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

时间:2019-05-12 21:4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

第一篇: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pdf

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打印 | 下载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since Chongqing Becomes Municipality Liu Yue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represen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rk to measur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Therefor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Chongq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selects fiv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service indus-tries, adopt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Servic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to develop fast.Keywords: Service Industry;Mathematical Statistics;Chongqing;Countermeasures 1 衡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的 选取

本文所指服务业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的行业 多,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科学地评价一个区域服务业 的发展水平, 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科学客观的评系统性 原则, 能较全面地反映区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本文 选择了五项指标: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第三产业的 就业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服务密度、GDP。在产业经济学中,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第三产 业的就业比重这两个经济指标一直被用作衡量第三 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这两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 度、一定层面上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但是, 这两 个比重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们反映的发展水平是一种相对水平, 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相对衡量指 标。

为了弥补相对指标在衡量服务业发展状况时的 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的缺陷, 本文引入人均服务产品占 有量和产业密度两个绝对指标。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 是按区域内人口计算得来的人均服务增加值。人均服 务产品占有量高, 就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的绝对水平高。产业密度指的是一、二、三产业在某一区域内的空 间布局, 分别被称为农业密度、工业密度和服务密度, 服务密度越高, 说明区域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就比较 高。

此外,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在计算产值

作者简介: 刘越, 1975 生, 河南省信阳人,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为当代经济理论、经济管理与区域经济。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刘 越

摘 要: 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 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 认清重庆市目前服务业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五项衡 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分析方法, 力求客观地评价重庆市服务业发

展的现实状况,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重庆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词: 服务业;数理统计;重庆;对策 第9 期(总第108 期)2008 年9 月 No.9(Series No.108)Sep.2008 统计教育

Statistical Thinktank 第9 期 刘 越: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比重等相对指标时, 还是在计算人均服务产品的占有 量等绝对指标时, 人们都在寻找和利用一个相同的数 值, 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 其实,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第三产业(不仅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极 其重要的隐性指标。它对第三产业的服务需求的影响 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产业经济学中的第三产 业产值方程和就业方程模型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产业产值方程1 为: Y3=-11.9963+7.0724LnX(1)第三产业就业方程2 为: L3=1.2086X0.4133(2)其中:Y3 是第三产业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 X 代表GDP L3 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从公式(1)(2)中, 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 就业比重分别与国民生产总值构成对数函数和幂函 1、2.两个方程是根据1997-2007 年《重庆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整理并用Eviews3.0 软件回归出来的, 且两个方程均通过了检验。

表1 1996-2006 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增加值 320 563 545 591 648 729 827 936 1060 1347 1557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表2 1996-2006 年重庆市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 单位: 元/人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人均服务产品 1061 1852 1782 1923 2099 2354 2659 2993 3372 4253 4891 资料来源: 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的数据计算所得。图1 1996-2006 年重庆市三产增加值变化图

图2 1996-2006 年重庆市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示意图 数相关关系。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1)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总量的不断增 长, 人均服务产品和服务密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表1 和图1 可以看出重庆市服务业呈逐年递增趋势, 且增 长速度加快,2006 年重庆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57.59 亿元;从表2 与图2 可以看到重庆市人均服务产品占 有量也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6 年重庆市人均服务产 品占有量为4891.92 元/人。

(2)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目前增 加量居各产业之首。重庆直辖以来, 一产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二产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趋于稳定, 基本在40%-43%之间;第31 2008 年

图3 重庆市1996-2006 年GDP 中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 表3 重庆市1996-2006 年GDP 中三次产业比重 单位:%,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一产 24.2 22.6 20.9 19.2 17.8 16.7 16.0 14.9 15.9 15.1 12.3 二产 41.8 22.7 41.0 40.9 41.3 41.6 41.9 40.5 41.3 41.0 43.0 三产 34.0 41.7 38.1 39.9 40.9 41.7 42.1 44.6 42.8 43.9 44.7 GDP 1009 1350 1429 1479 1589 1749 1971 2250 2665 3070 3486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表4 重庆市1996-2006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较 单位: 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一产增加值 261 304 298 284 283 293 315 336 423 463 428 二产增加值 427 304 585 604 657 727 827 977 1181 1259 1500 三产增加值 320 563 545 591 648 729 827 936 1060 1347 1557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表5 重庆市1996-2006 年三次产业吸纳社会从业人员贡献率比较 单位:% , 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一产 59.5 58.9 58.5 58.1 56.1 54.5 53.1 51.6 50.6 49.3 48.3 二产 20.3 19.7 18.5 16.7 16.3 16.8 16.8 17.3 17.5 18.9 19.1 三产 20.2 21.4 23.0 25.2 27.6 28.7 30.1 31.1 31.9 31.8 32.6 GDP 1009 1350 1429 1479 1589 1749 1971 2250 2665 3070 3486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除了1998 年之 外, 1997 年为41.7%, 2001 年达到41.7%后仍不断上 升, 且从2001 年开始, 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 一产、二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居三次产业之首, 到 2006 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上升到44.7%, 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仅如此, 自2001 年, 重庆市 第三产业增加值新增量开始高于一、二产业, 居三次 产业之首。(具体数据见表

3、表4)(3)就业比重不断增加, 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 渠道。从表5 可以看到自重庆市直辖以来, 一产吸纳 社会从业人员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1996 年的 59.5%下降到2006 年的48.3%, 农业有大量的剩余劳 动力。1997 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的人员构成为58.9:19.7: 21.4, 而且从1997 年以后第三产业吸纳社会从业人员 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 2006 年为32.6%。自1997 年以 来, 重庆市二产吸纳社会从业人员贡献率由于多种原 因基本稳定在16%-20%之间, 二产吸纳劳动力就业有 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 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每年吸收了大批 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大批富余劳动力, 为顺利实 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作出了贡献。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国内

比较分析

(1)重庆在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中处于首 位(具体数据见表6)对重庆市32 个区县进行比较, 可以看到, 重庆第 三产业发展水平在重庆市各区县均处于首位。从表6 可以看出重庆市各区县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差距 博士论坛32 第9 期

