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穆棱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案
穆棱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人群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目前我镇贫困人口130人。穆棱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的大扶贫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相对优势产业相继兴起。目前初步采取“一户两策保脱贫、一户多策稳增收”的办法,确保产业精准到户,同时成立“美好生活”种养殖合作社,将53户贫困户全部吸纳入社,建立扶贫资金专户和脱贫奔小康基金池,运用精准脱贫信息内部管理系统功能将各项产业扶贫资金和社会救助基金纳入基金池,各村“两委”及社员监督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均衡分配。二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产业扶贫的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种植转变成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共同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变成种植业与养殖业、经作业、水果业共同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得到了综合发挥。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建设经济强镇,打造文明新镇建设,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精准扶贫。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本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基层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产业)精准到村组。
2、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各村对本区域内脱贫工作负总责,把脱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3、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形成工作合力。
4、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脱贫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美好乡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5、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解决扶贫开发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建立脱贫奔小康长效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共享脱贫经验和资源。
(三)主要目标。
1、产业扶贫,到2020年,全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户,覆盖率100%,每个村针对贫困户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2家以上,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穆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2、产业选择。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烟、牛、菌菜等主导产业和林下经济、中草药、畜牧业等增收产业。
三、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一)目标任务。2016年,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扶持贫困户发展晒烟1000亩、蔬菜种植500亩、养牛230头、生猪500头,其他高效养殖2万羽,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全履盖,特色产业覆盖当年预脱贫贫困户比例达100%,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发展村针对贫困户农民合作社2家以上。特色产业带动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585人脱贫。
(二)主要工作
1.促进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全面履盖;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晒烟种植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穆棱镇扶贫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探索贫困农户增收模式。
2.创新带动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根据我镇贫困村、贫困户插花式分布的特点,要按照“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小规模,大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为核心,实行跨村跨户发展,扶持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满足产业适度规模的需要。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2家以上,每个年内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有合作社一家以上;注重“一村一品”,坚持“长短结合”,推广林下经济、套种套养等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3.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制订2017年农业产业扶贫扶持办法,重点引导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当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类 4
型、规模等,在贷款、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项目、资金、政策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农业企业等,按照吸纳人数给予就业补助。
4.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城乡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等实行“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安全可控的农产品。大力支持贫困村农产品电商发展,年内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个,实施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发展代耕代种、农资配送、植保机防队等农业服务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5.加快科技推广应用。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指导开展科技扶贫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对主推新品种实行免费供种。
6.开展贫困村农民培训。加强贫困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支持贫困村、贫困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年内在贫困村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年内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00人次,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技 5
能培训覆盖面。
四、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扶贫信贷,服务到村到户。大力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使有劳动能力、贷款意愿和具备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5万元以下、3年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积极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增强贫困地区防灾抗灾能力。
五、政策保障
1.充分发挥帮扶队伍的作用。镇产业开发专责组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汇编成册,用于指导帮扶干部开展工作。帮扶干部要协助贫困村、贫困户做好五件事:一是制定一个产业规划;二是组建一个农民合作社;三是抓好一个土地流转试点或创办一个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培育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五是建立一个农产品销售渠道。
2.强化绩效考核。镇、村两级分别将农业产业扶贫纳入对镇、村扶贫工作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六、组织实施
1.纳入全镇产业扶贫规划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下简称贫困户)。
2.具有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市场经营主体。
