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远县科技联络员实施方案
怀远县科技联络员实施方案
为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引导和管理,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建立、健全一个便捷、快速、高效的管理网络,进一步规范科技联络员的职责、管理、考核等各项工作,现将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联络员条件
科技联络员要有一定的学历基础和科技知识,热爱科技工作,能贯彻执行科技政策。年龄学历不限
二、联络范围
1、高新技术企业
2、民营科技企业。
3、专家大院及种养殖基地
4、特色产业
5、县工业园区、城西食品园、马城工业园等
三、联络员职责
1.协助企业组织申报科技项目,以及做好科技相关工作。2.配合科技局做好各项数据上报、统计工作。
3.负责所在企业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对报送信息科技局给予一定的稿费奖励。
4、协助企业申报专利
5、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联系的桥梁,为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提供通道,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解决途径,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联络员管理
县科技局对科技联络员进行集中管理、定期培训与业务指导。设立科技联络员的企业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研发中心评定,科技项目申报、立项等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四、联络员考核
年终对各企业联络员进行工作考核,成绩出色的科技联络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企业科技联络员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五、经费预算
从县科技计划项目中列支2-3万元,用于对联络员生活补助及表彰奖励
第二篇:怀远科技创新情况汇报材料
怀远科技创新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予,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科技进步先进县和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县的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均保持在全省前几位。2003年至2010年我县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两年评选一次),现在正在准备2011-2012科技进步考核及争创先进县工作,有望连续5届拿下先进县称号。我县还是省、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试点县,在全省是唯一的县。2010年被定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是全国49个县区之一。
(二)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
1、培育了一批技术领先的创新型企业。近年来,我们大力鼓励扶持创企业开展创新工作,一批创新型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自主创新的典型。2011年,莱姆佳肥业和银锐玻切等4家企业进入安徽省首批自主创新型示范企业行列,拥有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
2、取得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近年来,我县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38项。典型的如鑫源石英材料公司成功研制的搞耐热勃姆石,实现了我国石英新材料方面的突破,好几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来企业洽谈合作,购买产品。
(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目前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9个。2012年,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33.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11%,居全省第前列。
2、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我县有特色产业基地5家,马城的能源基地(已经划归蚌埠)、城西工业园的食品加工基地、稻田养殖无公害泥鳅,石榴深加工基地为全亚洲第一,全国第一的糯米生产加工基地等以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凸现,为我县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截止目前,我县共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5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0项、各类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6,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
(四)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0-2012年,我县专利申请量达2175件,年均增长40%以上;专利授权量达962件,年均增长20%,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十强县称号;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9件,占过去20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70%。2013年,我县正在申报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工作”。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根据怀远块状经济明显,科技创新资源匮乏,企业技术需求旺盛的实际,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一体”,即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主体,通过产学研结合,形成“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展公共服务”的科技创新新格局。“两翼”即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一体两翼”的实施,合力提升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一)重点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源头
怀远由于没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创新源“先天不足”。近年来,我局确定了“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升级产业” 的思路,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牛鼻子”来抓,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企业研发机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通过联合申报、共同建设的方式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与互动。
一是抓公共创新平台建设。2010年以来,我县先后建成了怀远科联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石榴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目前,上述平台均已进入运行阶段,通过合作研发、共建载体、转移成果、引进人才、技术培训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的科技创新工作。
二是全力打造技术交易平台。从2010年开始,我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安徽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怀远县与科技学院、皖北经济研究院全面产学研合作,每届都邀请安大、农科院合肥分院、上海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近百名专家教授与企业对接。我县企业和各高校院所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近100项,开发新产品200多个。
四是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目前,我县科技创业中心已经被认定为省级孵化器,入驻专利、法律、财税等中介服务机构15家,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中心每年为我县近100家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深受企业欢迎。五是抓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我们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持,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2010年开始,我们加大了这项工作的力度,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全县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市级技术企业技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2家。
(二)分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能级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现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产业能级提升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按照“培育—提升—壮大—求强”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引导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逐步转化为高新技术企业。二是鼓励重点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四位一体”(掌握核心技术,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明确发展战略,争创小巨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争创中国名牌与驰名商标;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企业上市)的要求做大做强,推动怀远产业能级的提升。
