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糖历史
糖业联动销售演变
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中国糖业也伴随这样的进程变化着,目前糖业产销体系的核心:价格联动。
中国糖业市场化具有指标意义的价格起始:1460元左右/吨。大约在1995年前后。该记录的原因复杂。
1995年-1998年:当年中国市场双轨制,加诸各复杂因素,比如当时糖厂全部为国有,而销售市场已经打开,等等。糖业领域在生产方面出现巨大问题:白条拖欠。此时,国家政府部门与相关方做了种种努力试图理顺农民,糖厂与销售市场之间的关系。糖业生产也发生了转移,广东福建等生产开始萎缩,广西与新疆开始崭露头角。期间各重要生产区域及销售区域,借助国外经验,建立远期交易市场。
1998年,国家下令一级白糖价格:3300元/吨《出厂价》。市场实践的结果该榨季白糖价格最后以1600元左右收场。正式表明由国家定价系统的崩溃。
1998-2003年,糖业系统发生深刻变化,传统销售渠道几乎消失殆尽,糖厂引入外资及民营资本。
到此阶段,糖的销售基本遵循了,买断,卖出为主的商业模式,同时有一定的赊销与长协议。但因为该产品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及产销的不均衡:生产区域集中,季节生产全年销售等特点,无数的公司参与,退出。长协议也证明无法适应白糖的价格波动。联动产生:为联合对抗风险,此时由中糖系《原国家糖酒商业公司》与国内重要白糖生产集团基于国内:广西白糖网与昆明糖网《2个网在国家支持下,建立了电子白糖远期交易》公布的价格,建立了产销联动销售模式:由中糖旗下北京,天津,廊坊3公司为主,加入上海糖酒集团,《该4家公司占据了国内大约3成左右销售市场》与广西的南宁糖业,东亚糖业等签订白糖联动合同:即发货至销售区域,销售价格以销售区域出库日当日决定。价格参考即时销售区域与产区价格及白糖从产区至销售区域运输时间内的价格波动平均价格沟通决定。
该方式对中国糖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国内糖业的生产,销售,资本市场带来了革命性变化。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推出白糖商品期货。
该过程中,糖厂与蔗农甘蔗收购价也开始与白糖最终平均销售价格挂钩。国家确定基础甘蔗收购价格对应糖厂的基准销售价,糖厂于合适时间公布自己的平均销售价格,当实际销售价格每高于国家确定的基准销售价100元,糖厂按规定对蔗农返补合理价甘蔗收购价差。
中国糖业利益体系应该说于2006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白糖期货起,基本缕顺。
第二篇:白糖期货交易有关规定
白糖期货交易有关规定
[ 2008-08-25 21:29:03 ]
标签: 白糖期货交易有关规定阅读对象:所有人
(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
(一)白糖期货风险控制主要规定
1、分级收取交易保证金。合约最低交易保证金为6%,在上市初期为7%。一般月份 双边持仓量(N万手)N≤40 4060
交易保证金比例 7% 9% 12% 15%
交割月前一个月份 上旬 中旬 下旬 交割月
交易保证金比例 8% 15% 20% 30%
如果交割月前一个月经纪会员、非经纪会员、投资者的持仓(包括套期保值持仓和套利持仓)分别达到最近交割月市场单边持仓的15%、10%、5%,则在正常保证金比例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2、涨跌停板的三个主要规定。一是涨跌停板为上一个交易日结算价的4%,进入交割月份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8%。二是当出现第一个涨跌停板时,价幅扩大至6%,保证金提高10.5%;若出现第二个涨跌停板时,下一交易日价幅维持6%,保证金维持10.5%。三是若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同方向涨跌停板,交易所可以休市一天,有权对部分或全部会员暂停出金。交易所也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强制减仓或其他措施化解风险。
3、对投机持仓的限仓规定
项目 一般月份 交割月前一个月份 交割月份
单边持仓10万手以上 单边持仓10万手及以下 上旬 中旬 下旬经纪会员 ≤15% 15000手 12000 6000 3000 2000
非经纪会员 ≤10% 10000手 6000 3000 1500 1000
投资者 ≤5% 5000手 3000 1500 800 500
套期保值持仓不受限制;一般月份跨期套利无持仓数量限制,交割月前一个月和交割月跨期套利持仓实行限仓和审批相结合。
4、大户报告制度。当会员或投资者某品种持仓合约的投机持仓达到交易所对其规定的投机持仓限量80%以上(含本数)时,会员或投资者应向交易所报告其资金情况、头寸情况,投资者须通过经纪会员报告。同一投资者在不同经纪会员的持仓合并计算。交易所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改变持仓报告水平。
5、强行平仓的条件。当会员、投资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交易所有权对其持仓进行强行平仓:
1、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的;
2、持仓量超出其限仓规定的;
3、因违规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的;
4、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的;
5、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
6、风险警示制度。为警示和化解风险,交易所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要求报告情况、谈话提醒、发布风险提示函等一种或多种风险警示措施。
第三篇:白糖考察报告(二)
白糖 考察报告(二))
时间:12 月 8 日 地点:广西东门南华糖厂 南华糖厂领导在与考察团的会谈中提到,南华糖厂在法律上是全国最大的制糖企业,目前甘蔗日榨量达到 3 万吨,去年产糖量 30.03 万吨,含税销售收入达到 13 亿,本榨季该企业所在蔗区总的种植面积为 48.9 万亩,但是因为广西修建高速公路,征收了一部分甘蔗地,目前可供收割的面积为 48.59 万亩,本榨季开榨时间为 11 月 18 日,截止 12 月 6 日,已经榨糖 2.5 万吨,出糖率为 10.5%,后期随着榨季的推进,出糖率会进一步的提高;今年的天气情况对于甘蔗来说是风调雨顺,每亩甘蔗单产可能提高 0.2 吨,该企业本榨季预计少产糖 7000-10000 吨糖,目前销售情况良好,没有多余库存,该领导认为眼下广西的干旱天气可能对后期的甘蔗收榨产生不利影响。
