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
环境监理工作暂行办法
(1991年8月29日 国家环境保护局)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1990〉65号文)中关于“加强基层环境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力量”的规定,为强化对工业污染源、海洋和自然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环境监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海洋及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
第三条 县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应设立环境监理机构。环境监理机构内设立环境监理员,在有条件的地方,乡镇、街道也应设立专职环境监理员,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充实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量。
第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监理人员,应按规定列入行政或事业编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足部分可按规定从环境保护补助费中给予适当补助。
第五条 环境监理机构职责:
1、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
2、依据主管环境保护部门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单位或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3、负责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超标排污费和排污水费的征收工作。
4、负责排污费财务管理和排污费年度收支预、决算的编制以及排污费财务、统计报表的编报汇审工作。
5、负责对海洋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并参与处理。
6、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的调查处理。
7、参与污染治理项目年度计划的编制,负责该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8、负责环境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总结交流环境监理工作经验。
9、承担主管或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六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根据环境监理工作需要,为所属监理机构配备监理车辆和通讯等设备、器材。
第七条 环境监理员职责:
1、对区内排污单位或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巡查、监督:
(1)各种污染源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
(2)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情况;
2、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的现场调查。
3、超标排污费、排污水费以及与排污费有关的经济处罚款项的征收与催缴。
第八条 环境监理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熟悉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2、县及县以上环境监理机构的环境监理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取得初级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两年以上。
3、乡镇、街道环境监理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环境保护工作一年以上或经3个月以上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培训。
第九条 凡在环境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符合环境监理员条件,经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查考核批准,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乡镇、街道环境监理员由县级环境保护部门考核与聘用。
第十条 环境监理员在执行任务时有如下权力:
1、对排放污染物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并查阅有关技术资料。
2、约见排污单位和破坏海洋、自然生态单位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
3、制止违章排放污染物和破坏海洋、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十一条 环境监理员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和个人保守业务和技术秘密。
第十二条 环境监理员在执行任务时应统一标志,佩戴“中国环境监理”证章,出示环境监理证件。环境监理标志、监理证章和证件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监制,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统一颁发。凡不再胜任环境监理工作或调离环境监理工作岗位者,应收回环境监理证件及证章,并报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在环境监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环境监理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者,应给予批评与处分。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律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控制施工阶段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环境监理合同,对项目施工建设实行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第三条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建设项目,应当开展环境监理:
(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二)施工期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较大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环境监理主要包括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保设施监理:
(一)环境保护达标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种污染因子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的情况;
(二)生态保护措施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三)环保设施监理是监督检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的要求建设情况。
第五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其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进行监督管理。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进行监督管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的我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委托环境监理机构开展环境监理,监理费用纳入工程预算。
第七条 实施环境监理前,项目建设单位应与环境监理机构签订书面监理合同。合同中应包括全面实施施工期环境保护达标监理、生态保护措施监理和环保设施监理的条款。应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环境监理机构的环境保护责任和目标任务,并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验收等管理工作的内容。
第八条 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
第九条 环境监理机构须向建设项目现场派驻项目监理机构或监理人员,具体负责监理合同的实施。项目监理机构的设置、组织形式和人员组成,应根据环境监理工作的内容、服务期限及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确定。环境监理人员组成应满足各专业工作的需要。第十条 环境监理机构应于监理合同签订后十天内,将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组成,书面通知项目建设单位,并报负责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约定,提供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等条件,积极配合监理机构开展工作。
第十二条 环境监理机构应依据合同,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维护项目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切实保证建设项目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
