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焦炭行业全面亏损的启示
山西焦炭行业全面亏损的启示
2006-08-31 09:53 来源:《光明日报》
[摘要]
一哄而上,由强变弱,这既是山西焦炭走过的轨迹,也是市场对山西焦炭行业的惩罚!发展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提高准入标准,规范现有焦化企业。
焦价暴跌,焦老板们撑不住了
入伏以来,三晋大地处于酷暑之中。但山西数百位焦老板眼睁睁盯着的焦炭市场还处在严冬之中,丝毫体会不到一点暖意!
怎么能体会到呢!焦最吃香的2004年,吨焦出口价达430美元。那时,炼焦等于炼金子,美得老板们一个个兴高采烈。谁知从前年底开始,焦价俯冲式下跌,到今年四月时,吨焦出口价已跌至130美元。炼一吨焦少说得赔100元,多则200元。赔本卖焦,焦还没人要,许多厂焦堆积如山,焦化厂变成了储焦场!
焦价暴跌,焦煤还受电煤拉动,一股劲涨价!两头挤压,焦老板们真想熄火停炉,但焦炉又是个怪东西:停不得!一停,投资数千万或上亿元建的焦厂就会全部报废!没奈何,只好延长结焦时间,少出焦!
但就是这样,曾财大气粗的焦老板们也撑不住了。吕梁某焦厂,开一天炉得赔20万元。赔了一个月,老板说没事;两个月,老板开始心疼;十个月,赔光了老板的全部积蓄。一年,老板变成了穷光蛋,只好求爷爷告奶奶,东藏西躲,靠借贷过日子。
焦本是山西的优势产业!以近五年公布的数字计,总产量占全国的40%,出口量占全国的80%,国际市场贸易量占全世界的50%。如此高的比例,国内外用户都认为山西是焦市场的“老大”,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
但“老大”的位置和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却很快砸在山西自己的手里:这就是一窝蜂地上焦厂,使焦产量远远超出市场需求。据统计,山西2001年时还不到三千万吨的生产能力,但到2005年时,生产能力已达到一点二亿吨,且尚有七千万吨的在建产能!
困境中,焦炭企业在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的倡导下于去年7月签订了联合压产公约,力图扭转亏损局面,但怎奈:一产能已经形成,靠自律压不了许多;二有人还想投机:“压了你的,销了我的”,故不仅没达到目的,反使焦库存更多,价格再跌!一哄而上,由强变弱是市场需求瞬息万变难以预测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山西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这期间全省的焦炭产量要控制在三千五百万吨以内;之后虽西欧从环保出发停产焦炭,国内外钢铁业发展急需焦炭,但省委省政府的调产规划仍提出要控制在六千五百万吨以内;针对山西各地大上焦厂,本报2003年1月发表了《山西,谨防煤焦过剩》的记者述评,提醒企业不要再上焦炭项目;再之后,国家宏观调控,明确提出焦炭过剩。但一些企业受焦价上涨的诱惑,仍想方设法上焦厂;而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仍千方百计开绿灯,结果,有煤的地方以做强做大煤炭产业链为由上焦厂,没煤的地方以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为由上焦厂;本省的非煤企业以帮助贫困山区发展经济为由到有煤的地方上焦厂,外省的企业以支持山西经济发展为由到山西上焦厂,一时,全省到处是焦厂和焦厂建设工地。据统计,近四年间,山西共上了702个焦炭项目,其中违规项目达515个,设计产能达一亿二千多万吨!
据有关人士核算,多年来,世界年焦需求量一直稳定在三点五亿到四亿吨之间,山西作为全世界的产焦大户,总产量也应稳定在六千万至七千万吨之间。在此范围内,山西既能发展自己,又可支持世界。超出此范围,山西不仅自己会遭受巨大损失,还会扰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炭生产流通秩序!以去年为例,山西想方设法出口焦炭,但出口增长了10%,收入却下降了50%。今年一季度更惨,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
一哄而上,由强变弱,这既是山西焦炭走过的轨迹,也是市场对山西焦炭行业的惩罚!
发展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焦炭行业全面亏损,三千万山西人民痛心疾首!痛定思痛,许多人真正体会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但发展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能不顾市场需求一哄而上。自主经营不是不要宏观调控,惟有认真执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自主经营才真正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认识是行动的前提,但如何收拾目前焦炭行业的亏损局面,许多人又摇摆彷徨:
一些人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焦炭不是也销售不畅么,等一等吧,也许过段时间焦炭又会出现前几年的红火局面!但一些专家认为,这次与那次不同:那次是经济低迷,需求不足;这次是产量过大,严重超出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故等一等,一等不来好消息,二许多企业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等不起等不得!
既然产能过大,就要釜底抽薪,压缩产能,但怎样压缩,许多人又拿不定主意:首先是压哪些厂的产能?其次是如何去压?有人认为应首先压违规上马的产能,但有人不同意,认为违规项目中也有好项目。有人认为应首先压不符合环保规定的产能,但也有人认为,有些项目虽环保能力低点,但那是国家批准的项目,怎么能朝令夕改,想压就压了!
