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

时间:2019-05-14 19:2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

第一篇: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

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以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综合开发为例,从分析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有利条件入手,综合评价洞头县海岛旅游发展的现状及优劣势情况,提出洞头县发展综合海岛旅游观光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洞头县 海岛 旅游观光 对策思考

洞头县位处温州瓯江口外,距市区33海里,由103个岛屿组成,素有“百岛县”之称。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温州市唯一以县域命名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独具特色。有半屏山、仙叠岩、大瞿岛、竹屿、大门岛、海中湖、东沙等7大景区,观赏景点400余处,遍布40多个岛屿,景点面积(含周边海域)达200余平方公里。

随着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建成,依托壮观的岛桥工程和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以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当代渔村风貌为主题,沿温州半岛的灵霓大堤至洞头滨海游憩风景,兴起了集滨海观光、休闲、度假与海鲜美食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滨海游憩,渔村风貌和海鲜美食吸引了大量的都市人到渔村旅游。近两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资源,开发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休闲农业,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探索出具有海岛特色的适合我县发展之路,对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观光消费需求,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洞头县发展海岛旅游观光的有利条件

(一)旅游资源上的优势。洞头县虽没有名山大川,但海洋海岛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神州海上第一屏等自然的旅游元素,也有全国最长跨海大堤、八桥连九岛、海霞、中普陀、望海楼等人文的旅游元素,还有闽南文化、瓯越文化、海洋民俗、宗教等文化的旅游元素,这些资源与西湖、雁荡山、楠溪江等景区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特色。我县岛屿多、海域面积大,气候怡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而且近年来我们加强海洋环境资源保护,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设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加强古村落保护等措施,基本保持了海岛的原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对休闲旅游消费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区位交通上的优势。洞头位于浙南沿海,陆上离温州市区近,公路里程在一个小时左右,到温州机场、甬台温高速入口不到40分钟,而且海上离国际航道近,距台湾基隆港约138海里,比从福州马尾出发至基隆港缩短了8海里,比从玉环大麦屿出发至基隆港缩短了25海里,是国家首批对台直航点之一,目前已经开通洞头至台湾基隆货运直航,我县又位于宁波、舟山和厦门、台湾的海上-

三、当前洞头县发展海岛旅游观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综合接待能力薄弱。洞头县由于旅游业起步相对晚,基础差,“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全方位的服务系统。

(二)景区规划滞后,旅游开发资金缺乏。洞头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尽管原先已制定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开发,但随着洞头县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原有规划已不适应风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且由于财政困难,难以安排足额风景建设资金,从而造成景区开发步伐缓慢,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

(三)受养殖业发展影响,海域旅游功能受到制约。由于近年来我县渔业养殖迅猛发展,许多养民在重点景区海域大面积种植羊栖菜,特别是大沙岙海滨浴场和半屏山后海域大部分纳入海水养殖海区功能区划,使旅游交通受到阻碍,景观受到破坏,海域受到污染,旅游功能和旅游项目开发受到严重制约。

(四)旅游淡旺季分差悬殊,旅游设施无法发挥正常效益。洞头县旅游季节性强,淡旺季悬殊,全年只有6、7、8三个月是真正旅游旺季,在旺季期间多台风,且又是休渔期,市场海鲜昂贵,景区有时人满为患,旅游设施超负荷运转,影响了旅游质量;而在淡季,游客稀少,旅游设施大多处于闲置状态,直接影响了涉旅企业的经营效益,给海岛旅游发展带来很大困扰。

(五)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省外旅游市场有待开拓,旅游品牌影响力不够,缺乏旅游大项目的拉动提升。旅游总体投入还不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同时,也存在合力兴旅管理力度不够,存在一些不法现象和不正当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损害了洞头县旅游形象。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缺乏,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旅游业向前发展和提高。

四、洞头县进一步发展海岛旅游观光的对策和建议

展望洞头海岛旅游观光,时逢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洞头海洋旅游业发展要以发展海洋生态和休闲度假旅游为方向,以建设温州滨海旅游休憩基地为目标,整合资源,营造特色,着力构建黄金海岸旅游带,努力把海岛观光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要按照“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大市场”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洞头旅游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海洋旅游为重点,重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把洞头建设成国际性旅游休闲岛。

