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网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规范
企业内网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北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工作,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水平,明确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有效提升信息系统支撑日常业务的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业务和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等的总称。
第三条
在建立并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中,要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重大信息系统事项应履行审批程序;
(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当清晰,授权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三)信息系统应当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当有明确规定;
(四)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科学合理;
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第四条 建立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一般包括:
(一)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
程序的方案。
(二)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员的设计和修改方案。
(三)计算机操作:负责运行并监控应用程序。
(四)数据库管理:综合分析、设计系统中的数据需求,维护组织数据资源。
(五)信息系统库管理:在单独的信息系统库中存储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文件,并保留所有版本的数据和程序。
(六)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将输出信息分发给经过授权的用户。
(七)终端控制: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并利用系统输出的结果。
第五条 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开发(或变更)审批、编程、系统上线、监控。
第六条 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操作、监控。
第七条 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公司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信息系统使用部门要参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的制定。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重大事项应当经由技术部门主管、分管领导、总经理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 技术部门(或岗位,下称归口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变更、运行、维护等工作。
第九条 明确定义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和用户部门在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制定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表。
第三章 信息系统研发、变更与维护控制
第十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包括自行设计、外购调试和外包合作开发。开发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业务和信息的集成性,优化流程,并将相应的处理规则(交易权限)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以预防、检查、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确保企业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于外包合作开发的项目,加强对外包第三方的监控。对于外购调试或外包合作开发等需要进行招投标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依照招投标相关制度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信息系统研发遵循以下步骤:
(一)根据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需求,在需要研发新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首先提请立项申请,并依照项目管理相关制度规定进行项目管理。
(二)需求阶段:对通过立项研发项目通过问卷、交流等形式进行需求调研,完成调研报告。经公司领导或部门领导批准,并对调研报告进行需求分析、研讨形成需求说明书。
(三)设计阶段:明确需求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系统设计部门就总体设计方案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编写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还要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子系统概要设计、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四)编码阶段:对已经确定的设计方案进入实施阶段,项目经理应确定编程规范,统一编程风格、提高代码质量。合理分配开发任务,确定何人何时完成哪些模块。开发人员需构建编程与测试环境,例如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硬件开发环境的选择等。并在编码过程中一边编码一边调试减少后继的测试和改错代价,提高程序的质量和测试效率。
(五)测试阶段: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当至少完成整体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用户部门应当积极参与数据迁移过程,对数据迁移结果进行测试,并签署测试报告。数据控制小组应当用测试数据来证明程序工作正常并确认就绪,开发完成后交操作人员并由信息系统库管理员备份留存。信息系统原设计功能未能正常实现时,指定相关人员负责详细记录,并及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由其负责系统程序修正和软件参数调整,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实施阶段:系统上线前要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上线培训,信息系统上线后,发生的任何系统源代码等方面的变更,应当参照有关系统开发的审批和上线程序执行。系统上线涉及新旧系统切换的,应当在计划中明确应急预案。系统最终上线,信息管理部应设置用户部门的使用权限,用户部门在信息管理部的授权下使用信息系统。
