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试行)
人口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计生委:
为全面推进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制度建设,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在全系统开展信息岗位练兵、质量检查和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人口厅发〔2003〕16号)要求,我委制定了《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认真加以落实。
二○○四年六月四日
县乡两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建设和应用,逐步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县乡两级人口计生部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坚持统一领导、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人口计生委(局、办)规划统计部门和乡级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归口管理和具体操作。
第五条 县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工作包括:
1、负责制定和实施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推广应用计划;
2、负责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技术支持;
3、制定服务规范,利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指导基层开展服务。
4、制定和落实信息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
5、指导、协调、考核评估基层单位信息化工作;
6、组织信息化培训工作;
7、在条件许可时,开展其他人口和计划生育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第六条 乡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管理工作包括:
1、具体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各项工作;
2、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3、落实信息管理的各项制度;
4、维护本级信息网络;
5、在条件许可时,开展其他人口和计划生育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第三章 信息采集与变更
第七条 信息采集内容包括育龄妇女及其丈夫、子女的基本信息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信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信息等。
第八条 信息采集主要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每月填写统一的月信息报告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至乡级人口计生部门。
第九条 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与有关部门或单位(如民政、公安、医院、计生服务站等)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条 育龄妇女信息应做到采集全面、录入准确、变更及时。乡级每月对上报的信息严格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错误信息、遗漏信息、重报信息,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源头信息的完整、准确,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录入微机,实现信息变更,建立乡级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
第十一条 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定期对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校验,及时发现差错并更正。县级部门通过日常核查、抽查等方式,检查评估基层信息质量。
第四章 信息传输与利用
第十二条 县乡两级建立适宜、安全、可靠、经济的联网机制进行信息传输,通过月度信息变更,建立县级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
第十三条 利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实施计划生育科学管理,引导基层开展孕期保健、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等各项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考核评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为实现政府公共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
第十四条 实现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双向良性互动。乡级定期向村级提供信息指导单,村级组织人员逐项落实;乡级及时督查村级落实情况,指导村级开展工作;村级按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五条 每月通过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进行信息汇总分析,生成统计报表及分析表。
第十六条 利用上级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信息平台,实现流动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异地交换。
第五章 信息管理与安全
第十七条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标准,使用统一的名词术语、分类编码、数据交换格式和信息描述方式。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统计法》和《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办法》。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信息系统中的信息。
第十九条 县级人口计生部门每年对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中的信息开展一次全面核查和校验,确保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的完整、准确。
第二十条 每年初,乡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上年度的各种信息报告单、育龄妇女信息卡等原始资料保存入档,由专人妥善保管。
第二十一条 定期进行信息备份,形成安全可靠的备份信息资源。县级要定期备份县、乡两级数据,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异地备份;妥善保存备份介质,重要信息保存双备份,年度信息备份长期保存,当年变更信息至少保存5年。
第二十二条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计算机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公民的隐私权。
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将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和网络安全纳入年度业务考核中,对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机房管理
第二十四条 根据国家《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和《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等国家标准,对机房和设施进行安全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六条 定期进行系统软件、硬件维护,做好维护记录。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应有防范、监控、补救和排除等措施。
第二十七条 加强预防计算机病毒意识,建立病毒防范应急处理机制。
第七章 人员管理与培训
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在编人员中至少要有两名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化管理能力,承担本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工作,指导乡级开展信息化应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乡级人口计生部门在编人员中至少要有一名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负责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应用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要保持县乡两级信息化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信息化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考核奖惩机制。信息化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信息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乡两级人口计生部门把信息化培训作为年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落实。
第三十条 信息化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取得省级人口计生部门认可的任职资格,持证上岗。
第三十一条 信息化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地(市)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
第三十二条划司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第八章 附 则
本规范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眼科医院管理规范(试行)(精选)
附件6
眼科医院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眼科医院管理,提高眼科诊疗水平,保障眼科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床位在20张至79张的眼科医院。
一、机构管理
(一)眼科医院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二)眼科医院应当设置独立部门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认真履行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以及服务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指导检查、质量控制和内部监督的职责;对日常运行管理与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并实施有效干预管理的职责;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职责;对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的职责;对眼科医疗专业文书、档案和数据信息等资料的书写、保存、使用等管理进行指导和检查的职责等。
(三)眼科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有1名具有中级及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四)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内部质量、安全、服务、技术、财务、治安、消防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
二、质量管理
眼科医院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符合《眼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
(二)按照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有关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诊疗规章制度,建立合理规范的临床诊疗流程,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和临床诊疗流程进行监管检查,关注重点环节及高风险因素,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参加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质控中心开展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
(四)应当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使医院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知晓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建立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及专业技能维持与培养等继续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做好培训考核记录。