总结分析:从南华糖厂领导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即使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旱情也影响出糖率,但是最终的食糖减产量却微乎其微,另外,从我们对行程中甘蔗地亲眼所见,广西大部分甘蔗长势良好,真正受旱严重的区域可能不足总面积的 5%,这将的后续的考察中进一步验证。
张健
第四篇:广西白糖考察日记之二
海通期货考察专题 白糖
广西白糖考察日记之二
日期:3月10日
地点:广西省扶绥南华东门糖业有限公司
人物:南华东门糖业总经理、总经理以及当地农业局领导
主要内容:
一、扶绥县甘蔗概况:
扶绥县共有11个乡镇,共有11家制糖企业。东门镇南华糖业有限公司辖区有3.5个乡镇,东亚糖业有限公司辖区7.5个乡镇,南华东门糖业是仅次于东亚糖业的第二大制糖企业。全县共有甘蔗种植面积120万亩。由于08/09,甘蔗生产多灾多难,去年初的霜冻、紧接着的两次台风对于甘蔗产量的影响相当大。预计08/09甘蔗产量为520万吨,较去年减少130万吨,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单产减少。07/08甘蔗单产为6.5吨/亩,今年甘蔗单产预计至少减少1.71吨/亩。主要可作以下分析: 1、08年二月份的霜冻,使得甘蔗出苗率大幅下降,每亩少出苗680-700颗,由此引起的单产预计减少1.1吨/亩。
2、08年生产资料的飞涨,尤其是钾肥价格的上涨,再加上08年夏季的雨水过多,造成农民减少了追肥的数量与次数,由此引起的单产减少大约在0.32吨/亩。3、08年一度雨水较多,使得全县4.6万亩甘蔗受灾,1.6万亩甘蔗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目前全县还有3.6万亩甘蔗受灾。由此引起的甘蔗单产减少量为0.17吨/亩。
4、今年1月份的霜冻有造成46万亩甘蔗受灾,18万甘蔗冻死,由此造成的甘蔗损失为0.12吨/亩。
5、今年大雨过后到11月份以后,天气又出现干旱气象,2-3毫米地面以下都是干土,也造成甘蔗扎根不深,也造成甘蔗减产,对于具体减少多少暂不作估计。
二、广西南华东门糖业有限公司制糖概况
南华集团下设46家制糖企业,南华东门糖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是南华集团旗下最大的制糖加工企业,也是我国糖料最大加工企业,目前共有4条生产线,日压榨能力分别在3000吨、5500吨、7500吨和8000吨,总加工能力在2.4万吨/天。
07/08榨季共压榨甘蔗302万吨,产糖37.93万吨,占广西总产量的14.05%,海通期货考察专题 白糖
占我国总产量的2.56%。
从目前情况来估计08/09榨季情况不容乐观。截至3月9日,压榨甘蔗数量为208万吨,产糖量26.8万吨,混合产糖率为12.85%,以目前情况来估测,到今年3月19日-22日结束压榨,全公司在08/09甘蔗压榨量在228万吨,较去年减少24.58%,甘蔗产量29.5万吨,较去年减少22.22%。目前产销率为32.5%,比春节前高了12%,但是较去年同比下降15%。
附:糖厂成本价格―――――白糖成本分为: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含税成本三者总和。
该厂截至2月底总成本: 2480元/吨(加工成本)+ 370元/吨(财务、管理、销售成本)+400(税收成本)=3250元/吨(总成本)
甘蔗单一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据了1700元/吨。
三、09/10榨季展望
1、从目前农调队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县今年预计会有1/3的甘蔗将会翻种,2/3甘蔗要流到明年,可能单产量会比今年好,但根据经验来看单产量仍可能低于去年0.8吨/亩。
2、在香蕉和甘蔗的收益对比来看,今年甘蔗收益为400-500元/亩,而香蕉收益在600元/亩,所以从两者争地情况来看,甘蔗明显缺乏竞争优势,预计今年甘蔗种植面积将会减少3万亩左右,直接影响产量减少8-10万吨。
2、如果目前的春旱一直持续的话,对甘蔗长势影响较大。
3、如果农业肥料费用还是居高不下的话,农民对于化肥的投入量仍然会降低。
海通期货研发部
王健
3月10日晚
第五篇:白糖期货论文初稿1
广西白糖期货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是有一个成熟的现货市场,为满足现货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而出现的,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而在我国,期货市场的出现是在现货市场发展很不完善的情况下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方式引进经济中来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糖业是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的研究,结合广西糖业发展现状,探索利用期货市场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广西糖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广西糖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
广西地处北回归线,在我国宜蔗省份中,种植条件最好,是全国的优势产区。自1992以来,广西糖料种植面积及食糖产量己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2007/2008年制糖期全区累计榨蔗7689万吨,蔗糖产量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63.40%,分别比上榨季增产2105万吨和228.6万吨,增幅达37.7%和32.3%。广西已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食糖生产基地。
