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第三产业是除农业(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以外其它行业的统称。包括了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领域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领域。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
“十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潜在需求更大,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五”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确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项政策,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一、第三产业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使第三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伴随着人们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品轻服务的传统观念的转变,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年至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的速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上升到的,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幅,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广告、咨询、房地产等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各类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行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和乡村,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群体。
“九五”期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需求不足等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开拓消费市场,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九五”前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增长率出现了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可喜局面。“九五”计划确定的第三产业发展目标都可如期实现。第三产业从总量和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趋向合理。具体表现为:
一第三产业保持较高增长。
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和家政服务等服务业;落实国家有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全省各地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工作,通过制定规划,引导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制定和执行法规,加强市场监督,维护了第三产业市场秩序。这一切,都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全面发展,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我省第三产业总量小,水平低。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不低,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发达省区相比,速度和比重也不低,但总量和发展层次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这恰恰反映了经济发展落后。
一、二产业总量较小,加之第三产业基数较低,从而导致三产比重较高,速度较快,并非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高于全国水平。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同一、二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协调。特别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交通通信等传统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三是地区间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大城市第三产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相对较高,中小城市明显相对落后,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第三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四是第三产业的许多领域中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传统体制和机制尚未破除,市场竞争机制发育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市场秩序和规范亟待建立,市场管理和监督有待加强。这些都是“十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十五”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和趋势
“十五”期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实施。这一切都将为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和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产业将不断成长,围绕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各类服务会明显增多,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层次从吃、穿、用向住、行方向转移,并进一步发展到文娱、旅游、健身、保障、教育等领域。商品在进入消费过程中对服务业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将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将显著提高,服务性消费的内容和形式将日益增多,与居民消费和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将得到较快增长。
第二,我国即将加入,这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准入条件将进一步放宽,对第三产业领域的冲击和影响将会很大。首先,国外资本将进入电讯、金融、保险、证券和许多专业性服务业领域,必将加剧这些行业的竞争,若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将会变冲击为动力,成为我省加快开放,加大利用外资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其次,关税的降低和限制的减少,也将促进我省纺织等行业的出口贸易。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将是我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第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进度的加快,基础性第三产业将持续发展。世纪初,国家将着力于西部大开发,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这势必会促进我省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西部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必将带动邮电通信业、仓储业和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资金投入的增加,客观上要求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基础设施和各种生产性服务,这将促进与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迅速发展。我省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发展潜力较大,随着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省科技与经济在市场求得结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需要科研应用和技术开发,这将促进以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如内外贸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各种经纪代理业、保险业、社会保障及福利业、社会服务以及与社会管理有关的一些行业,将迅速向前发展。
总体来看,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必将加快,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吸纳劳动力作用加强,是今后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三、“十五”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第三产业作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必须加快发展的重点产业来对待,按照稳定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总原则,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既要统筹规划,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更要考虑到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新兴产业可以适当超前,进行跳跃式发展,从规模和水平上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适度超前。