也有人同意压缩产能但不同意由政府出面压缩,理由是所上的项目中,绝大多数是靠银行贷款上马的,如政府强行把一些贷款项目压掉,所贷的款企业就可提出“谁压缩谁归还”!他们提出,这次焦炭扩容,各企业至少向银行贷款400亿元,假如有30%的贷款因压缩不能归还,银行就会有一百多亿变成呆账死账。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政府不出面压缩,压缩就会是一句空话!
提高准入标准,规范现有焦化企业
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认为,首先要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定并提高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他以环保为例说,国际上焦化行业环保门槛很高,由于高,大型焦化工业吨焦投资高达两千多元,而我国才平均六百多元,山西更低,仅三四百元。由于投资少,许多项目没有环保设施或环保设施不完善便开始生产。今后我们应向先进国家学习,制定高标准的准入条件,并根据提高了的准入标准,规范现有焦化企业。
省参事室参事薄生荣认为,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依据化工行业准入标准,果断依法关闭淘汰哪些既违规上马又不符合行业准入标准、且对当地环保造成较大危害的焦化厂。他说,这可能遇到极大阻力,但政府一定要下定决心,务求全胜,并要采取断水断电等断然措施,严防关闭淘汰的企业死灰复燃!
山西省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员认为,应鼓励大型焦化企业兼并收购重组哪些虽不符合准入标准但环保设施还较完善且对当地构不成环保威胁的中小型焦化企业,形成一批既产焦又有化、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发展的优质焦化企业。她认为,压产重组虽面临许多问题,但惟有将产能压到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做长做强焦炭的产业链,形成焦炭、化工产品综合综合利用的良好局面,焦炭行业才能摆脱困境,再次成为山西的强势产业!
第二篇:山西焦炭考察报告(定稿)
山西焦炭考察报告
王总:
此行山西焦炭考察共8天,3月30日至4月6日。中心考察了三市七县,长治.运城.临汾.襄汾.稷山县.河津.乡宁.洪洞.新降.曲沃等。15个生产焦炭60万吨以上的厂家。
一、生产焦炭的厂家:(1)隆水焦化厂〈年产60万吨〉。(2)宠强焦化公司〈年产60万吨〉。(3)同世达焦化公司〈年产70万吨〉。(4)海姿焦化公司〈年产60万吨〉。(5)万鑫达公司〈年产150万吨〉。(6)山西焦煤集团洪洞公司〈年产100万吨〉。(7)广大焦化公司〈年产70万吨〉。(8)鑫升焦化公司〈年产70万吨〉。(9)阳光焦化公司〈年产450万吨〉。(10)发鑫集团〈年产60万吨〉。
(11)新降重庆焦炭公司〈年产60万吨〉。(12)中信焦化〈年产150万吨〉。(13)曲沃三星焦化〈年产60万吨〉。(14)候马环达〈年产70万吨〉。(15)太谷中煤京达焦化厂〈年产70万吨〉。(16)长治路城盛华〈二级焦,年产100万吨〉。(17)山西路宝〈年产360万吨〉。具了解山西焦炭都是生产国家二级标准,因本地煤质存在矿产S含量高,生产厂家低S煤价高,产出焦炭价格高,不好卖。
二、理化指标:热强度≥62,反应性﹤28以下,抗碎强度m40≥82%,耐磨强度m10﹤8%,灰份13.5%,挥发份﹤1.6%,水份8%(注)但能控制水份,每少一个水加价17元/吨,S﹤0.7%-0.8%,粒度25mm-80mm。
三、价格:长治一级焦1900元/吨,二级焦1760元/吨,运城.临汾地区厂家不一,价格不一,一般都在1830元/吨至1850元/吨,最高达1900元/吨,质量也不一样。发货运价到水城,215元/吨至235元/吨,到三明285元/吨至290元/吨,到三安270元/吨至280元/吨左右。
四、生产厂家焦炭设备:顶装大58,竖炉SD43-98型,高4.3米或大一点碳化室,宽50m,长1600m左右,一台年生产60万吨。
五、以上公司使用厂家:河北钢厂,唐山钢厂,广东几个钢厂,永联,中钢,萍乡钢厂,三明,三安,沙钢等。
通过焦炭考察,生产焦炭厂家在缩水,现在环保抓的紧,严,好多厂家停产整改。我们如果要做的话,风险比较大,特别在水份和S的指标要求上。只要我们把钢厂所需要的指标搞准确,有确切指标,确切价格,我们就还有利润空间可找。现了解大部分钢厂从一级焦转化为二级焦使用。钢厂也在降成本,运输方面水城难走,渠项不好,是全国各地的共识,等确定怎么做后,我们继续往山西中部,吕梁,孝义,太原等地周边询价。望领导参考后再做指导。
饶秀台
2012年04月07日
第三篇:山西焦炭行业在逆境中的深刻反思
山西焦炭行业在逆境中的深刻反思
张岗峰
一、回顾焦炭行业艰苦拼搏的2005年
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我们焦化行业来说是艰苦拼搏的一年。这一年,世界钢材市场价格持续疲软,钢铁行业不景气,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统计,世界64个国家及地区的粗钢产量只是比前几年略有增长;其中欧盟15国的粗钢产量只增长0.12%;独联体国家的粗钢产量增长1.82%;北美国家的粗钢产量增长3.41%;亚洲国家的粗钢产量增长11.58%。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钢铁、水泥、房地产、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的冲击波触及到了焦炭行业,加之国内焦炭产能过剩,炼焦煤价格居高不下,国际国内的焦炭交易价格大幅下降,而焦炭的生产成本却节节攀升形成价格倒挂,再加上结款不畅等问题的困扰,焦炭企业的经营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山西省作为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75%左右的焦炭生产企业是独立焦化企业,在此次市场危机中损失尤为惨重。2005年,山西焦炭产量约为8500万吨,较上年增长16.55%,外销量为5473万吨,较上年增长18.97%,但供货出口量仅为1000万吨,较上年下降23.13%,内销价格平均下降200元,出口平均价格为180美元,较上年下降33.08%,创汇额约为11.6亿,较上年减少了35.3%,70%的焦化企业亏损经营。
二、山西焦炭行业在逆境中的深刻反思
市场的寒流在滞缓我们发展脚步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冷静反思、发现问题的机会。从山西焦炭行业在此次市场危机中的表现和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有几个问题是绝不能忽视的。
1、产品链短,“焦多化少”。
山西的焦化企业85%以上由民营资本所建成,由于2002年~2004年间,炼焦的利润丰厚,企业只图最快的投资回报,所建3.2米以下焦炉基本都未配套化产回收设施,4.3米的焦炉绝大多数也只是配备了简单的煤气和化产回收系统。根据2005年初我们对核查资料的汇总来看,在699个焦化项目中,具备脱硫、硫回收、氨回收、苯回收的项目只近30%。由于资本结构的原因,焦炉煤气未能很好地综合利用,除焦炉自身加热用50%左右外,11.5%供城市居民和工业锅炉用,9.7%供钢铁、镁铝等冶金使用,6%用于发电供热,0.5%作为化工原料,有23%的焦炉煤气约70亿立方米燃烧排放,没有很好利用。粗略估算,每年利润流失高达200多亿元。
2、焦炭是战略性能源,但市场缺乏规范。
目前,焦炭的销售在出口方面只有配额管理,在内销方面只注重能源金和行规费的管理,而在具体交易环节上缺乏有效的规范,导致现在的焦炭销售渠道混乱,企业之间各自逐利,恶性竞争,给外商以渔利之机,丧失了中国焦炭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控制力,使优势产业完全丧失经济优势,使国家利益和社会财富遭受重大损失。
3、焦煤是稀缺资源,但开采和利用却浪费严重。
