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家畔镇北大街办事处2012年工作总结
张家畔镇北大街办事处2012年
工作总结
2012年,北大街办事处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镇“生态立镇、城镇带动、产业振兴、物流拉动、创新驱动”战略,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公平是第一标准,富民是永恒主题”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县第十七次党代会、十七届人代会及县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镇“1234567”的发展思路和“一体两翼三驱动”发展布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着重抓好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办事处上下的共同努力,辖区内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现将我办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牧业
(一)传统农牧业发展情况
今年,我办事处粮食播种面积达7000余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3300亩,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2600亩,旱作农业推广面积1100亩,玉米种植面积4500亩,油料130亩。羊子饲养量17000只,生猪饲养量2000余头,总产值可达2000万元。
(二)现代农牧业发展情况 今年,我办事处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础化、科学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全年我辖区旱作农业种植面积1850亩,水浇地种植面积1200亩,新发展水浇地200亩。累计投入资金40万元,发展温棚、拱棚40亩,用于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每亩产值达万元。发展设施养羊,今年新发展养羊大户1户;发展规模化养猪,新发展养猪大户1户,成立望夏村养猪专业合作社1个。目前我办辖区内优质白绒山羊存栏量达2800多只,优质食用猪、种猪存栏量达1000多头。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道路建设:目前,我办已完成了小肥羊路段南北走向长596米、宽8米,东西走向长276米、宽6米的道路建设拆迁、征地、平整路面等前期工作;完成了郭家庙村刘碾房乡村道路的拆迁、征地、打树、平整路面等前期工程;完成了四柏树村小学到职教中心投资200万元的长2000米、宽6米的乡村公路建设;实施了长庆路至大海则3.2公里的绿化带建设工作,总投资15万元;完成了从北大街到胡伙场的长1700米、宽5米的乡村道路建设;完成了双家湾村长286米、宽6米的村组水泥路建设;积极配合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完成龙山路拓宽改建工程的征地、拆迁等相关工作;望夏村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得到落实,并已实施完毕。水利建设:新打灌溉机井4口,铺设地埋管线400米,维修地埋管道10000多米,新修井房30多间。实施了四柏树村节水管理工程,共打深井12眼。配合水利部门、环卫部门开展芦河治理工程。招商引资:2012年望夏村引进药材企业加工厂一家,解决了当地剩余农村劳动力无工作的现状,给当地农民增收12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实施了郭家庙村农贸市场建设的前期土地征用、手续办理等工作,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投资2亿多元。实施了双家湾村村民入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该工程占地面积6亩。沼气建设:在东郭家庙小组建设沼气池一座,可供周围60户农民的日常使用。
三、以人为本重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民生保障工作
1、今年,我办对辖区的所有居民低保户、临时救助户、住房货币补贴户,进行了再摸底、再调查、重入户的调查办法,进行逐户逐人核查核实,取消了不合格享受户数877 户、1670人,新增40户、112人。目前,我办事处共有236户、605人享受了国家的城市居民低保;181户、448人享受了国家农村居民低保;临时救助94人,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自2011年7月办事处成立以来,我办事处一直承担 着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相关工作任务。今年,第一、二期经济适用房摇号、抽号已进行完毕,购房户的相关手续已经办理和完善,有望在明年全部住上新房。
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严格依法筹集、管理和使用,实行基金收支两条线,养老金委托金融机构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截止12月底,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2774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8%。
(二)计划生育工作
2012年,我办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计生局和镇计生办的领导下,认真宣传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宣传教育。以提高人口质量,促进婚育观念转变等为目标,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宣传品1200多份,悬挂宣传标语12条。二是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了对流动人口、新出生人口的专项治理工作。核实辖区内流动人口6182人,新出生人口102人。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我办把惠民、富民项目向计划生育户倾斜,给他们送技术、送资金。今年,共发展计生家庭创业户4户。
(三)综治维稳工作