(七)后期维护阶段: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日常运行维护和系统的更新维护;数据库管理员进行数据库和代码维护。健全程序变更制度,实施系统变更管理,包括变更申请审批、变更测试和变更版本管理等。确保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规范,运维及时。规范程序变更管理,统一建
设的应用系统,系统变更必须填写系统变更审批表上报技术开发部和总部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升级、测试和变更,变更的应用程序移植到生产系统前,技术部门必须组织人员进行系统测试和最终用户测试,测试不能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技术部门必须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版本变更进行管理,记录每次变更的版本号,存档变更文档和变更升级程序。
第四章 信息系统访问安全
第十二条 制定信息系统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块子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系统软件的删除、拷贝、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或更换系统软件,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环境配置。
第十四条 对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规范,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未经上机培训的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
第十五条 建立账号审批制度,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
第十六条 对于发生岗位变化或离岗的用户,及时调整其在系统中的访问权限。
第十七条 定期对系统中的账号进行审阅,避免有授权不当或冗余账号存在。
第十八条 对于特权用户,对其在系统中的操作进行监控,并定
期审阅监控日志。
第十九条 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自身提供的安全性能,在系统中设置安全参数,以加强系统访问安全。禁止未经授权人员擅自调整、删除或修改系统中设置的各项参数。
第二十条 涉及上网操作的,要加强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将信息系统访问安全事项交由第三方管理的,必须加强对第三方的监控。
第二十二条 定期检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检查工作,禁止用户私自安装非法软件和卸载企业要求安装的防病毒软件。一经发现潜在危险,应当及时通知操作人员隔离受病毒侵袭的系统部分,尽快处理。如有必要,可以暂时终止系统运行。
第二十三条 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应当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得利用他人的口令和密码进入软件系统。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操作人员如果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锁定或退出已经运行的程序,防止其他人员越权操作或散发不当信息。
第二十四条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搭建本企业的信息化平台,规范信息的使用和传递,促进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的统一,确保交易的真实、合法,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十五条 对所有的重要信息进行密级划分,包括书面形式和电子媒介形式保存的信息。
第二十六条 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和泄密风险损失等划分标准,将信息分为机密类、秘密类和重要类等,并建立不同类别信息的授权使用制度。
第二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生成生产、销售、存储等子系统,及时反映和记录交易。交易责任部门在其授权范围内对子系统录入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定期检查、核对所录信息。
第二十八条 公司财会部门应当认真审核用户、业务、运营、订购、营销、采购、仓库等部门与财务相关的关键业务数据,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与业务流程在时间、数量和价值上的统一,并做好电子财务数据保密和安全工作。
第二十九条 建立信息数据变更处理(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提取、数据修改等)规范。一经发现已输入数据信息有误,必须按照信息系统操作规定加以修正,不得使用非软件系统提供的方法处理信息数据。
第三十条 建立数据信息定期备份制度和数据批处理或实时处理的处理前自动备份制度(交易日志)。在远离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的地方保存一套备份和交易日志,以备丢失或损坏时重建。
第三十一条 编制完整、具体的灾难恢复计划,以备意外事件发生后恢复系统之需。同时应当定期检测、及时修正该计划,并将其最新版本存放在系统之外。
第五章 办公场所硬件管理
第三十二条 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管理制度,对设备的新增、报废、流转等情况建档登记,统一管理。
第三十三条 将计算机硬件设备放置在合适的物理环境中,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其他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接触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
第三十四条 硬件设备的更新、扩充、修复等工作应当由相关人员提出申请,报上级主管负责人审批。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拆装硬件设备。
第三十五条 加强计算机机房的物理安全管理。机房内应当配备必要的环境设施,对于主要系统服务器应当配备不中断电源供给设备。
第三十六条 公司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用电安全,不得在计算机专用线路上使用其他用电设备。为了防止电压不稳对信息系统硬件的损坏,公司可以使用电源保护器和线路调节器平缓电压的振荡。
第三十七条 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异常状况处理制度。一经发生异常现象(如冒烟、打火、异常声响等),应当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制度由技术研发部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企业内网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规范(精)
企业内网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北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信息系统 开发管理工作, 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水平, 明确计算机信息系统 相关部门及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不相容岗位 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 有效提升信息系统支撑日常业务的效率 和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业 务和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等的总称。
