申请发给贷款中心,贷款中心审核后在发给学校,学生负责贷款事项的部门确认该生是否是本校学生后,在反馈给贷款中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不用为贷款回家一趟。
2:关于贷款中心的交通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政府部门可以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负责人协商,在贷款高峰期,将其中几班的汽车终点站设立在贷款中心附近,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在交通运输上面的问题,节约了双方的时间,当然,票价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然后将班车的时候发布在网上或者宣传栏上,方便学生查看。第二,贷款中心迁回原地,原来的贷款中心面积虽不及现在的,但只要通过合理的分工安排,还是可以有序进行贷款的。将四间房屋分别安排收集审核学生贷款资料、打印贷款合同、签订贷款合同、提交贷款合同的任务,如此一来,就可以杜绝贷款现场乱哄哄的现象,解决学生的交通问题。
贷款是为方便学生、帮助贫困家庭的,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切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四篇:公管答案
《公共政策学》作业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2、(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和(分配功能)。
4、(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5、认知均衡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
6、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
7、有限理性模型的实质是(决策追求满意解)。
8、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强度)和(时间)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9、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趋避冲突)、(双趋冲突)和(双避冲突)。
10、影响挫折程度的因素涉及(抱负水平的高低)、(意志坚强与否)以及(动机是否重要)三个方面。
11、费斯廷格提出了(认识不协调)理论。
12、政策合法性包括(法定的决策主体)、(法定的程序要求)、(符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政策内容)以及(政策的法律化)。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②)。
①拉斯韦尔
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
①渐进主义模型
②理性主义模型
③规范最佳模型 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④)
①功能取向
②过程取向
③结构取向
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②)
①外在创始模型
②动员模型
③内在创始模型 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④)
①合议制
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
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①拟定政策方案 ②评估政策方案 ③确定政策目标
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①自然灾害 ②经济灾难 ③生态变迁 ④经济对抗
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①)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 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 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②)①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 ②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③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 ④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10、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②)
①系统议程 ②政府议程 ③公众议程 ④社会议程
11、“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④)。
①伍德罗.威尔逊
②哈罗德.拉斯维尔 ③戴维.伊斯顿
④托马斯.戴伊
12、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①控制
②命令 ③交易 ④博弈
1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④)①政策制定
②政策宣传
③政策延续
④政策评估
14、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结对象的选项是(①)①政府 ②功能 ③组织 ④权力
15、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③)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16、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④)
①政策均衡 ②政策终结 ③政策持续 ④政策调整
17、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③)
①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 ②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
③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 ④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18、下面哪一种不是政策终结的方式(④)。①废止 ②合并 ③替代 ④拆分
19、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③)。
①正式评估 ②内部评估 ③政策监控 ④非正式评估
20、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充、修正,这是(④)。
①政策均衡 ②政策终结 ③政策持续 ④政策调整
2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②)。
①拉斯韦尔
②伊斯顿
③戴伊
④安德森
2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①)。①渐进主义模型 ②理性主义模型 ③规范最佳模型 ④政治系统模型
23、政策分析中有关社会问题的比喻是(①)首先提出的。①霍格伍德和彼德斯 ②彼德斯
③查德.富勒
④詹姆斯.安德森
24、政策规划的基本要求是(②)。
①系统原则
②客观原则
③效益原则
④时效原则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对错误的命题进行改正)
1、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和界定的过程。(错)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2、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对)
3、社会变迁指的是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错)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4、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错)
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既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考虑社会效益。既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
5、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错)
孔多塞标准常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
6、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对)
7、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对)
8、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错)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的、急剧的变化或演进的、缓慢的变化都可以叫作社会变迁。
9、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10、政策学家科林德里奇在1982年提出并解释了批判性理论的思维框架。(错)
11、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1)强制性(2)更替性(3)随意性。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错)
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政策执行者,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
13、前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它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错)
前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后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
14、政策终结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错)
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15、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随意性。(错)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
16、政策决定和制约环境,起主导作用;环境反过来改善和塑造政策,具有反作用。
17、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对)
18、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简单的工作。(错)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
19、叶海卡.德罗尔认为,行政部门对政策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要比在发展中国家大的多。
20、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在创始型。(对)
21、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为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错)
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还表现为它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22、政策制定的效益原则就是要讲经济效益。
23、孔多塞标准又称正负表决法。
24、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对)
四、问答题(按知识点回答,并应有适当的解释说明)
1、解释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及其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答:经验思维的特点在于经验的联想和经验的迁移。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工作。经验迁移与经验联想有所不同。它是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性或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迁移”到解决另一类问题上去。经验迁移超出了重复性界限,挖掘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实质的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讲,带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简述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与联系?
