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油库发油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0: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品油油库发油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品油油库发油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第一篇:成品油油库发油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成品油油库发油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引言

成品油油库是储存、输运和供应成品油产品的专业仓库,是协调原油生产和加工、成品油运输及供应的纽带,是国家成品油及成品油产品储存和供应的基地。成品油油库的主要业务是收发油作业和油品储存,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前,要求油库提高效率,加快周转,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人为差错,增强竟争力和提升企业形象。数字化、网络化、模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是油库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随着成品油油库技术的升级,新技术被不断地应用到油库中。石化企业在发展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加强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企业基础自动化和先进控制水平,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作业频率最高的公路发油系统,已成为油库新技术应用最多的地方,涉及到设备、控制技术和发油形式。2油库发油系统的发展历史

当今世界,石油化工油品储运的自动化水平不仅是国内外石化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激烈竞争的市场机制下增效创收的强有力的手段,国外自动化水平不仅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辅助设施自动化和经营管理自动化,而且正向过程控制和信息管理相结合的总体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国外,油库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大型油库的发油控制系统多数采用分布式(DCS)控制系统,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例如,Honeywell、AB、Rosemount等公司的DCS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功能强大,在大型油库的监控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在国内,油库自动化发油系统的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的所限,多数采用集中式发油系统。集中式发油系统:一般采用单片机、工控机作为控制器,可实现多路发油回路同时控制,一般只需一台控制器即可实现整个油库的所有发油控制。集中式发油系统对于大型油库是一种经济的方案。但是这种控制系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如果主控制器出现故障,所有鹤管都不能发油操作,整个系统将不能运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90年代初期,油库自动化系统出现了集散式发油控制系统。集散式发油控制系统由多台监控主机通过通讯电缆,来控制和管理各个发油控制器,每个发油控制器分别对自己所对应的发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也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思想。这种集散控制方式,可以提高发油速度和安全保障能力,系统运行比较灵活。3油库发油系统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油库在自动化装备、技术、功能、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测量和控制装置不断更新升级,正在运行的数千套DCS和IPC系统已成为大中型石油企业的主要控制手段。应用的水平也从手工操作发展到自动控制,从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发展到高级复杂系统控制,直到管控一体化。目前的DCS系统具有主要特点: 3.1开放的网络结构

采用Windows NT标准操作系统,支持DDE/OPC,可直接使用PC机通用的MS-Excel,Visual Basic编制报表,也可与运行的大型SQL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此外,还可提供系统接口和网络接口用于与不同厂家产品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进行通信。3.2制网络是容错以太网

容错以太网特点是:在容错以太网节点间有4个通信路径、允许有1个通信路径故障、快速(1秒)检测和恢复时间、可在线增加和减少节点、对应用PC机完全透明、允许正常以太网结点接入、完全分布式结构没有主结点、快速100Mbps性能、传输介质为同轴电缆或光纤 3.3可扩展性

具有构造大型实时过程信息网的拓扑结构,可构成多工段,多集控单元,全油库综合管理与控制综合信息自动化系统。

国产新一代DCS发展也很快,并配备了适合石化生产用的软件,国产DCS的功能会不断增强,其可靠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将会在石化企业中得到更多应用。

4油库发油系统的存在问题

石油化工行业中,各企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同规模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也相差较大。中小型油库和石油销售网点自动化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差距甚远,在发油作业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4.1系统计量精度不高。

计量精度是评价一个系统的重要指标。随着装车量的大大增加,发油误差造成的油品出厂损失也逐年上升,致使经济效益损失比较严重。

4.2人工操作不规范问题。

规范操作是油库安全的有利保障,而当有些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而很容易导致事故。如发油操作前,忘记静电接地。发油结束时,忘记摘除静电接地夹等。小则损坏设备仪表,大则引起不可预测的损失。由于一些控制系统,没有给出这些非规范的操作的提示或没有自锁、互锁功能,经常损坏仪器设备。4.3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不强。

一些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对影响现场环境的因素考虑不周,系统在正常的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某个元件、仪表的的更换,设备的维修等,系统就不能发挥最佳状态,有时会不能正常运行。系统缺乏自适应的功能,使系统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也给系统维护带来附加的工作量。4.4保护措施欠健全。