第三条 在建立并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中, 要强化 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 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重大信息系统事项应履行 审批程序;(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当清晰,授权审批程序 应当明确;(三信息系统应当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当有明确规定;(四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科学合理;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第四条 建立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计算机信息系统 岗位一般包括:(一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 程序的方案。
(二 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员的设计和修改方 案。(三计算机操作:负责运行并监控应用程序。
(四数据库管理:综合分析、设计系统中的数据需求,维护组 织数据资源。(五 信息系统库管理:在单独的信息系统库中存储暂时不用的 程序和文件,并保留所有版本的数据和程序。
(六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 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 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 将输出信息分发 给经过授权的用户。
(七终端控制: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 并利用系统输出的结果。
第五条 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 一般应包 括:开发(或变更审批、编程、系统上线、监控。
第六条 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 一般应包括:申 请、审批、操作、监控。
第七条 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公司业务目标保持一 致。信息系统使用部门要参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 等的制定。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重大事项应当经由技术部门主管、分 管领导、总经理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 技术部门(或岗位, 下称归口管理部门 对计算机信息 系统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变更、运行、维护等工作。第九条 明确定义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和用户部门在保证系统正常 安全运行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制定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表。第三章 信息系统研发、变更与维护控制
第十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包括自行设计、外购调试和外包合 作开发。开发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业务和信息的集成性,优化流程, 并将相应的处理规则(交易权限 嵌入到系统程序中, 以预防、检查、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 确保企业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于外包合作开发的项目, 加强对外包第三方的监控。
对于外购调试 或外包合作开发等需要进行招投标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依照招投标 相关制度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信息系统研发遵循以下步骤:(一 根据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需求 , 在需要研发新的信息系统的时 候首先提请立项申请,并依照项目管理相关制度规定进行项目管理。(二需求阶段:对通过立项研发项目通过问卷、交流等形式进 行需求调研,完成调研报告。经公司领导或部门领导批准,并对调研 报告进行需求分析、研讨形成需求说明书。
(三设计阶段:明确需求后,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系统设计部门就总体设计方案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讨论, 编写系统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还要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子系统概要设计、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四编码阶段:对已经确定的设计方案进入实施阶段,项目经 理应确定编程规范,统一编程风格、提高代码质量。合理分配开发 任务, 确定何人何时完成哪些模块。开发人员需构建编程与测试环境, 例如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硬件开发环境的选择等。并在编码过程中 一边编码一边调试减少后继的测试和改错代价, 提高程序的质量和测 试效率。
(五 测试阶段: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前应当至少完成整体测试 和用户验收测试, 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用户部门应当积极参与数 据迁移过程,对数据迁移结果进行测试,并签署测试报告。数据控制 小组应当用测试数据来证明程序工作正常并确认就绪, 开发完成后交 操作人员并由信息系统库管理员备份留存。信息系统原设计功能未能 正常实现时, 指定相关人员负责详细记录, 并及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 由其负责系统程序修正和软件参数调整,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六实施阶段:系统上线前要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上线培训, 信息系统上线后, 发生的任何系统源代码等方面的变更, 应当参照有 关系统开发的审批和上线程序执行。系统上线涉及新旧系统切换的, 应当在计划中明确应急预案。系统最终上线, 信息管理部应设置用户 部门的使用权限,用户部门在信息管理部的授权下使用信息系统。(七 后期维护阶段: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日常运行维护和系统的 更新维护;数据库管理员进行数据库和代码维
护。健全程序变更制度, 实施系统变更管理, 包括变更申请审批、变更测试和变更版本管理等。确保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规范,运维及时。规范程序变更管理,统一建
