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世博会:陈列艺术设计师的思考与对话(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1:5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物馆与世博会:陈列艺术设计师的思考与对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物馆与世博会:陈列艺术设计师的思考与对话》。

第一篇:博物馆与世博会:陈列艺术设计师的思考与对话

博物馆与世博会 陈列艺术设计师的思考与对话

世博会不是博物馆,但世博会在场馆与展示方面的设计、创意、创新,包括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许多方面带给我们启迪与思考。由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办、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论坛近日在上海结束。以设计师的专业眼光来参观世博会,来思考,来对话,可谓“相击发灵光,切磋成良玉”。

与会者通过参观座谈,探讨交流了各自的观感。这里选录部分发言,希望能够触摸到博物馆设计师们的心声和未来博物馆陈展的走向。

以上海世博会为主题的论坛成为一粒种子,植入设计师的思维中,其潜移默化的效果必然会在今后博物馆陈展工作中反映出来,使我国博物馆陈展艺术有一个新的提升。

费钦生(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世博会与博物馆关系太密切了,从策划、内容、形式、艺术、技术、建筑、设施都值得我们辩证思考

尽管世博会出现在博物馆之后,但究其历史渊源,它们的关系很密切:世博会举办直接催生了许多博物馆的建立,如维多利亚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博物馆就是;世博会的许多展品充实了博物馆收藏;世博展览馆保存下来,后续利用为博物馆、美术馆;特别是世博会展示的创新理念及其技术对博物馆陈列展览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例如1851年伦敦博览会,促进了欧美博物馆界的分类陈列;1970年大阪世博会后,日本博物馆的陈列面貌彻底改观。

世博园区中有一个展馆叫做“掘出来的梦”,展品是377件上海市过去年代遗留保存下来的日常生活用品:竹躺椅、樟木箱、三五座钟、永久牌自行车、9寸黑白电视机、call机、大哥大,甚至还有马桶。这个展馆你看了会感到亲切怀旧,会感慨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巨变,会感悟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会提示你如何去看待历史。这就启示我想通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物?我想搞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人没有必要把文物绝对化,更没有必要把文物神化,搞“唯文物论”,否则它会僵化我们的设计思维。

赵春贵(天津博物馆研究员艺委会主任):相击发灵光,切磋成良玉

陈列艺术委员会组织这次活动的出发点是为设计师创造一个参观和讨论的平台。眼见为实,错过办到家门口的世博会——不亲临现场用心读读,对于搞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设计师来说,实为遗憾!3天参观,看了16个场馆,很难以偏概全,突出的有两点感受:

第一,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一主题下,由于选取不同的素材、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展示手段,创造出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场馆:德国馆充满了理性思考,先进的科技渗透力极强;日本馆人情味十足,情景能自然交融;法国馆的浪漫;意大利馆的优雅;俄罗斯馆的童趣;土耳其馆的浑厚;沙特馆凸显前卫;芬兰馆追求冰清玉洁。展览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值得我们研究。站在设计者的角度看,其中也不乏平庸之作,我们待之以包容之心吧,对上海世博会的全面评价,且等散场后的“回响”好了。

第二,关于设计。上海世博会,从园区规划、各场馆建筑、几百个展示项目、成千上万个展品以及园区环境设施等都倾注了无数设计师的心血。在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中,设计是渗透到产业、人们生活等一切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日本、北欧数十年前就把设计定为基本国策。世博会的点点滴滴都体现了设计所在,显现出设计的效果和力量。对博物馆陈列设计师是一次熏陶,对上海设计界是一次提升,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不可低估的。这对中国观众认识设计、普及设计观念不啻是个机遇。

胡晓云(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好的设计是在原设计基础上优化出来的,只有不完善的设计或是细节不到的设计

我们参与了本届世博会城市生命馆等十一个馆的设计、深化及实施制作。工作中接触了国内外不少设计师,突出的体会有三点:其一,我们的设计师与国外同行相比,思维方式不同。国外设计师偏重换位思考,即站在观众的角度展开设计思路,展示亮点、路线、休息段落设置都以观众为出发点,而不是在平面图上主观确定。其二,工作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项目总设计师能与大家一起讨论,要求各个工种人员都坐到一起集思广益充实修正方案,寻找突破点。我们经常遇到国内一些博物馆项目总是让设计师把原方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倒重来,失掉设计灵感,耗费设计精力,最终也不见得能有更好的方案出来。另外,国外设计师,特别是那些大牌设计师,其工作经验是很可贵的,他们在把握全局、掌控整体空间上得心应手。可见设计公司的品牌、设计师的实力是项目成败优劣的关键。大家看看各国展馆陈列设计,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一目了然,这不只是经济实力,软实力很起作用。

刘如凯(广东集美艺术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世博会展示的特点,群众所共同认可的集中在一点,就是主题概念的演绎和民族地区文化的融合

集美公司参加了本届和上届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和实施。对世博会有一些感性认识。过去很少有人关心这个圈子的设计。实际上世博会对博物馆陈列是有极大启迪性的。近期世博会展示手法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手段,二是装置艺术,三是影像艺术。这些手法与博物馆是互通的,可以说对博物馆陈列手段有引领作用。

就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前景来看,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理念需要更新,避免目前博物馆陈列展览同质化、雷同化倾向。

二、运用现代化技术。引领潮流的技术一定是先进的技术。看看德国馆就能明白这点。

三、体现人文关怀,设计应站在观众角度上,明确展示的最高目的是作用于人的情感。观众能用心、动情参观才是好的设计、好的展览。

程旭(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世博会的举办带给举办城市以思考,也给我们的生活以启示,特别对城市文明进程中博物馆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期是一次质量的提高

毋庸置疑,世博会在同一起跑线上较量的最后还是设计,观众追逐排队拥挤的最终还是场馆的综合表现和展示效果。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国家观念上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概念演绎上的转化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对中国设计师而言,整体实力水平与西方设计团队在理念上是有距离的。但世博会产生的巨大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及在中国引发的设计崛起,对未来的创意中国具有深远影响。