(五)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当重点做好对新技术新业务临床应用准入、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手术分级及授权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六)临床医师在为眼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做好医患沟通及患者教育,并落实好双向转诊职责。
(七)护士在协助医师实施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严格执行查对、消毒隔离等护理核心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
(八)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九)建立医疗设备维保档案,有专人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维保校验,保障医疗设备正常运转。
(十)设有药剂科、医学检验科、辅助检查部门及消毒供应室等科室的眼科医院,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相应规范开展工作,并接受医院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管和督导。
(十一)建立患者信息登记、文书管理制度,相关信息能够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十二)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十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使用和管理医疗设
备、医疗耗材、消毒药械和医疗用品,规范医疗废物和污水的处理。
三、安全管理
眼科医院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加强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一)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制度及要求,健全、完善符合本机构实际的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至少每月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等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进行督查、指导,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开展各类生物检测。
(二)医院建筑布局应当符合无障碍要求,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管理有关原则,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分开的基本要求,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示清楚;含手术室在内的各治疗区、检查区等各功能区应当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
(三)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要求,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确诊或疑似病例,并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发生感染性疾病的疑似暴发、聚集和流行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报告。严格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和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
(四)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毒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定,保障用药安全。
(五)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所有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等预防和应急方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等伤害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院及相关部门。
(七)具有完善且可执行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和演练。应急机制在遇有紧急医疗救援或突发意外事件时能够及时启动、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安全。
四、监督与管理
(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眼科医院的日常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监督机构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并责令其立即整改。
(二)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履行监管督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1.对医院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2.查阅或者复制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封存样品或相关病历等医疗文档。
3.责令医院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并对医院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三)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规定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总 则……………………………………………………………………………3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3 第一节 卫生行政部门………………………………………………………………3 第二节 医 院………………………………………………………………………4 第三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6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6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实施与要求…………………………………………………6 第二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7 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监测……………………………………………………………7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控制…………………………………………………………………8 第一节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8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8 第三节 消毒灭菌与隔离……………………………………………………………9
第四节 消毒灭菌药械的管理
第五节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10 第六节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11 第六章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12 第一节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12 第二节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13 第三节 治疗室、处臵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4 第四节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4 第五节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15 第六节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5 第七节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6 第八节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6 第九节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17 第十节 输血科(血库)的医院感染管理…………………………………………17 第十一节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8 第十二节
导管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9 第十三节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9 第十四节
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20 第十五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20 第七章 医院污物的管理…………………………………………………………………20 附 录………………………………………………………………………………………21 附录一 术 语…………………………………………………………………………21 附录二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22 附录三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22 附录四 锐器伤的预防…………………………………………………………………24 有关文件……………………………………………………………………………………24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4 《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2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
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一节 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
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
面的专家。
第六条 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 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九条 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
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节 医 院
第十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四、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
急问题随时召开。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院应根据本院的规模、性质设臵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由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院长或副院长直接领导。
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医院感染管理科,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
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单位的培训、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培训证书》,考核合格
方能上岗。
四、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晋升、聘任等享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
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三、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六、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
理进行监督。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有条件的省市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可建立实验室
或研究室。