(一)整合资源,建设精品,全力构筑黄金海岸旅游带。要实现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按照“高起点、大手笔、出精品”的要求,利用规划进行资源整合,建设一批旅游支撑项目,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旅游亮点。一是高起点制订旅游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在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使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互配套,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综合产业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旅游宾馆。洞头目前缺少的是规模较大、能适应商务、会议旅游消费的中高档宾馆。今后几年要以经济型和低星级的宾馆为主,有计划地发展中高档的休闲度假型及会务型宾馆,同时为适合海洋休闲旅游的发展应建设一批新型旅游休闲接待设施,形成高、中、低档比例协调的旅游宾馆接待网。二是加快发展海鲜餐饮业。要逐步建立起设施先进、服务规范、品种丰富、风味独特的旅游定点饮食网点,深度挖掘并不断推出新的特色菜肴和小吃,把洞头“海鲜王国”的牌子打出去,并使洞头的海鲜餐饮内外联动,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三是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洞头县的旅游商品品种单调,地方特色不鲜明,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中的份额比全省的平均数要低得多。今后需加大扶持力度,构建旅游商品供销网络,对外促销打统一名牌,培育旅游商品市场。同时加强对旅游者的导购宣传,积极引导旅游者购物,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业创收中的比重。四是要推行标准化管理。按照旅游城市的要求,做好旅游服务中心、旅游特色商场等规划布点工作,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旅游饭店质量评定、旅行社审核审批等工作,大力推行IS09000、IS014000标准化工作,逐步使旅游管理工作规范化、秩序化和制度化。通过不断改善旅游安全硬件设施,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网络。五是加快海洋旅游人才培养。加快海洋旅游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根据我县旅游发展的形势和总体规划,制定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人才培养引进计划。把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业务技能,造就一支适应旅游大县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总之,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日益加快,旅游观光产业业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和优势产业,其发展潜力无可限量。洞头的海洋旅游业经过多年的打基础阶段,现今,又面临着难得的绝佳发展机遇,如能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做好战略的对接,就一定能做大做强,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旅游局.《2013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报告》 [2] 洞头县国际性旅游休闲岛总体战略规划(2013-2030 年)[3] 孙仁峰等.洞头县红色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思考

第二篇:崇明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崇明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崇明县统计局2011-06-16

崇明地处上海远郊,是上海农业土地资源最多、分布最集中、农业生态环境优佳的地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崇明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现价总产值52.8亿元,比上年增4.4%,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8.4%。其中:全年粮食总产在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

5.9%的情况下实现325786吨,比上年减4.5%,单季稻总产为200557吨,比上年减2.9%,油菜籽实现总产5987吨,比上年减26.6%,蔬菜总产达到953825吨,比上年增0.8%,种植业产值增6.6%;林业中水果产量148847吨,比上年减22.7%,当年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比上年减48.6%,林业产值减27.1%;畜牧业中生猪出栏273058头,比上年减

6.2%,白山羊出栏244745头,比上年增1.5%,家禽出栏429万羽,比上年减1.4%,鲜蛋产量9863吨,比上年下降14.0%,鲜奶产量19081吨,比上年增16.9%,牧业产值增

2.2%;海水产品和内陆水域水产品总量达63150吨,比上年减8.9%,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不断更新,河蟹养殖面积920000亩,其中岛外河蟹面积840000亩,成蟹产量9632吨,比上年减1.4%,渔业产值增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2.0%。

(二)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资生产价格变动平稳2010年粮食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小麦收购价格比上年增13.3%;油菜籽收购价格比上年下降了10.0%;粳谷收购价格比上年增29.9%;蔬菜价格较上年有所上升,特别是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特色蔬菜价格升幅明显,全年蔬菜平均价格1579元/吨,比上年增3.4%;林业生产中柑桔价格比上年减29.7%;生猪生产价格基本持平;禽蛋价格增19.5%;牛奶价格今年比上年增2.0%;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名特优水产品价格上扬较快;主要农资生产价格有所下降,主要农药品种价格比较平稳;商品有机肥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农膜价格较上年略有下降。

(三)特色种养标准化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已经建成设施良田30万亩,设施菜地4.5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0吨,使用面积达到4.5万亩次,商品有机肥3.8万吨。推广水稻机秧面积12万亩。完成规模化、标准化经济林建设任务3500亩、公益林基础设施9500亩及5000亩低效林改造项目。完成四旁林植树47.8万多株,庭院绿化植树62.6万株。另外还实施了《设施葡萄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崇明

白山羊的保护技术应用》等8项市级科技兴农攻关的推广项目。启动了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崇明特色蔬菜(金瓜、薯芋类、白扁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四)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县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现有8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粮食类267个、果蔬类262个、水产类178个,其他类140个(畜牧52个、花卉苗木16个、农机服务18个、农家乐54个),种植面积达到31.7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6万亩,带动农户高达73555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25.1%。

(五)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呈现活力近年来,前卫村、瀛东村、绿港村等农家乐式农业旅游发展迅速。2010年,我县农业旅游共接待游客达82.9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55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6.8%和115.9%。崇启大桥即将开通,届时沪崇苏大通道将全线贯通,生态休闲旅游和观光农业必将成为崇明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二、崇明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利机遇

(一)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我县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粮食补贴资金管理,调整完善种粮直补、农业保险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补贴、市级农业园区贴息等政策,加大对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生产量大的专业合作社政策倾斜力度。2010年,全县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3329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县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2010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看,农业生产投入资金为91775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3%,比上年增长56.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92588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39.7%,比上年减少11.9%;改善民生方面投入资金48936万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21.0%,比上年增长2.4%。

(三)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积极开展。近年来,我县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10年末,全县有培育科技示范乡镇、示范基地34个,科技示范户1237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近年来,全县共完成了1600名涉及粮食、蔬菜、水产、畜牧、果树等五大专业十个专题的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40名涉及稻蟹共生、成蟹养殖、小南瓜种植、草莓种植、林地鸡养殖、大棚蔬菜等六个特色专业实用技术培训;14703人次安全生产科普及引导