在系统建设、使用过程中,自动化设备设施应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防护措施。内部保护是指系统在设计时考虑的保护性能,如出现异常参数断电、报警等。外部保护是指防雨、防尘、防撞击等措施。有些系统在系统保护方面缺乏对异常情况采取缓解和解救措施,系统快速恢复能力较低,影响了系统的可靠性。4.5信息化网络安全性不高。

网络硬件的管理和运行环境、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软件及数据管理等都会产生安全漏洞,轻者使信息系统瘫痪,重者发生失密、失盗事件,导致经济犯罪。5油库发油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油库发油系统必须建立开放式的自动化系统,朝着企业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油库发油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采取ERP/MES/PCS三层结构系统,过程控制层(PCS),制造执行层(MES),经营管理层(ERP)集成的现代化系统,可对生产经营进行科学地分析、评价和预测,对生产计划和经营策略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要求。油库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针对油库的存、发以及安全监控等环节业务的微机自动化监控管理,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5.1油库定量发油系统

该系统采集流量计、温度计的数据,通过控制电液阀、油泵实现罐车高精度定量发油,具有静电溢油联锁保护,实时显示实发量,以及实现对发油信息的存储、归档、和打印等功能。

为适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要求,现场总线型变送器获得了迅速发展。此变送器是全数字式,结构简单,分辨力和稳定性都高于一般智能型变送器。由于现场总线数字仪表产品日趋完善,并具有可靠性高、可互操作性(即可将不同品牌产品集成组态)等特点。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也促进了在线分析仪表的应用。它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及先进控制应用的水平,主要包括在线油品质量分析仪,在线气相或液相色谱仪及其他物理特性分析仪等。5.2油罐计量系统

此系统通过安装高精度的液位仪、压力计、温度计等仪表,实现油罐的高精度计量,可实时检测储罐的液位和温度,并计算存油的体积、质量、剩余罐容和剩余库容等,还具有高低液位、高低水位报警等功能。5.3安全监控系统

系统实现可燃气体体积分数检测、高低限报警及信号上传;火灾检测、报警、记录、打印及信号上传;以及库区的安全巡检管理和消防水池液位的自动控制。5.4工业闭路电视系统

安装工业电视,实时监视和记录现场的运行状况,确保库区各环节安全平稳。5.5库区网络系统

实现库区各部门计算机和设备的数据通讯链接;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对库区网络进行维护、监视:并为上级管理部门信息系统预留通信接口。

第二篇:油库收发油作业流程

油库收油作业流程

(1)员工在油车到达前,清理卸油区,必要时打开卸油区照明,确保卸油区没有与卸油无关人员和火源,然后疏导通道,指挥油车安全驶入卸油区;

(2)油车司机以5KM/H低速,在油站员工的指挥下,安全驶入并停靠在卸油区,拉上手刹,关闭发动机,切断油车总电源,注意要尽量使车头朝向出口。卸油员佩带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卸油员必须把三角木放置在车轮下,以避免车辆自行移动,卸油员用静电接地线连接油车和油站地线连接点,并确保连接正常;

(3)收油员首先取油车罐底样1桶,确认无水后,由罐车司机取车顶样,并打开罐车上盖准备卸油,之后检查、量度油罐所剩油品存量并记录,并确保油罐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容纳即将卸进的油品。当发现油罐的安全容积不足以装载应卸油品时,立即停止操作,并请示公司领导,以上内容无问题后,打开管线,开泵卸油;

(4)操作工根据来油信息填写油品初检表,之后在罐车附近巡视,保障卸油安全;

(5)卸油结束后,在罐车出油口挂上桶,收集未卸净油品,之后罐车上榜离开;

注:油车到站后,必须马上收油;收油工作不可以在未完成的情况下转给下一班,如果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转交的,必须经过油站经理同意,并认真填写油站交接班卸油程序交接表。

油库发油作业流程

1、检查手续

油罐车在进入付油区前在门岗口进行登记,汽车排气管安装防火罩,并接受门卫或安全员的检查。

2、准备

(1)发油员检查设施,将工具器材和消防器材就位,做好发油前的一切准备;

(2)计量员提供《密度发油单》,经油库主任审核,作为当日付油依据。

3、灌装油品

(1)油罐车按规定路线驶入发油现场,停在指定的鹤位,准备发油;(2)连接导静电接地,打开罐口,将鹤管插入油罐底部,用石棉被盖好罐口。同时要检查罐内是否有残油,罐车卸油阀是否关闭;(3)打开阀门向油罐车灌油。半自动或自动灌装油系统按付油联数量设定;