第十三条 环境监理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编制环境监理方案。根据所承担的环境监理工作,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要求编制环境监理方案。
(二)依据项目建设进度,按单项措施编制环境监理实施细则。
(三)按照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监理,定期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监理报告和专题报告;
(四)环境监理单位应每季向审批建设项目的环保部门报送季度监理报告;
(五)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完成后,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监理工作报告,移交档案资料。
第十四条 环境监理人员发现建设项目施工中存在如下问题时,应及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一)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超过国家或地方环境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
(二)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污染扰民的情况;
(三)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生态破坏,或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要求实施生态恢复的;
(四)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实施有效环境保护,造成破坏的;
(五)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的要求建设的;
(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施工进度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不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的;
(七)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
第十五条 环境监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或事业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其中企业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二)具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
(三)具有适当数量的工程分析、环境工程、生态、土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具备相应数量的经环境保护业务培训的环境监理专业技术人员(每个施工标段或场地不少于1人);
(五)配备与环境监理工作范围一致的专项仪器设备,具备文件和图档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有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
第十六条 环境监理的机构应向辽宁省环境保护局提出申请,经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认定后可以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认定3年后需重新申请。
第十七条 向辽宁省环境保护局提出申请的环境监理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
(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构推荐资格申请表;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四)工作场所、场地证明;
(五)本单位具备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证、身份证件复印件及环境监理专业技术人员经环境保护业务培训的证明材料;
(六)环境监理相关工作业绩证明;
(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或环境监理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其他相关文件;
(八)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第十八条 环境监理机构应当将申请材料一式三份报送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受理申请出具受理回执。
第十九条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定期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公布可以从事环境监理机构的名单。
第二十条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予以认定的环境监理机构的经济类型、法定代表人、工作场所和环境监理技术人员等基本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报辽宁省环境保护局重新审核。
第二十一条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负责对环境监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或组织委托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环境监理机构从业行为进行抽查。抽查主要对环境监理机构的资格条件、环境监理工作质量和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等进行检查。
第二十二条 环境监理机构在申请环境监理认定资格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辽宁省环保局不予受理申请,并给予警告,该环境监理机构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环境监理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认定,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取消其认定资格。
第二十三条 环境监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或者取消认定资格、环境监理禁入等处理:
(一)不按规定接受抽查、考核或在抽查、考核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环境监理机构的经济类型、法定代表人、工作场所和专职技术人员等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未及时报告辽宁省环境保护局的;
(三)在建设项目日常监管及验收中发现环境监理机构负责的建设项目存在较大环境问题或出据虚假环境监理工作报告的;
(四)其他未按本办法规定的承担环境监理工作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被取消资格的环境监理机构,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从事环境监理。第二十五条 环境监理机构被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处以禁入处理后,其环境监理工作,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予以承认。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未委托环境监理即开工建设的,由有监督管理权限的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责令停止建设。对未按规定提交环境监理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竣工环保验收。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
发 文 号:豫环文〔2011〕68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1-04-12 实施日期:2011-04-12 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切实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防止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河南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对其审批的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环境保护部审批的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建设的项目,环境监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条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建设项目开展环境监理:
(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污染行业建设项目;
(二)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其他项目。
第三条环境监理的主要内容为:
(一)环境保护设计方案是否符合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二)建设项目的规模、主要设备装备、应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等建设情况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
(三)建设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防止与减少环境污染措施落实情况、各种污染因子达标排放情况、自然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落实情况;
(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环境监理合同委托单位要求进行监理的其他内容。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部门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委托已在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的环境监理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理,签订环境监理委托合同,明确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将委托的环境监理单位、监理内容及监理权限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同时报负责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作为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文件的重要附件。
第六条环境监理单位应根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等要求,编制环境监理技术文件,向建设项目现场派驻机构,负责监理方案的实施。环境监理合同业务完成后,应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理报告,移交环境监理档案资料,并对环境监理报告结论负责。
第七条环境监理单位在实施项目监理过程中,发现与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不相符合的,应及时通知项目建设单位予以纠正,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督促项目单位进行整改。
第八条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对国家和省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九条从事环境监理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能全面履行委托环境监理合同所规定的有关责任和义务;
(二)我省具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资质,或在省内长期从事环境监理工作,有比较丰富的监理经验,且业绩优秀的技术咨询机构;
(三)应有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生态、土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10名以上通过环境保护部或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环境监理上岗培训的持证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应有4名以上注册环评工程师;
(四)具备与环境监理工作相适应的装备和工作条件。
第十条凡在河南省境内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向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申请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备案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三)工作场所、场地证明;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
(五)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身份证、环境监理上岗培训合格证、聘用合同和社保基金证明;
(六)上财务报表;
(七)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八)环境监理相关工作业绩(长期从事环境监理业务的技术咨询机构应提交已完成管理项目业绩证明30个以上);
(九)环境监理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管理制度。
以上
(二)(四)
(五)项内容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第十二条经审查备案的甲级资质评价机构可承担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乙级资质评价机构可承担省级及以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
第十三条环境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与被监理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超出合同范围的其他利益关系;
(二)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环境监理业务,扰乱市场秩序;
(三)监理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环境监理单位任职;
(四)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接环境监理业务。
第十四条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环境监理单位进行监督管理。省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环境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得为建设项目指定环境监理单位。
第十五条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监理单位实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环境监理单位方可继续从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活动,考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限期整改到期后仍不合格的,撤销备案。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监理单位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具有审批管理权限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令限期整改、不受理项目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申请等处理:
(一)建设项目未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评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
(二)未于开工建设前委托开展环境监理的;
(三)未按环境监理要求落实相关环保措施的;
(四)未按规定提交环境监理报告的。第十七条环境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撤销备案等处理:
(一)环境监理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作场所和专职技术人员等基本情况发生变化,未及时报告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
(二)伪造、涂改或倒卖、出借备案文件的;
(三)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环境监理业务,扰乱市场秩序的;
(四)不按规定接受检查、考核或在检查、考核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五)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重大问题报告职责的;
(六)环境监理报告不符合环保要求或弄虚作假的;
(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验收及日常监管中,发现确因环境监理责任而发生较大环境问题的;
(八)其他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环境监理职责的。
第十八条从事环境监理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河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批评,严重的取消环境监理上岗资格:
(一)同时在两个及以上环境监理单位任职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及时履行环境监理报告制度职责的;
(三)参与编制的环境监理报告经审查有虚假内容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
第十九条被撤销备案的环境监理单位及法定代表人,五年不得再次提出从事环境监理工作的申请。
被取消环境监理上岗资格的人员,不得再次申请环境监理上岗培训,不得在本省从事环境监理活动。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试行)
(1996年11月14日,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888号)
一、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