主焦煤资源有限,需规范管理保护资源。炼焦用肥煤、主焦煤属于国际上的稀缺煤种。山西省炼焦用煤探明储量为1245.9亿吨,占全国的57.5%,其中,主焦煤探明储量共348.18亿吨。但由于近年来大规模、超强度的开采,加上小煤矿回收率低,特别是炼焦工业的无序发展,使这部分优势资源锐减。若按2004年全省焦炭产量计算,山西的肥、焦煤资源只够开采70~80年。同时,目前,我省仍有不少焦炉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焦煤资源的浪费,不少焦化企业不采取科学的配煤比例,甚至采用优质的焦煤直接炼焦,全省每年浪费焦煤资源约6 5 0~1 3 O 0万吨,使这块宝贵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外省的焦化企业有一大部分也是采购山西的炼焦煤,这些企业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们还不太清楚。
4、国内主要产焦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资金和认识问题,焦炭企业普遍存在环保设施建成率低、使用率低的问题,结果导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以山西省为例,焦炭行业环保设施建成率不足20%,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不足15%,其废水、废气污染负荷占全省的40%和45%。由于焦化副产品不能完全有效回收利用,环保设施不完善,焦化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据环保部门监测,炼焦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普遍超过国家三级标准2~10倍,特别是强致癌物苯并芘超标情况严重,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6.3%。炼焦区空气质量属重度污染,与2000年相比,炼焦集中区域环境污染状况呈加重趋势。
5、一些焦化企业处于两难的发展困境。
以太原煤气化公司为例,这是一个大型一档的国有企业,担负着太原市的民用和工业用气的主要供应。2004年以前,太原市煤气用量的高峰是209万立方米;2005年,太原城区全部改成集中供热,煤气用量高峰达到255万立方米。2005年,由于焦炭市场的急剧变化,原料煤价居高不下,焦炭价格急剧下降,迫使企业延长结焦时间,导致煤气产量大幅下降,造成供气紧张。为了保证居民用气,现在已停供工业用气,导致太钢和国防工业的生产受到影响。太原市政府城市供气长期依赖企业,对现在的问题束手无策。生产、亏损;不生产就要影响太原市社会、经济的稳定,企业处于两难的发展困境。2004年太原煤气化的焦炭装车含税价1118元/吨,到2005年9月份,装车含税价900元/吨,运费由焦炭企业承担,前后相差高达350元/吨焦。而且结算方式也改变了,过去是发货结算,现在是到站后买方检验,过磅后才结算,而且货款一拖再拖。太原煤气化公司仅焦炭一项,去年就亏损1.5亿元。
6、在实施总量调控的同时,应该将山西现有的焦炭产能应该与全国冶金行业发展统筹规划。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现有焦炭总产能2.42亿吨,实际过剩5000万吨左右,其中山西的实际产能为1亿吨,闲臵产能2000多万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山西现有产能中有超过1000万吨的弹性产能(清洁型热回收焦炉)。
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我国经济已进入到加大钢材消费强度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城镇化,绿色钢结构,汽车,造船等制造业迅速发展。现在的局面是:一方面5000万吨焦炭的产能 “没有市场”,另一方面却是重复投资上马新的焦化项目。这不仅反映出商品焦主产区忽视了对新市场的谋求,而且反映出国家在焦炭和冶金配套规划时缺乏 “全国一盘棋”的考虑。焦炭行业是冶金行业的一部分,两者的生存发展是唇齿相依,不可割裂的。所以,我们既要坚定地实施清理整顿,总量调控是焦炭行业汰劣扶优,不断升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我们期待和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超越企业和地域的局限,实现全国范围内焦炭行业与冶金行业的资源配套整合,这是对社会财富的合理利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导行业发展中的真正体现。
三、在困境中谋求变革的山西焦炭行业
由于诸多问题的交叉啮合,使得焦炭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盘点一件件令人深思的过往事件,也确实不得不引起深刻的反思。历经了以低价资源为条件的轮番消耗战走到了尽头,一个产业告别“暴利”,走进微利时代。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向全世界供应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的局面必须彻底改变!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山西焦炭行业必须实现竞争力的提升,科学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业素质得到大幅提高是我们焦炭行业“十一五”发展工作的中心任务。山西焦炭行业已经从2005年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2004年6月初,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焦化行业全面清理整顿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关停违规违法焦化项目170个,淘汰落后产能1400万吨,这标志着山西省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分类处臵阶段的第一期任务顺利完成。
2005年6月,我们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组织近百家会员单位和大型焦炭生产企业在介休绵山共同签署了《山西省焦炭行业生产自律公约》和《山西省焦炭行业价格自律公约》,这是山西焦炭行业自觉实施行业自律、谋求行业健康发展的历史性的进步,也是国内能源工业实施行业自律的先例。在两个自律公约的号召和近百家企业的带动下,全省焦炭企业主动限产保价,取得了明显效果。据统计,到12月底天津港焦炭库存量由5月份的386万吨降到230万吨。焦炭出口价格也从10月份开始基本稳定在150美元到120美元之间,内销价格基本稳定在950元到920元之间。
2005年8月23日,在唐山召开的“2005第四届河北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上,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与河北冶金行业协会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山西焦炭行业以宽广的眼光,从全国、全省发展格局,审视自己,谋划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争突破行业区划的界限,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的格局。
2005年9月1日,《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山西焦化产业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它的规范下,焦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正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健全和完善,有力的促进了焦化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5年11月20日,我们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在山西临汾召开了焦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二次常务理事大会,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向全省焦炭企业宣传和推广山西焦化集团在发展化产回收合综合利用方面的有益经验。
