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定稿]

时间:2019-05-12 20: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定稿]》。

第一篇: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定稿]

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东接临泽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西邻酒泉市肃州区和金塔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境内地形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部为祁连山地,中部为走廊平原,北部为合黎山地,海拔在1260米至3140米之间,受地形、气候影响,常年风多、风大,光照强烈,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建设新能源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省上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来,高台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把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来抓,先后编制完成了《高台县新能源发展规划(2012-2020)》和《高台县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发展规划(2012-2015)》,计划到“十二五”末,高台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18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1180兆瓦,风电2000兆瓦;到2020年,高台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30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4430兆瓦,风电2870兆瓦,努力把新型能源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将高台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能源县。

一、新能源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一)能源资源富集。一是光热资源优势明显。高台县海拔高度介于1260-3140米之间,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左右,太阳能可利用年总天数大于280天,日照百分率73%,年均太阳热辐射值为6301兆焦耳/平方米,具有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空气纯净透明、无污染等特点,是我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二是风能条件得天独厚。高台地形东窄西宽,特殊的大气环流和地形,造成县境西端常年风多风大,风能资源丰富,据碱洼滩测风数据显示,70m高度3m/s~25m/s有效风速时数占全年总时数的84%左右,全年有效风速时数约7358小时。三是水资源储量充足。县境内有黑河、大河、摆浪河、水关河、石灰关河、红沙河等6条河流,黑河流经县境的年径流量10.9亿立方米。有各类水库、塘坝26座,年蓄水量达5000多万立方米,具有建设中小型水电站的条件。四是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高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有农村人口12.9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番茄、棉花、蔬菜为主,每年产生的秸秆总量在70万吨以上。

(二)保障条件充分。一是地理条件优越。县境内有广阔平坦的戈壁荒漠94万亩,土地成本低,地形地质条件好,地势平坦开阔,可供选择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场址面积较大。二是交通条件便利。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横贯全境,距张掖市80公里,距张掖军民合用机场110公里,距嘉峪关机场180公里,距酒泉下河清机场100公里,有高台火车站、梧桐泉火车站、石泉子火车站等3座火车站,2010年开工建设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原兰新铁路专线将成为西北最大的货运线)具备很强的运输优势,是发展新型工业的理想之地。三是电网网架完善。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9座,33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大幅提高电网负荷和输送能力。

二、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前期勘察和努力,高台县已确定了八坝滩、九坝滩、十坝滩、碱洼滩及其边缘丘陵地带、梧桐泉滩、马营岗子、高崖子滩、许三湾滩、盐池滩、红山滩、红寺坡、五颗石滩等13处适于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场址,并依次进行了详细的测风、测光工作,目前已完成八坝滩、盐池滩、碱洼滩及其边缘丘陵地带、马营岗子、高崖子滩等6处区域的测风、测光和高崖子滩、碱洼滩及其边缘丘陵地带、盐池滩、八坝滩等5处区域的风光资源评估,正在开展测试的有红山滩、红寺坡、五颗石滩、梧桐泉滩等4处区域。在做好测量工作的同时,高台县主动外出招商,先后与甘肃汇能、山东大海、浙江正泰、浙江昱辉、新疆特变电工、上海航天、华锐风电、国电龙源、上海环保桥、常州益鑫等10多家新能源开发企业签订或达成了160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和600兆瓦的风电开发协议,计划到2015年全部建成并网发电。目前,高台县已向省发改委上报了总投资122.2亿元的59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346.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分别是甘肃汇能159兆瓦、山东大海49兆瓦、浙江正泰100兆瓦、浙江昱辉30兆瓦、新疆特变电工30兆瓦、上海航天100兆瓦、上海环保桥50兆瓦、常州益鑫50兆瓦、锦世化工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华锐风电99兆瓦、国电龙源49.5兆瓦、大唐甘肃发电49.5兆瓦、华电新能源99兆瓦、吉林能源49.5兆瓦风电项目。其中:甘肃汇能60兆瓦、山东大海50兆瓦、浙江正泰100兆瓦、上海航天50兆瓦等总计26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取得省发改委“路条”,并于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建成并网发电。

新能源项目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对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台县目前已开工建设的2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39亿元,仅这一项投资,就是高台县今年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亿元的1.5倍,占“十一五”期间高台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5亿元 的88%,占“十二五”期间高台县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7亿元的19%。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3.87亿元,占2012年高台县计划完成生产总值36亿元的10%;可新增工业增加值1.61亿元,使高台县产业结构调整到35:40:25,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传统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可新增税源3870万元,占2012年县财政计划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的33%。“十二五”期间,若目前已上报项目均能建成发电,可为高台县新增122.2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一五”期间高台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2.8倍,占“十二五”期间高台县计划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59%。同时,光伏发电项目的上马,也蕴藏着广泛而特别的社会效益,其在缓解能源危机、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就带动就业方面来说,平均每兆瓦光伏能源可创造出20个与制造相关的工作就业机会,而安装每兆瓦光伏系统可创造出13个与安装、维修相关的就业机会,高台县今年开工建设的2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仅安装一项就可为高台县新增3000人左右的劳务用工机会,还不包括相关的商贸物流、三产服务、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的劳务用工机会。