设的应用系统, 系统变更必须填写系统变更审批表上报技术开发部和 总部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升级、测试和变更,变更的应用程序移植到 生产系统前,技术部门必须组织人员进行系统测试和最终用户测试, 测试不能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技术部门必须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应 用系统版本变更进行管理, 记录每次变更的版本号, 存档变更文档和 变更升级程序。
第四章 信息系统访问安全
第十二条 制定信息系统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块子 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
第十三条 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系统软件的 删除、拷贝、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系统软件版本或更换 系统软件,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环境配置。
第十四条 对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 格规范, 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未经上机培训的人员不得作为操 作人员。
第十五条 建立账号审批制度, 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 管理。第十六条 对于发生岗位变化或离岗的用户, 及时调整其在系统 中的访问权限。第十七条 定期对系统中的账号进行审阅, 避免有授权不当或冗 余账号存在。第十八条 对于特权用户, 对其在系统中的操作进行监控, 并定
期审阅监控日志。第十九条 充分利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自身提供的安 全性能,在系统中设置安全参数,以加强系统访问安全。禁止未经授 权人员擅自调整、删除或修改系统中设置的各项参数。第二十条 方面的管理。第二十一条 将信息系统访问安全事项交由第三方管理的,必须 涉及上网操作的,要加强防
火墙、路由器等网络安全 加强对第三方的监控。第二十二条 定期检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计算机病毒 的预防、检查工作,禁止用户私自安装非法软件和卸载企业要求安装 的防病毒软件。一经发现潜在危险,应当及时通知操作人员隔离受病 毒侵袭的系统部分,尽快处理。如有必要,可以暂时终止系统运行。第二十三条 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应当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不 得利用他人的口令和密码进入软件系统。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 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操作人员如果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 锁定或退出已经运行的程序,防止其他人员越权操作或散发不当信 息。第二十四条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搭建本企业的信息化平台,规 范信息的使用和传递,促进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的统一,确保交易的 真实、合法,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第二十五条 对所有的重要信息进行密级划分,包括书面形式 和电子媒介形式保存的信息。
第二十六条 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程度和泄密风险损失等划分标 准,将信息分为机密类、秘密类和重要类等,并建立不同类别信息的 授权使用制度。第二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生成生产、销售、存储等子 系统,及时反映和记录交易。交易责任部门在其授权范围内对子系统 录入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定期检查、核对所录信 息。第二十八条 公司财会部门应当认真审核用户、业务、运营、订 购、营销、采购、仓库等部门与财务相关的关键业务数据,及时进行 账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与业务流程在时间、数量和价值上的统一,并做好电子财务数据保密和安全工作。第二十九条 建立信息数据变更处理(包括数据导入、数据提取、数据修改等)规范。一经发现已输入数据信息有误,必须按照信息系 统操作规定加以修正,不得使用非软件系统提供的方法处理信息数 据。第三十条 建立数据信息定期备份制度和数据批处理或实时处 理的处理前自动备份制度(交易日志)。在远离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的 地方保存一套备份和交易日志,以备丢失或损坏时重建。第三十一条 编制完整、具体的灾难恢复计划,以备意外事件 发生后恢复系统之需。同时应当定期检测、及时修正该计划,并将其 最新版本存放在系统之外。第五章 办公场所硬件管理
第三十二条 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管理制度,对设备的新 增、报废、流转等情况建档登记,统一管理。第三十三条 将计算机硬件设备放置在合适的物理环境中,由 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其他任何人未经授权不得接触计算机信息系统 硬件设备。第三十四条 硬件设备的更新、扩充、修复等工作应当由相关 人员提出申请,报上级主管负责人审批。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拆装硬 件设备。第三十五条 加强计算机机房的物理安全管理。机房内应当配 备必要的环境设施,对于主要系统服务器应当配备不中断电源供给设 备。第三十六条 公司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用电安全,不得在计 算机专用线路上使用其他用电设备。为了防止电压不稳对信息系统硬 件的损坏,公司可以使用电源保护器和线路调节器平缓电压的振荡。第三十七条 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异常状况处理制 度。一经发生异常现象(如冒烟、打火、异常声响等),应当立即通 知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处理。第六章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附则 本制度由技术研发部负责解释和修订。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内网管理规定(范文)
市场部内网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为全面提升部门综合管理水平,切实提高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行无纸化办公模式,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规范部门电脑及网络的使用与管理,确保电脑及网络的正常运作,使电脑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内网使用人员
由部门负责人指定的内网管理员及经审批同意使用的其他部门内部人员。
三、内网用途
内网主要用于处理公司各种内部文件及涉密文件。
四、内网系统
内网系统主要包括内网计算机、打印机等连接内网的办公设备。
五、内网的使用规定