性培训;200名培训任务转移农民培训;62名蔬菜园艺工职业技能培训;1564名骨干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335名县、镇、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业技能培训;635名千村万户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和2000名村民的农村环保知识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2010年,我县制定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善农药使用联户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到目前为止,全县有4只农产品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17只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3只农产品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 只农产品取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了散养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集中免疫工作,加强了对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做到了从源头上防控疫情的发生。

(五)农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加大种植绿肥农业补贴的力度,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绿肥种植12.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2.4万吨,测土配方肥6800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5吨左右,另外还实施油菜、二麦等三夏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也有突破,制定出台规模化畜牧场沼气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建造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场内人工湿地等。

新的挑战

(一)外来涉农从业人员队伍庞大,从业技能较差。目前,在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外来从业人员近万人,主要从事粮食、蔬菜生产,其中有从业技能的不足20%。这支外来经营队伍综合技术素质偏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外来承包户流动性较强,短期行为突出,对土地采取掠夺性经营,易使土地质量迅速下降;二是外来承包户对农产品安全意识不高,不太愿意接受农技部门的指导,往往自行采购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给农产品食用安全带来隐患。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我县十分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尚需解决的诸多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力度偏低,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上级有关部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崇明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75万亩,总人口有70.4万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目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发

展项目、缺少可行性论证,从而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遍地开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修建路、桥)与上海“新农村建设”中“三个”集中理念大相径庭。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仍需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仍不够健全,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尚不完善。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数量庞大,管理、指导、服务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而目前仅依靠县农委一个部门管理,乡镇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服务,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另据有关部门反映,有20%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工商注册后,没有实质性运作。二是经营规模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自我积累能力差,整体实力弱,上规模、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不多,无法有效组织生产经营和规避风险,弱化了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合作社社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差。三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农产品产业规模化程度看,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水平较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畜禽、蔬菜、水果等产品规模化水平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难以满足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有薄弱环节。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无公害行动计划,坚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监管体系建设,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特殊阶段,种植业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养殖业散养户比重高,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实施监管的难度很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正处于发展初期,监管仍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蔬菜种植散户安全使用农药的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受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化肥、农药用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粪便污染等问题长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三、崇明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抓住上海后世博效应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契机,以做精、做优、做强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组织实施《上海推进农业“三个高水平”发展纲要及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结合崇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带动作用,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提高产业化组织的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化程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品牌农产品认证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补贴机制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继续推进设施粮田与设施菜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场与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全面启动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提升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制定重点农业项目投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种养结合和农作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建设水稻、绿叶蔬菜、西甜瓜、河蟹四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逐步建立适应本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国家与社会组织并存的多层次、多成分、多功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共同发展长效机制。以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县项目”,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推广,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切实做到农业科技入户。

(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加强技能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是要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农民培训的基本思路。依托历年培训基础,努力实现“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养”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品牌型建设”转变。二是要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基地、粮食丰产示范基地、蔬菜供应基地为重点,把创业农民培训、合作社干部轮训、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新生农民培训作

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我县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发培训专业,实施“针对性”培训,努力探索有崇明特色的农民培训长效管理机制。

(五)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崇明明天增色添彩抢抓后世博机遇,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主题,集聚提升一批农业旅游、农家乐精品接待点,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休闲环境,实现“农村让城市更精彩”。一是进一步丰富内涵、扩大功能、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和规范管理,提升我县现有农业旅游景点档次。二是积极整合现有景点资源,促进全县农业旅游景点连线成片,形成精品农业旅游线路。三是利用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对崇明农业生态旅游带来的契机,积极开展好农业旅游新节庆活动,积极参与上海主题体验线路导引设计,将若干重要农业旅游景点纳入其中,发挥后世博品牌效应,促进重点景点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发展都市旅游观光的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都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都市职能出现了新的变化,旅游功能逐渐成为都市的重要功能之一。都市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体和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都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同时,随着都市的发展,交通和通讯条件得到了改善,旅游设施也不断完善以及市民闲暇时间和自由支配收入日益增加,使都市具有了旅游管理、接待、集散和辐射中心的功能,为都市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都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景观破碎化

我国正处于都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都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都市建设用地对都市旅游景区周边空间不断侵蚀,使得景区空间面积逐步缩小,都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污染,如垃圾、噪声、水体和大气污染以及高层建筑对环境的干扰。都给都市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威胁,景观趋向破碎化、硬质化。2.开发过度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等于资源的自身价值扣除开发成本的剩余部分,由于开发成本随旅游资源与都市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资源自身价值不变,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城市中心之间存在距离衰减规律,距都市中心较近的一般品位旅游资源往往比远离都市中心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更具开发价值。由此引发了都市旅游资源开发出现过度化问题,大量的人造景观、设施逐渐取代原生的自然景观。3.空间饱和化