为进一步加快高台县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县委、县政府积极筑巢引凤,在编制完善《高台县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规划(2012-2015)》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建设指挥部和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管委会,制定下发了《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分解落实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发电项目工作任务的通知》等,产业园区内供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供热、供气和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的开展,为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析高台县新能源开发工作,较张掖其他县区具备毗邻酒泉的区位优势,各项工作也做到了其他五县区前列,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投资较大,尤其是园区内河道治理、防洪坝建设对县财政压力很大;二是现有项目业主对高崖子滩输电接入、项目核准等有较多顾虑,各项目业主工作进展不平衡;三是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312国道开口手续审批、输电线路跨越高铁、高速公路、兰新铁路许可审批协调难度较大;四是县境内电网网架不尽完善,缺少330千伏、110千伏等输变电设施,是制约高台县新能源产业大规模、超常规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及高台县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快高台县新能源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好全省“十二五”期间能源产业拉动发展的创新举措,尤其是要抓住2012年全省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新增光电装机容量400兆瓦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县域内实施政策驱动、规划带动、项目拉动、产业联动的战术举措,多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夯实筑巢引凤基础。一是全力做好已取得“路条”的2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年内建成并网发电,为今后超常规推进新能源发展创造条件。二是继续做好已上报项目的“路条”争取工作,争取大唐49.5兆瓦和华锐49.5兆瓦风电项目尽快取得省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年内开工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对高台县地形的考察和分析,通过走访当地居民等,确定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区,接续开展测试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高台县风能、太阳能资源情况,为更多企业参与高台县新能源开发打好基础。

(二)抢抓政策机遇,融入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从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来看,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将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重点放在了酒泉,高台乃至张掖实际上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对于甘肃“西翼”的各项倾斜政策和资金补助,高台县有可能无缘。因此,要充分利用高台县毗邻酒泉的区位优势,一是在“中心带动”中主动配合,加强与省上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的衔接联系,在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制定、配套服务、项目推介中尽可能多的将高台融入其中。二是在“两翼齐飞”中担负责任,紧密结合酒泉新能源“6+2”产业群(发展风能、光能、调峰电源、电网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处理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台县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矿产资源深加工等高载能产业。

(三)建立大推进机制,集中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点培育。一是组织上强化。尽快成立运行新能源发展机构,加强新能源开发队伍力量,编制新能源有关规划,负责具体组织、指导、协调规划的实施工作,统筹协调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审批、要素供给、优惠政策落实等事项,合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二是政策上倾斜。制订出台扶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引进的重、特大新能源项目、高科技项目、龙头型项目、基地型项目给予特殊政策。三是措施上主动。积极与国内外能源公司接洽,通过走出去推介,引进来考察,坐下来商讨等方式,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的“两强”企业参与高台县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务求新能源开发项目每年都能储备一批、上报一批、开工一批、核准一批、建成一批,形成接续发展、持续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四是谋划上科学。统筹城乡新能源发展,通过2-3年的努力,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触角发展到城市、农村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积极申报全国绿色能源县,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大县。

(四)规划特色产业园,搭建清洁能源工业体系框架。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高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项目为支撑,争取国家投资,构建清洁能源工业体系,努力把高台建设成为河西风电走廊500万千瓦发电工程的支柱和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着力打造四大特色产业园:一是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充分利用该区域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的并网条件,在312国道、高速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建设若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高台县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二是八坝滩光伏产业园。以甘肃汇能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上海航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建设110千伏和330千伏变电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八坝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光伏产业园。三是碱洼滩风光互补产业园。重点引进发展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最终形成风光互补,全天候连续发电示范园区,并成为合黎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电源供应基地。四是盐池滩风电产业园。接续开展该区域测风评估工作,以华锐风电100兆瓦风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完善电网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末将盐池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产业园。

(五)拉长拓展产业链,推动新能源产业纵深发展。着力培育三大产业链:一是光伏产业链。利用高台县丰富的芒硝、萤石和硅石资源,建设发展以太阳级硅锭、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为主的光伏产业相关生产设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产业链。二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着力引进风力发电整机生产企业,打造风电塔架、机舱罩、叶片等相关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体化风机制造基地。三是太阳能利用产业链。一方面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水器组装和配套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发展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景观照明、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光源产品等的研发和生产。

第二篇:崇明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崇明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崇明县统计局2011-06-16

崇明地处上海远郊,是上海农业土地资源最多、分布最集中、农业生态环境优佳的地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崇明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52.8亿元,比上年增4.4%,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8.4%。其中:全年粮食总产在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