(1)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2)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订现场监理计划。
2、现场监理(1)正常;(2)异常;
及时处理,必要时通知监测站采样分析。
3、工况调查
(1)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2)查生产及工艺情况;(3)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4)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5)现场取证;
(6)记录现场查访情况。
4、视情处理(1)正常;
(2)异常,征收排污费,并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对违章的,填发《现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5、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
6、总结归档(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二、污染防治设施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3)群众举报。
2、分类归档
(1)分列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设施目录;(2)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
3、目标管理
(1)每年每台(套)至少计划监理一次,反映最佳处理效果;
(2)每年每台(套)至少随机监理一次,反映日常管理水平和处理效果。
4、日常监理
执行《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
5、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
超标排污的,按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对运行不正常的,责令恢复正常运行;对擅自停运或拆除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6、总结归档
(1)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2)按规定向上级报告设施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3)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3)群众举报。
2、现场监理
(1)听取建设单位介绍;
(2)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
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
(3)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 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3、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
对已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对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4、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
5、总结归档
(1)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2)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
四、限期治理项目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
2、现场监理
按《污染源监理制度》检查治理进度。
3、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
对逾期未完成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4、总结归档
(1)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有关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五、排污许可证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辖区内发放的正式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关资料。
2、制定计划
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订监理计划。
3、现场监理
(1)是否持证排污;(2)计量装置运行情况;(3)是否超量排污。
4、视情处理(1)正常;(2)异常:
对无排污证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对计量装置运行异常的,责令限期恢复正常。
对持证超量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5、总结归档
(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六、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
1、排污申报
通知辖区内一切排污单位按《排污申报表》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排污量核定
(1)拟定排污收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后交由监测站组织实施;
(2)根据监测数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日常现场监督管理记录及有关资料,核定各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量。
3、核算排污费
(1)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情况,计算各类污染物的排污收费额。(2)根据日常现场监理情况及有关情况,核算排污费“四项收费”的征收额。
4、依法征收
(1)发出征收排污费通知书,限期排污单位20天内缴纳或委托银行收款;(2)对逾期未缴纳者发出《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3)对逾期催缴无效者,发出《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5、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复议期仍不缴纳排污费和不履行有关行政处罚决定者,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解缴国库
(1)按规定及时将所征收的排污费全额解缴国库;
(2)按规定应上交上级主管部门的排污费,应分级解库或交由上级环保部门解缴国库。
7、排污费减免缓
(1)因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或浓度发生变化而需要减免排污费的,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人员核实后,按规定予以减免;
(2)因排污量核定有误或执行排污费“四项收费”政策有误或核算有误的,一经发现,由监理人员予以纠正;(3)因排污单位经济状况不佳而要求缓缴排污费(但不得减免排污费),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报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批准的缓缴期间内,不再征收滞纳金。
8、总结归档
征收排污费过程中的一切文件资料、票据等均须按规定整理归档。
七、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程序
1、收集信息
(1)排污费征收及拖欠情况;(2)排污费解缴入库情况;(3)污染治理需求;(4)环保自身建设要求。
2、编制计划
(1)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季、按半年或按编制污染治理贷款(补助)资金使用计划;(2)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季、按半年或按编制环保补助费使用计划。
3、计划执行
(1)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各项资金使用计划,将环保补助资金拨入环保部门的资金专户;(2)环保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拨付资金;(3)按期收回污染治理贷款本息;
(4)用款单位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情况报表;
(5)环保部门向上一级环保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情况报表。
4、财务管理
(1)设立排污费征收专户及各项资金使用专户;
(2)按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设立排污费资金收支帐户;
(3)按规定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送排污费财务季报、年终快报和收支预决算报表;(4)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收支预、决算报表和其他报表。
5、总结归档 环保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一切文件、会计帐薄、票据、报表等均须按规定整理归档。
八、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1、及时取证
对监理中发生或发现的符合现场处罚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取证,制作《询问、调查笔录》。
2、陈述