表6 2005 年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GDP(万元)三产增量(万元)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元/人)服务密度(万元/km2)重庆市均值 1032549 418274 37.58 2832.570313 161.0228 重庆 12947300 6709000 51.81 11626.17 1226.06 巫山县 204918 97042 47.35 1623.05 32.81 万州区 1334488 602820 45.17 3531.46 174.38 永川市 1131301 495108 43.76 4602.66 314.15 巫溪县 147340 63748 43.26 1220.76 15.82 万盛区 189713 80121 42.23 2998.54 141.56 潼南县 609649 255832 41.96 2823.75 161.41 丰都县 368177 151338 41.10 1902.43 52.17 合川市 1304562 527301 40.41 3502.5 223.81 忠县 438710 176980 40.34 1831.52 81.03 黔江区 366227 145976 39.85 2878.08 60.9 石柱县 2522227 98199 38.93 1891.71 32.59 綦江县 807747 308955 38.24 3262.12 141.59 奉节县 450267 172125 38.22 1698.83 42.12 酉阳县 201219 76767 38.15 1012.22 14.84 涪陵区 1350804 504822 37.37 4516.21 171.36 彭水县 292190 108025 36.97 1714.95 27.68 大足县 678642 248677 36.64 2678.27 178.9 云阳县 436065 154129 36.34 1189.08 42.41 江津市 1332929 480529 36.05 3294.68 150.17 铜梁县 723279 256406 35.45 3189.53 190.92 城口县 101141 35417 35.01 1521.35 10.78 秀山县 274143 95721 34.91 1545.13 39.07 荣昌县 584194 203715 34.87 2484.63 188.3 武隆县 298796 102308 34.24 2551.32 35.27 开县 704895 239574 33.98 1551.54 60.51 长寿区 870234 278679 32.02 3165.37 196.95 壁山县 661046 208682 31.56 3409.28 228.82 南川市 621265 192209 30.93 2973.99 73.87 梁平县 488426 143782 29.43 1625.57 76.08 垫江县 509224 146000 28.67 1604.92 96.18 双桥区 90449 24798 27.61 5220.63 670.22 资料来源: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06 年的数据计算所得。

说明:表中各区县的排名是按照重庆市2005 年各区县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的大小的顺序排名 比较大。从GDP 来看, 重庆2005 年GDP 为12947300 万元, 其中双桥区最低为90449 万元, 而全市平均值为 1032549 万元,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12.5 倍;从三产增量 来看, 重庆为6709000 万元, 最低是双桥区为24978 万 元,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16 倍;从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 来看, 重庆是51.81%, 最低是双桥区为27.61%, 重庆 是全市均值的1.3 倍;从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来看, 重 庆是11626.17 元/人, 最低是酉阳县为1012.22 元/ 人%,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4.1 倍;从服务密度来看, 重 庆是1226.06 万元/km2, 最低是城口县为10.78 万 元/km2,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7.6 倍。(2)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选取全国31 个省市进行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重庆 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 可见差距, 也 可见成绩。

从表7 可以看出重庆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是居于中等水平的。从总量上看, 2006 年 重庆市GDP 为3486.2 亿元居全国第24 位;三产增量 为1557.59 亿元居全国第21 位。从三产的产值比重和 就业比重来看, 重庆市在全国分别排在第4 位和第19 刘 越: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33 2008 年

表7 2006 年全国31 个省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省市 GDP(亿元)三产增量(亿元)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三产就业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万元/人)服务密度(万元/km2)北京 7720.3 5405.1 70 64.5 3.42 3217.3 天津 4337.73 1732.93 40 44.7 1.61 1533.6 河北 11613.7 3937 33.9 32.1 0.57 199.8 山西 4746.5 1727.4 36.4 32.6 0.51 110.5 内蒙古 4790 1818.77 38 33.1 0.76 15.4 辽宁 9257.05 3559.85 38.5 33.7 0.83 241.7 吉林 4249.23 1676.64 39.5 34.5 0.62 89.5 黑龙江 6216.8 2085.4 33.6 31.2 0.55 45.9 上海 10296.97 5205.35 50.6 58.9 2.87 8209 江苏 21548.36 7817 36.3 34.2 1.04 761.9 浙江 15649 6288 40.2 38.7 1.26 617.7 安徽 6141.9 2458.7 40 31.7 0.4 176.9 福建 7501.63 2880.32 38.4 35.6 0.81 237.3 江西 4618.8 1513.5 32.8 33.4 0.35 90.7 山东 21846.7 6978.8 32 35.6 0.75 456.1 河南 12464.09 3652.27 29.3 30.1 0.37 218.7 湖北 7497.17 2993 39.9 36.5 0.49 161 湖南 7493.17 3038.4 40.5 35.1 0.45 143.3 广东 25968.55 10966.57 42.2 47.9 1.18 517.3 广西 4801.98 1887.82 39.3 31.2 0.38 79.8 海南 1052.43 420.44 39.94 40.1 0.5 123.9 重庆 3486.2 1557.59 44.7 32.4 0.55 189 四川 8637.8 3259.1 37.7 29.8 0.4 67.2 贵州 2267.43 892.53 39.4 19.7 0.23 50.7 云南 4001.87 1540.53 38.5 21.1 0.34 39.1 西藏 290.05 158.98 54.8 39.5 0.57 1.3 陕西 4383.91 1577.26 36 35.7 0.42 76.7 甘肃 2275 893.58 39.2 30.2 0.34 19.7 宁夏 706.98 280.26 39.6 29.3 0.46 42.2 青海 641.05 240.63 37.5 27.5 0.44 3.3 新疆 3018.98 1047.88 34.7 30.5 0.51 6.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7)》提供的原始数据计算所得.位, 尤其是三产的产值比重在四个直辖市中超过天津 市;从相对值上分析, 重庆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 较高的, 尤其是服务密度在全国排在第12 位。但同时, 也可看出重庆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 差距还 是很大的。4 促进重庆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 策建议