5.9%的情况下实现325786吨,比上年减4.5%,单季稻总产为200557吨,比上年减2.9%,油菜籽实现总产5987吨,比上年减26.6%,蔬菜总产达到953825吨,比上年增0.8%,种植业产值增6.6%;林业中水果产量148847吨,比上年减22.7%,当年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比上年减48.6%,林业产值减27.1%;畜牧业中生猪出栏273058头,比上年减

6.2%,白山羊出栏244745头,比上年增1.5%,家禽出栏429万羽,比上年减1.4%,鲜蛋产量9863吨,比上年下降14.0%,鲜奶产量19081吨,比上年增16.9%,牧业产值增

2.2%;海水产品和内陆水域水产品总量达63150吨,比上年减8.9%,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不断更新,河蟹养殖面积920000亩,其中岛外河蟹面积840000亩,成蟹产量9632吨,比上年减1.4%,渔业产值增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2.0%。

(二)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资生产价格变动平稳2010年粮食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小麦收购价格比上年增13.3%;油菜籽收购价格比上年下降了10.0%;粳谷收购价格比上年增29.9%;蔬菜价格较上年有所上升,特别是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特色蔬菜价格升幅明显,全年蔬菜平均价格1579元/吨,比上年增3.4%;林业生产中柑桔价格比上年减29.7%;生猪生产价格基本持平;禽蛋价格增19.5%;牛奶价格今年比上年增2.0%;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名特优水产品价格上扬较快;主要农资生产价格有所下降,主要农药品种价格比较平稳;商品有机肥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农膜价格较上年略有下降。

(三)特色种养标准化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已经建成设施良田30万亩,设施菜地4.5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0吨,使用面积达到4.5万亩次,商品有机肥3.8万吨。推广水稻机秧面积12万亩。完成规模化、标准化经济林建设任务3500亩、公益林基础设施9500亩及5000亩低效林改造项目。完成四旁林植树47.8万多株,庭院绿化植树62.6万株。另外还实施了《设施葡萄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崇明

白山羊的保护技术应用》等8项市级科技兴农攻关的推广项目。启动了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崇明特色蔬菜(金瓜、薯芋类、白扁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四)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县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现有8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粮食类267个、果蔬类262个、水产类178个,其他类140个(畜牧52个、花卉苗木16个、农机服务18个、农家乐54个),种植面积达到31.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6万亩,带动农户高达73555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25.1%。

(五)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呈现活力近年来,前卫村、瀛东村、绿港村等农家乐式农业旅游发展迅速。2010年,我县农业旅游共接待游客达82.9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55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8%和115.9%。崇启大桥即将开通,届时沪崇苏大通道将全线贯通,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必将成为崇明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二、崇明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机遇

(一)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我县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粮食补贴资金管理,调整完善种粮直补、农业保险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补贴、市级农业园区贴息等政策,加大对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生产量大的专业合作社政策倾斜力度。2010年,全县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33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县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2010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看,农业生产投入资金为91775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3%,比上年增长56.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92588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7%,比上年减少11.9%;改善民生方面投入资金48936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21.0%,比上年增长2.4%。

(三)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积极开展。近年来,我县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10年末,全县有培育科技示范乡镇、示范基地34个,科技示范户1237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近年来,全县共完成了1600名涉及粮食、蔬菜、水产、畜牧、果树等五大专业十个专题的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40名涉及稻蟹共生、成蟹养殖、小南瓜种植、草莓种植、林地鸡养殖、大棚蔬菜等六个特色专业实用技术培训;14703人次安全生产科普及引导

性培训;200名培训任务转移农民培训;62名蔬菜园艺工职业技能培训;1564名骨干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335名县、镇、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业技能培训;635名千村万户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和2000名村民的农村环保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2010年,我县制定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善农药使用联户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到目前为止,全县有4只农产品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7只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3只农产品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 只农产品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了散养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集中免疫工作,加强了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做到了从源头上防控疫情的发生。

(五)农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加大种植绿肥农业补贴的力度,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绿肥种植12.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2.4万吨,测土配方肥6800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5吨左右,另外还实施油菜、二麦等三夏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也有突破,制定出台规模化畜牧场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建造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场内人工湿地等。

新的挑战

(一)外来涉农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从业技能较差。目前,在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外来从业人员近万人,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生产,其中有从业技能的不足20%。这支外来经营队伍综合技术素质偏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外来承包户流动性较强,短期行为突出,对土地采取掠夺性经营,易使土地质量迅速下降;二是外来承包户对农产品安全意识不高,不太愿意接受农技部门的指导,往往自行采购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给农产品食用安全带来隐患。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我县十分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尚需解决的诸多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力度偏低,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崇明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75万亩,总人口有70.4万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目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发