一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雷靖江同志为组长的综治领导小组。形成了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今年,在道路主干线张贴标语30多条,粉刷固定标语90多条,制作宣传专栏20余期,悬挂宣传横幅40余条,发放宣传单10000多份,并与辖区内常住人口签订了治安承诺卡,使群众了解其在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自觉配合,主动支持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及时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积极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办事处的范围内。今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多起,调解率100%,成功率90%。四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我办把安全生产工作列为重要工作,安排包村干部到各村宣讲安全知识,对辖区内所有农用车车身喷绘宣传标语,加大了安全生产工作宣传力度。加大对输油气管道的巡查力度,对辖区内彩钢房住户进行安全隐患大检查,并与住户签定《责令改正通知书》,完善应急预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对各类安全隐患每10天排查一次,确保了辖区内无一安全事故发生。
(四)封山禁牧工作
为了认真落实省、市、县各级封山禁牧相关的法规和会议精神,切实保护好我办辖区内生态建设成果。年初,我们确定了各村委负责人为封山禁牧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村民小组组长为直接责任人,实行了严格的奖惩制度。招聘了3名封山禁牧专职护林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并进行了培训,同 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有关封山禁牧的法律、法规、政策发放宣传资料,真正做到了宣传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我办事处以提高辖区整体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强化居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利用已建好的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农家书屋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生活,如:秧歌、舞蹈、剪纸等,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了“平安家庭”、“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提高了群众文明素质,展现了良好的城市文明形象。
四、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巩固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狠抓干部作风,着力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2012年是全省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年,按照省、市、县、镇的安排要求,我办事处严格管理,制定出台了《北大街办事处请销假制度》、《北大街办事处考核奖罚制度》《北大街办事处干部职工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奖罚措施。经过今年的集中整治,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确定每周一早8点半到10点半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笔记每人每年不得少于1万字,心得体会不少于2篇。二是积极发展党员。完善了党员档案,规范了入党程序。我办现有党员288名,今年共吸纳入党积极分子35名,预备党员11名。三是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2012年,我办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组织建设”的总体目标,充分借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在党员中实行“党员承诺制”。广大党员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保护环境、排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中,都发挥出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果。认真组织干部学习中、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会议精神,狠抓了宣传教育。加强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监督工作。建立健全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办事处班子成员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我办事处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五是做好迎“七一”活动。办事处利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一周年这个节点,积极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史、党校老师讲课、举办“国旗迎风飘,党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迎“七一”晚会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并不断巩固和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六是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总之,今年以来我办事处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好的发展形势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辖区内各村产业化进程缓慢,制约了群众的增收致富;二是办事处财政困难,影响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办将克服困难和不足,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力争使我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张家畔镇卫生院发展纪实