糖业作为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7/2008年榨季蔗糖业总产值达到251.21亿元,比2000/2001年榨季增加174.8亿元,增长2.29倍,其中农民售糖蔗收入211.3亿元,同比增加155亿元,增长2.76倍;制糖企业工业利润达19.4l亿元,同比增加11.17亿元,增长1.36倍。上缴税金20.5亿元,同比增加8.62亿元,增长72.56%。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超过1400万亩,约占广西耕地面积的1/3;全区共有56个县(市、区)种植甘蔗,有2000多万蔗农,90多户加工企业和10多万职工;制糖工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和利润总额的20%以上,全区近30%的县(市、区)的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糖业。
(二)广西糖业对期货市场的利用情况
广西的期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后备的市场潜力巨大,近两年来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广西目前仍没有本土的期货公司,2005年之前,在广西设立营业部的期货公司仅有两家,至2007年底,广西也仅有5家期货公司的营业部。2007年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388.88万手,成交金额1602亿元,均实现了同比翻番。而进入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期货公司把目光投向了广西,截止2009年4月,在广西设立期货营业部的期货公司已达18家。
由于长期以来广西的期货市场发展较为落后,有关期货市场的宣传不足,制糖企业、蔗农,包括地方政府有关期货的知识储备较少,对期货市场的基本原理、交易机制、市场功能等的认识不足,期货市场人才储备极度缺乏。目前对期货市场的利用也仅限于其价格的指导功能,政府和制糖企业将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未来合约价格作为制定糖料收购基准价的参考。各种制糖企业对期货市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少量的套期保值尝试。
二、白糖期货产生的背景
白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在农产品中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近年来年产销量都接近或超过1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然而国际食糖价格定价权却一直掌握在纽约NYBOT原糖期货市场和伦敦LIFFE白糖期货市场两大市场的手中。并且历年来由于没有期货市场作为套期保值以及价格引导的工具,使得白糖价格波动剧烈,此时白糖期货的上市呼之欲出,2005年,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基本功能发挥良好,这为白糖期货上市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且一旦白糖期货上市,对于我国谋求食糖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都具有深远意义。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准备,2006年1月6日白糖期货正式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盘上市,并开始了对现货定价指导的不断摸索进程。期盼已久的白糖期货,上市第一年便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行情。白糖期货自2006年初上市以来,交易活跃,成为期货市场的精品,对完善白糖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广西白糖期货的现状
(一)、白糖期货市场运行分析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较为活跃,运行总体平稳。
2006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合约累计成交5868万手(10吨/手),单边成交量分别相当于全国及广西食糖产量的33倍和55倍,2007年1—9月成交4670万手,比去年同期增长20.8%,日平均交易量25.66万手、日最高交易量超过110.4万手、月末持仓量稳步上升,9月底达40.4万手。随着市场参与者日益广泛,交易量和持仓量稳步增长(图2-1),白糖期货已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2007年1—9月年交易额占国内期货市场份额的10.24%,占郑州商品交易所份额的42%。
图2-1 白糖期货上市以来日均交易量和持仓量走势图
单位:手(双边)
2、白糖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比较
白糖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市场基本吻合,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国内白糖期货上市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上市初期的非理性阶段。上市初期适逢国际、国内市场剧烈波动,主力期货合约随之巨幅振荡,两个月内从挂盘时的4700元/吨快速上行至最高价6246元/吨,接着暴跌至5200元/吨。二是逐步进入理性运行阶段。经过市场自身调整,至2006年3月中旬以后,国内白糖期货价格逐步与现货价格接轨,进入理性波动状态,较为灵敏地传导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反映食糖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市场预期。总体而言,由于涉糖资金及期货投资者积极参与,白糖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走势趋同性增强(图2-2),价格发现功能逐步显现。
图2-2:
(二)、制约白糖期市发展的因素
政府和舆论对期货市场认知不够,政策性限制较多