第二篇:穆棱精准扶贫工作汇
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中共穆棱镇委员会 穆棱镇人民政府 2016年5月23日
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穆棱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为切实做好我镇精准扶贫工作,我镇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今年全镇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认识,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上下联动,迅速行动,全镇所有机关干部及村“两委”干部联系市直包扶单位深入村屯入户调研,制定帮扶措施,切实做好全镇精准扶贫工作,现就我镇2016年精准扶贫到户帮扶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贫困户272户,585人。其中,国家级标准313人,省级标准272人。按致贫原因可分为:因病致贫100户,占36.8%;因缺少投入资金致贫85户,占31.2%;因缺少土地致贫36户,占13.2%;因残致贫24户,占8.8%;因灾致贫1户,占0.4%;因学致贫5户,占1.8%;因缺劳力致贫16户,占5.9%;因缺少致富技术致贫4户,占1.5%;其它1户,占0.4%。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全体包村干部及各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方案。经镇党委和政府召开会议充分讨论研究,制定并印发了《穆棱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三是责任落实。召开了全镇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会议,20个行政村成立了10个工作片区,分别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镇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指导小组,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脱贫攻坚战揭示牌和制作入户明白卡,争取以会带训的方式,对驻村干部集中培训3次,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规范程序,认真落实
一是精准识别。在市扶贫办和镇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农户自愿申请,由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了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人员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政府审核,镇政府对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贫困户名单,各行政村再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上报到市扶贫办,同时填写扶贫手册,将贫困户信息录入网上系统。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做到“一公示一公告”。二是建档立卡。镇扶贫按照纸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贫困户和贫困村档案。贫困户档案内容包括贫困户申请书、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会议记录、村贫困户初选名单公示、关于审核确认贫困户的报告、镇贫困户审核确认情况公示、关于复审贫困户的报告和扶贫手册。贫困村档案内容包括镇基本情况,镇贫困村帮扶规划、镇贫困村帮扶汇总情况、县审批文件、镇贫困村申报文件、贫困村申请书等。截止目前已经完成20个村272户建档立卡工作,其中影像资料389张,填写扶贫手册272本以及装订20套相关申报材料等。三是创新措施。结合全镇及各村实际情况,采取“3+N”(即1名市直包扶单位领导、1名镇直机关干部、1名村干部三级联动帮扶多名贫困户)模式,结对帮扶,截止目前,镇村干部贫困户入户率达到5次以上,通过入户调查分析每个贫困户实际情况、致贫原因制定出“一户一策”帮扶方案。由镇扶贫办负责建档立卡等综合工作,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做到“做到四个一”即一套扶贫手册、一套信息采集、一套帮扶措施和一套影像资料。确保帮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四是完善督办制度。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每周做到入户调研,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研究脱贫政策,根据包扶人入户情况,每周二开会时进行汇报研究,同时每半个月由镇扶贫领导小组到各个村进行督查;扶贫手册填写每半个月报镇扶贫办盖章确认。
三、取得实效
一是危房改造扶贫。全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贫困自然村屯危房改造力度,重视贫困家庭安居房建设,截止目前我镇已经审批了6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让贫困户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基础设施扶贫。在全镇行政村通村公路和危桥改造上,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向贫困村屯倾斜,截止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有3个自然村屯得到改善,其中在交通运输局大力支持下,岭前村大桥建设项目正有条不紊开展建设,红旗村和迎门山小组的同村公路已经完成招投标。新修村屯道路23公里,维修农田道路50余公里,修复边沟2000延长米。三是产业扶持扶贫。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烟、牛、菌、菜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的模式,截止目前已经有158户发展产业项目,其中晒烟种植28户,食用菌栽培23户,肉牛养殖64户,发展蔬菜大棚17户,其它养殖和种植类26户。例如柳毛村成立大榛子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扶持赵庆东、闵凡华、耿秀兰和张全华栽培大榛子和食用菌项目以及市农业局帮助振兴村种植山杏等经济作物,通过项目、经济等扶贫方式开展帮扶工作。四是技术支持扶贫。通过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开展扶贫工作,截止目前已有35户通过技术培训发展农业产业,例如柳毛村张全华通过技术学习发展大鹅养殖;市煤监局出资帮助大桥村郭修宇和吴明娇分别发展蜜蜂养殖和生猪养殖等。五是教育资助扶贫。全面落实教育助学资助政策,对因学致贫的家庭通过教育扶贫实现脱贫,截止目前一对一帮扶15户贫困家庭孩子就学。例如柳毛村干部与学校沟通帮助张士美家孩子申请贫困补助等。六是卫生服务扶贫。进一步健全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重点提升贫困村卫生所设施水平,针对没有卫生场所的贫困村采取委派穆棱卫生院安排专业医疗人员驻村就医。兴盛村包扶单位市人民医院多次为贫困户及村民入户义诊,并为贫困户送去必备的药品。现已沟通市人民医院及二院择期为我镇集中进行大范围义诊。七是劳务输出扶贫。能人带动脱贫。截止目前我镇已帮助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100余人。例如振兴村通过山东朋友联系贫困户到山东务工,大桥村和兴隆村等通过外出能人带动贫困户到天津等地外出务工,西岗、河北、黎明等镇边村为贫困人口协调镇内企业入职劳务,还为部分有驾驶技术的贫困人员协调出租车公司优先包车出租营运。八是协调贷款扶贫。截止目前我镇已为全镇贫困户协调贷款56户,共计100余万元。九是社会保障扶贫。经过对我镇特殊的贫困群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由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目前我们经过如果深入调研,已经确50人纳入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范围。
四、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个别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村民贫困是自己导致的,跟我没关系,困难村民应该是靠国家保障政策扶持,导致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缓慢。二是工作宣传不到位。在工作开展期间,不少村民认为被确定为贫困户后会得到很大的利益,特别是在信息采集环节需要贫困户提供银行账号。一些比较偏激的群众还到村委会、镇政府要求被评定为扶贫户,索要现金、实物等救助类政策。三是帮扶措施落实困难。我镇贫困人群主要是因病、缺少劳动力、缺少资金原因致贫,不少贫困户土地因没有劳动力、没有资金而出租,一些技术高、占地面积大、见效周期长的项目无法亲自实施,导致一些向产业靠拢、向项目靠拢的帮扶措施无法实现。
五、下步安排
(一)健全档案,完善基础数据
利用“3+N”的模式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安排专职人员对全镇20个村贫困户情况健全档案,通过建档立卡工作,切实了解所有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联系帮扶责任人根据每户实际情况研究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利用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二)分类帮扶,制定具体措施 根据帮扶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我市各项惠民政策,联系好市直包扶单位,发挥好我镇产业、经济优势,配合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在帮扶形式上与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多种形式和措施相结合,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三)强化落实,围绕总体路径