1.2.内网管理员负责内网计算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内网计算机应设置密码,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员必须严格遵守网络保密制度,不得将已知的用户名、密码、地址、域名等告知非授权人员;不得擅自从网络内进入部门的数据库进行调阅和更改。3.为了信息保密和数据安全,严禁任何个人在内网计算机上运行有可能对网络安全构成危害的软件以及运行有可能对网络传输带来不利影响的软件。4.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定时查杀病毒,计算机必须与
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连接内网的计算机,坚持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5.未经审批不能私自拷贝、复制、打印内网计算机内相关涉密信息,如需导出,需填写《内网数据导出审批表》并经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使用指定存储介质导出。6.计算机安全管理按照“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计算机设备的使用人员是第一安全责任人。7.部门内计算机、打印机等,只限内部使用,严禁外来人员操作使用。8.内网计算机管理员对本部门计算机涉密信息状况具有监督检查权,负责随机检查本部门计算机涉密信息管理及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发现涉密信息不安全因素及时上报部门主管,同时组织整改。9.内网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由行政部负责,技术保障工作由网络管理员负责。用户在使用内网系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向网络管理员反馈,以便进一步完善内网系统。
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施行。
注:附件一《内网数据导出审批表》
第四篇:浅谈研发质量与规范建设
浅谈研发质量与规范建设
摘要 企业在竞争中求发展、产品在比较中找优势、研发在矛盾中控平衡。产品研发的流程和规范是提高产品研发质量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司也通过了CMMI认证及会参加一些其他的认证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研发质量。但是在规范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相关情况的阻力和矛盾,如研发速度与研发过程规范化、技术保密性与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研发人事管理与企业归属感之间的相互交织的联系。本文就研发质量和规范建设当中的一些情况发表一些浅见。关键词:研发质量、规范化建设、研发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归属感 1 研发流程及规范 研发流程是项目管理的基础,按照流程的项目管理使得项目管理过程具有一致性,能够在多项目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平衡。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研发体系时,不但要建立一致、规范、跨部门的研发流程,而且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流程运作的项目管理制度。在实际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以结构化的流程来保证研发工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同时以有效的项目管理来保证流程的切实执行,最终保证产品开发成功。“研发流程清晰化”。设计开发的目的是将预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规划与分析决策,产生一定的信息,形成设计,并通过制造,使设计成为产品。设计的依据是需求,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未来升级的空间)和盲目性(功能贪多、指标追求更高、尺寸要求更小)是设计的最大困扰。用户需求不能很好的收集,而只是在取最大值;产品需求不能够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应用场合、安装方式、使用目的);需求不断的变更导致设计不断的修改。设计中某些物料的采购问题导致研发时间开始滞后;开发人员受其他项目的约束,导致项目时间轴不可预计。在研发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修改和打断都会造成流程的交织反复,流程不清晰。“规范制定集体参与性”。产品研发是所有研发人员参与的过程,需求分析由需求分析师及营销人员构成、硬件工程师参与硬件设计、软件工程师参与软件设计,结构工程师参加结构的设计。任何一个反面的规范制定都会给相关的工程师一定的约束,这些约束如果制定者仅仅是少数资深,规范本身会受到个人的偏好、项目的局限性的限制,那么规范就没有普遍性,其他工程师不能够明确理解规范制定的初衷和体现的意义,不利于后期的执行。目前我们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元件封装库中元件极少,导入的意义不大;标准电路的器件选型已经制定(如485、DI、AO),但是标准电路的电路图却找不到拷贝,沿用的图纸每次均可能忘记修改型号;定制类器件很难给其他工程师复用,以电感表现最为突出;规范很多,但是如何引导规范的执行,规范的发布往往都很清楚,但是设计时没有必要的提醒,建议采用关键的字词或句子对规范进行罗列。建议开发一些应用小软件来协助规范的执行。“规范的严肃性”。规范的制定是给开发人员一个约束,如果某个项目因为特殊而不断的、不可预计的违反流程,那么流程就没有严肃性了。流程变成了仅仅是研发人员的自觉行为,没有强制性。项目特殊需要开辟绿色通道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特殊性应该要在立项的时候就对流程进行裁剪。否则,项目的特殊性会导致开发人员的特殊性,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误解。2 研发氛围 “沟通,再沟通”。小项目可能几句话,一个文档就说明了情况。但是对于大项目来说,参与的人员多,协调变得比较复杂。出了问题相互推诿,找到问题分清责任,这种氛围最要不得的。可能只是某个研发人员的细微改动,导致整个项目调试故障,如果不能够先从自身检查,心平气和的去找问题来源,会导致问题解决的速度变慢,开发进展减缓。“信息及动态”。行业动态、企业研发方向、产品未来规划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取是员工提升的愿望。信息是全局性的基石,拥有更多信息的研发人员可以在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衔接和处理问题具有前瞻性。什么样的信息发布给什么人,什么样的问题反馈给谁应当有个通用规范。“文档”。人人都痛恨别人不写文档,人人自己都不愿意写文档!前期的设计文档足够详细和清晰地表达了上层设计的思路,那么下一级设计或者实现不会因为人员变更而受到较大影响;如果随机资料与发布版本一一对应,并且完备地描述其细节,那么设计人员的离开并不能增加太多维护工作的难度。规范化不同人员的表达方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沟通,提高交流的效率。但是,这些都是如果。文档意味着当时的工作效率变慢;文档写的越好,技术难度看起来越简单。想要搞好文档工作,需要有一些其它的措施。3 企业归属感 今年和去年的研发会议都谈到了人才流失的问题。人才是研发的关键因素,现在的研发水平存在于文档中,今后的研发水平都储在研发人员的脑子里。人员的流失不仅会导致某个方面的工作延续或完善出现断层,影响项目提升的进度;另一方面人员流失到竞争对手,技术能力和技术信息或多或少的给对手一个充实。此消彼涨,人员流失对公司是非常大的损失。提高企业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员工的期望,不一定是薪酬待遇,也包括其它方面的,如技术培训、对公司技术文件的分享、工作任务划分、节日的慰问,甚至包括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交流状况。新来的员工往往都工作热情高涨,但是工作2年后热情就被消磨掉。可能不一定是完不成任务,更多的是没有企业的归属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当中。提高企业归属感是增强员工稳定性的可靠保证。