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第十三条 医务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第十四条 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第十五条 总务后勤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负责组织污水的处理、排放工作,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三、监督医院营养室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四、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第十六条 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二、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三、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第十七条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二、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第十八条 临床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第三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指定具有培训能力的单位承担本省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任务。培训单位的师资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的专职人员应经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培训。
第二十一条 医院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各级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
员均必须掌握。
专业知识:应根据专业/职业的特点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医务人员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
等基本知识。
第二十二条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小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十四条 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
馈。
二、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它医院,应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
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第二十六条 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一、省(市)级以上医院及其它有条件的医院每年应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二、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它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四、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1年。
五、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第二十七条 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
第二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第二十八条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
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二、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
测。
四、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
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五、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
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二十九条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见附录三)中4.2规定。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第三十条 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
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卫生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
准》(GB 15982—1995)中4.1规定。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二条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第三十三条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
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五条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
(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
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
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下述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五、当其它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地区或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
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节 消毒灭菌与隔离
第三十七条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
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第三十八条 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第三十九条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第四十条 甲醛气体灭菌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自然挥发薰蒸法的甲醛薰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第四十一条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第四十二条 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洗手设备:
1、病房及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2、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液体皂。
3、可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
4、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脱手套后。
三、洗手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流动水洗净。
四、手消毒指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五、手消毒方法:
1、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2、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六、外科刷手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刷手或泡手时间必须符合要求。具体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第四十三条 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消毒剂浓度详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二、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第四十四条 医院应在实际标准预防(见附录一)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
采取相应隔离措施。第四节 消毒药械的管理
第四十五条 消毒药械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二、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三、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
记。
四、医院自配消毒药剂,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五、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科予以解决。
第五节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第四十六条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
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
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臵,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
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
检查职责。
第六节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第四十七条 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
二、医院应对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三、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抗感染药物专家或有抗感染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四、检验科和药剂科必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的职责,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五、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征,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六、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包括血药浓度监测和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监测,以控制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第四十八条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一、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
使用抗感染药物。
二、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三、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四、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五、注意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第四十九条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一、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二、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三、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四、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五、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六、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第六章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一节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条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它医院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二、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