新农合注入活力夯实基础,新医改深刻转型开拓未来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张家畔镇卫生院发展纪实
通讯员 姚正一本报记者 白新华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在上世纪末国家没有规模化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之前,当地的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县财政入不敷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不从心。1995年,靖边县当时最大的乡镇卫生院——城关镇卫生院由于发不出工资完全瘫痪倒闭,就连给镇上和村子里的孩子打疫苗这样国家规定必须完成的动作都无法完成。危困时刻,中医世家出身、在北京中医学院以及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后回到县里工作的琚永恩被靖边县县卫生局委以重任,委派他能够出任该卫生院院长,期望他能带领大家团结努力,让这个卫生院重新振作起来。
琚永恩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毅力和对家乡父老的满腔热情,克服了极为困难的条件,很快就让卫生院起死回生并有了生机和活力。不仅补上了计划免疫的空缺,为群众看病的诊治技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后来国家撤乡并镇,该县把城关镇和新农村乡合并为张家畔镇,该院遂更名为张家畔镇卫生院,从此辖区新增了15个行政村,服务对象也增加了好几万人。2006年该县新农合启动,给卫生院注入了全新的活力,2009年国家医改启动后,该院审时度势,主动从和县医院比技术水平、争患者病源的阵地上退了下来,转而扎扎实实搞公共卫生服务,走村入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面开展妇幼儿童保健以及慢性病管理,让农村患者真正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实惠,卫生院也走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基层医务人员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中医世家传医德潜心钻研学仁术
琚永恩告诉记者,他已故的父亲是当地负有盛名的老中医,老爷子一辈子行医,严谨求实,不苟言笑,把对患者的爱心不挂在嘴上而是装在心里,用深沉的爱心和精湛的技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祛病去疾、在当地群众和医疗行业都享有很高的威望。1978年,老爷子荣获陕西省名老中医称号,这个荣誉在整个榆林地区仅有6位。由于国家要求有省级名老中医称号的县都应建立县级中医院,靖边县中医院也由此建立。
琚永恩回忆,老爷子青年时候师从当地名医学习中医,辨识中药,最先在吴起县学了三年,恩师认为可以出徒后允许他行医看病。1958年,老爷子到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陕西中医进修学校深造,接受了2年国家正规教育。毕业后回到靖边县,先后在县里的东坑镇卫生院,青阳岔卫生院行医。1979年,该县围绕琚老先生成立了县中医院,琚老有了发挥作用的更大舞台。琚永恩说,“家父对肝炎、肾炎的治疗积累了相当深厚的经验,挽救了无数患者的性命,最典型的一个病人,得了肝硬化腹水,县医院诊断必死无疑的,不收治,让回家等办理后事,父亲知道后开了三幅中药,病情减轻了,在后期中医针灸和草药治疗的情况下,这个病人又活了近十年。过去不但没有汽车,连自行车都没有,父亲常常骑驴出去看病,出诊费只有二三毛钱,往往由于患者贫困免费治疗的。他非常受
人尊敬,作为后人,他要求我们不要华而不实,而是要靠本事谋生,靠技术吃饭,靠良心服务社会。他要求我们做到的,首先都自己做到,因此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无私才能无畏,正己才能正人——这是琚永恩挂在办公室里的座右铭,其精神追求正是其父亲一生做人行医的写照。
在他父亲这位名老中医的影响和指点下,琚永恩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说,他12岁开始背诵“汤头”——中医药处方,一直背到30岁,掌握了300多药方的精髓和奥秘,期间帮助父亲抄药方,帮助病人配药熬药等等,逐步形成了服务患者强烈愿望和必须遵守的规则。他说,“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要靠经验积累和勤奋学习感悟,一个药方,每次使用心得都不一样,只要踏踏实实为患者看病,心无旁骛地行医,及时总结病人病情,医术和技能就能每年一个台阶,非常明显”。
1983年,琚永恩追随父亲求知好学的脚印和传统,到北京中医学院进修3年,在这个学术殿堂,琚永恩潜心钻研,医术和眼界都更上一层楼后又到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进修了1年。1991年,琚永恩年回到靖边县卫生局上班。
临危受命当院长,白手起家图发展
1995年,当时该县的城关镇卫生院瘫痪了2年,计划免疫都成了空白,妇幼保健等老百姓最需要的医疗服务更是没有人管。这个时刻,靖边县卫生局经过考察决定委派琚永恩出任院长,至少把计划免疫工作搞起来。
靖边县原主管卫生的副县长申建国告诉记者,他1992年担任副县长,主管计划生育、卫生、教育、广播电视等工作。他说,当时靖边县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还没有开采,县财政相当困难,全县年收入几千万,工资都发不下来,县里的医疗卫生情况确实不好,卫生教育投入相对少一点。县医院都不怎么样,别提乡镇卫生院了。城关镇因为靠近县城,还有影响,其他乡镇卫生院都没有精力关心。那个时候,城关镇卫生院纯粹烂杆了,只有5间破旧的房子,没有人管。卫生局说要派人管理起来,毕竟这个卫生院是全县最大的,我当时提出这个人选要工作负责,有能力,熟悉业务,具体卫生局把关。当时卫生局推荐琚永恩同志,因为他父亲是省级名老中医,自己又在北京读过书,我认为没有问题,就很快同意并决定了下来。
申建国说,当时条件很差,琚永恩收拢了原有的18个大夫,搞了起来,并且逐步有了起色和变化,他作为副县长最满意的是来这里看病的人多了,管理也渐渐上了正轨,注重医疗安全和技术了,更重要的是计划免疫搞上去了,防疫工作有人干了,这让他很放心。申建国认为,当时财政一分钱没有投入,全靠医院自己挣钱,卫生院雇了很多医生,在这种环境下坚持工作确实不容易。他清楚地记得,当时每年卫生系统下达的任务,特别是打预防针,城关镇卫生院没有耽误过事情,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申建国说,那个时候县全年财政收入两三千万,投入医疗卫生确实心有余力不足,现在县财政收入几十个亿,任何一个乡镇花的钱都比当时全县花的钱多,国家也重视老百姓的看病问题了,启动了医改,大力发展医疗卫生,这非常好,医疗技术要发展,而核心是态度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尽管他2006年退休了,但始终关心卫生事业,对医改后张家畔镇卫生院的崭新发展也感到欣慰不已。