总结:通过参加研发会议、学习《华为研发》和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对研发质量和规范建设的建议。研发质量是研发部门的终极目标,规范化建设是研发质量稳定的可靠保证。研发部门不仅要提高项目及设计的规范化,同时在广义的规范化建设上也应该做许多的工作。
第五篇: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探析
摘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对研发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研发人员的构成与特点及管理的现状与原因,接着针对上述情况,分别从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激励体系、薪酬管理,人力资源保护和职业生涯规划七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研发人员管理策略研究。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企业对研发人员的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研发人员;管理;策略;职业生涯规划。
0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出现离不开研发人员,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对此类人员的管理,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研发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研发价值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留住优秀研发人员更是研发人员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给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经验,特进行了此次关于研发人员管理的研究。
1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概述。
1.1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创造性工作。为研发新产品,一方面企业需要研发人员的创造力来研制出新产品,另一方面研发人员需要企业提供昂贵的设备完成工作。研发工作强度大,对脑力和体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使得研发人员主要由年轻人员构成,这一群体有多具有很高的学历,同时又面临生活、工作双重巨大压力。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研发活动的工作性质导致研发人员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管理人员和销售员的管理,每个人的业绩量很难确定。高人力资本投入者和所有者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更不同于普通劳动者。另外就是研发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与其职业技能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1.2研发人员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较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研发人员的管理更是有很大偏差,甚至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对犯法人员放任自由。相反,一些企业管理过分严格,分工过细,难以发挥研发团队的整体创造力,对一些原发性创造性想法重视力度不够,严重阻碍了研发人员创造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在下文探讨出一种适合研发人员的管理体系。
2企业研发人员的管理的对策。
2.1用栅栏法进行人员筛选招聘做好对研发人员的有效管理,首先就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招聘录用工作。作为企业方,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出企业的长期发展策略,并据此对员工的能力提出要求,即全员核心胜任能力。基于核心胜任能力,再采用栅栏法筛选。第一道栅栏采用笔试法。笔试内容包括:①基本职业技能测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认知能力:②知识和技能测试;③性格测试,当然性格测试只是最终录用时的一个参考。
第二道栅栏可采用小组面试法,常用的小组面试法是无领导小组讨论(英文是leadless group discussion,简称lgd olgd考察的是应聘者通过共同讨论解决一个实践中的问题,来考察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领导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在第三道栅栏中,一般采用的是行为面试法,主要是对候选人的过去经历进行挖掘,并作详细的实践分析,以此推测其未来可能作出的行为。在此,主要关注候选人的价值观、工作动力、刨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2.2加强培训对企业研发人员培训的含义,一方面是对目前尚未成长起来的研发人员开发其潜能与素质:另一方面对目前已经成熟的研发人员,进一步提高其能力与素质。
2.2.1自我开发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研发人员的自我发展意识也不断增强,很多研发人员会选择业余进修,企业需要适当增加研发人员的休息时间,使其拥有更多时间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企业还可以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212组织培训(d成立研发人员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由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发人员组成,定期针对某个技术问题进行专题自由讨论,甚至可以进行实验。鼓励其将讨论或试验取得的新成果用于工作中。②加强学术培训。各种技术的研发、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变化都很快,这就需要研发人员及时掌握新技术,了解新政策。企业也要对研发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主要培训方式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会议、出国考察、专业进修等。③管理沟通培训。良好的沟通和充分的合作对完成工作有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研发部的高层领导,对他们进行团队意识培养更重要。在让他们努力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怎么带领团队更好的完成目标。新产品的出现需要突破原有的模式,进行创新,而新想法的产生往往是群里群策的结果,因此必须加强的科研人员的沟通能力。