答: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的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府议程的项目具有新旧之分。政府议程的旧项目往往能够从决策者那里获取处理的优先权。
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够在政府议程中获取一席之地。公众议程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对政府议程的建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府议程往往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所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作程序和运行方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策议程。
3、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答:(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3)决策目标单
一、明确和绝对;(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4、请简述政策执行的特征?
答:(1)对象的适用性。谓对象的适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执行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这是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也是保持执行工作稳定开展的基础要素。政策执行的有序性要求政策执行程序的每个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前后次序;(4)过程的动态性。政策执行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它是一个思想和行为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过程。一方面,政策方案无论制定得怎样好,它都不可能与复杂多变的客观现实完全一致;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活动的推进以及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政策执行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5)执行的协调性。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制度性因素;(6)执行的时限性。政策执行的时限性不仅指政策执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进程的及时完成。政策执行的时限性还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影响执行时限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由利益冲突导致的某种妥协。
5、为什么说在中国公共政策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并不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
答:(1)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一些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方面,我国的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并非平行关系,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另一方面,我国司法机关接受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下进行审判和检察工作。(2)我国司法机关参与立法过程的情况来看,现行法律未对法律草案的起草人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通常由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所属机构或部门起草。司法机关当然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与自身工作和自身组织有关的法律议案,而当立法过程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司法机关在基础阶段所起的主体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3)我国司法机关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作出的相关判决和裁定,是把一般性法律运用于具体和个别的情况,并不能作为以后适用法律的基础,是一种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并不具有公共政策表现形式的一般性特征。(4)法律解释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而在我国,司法机关虽然也具有法律解释权,但这种权力极为有限,仅限于在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相关问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解释更多地是由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作出。因此,司法机关所作的法律解释并不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特。
6、什么是叫做社会问题,如何理解?
答:(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3)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人的价值判断起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大多数人的问题;(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7、政策监控的含义?
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与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监控的内涵:
(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政策监控主体的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及其运行。(3)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环节,它是由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4)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性。
8、简述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及其区别? 答:所谓事实因素是指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价值因素是指决策者的个人好恶。决策的价值前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诸多价值因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决定的。价值判断不仅在决策的开始阶段存在,而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持续。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主要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
第二,认识形式的表现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
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9、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答:(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
10、简要说明政策执行的功能?