四、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更敏锐地把握焦炭行业发展的脉搏
回顾历史,展望今后的发展形势,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1、控制总量,整合产能。
山西焦炭产能过剩,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必须根据省政府的关于对焦化行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的决定、《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和《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为依据,坚决关闭取缔未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批的焦化项目。积极推进焦企业整合、并购、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相邻焦化企业互相参股,煤炭资源共享,焦炭市场共同开发,水、电、土地资源互相调节,焦炉煤气、煤焦油共同开发利用,盘活产能,度过难关。山西焦化行业综合优势突出,对国内外都有吸引力,多元化的投资结构特别是钢铁企业的资金进入山西的焦化企业,对山西焦化企业的整合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优胜劣汰,培育出一批“特大型”企业,推动山西焦化行业发展,打造山西焦炭品牌,使山西真正成为优质焦炭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2、落实科学发展观,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受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和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禀赋特点的决定,煤化工将担负起我国从石油化工向生物化工过渡的衔接重任,这对中国的焦炭行业,尤其是山西省的焦炭行业来说是个十分宝贵的战略机遇。山西焦化厂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8万吨,尿素13万吨,纯苯1.8吨,还生产近50种左右的化工产品,他们的化产回收收入占全厂总收入的20%。山西省“十一五”规划已确定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18个,生产甲醇234万吨;合成氨项目3个,生产合成氨54万吨,尿素9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8个,年处理焦油255万吨。届时,山西焦化行业“焦多化少”的局面就会大大改观。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下功夫,在化产回收方面有新的突破。
3、国际商品焦市场需求中长期的增长有限,但国内商品焦市场在1-2年后会出现较快增长期。
随着美国、英国、巴西、乌克兰、印度、哥伦比亚和克罗地亚等国焦炭生产能力的增加以及炼铁技术进步,废钢炼钢循环,非高炉炼铁技术革命和新一代钢铁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国际商品焦市场中长期内将呈平稳发展趋势,国际市场对我国焦炭市场的依赖程度将降低,国际商品焦市场的竞争持续激烈,焦炭质量将成为竞争力的关键。
与一些专家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国内商品焦市场在1~2年后会出现较快增长。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我国的发展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房地产开发(除豪华别墅严格控制)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受建筑业用钢的拉动,国内焦炭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大的。
其二,根据国内钢铁专家对我国现阶段钢材需求特点的分析看,目前我国的钢材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尤以汽车、机械和电子行业,船舶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能源、水电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业为主。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尽管国务院已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结构做出了调整,但受汽车(特别是小排量汽车的生产,每量需钢材500公斤)、机械和电子行业的持续增长,世界海运市场放大引发的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以及国家对农业大力扶持进而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对钢材及其生产原料的需求都将被有力的拉动。
其三,受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全球能源产品的价格一路攀升,占我国能源消耗比重70%的煤炭也在持续涨价,其中焦煤价格更是一路飙升。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位臵的凸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煤炭资源限量开采、可持续利用的思考。以焦煤探明储量占全国60%的山西省为例,若按2004年全省焦炭产量计算,山西的焦煤资源也只够开采70~80年。针对煤炭资源,特别是焦煤资源稀缺的现状,为保护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国内的煤炭大省都在积极加快编制煤炭资源开采、输出的规划和制定严格的焦煤销售管理办法。这一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具有资源优势的商品焦产区焦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发展大物流是焦炭行业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焦炭是资源性产品,是战略性能源,而它的销售却一直的是“各自为战”,在具体交易环节上缺乏有效的规范,导致现在的焦炭销售渠道混乱,企业之间各自逐利,恶性竞争,给外商以渔利之机,丧失了中国焦炭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控制力。例如,国外的焦炭采购商根据多年的经验将天津港的焦炭库存量作为确定交易价格的标准,当天津港的焦炭库存量到250万吨时,外商就会停止采购,联手大幅压价,而我们的焦炭企业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就会竞相以低价格出手。再例如,从2005年的下半年开始,一些饱受铁矿石价格上涨和钢材市场疲软之苦的钢铁企业在与焦炭企业交易时经常违约,当焦炭进厂后既不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结款,也不与焦炭企业协商,而是用一纸电文通知焦炭生产企业他们已降低了结算价格。这些现象既反映了焦炭市场的疲软,也反映出目前焦炭销售渠道缺乏统一的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我们应尊重市场规律,积极推进市场体系的建立,逐步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使焦炭价格真正体现焦炭的使用价值,以利推动结构调整,保护资源。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销售渠道,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营销效率,强化对市场的预测,增加生产的敏捷性和柔性,以提高市场的响应能力。通过发展大物流来实现产、运、销的协调,可以大大加强焦炭市场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焦炭的非生产性成本,提高焦炭企业的收益,增强中国焦炭企业的市场控制力。
