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防治自然发火措施及处理措施
纳雍县焦硐煤矿
防治自然发火的综合措施
二0一三年二月十日
焦硐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
一、地面火灾的预防措施
1、井口二十米范围内必须严禁烟火。制定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2、井口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以内禁止烟火和用火炉取暖。
3、主、副井口房进行电、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每次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
①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②电焊、气焊和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10m的井巷范围内,应是不然性材料支护,并应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上述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灭火器。③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然性材料设施接受火星。④电焊、气焊和灯焊接等工作等工作地点的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可进行作业。⑤电焊、气焊和灯焊接等工作完毕后,工作地点应该再次用水喷洒,并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lh,发现异状,立即处理。⑥在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中进行电焊、气焊和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危险区内的一切工作。
4、地面消防材料库要按规定储存足够数量的灭火材料和器具,备用明细卡片,并由矿长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
5、木料厂应执行以下防火措施:⑴坑木应排成街区形状,木堆之间应保持20-30米的防火距离,木堆之间必须设置消防栓,并定期检查。⑵木料厂内严禁明火取暖,并挂上“严禁烟
火”的牌子。物资供应部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建立严格的防火制度,矿“四防”领导小组要经常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防火工作的检查。
6、地面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立方米的应急水量,该项工作由机电队负责。
二、井下火灾的预防措施
1、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2、机电科负责检查井下设备的安全防爆性能。各区队库存设备和五小电器一律经防爆检查其防爆性能,合格发证后方可入井使用,否则一律不准入井。
3、对各采掘工作面专职防爆员必须定岗定责,跟班检查,每天要有检查记录,发现失爆及有关安全隐患问题,及时通报各区队和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高压、检漏装置要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行监视状态,要有专人负责,发现高压、检漏故障能够及时处理,防止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
5、对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的过流试验、无压释放及油质化验项目要按时作预防性试验,保持良好的保护性能。
6、煤电钻综合保护、信号照明综合保护、电机综合保护要保持完好,不得甩掉不用。
7、运送爆炸性或易燃性物品时,要严格按《规程》第310、311、312条之规定执行。
8、备用电器设备必须装有过流保护装置,并符合规程规定。保险丝按容量选用,严禁用其它金属丝代替。
9、各配电硐室的开关要使用灵敏可靠的保护装置,当电路发生短路着火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10、井下所有钻场施工时每个钻场必须配备2台灭火器及沙箱或水管。
11、井下要采用矿用本质安全型照明灯,其线路要用不延燃橡胶或铠装电缆,电压不得超过127伏。
12、井下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必须带电搬迁电气设备时,应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13、井下各队要对电缆加强保护,按标准吊挂,机电运输部要按电缆悬挂标准经常检查电缆悬挂情况,严防砍断、砸烂、挤破、铁丝吊挂等引起火灾。
14、设备司机,采区变电所专职值班员要经常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若发现高温、冒烟或发火应立即停止运转,进行处理,并报告生产调度室。
15、放炮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爆破说明书放炮,坚持使用水炮泥和黄土封孔,严禁用煤粉和其它可燃材料充填炮眼,严防因违章作业和炸药缓爆而引起火灾事故。
16、井下消防材料库应储备足够的灭火材料和工具。井下炸药库、机电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压偶
合器的巷道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应备用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该项工作由救护队负责配置,安全监察部定期检查。
17、井下各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个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两道联锁的正反向风门,一旦井底车场或主要进风巷道发生火灾,能迅速按规定进行全矿井反风,防止有害气体向下蔓延。
18、主要进、回风巷(包括大巷、总回风巷、皮带运输巷等)必须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该项工作由生产科负责。各采区皮带巷、采面上、下副巷敷设防尘水管,按标准设三通阀门,并经常洒水降尘,该项工作由通防队负责。
19、井下严禁吸烟、严禁携带引火源下井。
三、煤炭自然发火防治措施
1、我矿所采煤层为自燃煤层,要求各采掘面作业规程必须有防止煤炭自然发火的措施和防灭火专项措施,并严格执行。
2、采煤工作面尽量不用坑木支护,否则要回收干净,上、下副巷坑木要全部回收。
3、工作面结束后必须25天内回收完毕,通防队在5天内完成永久密闭,同时要调整密闭地点的通风系统,降低密闭进、回风侧的风压差,安全通风部每周对密闭进行一次检查,定期检查密闭内气体成份。
4、生产技术部在进行采区设计、施工时,要有防止煤炭自燃的措施,并合理安排工作面。
5、及时进行煤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安全通风部负责每
周对密闭、高冒区及采面上隅角等重点区域进行一次瓦斯、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温度等参数的测定,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6、在采区开采设计中,明确自然发火观测点的位置,并建立监测系统和自然发火预防制度。