——深化第三产业领域的改革,发挥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放手发展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充分利用我国加入的良好机遇,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紧迫感,优化第三产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改变第三产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陈旧、缺乏竞争力的局面,形成适应现代第三产业发展潮流的企业组织结构。
——以产业化为方向,合理划分第三产业中公共服务领域和适宜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后勤服务社会化和社会事业的产业化。
——正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城乡差别大,城镇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平衡的现实,在发展重点和布局上,因地制宜,选择突破口,改变以往发展中追求平衡和面面俱到的思路,力争第三产业在总量和水平上有较大的突破。
(二)发展目标
根据“十五”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内部结构和地区布局更趋合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多,从业人员比重有较大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第三产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共服务等基础性第三产业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力争建设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业务代理、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增长的支柱。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到××年按年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到××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
——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到××年,使金融保险、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加快第三产业领域的产业化步伐,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比重,第三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市场化,使市场化经济运行机制在第三产业领域逐步建立起来。
(三)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考虑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发展层次不齐等因素,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和次序上,首先要加快基础性第三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其次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保险业和科技教育;三是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
四、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交通运输业
以铁路复线、改造提速和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以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铁路、公路网、机场和油气管线建设,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以铁路为主骨架,公路为主脉络,包括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在内的路网布局结构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相辅相成、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先进的开放型、多层次综合立体运输网络体系。
第二篇:乡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乡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乡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繁荣市场经济,扩大就业渠道,加快富民增收,丰富财税资源,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宜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全镇第三产业“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把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富民增收,扩大就业渠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加强第三产业组织领导力度,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产总量不断扩张。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亿元,预计全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五”前的亿元,增加到亿元,年递增率达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经济效益继续攀升。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共实现利税6300万元,预计全年底将由“十五”前的6011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年递增率6%。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镇在发挥本地优势,兴建邗沟路、欣星物贸、广厦、大桥等4个农贸市场,1个水果批发市场,1个禽蛋交易,1个牲畜屠宰市场。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汇银家电、忘不了超市等大型专业三产项目,为全镇第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从业人员显助增加。第三产业经营户由“十五”前的7773家增加到现在8000家,新增22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十五”前的15983人,增加到17039人,新增就业人1056人。
——运行质态总体看好。通过企业
改制,优化配置资源,全镇第三产业出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供销社、安宜商贸城、华运公司、物资公司等企业先后通过改制,实行产权明晰,或资产重组,大大改善了经营状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财政增收、集体增收、农民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清收债权、盘活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克难奋进,促进全镇第三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㈡发展目标
1、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三产增加值亿元,利税8500万元。
2、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
业为财政创收2500万元,力争明年创收1800万元。
3、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劳务输出1000人,力争1500人。
4、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企业单位实现8500家,其中三产从业人员18000人,力争三产企业单位900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0人。
三、“十一五”发展主要措施
㈠确立发展观念,瞄准目标抓管理
牢固确立发展观念,将发展全镇第三产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的三产笼头来抓,首先认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全镇上下要明确三个关系,一是明确一、二、三产是全镇三驾马车,必须要共同发展的关系;二是明确第三产业既是辅助业,又是我镇一项主导产业,为全镇财政发挥主导作用的关系;三是明确通过第三产业的带动,反辅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相互相成的关系。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镇上下齐抓,干群联动的良好局面。
其次层层分解指标。认真制订发展计划,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单位,再由每个单位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和有关人员。再次明确责任要求。分别与各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制订好安宜镇第三产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做到层层抓落实,使全镇第三产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㈡整合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增效益