(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为加强专利工作,我们自加压力,09年初主动向县里提出了争创“省知识产权试点县”的目标,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2009年8月,我县被省知识产权局正式列为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县。2010年10月,我县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创建工作,被列为国家首批知
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2013年4月,我县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材料已经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
2、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以“依法管理、强化教育、注重调解、立足保护”为指导思想,对专利案件实行市、县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3、积极开展专利示范企业评选工作。共培育了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0家。
4、加大知识产权工作投入力度。对新增的发明专利补助每项由原来的0.1万元提高到0.2万 元;根据市委24号文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补助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省级专利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5万元。对制订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每项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四)统筹城乡科技发展,推进农业和社会领域科技不断进步
1、大力推进农业攻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力度,县级科技三项经费二分之一以上投向农业项目。在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科技人员基础上,借助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我们突出农业高新技术、传统技术升级两个优先主题,在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及加产业化、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新产品选育及产业化、特色渔业科技及区域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等八个方面实施重点攻关,共向上争取项目50多项,每年都获得1000万以上的经费支持。
2、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我县自从2007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以来,42名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48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02个,引进新品种21个,被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成功经验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刊物上被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学习。
(五)加强“引智”力度,集聚拔尖科技人才
近年来,我们按照“项目引才、平台聚才、载体育才、机制留才”的思路,进一步深化项目、人才、平台、载体一体化建设,进一步调动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对科技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为推动我县建设创新型城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一是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人才”的引才方式,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的互动机制。通过争取和实施一
批国家 “星火”、“科技攻关”和“国家创新基金”等重大专项,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引进”关键技术人才,实现研发能力的提升和跨越。二是依托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流动方式“引智”,带动提高怀远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三是通过搭建安徽大学怀远研究生培养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达到集聚人才的目的;四是加强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工作,积极鼓励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全面提高我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加快对行业人才的锻炼和培养。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两强两提升”(强化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强化主体培育,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行动为抓手,集中精力和资源,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大”战略,以“提升服务水平和块状经济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抓好“区域公共创新平台、行业专业平台、企业研发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四大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培育科技型创新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有效合作互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按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限制淘汰落后产业的要求,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科技型企业真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领航者、自主创新的主力军。
(二)2015年工作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新提升。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
2、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有新加强。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行业专业和区域创新平台5个,院地校企合作共建创新载体15家。
3、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有新突破。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30项,国家创新基金10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市级重点项目30项。
4、科技经费投入有新增长。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2亿元,研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1.5%,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
5、知识产权创造使用保护有新推进。全县专利申请量超过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0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00件。
(三)保障措施
1、大力营造良好法律政策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安徽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把科技进步与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认真落实近来各地出台的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职工教育经费抵扣、加计扣除、取消计税工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关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培训,把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推行和完善知识产权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或主持国防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2、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学为先,把学习作为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推进科技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绩在一线体现。
3、大力优化科技经费配置
把有限的财政科技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经费的使用绩效,切实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财政科技经费主要用于工业技术创新和民生科技建设,重点支持为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活动;支持对我县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加强经费使用的集中度,努力克服财政科技经费使用小而散的习惯性做法;支持各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区创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会同财政部门探索定额补助、事后补助、奖励经费、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科技资金配置形式,引导企业、行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里的科技经费、扩大我县科技投入的总量规模。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着力抓好科技帮扶