答:(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五、案例题
1、案例一
7月1日是重庆市邢路桥收费年票制的第一天。凌晨零时,重庆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的收费站同时停止了收费。而与交管部门的估计相反,重庆市内一天比一天堵。原来因回避过高的过桥费而蜗居的车都开出来了,原来不愿打的 过桥的因为不再为出租车交 5元的过桥费而纷纷打的过桥。但这并没有掩盖大多数车主的不满和即将购车者的失望,因为主城八区路桥年票过高----以轿车为例,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而这一价格是由7天前的价格听证会拍了板的。
今年6月中旬,重庆媒体刊发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交给重庆市物价局关于机动车路桥年票制的两套方案。随即遭到了市民的“轰炸”,认为不合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说法是,以轿车为例,2200元或2000元的价格与在重庆一座桥买一年月票的总价格2160元相当。车票管主城区7桥1 隧道和13条收费公路(实际上都比较偏远),买年票很合算。
市民不理解:如此合算的事,为何要用“不买年票不予年审” 来“邀请”? 他们寄希望于6月24 日的年票价格听证会。重庆市物价局称,本次价格听证会的代表共有39名,他们是从主城八区社会各界中选出来的,有广泛的代表性。
6月24日,年票价格听证会如期在重庆市物价局举行。代表发言时,焦点集中在年票价格高低和是否“一刀切”,即主城八区车辆必须全都买年票这两个问题上。
重庆市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罗霞拿出了市消委会对路桥车票制的吊车结果:70%以上的人认为方案中年票价格过高,市民认可的年票价格以轿车为例应该在1000元-1300元。
在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共有21位代表发言,仅有路桥公司在内的3位代表赞成年票制的两套方案;其余的代表在表达了支持后均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
听证会后次日即6月25日晚8时,一份重要的官方文稿传到各新闻单位:重庆市路桥收费标准已获准通过。文稿后附有年票具体标准和征收管理办法,其中的年票价格,正是此前提交听证的一号方案中的“建议价格”。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早在6月17日就已获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该办法早于听证会前7天就已敲定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有哪些?他们在政策制定中所起得的作用怎样?
答: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多以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进行划分,其中立法机构、行政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属于官方参与者,而其它的属于非官方参与者。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掌握。1. 立法机关
在美国,国家立法机关常常能够在独立决策意义上行使立法权,它们甚至可以置议会大多数成员的反对于不顾,强行通过有关法案。在英国,英国议会所批准和通过的法律往往是那些首先由政党提出,其后由文官起草,然后由政府(首相和内阁)提交法案。而在苏联,立法机关——最高苏维埃受布尔什维克制约,通常只是起象征性作用。在拉美一些国家里,立法机关受到行政机关的严密控制,几乎难以在独立决策的意义上行使其立法权。2. 行政决策机关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随着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张,行政机关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会越来越依赖于总统提出的立法建议。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决策权都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
3. 行政执行机关
行政执行部门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方面性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使其他机构所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其表,无的放矢,其最拿手的办法就是行动拖拉和无所作为。4. 法院
所谓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如发现与宪法相冲突的情况,有权决定这些活动无效。法院还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歧义的法规的含义。
非官方的参与者他们也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但不管他们在各种政策场合多么重要或出于何种主导地位,他们自身通常并不具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了的政策决定。
2、上述案例中路桥收费年票制听证会的主要缺陷是什么?(1)政策方案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2)政策方案公示的时间过短(3)听证会参与者的选拔不够透明 听证会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结论不够透明
3、此案例说明了目前中国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方面的什么问题?
公众参与决策实际上是形同虚设,不能充分体现民主的精神。具体表现在:
(1)不重视民意调查,或民意调查的结果不被重视(2)信息不够公开,新闻媒体的介入不够。
(3)听证会的程序没有合法化。六、论述题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地方分权的发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不但未能克服,反而有加剧之势,成为影响有效政策执行的一种障碍性因素。试通过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剖析,分析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答:
1、(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主要表现: a.“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 b.“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 c.“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象征性执行 d.“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 a.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矛盾