琚永恩自己回忆,1995年城关镇卫生院已经瘫痪了2年,尽管有18个医生护士,但是发不出工资没人干活,计划免疫成了空白,妇幼保健成了空白,省
厅卫生局非常重视。当年县卫生局正式调任他当院长,要求他自主经营,要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搞好,人员安排好,属于卫生院业务范围内的工作都要搞起来。刚开始极其困难,琚永恩首先做通员工思想,要求大家转变行医观念,要主动服务,深入农村、走到农民患者家里开展诊疗,而不能等、靠、要,就是变坐堂的模式为主动服务的模式,积极向患者宣传自己、介绍自己,用实际行动、诊疗效果、服务态度打动患者,赢得信任。这一招果然奏效,医生护士在琚永恩的带动下都动了起来,卫生院逐步有了生机。
2004年8月1日,靖边县撤乡并镇,县上把新农村乡撤了,并入张家畔镇,新农村乡卫生院也并入张家畔镇的城关镇卫生院,同时改名为张家畔镇卫生院。后者的12个职工、15个村医也都并入张家畔镇卫生院,而卫生院的业务范围也新增了15个村。琚永恩说,由于新并入了15个村,服务对象增加了好几万人,加上城镇化以及外来人口,卫生院的服务对象逐步达到了近20万人,形势对卫生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随着靖边县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特别是新农合以及现在的医改,为基层卫生院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合作医疗造福千家万户 医疗技术稳步提升
琚永恩认为,张家畔卫生院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核心因素还是得益于国家好政策,首先是新农合,广大农民有了医保,即使贫困户和低保户,也都在财政、民政等部门的帮助下加入了新农合,老百姓看病有了保障,医疗需求迅猛增加。随着患者的增加,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医部分,能以最便捷的手段和低廉的价格为老百姓解决的疾病,卫生院的牌子越来越响亮。
该院新农合办公室的朱文鹏介绍,靖边县2006年启动新农合,张家畔镇所有户籍人口都加入了新农合,县上规定在卫生院住院看病报销90%,门诊报销60%,现在每月住院病人都在100多人以上,今年1月-9月住院1235人,最高报销1500多元,平均报销600多元,住院费起付线80元钱,农民自己支付10%左右,这样下来,参合农民住院看病一般自己只花一二百元钱。朱文鹏说,张家畔镇卫生院每月合作医疗的报销额都在7万元左右,高的时候达到9万多。
新农合带动了卫生院的大发展。朱文鹏说,合作医疗造福千家万户,是大好事,也促使卫生院提高管理、提高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农民的邻居亲戚都会相互比较,谁看病报了多少、哪个卫生院看的好、服务态度好、报销方便实惠,就去哪里看病。琚永恩院长当院长很有经验,会抓管理。比如我们这个医院,合作医疗开了以后,医护人员做到优质服务心灵美,礼貌接待语言美,方便群众行为美,病区整洁环境美,有了这四个美这几年病人猛增。
新农合还带动了卫生院技术水平的大提升。琚永恩介绍,以前病人没有这么多,一年就是个几百人,现在每月最少都200多病人。病人多了,医生就能总结好经验了,医疗水平提升非常明显。经验丰富了,治疗各种常见病都能得心应手,老百姓就喜欢到你这里来了。同时,服务态度也非常重要,很多老年人本来就比较麻烦,表示不清楚的、腿脚不便利的、全身都是病的,医生护士要做到耐心问诊、细心关照、有问必答,这也是很多农民选择张家畔镇卫生院的原因。
新农合还带动了卫生院诊疗环境的大变化。琚永恩说,卫生院真正有了明显起色是2008年,老百姓对我们的服务有了认可,县城了20多万人,来的患者越来越多,人脉有了,我们的群众基础越来越扎实,因为我们接地气,和群众是
一体的,这才得到了老百姓的信赖。而我们也不能辜负这种信赖和托付,稍微有了改善,我们就花钱改善就诊条件和环境,2005年卫生院在全县率先搞了标准化接种门诊,大大改善了预防接种的环境,后来省上要求进行规范化接种门诊改造,我们也积极响应,投入20多万升级改造,使得接种门诊干净整洁、更加现代化、接诊流程也实现了人性化。
该院副院长、主治医生邓元昭介绍,他是2005年来到这家卫生院的,主要是这里距离县城近,患者多,检查设备也好一些,病人多,能提高业务水平。合作医疗后,农民小病不扛了,常见病、慢性病、小儿急救、中医疑难杂症等,病人越来越多,2007年病人明显增加,最早每天看10多个病人,现在翻了四五倍,每天能看四五十个人,去年冬天甚至达到60多人。病人多了,自己的压力也大了,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水平,查阅资料、进修学习、及时总结经验等,自己买杂志、看报纸、网上学习,跟上医学进展,提高很快,很多病人专门找我看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该卫生院的资料显示,2011年1月-12月,全院补偿住院参合农民496人次,住院总费用802915元,补偿总金额276180元,日均住院费用143.2元,人均补助529.5元。同时,外转病人报销的金额也逐步增加,每个月外转病人的报销费用40多万,最多72万元。
转型迎接新医改 公共卫生开辟新天地
琚永恩介绍,2009年国家实施新医改之后,卫生院的发展走到了新的路口,新的时期,国家强调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服务,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的任务非常重。而这也是卫生院发展的新机遇。以前,他们主要是靠基本医疗挣老百姓的钱维持运转,现在搞好公共卫生服务,政府给补偿,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加成等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就医看病的负担,卫生院靠药品的日子结束了,只有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才是出路。这就要求卫生院必须转型,从看病转向搞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两条腿走路,而这个转型给卫生院开辟了全新的天地。
张莉医生2003年到张家畔镇卫生院工作,她的工作主要是预防接种。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走遍了镇上的每一个村庄,上门接种,背个箱子挨家挨户打疫苗,还有传染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都需要他们筛查、诊治、管理。传染病主要是淋病、性病、腹泻、腮腺炎、麻疹等,特别是幼儿园以及小学生的接种、体检等,每月针次在7000多,工作量非常大。