第三产业是重庆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 中有许多行业是为第一、第二产业的高效生产提供必 要服务的, 这些行业自身的成长就会直接促进第一产 业和第二产业相关部门的增长。此外, 第三产业被普 遍认为是一个广泛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 在重庆市 更是如此。因此, 第三产业的稳定发展也是经济快速 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重庆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认识, 积极扶持, 做好规划, 提高服务业增 加值及其在GDP 中的比重。重庆市长期以来存在服务 博士论坛34 第9 期

业总量较小, 结构不合理, 竞争力弱等问题, 这既与重 庆市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不高有关, 也与认识 上不足有关。要促进重庆市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必须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正确看待重庆市工业和服务业的 关系,充分利用重庆市制造业的相对优势, 发展专业化 的生产服务业, 带动和扶持其他服务业, 增加服务业 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与此同时, 要做好发展重庆市 服务业的中长期规划。

(2)创造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 打破行业垄断。重 庆市政府可以利用国家大好的经济政策环境改进和 提高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 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 施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允许非 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等。

(3)加大实施科教兴渝和可持续发展力度。今后 各省市的综合实力更多的要看其科技实力、科技转化 成生产力的过程和效率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等, 因而必须加速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尤其 是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为其奠定基础后, 他们的发 展应逐渐成为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4)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改革开放。20 世纪九十 年代以来发展缓慢的第三产业, 大多数是改革开放滞 后的部门, 如金融、保险、电讯信息、教育、卫生, 以及产 业服务业等, 非国有经济的进入被禁止或限制, 国有 经济处于垄断或直接垄断经营。由于行业缺乏竞争, 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导致新型服务业 或新服务项目的发展受到阻碍, 结构变动和优化受到 影响。应当通过深化改革, 逐步取消或调整不合理的 产业限制政策, 加大市场准入, 大力发展咨询业、会 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和劳务技术服务业, 允许 更多的经营者进入, 通过平等竞争, 降低服务价格, 提 高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办教育、办医院, 培育民间投资 为主体的经营主体。

(5)优化结构, 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以罗斯托为 代表的产业经济学家认为, 现代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 个结构变动的过程, 它根植于现代技术所提供的生产 函数的累积扩散之中, 结构比总量更重要, 离开了结 构分析, 就无法解释总量为什么增长和如何增长3。重 庆市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除了要在总量上提高之外, 还要调整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 构建重庆 市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一是要优化内部结构, 重点发 展我市服务业第二层次, 即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

门, 比如会计、法律、营销、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技 术、咨询培训、旅游、房地产等。二是要优化服务企业 结构, 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 搞活中小企业。产业发展 要靠企业, 企业竞争力提升是重庆市服务业发展的关 键。目前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大型、特大型企业不多, 竞 争力弱。所以要对现有的服务企业实行重组兼并, 整 合资源, 培育市场信誉度高、辐射性强的大公司、大集 团。同时, 结合服务业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特点, 积极鼓 励中小服务企业发展, 为中小企业提供切实的资金、信息、科技和政策服务, 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 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

(6)加快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很多第三产业部 门尤其是新型服务业, 依赖于经济的市场化, 而我国 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尚不完善, 特别 是许多第三产业部门的市场化程度低, 对服务业的充 分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 需要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加 快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以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带动 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 第三产业的发展实 质上是各类服务业的发展, 它必须具有相对集中的人 口, 只有人口集中的地区, 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各类 行为才有发展基础。同时, 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 规模普遍较小, 因此, 应以大城市为龙头, 以中小城市 为骨干, 以小城镇为依托, 加强宏观政策对城市发展 的推动作用, 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生 活服务、住宅条件, 形成人口的集聚效应。参 考 文 献

[1]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8.[2] 江小涓.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3] 国家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1997-2007 年)[Z].[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年)[Z].[5] 胡正梁,王均文.发展现代服务业各地新动向[J].山东经济战略研 究,2005,(5).[6] 刘希宋,叶东.新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原因和对 策[J].经济师,2005,(1).[7] 林民书,韩润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结构调整[J].厦 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 顾乃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J].经济 经纬,2002,(2).(责任编辑 扈媛媛)3.杨建文等.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 2004.162.刘 越: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35

第二篇: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

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

(2012年12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 2012年12月28日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第41号公布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资料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统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大市情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和监督检查。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组织、管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统计业务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第六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侵犯。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对象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的统计调查,有权拒绝提供统计资料。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信息技术设施。

第九条 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违法信息应当纳入相关信用诚信系统,供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

第十条 统计工作应当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检举统计违法行为。

第十一条 对在统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统计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十二条 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

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与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下级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不得与上级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重复。

第十三条 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审批,经批准予以实施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定期公布。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与该统计调查项目一并审批。

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规定。

第十四条 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实施或者共同实施;其中,重大市情普查,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第十五条 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第十六条 工商、编制、民政、税务、质监等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统计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根据行政记录资料建立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第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根据基本单位名录库有关信息,及时书面告知统计调查对象与政府统计机构建立统计关系,接受统计调查任务。

统计调查对象应当自被告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与政府统计机构建立统计关系,接受统计调查任务。

第三章 统计资料

第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和保密等管理制度。

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

(二)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检举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二十一条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二)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要求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拒绝和抵制,并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监察机关检举。

第二十二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地方统计数据以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为准。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审定、公布、出版本地区的基本统计资料。第二十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其中,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有重复、交叉的,应当在同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协商后,由本部门公布。

第二十四条 传媒机构采用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内容上应当与其保持一致。

传媒机构采用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尚未公布的统计资料,应当经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并注明资料来源。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有关单位考核评价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发展水平和工作实绩等所使用的各项统计资料,应当以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或者核准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非经批准,保密的统计资料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泄露。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第二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保密的以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二十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第三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统计业务接受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设置统计机构。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居住地区统计工作,统计业务接受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或者专职统计人员的指导。

第三十一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履行统计工作职责的机构,或者配置专职、兼职统计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可以委托统计代理机构完成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第三十三条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统计工作人员,应当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第三十四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安排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