b.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缺乏科学性;政策多变;政出多门等。c.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d.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3)“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危害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政策变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抓住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有助于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是中央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益;如果地方政府夸大政策的灵活性,以地方利益为标准,制定“土政策”,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与既定政策相悖的情况。这样的“对策”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合法的,危害极大。
政策执行中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开始抬头。
使中央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来自国家机器内部的更具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自治权利日益增大的地方政府及其领导者的挑战。
(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 A.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b.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c.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d.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2、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答:主要障碍:(1)心理方面的障碍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组织方面的障碍)(3).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5)法律方面的障碍(6)社会舆论的压力(7)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3、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试论述政策评估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如何推进我国的政策评估事业。答:
4、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答:答:主要障碍:(1)心理方面的障碍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组织方面的障碍)(3).行政机关的联盟
(4)利益集团的阻碍(社会方面的障碍)(5)法律方面的障碍(6)社会舆论的压力(7)资源方面的障碍 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2)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4)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5)作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第五篇:公管案例
案例一政府豪华办公楼为哪般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县委、县政府“占用182亩耕地兴建超豪华办公大楼”,办公楼建筑面积达43600平米,且装修豪华,建筑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望江县是一个财政穷县,年财政净结余仅20多万元。新建办公楼共有6栋大楼,前后两排,形成一个建筑群。最初在网上曝光这件事的网友“宾语的廉政空间”的态度很明确:“虽然‘赛白宫’在项目审批、规划、招投标、现场施工等过程中,先后使用过‘望江县政务新区’、‘望江县政务办公新区’、‘望江县城投公司综合楼’、‘望江县城投公司写字楼’等多个名称,但无论挂什么羊头,都改变不了其卖狗肉——超标准盖豪华办公楼的实质。”
可叹的是,对“超标准盖豪华办公楼”的种种传闻不只于望江县这一个案例。在中国广大地区,一大片低矮灰暗的民居,簇拥着一栋栋豪华机关办公楼,如此鹤立鸡群的现象并不少见。
近来有广东媒体将珠三角的乡镇政府办公楼进行归纳,分为豪华派和造型派等几种。前者建造异常豪华气派,可媲美县、市政府大楼,如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政府新办公大楼。大楼占地5000平方米,总投资600多万元,虽处偏远山区,但建筑气势恢弘,颇似美国白宫。后者刻意模仿著名建筑,或者特别讲究位置、朝向。如茂名市信宜怀乡镇的山寨版中南海。远远望去,政府大院内“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格外醒目,牌坊两侧摆著的一对石狮子好不生猛。真可谓,神州处处有“宫殿”,胜过琼楼玉宇无数。同样的现象在山西省也曾出现过。2006年,山西媒体曾披露了本省国家级贫困县浑源县检察院修建豪华大楼的事件,修建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检察院参与公路治超的罚没款。虽然媒体曝光之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处罚,但这座号称“是全省检察机关最豪华的建筑”仍矗立在县城迎宾大街上。按照当地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政府机关盖豪华超标办公楼在地方来说,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不盖才是异类。这些办公楼基本上都是先盖后批,盖都盖了,上面总不能让拆了吧。而且审批也就是走个过场,数字上下下功夫就行了,谁也不会去较这个真儿的。”