(4)装至规定数量后,关闭阀门,静止1分钟后,揭去罐口石棉被,取出鹤管,关闭罐口,拆除静电接地;

4、汽车离开现场

装油结束后,汽车过磅出库,门卫记录车号,及该车出入库时间。

第三篇:追溯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追溯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源品汇追溯系统的建立是有很大的因果在里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追溯系统的现状和趋势

一、国外现状

1、欧盟(1997)

1997 年由于疯牛病的蔓延,欧盟各国开始了对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2004 年,要求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

2、日本(2003)

日本政府在牛肉生产供应制中全面导入信息可追溯系统,并在商品的流通器上安装 IC 芯片卡,消费者可在店铺的终端上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身份证号码,获取所购商品的系列信息。

3、美国(2002)

FDA 公布了 《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生产、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

二、国内现状

1、蔬菜产品(2004)

我国关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 年,2004 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

2、肉制品(2005)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于 2005年 8 月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系列信息。

3、婴幼儿配方乳粉(2013)

2013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各省陆续开展电子信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对产品能够快速辨别真伪。

三、发展趋势

对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从国外至国内的发展现状显示,国家政策法规不断地完善以及对从2009 年至 2014 年全国奶制品防伪、防窜货系统的市场规模以 300 % 的递增速度表明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及实施是一种必然趋势。科技在不断发展,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据统计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 6 亿人。这就为我们的一种全新的科技产品的面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种基于二维码扫描就能轻松辨别真伪和原产地 “源品汇追溯系统” 应运而生。

第四篇: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前言

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陆续在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系统的装备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同时也为该技术的正确选择、使用、维护和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详细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的研制开发、推广使用、维护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系统的软件技术和功能、硬件及接口技术的可靠性和兼容性、传感器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2 现状

(1)发展过程

我国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80年代初,从波兰、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如DAN6400、TF200、MINOS和Senturion-200)引进了一批安全监控系统,装备了部分煤矿;在引进的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先后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等监控系统,在我国煤矿已大量使用。实践表明,安全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局矿已作为一项重大安全装备。由于当时相当一部分监控系统由于技术水平低、功能和扩展性能差、现场维修维护和技术服务跟不上等原因,或者已淘汰、或者停产。因此造成相当一部分矿井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已装备的系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老系统服务年限将至,已无继续维修维护的必要,系统面临更新改造的机遇。

.1.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各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又相继推出了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监控系统,以及MSNM、WEBGIS等煤矿安全综合化和数字化网络监测管理系统。同时,在“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十二字方针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指导下,规定了我国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因此,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促进了各厂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

(2)系统组成

系统由早期的地面单微机监测监控已发展成为网络化监测监控以及不同监测监控系统的联网监测。其主要由监测终端、监控中心站、通信接口装臵、井下分站、传感器组成。结构图如下:

.2.3 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3.1 系统中心站

环境监测。主要监测煤矿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及工作面的作业条件,如高浓度甲烷气体、低浓度甲烷气体、一氧化碳、氧气浓度、风速、负压、温度、岩煤温度、顶板压力、烟雾等。

生产监控。主要监控井上、下主要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参数和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如煤仓煤位、水仓水位、供电电压、供电电流、功率等模拟量;水泵、提升机、局扇、主扇、胶带机、采煤机、开关、磁力起动器运行状态和参数等。

中心站软件。具有测点定义功能;具有显示测量参数、数据报表、曲线显示、图形生成、数据存储、故障统计和报表、报告打印功能。其中,部分系统可实现局域网络连接功能,并采用国际通用的TCP/IP网络协议实现局域网络终端与中心站之间实时通信和实时数据查询。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各厂家的系统应用软件正不断更新版本,如KJF2000系统中心站应用软件版本2.40和MSNM局域网络终端应用软件版本1.1的操作界面全部实现了可视化和图形化功能,而且具备矿井采空区火灾早期预测预报和专家决策分析功能;具备皮带运输机全线火灾监测功能;具备井下瓦斯抽放监控功能。3.2 局域网络