经常性召开全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及村干部精准扶贫交流会,按照各级文件及中央、省市领导讲话精神,把握方式、方法,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路径,结合我镇各类资源,落实好精准扶贫帮扶工作。
(四)把握政策,做好宣传解释
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不仅要让贫困户知道具体的帮扶人员和帮扶内容,更要让他们在思想上了解精准扶贫的政策,同时也要注意精准扶贫工作的知晓面,要让群众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竭尽全力帮助百姓脱贫。
第三篇: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产业开发处全体同志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决策方针和办党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这一目标,以建立产业精准扶贫利益联结长效机制为主线,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大力培育网上村庄推进电商扶贫,促进革命老区贫困区县农村发展,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乡村旅游成为贫困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凸显强劲的造血和带动功能
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渝府办〔20xx〕xx7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实现了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多赢局面。目前,已在全市XXX个片区XXX个村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其中xx7个高山贫困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专业村,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XX.X万户。近3年来,接待各类游客量都稳定地达到近1XXX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近XXX亿元。其中,建卡贫困户直接经营农家乐xxXXX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贫困户就近参加农家乐务工常年保持在5XXX人以上,人均工资收入XX.X万元。乡村旅游扶贫在扶贫攻坚中凸显出强劲的造血和带动功能。
(一)围绕精准扶贫制定特惠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的意见》和《关于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坚持了“两个瞄准、八个到户”。两个瞄准,即: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要求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必须以建卡贫困户为主体,贫困村和高山移民搬迁点为核心连片实施。八个到户,即:规划到户、项目资金到户、帮扶到户、营销到户、设施建设到户、金融到户、培训到户、管理到户,为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整合资源,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全市安排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8XXX万元,重点支持贫困村乡村旅游、贫困区县旅游宣传营销等。启动了奉节兴隆镇六垭村、彭水鞍子镇新式村、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秀山涌洞乡楠木村、丰都高家镇方斗山村等5个贫困村的试点工作,整合各类资金总计投入XX.X亿元。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专属产品优势,为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优惠利率、财政贴息”的银行贷款。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四年累计为开州两个发展乡村旅游贫困村的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XXX万元,发展避暑休闲接待床位788张,贫困户累计增加收入XXX万元。
(二)围绕精准扶贫探索多形式带动机制,破解“富民不扶贫”的难题。一是支持独立发展。对有意愿有能力独立发展产业的建卡贫困户,进行分类指导,积极支持独立发展产业。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支持发展农家乐;有条件发展休闲观光产业的,支持发展配套产业;不具备独立发展产业的,支持就近务工等。城口县兴田村,20xx年以来,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XXX户,支持XXX人发展中蜂、板栗、高山土豆等特色产业。XXX人实现就近务工。二是引导合作发展。积极支持采用股份制、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资金XX%用于补贴贫困农户。同时,支持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组织和电商扶贫合作组织。形成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进行生产合作、金融合作和消费流通合作的“三专三合作”的合作模式。开县长沙镇齐圣村采用“参股入社、配股到户、按股分红、脱贫转股、滚动使用”的方式,以村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将XXX户建卡贫困户发展为合作社社员,按照每户2000—5XX元给予配股。三是鼓励带动发展。石柱县石家乡石龙村XXX个贫困户将XXX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补助资金借给乡村旅游龙头企业。企业按借款总额XX%的比例每年向合作社缴纳XX.X万元占用费,所需的40多个用工岗位首先满足XXX户贫困户的务工。同时,企业对贫困户农业生产进行指导,产品由企业收购。
(三)围绕精准扶贫探索“互联网+旅游”新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独木支撑的格局,逐步建立起了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依托农村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广网上村庄电商扶贫平台,在试点村建设电商扶贫平台,把试点村的农家乐和农副产品数据采集上网,在网上宣传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推销本地优质土特产品。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等配套产业基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奉节县兴隆乡村旅游示范区,三个乡镇连片发展,建成蔬菜基地XX.X万亩。其中,600
户贫困户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3000亩,实现产值2500余万元。发展家庭牧场xx0多家,高山冷水鱼养殖基地xx个,观光花卉基地3000亩。一些企业还和贫困村联合搞起了避暑地产开发。
二、大力培育网上村庄推进电商扶贫,着力破解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
大力培育以网上村庄为龙头的市场主体,注重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上行,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两条腿”走路,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农村电商发展实际的电商精准扶贫体系。截止20xx年xx月底,全市XXX个贫困区县已建成或在建网上村庄服务站xx5个,合作农户6XXX户(其中贫困户2XXX户、占比42%);平台上线农家乐4865余家、用户数量达XXX万人次;组织电商培训45次、受众达6000余人次;网上村庄线上线下实现交易额达到XX.X亿元(其中农产品交易额过亿元)、覆盖农户xxXXX户(其中贫困户4000余户)。城口、武隆、黔江、奉节等XXX个网上村庄服务站实现农产品交易额xxXXX万元,覆盖农户2xx9户(其中贫困户XXX户占XX.X%),户均增收XX元。
(一)帮贫困村“土货”走出大山,助贫困户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截止xx月底,网上村庄在城口县东安镇黄金村、新建村销售当地蜂蜜、核桃、板栗、中药材、土豆、腊肉等,实现交易额XXX万元,覆盖XXX户农户(其中贫困户XXX户),户均销售收入近万元。涪陵龙潭镇义和村网上村庄销售土鸡、土鸡蛋、大米及当地农副土特产品10多种,服务站销售额达1xx万元,并以销定产培育订单农业,以合作社发展与农户的养殖合作,10月签订土鸡合同养殖达到9800只。奉节县康乐镇河水村服务站通过网上销售奉节脐橙,实现交易额XXX万元,覆盖XXX户农户(其中贫困户XXX户)。采取“会员制”模式将彭水县桐木村贫困农户的高山优质疏菜销售到大城市,价格提高了50%。据统计,网上村庄采取农村电商新模式帮助贫困村农产品销售实现了“一高一低”:农户销售高山蔬菜和肉类销售价格提高XX%,但同比超市低XX%;板栗核桃干果类提高XX%、蜂蜜提高XX%,但同比超市分别低XX%、XX%。