充分发挥临城、临路、临街优势,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坚持合理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围绕商品房开发、集贸市场建设,经济实用小区建设,以及幼教、社区服务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做活土地转换、盘活存量资产、兴商活市、社区服务等四篇文章,重点抓好安宜北路、白田南路、泰山路北等处储备土地的开发,通过包装推介和招租、拍卖等,大力加强合资合作,力争新上一批重量级的三产项目,进一步为镇财政增加收入。到“十一五”期末新增500-1000万元的三产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十一五”期末为镇财政增收达2500万元。
㈢坚持四轮齐转,全面启动扩总量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启动第三产业,实现镇、村、单位、居民户四轮齐转,重视加强对广大干部居民教育引导,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广大居民办三产的意识,形成全民办三产的良好氛围,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设各专业市场15家,各种服务网点60家,着力开辟物业管理、职业介绍、电脑培训、医疗康复、家政服务、餐饮食业、休闲中心,以及装饰装璜、装卸运输、家政服务等行业,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经营户不少于8500家,从业人员不少于 18000人。
㈣狠抓内部管理,积蓄内力增后劲
我们将在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营运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三产的内部管理。一是抓好资产变现工作。在认真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招商拍卖、出让等形式,放手引入民营机制,充分搞
活经营,加快盘活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落实邗沟路农贸市场的转让出售等项工作;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产队伍培训。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基层三产工作人员的培训,掌握三产工作的知识,不断提高三产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的三产管理人员队伍;三是建立三产统计数据库。结合经济普查的优势,为各村、居委委建立三产统计台账,确保三产统计工作的质量,及分解指标任务的真实性;四是严格考核。根据目标考核办法,实行年中、年终考核相结合,奖罚分明,决不打和牌,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乡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乡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繁荣市场经济,扩大就业渠道,加快富民增收,丰富财税资源,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宜镇第三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全镇第三产业“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坚持把第三产业放在重要位置,适应市场
需求,围绕富民增收,扩大就业渠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加强第三产业组织领导力度,促进了全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产总量不断扩张。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2.3亿元,预计全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五”前的2.19亿元,增加到3.0亿元,年递增率达9,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8。
——经济效益继续攀升。止今年9月底,全镇第三产业共实现利税6300万元,预计全年底将由“十五”前的6011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年递增率6。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镇在发挥本地优势,兴建邗沟路、欣星物贸、广厦、大桥等4个农贸市场,1个水果批发市场,1个禽蛋交易,1个牲畜屠宰市场。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上了苏宁电器、苏果超市、汇银家电、忘不了超市等大型专业三产项目,为全镇第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从业人员显助增加。第三产业经营户由“十五”前的7773家增加到现在8000家,新增22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由“十五”前的15983人,增加到17039人,新增就业人1056人。
——运行质态总体看好。通过企业改制,优化配置资源,全镇第三产业出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供销社、安宜商贸城、华运公司、物资公司等企业先后通过改制,实行产权明晰,或资产重组,大大改善了经营状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县、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围绕财政增收、集体增收、农民增收、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的工作目标,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清收债权、盘活土地资源和存量资产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克难奋进,促进全镇第三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㈡发展目标
1、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三产增加值4.8亿元,利税8500万元。
2、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为财政创收2500万元,力争明年创收1800万元。
3、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业劳务输出1000人,力争1500人。
4、确保“十一五”期末全镇第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实现8500家,其中三产从业人员18000人,力争三产企业单位(含三产户)9000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00人。
三、“十一五”发展主要措施
㈠确立发展观念,瞄准目标抓管理
牢固确立发展观念,将发展全镇第三产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全镇的三产笼头来抓,首先认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全镇上下要明确三个关系,一是明确一、二、三产是全镇三驾马车,必须要共同发展的关系;二是明确第三产业既是辅助业,又是我镇一项主导产业,为全镇财政发挥主导作用的关系;三是明确通过第三产业的带动,反辅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相互相成的关系。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镇上下齐抓,干群联动的良好局面。其次层层分解指标。认真制订发展计划,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单位,再由每个单位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和有关人员。再次明确责任要求。分别与各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制订好安宜镇第三产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做到层层抓落实,使全镇第三产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㈡整合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增效益
充分发挥临城、临路、临街优势,大力整合优势资源,坚持合理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布局,围绕商品房开发、集贸市场建设,经济实用小区建设,以及幼教、社区服务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做活土地转换、盘活存量资产、兴商活市、社区服务等四篇文章,重点抓好安宜北路、白田南(北)路、泰山路北等处储备土地的开发,通过包装推介和招租、拍卖等,大力加强合资合作,力争新上一批重量级的三产项目,进一步为镇财政增加收入。到“十一五”期末新增500-1000万元的三产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十一五”期末为镇财政增收达2500万元。
㈢坚持四轮齐转,全面启动扩总量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启动第三产业,实现镇、村(居)、单位、居民户四轮齐转,重视加强对广大干部居民教育引导,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广大居民办三产的意识,形成全民办三产的良好氛围,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设
第四篇:第三产业总结
二〇一〇年常德市农机化局第三产业服务
