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甘草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0年甘草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一年来,在吴忠市委和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中心,重点抓好人工甘草基地建设。我县甘草产业发展坚持野生资源保护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生产加工与商贸流通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政府引导、项目支持、科技支撑、规模发展、加工增值”的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甘草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加大甘草深加工企业引进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盐池甘草”品牌优势,实现甘草产业突破性发展。现将我县2010年甘草产业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甘草产业发展情况。2010年全县规划新增人工甘草20万亩,截止目前,已完成人工甘草种植20.1万亩,其中甘草育苗10334亩、移栽40880亩、草原补播5万亩、人工补种封育10万亩;使全县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累计达到84.4万亩,留床面积达到50万亩。建立了花马池镇城西滩、王乐井乡孙家楼、高沙窝镇南梁、大水坑镇梁禾场等万亩以上规模的人工甘草种植基地5个,以冯记沟乡马儿庄、高沙窝镇南梁为核心完成野生甘草资源保护50万亩,建设采种基地15万亩。先后引进润达、大世界、凯创、北方电子交易所等甘草种植、流通服务以及深加工企业6家,培育扶持苙平、绿宝等甘草产销合作组织10余家,年收购加工甘草等级草、甘草饮片、甘草膏、甘草浸膏等甘草系列产品1万余吨左右,实现产值3000万元左右。高沙窝甘草营销市场和润达公司4500万罐甘草茶生产加工基地均已开工建设。
(二)甘草种植效益情况。今年以来,全县甘草产业实现产值8363万元。其中春季采挖甘草11000亩(水地3000亩,旱地8000亩),共产鲜草540万公斤,收入1944万元(每公斤3.6元),水地移栽平均亩产700公斤,旱地移栽平均亩产400公斤;采挖400亩育苗地,共采挖甘草苗2480万株,收入119万元(每株0.048元),亩均产苗6万株;甘草茶销售1800万瓶,收入6300万元(每瓶3.5元)。水地甘草育苗实行春季育苗,秋季采挖,亩投入2500元,亩收入3600元左右,农民亩均纯收入达1100元左右,当年就能见效;水地移栽是两年以后采挖,亩投入1500元,亩收入3440元左右,农民每年亩均纯收入达970元;旱地移栽是三年以后采挖,亩投入780元,亩收入1935元左右,农民每年亩均纯收入达385元。人工甘草种植确实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县委、政府把人工甘草种植作为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甘草产业发展的意见》、《盐池县甘草产业发展规划》、《盐池县2010年人工甘草种植实施方案》、《关于对县内外企业及种植大户在盐种植甘草给予以奖代补扶持政策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协调支农惠农贷款,不断加大对人工甘草种植的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甘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典型示范,带动规模发展。在推进甘草产业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典型示范、规范种植,以点带面,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支持、贷款帮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企业、大户、乡土人才集中连片建立人工甘草规范化种植示范区,示范带动周边群众采取股份合作、返租倒包、个人种植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展人工甘草种植,辐射带动全县甘草产业的发展。
(三)创新机制,拓展发展模式。积极鼓励企业、大户以及科技特派员等社会力量带资金、技术,通过创办产销组织、个人承包种植、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在种植大户与小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推动甘草产业发展。在扶持形式上积极探索“集中规模、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的新路子,引导甘草产业发展;在合作形式上建立了大户带动型、协会合作型、村企共建型、科技服务型、自育自栽型六种种植模式;在种植方式上积极引进示范机械宽幅播种、药剂拌种、覆膜保墒以及机械采挖等高效规范种植新技术新工艺,在种植模式上探索总结了水地育苗、水地移栽、旱地移栽、旱地直播、林药间作、草原封育补植等七种模式,有效降低了甘草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益,为全县甘草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等形式集中规模育苗,建立统防、统治、统管机制。在城西滩扬黄灌区集中连片完成甘草育苗8713亩,向大水坑、冯记沟等乡镇发放甘草种苗4000多万株。通过甘草育苗宽幅播种、种子药剂处理以及覆膜种植,使甘草育苗工效提高50%以上。
(四)科技支撑,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加大与自治区农科院、宁夏大学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合作,聘请区内外有关科技人才加强对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技术研究,破解甘草产业发展中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技术难题,明显增强了科技支撑甘草产业的发展能力。在科技服务中实行领导干部包乡、包园区,技术干部包村、包点负责制,举办宣传培训班、组织观摩学习、入户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甘草产业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种植甘草的深厚氛围。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甘草种植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1500人次,受理电话咨询300人次,举行各类观摩交流会议8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种植技术,激发了种植甘草的积极性。
(五)强化宣传,打造产业品牌。充分发挥“中国甘草之乡”、“盐池甘草”原产地证明商标两大品牌优势和“盐池甘草”宁夏著名商标优势,通过举办甘草产业发展研讨会、组织新闻媒体报道、外出展销等多种形式加大“盐池甘草”品牌的宣传,积极邀请国内外甘草研究、种植、生产专家、企业、大户等知名人士前来研究开发、投资办厂、宣传报道等活动,不断提高“盐池甘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盐池甘草”品牌。先后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甘草产品广告累计达10多个小时,在《宁夏日报》等新闻媒介宣传报道有关甘草产业发展情况20多次,在街道、公路沿线设置各类T型广告宣传牌15块、刷写甘草宣传标语50多条,有力地加大了对盐池甘草品牌的宣传力度。
三、存在问题
(一)甘草产业发展缺乏项目投资。甘草具有抗旱、节水、避灾等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上级部门没有甘草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导致甘草产业的规模发展受到制约。
(二)甘草病虫害防治技术滞后。近年来,甘草胭脂蚧防治虽然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仍没有较为科学的防治技术。同时由于劳动力工资的大幅提高,造成甘草种植用工投入成本不断提高。
(三)甘草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近年来,全县先后引进培育发展了润达、新世界等甘草深加工企业,主要进行甘草膏、甘草切片等初级产品的加工为主,但加工规模较小,对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野生甘草资源破坏严重。由于甘草种子价格高且逐年上涨,使得农民采摘时间提前,加之部分地区偷牧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野生甘草种子资源遭到破坏,种子质量明显下降。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进甘草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百万亩甘草基地建设,按照“企业+大户+农户”集中连片的运作模式,通过集中规模育苗,统一给群众供应种苗的方式,逐渐形成高沙窝、王乐井、冯记沟3个“甘草品牌”重镇,帑力将盐池县打造成西北最大的甘草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甘草交易集散中心。