网络系统应用软件。抚顺分院开发率先开发的WEBGIS数字化矿山安全监测监管网络系统应用软件版本1.10,采用人性化设计,利用Web GIS技术使得大到省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矿业集团公司所辖各矿井分布位臵,小到各矿采区工作面实际尺寸及设备实际使用位臵,以任意无级缩小或无级放大图形的形式达到图形和数据的无缝集成和浏览;提供完备的安全监测与安全信息管理和监管功能;建立煤矿基础数据库、对主要图纸(通风系统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抽排水管路系统图、电气系统布线图等)实现动态浏览;实现安全信息的共享和设备隐患排查;

.3.安全信息的网上公开(公司内部);安全隐患排查及信息发布(如对各矿下达整改通知)等。与WEBGIS安全监测系统相配合,可实现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诊断、评价、管理及通风网络调整的科学决策。其网络结构如下:

3.3 煤矿监控系统井下分站。

尽管各厂家的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形式多样,但基本上具备了如下功能:

 开机自检和本机初始化功能  通信测试功能

 分站设程控功能(实现断点仪功能、风电瓦斯闭锁功能、瓦斯管道监测功能和一般的环境监测功能等) 死机自复位功能且通知中心站

 接收地面中心站初始化本分站参数设臵功能(如传感器配接通道号、量程、断电点、断电点、报警上限和报警下限等) 分站自动识别配接传感器类型(电压型、电流型或频率型等)

.4. 分站本身具备超限报警功能

 分站接收中心站对本分站指定通道输出控制继电器实施手控操作功能和异地断电功能。

3.4 系统配接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

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能正确反映被测环境和设备参数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目前国内生产和用于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传感器主要有瓦斯、一氧化碳、风速、负压、温度、煤仓煤位、水仓水位、电流、电压和有功功率等模拟量传感器,以及机电设备开停、机电设备馈电状态、风门开关状态等开关量传感器,以上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基本满足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的需要,但国产传感器在使用寿命、调校周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某些传感器(如瓦斯传感器)的稳定性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实践表明,综合评价我国现有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及配套传感器等设备的现场应用效果,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KJ90、天地科技股份公司常州自动化分公司的KJ9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的KJF2000和北京瑞赛公司的KJ4/KJ2000等系统无论在软硬件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企业性质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几本代表了我国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水平。4 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信协议不规范

由于现有厂家的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各自专用通信协议,所以,很难找到两个相互兼容的系统。目前,信息传输系统的兼容性已成为装备监控系统的各集团公司、矿井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用户在装备了某厂家的系统后,在众多型号、价格不同、功能各具特色的监控系统的软件、硬件(如分站)的补套以及服务等方面,就别无选择地依赖于这个厂家。有些矿井为了安全生产的需要,在系统存在严重问题和.5.得不到技术服务的条件下,不得不废弃原有系统而另选择其他的系统。因此,通信协议不规范的后果是造成设备重复购臵、系统补套受制于人和不能随意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井下信息传输设备物理接口协议不规范

井下信息传输设备物理接口协议不规范也是制约用户进一步补套和扩充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如KJF2000和KJ4/KJ2000系统,尽管两种系统均采用FSK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波特率均为1200bps或2400bps,但其传输信息的调制频率不同和传输信息的收发电压幅值不同也造成这两种系统的分站不能兼容。传感器等质量不过关

与监测监控系统配接的甲烷传感器已成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和灾害预测的关键技术装备,并越来越受到使用单位和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

据统计,国产安全检测用甲烷传感器几乎全部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载体催化元件一直存在使用寿命短、工作稳定性差和调校期频繁的缺点,严重制约着矿井瓦斯的正常检测,与国外同类传感器比较差距较大。主要问题是:

a.抗高浓冲击性能差。在巷道瓦斯涌出量大的情况下元件激活。反复作用的结果造成零点漂移并使其催化性能下降,抗高浓冲击性能差是造成元件使用寿命低、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

b.对过分追求低功耗的元件,在矿井高湿度环境条件下,CH4在元件表面燃烧生成的水蒸气易于凝结在元件表面,降低元件使用寿命。

c.抗中毒性能差;

d.载体催化元件制作工艺水低,元件一致性差。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有待于加强

尽管国家和各省、地、市煤炭管理部门强制性要求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并加大了对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但一些地方国有煤矿,特别是乡镇小煤矿,多数由于.6.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不能正常使用和维护已装备的系统,甚至对系统配接的传感器根本不进行调校。市场秩序亟待规范