杨海宽医生是西安高教系统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社区医学的中专生,2002年毕业,2006年应聘到张家畔镇卫生院工作,负责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他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工作很难搞,他深有体会,那时条件不好,无论乡镇还是县上,卫生工作都很难开展。2003年非典后县上重视计划免疫。他2004年在龙州镇卫生院搞计划免疫,那时工作为他打下了基础。调到张家畔镇卫生院后,继续搞计划免疫。刚来时户籍人口5万人,但是各个村子里搬到张家畔镇的、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加起来就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他们摸底下来20万人以上,每年出生人口近4000,这是报表上的数字,实际出生远不止这么多。卫生院搞计划免疫的医护人员共12个,有一半人常年要在村上跑,主动找小孩,院长重视,要求我们出去,挨门逐户清查,问家里有小孩没有,有的话,接种了什么疫苗,并通知接种疫苗的时间和疫苗种类。每人每月最少跑200多户人家,相当艰苦,近的都是步行出去,走到最远再步行回来。后来院长加大支持力度,给我们买了摩托车。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已经换了2辆摩托车,2004年一辆,2006年又换了一辆,跑的快一点,入户的户数多了,效率高了。县上疾控中心也加大了指导,强调每个乡镇卫生院配一辆摩托车搞防疫以及和接种。后来比利时在我们这里有个项目,给我们卫生院发了一辆面包车,成了我们最现代化的工具。杨海宽介绍,公共卫生工作刚开始非常难搞,主要是农民的预防接种意识不高,不了解他们,抵触防备心理很强。他印象很深的一次,到了农民家里,眼看着有小孩有大人,但敲门就是不让进家门,以为他们是搞计划生育的检查超生的,甚至放狗咬人。有一家人见了他们还把正在玩耍的孩子用被子捂住,后来他们耐心做工作,逐渐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农民现在比以前接种意识主动多了,只要是接种日期,刮风下雨都不耽误。而卫生院的接种条件也大为改善,从刚开始2米多宽的石膏板房,到后来的彩钢棚,再到现在的标准化、规范化接种门诊,农民看到这些变化,对公共卫生的认识也有了变化。
杨海宽说,张家畔镇卫生院的规范化接种门诊是榆林市第一家建成的,省上的要求是2011年6月下来的,他们卫生院8月份就建好了,当时神木县、定边县的卫生院都来参观过。
薛加学是西安医学院的大专生,2011年毕业,由于是本地人,他当年9月份自己找到张家畔镇卫生院应聘,现在也搞公共卫生。说起自己的工作,这个年轻人也感觉开始时候不好干,太难了。他说自己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所有项目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现在已经建了8万多份,逐门逐户摸底填表,主要了解过去病史,现在情况,量血压,测血糖,了解过去对啥药过敏,在哪里住过院等全面的个人基本信息。接着,将根据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要开健康处方,只要人在,就给讲清楚,搞不清楚的,必须多次跑,这次不行,下次再去。如果是住10户人家的片区,得去四五遍,住在城镇里的,我们去人家上班,等下班再去,人家要休息,有些人还骂我们。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院长在电视台,广播里自己花钱介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也发传单,介绍国家政策,争取支持。
公共卫生盘活基本医疗,基层网底有了保障
由于公共卫生日渐深入,张家畔镇卫生院和辖区老百姓的关系日渐紧密,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还带动了该院的基本医疗,越来越多的农民患者首先到卫生院就诊,不仅因为卫生院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高,而且到卫生院看病方便,医生护士的态度认真负责。截止目前,这家卫生院已经培养了至少3个老百姓非常喜爱的名医,他们每人每天的门诊量都在四五十人以上,这在医改之前是没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都有序运作了起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也就得到保障了。
采访时,靖边县席麻湾村68岁的王志莲老人正在接受针灸治疗。她主动拉住记者的手说起了自己的感受。老人告诉记者,她和老伴是村里的贫困户,合作医疗的钱都是县上出的。年轻时日子艰苦,没有没吃过的,没有没做过的,干重活受了苦,老了一身病,儿女都外出打工,她既要照看老伴,还要照看孙子,平时舍不得看病,也不敢看病。这次实在疼得不行了,来卫生院看看。没想到才几天,折磨自己半辈子坐骨神经疼、头疼都大大减轻了,膀胱炎、尿血也都看好了。前后10天了,一共花了1000多,合作医疗报销之后,自己就拿100多块钱,这里的医生不嫌弃我们老糊涂,不嫌弃我们脏和臭,号脉、扎针、输液都问得一清二楚,一点也不怕。老人告诉记者,她的老伴原来也是乡村医生,干了一辈子一分钱也没有攒下,前些年冬天摔倒两个膝盖摔碎了,县医院给装了2块钢板,每次复查医生都抬起腿摇晃弯曲,每次疼的半死,这然她对医院、对医生充满了恐惧,而这次看病医生、护士把自己当亲人对待,真的没有想到。
大路沟村60岁的樊振芳老人面神经麻痹,高血压、癫痫,患病20多年,特别是癫痫,一年发作好几次。自从10年前在张家畔镇卫生院看病以后,在没有换过医院。一是方便,二是便宜,最重要的医生对自己好。老人一家四口,靠儿女打工谋生,年收入四五万元钱,还有2个孙子在念书,家里经济条件十分拮据。挣得不够花的。主治医生邓元昭告诉记者,每次都是对症治疗,中医针灸,中草药,外加一些西药,特别是针灸,对急性期疼痛疾病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而中医药便宜,针灸都是免费的,因此大家都很欢迎。
龙州乡60岁的卢占福老人因为心脏不好、气管炎、背部疼痛入院治疗。他说发病后疼的睡不下,出不来气,这里针灸效果非常好,现在4天了,已经完全没有疼痛了,他老了,不能干活劳动了,靠儿女养活,晚年就怕得病,看病花钱给孩子增加负担,国家有了新农合,帮了老年人大忙,而卫生院的大夫们也看的好,这就是最好的晚年了。
小河乡72岁的马明花老人20多天前因为关节炎发作,平生第一次住起来拐杖,因为到县医院看病排队时间太长,两腿膝盖受不了,就来到了张家畔镇卫生院,在这里不用等,进来就看上了,大夫一有空就来看她的情况,给她免费针灸,也不用交押金,当天结算,看了8天基本好了,能下地走动了,也不用拐杖了。老人说,自己西安、银川、县医院都看过病,数这里服务态度好、数这里方便,确实是老百姓自己的好医院,电视上经常看到国家在搞医改,搞医改就要支持我们老百姓身边的好医院,让他们更好地为我们看病服务。
琚永恩告诉记者,张家畔镇卫生院的发展就是当地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发展的缩影,正是国家的好政策让他们有了为农民看病服务能力。下一步,他们还将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力气,决不让农民因为常见病四处奔波,同时要响应省上、市上的号召,细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他们这一代手里变成现实,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国家医改政策的阳光和实惠。