旅游比直接影响旅游者决策,都市居民与都市旅游景区的地理距离、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近乎于“零距离”,使都市游憩的供给空间与需求空间几乎重叠。另外,着名旅游景区的珍贵性和独特性无法替代,加之旅游消费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消费,旅游者对心仪已久的景点即便价格偏高,也不会轻易放弃,在指向上表现出不可变更性的特点。由此造成对都市旅游景区的需求很大,并使旅游景区空间长期处于饱和状态。4.功能公园化

公园是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的,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旅游景区以保护为主,以有效地满足旅游者需要为目的,公园以开发为主,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居民游憩需要为宗旨。都市旅游景区同时面向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担负着旅游和游憩的双重功能,导致空间严重超载、环境遭到破坏。从景观的本底特色上讲,都市旅游景区作为公园来使用,有欠妥当。由于区位的特殊性,我国许多都市旅游景区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公园化现象。5.管理复杂化

我国都市旅游景区数量众多,资源丰富,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范畴,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按照不同属性,分别由建设部、文物局、林业总局、环保局、国土资源部、旅游局等部门管理。这种条块分割、多头的旅游管理模式,使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综合协调和相互配合

二、发展都市旅游观光的策略

说到都市的观光行销,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如何形塑商品。没错,都市里面有的就是“人”和“建筑物”,它能发挥的重点是,一个都市的居民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气质及生活形态的特色,而这些其实都是敏锐的观光客可以察觉的。观光客选择到一个新奇都市里去,要看的不仅是不一样的生活形态,还有平常较少见到的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每个都市既然汇集了那么多的人口,历经时代沧桑的演变,自然产生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和“传说”,所谓“人文荟萃”便是这种情况的形容。老都市如巴黎、纽约、伦敦之所以吸引观光客,其实蕴涵着该都市人类文化集中表现的卖点。因此,在商品塑造的第一步,都市应该先强调它的“文化”及“历史”面向,这就是在都市观光上实务应用的手法。

另一个重要的商品元素就是都市观光必须提供“夜间活动”。这其实涉及到游客的预期心理。一般的游客在荒野、在深山,他们会安份地在入夜之后就寝,以便有充足的睡眠及体力,应付隔天一大早就得起床及接踵而来的户外活动。相反的,游客在城市停留期间,一旦夜幕降临后,往往有完全不同于身在野外。因为大多数的人会认为入夜的都市才是浪漫而迷人的。因此,除了餐厅之外,都市必须提供充足的娱乐场所,如夜店、酒吧、KTV、保龄球馆、剧院及音乐厅等,来满足游客对于夜间活动的需求。综合上述的概念,一个都市观光如果要成功地行销,必须先将下列的商品要素突显出来:(一)娱乐性

1、多元及充足的购物地点:很多人到都市来观光,其实是带着好奇和购物的动机而来,因为他的居住地很可能不容易买到这些商品。例如,一些精密的科技产品、电子产品或高档名牌的衣饰。

2、浪漫的夜生活:都市中有比较多的机会可以找到现场演秦的演乐餐厅、舞厅、酒吧、夜总会及电玩游乐场等。有了这些夜生活的场所,观光客会考虑过夜的机率将大为提高。

3、大的艺术表演场地:通常只有一定人口规模以上的都市才养得起如音乐厅或歌剧院这样的表演场地,而唯有美好的表演场地才能吸引够水准的表演团体演出(如交响乐团、合唱团、剧场等),这对都市文化气息的塑造,帮助很大。

4、特定的节庆及大型活动:有些都市就是靠知名的大型活动来“行销”。例如威尼斯的“狂欢节”、爱丁堡的“艺术节”、慕尼黑的“啤酒节”等。有些节庆有固定的举办日期和单位,因行之有年,经验逐渐地累积形成一套既定的运作模式,使得举办的品质越来越好。(二)文化性

下列各项因素的存在都可以强化都市观光的文化性:

1、历史与传说:每个都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有些都市是重要的产业发源地,有些则是着名战役胜负的关键地点。都市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有创意的人能够将它的历史故事化和传奇化,通过文学作品、小说、电视报道、电影予以大量传播,有些都市则是因为某些名人曾经在这里出生、定居或发表重要言论而成名。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的房子”其实并不怎么起眼,但是在许多“安妮的日记”之相关介绍问世之后,已成为阿姆斯特丹的重要景点,每年均有超过百万的游客造访,阿姆斯特丹的旅游指南更将此地指定为必游之地。美国的亚特兰大,则有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金恩牧师之专属纪念馆,这会让许多敬仰历史人物的游客安排参访。因此,都市观光必须强调它的历史性,否则无法突显文化性。

2、有趣的建筑与地标:建筑是都市里面相当吸引人的重要元素,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已成为城市很重要的意象地标。过去纽约的世贸双子星(因911事件全毁,已在重建当中)及自由女神像,都已成为举世皆知的地标。这些地标或特殊的建筑,只要出现在媒体,便会很快引起多数观众的注意,有助于城市扩展各种活动。然而地标未必只限定于实体类的建筑物,举例来说,都市如果靠近海岸,则港口或码头,往往是观光行销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很多都市都会倾向做个渔人码头,但也有不同作法的。其中引入船只如退役的军舰供人参观就是一例。像旧金山的海港就停了一艘退役的潜水舴,每年也吸引不少观光客。