大大小小的系统生产厂家的不断出现,无疑存在着市场竞争条件下初级阶段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不仅损坏了厂家的利益,而且由于导致生产企业的系统研发后劲不足、技术支持能力降低,最终将影响产品用户的正常使用。此外,由于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涉及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化管理技术、系统传输设备的软硬件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系统的完善和升级改造技术、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等综合性技术。因此,在选择某种系统时必须特别强调厂家的企业规模、研发能力、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等。5 发展趋势

a.系统不仅能实现监测监控,而且在软件技术上应研究开发能根据被监测环境地点的参数进行有效的危险性判别、分析和提出专家决策方案。同时系统应用软件应向网络化发展,按统一的格式向外提供监测数据。

b.针对通信协议不规范和传输设备物理层协议不规范尽,应尽快寻找一种解决系统兼容性的途径或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标准,这对促进矿井监控技术发展和系统的推广应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研制高可靠性瓦斯传感器;

d.矿井瓦斯爆炸多半是由电气火灾引起的,因此应研制智能化的高压开关柜、高压真空馈电开关、低压真空馈电开关等,依此向系统提供多参数的信息,如电流、电压、单相/三相漏电电流、开关运行状态、开关机械/电气闭锁状态等;

e.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研究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管理技术,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以人治为主,发展到以法治理。

.7.

第五篇: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最好军事(best81)

印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起步于70 年代。当时,印度当局为了解决军队通信和情报传递速度过慢的问题,决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现代军事指挥和通信手段,着手筹建自己的C3I 系统。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印军目前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已发展成为装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规模较为庞大的现代化综合系统,已成为印度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情报预警系统

印军目前已建立起了固定与机动雷达相结合的,高中低空雷达配套的战略预警系统。

1985 年以来,印度陆、空军按照其制定的“防空控制与报警系统”与“防空地面设施系统”计划,努力建立以多功能雷达为主体的预警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对空中目标的发现、跟踪和快速反应能力。各地区空军指挥部建立了雷达警戒网和空情报知网,装备了战术技术性能不同的远程、中程、近程警戒雷达、引导雷达、目标指示雷达。在近程雷达方面,已于1988 年开始在陆军部队装备“英迪拉—Ⅰ”型超低空监视雷达。为加强对低空目标的探测预警,印军于1989 年开始在空军部队装备自行研制的“英迪拉—Ⅱ”型三坐标多普勒雷达,可探测40 公里距离上 30 ~50 米低空飞行目标,而且能同时控制 12 个武器系统,处理 40 多个目标。在中、远程监视雷达方面,印军将PSM — 33改进型中程对空警戒雷达、TRS — 2215型远程防空雷达装备陆军师以上部队和空军地对空导弹基地。

印军目前装备有多种型号的预警机。除从英国进口了“猎迷”预警机和从意大利进口了“G — 222”型预警机外,印度还于 1987 年向前苏联购买了 3 架伊尔—76 预警机。印度自行研制的预警机由 Bae748 运输机改装,机背上的雷达天线罩为德国宇航公司设计制造,航空电子设备由印度电子与雷达研究院设计,巴拉特电子公司生产。该机可对海面和地面上空目标进行360 °全方位探测。

印度已发射了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全科学卫星,为建立预警卫星系统打下了基础。此外,印度早在70 年代初就已研制出声波测距系统、陆军测向设备和炮兵监视雷达,80 年代初开始研制轻型野战炮兵定位雷达、陆军中程战场监视雷达;空军装备了低空探测雷达、地面防空雷达、机上侧视雷达和告警控制系统;海军装备了舰上导弹监视系统、海面导弹探测跟踪系统;防空高炮配有多种苏制火控雷达和从西方引进的三坐标防空雷达,萨姆系列地空导弹使用着多种苏制制导雷达;地炮配有从英国进口的“辛柏林”型和自己制造的多目标野战侦察投射雷达等。

二、指挥与控制系统

印军目前已基本建成了由统帅部至军区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其陆、海、空三军总部建立起了功能齐全的微机网络,并更新了数据库,成立了各自的软件中心。

(一)陆军指挥与控制系统

年代,印陆军为了使指挥管理与通信逐步实现自动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在陆军司令部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微机网络,更新数据库,建立软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纵横联网,使办公信息传递网络化;二是在陆军司令部和各大军区建立大型计算机中心,并与各地区系统联网,使陆军司令部和各大军区一级的作战计划、人事管理、物资控制、财务预算、数据统计、武器论证等工作初步实现计算机化;三是在陆军司令部内建立了固定的通信中心,实现计算机为基础的通信自动化。其主要措施是在电报、密码和声像传输等中心安装了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实现了通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四是建立C3I 分系统,逐步实现野战指挥自动化。