三、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四、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五、门诊、急诊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三节,观察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二节,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五节,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
章第七节。
六、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
消毒处理。
七、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第二节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一条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臵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别
感染病人单独安臵。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
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臵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
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臵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臵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五十二条 传染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第四十九条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室、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
乐的场所。
二、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应设工作人员值班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及消毒员浴室;
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三、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臵,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应≥1.1米;严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卫生间应有单独的出入口。
四、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五、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六、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
害化处理或焚烧。
七、严格陪住探视制度。陪住者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及用一次性坐垫,根据病种隔离要求及有条件医院的探视者可穿隔离衣。第三节 治疗室、处臵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三条 治疗室、处臵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臵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
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
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臵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第四节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四条 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
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
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臵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臵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臵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
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
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三、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1、病房(室)入口处应设臵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
衣。
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
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第五节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五条 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空气净化装臵。
二、病人的安臵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别感染病人单独安臵。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三、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
者不得进入。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五、注意病人各种留臵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六、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七、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八、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
前要洗手。
九、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第六节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六条 血液净化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设臵在清洁、安静的区域。
二、布局合理,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区)、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臵。
三、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透析器、管路应一次性
使用。
2、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3、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4、应对病人常规进行血液净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学等化验检查。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急诊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透析液的监测要求见第四章第二节。
第七节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七条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
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
口处。每一手术间限臵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五、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第五章第三节,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间的管理见本章第八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六、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
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七、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须臵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第八节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八条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见附录四)。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三、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
备和条件。
五、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见本文第四章
第二节。
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
理见第五章第四节。
七、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
有检测措施。
第九节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五十九条 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设器械清洗室和消毒室。
二、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三、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五、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六、器械尽量采用物理灭菌法灭菌,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如使用化学灭菌剂,每日必须进行有效浓度的测定。
七、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
用小包装。
八、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方法进行消
毒。
九、X线照相室应严格控制拍片中的交叉感染。
十、用后的敷料等医用垃圾的处理见第七章。第十节 输血科(血库)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条 输血科(库)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臵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
二、管理要求:
1、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
可证。
2、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
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
3、各区洁净度的要求:采集患者自体血、储存、发放血液应分室在Ⅱ类环境中进行,血浆臵换术应在Ⅱ类环境中进行,并配备有相应的隔离设施。
4、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5、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
7、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一节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一条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进行内窥镜诊治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
进行抗-HCV等过筛检查。
六、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
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七、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
八、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消毒剂,如2%戍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具体方法见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九、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十、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刷洗,酒精消毒。
十一、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十二、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十三、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第十二节 导管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二条 导管室(含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上应达