第三十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的统计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支持统计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统计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十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其中,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负责人或者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及时告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统计工作需要,可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工作进行巡查。

第三十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其组织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统计数据进行稽查核实,并协助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移送有关统计违法案件材料。

第四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统计违法案件。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可以直接查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范围内的统计违法案件。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统计违法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

第四十一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要求检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据实作出书面答复;

(二)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三)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四)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五)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第四十二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第四十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配备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政府统计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统计执法检查机构。第四十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中具体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统计业务知识,参加执法培训,取得执法证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统计调查对象未按规定建立统计关系、接受统计调查任务的,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个体工商户有前款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或者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第四十七条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或者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进行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安排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任务的,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民间统计调查活动以及境外的组织、个人进行的统计调查活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条例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庆市统计工作总结

二00二年重庆统计工作总结

2002年12月

2002年,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副总理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全国统计局长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以重新整合“双基”工作为基础,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创新,全市统计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一、“双基”整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的现状,年初我市提出了“重新整合‘双基’工作、夯实统计工作基础”的战略部署。围绕这一战略部署,一年来,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整治措施:一是以市政府名义首次下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渝府[2002]68号),对进一步加强全市统计“双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重庆直辖以来的第一次全市统计工作会议,各区县(自治县、市)分管统计工作的区(市)县长、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统计负责人参加了大会。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出席了会议。市政府副市长赵公卿在会上就进一步加强统计“双基”工作再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三是市统计局领导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深入到三峡库区及边远贫困山区调研统计“双基”工作,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四是各地统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按照市长对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市政府68号文件及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以统计“双基”工作为重点的统计执法,重新清理并核实了乡镇(街道)统计站及专(兼)职统计人员情况,定期抽查了基层报表、统计台帐等基础工作。五是开展了以万州区、南川市两地为代表的统计“双基”整合工作试点。

在全市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开展的统计“双基”整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市有23个区(市)县成立了社会经济调查队(或城调队),并已开展工作,大都充实了3至10名工作人员,当地政府为调查队划拨了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经费。这些区(市)县分别是:渝中、大渡口、江北、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大足、璧山、梁平、垫江、忠县、开县。二是渝中、万盛、江津、铜梁、荣昌等地,特别是三峡库区的巫山、奉节、云阳、万州、丰都等区县统计局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在当地政府和市局的积极支持下,有的搬进了新办公大楼,有的新购置了多台计算机、打印机、空调等,并适当扩大了办公室面积。三是大部分区县(自治县、市)建立或进一步巩固了乡镇统计站,没设统计站的,都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四是城乡调查网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市主城九区的城市住户样本扩充工作取得了进展,启动早的开始向市队报送资料,有的开始了试行记帐,有的已制定了实施方案,正着手组织实施扩大样本容量工作。我市农民收入抽样调查县级网点得到全面落实,利用抽样调查测算农村经济总量的工作进一步深化,测算结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好评。我市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质量监测网络正式启动。此外,在国家统计局领导的关心下,国家城调总队和市统计局已决定在我市新建五个城市调查点,以进一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五是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村、社一块的统计数据质量较以前有很大改观,统计台帐、基层报表等基础工作比以前更加规范。

二、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数据质量,今年我市采取了以下两种切实有效措施:

1、进一步加强了对统计数据特别是基层统计数据的审核和评估。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大都建立并认真实施了自上而下的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在审核中做到了层层把关,严格检查,对审核中发现的异常数据都进行了反复核实,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都进行了及时处理,有效地克服了统计数据特别是基层统计数据在填报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各级统计部门还实行了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重点加强了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的评估论证。在评估过程中,各级统计部门邀请了相关部门、相关处室、相关专家共同参与评估论证,确保了各项统计指标数据的准确、可靠。另外,市统计局利用去年制定的《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和《重庆市各区县GDP相关系数统计表》,特别加强了对区县GDP的质量评估,目前在增长速度的计算上市局测算数和区县汇总数的误差已降到了1个百分点以内,全市的核算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进一步加大了统计法制建设力度。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个中心,今年我市全面加强了统计法制建设,先后开展了三期统计检查员及统计普法骨干培训,通过立法调研初步拟定了新的《重庆市统计登记办法》,重新修改并增设了统计法律文书,进一步规范了统计执法基础工作,全力开展了统计“四五”普法工作等。各级统计部门还结合统计“双基”整合工作,在多领域、多行业广泛开展了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的统计执法检查。据统计,全年共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34件,结案138件(含去年立案今年办结的案件),其中受到警告和罚款的有86件,责令改正的有29件,通报批评的有15件,党纪处分的有2件,共处罚款52万元。通过开展统计执法,不仅有力地震慑了统计违法者,树立了《统计法》的法威,而且进一步净化了统计工作环境,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确保了统计数据质量。

三、统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1、高质量开展了多项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在认真抓好对当地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的同时,结合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需要,先后高质量开展了中介服务业统计、最终消费统计、利用内资统计、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统计、民间投资统计、人口变动统计、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等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还按照“加强沟通联系、增进理解支持、促进统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先后与交通委员会合作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与外经贸委合作开展了外资调查;与商委、工商局、粮食局合作开展了商贸流通规划调查;与规划局合作开展了综合交通调查;与妇联等部门合作进行了妇女儿童两纲监测;与旅游局共同进行了“黄金周”统计调查等。通过开展这些统计业务工作,及时为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提供了大量优质高效的统计信息。据统计,市统计局全年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统计信息665篇(次),被市委、市政府采用453篇(次),被中办、国办采用4篇(次),采用频率为68 %,报送篇数和采用篇数在全市各部门名列前茅。各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也向当地党政部门报送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统计信息资料。