研究百年世博遗产是中国博物馆人的责任和义务。在世博遗产中具有核心价值的主题内容命题,是与博物馆陈列内容和研究方法一致的学科理论,某种意义上说,世博展览与博物馆陈列有着相似之处,甚至相互支持,交相辉映,在世博会展览中,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动态效果,更新的科技含量,更广的信息拓展。世博展览就是随时代而生的创造表达,也是给城市发展一次全新方向的指导。它不仅仅是视觉盛宴,世博精神也将汇聚成一笔无形的文化遗产,势必启迪国人智慧,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中国城市新一轮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上海世博会与博物馆建设与关系密不可分。我们特地参观了上海博物馆承办的世博会博物馆和生命足迹馆。能看到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典藏品原件,更直接印证历届世博上最重要的作品与发明,体现出世博会独有的效率。与此同时,博物馆人对国际世博会的主动作为与研究实力尽在其中。更令人振奋的是,上博把世博会作为一次更大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去考量,量身打造出世博会的第一个博物馆,这是国际博物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笔财富。其核心亮点是:从历史文脉的深层中挖掘在回归,并作用到城市的全景视角。从博物馆建筑与展示环境设计出发也将拉近我们与世博先驱的思想距离,在世博创造思维上给传统博物馆的陈列以觉醒和提高。

王维忠(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参观上海世博会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总观黄浦江两岸,整个园区场面宏大、布局合理、造型新奇,为观众提供了观不尽的高水平视觉盛宴

主要场馆及内部展陈,造型简洁、语言鲜明而又创意无限,具有空间高大、场面恢弘、色调和谐、创意新颖的突出特点,真正体现了展示设计的创新理念在现代展览中的重要作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运用,大型三维立体投影及多种电子演示手段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观热情——宁可排队几小时,也绝不放弃重点场馆的参观。作为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人员,如何借鉴世博会的成功经验,实在是必须认真对待的研究课题。各国场馆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了各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沙特馆形如一艘宝船,描绘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场景,歌颂了中沙两国的悠久历史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

世博会的场馆及展示设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围绕和谐城市多彩生活的主题,调动各种展示手段,千方百计地服务观众、吸引观众,方便观众参观。如韩国馆真正体现了人性化设计,观众在有遮阳设施的地方等待,同时又让观众方便地欣赏到韩国的特色表演。

中国各省区馆也表现出了简洁而富有特色的设计:如陕西馆突出大唐遗风、江西馆突出景德镇瓷都、吉林馆突出长白山天池、江苏馆突出园林美景、黑龙江馆突出冰雪世界等等,各具风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黄艳萍(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许多高水平的设计师对整体空间的设计创意以及主题概念的把握令我们惊讶,过去我们博物馆行业的设计师虽然在设计理念上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大的提高,但世博会令我们重新审视什么叫“设计”?世博会可能成为我们博物馆陈列设计新的里程标志

世博会是各国文化、经济、科技的集中体现,是设计师的才艺表现盛会,它像“世界杯”,令人激动、兴奋、震撼,同时也给我们的设计理念带来冲击。

设计是心的诉说,创意是智慧才华的体现,但设计又不是纯艺术的表现,因此也要靠经验和积累,我们的与会设计师都赞同一个观念:设计与钱没有关系。但世博也让各级领导看到,展览是可以这样做的,也必须有基本的经费保证。

当前我国博物馆正逢上升阶段,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对博物馆建设的投入,这给我们在这个行业的工作者带来学习练兵的契机。我们面临着大、中、小的陈展空间,高、中、低的陈展经费,面临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展览,都要倾心去设计,不是只有场景,只有声、光、电才是好的设计,而是要认真做好陈展空间的整体,每个细节的设计要为主题服务,并且做到人文关怀。世博给我们的启迪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的事业,更加脚踏实地钻研业务,学习前辈的高尚品德,为文博事业添砖加瓦。

杨条沯(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博物馆与世博会,虽然都具有向公众开放、展示的共同社会属性,但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专业区分

博物馆展示的是过去的历史,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研究、认知、保护和再诠释,有着更多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的深层内涵,明显地透射出凝重、庄严和悠远的静穆。世博会带给我们的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新发明和对未来世界倾注更多的思考、关注与遐想。它是集商业、娱乐、文化和会展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活动,因此更显得丰富多彩且热闹非凡。世界最前卫的设计手段与顶级的设计师借助这一平台大展手脚,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全球设计界的流行趋势,亲身感悟全新的设计手段和全方位的视听。对于我们博物馆的陈列艺术设计以及整个中国的设计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引发认真思考,认识到差距本身就是一种提高。

马以慰(宁夏博物馆副研究员):看完德国馆,我的感触颇多,我惊叹于展馆主题、建筑物与内容的完整性,更惊叹于展览内容与展览形式的完美结合。惊叹于展览设计师们的整体素质与心态,他们似乎在不经意间带给人们轻松愉快

展览所给予人们的知识、反思、心灵的启迪和升华,正是在这种轻松愉块的情绪中获得的。没有雕琢,没有刻意,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随心所欲,但作为设计师,我能体会到这种使观者轻松愉悦又能获得知识的背后,凝结着设计师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当我从展馆出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两个字“和谐”。和谐使城市生活更美好。德国展馆期望表达都市生活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共性与个性、工作与休闲,以及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性,而设计师用形式给予了完美的表现。因为所有形式甚至是所用材料,都是在设计师通过对主体深刻领悟后而体现的。

感悟之后我不禁有很多问题在思考:形式为内容服务,如何服务?形式的特性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已将其丢弃?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作为设计师我们是不是已丧失了最为重要的,而只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了呢?

徐雷(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技术和手段是容易做到的,然而科学有效的表达却不易实现,就像不同的人讲同一个故事,传达给听众的感受会完全不同。探索有限手段下的无限表达的方式是博展业者永远的课题

面对可谓全球最高水平的展览盛会,作为一个博展业者在瞠目大观撑爆眼球的同时,更看到了博展思维的差距。除却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单就世博本身来说,笔者认为其意义在于:促进交融,使人们体会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促进了解,可以看到世界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促进思维,在这里感受到了人文意识、共生意识和环境意识。作为博展业者,更感受到本届世博会在中国举办,无疑会促进中国博展业的发展。

从博展的角度出发,世博会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要研究差距。作为世界顶级的展览盛会,技术和手段无疑是当下的巅峰,高下的区别在于理念的表达,这触及了展示专业的核心问题,一些优秀的展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另外是要研究“人”。本次世博会所关注的就是“人”和“人类”。我们的博展诉求对象就是“人”,从欣赏的角度说,“人”是主体,因而也是展览的主体。某些国外展馆的设计和实现方式,生动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以人为本”的展览理念。再一个方面是要探索和研究科学的表达方式。

韩晓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研究员):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尽其所能,将本国的精粹通过好的设计理念,以好的传导方式浓缩在世博园区,给人们无限惊喜