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村工作部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兴机富民”为宗旨,以农机购臵补贴为契机,狠抓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成绩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32个,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30个,发展农机大户1118个,农机合作社社员达2900人,签订农机承包合同13200份,承包作业面积150千公顷;组织1800多台水稻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跨区作业面积130千公顷,跨区作业收入达1.18亿元。各种形式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机化第三产业服务工作的发展。
二、主要工作
1、抓机收作业质量,规范机收作业秩序。合作社农忙时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及时发布作业信息,颁布机收作业标准,商讨
市场作业价格,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合作社把跨区作业作为“兴机富民”工程的主要载体,不断扩大跨区作业规模和数量。先后组织人员深入湖北、河南、河北、安徽、广东等地进行考察,并同当地农机部门签订跨区机收合同5000多份。仅跨区作业,每年为社员创收达1.18亿元。
2、抓好机收合同化服务,建立稳定的供求服务关系。合作社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发展订单作业,为外出务工经商家庭实施“耕、种、收”一条龙服务。承包闲臵土地和流转农田,实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育秧商品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特别是临澧县农机合作社和农业部门联合投资40多万元,在县农科所占地近50亩修建了目前湖南省规模大、标准高、效果好的育秧工厂。所有秧苗现已全部提供给了由农机合作组织的机耕服务队翻耕平整的10000亩机插试验田。
3、抓统一服务保障,组建农机服务网络。常德市农机流通协会下辖55个成员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维修经营服务网络,向社会公告了农机售后服务保障制度。全市有500多家农机经营维修网点,为广大合作社员全面提供农机维修、保养、配件供应以及多种农机具推广使用知识,异地信息等,方便了广大合作社社员和广大机手。
三、主要作用
1、农机第三产业服务工作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广大基层
农机人员以服务农业为宗旨,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解农民所难,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适合我市特点的新技术、新机具,使我市的农机产业服务水平有了较大发展。今年我市争取国家农机购臵补贴1.074亿元,拉动农民购机4亿多元。先后举办了新型农机展示会和新型农机现场作业演示会19场次,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2210台(其中半喂入式收割机172台),水稻插秧机238台,多用途农田作用机械3407台,各种新型农机具82722台(套),使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水稻机插秧技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2、农机产业服务人员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农机产业服务部门每年都要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农技培训、农机维修、农机安全生产等服务,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今年组织农机人员,在春耕生产前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送科技资料4.8万份,送科技书籍16600册,组织农机义务维修小分队,开展农机义务维修活动,为当地群众义务修理农机具8000多台套。同时,还组织农机新技术培训35场次,农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48场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和好评。
3、农机产业服务人员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中旬至7月10日近1个月来,我市遭受10年来最严重的两次强降雨袭击,强降雨导致我市沅、澧水位迅速上涨以及114座水库出现溢洪。强降雨造成石门、津市、安乡、桃源、汉寿、鼎
城、武陵等7个区县(市)118个乡镇58.95万人受灾,倒塌、损坏房屋257户67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19.8万亩,冲毁道路1300多公里,直接经济损失达1.98亿元。我们农机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组织了35个防汛救灾服务队,派出26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奔赴防汛救灾第一线,参加抢险救灾;积极组织调运救灾设备,调运水泵、柴油机510台套,组织1590多台拖拉机,运送土石方20万立米;组织柴油供应,协助调运农用柴油260多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拖修救灾设备280多台套,帮助农民抢险救灾。全年争取农机抗灾救灾补助资金21万元,农机产业服务人员在全市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第五篇:第三产业调研心得体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创三产发展的新局面今年*月份,县委县府按照有关会议精神,对全县的三产发展做一次详细的市场调研,对全县娱乐、休闲、餐饮、农贸、气修气贸、建材等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第三产业做到详细划分和清醒认识,并制定出全县三产发展的总体实施意见和规划设计蓝图。通过这一阶段的市场调研,领导座谈,现场查看,以及征求有关人员的综合性意见,结合单位的实际,形成自己的一些初步性看法。
一、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近几年来,随着***县工业强县方针的实施,我县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捷报频传,第二产业比重增幅迅速,一、三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第三产业总量是逐年增加的,但相对于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来说过于缓慢,造成三产发展滞后,经济比重下降,难以适应当前二产的发展要求,也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镇地处老县城驻地,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近几年来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工业发展强劲,经济总量年年攀升,但也面临三产发展缓慢,有滞后性的问题。这也成为办事处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发展三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产的发展需要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和带动,并需有一定人口的积聚地存在,形成一定的购买力市场。我镇位于县城老城区,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为三产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县城区域经济形成,经济发展迅速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市场源头,这都为培育三产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县城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区城市的扩建建设,以及办事处工业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崛起,解放了我办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农民转换成为市民。截止目前,我镇**个行政村已有**个村成为无地村,其他*个村或多或少保留部分土地,无地、少地的村民加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大壮大了第三产业队伍,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达到了农民增收,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目的。****的三产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工业经济的再上台阶,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单位对现有三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政策以及后期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性政策的出台;第三产业发展的稳定社会环境等方面。我镇需充分抓住发展第三产业的机遇,迎接挑战,推动经济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三、个人对我办发展三产的认识及建议
1、结合全县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规划,办事处抓住当前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契机,利用各种便利因素,再接再厉,努力开创三产发展的新局面。
2、把发展第三产业与城区规划、市场规范、交通条件、城市形象提升以及满足群众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配套结合起来。
3、规范、整顿老城区的三产服务业的同时,并根据单位实际,制定我办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政策和优惠措施。
4、通过政策引导,提供第三产业投资平台,引导相关企业、相关资金投向三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