7、安全通风部调整通风系统时,对均压地点的均压状况及时调整,保证均压状态的稳定。
8、安监、机电、通防等部门要经常组织井下防火检查。
四、井下火灾的处理措施
1、井下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保持镇静,弄清火情,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同时设法尽快向调度室汇报,并向危险地区发出警报,使受威胁人员立即撤退。
2、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救护队赶赴现场进行灭火,并向有关领导和集团公司调度室汇报。
3、调度室迅速通知井下所有受灾害威胁的人员撤离险区。⑴首先应将直接受害地区的人员撤出,其次要考虑火势一旦发展,火灾、有害气体可能侵袭到的地区人员撤退。
⑵撤退人员要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在队、班长、老工人及救护人员的带领下有组织地进行,避免个别人慌乱中误入火区。
⑶避难人员要尽快戴好自救器,迎着新鲜风流,尽快撤到大巷。若撤退路线被火区隔断不能通行时,应进快进入避难硐室,或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护队前来救护。
⑷灾区负责人及时清点人数,救护队尽快使灾区全部人员脱险。
⑸救护队在救护灾区人员的同时,应进行火区侦察,观察火势,确定火源,制订灭火方案。
4.合理通风,控制火势发展。
⑴火灾发生后,在一般情况下,要保持正常通风,不得随意停风和反风,以免破坏通风系统,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因火风压而发生风流逆转,瓦斯聚积等不利情况。
⑵制定灭火方案,当灾区人员全部救出后,救灾指挥部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跟据火灾性质、火源地点、火区范围、火灾发展、通风系统、瓦斯煤尘等情况制定灭火方案。
焦硐煤矿 2013年2月10日
第二篇:矿井防治自燃发火措施
平煤集团公司(天安公司)十三矿
防治自燃发火措施
编制单位: 总工程师: 通风科长: 编
制:
编制日期:2007年3月25日
八矿防治自燃发火措施
为切实加强矿井防灭火管理工作,规范内因火灾管理制度,保障矿井安全生产,防止自燃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防灭火规范》、集团公司《防内因火灾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八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八矿防治自燃发火措施。
一、矿井概况
平煤集团八矿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特大型矿井,设计能力300万吨。目前矿井存在点多、线长、面广,六大灾害俱全的局面,特别是近期煤层自燃发火征兆突出,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八矿可采煤层共有三组四层,即:丁5.6煤层、戊9.10煤层、己15煤层和己16.17煤层。八矿现有13个采区,其中六个生产采区,即:丁
一、己二下延、戊二下延、己三扩大、己
四、戊四采区;四个停产采区,即:己一采区、己三采区、己二采区、戊二采区;准备采区二个:二水平戊一采区、二水平己二采区、二水平戊二采区。停产采区没有封闭,继续担负通风、行人任务,准备采区二水平己二采区己15-22020采面目前已投产。八矿为自燃发火矿井,三组煤层均具有自燃发火倾向性,其中戊组煤层自燃发火期为4~6个月。
二、矿井防灭火管理责任划分
防内因火灾管理按照“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实施。
(一)矿长对防内因火灾工作负全面责任;总工程师对防内因火灾工作负技术领导和分管区域内防内因火灾的管理责任;开拓副矿长、采煤副矿长对分管区域内防内因火灾隐患排查、措施落实负全面责任;经营负矿长对防内因火灾工作配套的人员、物资、材料供应负主要责任;安全副矿长对防内因火灾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二根据《矿井防灭火规范》的规定重申各部门在防灭火工作中的职责: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机电部门负责电器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保卫部门负责地面火灾的预防,安监部门负责监督防灭火措施的执行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经营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材料、装备的供应,工资部门负责防灭火工程和防灭火人员专项工资的支付,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要的资金保障。
(三)采、掘、机、运、通、安、地测、调度等部门负责各自生产作业地点、作业工艺和作业环节中的自燃发火和外源火灾的预防、处理和管理。(各单位负责区域按平煤天安八(2007)4号文)文明生产责任区域划分)。
第六条队长是本单位防内因火灾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当班跟班干部是当班现场防内因火灾管理第一责任者。
(四)每月的“逢三”自检活动,各战线必须组织进行防内因火灾检查,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督促整改。
三、矿井防内因火灾具体实施措施
(一)、矿井、采区设计、巷道布置的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开采自燃煤层必须选择有利于防止自燃发火的巷道布置和支护形式,采区上下山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或非自燃煤层中,布置在自燃煤层要采用砌碹、锚喷或金属支架、不燃性材料背板。
2、矿井在巷道和采掘工作面设计、开采方法、回采工艺、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等方面,都要有防止和处理煤层自燃的专项设计和内容,特别是对于预防和处理内因火灾技术及配套材料使用要有明确说明。
3、自燃煤层中煤住的设计必须考虑防自燃的要求,煤住宽度一般不应小于6米,隔离煤住中不许掘进巷道。
4、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制定防内因火灾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防突、抽放、卸压孔布置时必须有防内因火灾专项措施,关于防突、抽放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制定防内因火灾的专项措施。
6、设计部门负责矿井各水平和采区的防内因火灾专项设计,主干注浆、注氮管路直径不
得小于100mm,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排水问题。
(二)、回采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合理选择采煤方法,保证回采速度,中厚煤层月推进不少于35米,厚煤层月推进不少于50米,使老塘冒落压实带始终处于自燃发火期以外。
2、顶板陷落法采煤时,必须沿顶回采,老塘浮煤清净,减少采空区丢煤。