2、统计服务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肯定。各级统计部门紧紧围绕当地党政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通过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广泛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今年市统计局围绕市领导关心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通过调研撰写并提供的分析报告��《重庆市城镇失业率升至X%》,引起了市委书记贺国强和市长包叙定的高度重视。贺国强同志在这篇分析报告上批示指出:该分析报告反映的问题确值得高度重视,建议集中检查一次年初召开的扩大就业工作会议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争取较多的人员就业。包叙定同志对该报告作了长达300多字的重要批示。市企调队撰写的调查分析资料《大多数企业信赖本届市政府》,包叙定市长阅后作了长达800多字的重要批示。这是重庆直辖以来市领导对统计分析资料批示字数最多的一次。市政府办公厅还以文件形式向全市全文转发了该分析报告和包叙定市长的重要批示,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整改和落实。市统计局提供的分析报告《重庆新产品开发形势分析及建议》,包叙定市长阅后批示指出:“这个分析很好。请远牧(市经委主任)、张勤(市科委主任)同志认真研究改进意见,特别是最后的几点建议要抓紧实施。”市统计局提供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外资企业看好我市经济发展前景》等多篇分析报告,先后得到了市领导包叙定、王鸿举、甘宇平、许忠明、吴家农、赵公卿、陈际瓦等的高度评价。市统计局承担的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监测工作因成绩显著,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鹏的高度赞扬和国际友人的赞许,也多次受到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好评。受市人大主任王云龙、市委副书记聂卫国的委托,市统计局及时开展了“反腐倡廉”调查和“严打整治与社会治安”调查,调查质量得到了王云龙主任、聂卫国副书记的称赞,调查结果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我市沙坪坝区、渝中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北碚区、南岸区、渝北区、万盛区、开县、忠县、铜梁县、潼南县、巫山县、合川市、江津市、永川市等区县统计局也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统计服务工作,其提供的多篇分析报告也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有的建议和意见还被当地党委、政府加以采纳,充分发挥了统计部门应有的作用。

3、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为社会公众服务方面,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或经济新闻专访,编印发送《统计月报》、《统计快报》、《统计年鉴》,以及以INTERNET网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市统计局还协助市委宣传部及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国信息报、重庆日报、香港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了“重庆直辖五周年”宣传报道,并组织专门力量整理出版了全面反映直辖五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数字重庆》小册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此外,统计课题研究和统计学会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在统计课题研究方面,市统计局特别加强了与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学院等院校的密切合作和联合攻关,先后单独或合作完成了《当前重庆市死亡状况研究》、《20年来重庆市生育水平演变的研究》、《重庆能源消费与需求预测》等十多篇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为全面提高我市统计课题研究水平开辟了新路。市统计局承担的《三峡库区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价系统》软课题荣获了全国第六届统计科研成果课题类三等奖,打破了市局多年来在这一奖项评选中榜上无名的局面。在统计学会工作方面,今年重庆市统计学会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了重庆市首届统计学术年会,并邀请了中科院院士陈希孺出席了会议。此外,由市统计学会推荐参加中国统计学会“露露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6篇论文全部获奖,其中《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综合评价中权数的比较研究》一文荣获了一等奖。

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新突破

今年我市顺利开展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有关工作并取得新突破。

1、全面试行了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试行新的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即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是今年全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市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要求,成立了重庆市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领导小组,并于4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试行改革。市统计局党组对此次改革极为重视,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永生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符合我市具体实际的贯彻实施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做到了与完善现行工业报表制度和指标体系的结合,做到了与统计“双基”整合工作的结合,做到了与统计法制建设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的结合。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林贤郁在重庆调研时,对我市开展的这项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贺铿副局长特别指出,重庆市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业发展速度误差较小,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试行工作搞得不错。

2、认真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和投资者信心指数编制工作。受国家统计局委托,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及投资者信心指数的编制试点工作,在进一步拓宽投资统计服务领域方面进了大胆探索。为搞好这项改革,我市成立了由市统计局牵头,市统计局投资处、市计委投资处、市经委投资处、渝州大学经济学系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课题小组,并在国家局投资司的指导下对试点项目进行了联合攻关。课题组通过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多次召开研讨会等措施,对试点方案进行了反复、深入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及投资者信心指数编制方案。因工作成绩显著,我市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表扬。

3、广泛应用了抽样调查技术。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抽样调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先后开展了限额以下批零餐饮业、建筑业、人口变动情况、城镇劳动力、居民出行情况、农村移民、直辖五周年民情民意、房地产投资状况等二十多种抽样调查,及时、快速、准确地反映了我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关情况,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此外,我市还大力进行了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新产品分级次认定及统计核算规定;积极稳妥地推进了179户房地产企业、70户工业企业的联网直报工作,实现了与全国联网直报工作的同步运行。

五、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今年,我市继续加快了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广域网建设成绩突出。在市统计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市电信部门及各地统计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市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前往广东等地学习、举办广域网工程培训会、安装广域网帧中继线路等一系列具体、繁杂工作,目前已成功实现了市统计局与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以及各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之间局域网的互联互通,彻底改变了过去“拨号上网”的陈旧落后方式,大大提高了统计办公效率。

2、统计信息网建设效果明显。各级统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统计部门信息资源丰富和先进便捷的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大了统计信息网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大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这些网站不仅网页设计新颖,而且栏目多样、内容丰富,一些可公开的重要文件及数据资料均可在网上查询、使用,既提高了统计部门的对内对外服务水平,又较好地宣传了统计局,展示了统计部门的良好形象。

3、办公自动化建设顺利推进。我市的双杨OA系统已在市统计局(队)全面运行,市局(队)领导及局属各部门已开始通过该系统处理部分公文或信息。市统计局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实行了电子政务办公(即公文或信息的上传、下载,全部通过专用电子邮箱进行)。

此外,我市的统计网络升级工作于年初正式完成,网上报表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并率先在全国完成了省(区)市统计局到国家统计局的256K帧中继线路的提速任务。

六、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

1、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一次通过国家验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要求,我市高质量开展了基本单位普查工作。此次普查是近年来我市开展的又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近年来我市面临困难最多(如行政关系复杂、区县经济状况差距大、三峡移民搬迁、区县机构改革等)的大型普查之一。在整个普查过程中,各级基普办克服重重困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加强与宣传部、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注重普查与统计登记和年报工作的有机结合,注重普查前的多形式宣传助推作用,各项组织工作有条不紊,确保了此次普查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在市基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经过全市各级基普办的精心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全市近两万名普查员的艰辛努力,我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如期圆满完成,所有调查数据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