把海港上的大型船只当成观光标的,除了退役的舰艇可供人参观之外,在美国的海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玛丽皇后号”(QueenMary)的案例,它也是在观光行销的文献上“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教材。玛丽皇后号在1934年完工于苏格兰,1936年正式下水完成处女航。这艘船虽然没有泰达尼克号的名气大,但它的造型及气派并不亚于泰达尼克号。在二战期间这艘船还曾改装为运兵船,协助后勤运输,战后才又恢复豪华客轮的本色。但随着使用年限的逼近,这艘船于1967年停止了载客的任务,旋即被加州的长滩市买走。

长滩市斥资购买了玛丽皇后号之后,将其整修并停靠在海港,供人登船参观。到了1971年,长滩市觉得光是供登船参观还不够物尽其用,于是将玛丽皇后号的内部重新设计改装,回复其五星级大饭店的功能。全船共有365个高级客户,数个大型宾客宴会厅、会议展场。除了主管单位以外,并开放百货购物空间给高级精品店进驻。另外,很多艺术表演、夜总会及美术展览都看上这艘船的特殊吸引力,不惜以重金租供场地。一艘退休的老邮轮犹如一只金母鸡,为长滩市赚入不少的税收及观光人潮。这就是外国人的“创意”。有心于此的人士实在该多看一些这一类的案例,因为创意往往就是从不断的参考中摸索而产生。

3、知名的博物馆或美术馆:博物馆是展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相当重要的设施,都市的文化气息通过博物馆来表达不啻是一个最好的方法。一个大的都会型博物馆可以让观光客消磨半天、一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像伦敦的大英帝国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纽约的大都会美术馆及墨西哥的人类学博物馆都被旅游指南排为必看的吸引点。虽然许多早期的博物馆或美术馆设置的出发点是为了研究和收藏作品,但现在却已成为观光客的选择之一,不再只是学者的专属天地。至于博物馆对观光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英国过去的经验来看。1992年英国的观光局曾经作一分针对英国都市观光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外地观光客虽然不会只为了某个“博物馆”或“美术馆”而来,但是如果城市拥有知名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确是观光客列为考虑参访该城市的重要理由之一。有些博物馆为了增加它的知名度,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就聘请知名建筑师来规划,这时博物馆的功能又可结合刚刚我们所说的“建筑物”以其特色吸引游客。(三)食宿的精致

在比较未开发的乡野,观光客可能对于食宿方面较不讲究。但在都市,观光客对吃住的期待程度及消费额度都会提高,而都市如果提不出相当水准的食宿条件,恐怕会让许多游客败兴而印象恶劣。如果城市可以适当地推出美食,对于行销都是加分的。在我国许多城市,美食的行销确实是都市观光的重点,一些城市常举办的美食节及风味小吃都是行销城市很好的例子。

第四篇: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定稿]

高台县新能源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东接临泽县,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西邻酒泉市肃州区和金塔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境内地形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部为祁连山地,中部为走廊平原,北部为合黎山地,海拔在1260米至3140米之间,受地形、气候影响,常年风多、风大,光照强烈,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丰富,建设新能源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省上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来,高台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把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来抓,先后编制完成了《高台县新能源发展规划(2012-2020)》和《高台县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发展规划(2012-2015)》,计划到“十二五”末,高台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18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1180兆瓦,风电2000兆瓦;到2020年,高台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730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4430兆瓦,风电2870兆瓦,努力把新型能源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将高台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能源县。

一、新能源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一)能源资源富集。一是光热资源优势明显。高台县海拔高度介于1260-3140米之间,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左右,太阳能可利用年总天数大于280天,日照百分率73%,年均太阳热辐射值为6301兆焦耳/平方米,具有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空气纯净透明、无污染等特点,是我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二是风能条件得天独厚。高台地形东窄西宽,特殊的大气环流和地形,造成县境西端常年风多风大,风能资源丰富,据碱洼滩测风数据显示,70m高度3m/s~25m/s有效风速时数占全年总时数的84%左右,全年有效风速时数约7358小时。三是水资源储量充足。县境内有黑河、大河、摆浪河、水关河、石灰关河、红沙河等6条河流,黑河流经县境的年径流量10.9亿立方米。有各类水库、塘坝26座,年蓄水量达5000多万立方米,具有建设中小型水电站的条件。四是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高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有农村人口12.9万人,耕地面积58万亩,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番茄、棉花、蔬菜为主,每年产生的秸秆总量在70万吨以上。

(二)保障条件充分。一是地理条件优越。县境内有广阔平坦的戈壁荒漠94万亩,土地成本低,地形地质条件好,地势平坦开阔,可供选择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场址面积较大。二是交通条件便利。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横贯全境,距张掖市80公里,距张掖军民合用机场110公里,距嘉峪关机场180公里,距酒泉下河清机场100公里,有高台火车站、梧桐泉火车站、石泉子火车站等3座火车站,2010年开工建设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原兰新铁路专线将成为西北最大的货运线)具备很强的运输优势,是发展新型工业的理想之地。三是电网网架完善。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9座,33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大幅提高电网负荷和输送能力。