(二)空军指挥与控制系统

印军认为,现代化空战“严重依赖电子设备进行指挥与控制、监视、导航、武器的使用与制导”,电子技术已成为“军事力量对比的一个新的因素”。因此,电子化被印空军列为提高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年代以来,印空军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以提高空军的自动化指挥控制能力:一是注重指挥与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化。印军开始在空军司令部各主要局、各地区司令部、各大部队安装国产计算机主机系统,并与广域网联网,组成纵向与横向的信息交换网,对全空军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二是逐步使机载电子系统高技术化。印空军除直接引进一些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或改装现役战斗机的原有机载电子设备外,还将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国产航空电子设备装备空军现役运输机与直升机。三是使地面基地导航控制系统电子化。

印空军防空地面设施系统是一个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分布式雷达系统,而且与可靠的快速反应的通信网综合,能够探测和识别入侵飞机的威胁,处理所获得的信息,把重要的信息发往防空指挥和控制中心、空军基地、导弹基地、高炮部队和无源防空中心。防空地面设施系统的通信网由固定的散射/ 视距系统和移动散射系统组成。

(三)海军指挥与控制系统

印海军非常重视指挥与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建设。截止到1990 年底,印海军建立了 7 个国产超级微机网络系统,每个系统有16 个终端,基本覆盖了所属各大单位。

印海军为了提高海上舰艇的电子化水平,引进了多种型号的电子设备。目前,所有现役舰船均装备了各种类型的电子计算机,大大提高了导航、通信和水下控制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其中戈达瓦里级护卫舰上装备了从多个国家进口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与作战指挥系统联网,有效地提高了舰艇的作战能力。

三、通信系统

印军的通信系统是在大量引进国外通信装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为了保障野战指挥,印军采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形成多个配套的通信网络,以沟通上下之间、前沿与纵深之间、友邻之间以及军兵种之间的联系。陆军还建有专用于陆空联合作战的指挥通信网、地面联络官通信网以及空中支援申请通信网,固定的野战通信系统可覆盖西部和北部战场及机动部队,卫星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则作为备份系统。

印军“陆军无线电工程网”已全面投入使用。该网络是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栅格状通信网,能实时、迅速、保密、可靠地进行文字、话音以及图像传真通信联络。其主要组成部分为自动电子程控交换机、模块化的时分交换机、干线无线电系统、部队交换机、无线电中继设备和保密机等。

为提高通信系统的高技术水平,印空军在80 年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向空军各地区司令部提供包括卫星与光纤通信手段在内的备用通信手段;二是将空军各作战基地使用的易受恶劣天气影响的VHF 电台改为特高频电台;三是为现役对流层散射系统加装微处理器,以提高电报处理速度,确保线路的最佳利用率;四是为远程飞机装备高频单边带收发信机等大功率通信系统

下载成品油油库发油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品油油库发油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品油销售企业油库经营管理研究(范文)

    成品油销售企业油库经营管理研究 中国石油重组上市以来,成品油销售业务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在经营规模、经营领域上实现了快速扩张,而且在销售结构、销售质量上实现了根本......

    规范成品油油库贸易计量的探讨

    规范成品油油库贸易计量的探讨 Standardized measurement of oil depot of trade 吕君1 王林波2 (1.河南省邓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河南省邓州市,474150;2. 河南省南阳......

    追溯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源品汇追溯系统提供

    追溯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源品汇追溯系统提供 一、国外现状 1、欧盟(1997) 1997 年由于疯牛病的蔓延,欧盟各国开始了对牛肉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2004 年,要求在欧盟范......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 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姓名:赵程程 班级:服表111 学号:2011313380117 【摘要】海峡两岸关系在近十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两岸关系的发展却并不顺......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在我国特有的产业化条件下建立供应链,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物流,不失为物流发展......

    管理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合集)

    管理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管理心理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认为,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不断变革的情况下,组织变革、领导行为、激励机制和组织文化是......

    国内外水表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表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叙述了国内水表应用状况。对国内新型水表的发展以及国外水表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影响水表发展方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水表应用......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大全)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近20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10年之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保险市场体系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