第三篇:张家堡镇2010计划生育年终工作总结
张家堡镇2010计划生育年终工作总结
2010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计生局的正确指导下,通过镇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镇较为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口指标
截至到2010年9月31日全镇的总人口为23445人。本共出生212人,男孩118人、女孩9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5:100(一孩男80人、女58人,性别比为137:100;二孩男37人、女36人,性别比为102:100)。其中一孩138人(政策内126人、政策外12人);二孩73人(政策内64人、政策外9人);多孩内1人,政策生育率为90.09%。累计死亡164人,死亡率6.99‰,人口自增率为2.05‰,人口出生率为9.04‰。
全镇育龄妇女4697人,其中无孩181人,一孩2039人,二孩2390人,多孩87人,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为92.61%,长效避孕率为85.22%,当年出生长效避孕率为83.12%。
二、工作指标
1、奖励政策落实
2009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金76000元,今年年初全部兑现,由独生子女父母本人亲自来领取,并在发放表上签字。2009我镇共有30人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2、技术服务
认真开展“综合服务日”活动,有实施方案和服务记录,每季度服务时,都提前将通知发到各村,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累计服务达一万人次。同时,加强了基层的月访视工作,彻底掌握孕情和环情。
今年的季普查工作累计上站7981人次,在配合县站开展免费服务工作中共有3141人接受服务,共查出有妇科病的62例。对159对新婚、待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优生优育知识培训。筛查出4名高危育龄妇女,进行了建档处理。
3、服务站建设
我镇已申报技术服务站国债项目建设,其中国债投入15万元,乡镇自筹10万元,现已做好前期工作,等待项目的批复。
4、流动人口管理
2010年我镇坚持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率达到90%以上。及时、准确地完成每个周期信息的下载、补录、反馈,对掌握的流入、流出人口正在积极录入确保信息的及时、完整、准确。
5、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我镇制定了具体治理方案,加大了宣传力度,引导广大育龄群众自觉遵守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两级两全包保责任制,联合其他部门打击“两非”案件。对女孩户进行相应照顾和帮助,例如,优惠加入合作医疗,办理有关保险,提供生产、致富技术信息,技术培训,优先划分宅基地等。
6、宣传教育
全镇共有计生宣传标语54条,各村都配备1-2名宣传员。累计发放宣传单(“生育证审批须知”、“流动人口须知”、“奖扶政策须知”)1万多份。
“双文明”创建情况(创建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
2009年我镇沙埌村和隆伏寺村为“双文明”村,2010年曹堡村为“双文明”试点村,三村共有婚育文明家庭111户。广泛开展“学习婚育知识,更新婚育观念,树立婚育新风”活动,充分利用这块阵地,“零距离”进行宣传,促进广大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的转变。切实做好婚育新风宣传进村入户的工作,积极开展婚育
新风进万家一条街宣传工作。
制定“关爱女孩”优先优惠政策,今年曹堡村有一名女大学生享受计生2000元公益金救助。
7、信息化建设
我镇有专人负责微机和数据库的管理,建立群众需求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全员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确保各类信息准确无误。同时,也在不断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药具信息平台的信息。
8、协会工作
全镇14个协会组织,专职人员14人、理事101人、小组154个,累计培训37次,培训人次达到4690人次。
各村制度健全,有效宣传协会各项工作。各项活动开展有序:“幸福工程”活动,宣传培训3次,参与1500人次;查体治病2次,参与108人次。“百万会员学科技”活动2次,参与1600人次。青春期健康与预防性病、艾滋病宣传活动2次,参与380人次。早期教育培训2次,480人次。
总之,我镇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搞好以后的计生各项工作。
第四篇:在张家畔镇2012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专题发言.doc(张步东))
纪检、综治、信访专题发言
——张家畔镇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
纪检书记:张步东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我镇2012年纪检、综治、信访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2011年纪检、综治、信访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纪检工作方面:
2011年在县纪委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反腐倡廉的各项部署,始终坚持“惩防并举,更加注重预防”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实现我镇“经济发展快,党风廉政好”的目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各项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全镇反腐倡廉建设在整体推进中取得新成效。
1、党员干部的学习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一年来,党委政府按照创建“五型机关”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章》、《两个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准则》以及各种法律和法规等。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有了较大提高。