要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就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白糖期货也是如此。目前,国内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仍面临一些政策性障碍,如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限制较多,银行信贷资金参与期货市场未得到政策的明确和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另外,国内一些媒体对期货市场认知不够,片面甚至负面宣传报道较多,不利于社会形成对期货市场正确的认识,影响了政策制定。
(三)、广西糖企参与白糖期货市场情况(待修改最新数据)
1、多数涉糖企业持谨慎观望态度,总体参与程度偏低。(待修改最新数据)由于广西食糖企业对期货交易规则了解不多,对参与期货交易有戒备心理,多数涉糖企业持谨慎观望态度,总体参与程度偏低。2006年广西大型企业参与很少,白糖期货交易量仅为23万手,占全国白糖期货交易量的4‰。2007年上半年交易量为7.5万手,与2006年同期基本持平。
2、涉糖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积极性不高,交易规模不大。
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回避现货市场价格下跌风险是广西制糖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重要途径。以2006年白糖期货成交量2.9亿吨来衡量,完全可以容纳广西1/5(约106万吨)食糖进行套期保值。但是从广西辖区各期货营业部的开户及交易情况看,目前真正做套期保值交易的企业不多。由于对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了解不够、准备不足,缺乏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合理判断和风险经营意识,2006年在市场价格出现明显下跌趋势情况下,广西大部分涉糖企业没有积极到期货市场做卖期保值,以规避现货市场价格下跌风险。
3、部分企业参与白糖期货交易取得较好效果,参与力度逐步加大。
广西作为制糖大省,涉糖企业较多,白糖交易量大,白糖期货上市后期货价格在一段时期内高位运行,明显高于现货价格,部分企业积极参与白糖期货交易,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广西的洋浦南华公司在2006年以均价5000元/吨左右的价位通过期货市场交易了2万多吨白糖,相比同年广西白糖平均售价4275元/吨而言,效果显著。今年以来,广西的涉糖企业逐步认识到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加大了参与力度,第三季度广西有20多家企业参与白糖期货,交易量152万手,同比分别增长170%和986%。部分制糖集团制定了套保计划,正逐批入市套保。
四、广西白糖期货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白糖期货市场给广西糖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完善白糖的市场价格体系,为糖业生产流通提供新的调节手段。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期货价格是完善的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期货交易发达的国家,期货价格往往被视为一种权威价格,成为现货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研究世界市场行情的依据。由于期货市场上的参与主体众多,市场的流动性强,交易的规模大,因此期货价格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特别是可以反映出在未来某个时间上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的预期,具有超前性较强的特点。国内白糖期货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国内现有的白糖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政府根据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的白糖价格行情和走势,分析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趋势,充分利用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加强和改进对甘蔗种植和白糖生产的引导和调控,减少甘蔗种植和白糖生产的盲目性,不断增强广西糖业发展的稳定性;也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生产与销售计划,通过增加或减少市场供给量,促进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抑制白糖价格在、季节间的剧烈波动,减少因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损失。
2、白糖期货市场为广西涉糖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白糖价格频繁大幅波动,使广西涉糖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市场风险,不利于广西整个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白糖期货市场的建立,吸引了众多社会投资者参与白糖期货交易,为广西涉糖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转移经营风险提供了新平台,丰富了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国内白糖期货市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初步具备了实现套期保值的基本条件。广西制糖企业由于拥有现货资源,相比期货市场上的其他参与主体而言,在实物型套期保值中处于比较主动、灵活的有利地位,可以依据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相机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预先锁定生产成本和利润,回避价格下跌带来的市场风险。目前,随着广西制糖企业对期货市场及其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参与期货交易的制糖企业趋于增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规模趋于扩大,这将从整体上改变广西制糖企业化解市场风险手段比较单一,应对比较被动的状况,进一步增强制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广西糖业的稳健发展。