主题突出,高度提炼。馆区虽大小不一,但毕竟空间有限,要想讲述一个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及历史脉络,是不可能的。这时候高度的提炼加上好的创意,就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丹麦馆,就将绿色低碳行动的自行车作为招牌,馆内馆外都设立多辆自行车,观众可自驾参观,“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跃然眼前。一进入展厅,一尊美人鱼雕塑背坐在湖水中的礁石上,“一个能使童话在现代生活实现的国家”的墙面文字入眼入心。

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本次世博各场馆无一例外地运用了大量投影等多媒体技术。为了避免形式上的雷同,大家动足了脑筋:投影的介质不再是平坦的幕布,而转变成不同质地的材料,不同的造型面、非同一平面的组合块,有的还打在纤维上、水幕上,涂画了颜料的仿山洞墙面上等等,穿插、重叠与交织的画面配上动感的音乐给人以全新视觉感受,而且片子的制作从情节到画面到音乐都可谓大手笔,值得借鉴。

处处体现人本主义。本次世博的展示已将人本主义做到了极致。无论等候区的凉棚、喷雾降温,到处设立的休息座椅及饮水区。场馆内更是细致考虑到观众参观的每个细节,流线的设计、区域规划、图像的视觉效果,参与互动项目的高、矮设置,都将人本主义做到了位。而好多馆休息区的设置既能品尝美味,又能欣赏到表演和视频。如澳大利亚馆,我们就是坐在巨大的种子花束地上,看着反复播放的澳大利亚馆宣传片,品尝着冰激凌时,突然间空中降下了两条“美人鱼”,开始了空中的精彩表演及与观众的互动,引起一片惊喜。

结尾区的未来展望多着眼于孩子视角。无论是西班牙馆最后的“大娃娃”、澳大利亚馆的“三个小伙伴”,很多馆区的未来厅都是以孩子的视角来展望未来,让孩子来述说将来,既充满了温馨,纯真的语言又令人神往。如澳大利亚馆的“三个小伙伴”最后捧着积木块的对白“平衡了,一切皆和谐了”,寓意深刻。

温海平(河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无论何种情况下,作品的完整性与鲜明的个性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世博会看成是一次“设计行为”,那么,本届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各国设计师展开创意。他们从不同的文化、角度,不同的创意、构思,不同的手段、展示来演绎主题。你会看到世界之大,文化之多元,观念之差异。比较之下,我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迥异,而思维方式与设计理念对于一件作品的最终完成与效果又是具有决定性的。

安立华(淄博市博物馆副研究员):世博会是一个建筑设计和展示设计的盛会,好比一个艺术设计的大擂台

感觉:在世博会上国内的设计与国外的设计相比是有差距的:国内的展馆从建筑到布局缺乏整体性、连续性,感觉脱节,形式不活,内容单调,建筑师完成的是一个想当然的建筑主体,不管内容和如何使用。而艺术设计师是在建筑师提供的空间里添加展品,互不沟通,凸显出两张皮、大而空的感觉。而国外的展馆,像德国、英国、卢森堡等国的展馆设计,内外设计风格一致,像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给人以整体协调、完整统一、一气呵成的感觉。设计理念、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的不同导致设计的作品差别很大。我相信如果抛弃官本位的管理作风,让艺术设计回归艺术,遵循科学的设计规律和勇于创新的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展览水平是会日新月异的。

感受:好的设计不一定使用高档材料来体现,如西班牙馆的藤编造型、拉脱维亚馆的丝网上挂塑料片、澳大利亚馆内共享空间的藤编与花的组合,都非常巧妙地运用廉价材料来塑造出完美的空间艺术造型。一个成功的设计不在于大的投入和材料的高档,而重在设计思路和理念,好的设计是可以点石成金的!

印象: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投影和LED的大量应用,突出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也给观众带来大量的信息和视觉冲击。跳跃的画面在渲染展示氛围,调动观众高涨情绪的同时,也突显出一个缺陷——光的污染和嘈杂的环境,展览效果大打折扣。(中国文物报 2010年7月28日)

第二篇:博物馆陈列与设计

二.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三(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决定》修正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四.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章程国际公约1.海牙公约,亦称“海牙法规”。是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公约、宣言等文件的总称。首次出现文化遗产一词3...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全称《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员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威尼斯通过的决议。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的见证。4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5.新华网巴黎10月17日电(记者杨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7日在第32届大会闭幕前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必要规定。6《西安宣言》,是2005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古城西安通过的环境宣言,其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不仅仅提出对历史环境深入的认识和观点,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实施的对策、途径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7.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七.“三维一体”式陈列:18世纪后半叶.欧美资深的大博物馆基本上完成陈列室从库房中分化出来的历程.陈列室的使用除了接待参观之外,同时还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室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室.八.标准化运动:20世纪初,英国的部分博物馆工作者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的陈列柜。整套陈列设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橱柜组成,即立柜.中心立柜和桌柜,此外再配以展板和依墙屏风,作为辅助设备。

九.按文物、标本的群体或文化遗迹现存的原状布置的一种博物馆陈列形式原状陈列所展示的文物群体、标本群体或文化遗迹,必须保持其原来布局,不能随意增减。原状陈列真实、朴素,富于空间感,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各类博物馆陈列中广为应用。原状陈列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两种:①大型的原状陈列。宫殿、祭坛、王陵、村落、住宅、工厂等均可用原状陈列展示出来。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埃及的金字塔,西安半坡的原始村落,北京的故宫、天坛和宋庆龄故居,都是大型原状陈列。这种陈列是固定性的,文物或文化遗迹保留在原址。②小型原状陈列。可以搬迁,如“纪念周恩来展览”中的周恩来办公室、民族展览中的蒙古包等,均属此类。十.通过科学处理和艺术加工,使已经消失或局部被破坏的文物、标本或文化遗迹再现的一种博物馆陈列形式。复原陈列不是艺术创作,复原对象必须具有真实性。复原陈列在各类博物馆中均可应用。大型的复原陈列可以是一座城堡、一个村庄、一个港湾、一个工厂、一个作坊、一个战场。日本爱知县的明治村博物馆,复原了明治时代(1868~1911)的50多幢建筑,包括当时的银行、电话局、学校、医院、戏院、牛肉店、理发店、灯塔、官邸、法院、兵营、监狱、派出所等,形成一座庞大的露天复原博物馆。小型复原陈列可以是一件生产工具,一件武器,也可以是一种生产工艺部分或全部过程的再现,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青铜铸造工艺过程、候风地动仪、水运天象仪,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恐龙、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仰韶文化房屋等,都属复原陈列。