2、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治本抓源头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认真规范“村财镇管”制度,加强对“收支两条线”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执行“五公开”,“六落实”和“十不准”,促进各项事务尤其是财务管理全过程的公开、透明,积极发挥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民主理财、民主议事,民主管理。2011年我镇纪委警示训诫2人,其中警示提醒1人,诫勉督导1人。
(二)、综治工作方面:
1、扎实开展了法制宣传。利用“和谐快车”进行流动宣传和发放宣传单,宣传防范知识和反邪教知识等。引导村(居)民通过正常渠道解决诉求;
2、切实保障了校园安全,组织召开了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工作紧急会议,制定了《防范校园暴力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各学校加强完善出入登记管理制度,配强了保安和门卫,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未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3、妥善排查调处了突出矛盾。通过全面排查,疏理重点隐患,落实了化解责任人,成立了信访维稳领导小组,下发了《2011年城镇役务兵家属上访维稳工作方案》通过加大政策宣讲,做好人员稳控,目前,基本化解了2011年城镇役务兵家属上访矛盾。
4、反邪教社区创建工作。反邪教工作是社区精神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反邪教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反邪教示范社区为契机,高度重视“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的贯彻实施,以社区单位为依托,以科普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向社区居民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整体推进社区反邪教工作有序开展。共发放反邪教宣传卡片3000张,2012年,河东社区被评为反邪教活动示范社区。
(三)、信访工作方面:
信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2011年我们共接待来信来访13次,交土地所、司法所处理9件,信访解释3件,正在调查处理1件。党委政府根据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变上访为下访,认真调查研究不断将一些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形势严峻。二是违纪现象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身上依然存在,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时有发生。三是个别人法律观念淡薄,行为不规范,不按程序办事,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按照中、省、市、县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正视问题,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综
治、信访工作。
二、聚精会神、凝聚力量全面做好我镇2012年纪检、综治、信访等各项工作。
(一)、纪检工作方面:
第一,要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将按照全县干部作风整顿和县纪委“五个集中整治”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能,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要从最基本的制度抓起。重点对上班期间饮酒、打牌、缺勤、旷工、迟到、早退等抓出典型,严肃处理、今年镇纪委将责成各站、办、所以及各村委、社区必须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年终必须与工资奖金相挂钩。
第二,围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的重要措施,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严格按照“五个一律”的要求开展工作。近期我们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全镇村支部书记、主任、会计进行集中培训。主要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结合村财务管理,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今年我们还要采取轮训,主题教育,座谈会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开展以“创清廉村风,建和谐家园”
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事务公开,推进制度创新。认真履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一事一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员廉政承诺等常规性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维护党纪国法,重点查处侵害群众利益,违反社会管理,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它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做到案案有结论。
(二)、综治工作方面:
2012年在综治工作方面一是狠抓村级综治办建设,配齐配强软硬件;二是狠抓大防控体系建设,构建严密的治安防范网;三是狠抓矛盾纠纷排调工作,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设人性化的管理机制,积极争创示范综治办。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寻找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探索加以改进,扎实推进“新一轮”平安张畔建设!