3、引导企业参与白糖期货市场有利于增强制糖企业的品牌和质量意识,促进广西白糖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期货市场的监管有较为严格的期货实物交割标准和交易规则,对入库和待交割的实物在质量、等级、仓储等方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制糖企业利用白糖期货市场进行实物交割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要过好产品质量关,适应期货交易对于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等方面的规定。因此,积极引导、鼓励广西制糖企业深化对白糖期货市场的认识,提高企业利用白糖期货市场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将从整体上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促进广西糖业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把白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期货市场正在逐渐帮助他们解决种什么、种多少、怎么卖、卖给谁的问题。解决了蔗糖资源控制,还可以促进蔗糖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笔者认为随着与实体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密切融合,期货市场必将引领广西蔗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产的革命。有利于把白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将白糖期货基准价定在广西,形成的白糖期货价格为“中国广西价”,对全国和全世界发布,提升广西在国际糖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充分利用广西现有的仓储、运输等资源,将符合条件的仓储企业作为指定交割仓库,这些交割仓库的所有收益和税收留给当地企业与政府;三是设计品牌交割方式,发挥广西大型制糖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广西制糖企业产品质量的意识;四是将广西的白糖质检机构定为白糖交割的指定 质检机构,提升广西白糖质检机构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这些举措,将极大的调动广西糖业 的资源优势,有力支持广西糖业做大作强,使广西由白糖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
白糖期货上市后,广西可以大力发展蔗区的“公司+农户、期货+订单”模式的订单农业,以制糖企业为核心,用订单的方式把小农户整合在一起,化零为整,使分散的蔗农也能够间 接利用期货市场保值避险。地方政府通过期货市场信息,有力促进“以白糖加工为中心,集加工、销售、种植为一体”的白糖产业集团形成,增强农民市场意识,引导农民利用市场增收,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广西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改变,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出新的路子。
(三)有利于增强“广西糖业”在国内外白糖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白糖市场已经放开了十多年,糖价由供求关系决定。广西白糖产量占全国白糖产量的半壁江山,广西糖价稳定决定着全国糖价的稳定。但是近年来糖价暴涨暴跌,对广西糖业造成很大冲击,广西糖价发挥的作用与其地位并不相称。上市白糖期货交易后,由于期货价格设定为广西地区基准价,会使广西糖业形成合力,充分参与白糖期货价格的定价过程。我国形成的白糖期货价格,就是中国广西价,从而增加广西在我国白糖贸易和定价活动中的话语权。
(四)促进广西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广西的中心城市,如南宁、柳州等地设立期货经纪公司,在各蔗区主要城市设立期货营业部,以期货经纪机构为载体,吸引全国各地资金流入广西,方便广西制糖企业套期保值和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地方既得利益得到充分考虑,促进当地期货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和期货、现货市场的协调发展。
五、广西白糖期货今后发展趋势
六、结论
白糖期货的推出对于完善我国白糖市场体系,促进白糖现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有着重要意义。在白糖期货推出之前,白糖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很大,供求关系的突然失衡会造成价格的剧烈波动,严重冲击白糖的生产和贸易。在白糖期货交易的指导下,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价格参照体系,将会有更多中介机构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加农户,期货加订单”的经营模式为农民进入市场架起桥梁,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国家宏观调控也有了权威的价格参考。白糖期货推出还有助于推动我国成为亚洲白糖市场价格形成中心,这对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白糖市场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大白糖期货交易对广西地方经济的服务力度,需要进一步规范桂糖远期现货市场的发展,妥善处理期货市场与远期市场的关系,逐步形成和完善以期货市场为主导、远期市场为补充、现货市场为整合平台的多层次的糖市价格形成机制和风险转移分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