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1:0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第一篇: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一、项目概述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滞后几乎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共性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与全国各城市的发展情况一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是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和理念滞后,政府管理缺位,条块分割,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交叉和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造成了信息滞后、管理被动,粗放、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成为常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迫在眉捷。

2003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针对《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课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思想和方法,依托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按照这一构想,东城区将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推出全区域、全时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东城区将借助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划分成10个街道、137个社区、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每个城市管理监督员随身携带具有无线传输和定位功能的信息采集器(即“城管通” 手机),分布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监督员使用“城管通”手机,居民只要拨打城市管理特服号***,就可以把遇到的城市管理中的如井盖丢失、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及时报告给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将通过专用网络迅速通知担负城市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通过一张网络和一个平台,将城市管理信息集纳于无形之中,不仅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也实现了对市民的意见、心声进行实时的收集与反馈。

“城管通” 研发项目作为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为城市管理监督员提供现场信息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通讯工具(即“城管通”手机),利用实时无线通讯技术和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连接,在第一时间内详实准确地提供关于城市管理的现场资料,为城市管理部门的快速响应和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此项目的研发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务院信息办将其列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北京市信息办也将其列为北京市信息化重大应用项目。

二、管理体制

1、数字城管新模式介绍

数字城管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城管新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2、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

设立城市管理新体制,对原有体制进行变革,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督和评价机构(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协调和处理机构(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

负责城市管理中各种问题的信息采集、报送,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对本区城市管理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对城市管理的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评价。

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

负责办理监督中心转来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派遣,并督办处置质量和效率;将责任单位反馈的办理结果核对后向监督中心反馈;协调各部门解决城市管理中重难点问题和属于市以上各部门处置的城管问题的协调工作。

3、新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根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 106-2005)的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流一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登记与核实、任务立案、任务分配与处理、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六个阶段。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三、应用系统

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相应功能的信息采集器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终端应用系统和服务器端应用支撑系统。终端应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部件、事件所发生问题的各种现场信息,通过电话、表单、现场照片、录音和地理信息快速定位等多种采集手段,经无线网络将所采集到的多媒体信息实时传送到受理平台。

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设立呼叫中心是联系内外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窗口,主要工作是受理来自城市管理监督员、社会公众、市级平台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问题发生定位,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因此,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坐席工作人员提供问题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功能,并实现与市级呼叫中心的信息交互工作。

3、协同工作子系统

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子系统运用空间网格、地理编码、工作流、WebGIS等技术,受理城管监督员通过“城管通”上报的城市部件和事件问题信息以及社会公众的举报信息,将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归档等环节关联起来,完成跨部门的任务流转和全程督查;实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各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区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与督办,达到城市管理主动、精细、快速、统一的目标;通过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建立全时段监控、全区域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通过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解决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中分工不明、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4、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是城市管理新模式实时、可视化的信息显示系统。通过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的实时监控、案卷办理状态和详细信息查询及城管监督员的实时调度,便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有关领导实时了解东城区的城市管理状况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5、评价统计子系统

评价统计子系统通过采集网格化城市管理过程信息,在各种绩效评价数学模型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基于图表、地图形式表现的评价结果可视化功能,形成对区域、部门、岗位等方面的绩效评价,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地掌握和分析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水平,从而达到对管理过程中问题的不断纠正和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实现对城市管理的正确决策和长效机制的保持。

6、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

城市部件在线更新系统基于B/S结构(包含面向地理信息的WebGIS服务),用于在线修改城市部件信息。系统为相关专业部门用户提供网上地图数据输入、编辑和更新工具,实现在线数据输入、编辑更新。

7、地理编码子系统

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数字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利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于用户需要,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地变更系统配置,无须软件开发者的干预,充分赋予了用户自维护、自发展、自适应的能力。利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设置每个使用人员权限;可以配置使用地图数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添加图层和地物,每类地物相应的属性信息等等。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进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与数据扩展。