到以下要求:
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第五章第四节的要求。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产品,其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
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1、导管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2、用过的各类导管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3、检查导管的长度,表面是否光滑、打折,用放大镜检查有无裂痕,管腔有无阻塞。
4、用含酶清洗液浸泡、清洗,蒸馏水高压冲洗,高压气枪干燥。
5、用密封袋密封,环氧乙烷灭菌,监测合格,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6、电极导管要检查测试导电性,并记录结果。
7、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第十三节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三条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
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第六十四条 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十四节 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五条 营养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设有消毒、更衣、盥洗、通风、冷藏、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进入口、厕
所等处应设洗手装臵。
二、营养厨房配臵,卫生及管理要求,食品与食具的卫生要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参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五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第六十六条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压烫、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
物流由污到洁,顺利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
清洗消毒。
三、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四、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五、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六、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第七章 医院污物的管理
第六十七条 医院污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废弃物臵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二、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
三、医院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设臵焚烧炉,废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部门颁布的标
准。
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卫生行政部门商环保部门建立专门处理场所,对医院污物进行集中处
理。
第六十八条 医院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附录 附录一 术语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综合性监测:是指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
四、目标性监测:是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对选定目标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ICU病人的监测、外科术后病人的监测、新生儿的监测、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监测等。
五、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可因医院、时间、感染部位的不同
而有所差异。
六、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七、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
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八、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
控制。
九、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频率,其
计算公式为: 医院感染发病率=
十、医院感染罹患率:用于衡量住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频率的一种方式,一般用于小范围或短时间的流行,可以日、周、月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分母应为暴露于危险因素的病人数,分子为同一危险因素所致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其计算公式为:
医院感染罹患率=
十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
粒隔离。
十二、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十三、抗感染药物:是指用以治疗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其中包含抗菌药物(抗生素、合成类抗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
附录二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医院名称: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姓名: 病历号: 入院诊断:
1、2、性别: 年龄: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易 感 因 素
感染诊断:
1、2、糖尿病□ 抗生素□ 泌尿道插管 □
肝硬化□ 药瘾者□ 动静脉插管 □ 放疗 □ 化疗 □ 使用呼吸机 □
病原学检查:是 否 标本名称: 免疫抑制剂□ 人工装臵 □
病原体:
1、2、肿瘤 □ 引 流 管 □
报告科室: 报告人: 营养不良 □ 手 术 □
WBC记数<1.5×109/L □ 其它 □
填表说明:
1、医院感染病例由报告人于24小时之内报告医院感染科。报告人必须是病人经治医师。
2、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应于24小时之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
3、医院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爆发时,应于24小时之内报告当地卫生行
政部门。备注:
附录三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医院各类人员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作为在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内容应根据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职责,有所侧重:
一、共同培训内容:医师、护士、医技、管理、后勤人员均需掌握。
(一)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三)医院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所致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
二、各类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
(一)医师:
1、医院感染概论(概念、暴发流行、内源性感染、微生态失衡)。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
3、细菌耐药机制、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与抗感染治疗新知识。
4、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常识、医院感染的预防。
6、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护士:
1、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2、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
3、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4、医院感染的监测。
5、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6、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7、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8、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三)医技人员: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
2、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控制。
3、消毒剂合理应用与浓度监测。
4、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人员:临床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和相应药物选择)与医院感染管理
知识。
6、药剂科人员: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作用机制与毒副反应。
(四)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应根据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工作分工确定培训内容,医师、护士、检验人员应有一
定的差别。
1、医院感染管理的新进展。
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标准与法律、法规。
3、医院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措施。
4、本院各科室和部门医院感染的特点、管理要点及控制措施。
5、消毒学基本原理与消毒灭菌新进展。
6、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7、抗感染药物学与感染病学的相关内容,临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医
院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有关内容。
8、医院感染管理的科研设计与方法。
9、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与学术活动。
(五)行政管理人员:
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论的进展,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相关管
理知识、管理方法。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管院长、医务处(科)长、护理部主任应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组织的有关培训。
(六)后勤人员:
1、各部门人员应掌握的共性知识:
(1)消毒、灭菌、隔离基本知识,消毒剂的选用,洗手知识。(2)医院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和废物分类、转运、储存与处理。
2、各部门人员应分别掌握的知识:
(1)污水站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医院污水处理的规定。(2)垃圾站工作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医院污物消毒处理的规定。(3)太平间工作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太平间消毒的规定。
(4)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卫生法》与《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餐具和卫生洁具的消毒、餐饮人员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关规定。
(5)洗衣房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关洗衣房
管理与消毒的规定。
(6)设备科工作人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7)卫生员:消毒隔离基本知识,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清洁程序(如由洁至污,接触病人后洗手,保持工作服整洁与自身防护等)及清洁方法等。