2.3进行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研发部门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如何有效的管理和考核研发人员的创造性活动,成为企业绩效管理的一大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和研发部门人员共同讨论,根据研发部门的工作性质,确定出一套适合研发人员的考核指标和标准。
绩效考评时,应采用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它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绩和劳动的结果。成绩记录法是新开发出来的一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员。
2.4制定科学的激励体系企业研发人员是从事技术创新的劳动者,属于知识型员工,根据其自身特点,应采用以下激励措施:
2.4.1薪酬激励不合理的薪酬必然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必须使之与绩效挂钩。
2.4.2股权分享在股份制企业,通过员工持股是研发人员掌握一定的股权,获得长期持续性的激励。研发人员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同样为企业创造着巨大价值。让研发人员分享股份,在体现其价值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企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和对其知识的认可。这样,就将研发人员的利益和发展自身能力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使其更加努力地为企业服务。
2.4.3情感激励知识型员工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尊重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对于研发人员,他们自认为对企业的贡献较大,更加渴望被尊重。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多与他们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企业的决策讨论,以增强他们的被认同感和对企业的依赖感。在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一个生日蛋糕,或在节日的时候发放一件小小的礼物,都可能更好地凝聚人才,增强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4.4其他激励如弹性工作制,由于研发人员的工作自主性特点,宽松、灵活的弹性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对于保持创新思维很重要。对于做出特殊贡献的研发人员,可以采取研发成果署名制度,这样既让署名的员工得到社会认可和声誉提升而深受鼓舞,同时对其他员工形成鞭策,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利润分红、科技奖励、科研津贴等方法来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培训激励及职业生涯激励在下文中描述。
2.5确定合理薪酬支付方式在研发项目中,如果项目完成了某个阶段就马上兑现奖金,实际上是在鼓励员工与公司进行短期的结算和交易,导致员工对公司斤斤计较。如果长期这样,员工眼里就只会看“钱”了,只要有更好待遇的地方,他们就会跳槽,不利于公司长久地留住人才,会给公司带来很大损失。所以,建议采用工资+奖金的形式。工资基于个人职位、职级及任职资格而定。奖金应该包括个人对项目的实质性贡献,也包括长期的整体性的非项目贡献,如培养新人、构建公司外部研发人脉等。所以,员工个人奖金=奖金总额×『个人基本工资×个人考核系数1/(σ个人基本工资×个人考核系数)。
2.6到位的人力资源保护除了给研发人员配备法定的“五险一金”和假日外,还应设计一些个性化的福利,增强激励作用。
2.6.1设立员工俱乐部,邀请研发人员参加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研发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与其他工作人员接触机会少,缺乏沟通,其社交需要难以得到满足。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设立员工俱乐部,将科研人员和普通员工纳入到俱乐部中来,在丰富他们的生活的同时,既满足了他们交往的需要,由时期工作压力得以减轻。这也将更有利于其为企业创造更大贡献。
2.6.2建立健身房或发放健身卡由于研发人员的工作主要依靠脑力劳动,对体力消耗也很大。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其更好地完成工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向研发人员发放~些健身卡或是由企业自行建立对本企业员工开放的健身房,在提高研发人员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其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了可能。
此外,企业还可以对研发人员设计如书报费补助、全额带薪假期、带薪病假、培训及学费报销等福利。
2.7采用双职业梯队法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部分研发人员希望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得以发展,而不是去做专职管理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又需要一部分科研人员发展成为管理者。虽然晋升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快乐,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尊重的需要和认可,但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脱离其原来的研究领域和范围的。
双职业梯队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案。员工可以依照管理层级晋升职务,也可以依照相应的技术,专业层级晋升职称。通过建立双职业梯队,企业可以以不同的途径,为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头衔和报酬。
参考文献:
[1】窦胜攻,卢纪华,戴春风。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封m1一e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陶杰。对企业研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中外企业文化【j】。2003(6)。
f3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下册)i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4】4胡玉敏,郭宝亭。企业中研发人员绩效管理问题探讨。天津科技明。2005(4)。
[5】罗伯特·l马西斯,约翰·h.杰克逊。人力资源管理(10th)fml.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田效勋。应届大学生招聘测评的困惑与懈决方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ljj.2006f『2)。
【7】薄湘平,周琴。研发人员激励的合理组台。中国人力资源开发[j1.2004(2)。
'
【81汪庆春,陈善国。高科技企业研发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研究。职业时空fjl.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