二是加快甘草产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做好润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500万罐甘草茶生产基地建设协调服务,并加大与有关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甘草系列产品的研发,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力争通过3-5年培育壮大1-2家大型甘草精深加工企业。积极争取在盐池县城建立集甘草加工、营销、研发为一体的甘草城,促进甘草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建设,提高甘草产品附加值。
三是加大对甘草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组建甘草产业研发中心和研究团队,围绕甘草病虫害防治、采挖种植以及产品精深加工进行研究攻关,破解甘草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四是着力打造“盐池甘草”品牌。结合盐池古城、古风、古韵等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盐池甘草”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组织甘草研讨会、参加各类博览会以及电视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大盐池甘草品牌宣传,加大“盐池甘草”商标管理,积极协调自治区、吴忠市工商局加快对“盐池甘草”全国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积极推进盐池甘草GAP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盐池甘草品牌效应。
第二篇: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岳麓区住建局2011服务
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1年来,区住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岳麓区产业发展项目顺利推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2011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动协调服务,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今年,岳麓区委、区政府为确保全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突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街道、乡(镇)和房地产企业调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规划报建、路网配套等问题,使建设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局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区政府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搞好协调,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
一是定期调查摸底。我局行业管理科具体负责房地产项目的协调服务,年初召开了各街道乡镇分管房地产项目副职的会议,要求各街道乡镇及时掌握辖区范围内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按季度上报区住建局。今年全区计划启动房地产项目91个,实际启动67个,已完工项目4个,尚有24个项目因各种原因未启动。
二是定期调度。根据各街乡镇上报的情况,我局集中组织,由区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专题调度房地产重点项目,研究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协调解决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我局安排专人
负责清欠工作,逢节假日及特殊时期,积极开展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拖欠摸底调查,及时引导企业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尽量避免爆发上访事件。
二、积极引导,推动建筑行业新发展
我区现有总承包企业32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3 家,二级企业14家,三级企业5家),专业承包企业26家,劳务分包企业
26家。总承包企业以房屋建筑为主项的达31家,占总承包企业的97%;资质覆盖面达25个,占60个专业的42%,上半年坪塘建设集团填补了我区铁路专业资质空白。建筑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值持续攀升,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建安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25%;上缴税收4.5亿元,同比增长25%,建筑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1、开拓创新,展示建筑行业新特色
一是着力推进行业协会成立。为顺应当今形势发展需要,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科积极筹备,着力推动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岳麓区建筑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时代帝景多功能厅顺利召开。协会的成立,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加快我区建筑行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组织成立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区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行业科积极准备行业工会成立前期各项工作,长沙市岳麓区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也是全省首家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为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搭建平台,标志着岳麓区万名建筑工人从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家。11月29日省总民管部领导专程来调研,充分肯定了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工作,对岳麓区建筑行业率先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准备在全省各行业推广我区建筑行业工会先进做法。
2、深化服务,塑造建筑行业新形象
一是做好行业诚信建设服务。积极组织、深入指导企业参加
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湘华、西城、桐木、坪塘、岳麓山、金湘、清水、咸嘉8家企业被评为“AAA”企业;猎鹰、新望被评为“AA”企业;西城被授予“2009-2010长沙市建筑企业施工总承包十强”称号;西城、湘华、金湘、坪塘、桐木、岳麓山6家企业被评为“施工总承包先进企业”;坪塘、西城被授予“质量优胜企业”;坪塘、东方红、西城被评为“安全生产好企业”。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全力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工程。为提升建筑单位创优意识和积极性,年初确定创鲁班奖计划,并在局长的带领下对创优工程企业进行了专程走访,制定重点扶持措施,加强跟踪指导。在各