附录四 锐器伤的预防
一、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有关文件
一、《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5日批准,1996年7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5982—1995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从事医疗活动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消毒剂、污水、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引用标准
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2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 7918.2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 GB 7918.4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绿脓杆菌
GB 7918.5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和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J 48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试行)术语
3.1 消毒卫生标准
不同对象经消毒与灭菌处理后,允许残留微生物的最高数量。
3.2 层流洁净手术室及层流洁净病房
采用层流空气净化方式的手术室及病房。即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呈流线状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粒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被排出房间。
3.3 重症监护病房
采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对各种危重病人进行持续监护与治疗的病房。
3.4 保护性隔离房间
为避免医院内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以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进行隔离的房间。
3.5 供应室清洁区
灭菌前,供应室人员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包装及存放等处理的区域。
3.6 供应室无菌区
灭菌后,供应室内无菌物品存放的区域。
3.7 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药物。卫生标准
4.1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4.1. 1 细菌菌落总数 允许检出值见表1.表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表格 1
环境类别 范围 标准
空气 物体表面 医护人员手cfu/m3 cfu/cm2 cfu/cm2 I类II类III类IV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传染病科及病房 ≤10 ≤5 ≤5≤200 ≤5 ≤5≤500 ≤10 ≤10— ≤15 ≤15
4.1. 2 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
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
4.2 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2.1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4.2.2 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2.3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3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
4.3.1 使用中消毒剂
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4.3.2 无菌器械保存液
必须无菌。
4.4 污物处理卫生标准
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4.5 污水排放标准 按GB J48(试行)执行。检查方法 5.1 采样及检查方法 按附录A执行。6 有关规定
6.1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必须执行本标准,并应指定专门科室(部门)
负责具体贯彻实。
6.2 各级卫生监督、卫生防疫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负责监督、监测工作。
附录A
采样及检查方法(补充件)A1 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c
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A2 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A2.1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A2.2 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A2.3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A2.4 采样方法
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A2.5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A2.5.1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A2.5.2 检查方法
参照GB7918.2规定执行。
A2.5.3 结果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A1)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A3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
A3.1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A3.2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A3.3 采样方法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
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A3.4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按A2.5规定执行。A3.4.1 结果计算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A2)
A4 医护人员手采样及检查方法
A4.1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A4.2 采样面积及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A4.3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按A2.5规定执行。A4.3.1 结果计算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A3)
A5 医疗用品采样及检查方法
A5.1 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A5.2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用品,如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特殊医疗用品,可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A5.3 无菌检查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中《无菌检查法》规定执行。
A5.4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按A2.5规定执行。
A6 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A6.1 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
A6.2 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被检样液,加入9ml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于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和0.3%卵磷脂;对于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吐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A6.3 细菌菌落总数检查 按A2.5规定执行。A6.3.1 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
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再用。
A7 溶血性链球菌检查 参照GB4789.11执行。A8 沙门氏菌检查 参照GB4789.4执行。A9 绿脓杆菌检查 参照GB7918.4执行。A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
参照GB7918.5执行。A11 污物采样及检查方法
A11.1 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进行采样。A11.2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按A5.2执行。A11.3 检查方法
可参照A7—A10章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A12 污水、污泥采样及检查方法 按GB J48(试行)规定执行。
A13 结果判断
检查结果符合相应的本标准值者,判定为该项检查合格;反之,不符合相应本标准值者,则判定为检查不合格。
附录B
本标准用词说明(参考件)
B1 对本标准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用词 B1.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必须”。
B1.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应”;反面词“不得”,即无细菌可被检出。B1.3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可”。
二、《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88)卫医字第6号
《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为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科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适应医院文明建设
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一、建筑要求:
供应室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为前提。供应室应接近临床科室,可设在住院部和门诊部的中间位臵。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组织内部工作流水线,避免外人干扰。为免除消毒灭菌器材的污染,应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通风采光要良好。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光滑,有排水道。完备的供应室应有接收、洗涤、专用凉晒物品场所、敷料制作、消毒、灭菌、无菌储存、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室。有条件的医院应设热源检测室、办公室及卫生间。
二、人员编制:
供应室的人员编制,应根据医院规模、性质、任务等需要配备,原则上应配备护士长(或组长)、护士、卫生员和消毒员,其中二分之一以上应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其他人员均需培训后方可上岗。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
三、领导体制:
供应室与临床各科和总务后勤部门有着密切联系,在医院占有重要地位,应由院长领导和护理部或总护士长进行业务指导,或由护理部直接领导,与临床各科协调合作。总务后勤等部门在设备、安装、维修、物资供应等方面予以保证。
四、必备条件:
1. 要有常水(自来水)、热水供应和净化(过滤)系统。2. 蒸馏水供应、过滤系统和贮存设备,必需备有蒸馏器。
3. 各种冲洗工具:包括去污、除热原、除洗涤剂、洗涤池和贮存洗涤物品设备等。4. 压力蒸汽灭菌器、气体灭菌器、耐酸缸等消毒灭菌设备及相应的通风降温设备和净物
存放密闭无菌柜等。
5. 棉球机、切纱布机、干燥柜(箱)、家用洗衣机、磨针设备等敷料制作加工器具和各种法琅盘、铝制盒、玻璃器械柜等贮放设备和下收下送设备。并尽可能地采用自动化洗涤、加工制作等装备,改善工作条件。
6. 劳保用品:个人防护眼镜、防酸衣、胶鞋、胶手套等。
五、管理要求:
1. 严格执行部颁《医院工作制度》、《消毒管理方法》有关供应室管理的规定。健全岗位责任制、物品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物资管理等制度。当前要重点加强关于“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操作规程”(附件1);“输液、输血器、注射器洗涤质量检验标准”(附件2)的贯彻执行。做好一次性注射器具的回收、消毒工作。