(二)促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变绿水青山为农户的“金山银山”。网上村庄组织活动71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了约xx万辆车、XXX万余人次到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实现线上线下消费销售XX.X亿元。一是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民俗、特产、风貌,拓展市民农园、民宿等新业态旅游。采取线上平台下单、线下服务站服务的方式,增强消费者对农村的亲近感和归属感。通过微信互动、朋友圈宣传、新媒体推广吸引大众广泛参与,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农旅融合。以网上村庄为平台,酉阳县毛坝村发展农家乐200多家,高山蔬菜1000多亩;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新建村和黄金村,发展高山土豆3000亩,养殖中锋4000多群,发展花卉1000多亩,新发展农家乐50多户。三是变农村资源为农户增收“财源”。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培育XXX个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通过组织常态化的系列活动,春季踏青、赏花、采笋,夏季避暑、纳凉、休闲,秋天采板栗、摘核桃、拔花生、赏彩叶,冬季杀年猪、购年货、过大年,让贫困村春夏秋冬四季有活动,让贫困户勤劳致富有盼头。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扶贫特色效益农业,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
(一)大力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以“柑橘、榨菜、草食牲畜、生态渔业、中药材、茶叶、调味品”等七大特色产业链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延伸。20xx年全市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XXX个,在重点区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2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XX.X亿元,增长XX.X%,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xxXX元。全市发展蔬菜1xxXX.X万亩1875.xx万吨、柑橘产量XXX万吨、牛出栏XX.X万头、生猪出栏2XX.X万头、羊出栏XX.X万头、家禽出栏XX.X亿只、中药材产量XX.X万吨、茶叶产量XX.X万吨、调味品产量XXX万吨、生态渔业产量XX.X万吨。
(二)加大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农业项目资金聚焦扶贫,重点向贫困区县倾斜,市级支农资金65%以上支持贫困区县。据统计,全年市级以上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XX.X亿元,较上年增长xx.2%。投入现代特色效益农业资金XX.X亿元,推动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延伸,增量部分用于贫困区县比重达XX%,扶持范围放宽到贫困区县所有扶贫产业。支持贫困区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由区县根据本地产业精准扶贫规划,自主确定扶持的产业和项目。
(三)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将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扩大到所有贫困区县,每个区县每年不少于3XXX万元资金用于改革,连续实施5年。全市已开展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的农业项目有xxXXX个,涉及财政补助资金XX.X亿元,流转土地XXX万亩,已量化资金XX.X亿元;持股集体经济组织1xx9个,持股资金XX.X亿元;持股集体经济组织成员xx.XXX万户,持股金额XX.X亿元(其中贫困户XX.X万户,持股金额5XXX万元)。部分项目已兑现分红XXX万元,流转土地亩均分红XX元以上。
四、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服务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金融是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活水之源。我们将金融扶贫作为推动“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强大动力,立足于为贫困群众量身提供特惠金融服务,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从“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两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取得新进展,超额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全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规模达到XX.X亿元,在XXX个贫困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全年新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xx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XX%,直接帮助XX.X万余户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各区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涌现出一批“符合政策、接地气、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小额信贷新模式。彭水县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签订金融扶贫战略合作协议,以政府为主导,降低银行成本和风险,开发了“金穗惠农”专属信贷产品,全年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亿余元;酉阳县针对贫困户信用基础薄弱探索了“借款启动、奖补巩固、贷款提升”新机制;巫溪县探索“产融结合”促发展。将金融资金与光伏、构树、生猪3类扶贫主导产业有机结合,促进产业发展;开州区、武隆县创新农村资金互助模式,将互助中心设在贫困乡镇、贫困村,采取会员制、封闭式的运转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周转资金;石柱县建立金融扶贫利益衔接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每5万元贷款带动1个贫困户,贷款总额XX%用于贫困户就业务工、原材料收购、固定分红等;丰都县推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四位一体联动模式,较好平衡了政府、银行、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及风险;梁平县组建全市首家村级扶贫担保公司,通过扶贫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村级注资补充的三方合作,为扶贫产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
(二)开展农村住房保险试点,为防止贫困群众因灾致贫返贫提供了经验做法。安排XXX万元扶贫资金为试点区县XXX万贫困人口购买农村住房保险,全年1xx7户受灾贫困户及时获得保险赔偿XX.X万元,赔付率达到XX%,有力发挥了商业保险在开展救灾救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保险保障内容基本涵盖农村住房可能发生损坏或倒塌的主要风险,赔付额针对农村住房建筑材料不同,采取差异化赔付限额标准,最高可达到6万元。我们出台了《建卡贫困户农村住房保险赔付标准》和《整间房屋损毁认定标准》,会同保险公司研究制定了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增强工作队伍力量,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实现3分钟受理、24小时内抵达受灾现场、72小时内确定赔付额度、xx个工作日内赔付款拨付到位。同时,对特别紧急的情况,提供就地报案、就地查勘定损、就地支付赔款的即时保险服务。
(三)信贷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突出精准扶贫带动作用。一是下达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xxXXX万元,补助项目XXX个,撬动扶贫贷款资金XX.X亿元,带动5XXX户贫困户发展生产。二是协调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向贫困地区村镇银行发放扶贫再贷款XX.X亿元支持扶贫企业发展生产,直接带动贫困户XX.X万余户。三是出台《关于做好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已成功创建XXX个市级金融扶贫示范点,贷款余额合计6亿余元,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发展带动、股份分红、信贷支持等方式带动贫困户1万余户。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20xx年,我市将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基本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将成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为此,我们将始终瞄准一个目标,坚持两条主线、发展三大产业、培育四类主体。即: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这一目标,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为主线,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乡村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三大产业,积极培育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大户)、农民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等四类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果持续不断发展产业的长效机制。