展项目、缺少可行性论证,从而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修建路、桥)与上海“新农村建设”中“三个”集中理念大相径庭。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需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仍不够健全,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尚不完善。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数量庞大,管理、指导、服务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而目前仅依靠县农委一个部门管理,乡镇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服务,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另据有关部门反映,有20%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工商注册后,没有实质性运作。二是经营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自我积累能力差,整体实力弱,上规模、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不多,无法有效组织生产经营和规避风险,弱化了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合作社社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差。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农产品产业规模化程度看,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水平较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畜禽、蔬菜、水果等产品规模化水平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难以满足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有薄弱环节。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无公害行动计划,坚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监管体系建设,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特殊阶段,种植业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养殖业散养户比重高,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实施监管的难度很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正处于发展初期,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受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化肥、农药用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三、崇明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抓住上海后世博效应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以做精、做优、做强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实施《上海推进农业“三个高水平”发展纲要及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结合崇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带动作用,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化程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农产品认证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贴机制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推进设施粮田与设施菜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场与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全面启动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提升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制定重点农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种养结合和农作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建设水稻、绿叶蔬菜、西甜瓜、河蟹四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本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国家与社会组织并存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功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共同发展长效机制。以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县项目”,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切实做到农业科技入户。

(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加强技能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农民培训的基本思路。依托历年培训基础,努力实现“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养”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品牌型建设”转变。二是要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基地、粮食丰产示范基地、蔬菜供应基地为重点,把创业农民培训、合作社干部轮训、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新生农民培训作

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我县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发培训专业,实施“针对性”培训,努力探索有崇明特色的农民培训长效管理机制。

(五)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崇明明天增色添彩抢抓后世博机遇,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题,集聚提升一批农业旅游、农家乐精品接待点,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休闲环境,实现“农村让城市更精彩”。一是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功能、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和规范管理,提升我县现有农业旅游景点档次。二是积极整合现有景点资源,促进全县农业旅游景点连线成片,形成精品农业旅游线路。三是利用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对崇明农业生态旅游带来的契机,积极开展好农业旅游新节庆活动,积极参与上海主题体验线路导引设计,将若干重要农业旅游景点纳入其中,发挥后世博品牌效应,促进重点景点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经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101012006110俞涛指导老师 肖光顺

【摘要】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使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关注,新能源汽车近年来也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建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在各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难以做大做强。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前景,以及我国特别是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制约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政策扶持

一、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前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发展迅猛,但由此而带来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矛盾也愈发的突出。发展更加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则成为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的持续繁荣,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样,新能源汽车就被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于新能源汽车,在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并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提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

①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作为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替代品,新能源汽车在很多

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类别产品。不同类别的产品也有着不同的优缺点。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我国一直鼓励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十五”期间,我国在“863”计划中启动了电动汽车专项,确定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项整车技术,以及多能源动力总成、驱动电机系统和动力蓄电池三项关键零部件技术。“十一·五”期间,我国在“863”

③计划中设立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而近一段时间

以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很多大动作也表明了执行这一决策的决心。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确定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提出3年内(至2011年)“ 十三

②城千辆计划”。2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委在北京为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授牌,进一步明确了财政补贴的标准,并对推进试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在未来三年内,达到100亿元的研发费用和200亿元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用资金,已经超过了前10

③年中国家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科研中资金的10倍。预计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投

入200亿元,重点在于充电电站的建设和电网改造,普通消费者购买时的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以及相关企业的税费减免。

近年来,国内许多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汽集团研制成功的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东风集团研制成功的电动客车、神龙富康纯电动轿车及“楚天一号”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上汽集团研制成功的“超越一号”和“春晖一号”2款燃料电池混合动力

④轿车等。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较为成熟。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我国已自主研发出了一系列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已经实现了小规模整车生产,开展了小规模的示范应用,已有部分产品进入到商业化运营阶段。

二、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与国内其它省市相比,福建省的汽车产业竞争力较弱。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根据2008年底的统计数据,国内从事混合动力客车开发的省(市)有17个,企业有20多家,但大部分仍处于试验及示范运行阶段,只有厦门金旅等五家投入了商业化运营。由此可见,各省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起步均较晚,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具有劣势。而且,由于福建省在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较早,在诸多方面,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走在全国的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跑者无疑是厦门金旅和“大金龙”,它们在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几乎具有垄断地位。

金旅公司是国内著名的汽车整车(客车)制造、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公司的生产能力、产销业绩均居国内客车行业前茅,产品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制造工艺水平居国内行业的先进水平,其客车产品也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荣获各项大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厦门金旅公司在混合动力客车领域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技术优势。从性能、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看,金旅混合动力公交车节油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尾气排放也大为改善。早在2002年,厦门金旅就以“节能减排”为方向,开始了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并在2005年12月试制成功XML6112HEV第一代具有较高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混合动力样车,其营运指标节油达到25%以上,并投入上海试运行;2007年6月,金旅研发的混合动力客车进入北京公交;2007年7月,金旅混合动力客车开始在杭州等城市的街头试运营;2008年初,金旅研发的第三代混合动力客车实现产业化,杭州公交集团采购的45辆金旅混合动力公交车在日常运营中情况良