3、煤层一次采全高的工作面,机巷要铺设4寸注氮管路进行注氮或备用,机巷老塘内交叉埋管,间距为25-30米,管径为三寸白胶管,管路运输和压埋由所属采煤队负责。管路末端必须加工高度为1.5米便于排气的三通额头,额头加工和连接由防尘队负责,压管由所属采煤队负责。
4、防尘队负责在风巷铺设注浆管路,注浆管路直径不小于50mm,实行交叉埋管,间距为10-15米,末端采用4寸铁管且四周边钻眼进行压埋。
5、回采工作面必须采取减少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工作面上下出口断面不得低于设计断面的70%。
6、留底回采的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阻化剂,每班安排专人负责撒阻化剂,阻化剂铺撒必须均匀,标准是0.5Kg/m2,上、下隅角的煤袋墙必须搀加阻化剂,加入量为0.5Kg/袋,使用单位建立阻化剂使用台帐,使用情况每班向通风调度汇报,瓦斯检查工要监督阻化剂使用情况,并纳入汇报程序。
7、采面运速机(机头、机尾)煤机、转载机检修过程有釉质洒落时,必须把沾有油脂的煤清理走,不得遗留在采空区。
8、采煤工作面、风机两巷的空帮、空顶区由巷道管理单位负责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充填;跨落的浮煤及时清走,不得堆积。
9、上隅角在回柱放顶前,必须将圆木、小板等易燃物回出,采空区不得遗留易燃物。
10、工作面安装、回收期间不得拆除、断开风、水管路,负责安装、回收的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必须明确单位责任防灭火工作、冲尘和管理风水管路。
11、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予以封闭。
12、防尘队配备足够的专职防灭火灌浆工,进行注浆,工资结算以注浆使用的黄土为依据,并与采面发火事故进行挂钩,黄土验收由经营科牵头,纪委、工资科、通风科、安检科、防尘队共同验收。
13、工作面进行随采随注时,防尘队必须安排专职接浆工,每次注浆以采面机巷出浆为准,并建立注浆台帐。
14、通风队负责每周对采面上隅角、风巷外口、突出孔洞以及其它可能自燃地点进行一次检查,每半月对采面上隅角、风巷外口取样分析一次,并建立检查记录和气样分析台帐。
15、对采用分源抽放或尾巷(抽排巷)利用的采面,上隅角、回风巷、尾巷(抽排巷)每周取样分析一次。
16、所有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检查工必须配备CO检查仪器,CO检查点为上隅角、外口瓦斯转感器处、尾巷(抽排巷),每班接班时检查一次,检查数据填写在瓦斯手册、瓦斯牌板上,并向通风调度汇报,通风调度要上台帐。
17、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外口、尾巷(抽排巷)外口必须分别安装一台CO传感器,观测和分析采面CO、温度变化情况。
18、通风调度建立专门记录并上台帐,随时对阻化剂的使用、火区的治理、注浆、注氮等情况进行调度,并及时向公司、矿有关领导和通风部门汇报。
(三)、掘进工作面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在自燃煤层中掘进的巷道,要严格防止空帮空顶,出现空帮、空顶时,由责任单位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充填并喷浆封闭处理。
2、巷道的交叉点、煤住、断层、抬棚等区域必须加强支护,出现煤体破碎、压力增加造成煤体移位、裂隙发育、空帮空顶等情况,由责任单位采取喷浆或内部注浆封闭
等措施,防止自燃。
3、严禁使用皮带边管、水管、空心锚杆以及其它可以向煤体内部供风、供氧气的材料作为穿楔。
4、下分层巷道掘进时,在上分层停采线前后,必须包帮包顶(或喷浆)、充填黄土等处理措施。
5、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冒顶、空帮、高温点等情况时,巷道管理责任单位必须对这些地点进行挂牌管理,标明发生的时间,冒顶高度或空帮深度、隐患处理的方法、管理责任人等,出现高温点时要标注该点煤层暴露时间、温度、CO浓度、处理方法、管理责任人等内容。
6、开掘单位移交巷道时必须把冒顶、空帮、高温点、留煤垛等情况向接收单位以书面材料进行专向说明和移交,同时移交悬挂在上述地点的牌板,开拓科负责对上述地点上图标注。否则,出现问题时仍有原施工单位承担并负责处理。
7、煤层掘进出现冒顶时,必须采取充填、喷浆或内部注浆等处理措施,防止临近煤层自燃,隐患不处理严禁继续组织生产。
8、有高温点的开掘工作面跟班干部要佩带CO便携仪,瓦斯检查工佩带CO鉴定器,每班至少检查三次CO情况。
9、防突队负责把注浆管路铺设到每个掘进工作面的外口,并甩三通备用,管路维护由防尘队负责。
10、有自燃征兆的掘进工作面由监测队负责在巷道外口安装一台CO传感器,掌控CO变化情况。
(四)、打钻、抽防地点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断层、褶曲、煤与瓦斯突出点、煤体或顶板破碎带、煤柱前后30米不得布置钻孔,如果确须布置钻孔必须专项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并按照程序审批后执行。
2、封闭的采空区不得进行抽放,如果进行抽放。必须编制采空区抽放防内因火灾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按照程序进行审批。
3、所有打钻地点的废孔、不进行利用的钻孔全部由打钻负责单位进行封堵,包括卸压孔、掘进工作面控制到轮廓线以外的排放孔、探放水孔、探煤孔、注水孔等,钻孔空间必须全部封堵严实,封堵材料选用黄泥。
4、所有抽放钻孔封孔长度不得小于8米,否则要重新封孔或报废不得利用。
5、高位水平抽放钻场、挂耳抽放钻场封闭时必须使用黄泥或其它不然性材料,严禁用编织袋装煤进行封闭,封闭前钻场内所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6、抽放泵站必须配备CO检定器,泵站司机每班至少检查二次抽放气体内的CO情况(检查时间在接班和班中),并建立专门的记录,同时向通风调度汇报。
7、泵站司机检查发现抽放气体内有CO时要立即向防突科、通风科、防突队和调度汇报,由防突队对抽放区域的所有钻孔和抽放地点进行检查,原因不查明、隐患不及时处理,必须停止抽放。
8、防突科要根据抽放区域的瓦斯涌出量、钻孔数量等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抽放泵负压,使钻孔、采空区承受的负压处于合理区段,发现有漏气的钻孔立即甩掉停止抽放,重新封孔或予以报废。
9、防突队每班安排专人对抽放系统进行巡回检查,巡查工要佩带红外线测温仪、CO便携仪,对抽放钻孔支管、主干管、钻孔周边煤体的温度进行测定,发现温度异常要查判原因同时检查钻孔周边CO情况,宾立即向防突科、通风科、防突队、通风调度汇报,每次巡回检查都要填写专门的检查记录。
10、防突队每周必须对抽放泵站抽放气体进行取样分析两次,日期为周二和周五。第五十一条
监测队在抽放泵站排放末端安装CO传感器,位置是排放管口下风流30米范围内风流混合处,每天出报表报有关领导审批。
(五)、通风设施、密闭区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1、所有通风设施按质量标准施工和管理,建账上卡,在册的密闭必须完好,若需注销,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12、永久性密闭采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密闭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巷道帮、顶不松动、围岩稳定、便于加固的地点,原则上密闭位置距离全负压通风巷道不得超过6米。采空区密闭必须按规定安设注浆管、观察孔、放水孔,并用带有丝扣的盖子封堵严实。
13、通风队建立密闭管理卡片时,记录密闭内各种管路连接关系和位置图,标明管路用途。连接密闭的所有管路必须挂说明牌,标注用途、长度(末端位置)。