十三.陈列设计基本类型(陈列对象和内容)1..社会历史类A历史文物或当代有纪念意义的物品B.展示历史文化.记录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2.自然历史类A标本.化石.自然资源B展示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界的现象和原理3.科学技术类A科技产品与技术B展示人类科技水平.阐释科学现象及原理4.造型艺术类A艺术品B展示人类艺术创造力.培养观众审美意识

十七.创造完美形式1.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是容易被观众接受的设计师要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既含有民族的、地域的因素,还要有时代风尚,同时也反映着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和追求。2.追求严谨的艺术结构个体与个体之间、展品组之间、场景之间有机联系,达到前后连贯,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一般艺术作品结构讲究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尾,陈列艺术也是这样,它很重视序幕、主体陈列、结尾三块结构。3.创作完美的陈列艺术形象.艺术作品都要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陈列这一艺术形式也具有形象性这一本质特征。陈列形象除了具体化还有生动性的特征,艺术设计对于展品组合、场景安排都不是简单的分类排列,而是运用陈列特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的组合4.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一是直观的现场环境氛围,这是靠陈列现场空间、设备以及精美的展品、柔和的光线色彩、适宜的人控气候以及悦耳的背景音乐等综合形成的,给观众留有一种恬静、高雅的美的环境享受。另一种是对历史或自然环境氛围的感受,这需要依靠设计中对陈列内容的历史背景做形象的揭示和烘托,引导观众在参观中体味这种旷古的历史氛围,如两汉历史陈列中运用了龙飞凤舞、朱墨、土红相间的漆饰纹样图案造型来烘托环境,人们自然有一种对汉代艺术雄浑博大的体味。热带雨林场景带给观众的绝不会是沙漠的干旱。这种历史氛围或生态氛围对观众起着一种不可言传的美感传递作用。

二十.侧窗采光 利用建筑物外墙上所开的采光口(侧窗)进行采光。侧窗按所处位置分为单侧窗、双侧窗和高侧窗。单侧窗构造简单,造价低廉,使用维护方便,光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有利于显现立体造型,易与室外联系等优点,因此使用广泛。缺点是光线分布不均匀,近窗处亮,远窗处暗,使房间进深受到限制,采光的有效进深一般不超过窗高的两倍。另外,单侧窗的位置较低,易形成直接眩光。采用双侧窗、高侧窗采光,室内照度的均匀度比单侧窗好。在窗洞上装乳白玻璃、折光玻璃或反光板,使光线折向天棚,可以增加室内深处的照度 三十.2011年是“回望大明——走近万历朝”、“‘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唐代壁画珍品展”、“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基本陈列”、“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河洛文明”、“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陈列”、“钱塘匠心·天工集粹——杭州工艺美术精品陈列”、“皖风徽韵——安徽历史文化陈列”、“中国铁路发展史陈列”荣获2011精品奖。

2012年是“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考古山东”、“洪州窑青瓷展”、“惠世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寓情于史 以情传神——宋庆龄陈列”、“九派云横——九江历史文化陈列”、“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中华百年看天津”、“和政四大古动物群化石展”荣获2012精品奖。四十.浅谈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郑植夫)

1.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陈列设计定义为“依据陈列主题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总体要求,并运用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陈列品的工作。”

2.总体要求也就是总体设计,是对陈列内容和形式的总体构思和全面规划,是以陈列内容和展品为对象,以建筑场地为出发点,对陈列的平面布局、立面和空间构成形式进行的设计,总体设计要对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宏观控制,以保证陈列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陈列内容决定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陈列艺术设计应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调动一切可适用的艺术手段,最大限度地体现展品的艺术形态和特色,充分发挥其艺术的特性,使其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和谐,才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一个成功的陈列设计,应该突破传统的陈列思维模式,具有独创性,并且做到主题突出,个性鲜明,创造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观众、吸引观众,展览才有生命力。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贯穿陈列筹展过程的活动,是所有与陈列有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成分进行自我展示的舞台,是所有关于如何实现陈列目标的想法、创意、方法交流碰撞的平台。在整个筹展过程中,陈列设计是整体的、系统的、目标明确和充满创意的。

3.陈列设计大体分为陈列大纲编写和陈列艺术设计两大部分。陈列大纲编写,主要是对陈列内容的结构处理。是内容编辑阶段的中心工作,取决于博物馆藏品基础,同时也取决于社会教育的特殊需要。陈列大纲是陈列主题的具体体现,是主题条目按逻辑关系、时间顺序、地域方位具体排列穿插使其成一个形象的剧本的过程。

4.陈列艺术设计,涉及范围包括展品放置、陈列设施、展厅环境和参观路线。陈列内容设计主要是考虑陈列目标的设定、陈列主题的提炼、陈列信息的传播,以及与观众的交流互动;陈列艺术设计也注意到陈列目标和陈列主题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用视觉传播手段来表达陈列深层次的情感和态度,力求用空间、色彩、形象来表达展品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

5.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关键如何把握理性的主题和艺术的形式之间的协调。以实物资料为基础以反映历史事实为目的不等于不作任何取舍、修饰和夸张;生动而不轻浮;庄重而不一定要华丽;动静可以互补,疏密必须相间;寓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哲理于趣味的展览气氛之中,使观众置身于其中而能忘我。

(作者系巴马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四十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逐步转向以休闲、观光为主。因此,对于一个有着丰富藏品的信息集散地~~博物馆,不但要关注自身传播的信息,而且更应重视观众对这些信息的感受。怎样“寓教于乐”,把展示、教育、娱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时代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这个科学和文化的古老殿堂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和充实自己的职能,重新定位它在社会服务中的坐标。

陈列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是展示历史遗存和研究成果的窗口,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准。在2004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文化部有关领导对陈列工作提出了“要在展示艺术和表现手法上寻求新的探索和突破,注重高新技术和材料的合理运用,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的要求,这是当前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也正从“以物为本”朝着“以人为本”发生时代性的转变。过去博物馆的工作是以藏品为核心,以藏品的研究为重点,而现代博物馆的一切中心是观众,“如何用古老的收藏讲述最现代的故事”是博物馆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面·向市场、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博物馆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注重展览效果、努力创办精品展览的今天,那些缺乏创意、没有特色、题材类同、布置平淡的展览已经不能吸引观众。