二、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前期勘察和努力,高台县已确定了八坝滩、九坝滩、十坝滩、碱洼滩及其边缘丘陵地带、梧桐泉滩、马营岗子、高崖子滩、许三湾滩、盐池滩、红山滩、红寺坡、五颗石滩等13处适于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场址,并依次进行了详细的测风、测光工作,目前已完成八坝滩、盐池滩、碱洼滩及其边缘丘陵地带、马营岗子、高崖子滩等6处区域的测风、测光和高崖子滩、碱洼滩及其边缘丘陵地带、盐池滩、八坝滩等5处区域的风光资源评估,正在开展测试的有红山滩、红寺坡、五颗石滩、梧桐泉滩等4处区域。在做好测量工作的同时,高台县主动外出招商,先后与甘肃汇能、山东大海、浙江正泰、浙江昱辉、新疆特变电工、上海航天、华锐风电、国电龙源、上海环保桥、常州益鑫等10多家新能源开发企业签订或达成了160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和600兆瓦的风电开发协议,计划到2015年全部建成并网发电。目前,高台县已向省发改委上报了总投资122.2亿元的59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346.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分别是甘肃汇能159兆瓦、山东大海49兆瓦、浙江正泰100兆瓦、浙江昱辉30兆瓦、新疆特变电工30兆瓦、上海航天100兆瓦、上海环保桥50兆瓦、常州益鑫50兆瓦、锦世化工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华锐风电99兆瓦、国电龙源49.5兆瓦、大唐甘肃发电49.5兆瓦、华电新能源99兆瓦、吉林能源49.5兆瓦风电项目。其中:甘肃汇能60兆瓦、山东大海50兆瓦、浙江正泰100兆瓦、上海航天50兆瓦等总计260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取得省发改委“路条”,并于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建成并网发电。

新能源项目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对促进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台县目前已开工建设的2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39亿元,仅这一项投资,就是高台县今年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亿元的1.5倍,占“十一五”期间高台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5亿元 的88%,占“十二五”期间高台县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7亿元的19%。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3.87亿元,占2012年高台县计划完成生产总值36亿元的10%;可新增工业增加值1.61亿元,使高台县产业结构调整到35:40:25,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传统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可新增税源3870万元,占2012年县财政计划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的33%。“十二五”期间,若目前已上报项目均能建成发电,可为高台县新增122.2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一五”期间高台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2.8倍,占“十二五”期间高台县计划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59%。同时,光伏发电项目的上马,也蕴藏着广泛而特别的社会效益,其在缓解能源危机、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就带动就业方面来说,平均每兆瓦光伏能源可创造出20个与制造相关的工作就业机会,而安装每兆瓦光伏系统可创造出13个与安装、维修相关的就业机会,高台县今年开工建设的2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仅安装一项就可为高台县新增3000人左右的劳务用工机会,还不包括相关的商贸物流、三产服务、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的劳务用工机会。

为进一步加快高台县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县委、县政府积极筑巢引凤,在编制完善《高台县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规划(2012-2015)》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建设指挥部和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管委会,制定下发了《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分解落实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发电项目工作任务的通知》等,产业园区内供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供热、供气和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的开展,为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析高台县新能源开发工作,较张掖其他县区具备毗邻酒泉的区位优势,各项工作也做到了其他五县区前列,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投资较大,尤其是园区内河道治理、防洪坝建设对县财政压力很大;二是现有项目业主对高崖子滩输电接入、项目核准等有较多顾虑,各项目业主工作进展不平衡;三是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312国道开口手续审批、输电线路跨越高铁、高速公路、兰新铁路许可审批协调难度较大;四是县境内电网网架不尽完善,缺少330千伏、110千伏等输变电设施,是制约高台县新能源产业大规模、超常规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及高台县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快高台县新能源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好全省“十二五”期间能源产业拉动发展的创新举措,尤其是要抓住2012年全省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新增光电装机容量400兆瓦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在县域内实施政策驱动、规划带动、项目拉动、产业联动的战术举措,多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夯实筑巢引凤基础。一是全力做好已取得“路条”的2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年内建成并网发电,为今后超常规推进新能源发展创造条件。二是继续做好已上报项目的“路条”争取工作,争取大唐49.5兆瓦和华锐49.5兆瓦风电项目尽快取得省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年内开工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对高台县地形的考察和分析,通过走访当地居民等,确定清洁能源丰富的地区,接续开展测试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高台县风能、太阳能资源情况,为更多企业参与高台县新能源开发打好基础。

(二)抢抓政策机遇,融入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从国办《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来看,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将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重点放在了酒泉,高台乃至张掖实际上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对于甘肃“西翼”的各项倾斜政策和资金补助,高台县有可能无缘。因此,要充分利用高台县毗邻酒泉的区位优势,一是在“中心带动”中主动配合,加强与省上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的衔接联系,在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制定、配套服务、项目推介中尽可能多的将高台融入其中。二是在“两翼齐飞”中担负责任,紧密结合酒泉新能源“6+2”产业群(发展风能、光能、调峰电源、电网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核乏燃料处理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台县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矿产资源深加工等高载能产业。