(1)违法事实及证据;(2)处罚理由及法律依据。
3、现场处罚
(1)填写《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一式二联;
(2)《现场处罚决定通知单》第一联交被处罚单位有关人员签收,第二联环境监理机构存档。
4、报告情况
将《现场处罚决定通知单》第二联、证据材料及《询问、调查笔录》呈报领导审阅。
5、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九、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
1、立案登记
对现场监理中发生或发现以及群众检举或控告的违法行为,填写《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登记表》。
2、调查取证
核实违法事实并取证,制作《询问、调查笔录》。
3、按处罚权处理
(1)属现场处罚范围的,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2)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的,执行本程序4-7;
(3)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与调查材料一并上报。
4、审核决定
(1)监理小组提出行政处罚意见;(2)听取被处罚单位陈述;(3)审议小组审议处罚决定;
(4)监理机构负责人签发《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
5、送达签收
送达人要求受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对拒绝签收的要注明送达情况。
6、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
1、现场处理
(1)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2)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单位或群众;(3)其他应变事宜。
2、现场调查和报告(1)勘察现场,了解情况;(2)调查取证;(3)事故速报;(4)事故确报。
3、依法处理
(1)讨论、研究、决定事故处理意见;(2)下达处理决定并提出赔偿意见;(3)落实处理意见。
4、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一、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
1、登记立案
(1)当事人书面或口头申请;(2)申请审查并立案登记;(3)调查准备。
2、调查核实
(1)现场调查核实污染事实;(2)取证、鉴定等。
3、调解处理
(1)召开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2)制作会议纪要;
(3)制发《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意见书》;(4)书写处理结果报告并上报。
4、结案归档 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二、环境监理稽查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
(1)按照《环境监理稽查制度》拟定稽查计划;(2)应下级环保部门要求,实施环境监理稽查。
2、稽查范围
(1)检查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贯彻环保法律、法规及规章情况;(2)监督检查下级环境监理机构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监理职责情况。
3、外部稽查 查阅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有关文件、材料。
4、内部稽查
(1)听取下级环保部门及其监理机构工作汇报;(2)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3)听取被监理单位的意见;(4)环境监理现场稽查。
5、稽查处理(1)正常;(2)异常:
对与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向悖的地方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等,报请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请人大、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
对不能依法履行监理职责的应要求其改正,直至报请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上收部分环境监理权限; 对不适合从事环境监理工作的下级监理人员,建议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将其调离监理岗位。
6、总结归档
(1)向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境监理稽查报告;(2)有关文件、材料整理归档。
第五篇: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环境监理工作程序(试行)(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888号)
一、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
(1)分列辖区内重点、一般污染源名录;
(2)按《污染源监理制度》制定现场监理计划。
2、现场监理
(1)正常;
(2)异常;
及时处理,必要时通知监测站采样分析。
3、工况调查
(1)查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
(2)查生产及工艺状况;
(3)查现场技术资料与运行记录;
(4)访现场操作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
(5)现场取证;
(6)记录现场查访情况。
4、视情处理
(1)正常;
(2)异常,征收排污费,并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对违章的,填发《现场处理决定通知书》;对违法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5、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期限进行复查。
6、总结归档
(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
(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二、污染防治设施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
(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
(3)群众举报。
2、分类建档
(1)分列辖区内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设施目录;
(2)按台(套)建立设施档案。
3、目标管理
(1)每年每台(套)至少计划监理一次,反映最佳处理效果;
(2)每年每台(套)至少随机监理一次,反映日常管理水平和处理效果。
4、日常监理
执行《污染源监理工作程序》。
5、视情处理
(1)正常;(2)异常;
对超标排污的,按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对运行不正常的,责令恢复正常运行;对擅自停运或拆除的,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6、总结归档
(1)按年总结,注明其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
(2)按规定向上级报告设施运行率、处理率、达标率;
(3)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
(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
(3)群众举报。
2、现场监理
(1)听取建设单位介绍;
(2)对有“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
已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投入生产或使用,检查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同时施工。
(3)对无“环评”及“三同时”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
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3、视情处理(1)正常;
(2)异常;
对已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对未投入生产或使用的,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4、定期复查
对异常情况按规定进行复查。
5、总结归档
(1)按年总结,注明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
(2)有关记录、材料按项目立卷归档。
四、限期治理项目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1)环保系统内部沟通;
(2)日常现场监理信息。
2、现场监理
按《污染源监理制度》检查治理进度。
3、视情处理
(1)正常;
(2)异常;
对逾期未完成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4、总结归档
(1)按项目立卷归档,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
(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五、排污许可证监理工作程序
1、收集信息
辖区内发放的正式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有关资料。
2、制定计划
按《污染监理制度》制定监理计划。
3、现场监理
(1)是否持证排污;
(2)计量装置运行情况;
(3)是否超量排污。
4、视情处理