9、应用维护子系统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系统数据备份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需要,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地变更系统配置,无须软件开发者的干预,充分赋予了用户自维护、自发展、自适应的能力。

四、项目特点

“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是将现代工程科学与现代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自主研发的一种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十几项数字城市技术整合集成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政府管理实践中的一项宝贵的创新成果,为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范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采用空间网格技术创建单元网格。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开辟了一个新的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以社区为基础,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通过单元地理网格的划分,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

2、通过城市管理职责分层、分级,实现主动式城市管理模式。将市区划分为区、街道、社区和单元网格四个层次,明确每个层次城市管理的责任,通过分区即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3、采用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实行分类、分项管理。通过普查将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处理之后,确定每个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并标注在地图上,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处理,将城市管理内容全面细化,并且可以科学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确的转变,彻底改变城市管理对象不清、无序的现状。

4、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全新的信息实时传递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城市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源的全方位采集,以保证对城市实行全区域、全时段监控与管理。

5、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全面整合政府职能。按照监控、评价与管理分开的原则,组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彻底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专业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的现象。根据新模式运行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部门设置和职能,保证新模式的顺利运行和不断完善。

五、项目效益

新模式自2004年10月22日开始实际运行至今,从运行情况来看,软硬件系统和信息资源运行稳定、可靠,反映快速准确,数据精确翔实,处理流程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易学。双轴化的新型管理体制和新的城市管理流程,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系统本身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在90%以上,而过去只有30%左右;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办理结案平均时间仅为7.5小时,而过去则要一周左右;案卷处置结案率为 97.3%平均每月处置问题2000件左右,而过去每年只能处置部件问题五六百件,事件问题四千件左右;现在处理问题件数是过去的5.4倍。

新模式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显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新模式共投入1684万元(含300多万元土建),但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北京天则经济技术研究所的经济评估报告结论:新模式至少每年为东城区居民带来约1.58亿元的新增福利;节约成本5400多万元;引致每年约1.58亿元的土地收益增量;解决411个就业岗位。如果全国660个城市应用新模式,每年可带来约1464亿元的总成本节约和约575亿元的社会福利增量,并创造约46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六、实施历程

2003年11月,提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内涵、外延、框架、流程、指导思想,提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部件、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和信息实时传递系统、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两个轴心等创新的具体设想。

2004年2月-4月,征求专家意见,布置调研任务,召开城市管理研讨会明确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总体框架和10个创新点的设想。课题组提交课题报告,取得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确认证书。2004年6月,数字政通中标成为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主要的软件开发商。

2004年8月18日,完成了城市部件普查、建库和地理编码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并通过专家组的验收。

2004年8月-10月,进行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开发。

2004年10月22日,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完成系统开发和联调,上线投入试运行并首次对新模式进行试验性演习。

2005年1月27日,项目监理公司对“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项目”进行初验审查,经过测试,各系统基本达到需求书、合同及设计方案的要求,各功能运行基本正常,测试用例合理详实,均通过初验审查。

2005年3月23日,市科委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召开新模式科技成果验收、鉴定会,市科委主任马林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陈述彭、崔俊芝、刘先林院士及专家组成员一致通过科技成果验收和鉴定。

第二篇: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导读:数字城管新模式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一、项目概述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滞后几乎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共性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与全国各城市的发展情况一样,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期间,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是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和理念滞后,政府管理缺位,条块分割,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交叉和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造成了信息滞后、管理被动,粗放、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成为常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迫在眉捷。

2003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针对《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课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等思想和方法,依托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按照这一构想,东城区将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推出全区域、全时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及应用系统”。东城区将借助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25.38平方公里划分成10个街道、137个社区、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每个城市管理监督员随身携带具有无线传输和定位功能的信息采集器(即“城管通” 手机),分布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监督员使用“城管通”手机,居民只要拨打城市管理特服号***,就可以把遇到的城市管理中的如井盖丢失、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及时报告给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将通过专用网络迅速通知担负城市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通过一张网络和一个平台,将城市管理信息集纳于无形之中,不仅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也实现了对市民的意见、心声进行实时的收集与反馈。