⑤好;如今,金旅已进入混合动力客车第四代产品的研发阶段。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探索,金旅混合动力

客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其混合动力客车产品先后在很多车展上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这也证明了厦门金旅强大的产品研发技术和巨大的市场发展潜能。

厦门金旅十分注重技术合作。在2009年6月19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建工业项目签约仪式上,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与福建工程学院以及6家企业签订了“建立福建省混合动力客车驱动总成产学研联盟的协议”。福建省混合动力客车驱动总成产学研联盟由高校、整车企业、电机企业、电控产品生产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组成,联盟成员共创市场、共享资源、共同发展,通过整合混合动力客车产业链上的研发、设计、制造、零部件供应和终端用户等资源。通过产学研联盟合作,可以提高厦门金旅混合动力客车的产品性能,降低产品价格,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大金龙”是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另一大巨头。早在1997年,大金龙就开始重视储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力量,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长期的广泛的合作。同时,还与国际知名的零部件制造商进行联合研发、设计等工作。在2001年,大金龙就开始着手进行“新能源技术发展宏图”,也正在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大金龙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始不断的研发成功,并先后于武汉、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开始进行试运行。在这之后的CNG、LPG、LNG到混合动力、纯电动客车等产品也都逐步投放到市场中去。2009年,大金龙的产品获得了大量订单,并有产品获得了多种奖项。同年6月,大金龙新能源客车大批量销往了新加坡,这也实现了国内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客车的首次出口。

经过了八年多的市场考验,以及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金龙新能源汽车显示出了良好的经济性能和环保性能。无论是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还是产品市场化方面.如今的大金龙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应对目前新能源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大金龙新能源客车将会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市场渗透力。

所以,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如能依靠这些优势产品,做足文章,必能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在当今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只要能抓住机遇,就可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占据更大的优势。例如,加快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特别是核心部件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产业化,可以保持和拓展已有的优势地位。这样,就提升了整个福建汽车业的技术水平和福建汽车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及其在全国行业中的地位。

近年来,福建省政府也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2009年12月31日,为推动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我省根据《福建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暂行管理办法》决定成立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基地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依托,联合相关企业的科技力量组建,从事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并为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产学研用联合方式开展技术创新服务。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具有一下主要优点:

1.承担了新能源汽车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开发。组织产学研用联盟开展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攻关,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提供了技术转移服务。积极推介和引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最新技术和成果,实现技术转移,加快科研成果和技术的产业化,推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提供了资源共享服务。发挥了福建工程学院在人才、信息网络和实验室、测试设备等技术资源优势,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

4.可以整合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究开发成果,承接企业委托的技术难题和需求的研发,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开发和攻关任务。

5.能够收集整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技术,了解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动态,提供行业发展战略报告和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6.承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任务。

这样,就整合了福建工程学院相关学科的科技力量,可以利用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源,帮助我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此外,我省也更加重视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1月19日,连江县闽运新能源LNG公交车开通,这是福建省第一批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根据福建省汽车运输总公司的战略规划,今后公司所有新发展的公交车辆都将采用LNG新能源。除公交车外,公司部分长途营运客车也将采用新能源。另外,厦门市从今年起也将分批次更新300辆天然气公交车,用于15条主干公交线路的运营。在3-5年内,厦门市所

⑥有干线公交车都将更新为燃烧清洁能源的车辆,将达到公交车总数的50%。

三、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尽管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不可否认,如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底子比较薄,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不可避免的制约着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的瓶颈。

(一)技术瓶颈

我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我省的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等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但在整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关键零部件尚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即使在目前最成熟的混合动力客车技术领域,在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方面,仍难以满足规模化量产的要求,如果进行批量生产,很多关键的零部件仍需从外省市甚至国外采购。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更是有着较大差距。另外,还存在电力驱动系统效率低,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低等技术难题。

(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

在福建省内,与大金龙同属于厦门金龙集团的厦门金龙车旅行公司(俗称“小金龙”),也具有一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能力。除此之外,少有其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有相当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而且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十分有限,大多数各自为战,分头研制,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较多,这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不能形成合力。

(三)人才瓶颈

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面临人才缺失的境况,福建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本土人才培养环节比较薄弱。而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往往在人才问题上喜欢招纳“海归”或者海外人才,而“海归”和海外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国内企业并不一定能适应国内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因而经常出现这些海外归来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能力作用。而国内的高端人才甚至一些本土人才往往会选择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发展,对本来就人才基础薄弱的福建新能源汽车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更大的制约。

(四)政策扶持的力度仍然不够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快速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至关重要。首先,目前扶持新能源汽车