针对我县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的状况,从科技部门的职能出发,发动全县科技系统的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转型发展和提升发展。一是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二是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速推进产品创新;三是帮助企业开发、申请和购
买国内外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增强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四是帮助企业建立和发展研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帮助暂时不符合国家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条件的企业,制定整改方案,使其尽早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5、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
把吸引、培养、使用好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实施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结合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实施,开展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创建活动,形成若干个由科技专家和企业技术总负责人共同领衔的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科技创新意识,造就一支既懂经营管理又对科技比较熟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结合企业一线工作,努力培育生产一线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战略,以团队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为重点,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不拘一格地引进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向怀远集聚。充分发挥在台高校的本土优势,推进高素质人才就地创新创业。
6、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抓好“两强两提升”科技推进行动工作考核,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真正把科技政策、科技服务落到实处。开展科技示范工程评选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管理进行优化和改革,不断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全面提高我县科技工作的综合绩效。
第三篇:企业科技联络员管理办法
附件1:
怀远县创新型企业科技工作联络员
制度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沟通,帮助企业全面、及时、准确把握、利用和享受政府科技投入资金和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减免等科技政策,提高科技项目申报质量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速度与效益,提高企业申报和承担各级科技项目的能力,怀远县科技局每年定期组织举办科技工作联络员培训,免费为科技创新企业培养1~2名科技工作联络员,帮助企业培养熟悉各类科技扶持政策,能组织申报科技项目的专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联络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激励科技工作联络员积极工作并帮助企业享受到科技政策支持,现制定以下实施管理办法。
第二章 科技工作联络员的岗位设置
第二条 科技工作联络员由本企业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和骨干人员担任,纳入企业日常工作管理。
联络员在所在企业领导管理下开展工作。怀远县科技局对联络员工作给予指导。第三章 科技工作联络员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三条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第四条 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第五条 熟悉企业技术管理或者财务管理。第六条 具有网络化办公技能和管理知识。
第四章 科技工作联络员的职责
第七条 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各级政府自主创新政策,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当好参谋。
第八条 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企业自主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和新的需求,定期向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本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展情况和企业需要研究解决的困难。
第九条 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联系,积极参加科技局举办的科技政策培训、交流等活动,定期向统计、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上报相关统计数据。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本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政策指导和服务工作。
第十条 切实做好本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规范化管理,系统做好技术创新活动有关资料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协助作好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活动,及时将政府科技政策信息反馈所在企业相关负责人,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建议意见,有效帮助企业知晓、掌握和享受到政府科技计划资金资助和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减免等科技政策。
第五章
科技工作联络员享受的权益 第十二条 及时获得科技项目申报等科技政策信息,享受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技政策指导与咨询服务。
第十三条 免费参加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科技政策培训。
第十四条 获得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其他科技服务。
第六章
科技工作联络员的申报与认定
第十五条 科技工作联络员所在企业在怀远县所属区域内。
第十六条 每家企业限报1~2名科技工作联络员。第十七条 如有人员变动,由相关企业及时提交科技工作联络员申请表(须加盖公章),送达怀远县科技局办公室。
第十八条 怀远县科技局每半年对联络员申请人进行一次认定和培训,培训合格者颁发科技工作联络员证书。
第七章 建立奖励机制
第十九条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举行优秀科技工作联络员评选和奖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对工作表现突出的科技工作联络员给予通报表扬,并建议由所在企业按贡献大小给予相应奖励。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怀远县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从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第四篇:研工作联络员(科技特派员)管理条例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产学研工作联络员(科技特派员)管理条例
(试行)
第一条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我校将选派一定数量的产学研工作联络员或科技特派员到有关区县和乡镇挂职。为了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此项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基本原则
1.按需选派。有关乡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确实需要我校合作解决相关科技问题,同时我校相关学科通过合作有能力解决上述问题,确实需要我校人员进驻并担任产学研联络员或科技特派员的。
2.任务明确。学校根据产学研工作需要,在相关学科选定的产学研联络员和科技特派员,应该设定明确的挂职任务和岗位要求。
3.期满考核。学校指定科技处为产学研联络员和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考核部门,将对选派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学校对考核为优的给予一定奖励。第三条 目标任务
(一)与常州市各乡镇建立产学研工作联络员制度,培育产学研合作基地,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二)通过产学研工作联络员制度,校企双方深度合作。
1.针对企业技术需求,共同申请高层次科技项目,拓展纵向科技项目申报渠道;
2.解决企业技术实际难题,形成横向项目,签订技术合同,促进到账经费稳步增长;
3.整合校企现有科技资源,合作申报高层次科技成果奖;
4.从产学研合作带动人才交流培养,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
(三)引导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第四条 岗位要求
1.能够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科技优惠政策,熟悉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的职责,以便有针对性为企业服务;