(三)建立大推进机制,集中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点培育。一是组织上强化。尽快成立运行新能源发展机构,加强新能源开发队伍力量,编制新能源有关规划,负责具体组织、指导、协调规划的实施工作,统筹协调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审批、要素供给、优惠政策落实等事项,合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二是政策上倾斜。制订出台扶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引进的重、特大新能源项目、高科技项目、龙头型项目、基地型项目给予特殊政策。三是措施上主动。积极与国内外能源公司接洽,通过走出去推介,引进来考察,坐下来商讨等方式,引进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的“两强”企业参与高台县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务求新能源开发项目每年都能储备一批、上报一批、开工一批、核准一批、建成一批,形成接续发展、持续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四是谋划上科学。统筹城乡新能源发展,通过2-3年的努力,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触角发展到城市、农村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积极申报全国绿色能源县,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大县。

(四)规划特色产业园,搭建清洁能源工业体系框架。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高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项目为支撑,争取国家投资,构建清洁能源工业体系,努力把高台建设成为河西风电走廊500万千瓦发电工程的支柱和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着力打造四大特色产业园:一是高崖子滩光伏产业园。充分利用该区域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的并网条件,在312国道、高速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建设若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高台县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二是八坝滩光伏产业园。以甘肃汇能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上海航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建设110千伏和330千伏变电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末将八坝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光伏产业园。三是碱洼滩风光互补产业园。重点引进发展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最终形成风光互补,全天候连续发电示范园区,并成为合黎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电源供应基地。四是盐池滩风电产业园。接续开展该区域测风评估工作,以华锐风电100兆瓦风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完善电网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末将盐池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产业园。

(五)拉长拓展产业链,推动新能源产业纵深发展。着力培育三大产业链:一是光伏产业链。利用高台县丰富的芒硝、萤石和硅石资源,建设发展以太阳级硅锭、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为主的光伏产业相关生产设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电池、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产业链。二是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着力引进风力发电整机生产企业,打造风电塔架、机舱罩、叶片等相关配套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体化风机制造基地。三是太阳能利用产业链。一方面大力发展太阳能热水器组装和配套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发展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景观照明、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光源产品等的研发和生产。

第五篇: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杨茂君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民生工程”为抓手,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实施农产品“十百千”营销战略为突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政策扶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思路,狠抓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发展成效

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遂宁市按照调优结构、调高效益的原则,紧跟市场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现已形成优质水果、精品蔬菜、优质棉花、中药材、蚕桑、茶叶、九叶青花椒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全市种植特色水果70万亩、无公害蔬菜70万亩、优质棉花17万亩、中药材10万亩、优质蚕桑10万亩、油料75万亩、马铃薯12万亩、茶叶2万亩。船山区、射洪县被列入全省特色效益农业支持重点县,蓬溪县、大英县被命名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蓬溪食用菌基地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出口农产品基地。区域性、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养殖产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总数达到2313个,比2008年增加417个,增长22%。销售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1家,比2008年增加3家。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增长12.6%,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增长24.6%,人均助农增收786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8%。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947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309个,涉及粮食、中药材、茶叶、蔬菜、水产、林业、食用菌、水果、棉花、花椒、畜禽等10多个类别,已成为遂宁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带动农民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36.5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入社社员收入高于其他农户的2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在较大程度上助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采取“土地流转合作社”、“土地寄种”、“委托流转”等土地流转经营新模式,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路子,全市开发建设了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九叶青花椒、花生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158万亩。加快引进培育农业生产规模业主,大力实施“万亩千亿示范工程”,推动了产业基地规模发展。目前,全市已引进农业生产规模业主100余家,建成“船山区唐桂柑桔万亩示范区”、“安居区三家片蔬菜万亩示范区”等10个现代农业“万亩千亿”示范区并通过省农业厅验收。农业产业结构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全市巳发布农业区域地方标准43个,制定农作物生产技术规程20余个,全面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率先建成“四川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市”。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132个、基地面积228.7万亩,绿色食品33个、基地面积59万亩,有机农产品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总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品牌打造初见成效,现有农产品中有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25个,知名商标112个。安居区获“中国沙田柚之乡”、蓬溪县获“中国优质桃之乡”称号。

农产品营销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农业部门深度介入农产品营销工作,大力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十百千”工程,突出抓好会展经济,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努力拓展农产品销售领域。在全国253个大中城市和150余家超市设立了遂宁农产品专销柜(点),有5家企业的农产品进入机场销售,有3个农产品成专供。2011年全市有60余家企业、120余个产品参加省外农产品展示展销,销售总额达14亿余元。已有6家企业的20余个产品销往国外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与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分解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1+2”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任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季度督查与年终考核表彰相结合的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由市政协牵头成立了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考核组,每季度深入区县督查进度情况,积极帮助区县解决实际问题、反映实际情况,有效促进了工作进程。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和专人,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二)加强部门配合。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市政府建立完善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信息通报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重点项目联系领导、联系部门、联系人、联系科技人员的“四联”制度。积极深入区县和联系点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现场办公等多种方式解决。