2. 根据医院的性质、任务和人员情况,一般应分设洗涤组、包装组、敷料组、消毒组、发放组、器械组和质检组(或由药剂科代检)。有条件的应将针头、注射器、输液管与其它各种器材、导管分室处理。已消毒区和未消毒区必须严格分开。
3. 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各种器械、物品的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涤操作技术,做到供应物
品的适用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4. 质量控制:由护士长或质量监督员负责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并对供应的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定期定量质量监测。建立热原反应原因追查制度,和热原反应发生情况月报制度。凡发生热原反应,必须立即向所属药检部门报告,并送检有关输液、注射器具及药品。
第四篇: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试行)
XXXX镇幼儿园管理基本规范(草稿)试行
一、办园方向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幼儿,为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园所管理
2、高都镇中心小学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入园的原则,在全镇规划设置6处幼儿园,并规定凡规划范围内已经举办合格幼儿园的,不得再批准新建幼儿园。规划范围内有超过规定数量的幼儿园,要通过合并、撤并、移址等多种方式逐步予以规范,避免无序竞争。
3、各新建(迁建)幼儿园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依照山东省教育厅《幼儿园办园标准》进行,尤其是要对幼儿园用地面积、园舍建设面积、活动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办公及辅助用房使用面积、生活用房使用面积等重要指标严格把关,切实加强幼儿园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4、办好示范性幼儿园。准备集全镇之力建一处达市级一类幼儿园标准的中心示范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村集体及学校办园主 1 动性,加快发展村集体办幼儿园,确保在取缔不合格幼儿园后,适龄幼儿都能顺利入园生活和学习。
5、大力加强园所管理和园所文化建设,优化园所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营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氛围。
三、园务管理
6、实行园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园,实行园务公开。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管理幼儿园。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让家长、社区代表参与园所管理,监督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7、完善园所常规管理,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涵盖园所全面工作、符合素质教育需要和园所实际的管理规章。建立健全各种管理档案。
四、教育教学管理
8、各幼儿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关注个别差异。
9、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规定》,我校统一选用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列入《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用书目录》、由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师用书和配套的幼儿用书,除此以外,任何幼儿园不得选用其他用书,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家长征订和购买幼儿读物和家长读物,严禁 2 使用学前班和小学教材。
10、遵循“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原则,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因地制宜开发园本课程,形成特色。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11、幼儿园不能随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需要开设英语等课程的,必须经由市教育局批准;严禁给幼儿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有“小学化”和“学科化”倾向;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侮辱幼儿人格;严禁迎合个别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思想,随意设置课程,加重幼儿学习负担以及进行市场炒作的急功近利做法。
12、幼儿园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内不得举办兴趣班并单独收费。幼儿园在一日活动时间之外(包括工作日的下午5点以后或双休日、节假日)举办兴趣班、特色班或实验班等,须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招生。
13、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三小时半。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
14、实行园本教研制度,研究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 3 见。建立各种业务档案,充分发挥业务档案材料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五、幼儿管理
15、规范招生秩序,限制班额。幼儿园要优先招收3~5周岁幼儿入园,满足学前三年幼儿入园需求,具备条件者可适当向下延伸,进行托幼一体化教育。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按年龄分班,控制班额,其中小班25 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每班不得超过规定班额5人。
16、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为依据,加强幼儿日常管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17、合理地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六、教师管理
18、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能够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组织幼儿活动;尊重幼儿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维护幼儿的合法权益。
19、执行教职员工职业(执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定并落实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专业发展 4 中长期规划,促进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教育观念、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20、依法保障教师权益,不安排教师在法定休息日、节假日上课。
七、评价管理
21、建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22、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活动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23、教育活动评价应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幼儿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变化,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八、财务管理
24、认真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如实提供财务资料。严格执行幼儿园收费标准,认真编制幼儿园预算,依法组织幼儿园收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5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勤俭办园方针,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25、加强资产和园舍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入、使用、报废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按规定建帐、设卡,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帐、表、卡、实相符。按有关专业技术要求,对仪器、图书、设备等进行科学分类、编号、登记,定期定位存放,完善相关防护、维修措施,确保各类仪器、图书、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建立健全园舍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保证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数据准确、绘图规范。
26、加强园舍和校园环境管理。按规定进行园舍的建设和管理,未经批准不随意改动园舍结构和用途,不随意改建、扩建、拆除、出租、出借园舍。按规定、标准要求,对园舍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建立健全园舍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对园舍进行查勘鉴定,发现险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上级报告,争取尽快彻底解除险情。不使用D级危房。
九、安全管理
27、根据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建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28、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加强教学安全管理,确保教学安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要有安全措施;组织幼儿园外活动要有安全保障计划。
29、定期对园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坍塌、防触电、防溺水、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30、加强门卫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建立幼儿休息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使用校车法定手续完备,制定并严格执行校车管理制度。
十、卫生管理
31、根据国家《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园所卫生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
32、将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作为卫生工作重点,全面推行园所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高园所饮食卫生自身管理水平,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33、制定突发性、群体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群体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34、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计划,增强幼儿健康卫生意识,增加幼儿健康卫生知识,促使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35、按照要求开展教学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幼儿食堂、休息室、活动室和其他生活、教学场所环境卫生,空气、光照和幼儿坐姿、用眼习惯等符合卫生要求。
第五篇:《医院劳动纪律规范管理》(试行)
厦门湖里阳光医院文件 阳医字(2018)第01号
关于印发《医院劳动纪律规范管理》(试行)
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医院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保证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以院为家的思想,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望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执行。
本制度自2018年1月20日起实施 本制度由院办负责解释和修改。
附:《医院劳动纪律规范管理》(试行)办法。
厦门湖里阳光医院院办
2018年1月18日
《阳光医院劳动纪律规范管理》(试行)
(2018年1月20日起执行)