一是深化产业扶贫行动。加大特色效益农业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延伸覆盖,让扶贫对象分享更多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扶持建设一批扶贫对象参与度高、带动性强的特色优势农业基地。
二是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实效。加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力度,完善乡村旅游扶贫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特色效益农业培育、新农村建设等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开展赶年体验、踏青赏花、民俗民风等乡村旅游休闲体验活动。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资本入股、发展农家乐、务工、销售农副产品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三是加大电商扶贫力度。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和村级电商扶贫站点建设,实现全市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乡镇和行政村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全覆盖。大力培育网上村庄电商扶贫,注重农产品上行,促进商品流通,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着力。
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区县探索利益联结新机制,强化市场主体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总结推广入股分红、订单种养、村企共建、托管代养、联户带动等有效模式。研究出台资产收益扶贫指导意见,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农业设施权属改革试点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推动贫困村、贫困户获得稳定资产性收益。选择一批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实施资产收益扶贫试点。
五是全面推广扶贫小额信贷。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在XXX个贫困区县全面推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不断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扶贫部门+驻村工作队+银行+保险+担保+贫困户”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提高贫困群众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力争全年向贫困户新增发放贷款XXX亿元。
第四篇:大湾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大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6—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18年,全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覆盖率6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桂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二)产业选择。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优质稻、百香果、沙糖桔、甘蔗、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和林下经济、中草药、水产等增收产业。
(三)产业布局 1.主导产业
(1)优质稻:规划分布在8个贫困村。
(2)水果:主要规划分布在镇江北五村,包括新安、双岭两个贫困村。以发展沙糖桔、百香果为主,到2018年,江北五村发展沙糖桔500亩、百香果2000亩。
(3)中药材:规划分布在山塘村、下山村。
(4)生猪业: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猪10000头。
(6)油茶业:规划分布在大坪。到2018年,新发展油茶290亩。
2.增收产业
(1)林下经济(林下养殖鸡、鸭、羊等,种植中草药等):规划分布在双岭、山塘、新安、大坪4个贫困村。
(5)养牛: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户。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牛1000头。
(四)产业基地建设
水果:以我镇郁江北片为龙头,建设西部百香果中心产业带。中药材:以山塘村为核心,建设中药材种植规模基地。油茶:以大坪村为核心,建设油茶种植规模基地。
二、实施2016年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
(一)目标任务。2016年,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百香果1200亩、柑桔342亩、油茶290亩,养牛960头、生猪6400头,其他高效养殖2.63万羽,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全履盖,特色产业覆盖当年预脱贫贫困户比例达60%以上,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发展贫困村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特色产业带动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1550人以上脱贫。
(二)主要工作
1.促进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全面履盖;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百香果种植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桂平市扶贫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探索贫困农户增收模式。
2.创新带动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根据我镇贫困村、贫困户插花式分布的特点,要按照“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小规模,大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为核心,实行跨村跨户发展,扶持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满足产业适度规模的需要。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每个年内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有合作社一家以上;注重“一村一品”,坚持“长短结合”,推广林下经济、套种套养等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3.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制订2016年农业产业扶贫扶持办法,重点引导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当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类型、规模等,在贷款、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项目、资金、政策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农业企业等,按照吸纳人数给予就业补助。
4.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城乡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等实行“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安全可控的农产品。大力支持贫困村农产品电商发展,年内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个,实施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
斜。发展代耕代种、农资配送、植保机防队等农业服务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5.加快科技推广应用。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指导开展科技扶贫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对主推新品种实行免费供种。
6.开展贫困村农民培训。加强贫困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支持贫困村、贫困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年内在贫困村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年内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00人次,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技能培训覆盖面。