14、观测孔管箍采用带有观测压差的紫铜管,紫铜管外扎接有乳胶管。
15、密闭说明牌板和检查牌板填写清楚,要与台帐相符,其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密闭时间、结构、材料、厚度、施工负责人和验收人姓名。检查内容包括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进出风情况、检查时间和检查人姓名。
16、通风队每周对密闭内外气体、压差、温度等参数进行检查,并填写密闭检查拍板和井上检查台帐,每月对密闭内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并建立气体取样分析台帐。
17、新构筑的密闭工程完工后向通风科提出验收申请,出现漏气,由通风队重新施工,密闭外出现有害气体超限,由通风队负责处理。
18、进行二次封闭的巷道必须把原密闭连接的管路全部外引,同时两道密闭中间要设置有观测和措施孔。
19、施工密闭必须编制施工措施,所有密闭措施孔的末端全部掉挂在密闭内顶板上,特殊情况以措施要求为准。
20、已经结束或报废采区在所有通道口按有关规定进行永久封闭。
第六十二条
已经封闭的采空区,充分利用连通巷道,尽量使其密闭处于同一压力侧(进风侧或回风侧)以减少压差和漏风。
21、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对风路上无用的设施要及时拆除,消除局部阻力和减少压差和漏风。
22、密闭区内注浆时,接浆人员发现密闭渗浆,应立即报告队值班人员和通风科,由通风科安排通风队处理,严禁渗浆。
23、通风队要加强对密闭的检查和管理,发现密闭被压垮、密闭前失修等存在隐患或造成密闭漏风时,要立即进行处理,并汇报。
(六)、预防煤层自燃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内因火灾的措施落实及装备情况必须纳入开掘、回采工作面开工验收项目,纳入矿各级安全检查部门的日常检查范围,对于防内因火灾措施不落实或管理落实不到位造成事故的,要严肃追查处理。
2、井下严禁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塑料制品、纸制品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筒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并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仍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峒室内。
3、各战线必须安排一名副科长(副区长)专门负责内因火灾防治与管理工作,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区域内内因火灾隐患检查。
4、严禁用浮煤充填溜煤眼、废巷等,必须采用沙浆或黄土充填。
5、通风队负责对采区回风、各风井回风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等参数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取样分析一次,队内建立专门的记录。
6、通风队、防突队、救护队所有气体分析结果要报总工程师、通风副总、通风科、防突科。
7、矿要配备气体色谱分析仪、凝胶泵、罗克休泵、制氮机、泥浆泵、SF6示踪仪等防灭火设备的操作和专业维护人员,使用单位要加强 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
8、防尘队负责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所须煤样、制作和送检。
9、对于损坏矿井防灭火设施的,要由安检部门组织进行追查处理。故意破坏或盗
窃防灭火设施的要提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
(七)、有自燃征兆地点的安全技术措施
1、任何人发现有自燃征兆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进行汇报,矿井防止内因灭火是调度室调度的一项职责。
2、出现高温点,工作面立即停止生产,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处理,只有高温与正常温度一样、隐患排除后方可施工。
3、出现高温点的区域检查CO的次数、取样次数以矿总工程师要求为准。救护队要严格按领导和通风部门的安排进行盯岗、检查和取样分析等,并配合通风部门做好自燃火灾的预防处理和放火检查工作。
4、矿井存在高温点时,首先考虑要保持通风系统稳定的安全措施,不得随意开停风机,主要通风机倒台、局部通风机停风检修必须有专门的措施。
5、对出现明火的地点,凡是火源明确首先采取直接灭火的方法,如:注水、挖除火源、使用灭火器等。
6、出现煤体自燃隐患且控制难度大、有危及人员安全的状况时,矿要立即成立火灾处理指挥部,一切作业程序严格按照指挥部安排执行。
本措施适用于八矿井下作业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本措施未涉及到的防内因火灾管理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文件执行。
第三篇:矿井防治自燃发火管理规定及措施
新阳煤业防治自燃发火
管理规定及措施
通
风
区
2011年元月 新阳煤业防治自燃发火管理规定及措施
一、矿井概况
新阳煤业现所采煤层均具有自燃发火倾向性,1#2#3# 9#10#11#煤层属于Ⅱ类自燃。为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在下组煤建立了工作面煤层注碱面水、防灭火灌浆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以防止煤层自燃。在日常工作中,正常开展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在地面、井下上、下组煤各建有一个消防材料库。矿井防灭火消防系统中水源充足 ,在东风井建有200m3地面静压水池,在西山建有1000m3地面静压水池,向井下各用水地点供水,形成静压供水系统。矿井采区皮带轨道上下山敷设供水管路向井下各点供水,在井下巷道均每隔5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以方便消防防尘用水。在煤层自燃发火方面,采用了综合防灭火措施,以封闭的采空两巷密闭墙风均安设了束管监测分析系统,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风流、皮带下风侧安装了CO、瓦斯、温度传感器进行监测;新一采区、新二采区安装使用移动注氮设备,以供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注氮使用。回采结束后对采空区内进行预防性灌浆等。
二、矿井防灭火管理责任划分
防内因火灾管理按照“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实施。(一)矿长对防内因火灾工作负全面责任;总工程师对防内因火灾工作负技术领导和分管区域内防内因火灾的管理责任;开拓副矿长、采煤副矿长对分管区域内防内因火灾隐患排查、措施落实负全面责任;经营负矿长对防内因火灾工作配套的人员、物资、材料供应负主要责任;安全副矿长对防内因火灾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
(二)根据《矿井防灭火规范》的规定重申各部门在防灭火工作中的职责:通风部门负责自燃火灾的预防,机电部门负责电器火灾和机械火灾的预防,保卫部门负责地面火灾的预防,安监部门负责监督防灭火措施的执行和日常的井下明火管制,经营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材料、装备的供应,工资部门负责防灭火工程和防灭火人员专项工资的支付,财务部门负责矿井防灭火工作所需要的资金保障。