2、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圆满完成。按照《重庆市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利用规划》的总体安排,我市深入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截止年底,市统计局已联合社会各部门力量完成了《重庆市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报告》、《重庆市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究》等15项课题,撰写了我市有关人口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家庭、老龄化、就业、生育、死亡和再生产等覆盖人口基本内容的16篇系列分析报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总和生育率等一系列日常人口统计无法获取而社会又非常急需的社会经济基础数据。市统计局还在重庆统计信息网站上开辟专栏,对我市人口普查的丰硕成果进行了大力宣传,及时满足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全市人口状况的了解,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投入产出调查及第三产业普查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在国家统计局的直接指导和市统计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圆满完成了国家统计局布置的投入产出调查试点任务,即将开展的第三产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市级普查领导小组已经建立,市政府向全市发文布置了相关工作,普查方案正在精心研制中。

七、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

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是今年我市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统计局党组大都把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摆在了本局工作的优先战略位置。根据“存量改善,增量调整”的指导方针,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市的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统计干部队伍正在我市逐步形成。

在存量改善方面,各级统计部门特别是市统计局,通过采取出国培训、在职轮训、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等多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年市统计局已资助了1名出国留学研究生、2名国内硕士研究生和数十名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的在职干部;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院士陈希孺、河南财经学院教授陈相成、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等专家、学者来局讲课;举办了公务员英语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普通话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或办法,切实加强了统计干部对统计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入世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干部队伍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市统计局还通过采用竞争上岗、干部轮岗等方法,选拔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处级干部,并对不适合担任领导干部的处级领导,采取就地改“非”的办法,在全局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能上能下的干部用人机制。在增量调整方面,各级统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招录了数量不等的高层次人才(如市统计局今年招录了十多名大学本科生充实到了局属有关部门),为统计干部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改善了我市统计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统计干部队伍的整体层次。

市统计局还于今年八月中旬在重庆邮电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区县(自治县、市)新任统计局局级领导任职培训班。此次培训,对进一步提高我市统计系统特别是区县统计局领导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对进一步强化我市统计管理者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八、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新丰收

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狠抓局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通过开展创“文明”或“先进”单位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统计改革和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呈现新面貌。各级统计局党组特别是市统计局党组,按照“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度以及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等,保证了局领导班子和全局职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加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协调,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了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领导集体,在全局形成了上下齐心、团结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2、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各级统计部门按照中纪委、市纪委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从政行为,强化了廉洁自律意识,狠抓了反腐败源头治理工作,全年全系统没有发现奢侈腐化等不廉行为,统计行业风气得到进一步净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统计部门充分发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矛盾,大胆创新工作,为全市统计改革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3、“双创”活动取得成功。市统计局在去年成功创建市直机关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全力开展了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争创“市级文明单位”(简称“双创”)的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市统计局始终把创文明单位与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文明单位促进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推动文明单位创建。特别是在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两个创建活动做到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市精神文明办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今年圆满地完成了“双创”的各项任务,并分别于九月二十八日和十二月十日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考评验收。此外,许多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也大力开展了“文明单位”或“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并先后获得了当地的“文明或先进单位”称号,为我市统计系统成为全市的文明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机关管理实现新跨跃。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制定或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机关的规范化管理,机关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今年市统计局先后出台了《重庆市统计局工作规则》、《重庆市统计局办事指南》、《重庆市统计局车辆管理办法》、《重庆市统计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重庆市统计系统办公室综合考核评比办法》、《重庆市统计局归档文件整理新规定》、《重庆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办法》、《重庆市统计系统财会工作考核办法》、《重庆市统计执法检查证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确保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机关管理取得了新的明显成绩:市局先后荣获了“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局机关工会获市直机关工会“合格职工之家”称号;局机关妇委会获市直机关妇委会授予的“先进妇委会”称号;局档案管理工作以全市最高分通过了市档案局的检查验收;政务信息工作连续6年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局财务工作在全国统计系统率先实现了财务网络化管理;扶贫工作连续5年获计委扶贫集团“扶贫工作先进单位”表彰;计划生育工作连续20年获辖区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表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获辖区街道“先进集体”表彰。各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也通过规范化机关管理,较好地促进了本局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统计工作的全面进步。

与此同时,我市统计系统的行政后勤及财务管理、老干部工作、对口支援工作等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看到上述成绩的同时,我市的统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区县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政府统计管理职能比较薄弱;二是统计“双基”工作较之我国东部地区仍有差距,特别是区县一级受编制、财政的影响,矛盾困难较多;三是统计网络不够健全,统计工作条件较差;四是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统计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因思想作风不端正,致使干扰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市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正视困难,迎接挑战,齐心协力搞好统计改革和建设,为我市统计事业的长足发展再立新功!

统计分析获奖情况

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比中,我市共有17篇获奖,其中:

一等奖6篇,分别是:市农调队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市企调队、市局投资处合写的《重庆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市企调队的《企业经营环境专项调查系列分析》、市局人口就业处的《重庆市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报告》、《重庆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市局贸易外经处的《重庆市连锁店经营现状》。

二等奖3篇,分别是:市城调队的《扶助城市弱势群体,实现富民兴渝方略》、市局人口就业处的《重庆市职工人数的区域差异及启示》、市局贸易外经处的《直辖五年重庆对外经济出现良好循环》。

三等奖8篇,分别是:市城调队的《重庆市城市贫困群体调查报告》、市农调队的《外出农民道甘苦》、市企调队的《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市局工交处的《重庆新产品开发形势分析及建议》、《生产保持增长,问题不容忽视》、市局社科处的《我市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喜忧参半》、《我市国贫县〈两纲〉监测未达标原因分析》、《重庆市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增加,成果明显》。