7.加强财政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扶贫信贷,服务到村到户。大力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使有劳动能力、贷款意愿和具备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5万元以下、3年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按基准利率由市财政全额贴息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积极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增强贫困地区防灾抗灾能力。
(三)时间安排。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6年1月-3月):前期准备。
1.2016年1月-2月,做好产业现状调查摸底的汇总归纳工作,制订完善镇级的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办法和实施方案。各村制订完善本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培训会。
2.3月15日前,根据市、乡镇规划,各乡镇、帮扶单位组织
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和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参照当年的减贫计划和产业布局,指导贫困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种养地点、规模和时间等,制订村、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填写表格并汇总上报,组织好龙头企业等与贫困村(合作社)、贫困户的对接工作,并签订相关协议。
3.3月25日前,产业专责小组各相关成员单位做好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等的调度准备工作,技术部门要做好产业技术培训。
第二阶段(2016年4月-10月):组织实施。
1.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指导贫困村、贫困户等产业主体按产业计划抓好落实,指导贫困村、贫困户组建或参与农民合作社,技术部门做好技术服务,适时召开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
2.及时做好相关项目奖补申报验收工作,产业化类项目做好项目设计、评审、招标等工作,具备条件的及时组织实施。
3.指导做好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工作。
第三阶段(2016年11月-12月):检查验收。1.做好相关项目的奖补申报验收工作。
2.各村做好总结汇报。由专责小组组织对各村的产业发展脱贫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制订评比表彰方案报镇党委、政府。
3.指导好冬收作物产品流通销售工作。
(四)组织保障
1.充分发挥帮扶队伍的作用。镇产业开发专责组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汇编成册,用于指导帮扶干部开展工作。帮扶干部要协助贫困村、贫困户做好五件事:一是制定一个产业规划;二是组建一个农民合作社;三是抓好一个土地流转试点或创办一个
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培育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五是建立一个农产品销售渠道。
2.强化绩效考核。镇、村两级分别将农业产业扶贫纳入对镇、村扶贫工作考评内容;把结对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情况纳入精准扶贫的工作内容,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三、2016年提升特色农业实施产业扶贫扶持办法
(一)申报扶持对象
1.纳入全市产业扶贫规划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下简称贫困户)。
2.具有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市场经营主体。
(二)扶持内容和标准
1.达标性扶持(即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给予奖补)(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亿元企业。2016年首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奖励。
(2)扶持农业产业标准化,加强品牌建设。2016年新获得HACCP、ISO、GAP、GMP等质量管理认证的奖励5万元;新荣获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的奖励5万元;新荣获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奖励10万元;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农博会金奖、银奖称号的,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奖励;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富硒农产品品牌认证的奖励3万元;新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场)的奖励2万元。
(3)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提档升级。2016年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15万元、5万元奖励;认定为自治区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专业社、家庭农场的,给予1万元奖励。
2.定量性扶持(即每一项扶持控制一定的扶持金额,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按照评分从高到低排名,给予排名靠前的经营主体在单项控制金额内奖补)。
(1)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等经营主体2016年在贫困村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且租期5年以上(含5年),从事扶贫特色产业经营的,流转土地属耕地的一次性每亩奖补150元;属非耕地的一次性每亩奖补30元,该项扶持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优先安排。计分办法:每增加10亩流转面积计1分,每增加1年流转期限计0.5分。
(2)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对扶贫对象提供苗种、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服务的扶贫龙头企业,2016年按照每个主导产业50万元的标准安排产业化项目资金,统筹支持每个主导产业1-2个扶贫龙头企业用于苗种基地建设、设备引进或更新改造、订单收购等。计分办法:另行制定申报办法。
(3)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2016年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当年计划脱贫摘帽村优先安排,对连片面积大,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百香果等主推品种免费供种):实施完成下列种植产业项目且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等)并占其面积1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给予一定补助。
水果:当年实施荔枝回缩、高接换种改造低产果园连片达50亩以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当年新种植百香果、柑桔类水果基地连片50亩以上的,给与2.5万元一次性补助。
中药材:当年高仿野生栽培新种植铁皮石斛连片5亩以上,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茶叶:当年新种植西山茶连片50亩以上的,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蔬菜:对菜篮子基地连片发展10亩以上钢管大棚的,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新安装喷滴灌连片菜地100亩以上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油茶:当年新种植油茶连片100亩以上的,给予3.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林业部门的造林补贴重点扶持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但不能重复享受补贴。
实施完成下列养殖产业项目、经验收合格,给予一定补助。养牛:当年新养存栏100头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4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5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5头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养猪:当年新养存栏200头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4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3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10头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养羊:当年新养存栏100头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3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10头以上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养禽类:当年新养存栏5000羽以上,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