五、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2006年的主要工作
“十一五”期间,焦化行业依然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新的一年,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焦炭行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实施办法,按照《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和《山西省焦炭行业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广泛开展行业自律,引导焦炭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在总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市场营销等方面自我规范有序竞争;为焦炭企业,提供市场、技术、人才等信息服务;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对焦炭行业的产销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研究,形成行业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广泛深入地进行行业调查,及时准确地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呼声和要求;为制定行业标准和全省焦化产业政策的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建立和完善协会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帮助行业摆脱目前的困境,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焦炭行业的成长与发展与所有事物一样都无法避免曲折与坎坷。由于山西焦炭行业的发展完全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所以它的成长和发展经历了更多的波折。
近年来,由于视角的原因,社会上一些观点认为山西焦炭行业快速发展的结果是在浪费资源的基础上造就了一批富有的企业家和个体老板,同时还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其实,多年来关心、关注山西焦炭行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都知道,正是这个被认为又“脏”又“乱”的行业,自1995年以来的12年间累计生产焦炭6.5亿吨,支撑了8.5亿吨的钢铁产量,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钢铁工业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山西焦炭行业的发展还为因缺地少地而闲臵的劳动力提供了18万个就业岗位,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农民工年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很多富起来的老板带领他们的焦化企业积极在当地捐资助学、建立养老院等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在环境保护方面,山西焦炭行业的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努力。潞宝集团几年来植树三千多亩,奋斗目标是在“花园里找企业”。这些企业有的筹措资金配套化产回收和排放物回收处理设施,有的则在炉型设计上大胆创新。例如介休三佳集团自行设计建造的SJ-96型清洁热回收焦炉不仅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焦炭,而且污染物的排放指标完全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并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焦炉技术鉴定,认为“该生产技术构思独特,工艺配臵合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国内、外同类生产技术比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符合我国国情,适宜推广应用”。
为落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山西省政府从2004年6月就开始对焦炭行业进行认真地清理整顿,并已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山西焦炭行业保有焦化项目543个,总产能1亿吨。如果将这1亿吨产能与我国冶金行业的需求科学地配套规划的话,这543个焦化项目和1亿吨的产能就是宝贵的财富!1亿吨的产能,近千亿 的投资,以及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的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如果能用“全国一盘棋”的原则来规划使用的话,无论对山西省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极大的社会财富!所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运用到对焦炭行业发展的指导上来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焦炭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
焦炭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钢铁大国、焦炭大国,钢铁产量及焦炭产量长期居世界首位,焦炭贸易量达到世界贸易量的60%以上。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钢铁产量及焦炭产量大幅萎缩,而且随着新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实施,炭化室高度小于
4.3m的焦炉将逐渐被淘汰,使焦炭产量大幅下降。其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渐深入,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将消耗大量的钢铁、建材等基础原料,间接消耗大量的焦炭。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钢铁、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强力拉动了我国焦化产业高效、快速的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焦化工业的高效、快速发展,又强劲支撑了以高炉-转炉炼钢-长流程为主的我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城市燃料清洁化、有色冶炼与机械制造(铸造)业、化工合成、电石、铁合金、炭素、医药、染料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焦炭和煤焦化工产品的巨大需求,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产业。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消费焦炭约占焦炭总消费量的90%~95%。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消费焦炭约占全国焦炭消费总量的85%~90%。