(1)正常;
(2)异常;
对无证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属现场处罚范围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属监理机构处罚范围执行《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超过上述处罚范围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
对计量装置运行异常的,责令限期恢复正常。
对持证超量排污的,加倍征收排污费并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上报。总结归档
(1)按月总结监理情况,注明发现问题和处理意见;
(2)所有记录、材料分类归档。
六、征收排污费工作程序
1、排污申报
通知辖区内一切排污单位按《排污申报表》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其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2、排污量核定
(1)拟定排污收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核后交由监测站组织实施;
(2)根据监测数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日常现场监督监理记录及有关资料,核定各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量。
3、核算排污量
(1)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和排污单位的实际排污情况,计算各类污染物的排污收费额;
(2)根据日常现场监理情况及有关情况,核算排污费“四项收费”的征收额。
4、依法征收
(1)发出征收排污费通知书,限期排污单位20天内缴纳或委托银行收款;
(2)对逾期未缴纳者发出《限期缴纳排污费通知书》;
(3)对限期催缴无效者,发出《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书》。
5、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复议期仍不缴纳排污费和不履行有关行政处罚决定者,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解缴国库
(1)按规定及时将所征收的排污费全额解缴国库;
(2)按规定应上交上级环保部门的排污费,应分级解库或交由上级环保部门解缴国库。
7、排污费减缓免
(1)因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或浓度发生变化而需要减免排污费的,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人员核实后,按规定予以减免;
(2)因排污量核定有误或执行排污费“四项收费”政策有误或核算有误的,一经发现,由监理人员予以纠正;
(3)因排污单位经济状况不佳而要求缓缴排污费(但不得减免排污费),由缴费单位提出申请,报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批准的缓缴期间内,不再征收滞纳金。
8、总结归档
征收排污费过程中的一切文件材料、票据等均须按规定整理归档。
七、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程序
1、收集信息
(1)排污费征收及拖欠情况;
(2)排污费解缴入库情况;
(3)污染治理需求;
(4)环保自身建设需求。
2、编制计划(1)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季、按半年或按编制污染治理贷款(补助)资金使用计划;
(2)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季、按半年或按编制环保补助费使用计划。
3、计划执行
(1)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各项资金使用计划,将环保补助资金拨入环保部门的资金专户;
(2)环保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拨付资金;
(3)按期收回污染治理贷款本息;
(4)用款单位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情况报表;
(5)环保部门向上一级环保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效益情况报表。
4、财务管理
(1)设立排污费征收专户及各项资金使用专户;
(2)按排污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设立排污费资金收支帐户;
(3)按规定及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送排污费财务季报、年终快报和收支预决算报表;
(4)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收支预、决算报表和其他报表。
5、总结归档
环保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一切文件、会计帐簿、票据、报表等均须按规定整理归档。
八、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1、及时取证
对监理中发生或发现的符合现场处罚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取证,制作《询问、调查笔录》。
2、陈述
(1)违法事实及证据;
(2)处罚理由及法律依据。
3、现场处罚
(1)填写《现场处罚决定通知书》一式二联;
(2)《现场处罚决定通知单》第一联交被处罚单位有关人员签收,第二联环境监理机构存档。
4、报告情况
将《现场处罚决定通知单》第二联、证据材料及《询问、调查笔录》呈报领导审阅。
5、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九、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基本程序
1、立案登记
对现场监理中发生或发现以及群众检举或控告的违法行为,填写《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登记表》。
2、调查取证
核实违法事实并取证,制作《询问、调查笔录》。
3、按处罚权处理
(1)属现场处罚范围的,执行《现场处罚工作程序》;
(2)属环境监理机构处罚范围的,执行本程序4—7;
(3)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填写《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建议书》,与调查材料一并上报。
4、审核决定
(1)监理小组提出行政处罚意见;
(2)听取被处罚单位陈述;
(3)审议小组审议处罚决定;
(4)监理机构负责人签发《环境监理行政处罚决定通知书》。
5、送达签发
送达人要求受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对拒绝签收的要注明送达情况。
6、强制执行
对超过起诉和复议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
1、现场处理
(1)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2)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单位和群众;
(3)其他应变事宜。
2、现场调查和报告
(1)勘察现场,了解情况;
(2)调查取证;
(3)事故速报;
(4)事故确报。
3、依法处理
(1)讨论、研究、决定事故处理意见;
(2)下达处理决定并提出赔偿意见;
(3)落实处理意见。
4、结案归档
填写《查处案件终结报告书》,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一、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
1、登记立案
(1)当事人书面或口头申请;
(2)申请审查并立案登记;
(3)调查准备。
2、调查核实
(1)现场调查核实污染事实;
(2)取证、鉴定等。
3、调解处理(1)召开当事人参加的协调会;
(2)制作会议纪要;
(3)制发《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意见书》;
(4)书写处理结果报告并上报。
4、结案归档
按一案一卷归档。
十二、环境监理稽查工作程序
1、计划管理
(1)按照《环境监理稽查制度》拟定稽查计划;
(2)应下级环保部门要求,实施环境监理稽查。
2、稽查范围
(1)检查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贯彻环保法律;法规及规章情况;
(2)监督检查下级环境监理机构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监理职责情况。
3、外部稽查
查阅下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有关文件、材料。
4、内部稽查
(1)听取下级环保部门及其监理机构工作汇报;
(2)查阅有关文件、档案资料;
(3)听取被监理单位的意见;
(4)环境监理现场稽查。
5、稽查处理
(1)正常;(2)异常;
对与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规章相悖的地方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等,报请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请人大、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
对不能依法履行监理职责的应要求其改正,直至报请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上收部分环境监理权限;
对不适合从事环境监理工作的下级监理人员,建议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将其调离监理岗位。
6、总结归档
(1)向同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环境监理稽查报告;
(2)有关文件、材料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