贫困户占3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2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100羽以上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水产:当年新养放养50亩水面以上的,注册成员10户以上且贫困户占30%以上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2万元一次性补助。计分办法:每增加存栏0.5亩计1分,每增加1户贫困户计0.5分。
其他高效规模种养项目:视情况给予一定奖补。对市级重点建设基地由市产业扶贫专责组提出奖补意见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该项扶持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不超过700万元。计分办法:以种养面积(存栏)计分。
(4)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列入2016年预脱贫的贫困户,按统一规划实施完成下列产业扶贫项目,经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奖补。补助标准每户最高补助不超过3000元,所补助资金可直接补助给贫困户,亦可量化为贫困户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的股份,或由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贫困户提供苗种、材料设施的,苗种款、材料设施款根据验收结果可拨付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蔬菜:大棚蔬菜,当年新建钢管蔬菜大棚(每棚300平方米以上)且常年栽培的,每棚补助3000元;常规蔬菜,当年新安装喷滴灌的,每亩补助600元。
水果:当年新种植百香果1亩以上,每亩补助800元(统一免费供苗);当年新种植砂糖桔1亩以上,每亩补助600元(统一免费供苗);当年实施荔枝回缩、高接换种各1亩以上的,分别给予每亩300元、800元的补助。
中药材:当年种植淮山1亩以上,每亩补助1000元;当年新种铁皮石斛5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补助20元。
茶叶:当年新种植西山茶1亩以上,每亩补助600元。油茶:当年新种植油茶1亩以上(统一免费供苗),每亩补助500元。
家禽:当年新饲养鸡、鸭等家禽50羽以上的,每羽补助5元。肉牛:当年新饲养1头以上的,每头补助1500元。生猪:当年新饲养1头以上的,每头补助300元。肉羊:当年新饲养一头以上的,每头补助200元。水产:当年新增精养鱼塘一亩以上,每亩补助1000元。其他当年种(养)当年收(出栏)高效种养项目:视情况给予一定奖补,每户最高补助金不超过3000元。
乡村旅游业:新开办农家乐办理了相关证件并已正常营业的,每户奖补3000元。
农产品加工:新办小型加工业、服务业(已办理了相关证照且正常营业的)投资10000元以上的,每户最高奖补不超过3000元。贫困户代理市内企业加工产品,并与企业签订合同,且正常生产的每户补助3000元。
按照市相关部门电商发展计划,经培训取得相关证书、购臵电脑等设备并开始正常运营的,每户补助1000元。
该项扶持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不超过2448万元。当年因总额限制未得到扶持的,下年优先安排。计分办法:分别以种养面积、投资额计分。
(5)鼓励贫困村组建农民合作社。贫困村或贫困户组建或参与农民合作社,至2016年6月31日止,注册成员在30人以上,50%以上成员为贫困户且运转正常的,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给予1万元补助;该项扶持奖补资金总额为一年不超过90万元,2016年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优先安排。计分办法:每增加1名贫困户成员计1分。
(6)鼓励贫困村种植、开发富硒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组织列入2016年预脱贫贫困户种植、开发富硒优质稻等富硒农产品100亩以上并实行订单收购的,经验收合格,每亩每造补助250元。该项扶持资金总额一年内不超过250万元。计分办法:以种植、开发面积计分。
(7)鼓励合作社开展扶贫产业种养技术培训。合作社2016年对贫困户、贫困村农民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可累计),给予1万元奖励。该项扶持资金不超过10万元。计分办法:以培训人次计分。
(8)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入股入社或务工。对吸纳列入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村的贫困户入股入社或务工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依照每一户年内入股分红5000元以上或务工支出达到1万元以上的贫困户数目予以奖励。对带动10户以上的,按每一户500元的标准奖励;对带动50户以上的,按每一户1000元的标准奖励;对带动100户以上的,按每一户1500元的标准奖励。该项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计分办法:按每吸纳贫困户数目计分。
(9)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2016年新购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设立检测室,设备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给予5万元的扶持,该项扶持资金不超过25万元。计分办法:以设备价值计分。
(10)加大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按市相关金融扶贫办法给与扶贫贴息贷款。
(三)申报验收办法(另行制定)。12
第五篇:平安堡镇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平安堡镇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平安堡镇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2018—2020 年)
为了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打赢扶贫这个攻坚战,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一、重要意义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是保障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根本措施。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指导和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是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18 年实现脱贫摘帽,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减少贫困人口,保障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为做好新时期产业扶贫工作,要求全镇党员干部进一步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脱贫攻坚这一战略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到产业扶贫的各项工作当中去。要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有利抓手,踏踏实实地为贫困村、贫困户谋划好产业扶贫项目,落实好产业扶贫措施,确保我镇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二、基本镇情
平安堡镇位于兴隆县东北部,距县城 15 公里,与承德市营子区交界,国道112 线和京承铁路贯穿全境。全镇总面积 106.1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有5***户、15953 口人,耕地面积 8000 亩,林地面积 7 万亩,其中果树种植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 64.3%。全镇以工矿业为主导产业,国家粮食储备库、开
滦集团控股的平安矿业有限公司、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坐落我镇。镇内煤、铁、石灰石、沙岩、页岩等矿产资源丰富。截止到 20**年底,我镇共有 4 个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人口发生率**.*%。
三、总体目标
按照“年内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分步推进实施。2018 年,通过集中力量攻坚,全镇 4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2019-2020 年,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稳定实现脱贫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
四、产业扶贫思路
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是防止贫困户返贫的重要保证,我镇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贫困户增产增收工作上,把责任目标体现在规划引领上,把任务措施落实在项目建设上,把责任保障体现在加强领导上,利用好产业发展特点,突出林果“+”,包括特色种养殖产业、设施农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股份合作、劳务收入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制定产业扶贫帮扶措施,至 2020 年实现建档立卡“回头看”后系统内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五、产业发展重点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按照“特色优先、效益优先和限时脱贫与持续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推进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以林果业为主导,设施农业、特色养殖业为补充的各具特色的扶贫产业。