形象工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往往与当地GDP的发展挂钩,而招商引资则是促进地方GDP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投资者会考核当地的环境,如果设施过于落后,往往会阻碍投资的引入。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地方政府就会不切实际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像一些地方政府如此大手大脚和大兴土木,表面看似乎是为了振兴当地面貌,但实际上是与官员打造政绩脱不了干系。由于眼下各地官员实行轮岗制,乡镇领导人都将管辖基层作为仕途一站,大多抱着过客心态,缺乏长远考虑,只希望留下所谓的地标性建筑物,以凸显“为官一任,流芳百世”,为此不惜举债上项目。
更不用说,在建造豪华办公大楼背后常常隐藏着利益驱动。“这一方面缘于地方政府官员追求奢华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树立地方形象工程的需要,而每个工程多少也牵涉到各方利益。”
案例二:巧立名目的出国考察
近日,一则环卫工人出国考察由政府埋单的新闻引人关注。四川省宜宾市选拔了70名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了解当地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负责人说,选拔环卫工人出国考察,主要是为了营造社会各界关心爱护环卫工人的一种良好氛围。但宜宾政府
却搞得跟官场公费出国一般,也扯上一个什么“学习考察”的名义罩到一线环卫工人的身上,让人感觉有些奇怪和异样,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之先进理念、制度,是管理的职能,从职能分工上来说,一线工人本身也管不了这些制度设置和管理上的事,且不说能不能考察个明白回来交差,至少也是张冠李戴的理由,难道一线工人考察回来后再告诉他们的领导应该如何做事不成?显然出国的理由很牵强。
个人认为这种所谓的考察无非是一场政府的作秀,并不是说一线环卫工人不应该有这样的机会而是应该给这样的考察的效果打一个问号,这里还有几点质疑,即使组织一线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学习,政府的评选机制到底是什么?或者说选择机制是否公平合理呢?有很多人同样基于过去的经验就合理的怀疑会不会有不相干的人在其中“鱼目混珠”出国考察谋取私利?过去这种现象并非少见,甚至有官员妻子代替领导外出考察学习的,堪称笑话。再有了,这里宜宾所指的所谓一线环卫工人,都是政府编制内的职工,也就是同样还是局内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一线,只不过没有官职的下属而已,而我们所看到的真正天天在街道马路上从事环卫保洁劳动的,大多数是聘请的临时工、农民工,但显然他们是编制外的真正一线环卫工,他们到底有没有资格享受出国考察的机会呢?要知道政府编制内的掏粪工饭碗都有本科大学生趋之若鹜的争抢,环卫部门的正式职工可算是体制内的人,说不定这次是一线环卫工出国考察,下次就同样可以组织政府的一线司机、一线城管、一线XX出国考察学习交流,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不会有人心痛,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理由多得很。
案例分析:政府作为行政组织者,影响其做出选择的主要要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个体行为具有经济人的特征。该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便是政府及其官员是预算的最大化着者。政府作为经济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其被要求追求非金钱目标,过分增加政府产出不但没有被指责浪费的危险,反而可借此提高在公众的声誉和威望,增加增加官员的薪水和特权,这完全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原则,因此,政府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增加预算,扩大支出。
案例三:官员引咎辞职
2008年,距离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六天后,鉴于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同志、副省长张建民同志对上述事故负有领导责任,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接受孟学农同志引咎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的请求,同意免去张建民同志的山西省副省长职务。
同年在三鹿奶粉事件处理结果中根据国家处理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事故调查组调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鉴于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同志对三鹿牌奶粉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对事件未及时上报、处置不力负有直接责任,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免去吴显国同志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职务;鉴于在多家奶制品企业部分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监管缺失,对此,局长李长江同志负有领导责任,同意接受李长江同志引咎辞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案例分析,责任问责制度的建立是对我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一个很好的解释,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相关的责任领导都受到了该有的处分。但是制度的落实还有很大的漏洞,很多引咎辞职的行政官员很快复出,网上有句流行语“龟速辞退,神速复出”。问责制度还需不断的完善
案例四:传统官场文化的毒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古代中国官场有着浓厚的裙带气氛,他们之间拉帮结派,搞所谓的朋党之争。官场中认亲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一些人为了向上攀爬不惜放下尊严认干爹拜干妈。
然而我们国家当前的官场裙带关系也十分严重,官官相护、公权私用、随意给官等等,不同程度的腐败层出不穷,在社会上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如何遏制官场中的裙带关系的滥用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用人选人上不断加大力度,选取的干部要有良好的品德,要有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博大情怀,这是为官的思想基础;要有较高的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这是为国为民的能力条件;要在工作中有良好的从业经验,这是工作实践才能的总结,是服务好人民的现实条件;要在各类学习和工作中成绩优异,这是干部在复杂环境中竞争能力强的最好证明,是领导干部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好用人关是杜绝官场裙带关系的基本要素。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亲戚关系和利益共享等裙带关系仍不同程度存在,导致某些干部被温暖的人情俘虏而忘却冷冰冰的规章制度,选人用人、运用权力时“裙带关系”趁虚直入。