发展的政策中,对消费者购买的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于私人消费者,并没有激发私人消费者积极性的具体措施出台。重庆、广州等地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来鼓励私人消费,但我省目前对鼓励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还是持较为保守的态度。其次,是政府资金支持不够,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所需的资金投入很大,最理想的方式是政府利用税收来平衡, 从营销环节给予厂家补贴, 这样就能够拉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当然,这些政策扶持力度的不足的主要原因还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的政策有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尚不明晰,激发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政策不够系统,而且相互之间缺乏协调。虽然国家已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补贴政策,但实施细则也并未出台。

四.进一步发展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提高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前提。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在速度和可靠性上的性能仍然赶不上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暂时还只能进行短程行驶,要争取尽快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引进技术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和成套设备,而且要更多的引进软件技术。要考虑到进口技术的消化、国产化的问题。不仅如此,我省的新能源企业更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自身的科技力量,做好二次创新的工作,逐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进行再开发、再生产。

(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之间应进一步合作,实现共赢

省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之间乃至省内企业和国内其它生产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的开发要与整车配合起来,在零部件上的突破也对整车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而,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与零部件企业形成产业联盟,联合开发一些关键零部件,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建设。省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也可以组成合作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集中攻关,合力解决“技术瓶颈”问题。这样也可以避免各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生内耗。此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还可以与高校等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共享技术成果,降低研发成本,打造福建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配套体系,提升福建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三)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人才

为了加快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大力实施新能源汽车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培养和造就拥有新能源汽车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合理人才梯队,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过对内部人才资源的整合和对外人才资源的引进,建设能够适应我省新能源汽车研发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借助这种大环境的春风,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当抓住难得的历史时机,大量的吸引国内乃至国外高素质的人才。

(四)政府支持

福建省应当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机遇,尽快制定符合福建省现实实际的相关政策。

1.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根据其自身的情况以及福建省所拥有的资源、文化、习俗等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

2.政府应当鼓励新能源企业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投入,使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保持已有优势,并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

3.我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纳入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这样,我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去,为其服务。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

4.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力度,引导大众的消费意识,可以从财税方面建立系统的激励政策,以引导和鼓励消费者特别是私人消费者购买。

5.为了拓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政府可以在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销售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积极帮助他们扩宽信息渠道,联系客户。

6.借鉴其它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税收优惠的经验,争取能得到国家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

注释:

① 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S].② 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J].上海汽车,2009,(8):5.③ 雷芳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J].天津汽车,2009,(5):14.④ 李晓丹.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中国能源,2009,(8):43.⑤ 魏霞.大金龙、东风电动,联袂推动新能源客车产业化进程[J].城市车辆,2009,(6):15-15.⑥ 彭红涛,李峥,朱禹,等.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一些思考[J].汽车科技,2009,(5):1.参考文献:

[1] 庾晋.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与挑战[J].太阳能,2008,(3):1l-l4.

[2] 贾新光.解析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问题[J].时代汽车,2009,(10):47-49.[3] 甄子健.电动汽车驶入产业化快车道[J].中国科技财富,2008,(11):54-59.[4] 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1):6-8.[5] 王宇,鲜辉.中国新能源汽车首次叩开国际大门——大金龙混合动力客车出口新加坡[J].交通世界,2009(14):54-55.[6] 鲜辉.八年探索与实践 大金龙勾勒新能源客车宏图[J].交通世界,2009,(12):46-47.[7] 魏霞.大金龙、东风电动,联袂推动新能源客车产业化进程[J].城市车辆,2009,(6):15-15.[8] 徐鹏.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体系和市场[J].汽车与配件,2009,(40):14-17.[9] 彭红涛,李峥,朱禹,等.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一些思考[J].汽车科技,2009,(5):1.[10] 刘艳,白鹭.厦门金旅新能源汽车一路驰骋

[EB/OL].http:///dzbk/xmrb/20090624/200906/t20090624_1034544.htm, 2009-06-24.[11] 何祖谋.走出国门,我省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福建日报,2009-7-22(4).

第四篇: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杨茂君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民生工程”为抓手,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实施农产品“十百千”营销战略为突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政策扶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思路,狠抓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发展成效