而注重展览的设计、策划,重视展览的视觉艺术效果,重视展览全过程的推广介绍,以及从展览举办环境到展厅内外的布置以至展览宣传的相关资料,都按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制作的展览,才能受到关注和欢迎。如何使博物馆陈列设计跟上时代,做出有创意、有特色的展览,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陈列展览题材的选择组织、筹备一个展览,首要环节是展览题材的选择,它关乎展览的定向,是陈列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个博物馆都有自身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不同地域的博物馆,其社会环境不同,性质、任务也不尽相同,所以要筹办一个能体现本地特色,并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基本陈列,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最佳选择。首先,陈列展览的选题应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展览的目的是给人们参观,

第三篇:以人为本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以人为本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赵 颖(浙江自然博物馆 310012)

[摘要]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的传统形象,在当今受到了现代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考验。“体验理念”的实践既能为经济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博物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体验、情景体验和文化体验,故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馆体验兴趣;突出体验诉求,做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以人为本 体验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体验这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感受的认知不仅带给了人们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体验带给我们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和难以忘怀。“体验经济”(1)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博物馆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

(一)我国传统的博物馆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博物馆主要经历了解放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以及1949年解放以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当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还一直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展示设计在设计理念和手段上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我国来说,博物馆是舶来品。在其被引进的百年中,博物馆的展览一直是静态的,以博物馆为主角的展览模式、展览方式则沿用“以时间为主线贯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性’展览”(2),突出藏品展示与藏品在展示中的安全始终是展示工作的重点,整个展览就像一本翻开的教科书。在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上,较多地考虑展品的收藏和研究,陈列展览往往以博物馆为本位,以陈展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很少顾及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博物馆门可罗雀、留不住观众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博物馆人,人们早已厌倦“隔着玻璃看,耳听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有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基于传统理念的设计造成同行业内各博物馆展示内容和形式的雷同。这种趋同现象难免抹杀作为一个具体博物馆的个性化感受和体验。

(二)体验成为新时期观众的新需求

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人们对博物馆业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人们到博物馆已经不是单纯地获取展品本身反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获得一种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从生活物资的短缺,信息渠道的闭塞,走向物资富足,信息爆炸,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逐步提高,观众到博物馆来已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美妙绝伦的展品,而更多的是想探求展品背后所深藏的文化内涵。体验经济学家派恩认为,体验经济是人类经济形态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台阶,消费和服务不再是机械的交易过程,消费场所成了剧场,消费者成了参与者和主要演员,体验为卖方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为买方带来了趣味、知识、想像力和值得记忆的审美体验。鉴于消费需求层次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科技的发展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人们知识水平和欣赏水平的变化,博物馆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求得可持续发展,势必要转变博物馆展示的设计理念。博物馆展示环境给予观众的体验成为受众关心的焦点。今后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重点关注观众在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首先在于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发展。基于体验理念的博物馆展示设计应当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主流。“设计的目的已不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展示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3)为适应观众越来越高的体验期待,博物馆既要成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也要成为文化体验的场所,利用展示将展品的信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观众在展示中体验各种感受。

二 博物馆是文化体验场所

“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4)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物品往往具有文化的特质。现代博物馆通过这些文化特质的藏品的展示,使人们体验不同的文化内涵。博物馆的这种品性成为人们体验人类进步足迹的最为直接和真实的物证的场所。

(一)体验及其分类

体验经济学家派恩认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结果是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经历,因为任何一种体验其实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5)正因为体验这种独特的特性,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探讨,其中较著名的有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分类和伯恩德·H·施密特的体验分类:

(1)派恩和吉尔摩的体验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的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将体验分成四个类型——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逃避现实体验,他们互相兼容,形成独特的个人经历。他们认为,娱乐体验是指消费者主要依靠感觉被动吸取的一种体验。它是一种单向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参与程度较低的音乐会、观看足球比赛等;教育体验是消费者能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一种体验,如互动鸟鸣装置,不仅让观众听到鸟的叫声,还让观众了解它的名称、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审美体验是个人沉浸于某一事物或环境之中,而对事物或环境极少产生影响的一种体验,如参观美术馆的画展、欣赏生态博物馆的山水风景等;逃避现实体验与娱乐体验相反,消费者不仅完全沉浸在某种体验里,而且还积极参与到这种体验的营造过程中,如聊天室聊天、网络游戏等。

(2)伯恩德· H·施密特的体验类型。伯恩德·H·施密特认为,创造深刻的消费者体验,需要触及消费者心理机制。他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出发,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种,即所谓战略体验模块。

感官体验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手段与外界互动所体会到的愉悦感。它是博物馆观众的最基本的体验,比如背景音乐、触摸展品等。

情感体验通过场景营造,提供适当刺激,从而诱发消费者内在的感情和情绪。它不仅包括人与物互动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包括人与人之间互动所产生的亲情、愉悦等的情感反应。

思考体验则是消费者与外界互动之后所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体验。这种互动在博物馆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指观众通过创意思维活动引发的吃惊、喜悦等情绪。

行动体验主要是通过消费者的身体活动、生活方式或其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种体验,能起到引导生活形态和做事方式的目的。

关联体验则通过建立个人对产品的偏好,进而形成特定社会群体,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综合,满足顾客自我改进或个人渴望及社会认同。

(二)体验文化,体验人生

体验是复杂多样的,它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各种形式都有自己固有而独特的结构、过程。这些形式由特定的体验媒介所创造,能达到有效的传播目的。博物馆展示体验是诸多体验中的一种有效体验形式,通过对博物馆收藏藏品的展示,为观众创造出特殊的经历——文化体验。这种体验既可以是人文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某个特定时期的人文、自然的综合文化信息。这种文化的体验是人类与环境的见证物的体验,它不仅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和稀缺性,而且还能为观众创造有价值的体验经历。

(1)情感体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陈列的关注重点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关心展览科技含量的同时,更关注展览所带来的情感愉悦和满足。这种现象已引起了某些博物馆的重视,并在工作中得到了证实。

在设计中不仅要关心观众参观中的体验,还要注意观众参观前和参观后的体验。参观前的体验应包含进馆之前的广告、媒体宣传、进馆前的简介,直至进入博物馆序厅。博物馆序厅的设计应考虑通过各种展示手段,如文字、音乐、色彩等营造的环境氛围,将设计零距离地作用于观众的感觉系统,达到诱发观众参观兴趣和欲望的目的,引导观众进入展厅完成进一步的体验过程。