第五篇: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焦炭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方向
焦化产业是为冶金产业服务的重要基础能源原材料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及稳定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既是“十二五”规划初年,也是焦炭期货上市元年。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我们需要理顺近年焦化行业运行特征,并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严峻挑战,积极把握资源和产品市场的主动权,着眼行业长远发展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方面继续努力。
一、当前国内焦炭行业基本运行状况
1.焦炭产销量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钢材需求持续增长,焦炭产量也呈逐渐递增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0年我国焦化行业总产能由2.0亿吨增加到3.9亿吨。我国焦炭产品的主要消费行业是冶金业,其中高炉炼铁、铸造、铁合金是焦炭在冶金业中的主要消费领域,其中高炉炼铁为我国焦炭最重要的消费领域,目前国内高炉炼铁约占我国焦炭消费总量的70%左右,生铁的生产成为影响我国焦炭消费最重要的因素。2004年钢铁行业消费焦炭1.5亿吨,占全国焦炭消费总量的79%。直到2007年,我国生铁和铁合金的产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也直接带动了对焦炭的需求增长。但在2008年,国内外经济增速下滑,钢铁行业出现了较大变化。2009年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带动钢铁等行业继续高需求拉动,焦炭生产高增长,焦炭表观消费量继续增加。到了2010年,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约3.843亿吨,同比增加约2962万吨,增长8.35%,是我国焦炭消费历史上消费最多的一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4月份我国焦炭产量为1.3565亿吨,同比增加8.0%;1—4月份表观消费量约1.3397亿吨,同比增加约878万吨,增长7%;预计2011年全年我国焦炭产量将超过4亿吨。
2.上游炼焦煤产量稳步增长,仍面临较大缺口
焦煤作为焦炭的上游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焦炭的价格、产量和供应量。我国原煤产量波动较大,总体产量呈增长态势。2001年我国炼焦煤产量总计为5.5亿吨,自2006年以来,我国炼焦煤产量基本稳定在10亿吨/年左右。我国炼焦煤资源量约占全球炼焦煤总资源量的13%,可采储量约占16.5%,其中陕西省炼焦煤资源最多,占全国炼焦煤储量949亿吨的一半以上。我国炼焦煤及其洗精煤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和河北等省。炼焦精煤产量以山西焦煤集团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兖州矿区。山西、山东、安徽、黑龙江、河南等省是我国的炼焦煤主产区,其中山西产量最大,2010年产量为3.4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34%。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已经进入资源衰退期,炼焦煤产能提升空间有限。从增量上看,未来我国焦煤产量主要增加地区在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等地区。陕晋蒙豫四地区的煤炭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已经占到60%,增量贡献占到80%,未来5年陕晋蒙豫增量仍占主导。
从炼焦煤的进出口量分析,可以看出进口量越来越大而出口量越来越小的明显趋势。2000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为33.9万吨,到2010年焦煤进口量已达4727万吨,增长了约138%,目前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及印度尼西亚是我国主要焦煤进口国。与此同时,焦
煤的出口量却逐渐下降,从2003年的1313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63.6万吨。2011年冶金煤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基本变化不大,但出口量有明显增多,因此2011年1—4月份冶金煤整体的净进口量有所减少。伴随着中国对于炼焦煤的大量需求,炼焦煤价格水涨船高。
我国焦煤储量并不丰富且分布不均,尤其是肥煤和瘦煤储量很少,无法满足生产需要。2005年主焦煤和肥煤缺口达2000吨,2010年缺口达4000万吨。到2015年,全国炼焦煤需求量将新增1.8亿吨,山西省炼焦煤产量新增0.8亿吨,而其他省区炼焦煤增量有限,无法满足全部需求,因此届时全国炼焦煤约有1亿吨供需缺口。在上述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支持大型炼焦煤企业兼并重组小煤矿和整合小矿业权,鼓励大型企业强强联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以保障炼焦煤稳定供应。还有部门在考虑研究制订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对炼焦煤等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3.近年来我国焦炭出口放缓、进口增长
近几年我国焦炭出口大致经历了快速增长—平稳回落—出口低迷—恢复性回升等几个阶段,这一变化过程不但受到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同时也与我国近几年频繁出台的出口政策密切相关。我国焦炭出口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200万—300万吨/年增至90年代末的1000万—1100万/年;到了2000年,我国焦炭总出口量增至152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焦炭大国;2001年以后,焦炭出口量有所减少,但仍达到1384万吨;2004年回升至1501万吨,到2005年又回落至1276万吨。2008年以前,我国焦炭出口量均在1400万吨/年左右,我国焦炭出口在世界焦炭出口贸易格局中举足轻重。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中国调整焦炭出口关税,从2008年8月起,我国焦炭出口关税调整为40%,导致2009年焦炭出口大幅下降至54万吨,2010年出口恢复至335万吨,约占国内总产量的0.86%。受国际钢市需求拉动,2011年焦炭出口价量齐升,形势较前两年进一步好转。在国际焦炭价格上涨、国内焦炭价格低位徘徊的影响下,今年前4个月我国焦炭累计出口16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48%。