(三)坚持规划先行。遂宁市把科学规划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发展产业规划先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从规划依据、规划保障、规划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在邀请中国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等全国知名专家参与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遂宁市优势柑桔产业发展规划》《遂宁市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遂宁市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的快速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全市加大了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将国家、省安排的项目进行整合,统一打捆,集中安排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市政府每年从市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连片规模基地的奖励扶持,重点支持柑桔产业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苗木繁育补助、贮藏加工、市场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各区县财政直接用于柑桔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对在规划区内,经过土地流转新建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柑桔的业主给予一定土地租金补贴、苗木补贴、前期管护补贴。

(五)创新经营机制。一是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机制。积极探索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工商企业和城镇居民到农村租赁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产业基地集聚,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341个,流转土地70万亩。二是积极探索社会、个人、政府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2010年全市完成各类农业投资50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新签约5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101个,开工101个,初具规模69个。三是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帮助经营主体通过采取合同契约、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实行“公司+专合组织十基地+农户”、“六方合作+保险”、“六统一分”和“寄种”、“寄养”等联合发展模式,与基地、专合组织和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企业与基地、农户有效衔接。

(六)依靠科技进步。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上重点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把新品种、新技术组装配套建立示范基地。推广了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及棉田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了大蚕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纸板方格簇新技术,提高了蚕茧单产和质量;在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中,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打窝定植,统一组织专业栽植队伍,全市大力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船山、安居、大英、蓬溪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90%以上,大力推广了柑橘容器苗定植技术,推动全市特色水果产业发展。

三、主要问题 总体看,遂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朝着良性轨道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占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多,整体带动能力还不强,企业融资难,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二)特色产业规模不大,支撑作用不明显。遂宁市五大特色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存在连片基地少、品种多而杂、布局分散不合理等多种问题,特别是一些产业存在内部竞争,未形成对外的统一合力,严重影响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网络,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一是全市水利建设相对滞后,大、中、小型水利建设的蓄水面积不够,土渠、烂渠较多,渠道水利设施利用率较低,水利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还存在断头路较多等多种问题。三是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农产品营销的需要,农产品买难卖难时有发生。四是财政投入不足,金融、保险、担保等机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还未形成合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在发挥市场主体中的作用还未充分显现。

(四)知名品牌开发不够,产品市场知名度低。全市农作物产品,整体上品质不优,特色不鲜明,数量不大,形成的知名品牌较少,全市参与现代农业开发建设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20余家,多数龙头企业实力弱,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不强,档次不高,品牌不响,市场知名度低,制约了全市特色农业产业上档升级和综合效益的提高。

(五)专合组织运行不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不能规范运行并发挥作用。据调查,全市947家农民专合组织中,章程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的仅占到30%左右,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低水平运行。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组织在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明显不够,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之间利益联结关系不完善,导致了合作组织的管理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合作组织在农户当中缺乏公信力,在推动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合作方面影响乏力,只能在推广良种、新技术方面发挥有限的作用。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招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遂宁,是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给予引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除享受工业招商优惠政策外,在土地、税收、用电、用水和奖励政策上给予更为优惠的待遇;龙头企业对上争取项目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优先立项,优先上报。

(二)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三个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建设工程)和“三个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管、技术集成与应用、农产品品牌打造),加快推进“八大”特色高效农业大基地建设、“1+2”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建设、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注重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与保护,创建一批有遂宁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坚持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大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与农民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产品供销型、市场流通型、技术服务型、中介组织型的龙头企业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应紧紧围绕遂宁特色优势大产业发展,特别是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把资源开发延伸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中去,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流通、服务领域,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使企业与农民之间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大力培育农村经营大户和专业协会、批发代理商等中介组织,发展农民自己的营销组织,全面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他们在开拓市场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大对农业信息投入,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健全市级农业信息中心,建立健全县、乡镇农经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进行生产。

(五)加大科技推广投入。各级应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投入,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退耕还林项目,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时,优先安排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把项目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要加大对基地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品种改良。各级农业部门要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对特色农作物的技术指导,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建立新品种试验和高产示范点片,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六)规范专合组织发展。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和指导力度,帮助建立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市场连接起来,确保农业产业按照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遂宁市农业局 杨茂君)

下载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洞头县海岛旅游观光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

    关于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推荐)

    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一、扶贫济困,公益事业实效凸显......

    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

    产业扶贫现状与对策思考 石门县扶贫办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

    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___区座落在市政府和___油田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建区十七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经济实力成几十倍......

    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 农村真是越来越枯燥了,不要说农闲时,连过年过节也觉得没有多大意思!以往,农闲时,人们还看看报纸,听听广播,下下象棋,讲讲故事,唱唱山歌;过年过节时......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模版]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

    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根据市政府*府办明**号文件精神,我局组成工作组就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个别询问、座谈讨论等方法开展调研......

    浅谈云和县观光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云和县观光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现在我县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