情感对观众体验的所有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融入每一个主题设计之中,设计师应通过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寻找能激发诸如观众友情、亲情、恋情等感情因素的切入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先进手段,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以情感人,起到心灵互动的作用。

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的设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的陈列一改过去惯用的“‘历史性’展览方式”(6),通过江南生活的典型特征:美人靠、竹帘、马头墙、粉墙黛瓦等,营造出极富感染力的江南市镇、店铺以及街景等场面,利用人们的怀旧情节,引发对儿时亲情、友情的回忆,引起参观共鸣,从而诱发观众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展示设计对观众情感的影响力变成心灵的感召力。

(2)情景体验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知识的获取已变得十分便捷,但博物馆为藏品所营造的真情实景,却不是家庭或诸多娱乐场所所能做到的。在这里设计师将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展厅,运用造型、灯光、色彩、文字、背景音乐、电子媒介、虚拟现实系统等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展示内涵得以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使展品回到其所属的历史环境氛围中,让观众全方位感知展品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众所周知,博物馆的藏品收藏是有一定标准的,只有具备真实性、稀缺性及典型性等特征的物品才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具有上述特征的博物馆藏品在展示时存在安全风险,所以在展示设计中,不仅要兼顾观众的体验感受,同时也要兼顾展品的安全。

(3)文化体验

博物馆展品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蕴涵的信息往往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代表,并具有典型性,它所带给观众的体验也是一个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体验。展示设计中要注重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典型特征,使展品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特征的表达准确到位,使观众在获得展品信息的同时,获得一种文化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

文化的体验与民族、宗教、习俗、语言文字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高大的红木柜台、“百眼橱”等,可以使人联想起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近年改陈的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就是基于这种体验理念的一种设计。去除吊顶和铝合金门窗恢复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将展品、展辅设施和环境共同考虑,力求展示空间环境和展柜的设计与古建筑融洽协调,让观众置身于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建造的“庆余堂”遗址内,体验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胡庆余堂坚持“真不二价”、“戒欺”等祖训和经商文化。

三 基于观众体验的展示设计

(一)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养博物馆体验兴趣

博物馆的展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是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化通过收藏和研究在博物馆馆舍内以各种展示手段和形式摆放给观众观看,起到让观众了解和认知这些灿烂文化的目的。展示体验的核心是考虑观众看到、听到、触摸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崇尚实践“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种“无法遗忘的感受”,从而获得其想要的知识。关注观众在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的全部体验,让观众不仅能亲身感觉到展品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而且能通过参观带回去美好的记忆。

博物馆展示体验要改变过去只强调“展品”或“提纲式”的展示方法和理念,崇尚实践的“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种“无法遗忘的感受”。

(二)突出体验诉求,作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

博物馆是为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机构,是体验人类自然、历史遗存的重要场所。对于众多来馆参观的观众来说,他们来博物馆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如何做好各层次观众的分析,明确各个展示主题带给观众的是什么,观众在博物馆展示中能得到什么,是提高展示水准的前提条件。

通过对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方案,在陈列中充分考虑各类观众的不同心理需求和体验要求,运用造型、灯光、色彩、文字、背景音乐、电子媒体、虚拟现实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展示内涵,更多地引导人们参与其中,使观众在博物馆馆舍空间中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媒介和道具,全方位体验博物馆所要传达的信息知识。改变观众过去在博物馆的视觉疲劳感,造就愉快的参观体验。

(三)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导致人们对大众化展示的不满,人们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那些能够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体现自己个性化形象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和体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观众,有针对性地营造不同的展示环境,运用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寻求能激发观众个性化体验的方法,使他们通过藏品和各种展示道具,燃起想像的火花。“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产品可以创造出一种感官体验。”(7)当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结束时,博物馆的个性体验带给观众的记忆仍在延续。

博物馆通过藏品的展示,为参观者构造了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现象世界。这种现象展现出的人类数千年的才智、激情与创造以及通过参观带给观众的体验的同时,会让体验者超越体验,成为陶冶情操、启迪科学智慧,培育和增进人类努力创造的天性的动力。

四 结 语

“博物馆展示是沟通观众与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博物馆是否有人问津,主要取决于展示能否为观众喜闻乐见。”(8)体验理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商品营销理念,由此而引发的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理念的思考,还有待于广大展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本文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我国的博物馆展示业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注 释

(1)姜奇平:《体验宣言》,载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体验经济》封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6)严建强、胡群芳:《博物馆展示中的时间因素及其变化》,《中国博物馆》1998年第2期。(3)许亮主编:《展示设计》,湖南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页。(4)司马云杰著:《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5)(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夏业良、鲁炜译:《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7)(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8)甄塑南、沈永华主编:《现代博物馆学基础知识问答》,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00年12月编印,第43页。

第四篇:关于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

关于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几点思考

[摘要]免费开放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作为基层博物馆,如何搞好文物展览,改进陈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是摆在文博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搞好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几点做法。以供基层博物馆参考。

[关键词]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免费开放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90-02

榆中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属丝绸古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全县共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县博物馆目前馆藏各类文物3368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87件、三级文物338件。2008年5月,榆中县博物馆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这为该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基层博物馆,如何搞好文物展览,改进陈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是摆在文博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笔者就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榆中县博物馆陈列现状

目前,榆中县博物馆共推出展览两个,分别是馆藏“古旧字画展”和“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2004年9月,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三馆大楼落成之际,推出了馆藏古旧字画展,展出古旧字画74幅。其中有元代赵子昂。清代唐琏、吴镇、刘尔忻等10多位书画大家的作品,品味较高,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一致好评。2007年8月,在兰州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开幕之际,推出了“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展出化石、陶器、石器、铜器、铁器、佛造像、金银玉器、钱币、志谱、石刻等各类文物230件,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榆中的历史。截止2008年12月底,共接待观众12万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赞誉。大大提高了榆中县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

二、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主要问题

“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和“古旧字画展”充分展示了榆中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陈列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历史文物展厅所陈列文物没有按时代有序排列,给人以杂乱之感;陈列展览没有突出榆中的地域特色;字画展厅陈展方式落后;没有临时性展览,人气不旺;没有专业的讲解人员,陈展讲解服务水平不高。

三、榆中县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发展思路

(一)推出“榆中陶器展”,突出地域特色

榆中是古代先民最早的生活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马家洼、郭家湾等地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陶器是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晶。榆中县境内从川区到北山,各乡镇都有陶器出土。馆内珍藏着数以千计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器和齐家文化陶器,尤以半山类型的彩陶器最为精美。素有“彩陶博物馆”之称。