(一)大力发展林果业。把林果业继续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重点
是对贫困户原有林果产业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帮助支持贫困户通过见缝插针新栽、改劣换优提效、参与林果加工销售增效等方式,提高林果产业效益。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坚持特色种养业服务乡村旅游理念,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积极发展土猪、柴鸡、羊、牛、小杂粮等小规模、多品种特色种养业,培育壮大庭院经济。
(三)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支持食用菌、蔬菜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食用菌、设施菜、露地菜养殖,实行大户带动养殖、销售,增加贫困户经营收入。
(四)持续发展光伏扶贫产业。积极支持有发展光伏扶贫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发展光伏扶贫项目。
(五)大力实施生态扶贫。用足用好生态补偿政策,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按照“三优先”原则,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具备护林员履职条件的,优先聘用。原则上,男专职护林员年龄放宽到 65 周岁,女专职护林员年龄放宽到 60 周岁。
(六)继续实施股份合作扶贫。对于自我发展能力弱、丧失劳动能力或没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可用到户扶贫资金直接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入股,享受保本分红扶持。
(七)大力支持旅游扶贫。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引导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各类农家经营主体、能人大户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参与生产经营,优先委托贫困户开展订单生产,帮助贫困户通过务工、服务等方式增收脱贫;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加工销售、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增收脱贫;支持没有自主生产能力或向外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山林资源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获得资产收益增收脱贫。
(八)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持续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健全完善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免费为贫困户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和技能指导,引导和鼓励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把资源、产品、服务“卖出去”,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六、产业帮扶模式
(一)以奖代补模式
20**年精准识别“回头看”后识别出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 20**年以来,已脱贫但成效不明显(未得到过产业资金扶持或用产业资金自己发展产业失败的),且还有发展其他产业意愿的脱贫户,按 2**元/户再安排奖补资金予以支持。
(二)股份合作模式
对没有获得过产业扶持的贫困户按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 10**元/户、低保五保建档立卡贫困户 4**元/户标准安排产业到户扶持资金,根据贫困户意愿,可入股也可以自行发展产业。原则上种植林果、发展畜禽养殖、设施农业等需达到一定规模。
(三)资产受益模式
对已获得过产业扶持,但仍有意愿发展光伏产业的,再按 5 千瓦规模给予 3万元/户担保贷款支持,财政基准利率贴息三年。
(四)整合项目模式
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在灌溉、造林、标准园创建、作业路、护堤坝、农用物资、文体设施、圈舍、培训、劳务输出等各方面项目优先用于支持贫困村、贫困户。
(五)带动脱贫模式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采取多种模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流转贫困户土地,安排贫困人员就业。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须有关部门核准发放的有效证照,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每吸纳 1 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用工合同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每人 5 万元额度,一般不超过***万元,县级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三年贴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每安排 1 名贫困人员就业,签订用工合同和脱贫承诺书,并且使该贫困人员家庭年收入超过脱贫标准后(有就业人员的工资发放银行凭证),每脱贫 1 人,县财政给予每年**元/人扶贫补贴,期限三年。
2、支持贫困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可将贫困户享受的到户增收补贴、小额贷款等资金进社入股分红。对专业合作社实施的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除中央补助资金确有规定支持的事项外,省级以下涉农整合资金及县配套资金的**%作为贫困户货币出资,**%归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持有;所形成收益的**%分配给贫困户,**%归专业合作社社员集体所有。对社员达到***户以上(贫困户社员比例不低于**%)、运转良好的合作社,每脱贫 1 人,县财政给予每年**元/人扶贫补贴,期限三年。
3、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加工企业,流转贫困户土地,每流转贫困户 1 亩土地,县财政给予**元扶贫补贴。
(六)科技带动模式
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需要,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分门别类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安排专人负责,无偿提供一切技术、信息和相关服务,确保贫困户有收益。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状,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全镇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
身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确保精准脱贫工作责任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
(二)强化资金投入。科学运用中央和省、市、县各类专项产业资金,助力贫困户脱贫。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集中攻坚脱贫。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引导群众自筹资金,为脱贫项目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同时,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开辟多元融资渠道,依靠内外力量发展经济,努力使脱贫攻坚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由“给钱给物”型向“帮助上项目、帮助建项目”型转变。
(三)强化服务指导。镇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导乡村干部和群众按要求实施项目、发展产业,力促早日脱贫致富。各涉农站所要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群众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增强农民群众整体素质。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为贫困户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提供市场信息、农业信息和项目信息,促使更多贫困户走向产业致富道路。各站所要结合部门实际及相关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持方案,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统筹使用各种资源,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四)强化氛围营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打好“攻坚战”,确保各项脱贫措施掷地有声、落地开花。各村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各项产业扶持政策要求、工作成效,使脱贫攻坚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要及时总结先进典型,大张旗鼓进行表彰,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