2.能够深入生产一线,熟悉生产流程,向企业技术专家学习,了解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上的位次及技术需求;
3.能够熟知本校的科技资源信息、学科方向、研究队伍、科技成果;
4.能够向学校提供企业技术需求、技术难题、企业重大活动信息、企业重大成果信息,依托学校科技资源,向企业提供学校智力支持; 5.能够掌握科技项目文书的撰写方法。第五条 岗位职责
1.推广科研成果。对我校现有的相关专家及科研成果进行推介,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2.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主动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问题,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的结合点与增长点; 3.开发科研项目。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组织科研攻关,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前景广阔的项目开展重点攻关,促进产学研合作;
4.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结合学科建设方向,促成具有生产应用型的科技成果(如鉴定、专利、论文等);
5.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根据乡镇或企业的实际需求,筹建工程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
6.科技特派员驻点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0天,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协商或者自行确定;
7.派出单位的特派员要专心从事科技服务工作,不能从事与本岗位无关的活动,不得给驻点单位增加负担;
8.外派工作期间,应不定期向科技处汇报产学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外派工作结束后,递交产学研合作调研报告。第六条 保障措施
1.享受学校教职工在校期间的基本工资及岗位津贴;
2.产学研工作联络员外派期间补助金由产学研合作专项经费负担,补助金以月为单位,标准为1000元/人,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一定比例的产学研工作绩效奖励; 3.所在单位从产学研合作专项经费中给予奖励;
4.原则上,产学研工作联络员在外派期间食宿、交通费用自理。第七条 管理考核(见附件1)第八条 组织领导
1.产学研工作联络员工作由科技产业处和二级学院共同管理;
2.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产学研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日
附件1:
科技特派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为了配合落实我校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制定本考核内容。
一、考核对象
科技特派员。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围绕科技特派员的目标任务,以岗位职责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定:
(一)综合表现情况:主要包括驻点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态度、驻点时间等日常表现。
(二)科技项目及成果完成情况:科技特派员对接项目及成果的完成情况,由当驻点部门会同校科技处实施考核。
(三)科技服务情况:即帮助驻点企业,协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建立科技合作平台,提供科技培训服务与信息服务。
三、考核评分参考标准
(一)综合表现情况20分。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态度分别为7分,驻点时间为6分;
(二)科技项目实施情况40分。项目合同执行或计划任务完成情况:36分以上为优秀,26-36分为合格,26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科技服务情况40分。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36分以上为优秀,26-36分为合格,26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五篇:怀远职教中心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怀远职教中心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
(一)切实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学校的教务处是教研管理机构,各专业部是教研的实施机构。教务处根据学校的工作要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提出教研课题,经常检查各专业部活动情况,评价活动效果。要将教研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量化考核学科组长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教研制度建设
1、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至少安排10节公开课;分管教学的领导坚持听课、评课,各专业部安排的公开课所属教师必须参加,其他教师积极参加,并且各专业部负责人认真组织听课教师签到、拍照留存,每位教师一学期听课次数不低于8次,同时组织教师及时反馈并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切磋业务的良好风气。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推门观课”。听课的同时,对被听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业等进行一次检查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2、实行业务学习交流制度。专业部集体性的业务学习每周一次,组织教师学习和交流,纳入专业部每周的工作安排。学校要加强与省、市、县名校的沟通与交流,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了解教学管理、课程改革、教研工作、校本培训等情况,探讨教育问题,分享研究成果;聘请优秀教师和专家来校讲学。
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求教案中每节课有课后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由学校组织评比,评定等级。专业部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3、建立专业部管理制度。各专业部每学期应确定本学期的教研工作的重点,定时、定点,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活动。每次活动要有专题、重点发言人,有详细记录。专业部组长的各项手册须做到资料完整,学期末认真做好学科组工作总结。
4、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学校要以“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为总课题,围绕新课程实施、教材教法、学生成长、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研讨。倡导微型课题研究,要求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要求每个专业部年年有校级课题、三年内必须申报一个县级以上科研课题。学校要统筹做好教研课题的过程管理,教务处要对教师和专业部的课题研究予以具体指导,组织好研究成果的结题、鉴定、评价、推广。
5、实行教师外出培训汇报制度。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外出学习培训后要及时在校内汇报或传递学习培训的成果和信息。否则,相关费用不予报销。
6、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学校要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由高一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负责指导1-2名青年教师,开展长期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8节)、汇报、交流与指导活动,并作好指导活动记录和青年教师成长记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7、各专业部要积极倡导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县级、市级、省级的技能大赛,甚至是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风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并以此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8、建立严格的教研考勤制度。所有教师都必须按时参加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履行请假手续。专业部应做好出勤记载,对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的,一次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扣除两节课时补贴并且说明原因,达到五次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的免于年终考核。同时学校要随时检查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加大督促力度。
9、建立教研工作档案制度。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工作,并纳入学校日常考评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专业部的教研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考勤考核记录,教师的听课记录、公开课教案、教研记录及总结材料、论文及其他作品(复印件),教师和专业部的课题研究记录材料、研究报告,指导青年教师的记录材料,教师教育教学评估材料等档案资料应及时收集、分学期整理保存。
10、建立教研工作总结表彰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要有教研工计划和总结,每年暑期结合校本培训,召开一次表彰会,对教研工作有突出贡献、教研成果显著以及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对教研工作的考评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研常规工作进行一次考评,纳入考核和绩效考评范围,并将其结果公示后报学校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