官场 “裙带关系”并非只是个别现象,这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从官官相护到公权私用,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已经成为他们编织这张关系网的最终目的。“裙带关系”这张网,通常连接着官场和商场,蚕食着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以牺牲他人利益,为自己升官发财做铺垫。不久前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被查处的广东中山市长李启红,在涉案的十多人,就有5人来自李启红家族,其中包括李启红的丈夫,她的一个弟弟、弟媳和妹妹。李启红的家族,有多人从事房地产业并雄踞一方,可见,“裙带关系”带来的腐败十分严重。
任人唯亲,失去监督的“裙带关系”势必削弱社会制度各个方面的公平性、竞争力和生命力。在市场经济所涵盖的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裙带关系正在侵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想保护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严厉打击“裙带关系”,如果再任凭“裙带关系”在官场和商场泛滥成灾,不加以抑制,势必会阻碍未来经济的增长,势必会损害国人对公平的信仰与期待。
案例分析:在我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继承、借鉴和汲取中国行政组织文化和别国公共组织文化的精华。其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案例五:领导者的魅力------周恩来
周恩来作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他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一辈子,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人格魅力四射的一生。他的人格魅力除了现在对工作的积极态度,除了现在在对人群众的关心,对同志的体切当中,更表现在他对对待人生价值观的态度上。
从他革命初期介绍朱德入党,到他在遵义会议的关键时期,力挽狂澜推荐毛泽东主持领导中央工作,从他文革时期顶着“四人帮”的迫害的巨大压力挽救党,到他人生晚年带病坚持工作,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了他的伟大而光辉的人格魅力。
更让人难忘的还有他对待人生,包括他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上。谁都知道他终生没有留下自己的子女,但他对待爱情忠贞不渝,与邓大姐白头偕老,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他平时工作很忙,有时为了工作仅休息三四个小时。但他自己死后的全部家产才5100块钱。这更让我们思念这位人民的好总理。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一个大国的国家总理死后留下这么点遗产,简直叫人不敢相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
今天,我们怀念人民的好周恩来总理,不仅仅因为他的生前廉洁身后只有5100元的遗产,而是因为他是一位深爱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一位为民办事的好总理,一位让中国人民在世界抬起头来的好总理。正如陈老总的诗写得那样:“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们今天纪念和怀念他,就是要继承他的革命遗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案例分析:“信念坚定 矢志不渝、学识渊博 慎思明辩、临危不惧 奋不顾身、雄韬大略 运筹帷幄、沉着冷静 处变不惊、说话风趣 擅长演说、诚实守信平易近人、宽容仁厚 忍辱负重、艰苦朴素 廉洁奉公、精神饱满 毅力非凡”这是后人给周恩来总理的领导魅力的概括。领导权威不只是职位权力,更能发挥作用的还有个人权力。当今社会,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在权力结构中并不均衡,后者变得越来越重要。所谓开发领导力或开发领导潜能,主要是指开发个人权力,而不是职务权力。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崇敬的是个人的品德魅力,知识能力和成功经历。谁拥有这几方面的优势,谁就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就容易获得正式的职务权力或强化职务权力。
案例六:行政管理改革武汉市政府组织进行“减肥”
2009年,武汉108家市直机关单位,试图启用企业经营的方式打造“廉价政府”。昨从武汉市“两型”机关建设工作会上获悉,今年,该市将在市委、市政府周边30多家市直单位,推广引入“两型公司”,将机关的节能降耗工作外包给企业。
这项举措被称为合同能源管理,简单理解即是政府机关请企业当“后勤管家”,由企业出资对机关大楼的水、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改造,机关单位则将其一定期限内产出的所有废旧物资交由企业专买专卖,机关通过零投资或低投资“节能办公”。
目前,武汉市青山区、硚口区,以及市机关工委,已与鑫飞达、龙骑天际等环保企业签订了协议,并有所尝试。如鑫飞达投资10多万元,为市机关工委办公大楼改装了节能照明系统和环保直饮水机,一个月下来,该单位节约用电2000元,节水100吨。
据悉,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去年8月武汉创建“两型”机关至今,全市行政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已在公用经费、节电、节水、节油等方面大力压缩开支,节水7%以上、节电7%以上、节油5%。
案例分析:实践证明传统的行政理念对政府的要求即“大而全”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并逐渐暴露出效率低下、合法性缺失等诸多弊端。为此政府在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把制定政策和具体操作的职能分离开来。当代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政府不需要事必躬亲,最重要的是发挥好“掌舵”作用。武汉市政府此举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