(二)重新布置历史文物陈列展厅。彰显精品价值

历史文物展厅是一个综合性展厅,应对展出文物进行认真筛选,选出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分门别类,按时代先后有序排列,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应追求少而精,彰显精品价值。

(三)改进字画展厅陈展方式。提升品位

榆中县博物馆字画展厅陈展方式陈旧。依旧是在展板上挂上字画展出,既不安全,也不美观。应请有关专家指导设计字画展厅陈展方案,重新布置展览,力求做到安全有序、和谐统一、雅俗共赏。

(四)推出“唐代石棺及附属文物展”,突出榆中是丝绸之路重镇的作用

1972年12月,在榆中朱家湾发现的石棺墓,经全国著名考古专家宿白教授鉴定为唐代武则天时期石棺墓,出土的石棺、墓志铭及附属文物金戒指、金龙牌堪称唐代石雕及工艺艺术精品,并引出了墓主人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墓主人为麴氏高昌国王后裔、交河郡王麴崇裕的夫人慕容仪),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为地方史志的编撰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墓葬也是甘肃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以山为陵的唐代贵族墓葬,石棺墓及碑文的发现无疑对麴氏家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弥补了兰州地区地下唐代文物的空白,在学术研究和地方史志研究上都有重要意义。1991年,宿白教授来榆中县博物馆参观时曾说,这具石棺雕刻精美,龙是典型的唐代龙,是武则天时期的石棺,并指着出土的那枚镶宝石的纯金戒指说:“这枚戒指是进口货,唐王朝开放得很。”这枚戒指来自于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充分反映出唐王朝的强盛、繁荣、开放和丝绸之路贸易的发达。目前,榆中县出土的唐代文物很少,推出“唐代石棺和附属文物展”可以让外界充分认识榆中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五)推出“肃王墓附属文物展”。加大影响力度

明肃王墓位于榆中县来紫堡乡,分布于黄家庄村北平顶峰南麓,枕山面野,坐北向南,排列井然,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它是明代分封在甘肃的历代肃王及其王妃的墓葬,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定制分藩,陆续将24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皇子朱木英是朱元璋的第14个儿子,系妾妃所生,初分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封为肃王,始驻平凉,后就藩甘州(今张掖),建文年间,内徙兰州,肃王府现为省人民政府。肃王墓葬有明代十位藩王:肃庄王朱木英、肃康王朱瞻焰、肃简王朱禄埤、肃恭王朱贡鲸、肃靖王朱真淤、肃定王朱弼桄、肃昭王朱缙炯、肃怀王朱绅堵、肃懿王朱缙火贵、肃王朱识金宏,还有二位妃子:肃庄王妃孙氏、肃怀王妃王氏,一位夫人:肃王朱识金宏夫人薛氏,共11座墓葬。另有肃安王朱弼柿、肃宪王朱绅尧分别葬于兰州七里河西圃子湾和周家山,共13座陵墓。墓群规模之大、埋葬时间跨度之长、墓葬之集中,在国内实属罕见,被人们誉称为兰州的“十三陵”。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止于明崇祯十六年(1644),时间跨度226年,是我国西北地区品位最高的明代墓葬建筑群之一,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出“肃王墓附属文物展”无疑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来榆中参观,既可以提升榆中县博物馆的人气,又可以很好地对外界宣传榆中。

(六)办好临时性展览

除办好以上几个长期性展览外,还应办好l临时性展览,以吸引观众,聚集人气。如可以举办革命文物展,将中共甘肃特支书记张一悟同志的遗物展出,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向他们讲解张一悟同志的革命事迹,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还可以举办民俗文物展,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和贴近乡土的特点,民俗演变又与历史发展紧密融合,所以推出民俗陈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七)加强培训。提高讲解服务质量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解员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的门面和橱窗,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文明和美的塑造者。讲解工作的好坏是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之一。有位日本学者说:“观众,同藏品陈列一样,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博物馆应该像爱护珍贵文物一样,爱护和对待观众。如果不考虑观众,或者根本没有观众来参观博物馆,那么应该说这个博物馆不成为一个博物馆,或者至少说是一个不合格的博物馆。”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讲解工作对博物馆的重要性。因此,办好展览的另一个因素是高质量的讲解。一场精彩的讲解可以使展览增辉,成功的展览和精彩的讲解相得益彰。博物馆应加大对宣讲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上培训班,请专家指导,从仪容、仪表、讲解语言、语气、姿势、手势、眼神、表情、讲解技巧等方面对宣讲人员进行示范和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宣讲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观众运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力求做到声情并茂、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使人产生流连忘返之感。

榆中博物馆目前已向社会免费开放,并推出了“榆中历史文物陈列展”、“馆藏字画展”,“肃王墓附属文物展”、“唐代石棺及附属文物展”、“民俗文物展”、“张一悟同志遗物展”等展览将陆续和观众见面,博物馆应不断汇总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丰富陈列内容,改进陈列形式,提升服务水平,挖掘文物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榆中文物,吸引更多的观众将目光移聚到灿烂的榆中古今文化中来,使博物馆逐渐成为对公民进行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和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

第五篇: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向社会与公众进行宣传和展示。在新形势 F,博物馆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陈展形式,丰富陈展内容,着力办好精品陈列展览。凶为精品陈列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先进现代的展示效果,还能让观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博物馆不仅要创作精品展览,更要埘精品展览进行精心维护和持续投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这样的陈列展览才有持久的魅力,才能吸引大多数观众前来参观、学习、休闲、娱乐。

关键词:陈列展览;创新发展;特色与个性;