与此同时,我国焦炭进口也出现了大幅增长。由于国内炼焦煤价格高企,有时甚至煤炭、焦炭价格出现倒挂,一批大中型焦化企业充分利用沿海区位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以及较国内炼焦煤的价格差,积极扩大焦炭进口。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累计进口焦炭9.69亿吨;2010年1—10月份,我国焦煤进口达到了3750.6万吨,较2009年同比增长33.6%,在全球焦煤贸易量中所占的比重也骤然升高到20%以上。然而,在中国增加焦煤进口的同时,也拉动炼焦煤价格不断走高,并间接推动焦炭生产成本大幅增长。
4.焦炭市场呈现“一主二辅”贸易格局
一般来说,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自产的焦炭基本上不能满足需求,每个企业均要从市场上采购一部分焦炭,其生产的焦炭总体上不会参与市场贸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基本上是独立焦化企业生产的焦炭。由于独立焦化企业大多位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生产相对集中,尤其山西省是我国焦炭净流出最大省份,在全球焦炭领域有“世界焦炭看中国,中国焦炭看山西”一说。而钢铁企业则较为分散,因而焦炭的流通就显得较为分散。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发现,焦炭主要流向以下地区:一是河北省,该省有几百家冶金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和铸造企业,其中又以唐山地区的钢铁企业最为集中,唐山是全国焦炭流入的最大地区;二是江苏省,该省有着众多的冶金钢铁、铁合金、黑色金属企业;三是辽宁省,该省是我国
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钢铁冶金、国防工业、航空机械、船舶制造和汽车制造的生产基地;四是山东、广西、甘肃、广东和福建,这几个省区大量采购焦炭用于本省的冶金钢铁工业和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综合我国焦炭的供需格局以及内外贸贸易情况,可将我国焦炭的物流贸易区划分为“一主二辅”3个区域,其中包含山西、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苏北)在内的华北区,包含云、贵、川和两广在内的西南及华南区,以及包含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区。未来焦炭市场的供求关系主要取决于运输能力,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主力,2005年到2009年铁路运煤量从10.7亿吨增加到13亿吨以上,在煤炭总产量中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40%—50%。2010年上半年,国内铁路运煤量达到7.6亿吨,占煤炭总产量的比例约为50%。
5.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自2005年《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实施以来,焦化行业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实现焦炉建设和改造的大型化、自动化、清洁环保化,促进了焦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加快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焦化行业全面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中度。2010年,云南、山西、陕西、贵州、山东、新疆、河北等14个省区淘汰落后和北京首钢搬迁等淘汰关停焦炭产能约2759.5万吨,超额完成了工信部要求各省区市2010年淘汰落后焦炉产能的任务,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焦化行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10年,我国重点统计焦化企业炼焦工序能耗下降17.42kg标准煤/吨焦,水循环二次利用率达96.06%,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吨焦耗新水下降0.17m3/吨焦,为我国焦化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环保治理、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我国焦化行业高消耗、高排放情况进一步明显改观。
二、国内焦化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状况暂时无法改变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焦炭行业快速发展,国内焦炭产能迅猛扩张。产能的盲目扩张使我国焦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多数焦化企业陷入经营窘境。从数据方面来看,2004年年底我国焦炭产能为2.5亿吨,2004年我国焦炭产量为1.75亿吨,当年焦炭产能就已过剩0.75亿吨;到了2009年年底,国内焦炭产能约4.2亿吨。以2009年为例,全国焦炭产能为4.2亿吨,产量3.45亿吨,而焦炭实际消费量为3亿吨,产能过剩1.2亿吨,产能利用率约71%。当年焦炭库存高达0.45亿吨,以2009年每月平均产量0.29亿吨计算,库存量比全国1个半月的焦炭产量还多。总体来说,2010年焦炭行业仍呈供大于求格局,但存在结构性特点,即钢铁企业自产焦炭供不应求,独立焦化企业产焦是供大于求,但全国总量产能供大于求的局面暂时无法改变。
2.产业集中度低,需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近年来,一批大型钢铁企业和独立焦化企业加快了联合重组步伐,鞍钢、宝钢、武钢、河北钢铁(000709)以及旭阳煤化工、山东焦化等大型焦化集团形成,焦化产业集中度有了
进一步提升,但我国焦化行业集中度总体仍然偏低,相当一批独立焦化企业产业链建设滞后,焦化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2011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研究部署了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钢铁、焦炭等重点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提出淘汰焦炭落后产能1870万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专门发出文件,要求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检查考核,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焦化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造煤—焦(化)—钢等上下游行业合作共赢的坚实产业链,提升焦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3.产业技术落后,需加快焦化行业绿色转型
我国焦炭生产与消费规模巨大,不仅消耗巨额的煤炭资源和能源,也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承载着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保压力,因此,促进加快焦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绿色转型刻不容缓。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初步测算,2010年我国生产和消费焦炭3.8亿多吨,约占全球焦炭生产和消费总量的65%左右。生产这些焦炭,需要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4亿吨,而生产这些炼焦洗精煤则需要炼焦原煤8亿—9亿吨,其原煤需求量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7%。因此,节约使用焦炭,进而节约使用炼焦煤潜力巨大。