一、目的:
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劳动组织纪律性,树立爱岗敬业,以院为家的思想,认真履行职责,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科室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营。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医院全体员工。
第一章 劳动纪律
第一条
医院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医院利益,严守医院商业及技术机密。第二条 员工上班应服从医院的统一指挥,无条件服从工作调配,认真配合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条 没有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调配者,科室主任及护理部有权不再调配工作,该员工当日作为旷工论处。
第四条 员工上班应坚守岗位,不得聚众闲谈、吃东西,玩手机或擅自离开岗位,违反以上规定经查出按规定处理。
第五条 职工上班应穿工作服、佩带胸卡,不穿工作服、不佩戴胸卡者给予处理。
第六条 每位员工必须遵守医院的考勤制度,做到准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必须请假。第七条
员工请假必须提前办理请假手续,请假者扣除假期工资,未经批准以旷工论处;旷工二天以上,视为自动离职处理。
第二章 奖惩制度
(一)违纪细节:
1、节约使用医用材料。未尽责、故意操作者调离岗位,不服从调离者辞退。
2、不准擅自请人代班或换班,特殊情况须征得院办或护理部主任同意,上班人员由一人连续顶班,其他人员连续休息,均视为缺勤,对当事人按旷工处理,对代班者每次罚款50元。3、2人以上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营业时间必须有人上班,不得同时休假,关门停岗者按旷工处理。
4、凡迟到、早退、擅自离岗在10分钟以内罚款20元,11—20分钟罚款40元,21—30分钟罚款60元,31—40分钟罚款80元,4l一60分钟罚款100元。查岗时当班者不在岗,按旷工对待旷工一次200元;不按规定程序履行请假手续,或事后请假,或请霸王假,或一天脱岗一小时按旷工处理,旷工1小时按1天计算,2小时以上按3天计算,同时按实际天数扣发全部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并扣除当月奖金。
5、当班时间做私事、玩手机每次罚款20元。
6、按医院规定要求着装、挂牌上岗,上班时间不准披头散发,违者罚款20元。
7、凡属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借故拖延推诿或“踢皮球”的,给予当事人罚款100元,造成后果由当事人承担。
8、严禁本院员工对医疗纠纷私自发表议论或暗通情况,唆使病人或家属到医院中吵闹,扩大事态,制造事端,一经发现,当事员工扣2000元,扣除当月奖金并辞退。
9、因科室无人上班导致病人投诉的对当班工作人员按旷工处理。
10、员工应参加医院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各种公益活动,凡无故不参加或替他人代签到者,每次罚款20元。开会时讲小话,扰乱会场秩序每次罚款50—200元。
11、严格实行层次管理,维护医院统一政令畅通,个人必须服从组织,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不服从医院决定和安排的科室及个人,分别给予200元、100元罚款,造成不良后果者由负责人及当事人承担相应责任。
12、药房人员只能凭处方发药,未经院领导同意,药房(库)不准擅自借用、调换药品、材料(科室借药除外),违者当事人分别予以50元。及时对药品整理核查效期,药品库存和管理系统一致,如过期失效药品发现在架的一次扣50元。
13、员工擅自介绍病人到院外就诊购药者(本院无药的除外),每发现一次罚款200元,并按实际金额的5倍罚款,扣除当月奖金,取消当年评先评优;未经院领导同意私自卖药或卖物、私自免费给病人检查,按实际金额的5倍罚款。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负责全部经济赔偿和承担相关责任。
14、医务人员未经医院同意私自到院外所发生的一切诊疗活动由本人承担全部相关责任与我院无关。
15、在我院具备收住和治疗条件的,医务人员擅自拒收、拒治病人的,发现和投诉一经核实每次罚款500元,由此造成的医疗纠纷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16、医务人员出具假诊断证明、假报告、假病历的发现一次罚款200元,由此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当事人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和一切法律责任。
17、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务必做到操作轻、说话轻、行走轻。护理部配液时禁止安瓿撞击配液台,避免药品损坏,噪音增大。如发现一次罚款20元。
18、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病人就诊、住院,工作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不准顶撞、讽刺、挖苦、刺激病人。凡因服务态度不好,造成病人投诉的,经查实,每次罚款100元。
19、医院工作人员之间在工作时间吵架,无论谁是谁非,各罚款100元,经核实后,主要责任人加罚100元。
20、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吵架,经核实后,若工作人员有过错的予以100元处罚。
21、同事之间因工作原因,产生意见,不得当众谩骂、诽谤对方,否则对无理取闹者罚款200元。对医院做出的决定不服,与领导大吵大闹者罚款200元。
22、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收受病人或与医院有业务交往的单位或个人的财务属违法违纪行为,凡2000元以上交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23、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私自向病人收取现金和红包,违者按所收金额的10倍处以罚款。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
24、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擅自截留、调换病人药品或记病人的帐作检查者,给予当事人两倍的处罚。
25、因紧急情况,有关人员拒绝参加或不按时参加救援工作的,给予当事人500元的处罚。
26、保洁做好本职工作,保持院内清洁卫生,违规按医院制度处罚。
27、因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导致病人退费、退诊或转院,经查实每次罚款200元。
(二)奖励制度:奖励分为“嘉奖”、“记功”、“记大功”、“特别奖” 如下四类: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嘉奖”:
①品行端正,工作努力,能适时完成重大或特殊交办的工作任务;②拾物不昧(价值在1000元以上)者;③有显著的善行佳话,为本院获得殊荣者;④任劳任怨,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突出者;⑤服务周到,热情耐心,经常受到患者或服务对象表扬者,收到锦旗;⑥主动举报、指正违章违规行为,经查属实者。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记功”:
①医疗、医护技术或管理上建议改进,经采纳施行,有显著成效者;②节约物料或利用物料降低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显著成效者;③遇有灾难、事故,勇于负责,处置得宜者;④检举、指证、揭发违章违纪或损害医院利益者;⑤发现事故隐患,迅速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损失发生者。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记大功”:
①遇意外事件、事故、灾害、紧急救助,奋不顾身、不避危难,因而减少损害者;②维护他人生命安全和健康,冒险执行任务,确有功绩者;③维护医院利益,保护医院财产,避免重大损失者;④有其他重大功绩者。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特别奖金”或“特殊津贴”:
①研究发明,技术创新、有重大科技成果,对医院确有贡献并明显增加效益者;②对医院有特殊贡献,足以本医院同仁之表率者;③一年内“记大功”两次者;④在本院连续工作5年以上,工作成绩优良,未曾有矿工、迟到、早退或受“记过”以上处分者。
(三)惩罚制度: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辞退、开除”如下四类: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警告”:
①上班时间躲卧休息、擅离工作岗位、怠误工作者;因个人过失导致发生工作错误、情节较微者;②妨碍工作或扰乱工作秩序、情节较轻者;③不服从主管人指导、情节较轻者;④不按规定着装或经常不佩挂工作牌上岗者;⑤发现违章违规不报、掩盖事实,情节较轻者。⑥与病人发生争执,情节较轻者。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记过”:
①对上级指示或有期限命令,无故未能如期完成,致影响本院权益或信誉者;②在工作场所大声喧哗、嬉戏、吵闹,妨碍他人而不听劝告者;③对上级领导或同事恶意攻击,诬害、伪证、制造事端者;④工作中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干私活、带小孩、家属或外人留住值班室者;⑤工作疏忽致器械设备、药物、材料等遭受损害或伤及他人者;⑦发现违章违纪行为不检举揭发,情节较重者。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记大过”:
①擅离职守,致医院蒙受重大损失者;②在工作场所或工作中酗酒滋事,影响正常工作秩序者;③损毁、丢失或涂改重要文件或公物者;④怠忽工作或擅自变更工作秩序,致使医院蒙受重大损失者;⑤不服从上级或主管人员合理指挥,屡劝不听者;⑥工作时间内做其他事,如睡觉、玩牌、下棋、跳舞、炊煮等;⑦一个月内矿工达2日者;⑧器械、设备、仪器、车辆以及技术性工具,非经使用或保管人员及单位主管人同意擅自操作者;⑨其他重大违规行为,如违反医疗、医技、护理相关操作规程以及相关机(器)械等操作规程,有关安全规定措施等,情节重大者。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辞退、开除: ①对上级或同事暴力威胁、恐吓、围攻、辱骂,妨碍秩序者;殴打上级或同事以及其与其他人斗殴者;②在院区域内聚众赌博、发生违法的性行为及性骚扰行为者;吸食或注射毒品者;③偷窃或侵占、盗取他人财物或公共财物,经查证属实者;④无故损毁医院财务、帐务、计算机程序、功能、数据、文档等造成损失者;⑤煽动怠慢工作或组织参与罢工者;散播、传播不利于医院之言论行为或挑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医患之间关系者;
⑥无故连续矿工二日以上
⑦警告五次以上,记过三次以上,记大过两次以上,具不悔改者;⑧擅离职守,致使医院信誉受损、经济受损、情节严重者 ⑨与病人吵架情节较重者。
(四)其他处罚: 凡是被病人及其亲属(包括服务对象)投诉、他人检举揭发或被上级查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属实者,除行政处分、全院通报外,根据情节轻重并处罚金(每次)20元至500元不等: 1.值班电话无人接听、回话语气粗暴无礼、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或有推诿与拒绝之语气使其不满者;2.接待病人不热情、解答问题不耐心、服务态度不端正、推诿病人或语言不文明使其不满者;3.无论任何理由、不究任何原因,凡是与病人及其亲属或服务对象发生争吵者;4.在工作场所内闲谈聊天、嘻戏吵闹、吃零食等妨碍病人休息者;5.乱收费、多收费、私自收费的责任者;6.索取或收受病家“红包”、财物及接受病家吃请者;7.利用本单位医疗设备、用品为个人谋取私利者;8.不执行医疗规程、影响病人治疗或抢救者;9.为他人出具假证明或假报告者;10.后勤工作拖拉扯皮、服务不到位而影响医疗第一线工作、损害病人利益者。
凡违犯本章1至10条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当面或用文字形式向受害者公开赔礼道歉,收受他人钱、财、物的必须如数退还他人,否则按其收受数额加倍惩处。
(五)奖励办法: 1.凡符合奖励条件者,本着精神与物资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公开表彰、通报表扬、计入个人档案作为晋职、晋薪、晋级以及试用、聘用等其他个人考核、考评的主要依据。并结合如下奖金奖励方式:
①授予“嘉奖”一次,每次奖100元; ②授予“记功”一次,每次奖200元; ③授予“记大功”一次,每次奖300元;
④授予“特殊奖金”或“特殊津贴”一次,每次奖500元至10000元不等;
2.凡符合本章奖励者,可由员工推荐、科室题名,报院办根据事实对照本章奖励的规定条件,特殊奖励须上报董事长审批。
八、惩处办法: 1.凡符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之规定惩罚条件者,本着教育为主、以“惩前弊后治病救人”为目的。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一经发现违反本院规章制度者,有权按照相关惩罚规定直接予以处罚。每个员工有责任和义务举报、指正违章违规行为。凡是“知情不报、违章不究、执章不严”者应负有连带责任,并予以受到与违章违规行为者同等处罚。
2.凡符合本规章惩罚之规定者,除予以批评教育、公开通报、自我检查、延期试用或延长见习期、留用察看等其它行政处分的同时予以如下经济处罚:
①处“警告”一次,每次罚金20元; ②处“记过”一次,每次罚金100元; ③处“记大过”一次,每次罚金200元;
④处以辞退、开除者并处罚金300元至500元;
3.凡查处违反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人,必须遵循“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原则的办公程序,及时通知院办,经院办备案后出据《处罚通知书》,由执行人直接送达所属科室并由科室负责人告之本人,同时通知财务部门照章执行。
4.凡违反各项规章制度者除遵照规定处罚外,如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按有关规定另行追究其经济赔偿责任。
2018年1月20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