(三)采、掘、机、运、通、安、地测、调度等部门负责各自生产作业地点、作业工艺和作业环节中的自燃发火和外源火灾的预防、处理和管理。
(四)每月进行三次自检活动,各战线必须组织进行防内因火灾检查,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督促整改。
三、矿井防内因火灾具体实施措施
(一)、矿井、采区设计、巷道布置的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开采自燃煤层必须选择有利于防止自燃发火的巷道布置和支护形式,采区上下山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或非自燃煤层中,布置在自燃煤层要采用砌碹、锚喷或金属支架、不燃性材料背板。
2、矿井在巷道和采掘工作面设计、开采方法、回采工艺、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等方面,都要有防止和处理煤层自燃的专项设计和内容,特别是对于预防和处理内因火灾技术及配套材料使用要有明确说明。
3、自燃煤层中煤住的设计必须考虑防自燃的要求,煤住宽度一般不应小于6米,隔离煤住中不许掘进巷道。
4、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制定防内因火灾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设计部门负责矿井各水平和采区的防内因火灾专项设计,主干注浆、注氮管路直径不得小于108mm。
(二)、回采工作面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1、合理选择采煤方法,保证回采速度,使老塘冒落压实带始终处于自燃发火期以外。
2、采煤工作面,进风巷要铺设4寸注氮管路进行注氮或备用,采空区内交叉埋管,间距为30米,管径为三寸管,管路运输和压埋由所属采煤队负责。管路末端必须加工注氮花管,花管加工和连接由防排队负责,压管由所属采煤队负责。
3、防尘队负责在进风巷铺设注浆主管路。
4、回采工作面必须采取减少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上下隅角堵漏),工作面上下出口断面不得低于设计断面的70%。
5、采煤工作面初采必须使用阻化剂,每班安排专人负责撒阻化剂,阻化剂铺撒必须均匀,标准是0.5Kg/m2,上、下隅角的煤袋墙必须搀加阻化剂,加入量为0.5Kg/袋,使用单位建立阻化剂使用台帐,使用情况每班向通风调度汇报,瓦斯检查工要监督阻化剂使用情况,并纳入汇报程序。
6、采面运速机(机头、机尾)煤机、转载机检修过程有釉质洒落时,必须把沾有油脂的煤清理走,不得遗留在采空区。
7、上隅角在回柱放顶前,必须将圆木、小板等易燃物回出,采空区不得遗留易燃物。
8、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予以封闭。
9、防尘队配备足够的专职防灭火灌浆工,进行注浆,工资结算以注浆使用的黄土为依据。
10、通风队负责每天对采面上隅角、采空密闭墙观测孔进行束管分析一次,并建立气样分析台帐及报表。
11、所有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检查工必须配备CO检查仪器,CO检查点为上隅角、回风侧瓦斯转感器处,每班接班时检查一次,检查数据填写在瓦斯手册、瓦斯牌板上,并向通风调度汇报,通风调度要上台帐。
12、采煤工作面的回风侧、上隅角必须分别安装一台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观测和分析采面CO、温度变化情况。
13、通风调度建立专门记录并上台帐,随时对阻化剂的使用、注浆、注氮等情况进行调度,并及时向公司、矿有关领导和通风部门汇报。
(三)、掘进工作面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在自燃煤层中掘进的巷道,要严格防止空帮空顶,出现空帮、空顶时,由责任单位采用不燃材料进行充填并喷浆封闭处理。
2、巷道的交叉点、煤住、断层、抬棚等区域必须加强支护,出现煤体破碎、压力增加造成煤体移位、裂隙发育、空帮空顶等情况,由责任单位采取喷浆或内部注浆封闭等措施,防止自燃。
3、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冒顶、空帮、高温点等情况时,巷道管理责任单位必须对这些地点进行挂牌管理,标明发生的时间,冒顶高度或空帮深度、隐患处理的方法、管理责任人等,出现高温点时要标注该点煤层暴露时间、温度、CO浓度、处理方法、管理责任人等内容。
4、开掘单位移交巷道时必须把冒顶、空帮、高温点、留煤垛等情况向接收单位以书面材料进行专向说明和移交,同时移交悬挂在上述地点的牌板,开拓科负责对上述地点上图标注。否则,出现问题时仍有原施工单位承担并负责处理。
5、煤层掘进出现冒顶时,必须采取充填、喷浆或内部注浆等处理措施,防止临近煤层自燃,隐患不处理严禁继续组织生产。
6、有高温点的开掘工作面跟班干部要佩带CO便携仪,瓦斯检查工佩带CO鉴定器,每班至少检查三次CO情况。
7、有自燃征兆的掘进工作面由监测队负责在巷道外口加装一台CO传感器,掌控CO变化情况。
(四)、通风设施、密闭区防内因火灾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通风设施按质量标准施工和管理,建账上卡,在册的密闭必须完好,若需注销,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2、永久性密闭采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密闭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巷道帮、顶不松动、围岩稳定、便于加固的地点,原则上密闭位置距离全负压通风巷道不得超过6米。采空区密闭必须按规定安设注浆管、观察孔、放水孔,并用带有丝扣的盖子封堵严实。
3、密闭说明牌板和检查牌板填写清楚,要与台帐相符,其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密闭时间、结构、材料、厚度、施工负责人和验收人姓名。检查内容包括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进出风情况、检查时间和检查人姓名。
4、瓦检队每周对密闭内外气体、压差、温度等参数进行检查,并填写密闭检查拍板和井上检查台帐,每天对密闭内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并建立气体取样分析台帐。
5、新构筑的密闭工程完工后向通风区提出验收申请,出现漏气,由通风队重新施工,密闭外出现有害气体超限,由通风队负责处理。
6、进行二次封闭的巷道必须把原密闭连接的管路全部外引,同时两道密闭中间要设置有观测和措施孔。
7、施工密闭必须编制施工措施,所有密闭措施孔的末端全部掉挂在密闭内顶板上,特殊情况以措施要求为准。
8、已经结束或报废采区在所有通道口按有关规定进行永久封闭。
9、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对风路上无用的设施要及时拆除,消除局部阻力和减少压差和漏风。
10、密闭区内注浆时,接浆人员发现密闭渗浆,应立即报告队值班人员和通风工贸,由通风区安排通风队处理,严禁渗浆。
11、通风队要加强对密闭的检查和管理,发现密闭被压垮、密闭前失修等存在隐患或造成密闭漏风时,要立即进行处理,并汇报。
(五)、预防煤层自燃的安全技术措施
1、由通风区负责每月对全矿的总回风巷、采区回风巷进行一次详细的自然发火征兆观察,从大范围上分析井下有无自燃发火。
2、通风区每周对井下采煤面的上隅角、•回风巷和采空区回风密闭及其它可能发热的地点进行