以人为本广大观众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展品的选择上,以及陈列展览密度的安排上,认真解读本地区古今历史文化,深度挖掘文物藏品的丰富内涵,从中提炼出最具地方特色的东西,把特点分析与特征体现统一起来,使展览更加个性化。例如,笔者所在的淅川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运作,举办了大型基本陈列《渠首楚文物精品展》。在展览策划初期,设计人员在展览形式上充分考虑到,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及其感受,坚持‚以人为本‛ 来办好陈列展览。同时,设计人员花费了较大的精力来解读本地的历史文化。是楚始都所在地、楚文化的发祥地、我国南北文化交汇处。结合这些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经过全面分析和对馆藏资源的深入研究,我们提出了合理整合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展现独具特色的文物藏品,充分展示丰厚文化底蕴,潜心打造精品展览的布展思路。在此基础上,该展览改掉过去传统的办展模式,配套了文字展板说明,增设了‚王子午触摸‛、‚虚拟翻页‛、‚虚拟讲解员‛等多种互动及辅助陈列项目,满足了观众探求知识的好奇心,拓宽了展览的知识量、信息量,全面再现了 2 5 0 0年前楚始都丹阳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脉络,收到了理想的社会效果。陈列展览的文字说明也很重要,不但要体现其个性特征,还要充分发挥文字说明传达和补充信息的作用。其中文字说明要体现简洁、明了、生动、活泼、优美流畅、富有趣味。另外,说明牌字体的大小、摆放的位置等细小部分也都要精心考虑,进行合理布局,充分体现其艺术忡。只有这样一切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观众,多角度、深层次强化陈列展览内容的感染力,才会让观众感受到历史文化知识的无穷魅力。

笔者认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用先进的陈列理念作指导 早在 2 0 0 3年,国家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i贴近要求,博物馆要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这充分体现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为此,博物馆要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陈列展览要想达到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信息的目的,就必须科学、系统、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这就需要了解大多数观众的兴趣与喜好,对陈列内容能否突出特色,以及陈列空间布局设计、灯光及辅助展品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只有对博物馆陈列展示具备整体策划设计的能力,才能赢得观众,从而不断的前进与发展。陈列展览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精心提炼陈列主题。陈列主题是陈列展览贯穿始终的灵魂与脉络,最能充分体现陈列的主要内容,最大限度地观众的认知结构紧密关联。不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专题陈列,精心提炼主题都至关重要。不论陈列内容的学术层次多高,文物展品的内容多丰富,其展示内容都与主题相吻合,这样才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并产生强烈的兴趣 j共鸣,从而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在举办展览的创意阶段,町以通过向广大观众发放问卷调查、组织网上征询、召开‚博物馆之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掌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想看什么展览、需要什么展览,尽可能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参观学习及欣赏需求。并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差异中找出参观博物馆人多数人的共性,做好观众需求的准确定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展原则。3展示手段力求多样化、艺术化 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创新表现形式,充实展览内容。淅川县博物馆在举办陈列展览时,注重挖掘展览内容潜力,使展示内容多元化,展示方式艺术化、多样化,从而不断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

2陈列展览内容要拓宽知识信息量,独具特色。体现个性 陈列的内容要体现特色,具有个性化,还要加大知识信息量,要让f(2)科学设计,预防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时,要注重对细节之处的处理。在对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预防和处理过程中,要对一些非常特殊的位置采取必要的特殊处理方式,对裂缝的大小,对收缩缝、沉降缝等结构性裂缝化置的设计等等都要给予详细的描述和说明。除此以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各式各样的洞 L,这也会导致墙体的破坏和裂缝,所以,在对洞孔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墙体的裂缝问题,要仃先见之明,注重这些细节的处理。并且在对整个施工建设过程进 r羊细的设计和规划之后,要对一些可能出现结构性裂缝的位置特 别给予注意和重视,不管是施工过程中,还是在施工完成后都要加强对这些重要位霞的定时榆查,做到防忠于未然。例如,在设计中,对一些容易生开裂的位置要特别用文字或者图片加以说明。(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个施1二项目的实施,不仅要有严格的施工质量标准和质最管理体系,还要有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因此在施工过中,处理要严抓施工质量之外,还要对施工工人的质量严格控制,加强对工人队伍的号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人的贞仟意识、人局意识、协作意识。因此,做到了对施工过程的严格管理,使每’道施工工序都符合标准,并且对施工时所使用的原料的来源、调配疗法等进行质量监督和柃套。(4)采J}]先进的施TT艺。虽然针对某些因素造成的墙体裂缝,当前没行i艮好的办法避免这些裂缝的产生,例如由 r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但是我们叮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技术措施,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实现控制和减少裂缝。例如,在房屋设计中,如果是多层混合结构的房屋,可以在房屋的设计中可以采取增加构造枰的方法,因为构造梓可以使建筑物的抗剪强度增强,继而可以降低墙体出现裂缝的 L率: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导致的墙体裂缝问题,可以采用借助墙体保温隔热的方法。(5)加强混凝:结构的养护。相当一一部分裂缝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养护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于施工结束后的房屋建筑,相哭的工作人员要把相关的养护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首先要对养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开展一螳培训活动,对施工人员进必要的养护知识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建筑物养护能力。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各个 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护时间和养护规模,还要再养护期间做好对养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对于出现的开裂现象及时地修补和控制,切实地把养护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结语: 通过对建筑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个结论,即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严格把好材料关、注重施工的规范性和设计的科学性,注重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就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出现。参考文献: [ 1]侯瑞平.试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止措施2011(O 6)[ 2]何映成.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和见解2011(1 8)[3]朱学军.人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研究2011(2 1)

下载博物馆与世博会:陈列艺术设计师的思考与对话(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物馆与世博会:陈列艺术设计师的思考与对话(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大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界对文物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文物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需要实施综合管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文化保护理念作为工作思想,丛......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更新时间:2007-8-20 来源:点击数:820 (山东省博物馆作者: 任 锐)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5篇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 摘要:博物馆陈列展览是知识和文化传播的载体。博物馆是以观众为中心,根据自身的定位与资源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有自己的主题......

    博物馆安全工作相关问题与思考

    博物馆安全工作相关问题与思考安全工作历来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博物馆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保证。博物馆安全工作之所以至关重要,是由于文物作为能够服务于当代和未......

    农民工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工程-陈列与布展部分

    农民工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工程-陈列与布展部分 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招标公告 根据穗发改[2011]303号文批准,广州市白云区建设工程管理中心现决定对农民工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工程-陈......

    浅析博物馆艺术空间的塑造与体验

    浅析博物馆艺术空间的塑造与体验 【摘要】 博物馆凝聚了一个城市的传统、风俗、人文、艺术等各种文化成分,良好的主题文化空间体验能够被更多人所接受和青睐。以公众需求为基......

    我与世博会演讲稿(精选)

    依然还记得,2002年12月3日,中国上海申博成功的那一刻举国欢腾,那份光荣充满着每个人的心胸。我们期盼着世博给我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依然还记得,同事们交流世博动迁的各项......

    我与世博会演讲稿

    依然还记得,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博成功的那一刻举国欢腾,那份光荣充满着每个人的心胸。我们期盼着世博给我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依然还记得,同事们交流世博动迁的各项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