第四篇: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和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两大重点,以“蓝天”、“碧水”、“绿地”和“宁静”四大行动为抓手,严格环境准入和控制新污染,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三废处理率和污染治理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增大,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85亿吨,比上年增加2.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8.59亿吨,比上年增加1.2%,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26亿吨,比上年增加3.8%。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6.40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73万吨,比上年减少1.3%,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68万吨,比上年减少2.3%。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72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1.20万吨,比上年减少1.6%,生活氨氮排放量1.52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5.95万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1.08万吨,比上年增加4.0%,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14.87万吨,比上年减少3.4%。烟尘排放量21.01万吨,比上年减少2.7%;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2.76万吨,比上年减少2.8%,生活及其它烟尘排放量8.25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粉尘排放量20.01万吨,比上年减少6.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8.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9.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89.3%,分别比上年增加5.4个、4.1个和4.5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814.97万吨,综合利用量1367.71万吨,处置量123.99万吨,排放量133.32万吨,贮存量238.58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6.21万吨,综合利用量21.41万吨,处置量2.05万吨,排放量0.38万吨,贮存量1.0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3.7%,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环境保护投入84.65亿元,占当年GDP的2.4%,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园林绿化、燃气工程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2.34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16.63亿元,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4.69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0.99亿元。

—1—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2005年2006年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14.5214.8

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8.498.59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036.26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26.9126.40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二、废气排放及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利用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2—

11.8915.022.781.221.5693.756.120.52005年83.7168.32150.3921.6013.138.4721.2882.685.584.82005年1776.781329.3972.1208.69122.41 11.7

314.68

2.7

21.201.52

93.958.444.02006年85.9

571.08

14.87

21.0

112.76

8.25

20.0188.189.689.32006年1814.971367.7173.7238.58123.99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184.50133.32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8.1510.80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5年2006年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亿元)65.1484.6

5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投资额12.4316.6

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五、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2.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亿元)其中: 治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其他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其中:国家级市级县级2.自然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1.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其中:举行听证的环境处罚案件数(起)2.案件处罚金额(万元)—3—

41.1010.421.192.12005年1743.912.200.580.980.030.132005年50319288915.0710.82005年2053186348652.3414.690.99

2.4 2006年

1783.671.831.550.080.060.1

52006年50

2026

9130.5411.12006年180

21284047

3.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334.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17

4(二)排污许可与排污收费

2005年2006年 1.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数(个)

水污染物24112611 大气污染物2.已发放排污许可证数(个)

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3.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个)4.排污费征收总额(万元)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亿元)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七)环境科技

—4—

***61294452005年***年***2005年5464.175132005年23/567.022/273.2******年***年24172417238498.62006年4362.071132006年 32/626.9 30/340.9

2005年2006年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4149 2.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人)251270 3.环保产业单位数(个)489577

(八)来信来访

2005年2006年 1.本年来信总数(封)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3.本年来访批次(批)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批)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八、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3.污染事故赔、罚款总额(万元)

九、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乡镇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市级县级3.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4.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市级—5—

***5424994992005年8537.419.82005年332912020338***935144722 4319828582***06年10

731138 2006年312

***1402173

393

县级14981525乡镇230255 5.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647676市级170174县级477502 6.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人员数(人)565593市级县级—6—

49516529

第五篇:信息化发展水平介绍及统计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构想

向《“智慧××”信息化应用发展规划》专家组汇报材料

××市治安信息化情况简介及

“智慧××”治安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构想

××市治安局 二○一一年三月五日

一、××市治安信息化建设情况综述

××市治安信息化建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1996年,××市治安局中心机房初步建成。2000年,实现了全部治安报表的计算机处理。2002年,建成了连接国家、省治安系统的广域网。2003年,省治安局在全省推行“基层治安一套表”制度,治安报表的数据处理工作开始在网络环境下完成。2007年,我市建成了连接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治安信息广域网。2008年投资200余万元为全部乡镇(街道)建成治安微机室,配备有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UPS、空调等设备。2009年全面建成县级治安网络机房,同时所有乡镇(街道)均采用VPN方式进入治安内网,实现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互连互通。

2010年,××市治安局投资300余万元完成市级网络机房改造。目前已建立基本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建成基本满足需 求的业务应用系统和安全体系。

二、××市治安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现状

(一)中心机房

目前,我局中心机房设计和建设不低于《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B级标准,部分参照A级标准,同时满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扩展性、易维护的要求。

地面、墙面、顶面的基材均作防火、防水、保温处理,地面铺设全钢防静电地板,墙面铺设机房专用彩钢板。

中心机房建设有2套在线式20KVA UPS构建1+1冗余并机不间断供电系统,后备时间保障4小时,以及30kw制冷量精密空调一台。

中心机房建设有空气净化系统和气体消防系统,同时配备KVM一台,可对服务器进行本地和远程控管。

(二)基础网络平台

我局已建成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三套网络:政务网、业务网、对外互联网。

政务网:连接××市电子政务内网,与数字××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

业务网:上行连接省治安局,下行连接县区治安局和乡镇治安站,平行连接联网直报单位。主要运行和承载各项治安业务,采集各项基层治安数据,为市、县、乡三级治安部门和企业实现治安信息交换。省治安局和县市区治安局采用数字电路光纤专线 的方式进行连接,乡镇治安站采用VPN隧道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业务网中心节点配置有cisco 4506核心交换机一台,局域网出口配置独立VPN网关1台,用于乡镇治安站的VPN连接,每个乡镇配发硬件密钥一个,确保信息安全和保密。本网络待××市电子政务外网建成后,可与其实现互联互通或整体纳入。

对外互联网:连接国际互联网,用于企事业单位直报,以及我局浏览掌握各类经济社会信息。

(三)安全体系

××治安系统对网络进行了统一规划,根据安全等级划分好安全边界,在各个安全边界部署有多台安全设备:

市局部署有:千兆防火墙2台、千兆入侵防御1台、上网规范准入设备1台。

各县市区均部署有百兆防火墙1台,共计9台。

我局已购置网络版杀毒软件2套,分别部署于业务网和互联网,同时,客户终端安装有单机版个人防火墙。

(四)业务应用

硬件设备:我局现有2007年以后购置的服务器11台(其中,2010年添置6台),各县市区均配备有服务器1~2台

业务系统:现运行有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处理一套表平台、农业普查光电录入和数据处理平台、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平台、人口普查光电录入和数据处理平台、网络杀毒控制台、FTP、××治安信息网站和××治安内部信息网站等多项业务和服务。