2、一次全面观测。观测的参数包括:现场的气体成份(CH4、C02、C0、02)、气温、水温、其他火灾征兆等;在防火墙封闭时间长,温度异常和有自燃倾向的区域内的回风风流中要安设CO传感器,CO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3.75ppm。
3、对于已有发火危险或已出现发火征兆的地点,检查周期缩短到每班一次,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同时,矿领导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火灾灾情的分析并制定处理对策。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发出火灾预报:
⑴.巷道中出现雾气或“挂汗”(温度不同的两段风流交汇处,因水蒸气过饱和而凝聚出现的雾气除处)。
⑵.巷道中出现火灾气味时,如煤油味、焦油味、•松香油味等。
⑶.从煤炭发热或自然地点流出的水或空气,•其温度较平常增高。
⑷.空气中有害气体(如C0、C02等)浓度增加,•人体感到不舒服,如头痛,闷热、精神疲乏等。
5. 生产技术部门在设计采区或工作面时,•必须认真考虑防火问题并遵循下列原则:
(1).尽量采用能够避免对井巷煤柱进行过多切割的开采工序。(2).留足保护煤柱,采取采区分隔管理,避免各采区互通。(3).合理布局通风设施位置,尽量避免井巷与采空区贯通。(4).尽量减少穿层溜煤井的个数,•尽量避免区域角联通风系统的出现。
(5).实现集中生产,尽量缩短生产战线,•对旧采区实行逐步收缩,逐步封闭。
6.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作业,•不向采空区丢煤或少丢煤,采高必须严格控制,不留顶煤或底煤,端头及工作面的浮煤应清扫干净,不得遗留到采空区。
7.加强巷道支护,尽量避免冒顶、漏顶事故发生。•万一发生冒顶、漏顶事故,必须将冒顶、漏顶区域的浮煤、虚煤清除干净,并采取措施将冒顶区接实、封严。
8.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各种设备必须回收干净,•保证采空区顶板能够充分垮落密实,尽量消除采空区漏风;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在进入采空区以前,应将托板取掉。
9.采煤工作面及采区回采结束后,必须尽快砌筑永久性密闭(防火墙),•最迟不得超过45天。
10.采空区密闭(防火墙)必须保证质量,严密不漏风,•施工时要掏槽,掏槽深度符合要求。在有涌水的地点施工永久密闭(防火墙)时,还应设置返水管,打水泥底座。
11、封闭的工作面或采区,只有经过取样化验确认无自然发火时,方可启封。
12、启封已封闭的工作面或采区必须制定防止煤炭自燃的安全技术措施。
13、启封已封闭的工作面或采区后三天内,每班必须由矿山救护队检查通风工作,并测定水温、空气温度和空气成份。只有确认无自燃发火后,方可恢复生产。
14、井下所有的机电硐室、火药库都要备有干粉灭火器和砂箱等消防器材,其最低数量为:灭火器4个、砂子0.4m3。
15、皮带头应备有不少于2个的灭火器,附近15米范围内消防管路必须设置三通和阀门,并备有不少于10米的消防软管。
16、井下消防材料库设在井底车场,并装备消防列车,其中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备有明细台帐。
17、各处消防器材由机电科、运输队、各采掘队组进行管理。过期的灭火器材必须及时更换,板结的砂子应及时疏松或更换。
(六)、井下火灾汇报原则与处理安全技术措施: 1)、井下汇报原则
1.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然发火或自燃预兆都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进行汇报。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应立即通知通风区迅速查明火情,同时向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进行汇报。通风区应根据现场情况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并报请矿长、总工程师批准。
2.任何人发现矿井火灾应首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直接灭火。现场区(科)长、队长、工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应依照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受害地区和可能受害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灭火器材直接灭火。
3.矿调度室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通知有关人员。值班矿长在矿长和总工程师未到之前,负责组织事故的处理工作。矿长和总工程师到来后,立即组织成立救灾指挥部,并到事故现场组织救灾工作,矿长任总指挥。2)、井下火灾处理安全技术措施
⑴.非矿山救护队员只能在CO浓度不超过0.0024%,CH4浓度在1.5%以下、气温低于摄氏35度、且无爆炸危险地点工作。⑵.扑灭电器火灾必须首先切断电源,未切断电源前禁止用水灭火。用水灭火时,应先灭火源外围再灭火源中心,灭火水量要充足。⑶.油脂类火灾只能用灭火器或砂子灭火。
⑷.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时,不得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应在保证正常通风的条件下灭火。
⑸.当井下火灾直接扑灭或直接灭火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封闭措施,采取封闭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确保安全、有效灭火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封闭范围。
②.一般应采取进回风侧同时封闭方案,不具备同时封闭条件时,应采用先进风侧后回风侧的方案。
③.封闭过程中,指定专人每10分钟检查一次进、•回风流中的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以判断有无爆炸危险性。人员只能在无爆炸危险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④.密闭墙上必须留有观测孔和措施孔,观察孔要用专用堵板进行封堵。
⑤.事故处理完毕后,由通风区负责写出火灾事故报告,报送有关部门。
本措施适用于新阳煤业井下作业范围内的所有单位。本措施未涉及到的防内因火灾管理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文件执行。
第四篇: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
工业布局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是十分必要的。调整工业布局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调整工业结构就是在保证实现本地区经济目标的前提下,优选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工业结构,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加快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控制工业污染。
(2)改善能源结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