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遂宁市按照调优结构、调高效益的原则,紧跟市场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现已形成优质水果、精品蔬菜、优质棉花、中药材、蚕桑、茶叶、九叶青花椒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全市种植特色水果70万亩、无公害蔬菜70万亩、优质棉花17万亩、中药材10万亩、优质蚕桑10万亩、油料75万亩、马铃薯12万亩、茶叶2万亩。船山区、射洪县被列入全省特色效益农业支持重点县,蓬溪县、大英县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蓬溪食用菌基地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出口农产品基地。区域性、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养殖产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总数达到2313个,比2008年增加417个,增长22%。销售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1家,比2008年增加3家。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增长12.6%,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增长24.6%,人均助农增收78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8%。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947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309个,涉及粮食、中药材、茶叶、蔬菜、水产、林业、食用菌、水果、棉花、花椒、畜禽等10多个类别,已成为遂宁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带动农民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36.5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入社社员收入高于其他农户的2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在较大程度上助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采取“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寄种”、“委托流转”等土地流转经营新模式,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全市开发建设了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九叶青花椒、花生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158万亩。加快引进培育农业生产规模业主,大力实施“万亩千亿示范工程”,推动了产业基地规模发展。目前,全市已引进农业生产规模业主100余家,建成“船山区唐桂柑桔万亩示范区”、“安居区三家片蔬菜万亩示范区”等10个现代农业“万亩千亿”示范区并通过省农业厅验收。农业产业结构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全市巳发布农业区域地方标准43个,制定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20余个,全面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率先建成“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市”。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132个、基地面积228.7万亩,绿色食品33个、基地面积59万亩,有机农产品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总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品牌打造初见成效,现有农产品中有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25个,知名商标112个。安居区获“中国沙田柚之乡”、蓬溪县获“中国优质桃之乡”称号。

农产品营销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农业部门深度介入农产品营销工作,大力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十百千”工程,突出抓好会展经济,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努力拓展农产品销售领域。在全国253个大中城市和150余家超市设立了遂宁农产品专销柜(点),有5家企业的农产品进入机场销售,有3个农产品成专供。2011年全市有60余家企业、120余个产品参加省外农产品展示展销,销售总额达14亿余元。已有6家企业的20余个产品销往国外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与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分解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1+2”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任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季度督查与年终考核表彰相结合的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由市政协牵头成立了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考核组,每季度深入区县督查进度情况,积极帮助区县解决实际问题、反映实际情况,有效促进了工作进程。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和专人,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市政府建立完善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信息通报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重点项目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联系人、联系科技人员的“四联”制度。积极深入区县和联系点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解决。

(三)坚持规划先行。遂宁市把科学规划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发展产业规划先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从规划依据、规划保障、规划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在邀请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等全国知名专家参与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遂宁市优势柑桔产业发展规划》《遂宁市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遂宁市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的快速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全市加大了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将国家、省安排的项目进行整合,统一打捆,集中安排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连片规模基地的奖励扶持,重点支持柑桔产业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苗木繁育补助、贮藏加工、市场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各区县财政直接用于柑桔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对在规划区内,经过土地流转新建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柑桔的业主给予一定土地租金补贴、苗木补贴、前期管护补贴。

(五)创新经营机制。一是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机制。积极探索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工商企业和城镇居民到农村租赁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基地集聚,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341个,流转土地70万亩。二是积极探索社会、个人、政府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2010年全市完成各类农业投资50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新签约5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101个,开工101个,初具规模69个。三是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帮助经营主体通过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实行“公司+专合组织十基地+农户”、“六方合作+保险”、“六统一分”和“寄种”、“寄养”等联合发展模式,与基地、专合组织和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企业与基地、农户有效衔接。

(六)依靠科技进步。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上重点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把新品种、新技术组装配套建立示范基地。推广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及棉田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了大蚕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纸板方格簇新技术,提高了蚕茧单产和质量;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中,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打窝定植,统一组织专业栽植队伍,全市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船山、安居、大英、蓬溪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90%以上,大力推广了柑橘容器苗定植技术,推动全市特色水果产业发展。

三、主要问题 总体看,遂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朝着良性轨道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占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整体带动能力还不强,企业融资难,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二)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支撑作用不明显。遂宁市五大特色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存在连片基地少、品种多而杂、布局分散不合理等多种问题,特别是一些产业存在内部竞争,未形成对外的统一合力,严重影响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网络,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一是全市水利建设相对滞后,大、中、小型水利建设的蓄水面积不够,土渠、烂渠较多,渠道水利设施利用率较低,水利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还存在断头路较多等多种问题。三是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农产品营销的需要,农产品买难卖难时有发生。四是财政投入不足,金融、保险、担保等机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还未形成合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在发挥市场主体中的作用还未充分显现。

(四)知名品牌开发不够,产品市场知名度低。全市农作物产品,整体上品质不优,特色不鲜明,数量不大,形成的知名品牌较少,全市参与现代农业开发建设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20余家,多数龙头企业实力弱,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档次不高,品牌不响,市场知名度低,制约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上档升级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五)专合组织运行不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不能规范运行并发挥作用。据调查,全市947家农民专合组织中,章程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的仅占到30%左右,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低水平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组织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明显不够,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之间利益联结关系不完善,导致了合作组织的管理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合作组织在农户当中缺乏公信力,在推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合作方面影响乏力,只能在推广良种、新技术方面发挥有限的作用。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招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遂宁,是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给予引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除享受工业招商优惠政策外,在土地、税收、用电、用水和奖励政策上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龙头企业对上争取项目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优先立项,优先上报。