级部门和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由我区湖南省长沙湘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参建的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医技、住院大楼工程项目喜获2010—2011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捧回了我区第一个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
岳麓区住建局
2011年11月19日
第三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第四篇:2007白酒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泸州市江阳区建设局
2007白酒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2007年,按照市、区政府白酒产业发展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强化特事特办服务,狠抓项目管理,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考核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白酒产业发展领导组,将白酒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
二、强化服务指导,实行特事特办
我局确定了定领导、定人员为白酒企业发展服务,定期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制定并落实了白酒产业发展特事特办制度,凡是落户我区的白酒企业,从选址定点、规划审批、施工审批到竣工验收,一律即事即办,凡是当天能办好的事情,绝不拖到第二天,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全年办理黄舣白酒园区等15家酒类企业建设项目,建
筑面积35318.78平方米,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安全管理法规进行监管,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地勘单位五方责任主体依法履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无重特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发生。
四、狠抓配套建设,确保平稳安置
为配合黄舣白酒园区项目建设,按照区政府要求,着手进行黄舣镇规划修编,现已完成规划评审工作。牵头指导修建一期安置房26栋,安置搬迁户624户,严格工程质量监管,一期安置户已全部入住新房。二期安置房已全面顺利启动。
五、广泛宣传动员,积极招商引资
按照区政府要求,派出专家组对安置户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推动白酒园区建设按进度进行。牵头到广州、上海等地招商引资白酒企业,一个较大的白酒企业项目正在洽谈中,可望2008年上半年落户我区。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六日
第五篇:蓝莓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怀宁县处于安徽西南部,背依大别山,面朝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蓝莓消费潜力巨大。自然条件低山丘陵资源丰富适合蓝莓种植,生态环境良好,具备生产高品质蓝莓生态条件。1998年省农科院在县园艺场进行了示范种植并取得成功,2004年开始,对怀宁山场土壤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论证,并于当年成园试种。于2011年始蓝莓商品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安徽蓝莓第一园”等蓝莓基地的发展,显示本地气候、土壤适合蓝莓的生长,提高周边消费者对蓝莓的认知,培养了蓝莓生产管理人员,显著地经济效益示范带动了一批农户。目前,蓝莓种植面积增至2.3万亩,培育了45家蓝莓产业化企业,2家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规模种植、游客采摘、预冷保鲜、食品加工等较为完整的的蓝莓产业。
一、远景规划
近年怀宁县把蓝莓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扶持推广。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产地优美、生产精细、管理智能、品质高端、产业融合”的要求,优化怀宁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以保护和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蓝莓产业。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物质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产业生产及管理人员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扩大蓝莓产业规模,提高蓝莓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延伸产业链,发展以蓝莓为主题的休闲观光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打造“独秀故里、蓝 1 莓之乡”。争取经过5-10年努力,将怀宁县建设成为长江流域蓝莓产区的蓝莓产业中心,立足长江流域,引领全国的蓝莓产业发展。建设成为长江流域蓝莓科技研发基地、蓝莓新品种展示与繁育基地、蓝莓现代化规模化种植生产示范基地、区域蓝莓产品交易中心、蓝莓贮藏冷链物流基地、蓝莓精深加工企业集聚区和蓝莓产业化服务基地。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控
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选择适宜品种,开展标准生产。并对生产、加工、销售部门员工进行培训,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农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按照标准检查监督。建立以怀宁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为核心,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室为骨干,各蓝莓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检测室为支撑的蓝莓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产品质量管理宣传,对基层蓝莓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从检测能力和技术手段上,提高蓝莓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水平和公认性,为蓝莓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建立蓝莓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蓝莓消费安全。2017年怀宁县在安徽美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开展了蓝莓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三、品牌创建。“怀宁蓝莓”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及保护产品进入正式申报程序。五家企业获得“三品”认证,“冰霜”、“独秀山”、“福贝特”、“独秀谷”、“盛丰”等品牌在上海、深圳、合肥等大中城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在黄墩镇举办的蓝莓节庆活动,很好地在国内外推介了我县的蓝莓产业,形成怀宁蓝莓的良好的国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吸引高水平的投智投资和 2 企业拓展一线城市蓝莓市场。5月26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小蓝莓在脱贫攻坚热土中扎根”长篇报道,肯定了怀宁蓝莓产业发展及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
四、经济社会效益
2017年全县年产值超5000万元蓝莓企业预计达到两家,至2017年,美林公司已销售蓝莓鲜果及产品6200万元,新增蓝莓基地3800亩,带动贫困户516户,其中怀宁446户。独秀山蓝莓公司已销售蓝莓产品2300万元,手持订单2100万元,新增蓝莓基地3100亩,带动贫困户330户。一家科技研发型龙头企业安庆蓝莓公司依托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良蓝莓种苗销往合肥、池州、黄山、铜陵等地市,共达20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