4.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
当今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而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虽占焦炭产量的80%左右,但只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部,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的焦化企业所有,这使得我国焦炭工业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应通过发展化工产品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由于我国焦化行业缺乏控制上游焦煤资源的能力,下游钢铁企业在遇到市场需求下降时,首先就会减少外部焦炭采购,国内独立的焦化企业因此处于“两头受压”状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向下波动时,这些独立焦化企业受到的直接冲击最为明显。
5.“两面夹击”,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
由于焦化行业产能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价格优势,尤其近几年受上游高价焦煤和下游强势钢企夹击的焦炭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一般焦炭的原料成本占到焦炭总成本的90%以上,我们以吕梁离石焦精煤(45%)、临汾霍州肥精煤(15%)、长治郊区的廋精煤(30%)以及忻州宁武的气精煤(10%)来计算焦炭的原料成本。从下图可以知道,焦炭的原料成本基本接近焦炭的现货价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中焦化企业采购的炼焦煤价格往往比市场价格低,如果除去这部分差价,应该说焦炭的原料成本低于现货100—200元的价差。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焦炭价格从当时最高的3000元/吨急速下滑至1250元/吨,国内焦炭企业集体限产、停产,国内焦化行业深陷泥潭。时至今日,国内焦炭价格也未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09年,我国A股市场5家焦炭上市公司中有4家出现亏损。从近两年焦化企业的盈利来看,去年焦化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焦化企业盈利状况有所好转,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状态。今年上半年,上游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扬。另外,下游钢铁行业受制于高企的铁矿石价格,现已进入微利时代,材料成本控制更趋严格,焦炭价格受到
明显压制。
三、焦化行业发展形势与展望
1.焦炭期货上市,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经营
2011年4月15日,焦炭期货上市。上市焦炭期货,既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煤焦市场体系发展改革的需要。金融危机以来,焦炭价格的急速涨跌让大家意识到焦炭行业与金融系统的紧密联系。此时推出焦炭期货,为业内企业提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经营的手段,对于改善焦炭行业经营方式,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期货市场的价格平缓功能有助于保持产业投资者信心,改善投资环境,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帮助焦炭企业“御冬”,同时实现煤、焦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受“十二五”保障房建设推动,焦炭需求稳步增长
自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房地产业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快速上涨的房价也令民众苦不堪言。为实现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前夕向民众承诺,今后5年将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并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4.8万亿元进一步保证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在2011年、2012年间集中释放,大量增加的钢材需求将进一步刺激焦炭需求。此外,“十二五”期间西部开发及联通各个城市间快速轨道建设带来的钢材需求以及水利工程等其他基础建设对于钢材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刺激焦炭需求。
3.淘汰落后,兼并重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
我国焦化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尤其相当一批独立的焦化企业产业链尚未实现延伸目标,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几年,针对淘汰“二高一低”行业的措施不断出台,“十二五”期间焦化行业整合力度更是空前,行业集中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工信部下达了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焦炭要求减少1870万吨,远大于生铁减少2653万吨对焦炭的需求减少量。以国内最大的产焦地山西为例,根据山西焦化(600740)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通过兼并重组,到2011年年底独立焦化企业保存150户摆布,总产能控制在1.4亿吨,淘汰落后产能2000万吨,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要达到90万吨以上,其中兼并重组主体60户摆布。到2015年年底,独立焦化企业保存60户摆布(已通过行业准入的热回收焦炉企业和城市气源、热源企业除外),淘汰落后产能4000万吨,产能控制在1.2亿吨,独立焦化企业户均产能要达到每年200万吨以上。这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焦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造煤—焦(化)—钢等上下游行业合作共赢的坚实产业链,促进增强焦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改善焦化行业的过剩局面。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焦化行业需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努力推进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进步,并积极运用焦炭期货为企业规避风险,努力促进行业平稳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