(二)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三个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和“三个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集成与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加快推进“八大”特色高效农业大基地建设、“1+2”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注重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与保护,创建一批有遂宁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坚持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与农民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产品供销型、市场流通型、技术服务型、中介组织型的龙头企业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应紧紧围绕遂宁特色优势大产业发展,特别是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把资源开发延伸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中去,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服务领域,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使企业与农民之间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大力培育农村经营大户和专业协会、批发代理商等中介组织,发展农民自己的营销组织,全面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他们在开拓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大对农业信息投入,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健全市级农业信息中心,建立健全县、乡镇农经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进行生产。

(五)加大科技推广投入。各级应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投入,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时,优先安排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把项目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要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品种改良。各级农业部门要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对特色农作物的技术指导,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建立新品种试验和高产示范点片,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六)规范专合组织发展。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和指导力度,帮助建立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市场连接起来,确保农业产业按照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遂宁市农业局 杨茂君)

第五篇: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进而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农机化的发展呈现出平稳性、平衡性、高水平、市场化、规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农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发挥出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化政务信息沟通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农机用户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农机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1、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机械化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机化发展。它的颁布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法实施后,我们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修订了《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同时,农业部设立各种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激发农民购机的热情。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轨道。

2、政府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政府的投入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引导。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2006年全国农机化行业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23.6亿元,基本建设支出为7.3亿元,农机购置资金达320亿元,科研推广培训的投入为

3.6亿元,特别是补贴规模迅速增加。2004年中央财政补贴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为6亿元,2007年为20亿元,这些数字对于并不富裕的购机主体农民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3、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的强劲需求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存在之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机已成为重要的载体。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1728.34万台,比上年增长2.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幅较大,达到167.63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机耕面积6760万公顷,机播面积5024万公顷,机收面积3853万公顷,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3%,比上年提高3.3%。精量播种、肥料深施、设施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等所有现代农业技术都必须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

来实现。

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观念的变化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稳定需求

农民对农机的渴求与依赖是农机化事业得以持续的原始动力。最近5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4年以来,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了1200万,而且留守务农的只剩下年龄大的和小孩,可以说是“老弱病残”,这种形式务必要求不断增加各类农业机械,这就给农机市场和维修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5、农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发展的不竭之源。玉米收获技术和装备、小麦免耕播种机器、油菜牧草加工机械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农机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6、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发展成了总的趋势

农协是为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组织。目前,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成为市场经济中新的微观主体。2006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3502.1万个,其中农机户3474.8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5%。农协、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等中介服务组织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老化问题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基层推广单位不断新增工作人员,但是新增人员基本都是非专业的,他们不懂农机及推广方面的知识,而且单位又没有经费培训他们;其次,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型农机具的不断出现,单位在职的技术人员也是束手无策,难以应付,知识老化严重的制约新农具的推广。

2、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一项新技术、一种新机具要全面推广,最基本靠的是宣传。而宣传需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现场培训会、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唤起社会效应,这就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加之推广机构人员逐年增加,财政拨款增长缓慢,这种矛盾势必影响到对宣传的投入,束缚农机化的发展。

3、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是本着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机化,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

4、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农机化信息网络是农机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通讯发达的当今时代,建立信

息网络势在必行。现在国内主要农机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他们形成的长期产销两旺与信息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是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可缺一的因素。

三、对今后农机化的发展建议

1、继续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及法规

各基层单位要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学习计划,把它的精神领会透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政策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等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产业扶持效应,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功能。

2、加快发展节约型农机化

首先,全面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要标准化就必须淘汰旧的机具、旧的耕作模式,这就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节能型产品的开发。它的研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设节约型农机具,对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只有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出技术本身的优越性,产生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第四,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政府部门一边要强制执行作业标准化,淘汰落后的机械,另一方面要给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大面积实行项目补贴,以点带面,激发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热情。

3、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步伐

要建立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及工作人员领办的农机合作社、村与大户合办的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创办的农机合作社,发挥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

4、加大购机补贴资金,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近几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执法队伍经费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购买力,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学选取项目,突出补贴重点,推动农机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5、强化产品质量意识,严格监督管理

在农机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强化产品质量是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相关的。质量是产品的命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是企业自身、农机监督管理单

位和农机管理行政部门的共同任务。

总之,农机化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为重要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农机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下载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最终定稿)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汽车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相关论文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汽车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相关论文 题 目: 新能源汽......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班级:机自02姓名:周思荣学号:10011052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摘要汽车是工业文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百多年以......

    关于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推荐)

    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一、扶贫济困,公益事业实效凸显......

    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

    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以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综合开发为例,从分析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有利条件入手,综合评价洞头县海岛旅游发展的现状及优劣......

    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

    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 石门县扶贫办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

    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___区座落在市政府和___油田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建区十七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经济实力成几十倍......

    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 农村真是越来越枯燥了,不要说农闲时,连过年过节也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以往,农闲时,人们还看看报纸,听听广播,下下象棋,讲讲故事,唱唱山歌;过年过节时......

    新能源的使用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关于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系别:环境工程系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