(三)、信访工作方面:
今年我们将在政府办公区醒目位置公示信访受理范围、接访工作流程、信记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来访群众可根据公示的接访领导名单以及分工,选择领导接访,被选择的领导干部(包括村干部)要及时接待群众,认真分析和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对处理结果仍有不满的上访群众要分析原因,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重复访和越级上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纪检、综治和信访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在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努力营造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张家坡镇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总结
张家坡镇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汇报
张家坡镇位于沂源县东南,淄博、潍坊、临沂三市交界处,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人口2.7万。全镇共有团总支5个,基层团支部43个,其中管区团总支4个,企业团总支1个,农村团支部34个,机关团支部1个,非公有制企业团支部4个和“两新”团支部4个,全镇在籍农村团员青年2598人,平均年龄26岁。
镇团委于2010年9月16日进行了团委换届,成功选举产生出由9人组成的第十六届张家坡镇团委委员会。
今年以来,按照团省委、团市委、团县委的换届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弄个村团的建设水平,镇团委按照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注重创新的原则,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换届工作。
村级团组织于2011年7月1日34个村全部完成了换届,换届成功率100%,选举产生了122名村级团干部,其中女性团干部37人,占团干部总数的30.3%;团干部平均年龄27.4岁,30岁以下团干部67人,占团干部总数的55%,30岁至35岁的团干部48人,占团干部总数的39.3%;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数74人,占团干部总数60.7%,其中研究生1人,大学学历9人;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优秀青年担任团干部64人,占团干部总数的52.5%;同时在本村“两委”担任委员的团干部20人,占团干部总数的16.4%。通过换届,全镇基层团的组织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全镇基层团的干部得以配齐配强,全镇团建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全镇各村党支部的重视 镇党委及时召开党组成员会议,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年“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点,召开专题动员会,要求各村党支部站在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全镇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障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了镇团委书记、副书记包管区,中层干部(团建指导员、包村干部)包村,村党支部动员组织协调,层层分工、明确任务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指导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重点争取了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对一些重点、难点村,换届指导组共同研究具体工作方案。
(三)加强宣传动员,努力营造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良好氛围
召开村级团组织换届工作动员会,下发了集中换届的工作方案,确保换届工作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的开展。同时,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黑板报、标语、条幅、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宣传搞好此次村级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是加强村级团组织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基层团组织基础,激发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力的一项重大举措,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团员青年积极参与。
(四)加强工作研究,确保全镇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工作100%”目标的实现
1、坚持标准,选好配齐村级团组织班子。要求各村团书记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热爱团的工作,在团员青年中具有较高群众威信,能够团结带领青年共同致富的优秀青年党员、团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注重在村“两委”后备干部、青年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员军人中择优选拔村团支部书记。村团支部书记候选人按照村“两委”候选人的标准配备,报镇党团组织批准同意后,召开村团员大会选举产生。
2、坚持原则,确保选举依法有序进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标准选拔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得人心、工作上抓得实的团干部充实到基层团组织。新当选的村团支部书记普遍体现了“三个高”特点,即:思想觉悟高、工作热情高、在团员中威信高。
3、创新推选,创造性开展选举工作。在村“两委”换届结束后,为保证将村级团组织换届与村“两委”换届衔接起来,我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直接能从“两委”班子成员中提名最合适人选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由村团员大会表决通过”,报镇团委;不能直接从“两委”班子成员中提名最合适人选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由村团员大会提名候选人,村党支部同意,报镇团委。在村级团组织内部岗位设臵方面,不拘泥于委员数量要求,要求选强配齐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注重吸收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青年星火带头人的优秀团员、青年党员担任村团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原则上要求为女性担任。
通过换届选举,努力将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年纪较轻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把村级团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作用突出、制度落实、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真正把党组织和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促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
共青团 XX 市委员会 2010 年 X 月 X 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