以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快城市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广电、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城市原煤的消费量,推广洁净煤技术,促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有效控制煤烟型污染。《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原则要求燃煤SO2的排放应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首先要限制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对于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炉窑鼓励使用高硫分燃煤,并安装烟气脱硫设施;对于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他清洁能源;对于城市居民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尽快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销费比例。(3)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利用率越高,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就越少,使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生产过程的排污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展工业生产、保护环境的生产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4)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发展植物净化
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功能的重要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裸露地面,降低城市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浓度。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推广
利用除尘装置除去废气中的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采用气体吸收法处理有害气体,应用冷凝、催化转化、吸附和膜分离等技术处理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另外,要从国情出发,尽量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的实用技术,重点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汽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除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黑烟治理等,建设一批典型的大气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推广应用。(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城市烟尘控制区,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是大区污染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的控制。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锅炉。提高大气环境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改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沈伯雄,鞠美庭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GB/T 16845-2008除尘器 术语.[4]HJ/T 322-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除尘器.[5]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6] [7] [8]
第五篇:自然地质灾害滑坡的防治措施
自然地质灾害滑坡的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和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个滑动面发生剪切破坏向下运动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动面可以是受剪应力最大的贯通性剪切破坏面或带,也可以是岩体中已有的软弱结构面。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的、长期的往下滑动,有些滑坡滑动速度也很快,其过程分为蠕动变形和滑动破坏阶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现为急剧的滑动,下滑速度从每秒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区的斜坡、岸边、路堤或基坑等地带。滑坡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重则破坏建筑;由于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对山区建设和交通设施危害很大。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为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或者是减少滑坡发生后的损失。下面从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分别作简单介绍。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2.滑坡的分类