三、治安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设目标

“智慧××”治安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总目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各行业各部门经济社会数据、信息、目录等资源的整合,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治安工作的融合,变革治安生产、应用和管理方式,提高治安工作效率,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全社会各部门数据信息资源,服务党政领导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四、治安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设任务

(一)健全治安网络

建设覆盖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治安机构,以及企业、调查户、普查户等治安调查对象的基础治安信息网络。

国家、省、市、县四级治安机构采用数字电路专线的方式连接;乡镇(街道)治安站目前可采用互联网VPN加密的方式连接,待以后“智慧××”政务网络延伸到乡镇一级后并网连接;三上企业可采用互联网Web登录的方式报送数据;对三下企业、调查户、普查户可采用移动通信网络使用移动手持通信设备采集数据。

(二)确保信息安全

保障网络安全。要根据安全边界和安全级别,使用物理层隔离设备、网络层隔离设备、应用层隔离设备等安全隔离设备隔离安全区域。

保障数据安全。各底层数据库统一规划存储空间,建设备份 系统和容灾备份系统。

(三)整合共享资源

一是整合数据资源。充分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基础数据资源,依托治安部门数据资源建设宏观经济社会数据库、基础法人资源库、基础公民资源库三大基础资源库;同时三大基础资源库和治安综合业务平台数据发布系统建设好同其他部门行业相通的数据接口,同其他部门业务平台建立连接,共享数据和资源。

二是整合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县、乡三级治安机构的连接,实现治安业务网络和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择机将××治安业务网络整体纳入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待电子政务网络体系覆盖到乡级政府后,将乡级治安机构网络整体并入。

五、治安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建设内容

(一)建立数据信息资源中心

依托现有治安目录资源、基层数据资源、综合数据资源,普查数据资源,同时整合各部门、各行业数据和信息资源,建立数据信息资源中心,建设三大基础资源库,为全社会提供系统、丰富、权威、可靠的目录资源和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

一是建设宏观经济社会数据库。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投入产出调查,以及各类全面调查形成的治安数据资源为核心,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以政府综合治安、部门行业治安为基础,管理并开发利用宏观经济和社会基础信息资源。以电 子政务网络为依托,建设9个县市区的宏观经济社会数据库分布节点。

二是建设基础法人资源库。依托我局现有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和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库,整合质检、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法人目录资源,建设基础法人资源库。

三是建设基础公民资源库。依托我局现有人口普查数据库、1%人口抽样调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源,整合公安、计生、卫生等部门的人口目录资源,建设基础公民资源库。

(二)打造治安综合业务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治安生产、应用和管理方式,在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发布等主要环节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切实提高治安工作现代化水平,提高治安工作效率。

一是数据的采集。采取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方式,构建覆盖全部企业调查对象、住户调查对象、普查对象的数据采集体系。一是三上企业直报接口,综合业务平台在互联网上接收企业的直报数据,数据传输可采取加密方式和明文方式。二是调查普查对象移动报送接口,调查员和普查员使用移动手持通信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报送。

二是数据的加工分析。以治安业务流程为框架,以专业治安为基础,通过治安设计的标准化、工程化,满足多层管理需要,按不同需求对治安数据进行多目标、多角度、深层次的加工、分 析、预测、挖掘,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预测。建立包括多元治安分析、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等方法、图形分析工具和多种应用模型在内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三是数据的发布。接收数据加工分析环节输出的综合数据和分析预测信息,对接公共服务窗口,向公共服务窗口输出。

根据上述数据生产流程,遵循《“十二五”国家治安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建设好如下四大工程: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该四大工程互相联系、互为依托、共为整体。

(三)建设治安公共服务窗口

按照信息门户的基本规范,结合治安工作实践,整合信息访问机制,灵活采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方式,建立内容板块丰富、功能模块完整、管理功能完善、人机界面友好,支持治安业务、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具有标准架构和定制规范的治安信息服务窗口,为党政领导、部门行业、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治安公共服务窗口对接治安综合业务平台的数据发布环节,根据需要向数据发布系统请求和调度数据。数据发布系统准备好数据后输出到治安公共服务窗口的输入接口。

党政领导服务信息系统。以主动提供服务模式为主,主动为党政领导量身定制其需要的、具备参考价值的治安综合数据和分析预测信息。可灵活采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方式,将数据和信息送达党政领导的个人桌面计算机和个人移动通信 设备。

部门行业服务信息系统。以被动提供服务模式为主,在电子政务网络中开辟输出接口,接受来自其他部门业务系统和业务平台的数据需求。其他部门业务系统可直接向治安服务窗口调阅数据。

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系统。以被动提供服务模式为主,在互联网中开辟输出接口,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数据请求。可灵活采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保密范围之外的数据和信息。社会公众可根据需要自行定制治安数据和分析信息,可使用个人计算机或者移动手持通信设备进行接收。

下载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产业情况调研

    车溪乡第三产业情况汇报一、车溪乡第三产业发展现状1、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低。一直以来车溪乡是以发展传统的水稻农业为目标,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为县里的产粮大......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产业是除农业(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以外其它行业的统称。包括了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领域和为社会公共需要......

    第三产业总结

    二〇一〇年常德市农机化局第三产业服务工作总结一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村工作部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兴机富民”......

    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大全

    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 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2007-12-07 14:33:1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镇第三产业在......

    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

    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 乡镇第三产业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第三产业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在市局关心和支持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

    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桂林高新区七星区服务业 调研报告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先后获批,赋予了桂林市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先行先试的权力,也为我区的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

    当代经济:第三产业

    第三章: 第三产业(作业)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的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铁矿石→钢铁 甘蔗→糖 第......

    第三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根据上级安排,对大桥区第三产业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问题及建议报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