滑坡分类的目的在于对发生滑坡作用的地质环境和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类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滑坡的发生,或在滑坡发生之后有效的进行治理。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指标,各国学者和工程部门对滑坡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案。我国铁道部门则按滑坡体的岩性、滑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体厚度等进行了分类,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从研究山坡发展形成历史出发,则可以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代活滑坡等类型;日本渡正亮则按滑坡的发展阶段,将滑坡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则可分为推动式、平移式和牵引式滑坡。对于一个滑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实践中,我们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根据突出因素对滑坡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就是看对我们认识、防治和处理此滑坡是否有帮助。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地应力等。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风化作用、人工开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载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最重要、最活跃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触发作用。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内部条件
产生滑坡的内部条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有关。不同的岩土,它们的抗剪强度、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坚硬致密的硬质岩石,它们的抗剪强度较大,抗风化的能力也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往往不容易发生滑坡。反之,如页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则恰好相反,因此,由它们所组成的边坡就比较容易发生滑坡。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否则反之。边坡的断面尺寸对边坡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关系,边坡也陡,其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发生滑动。如果坡高和边坡的水平长度都相同,但一个是放坡到顶,而另一个却是在边坡中部设置一个平台,由于平台对边坡的反压作用,就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动,其前沿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否则滑坡就无法向前滑动。山区河流的冲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临空面,而为滑坡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当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有利于边坡的发育,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引起边坡的岩性、构造和产状等发生变化时,就能发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条件
滑坡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开挖和坡面上的加载、振动、采矿等,以前两者为主。调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水的来源不外乎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农田灌溉的渗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来源怎样,一旦水进入斜坡岩土体内,它将增加岩土的重度并产生软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强度,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力,冲刷或侵蚀坡脚,对不透水层上的上覆岩土层起润滑作用,当地下水在不透
水层顶面上汇集成层时,它还对上覆地层产生浮力作用等等。总之,水的作用将会改变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状态、结构和构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来接近于稳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剧活动,形成“大鱼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这也说明了雨水和滑坡的关系。山区建设中还常由于不合理的开挖坡脚或不适当的在边坡上填放弃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坏斜坡的平衡条件而发生滑动。此外,振动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大地震时往往伴有大滑坡发生,爆破有时也会引发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滑坡形成条件的介绍,我们不难得出治理滑坡的相关工程措施。然而,一个滑坡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我们只有做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计算后,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总的来说,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五、结语
本文对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条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天然的或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到处可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边坡失稳,引起各种规模的滑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了巨大的灾难。因此,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和治理滑坡,从而减少滑坡的发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损失。相信通过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滑坡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斌.《公路工程地质》.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2] 郑书彦,李占斌.《滑坡侵蚀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 [3] 王连接,马建宏 等.《水库滑坡与防治技术》.长江出版社.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