“城管通” 研发项目作为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为城市管理监督员提供现场信息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通讯工具(即“城管通”手机),利用实时无线通讯技术和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进行连接,在第一时间内详实准确地提供关于城市管理的现场资料,为城市管理部门的快速响应和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此项目的研发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务院信息办将其列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北京市信息办也将其列为北京市信息化重大应用项目。

二、管理体制

1、数字城管新模式介绍

数字城管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城管新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2、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

设立城市管理新体制,对原有体制进行变革,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督和评价机构(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协调和处理机构(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

负责城市管理中各种问题的信息采集、报送,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对本区城市管理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对城市管理的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评价。

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

负责办理监督中心转来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派遣,并督办处置质量和效率;将责任单位反馈的办理结果核对后向监督中心反馈;协调各部门解决城市管理中重难点问题和属于市以上各部门处置的城管问题的协调工作。

3、新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根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 106-2005)的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流一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登记与核实、任务立案、任务分配与处理、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六个阶段。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三、应用系统

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相应功能的信息采集器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分为终端应用系统和服务器端应用支撑系统。终端应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部件、事件所发生问题的各种现场信息,通过电话、表单、现场照片、录音和地理信息快速定位等多种采集手段,经无线网络将所采集到的多媒体信息实时传送到受理平台。

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设立呼叫中心是联系内外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窗口,主要工作是受理来自城市管理监督员、社会公众、市级平台的城市管理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审核,记录问题发生定位,立案后传递给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因此,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坐席工作人员提供问题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功能,并实现与市级呼叫中心的信息交互工作。

3、协同工作子系统

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子系统运用空间网格、地理编码、工作流、WebGIS等技术,受理城管监督员通过“城管通”上报的城市部件和事件问题信息以及社会公众的举报信息,将任务派遣、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归档等环节关联起来,完成跨部门的任务流转和全程督查;实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各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和区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与督办,达到城市管理主动、精细、快速、统一的目标;通过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建立全时段监控、全区域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通过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子系统,实现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解决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中分工不明、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4、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是城市管理新模式实时、可视化的信息显示系统。通过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的实时监控、案卷办理状态和详细信息查询及城管监督员的实时调度,便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有关领导实时了解东城区的城市管理状况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5、评价统计子系统

评价统计子系统通过采集网格化城市管理过程信息,在各种绩效评价数学模型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基于图表、地图形式表现的评价结果可视化功能,形成对区域、部门、岗位等方面的绩效评价,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地掌握和分析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水平,从而达到对管理过程中问题的不断纠正和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实现对城市管理的正确决策和长效机制的保持。

6、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

城市部件在线更新系统基于B/S结构(包含面向地理信息的WebGIS服务),用于在线修改城市部件信息。系统为相关专业部门用户提供网上地图数据输入、编辑和更新工具,实现在线数据输入、编辑更新。

7、地理编码子系统

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数字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所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利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于用户需要,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地变更系统配置,无须软件开发者的干预,充分赋予了用户自维护、自发展、自适应的能力。利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员可以设置每个使用人员权限;可以配置使用地图数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添加图层和地物,每类地物相应的属性信息等等。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进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系统管理人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与数据扩展。

9、应用维护子系统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系统数据备份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需要,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地变更系统配置,无须软件开发者的干预,充分赋予了用户自维护、自发展、自适应的能力。

四、项目特点

“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是将现代工程科学与现代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自主研发的一种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十几项数字城市技术整合集成应用于城市管理领域,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政府管理实践中的一项宝贵的创新成果,为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范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采用空间网格技术创建单元网格。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开辟了一个新的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以社区为基础,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通过单元地理网格的划分,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

2、通过城市管理职责分层、分级,实现主动式城市管理模式。将市区划分为区、街道、社区和单元网格四个层次,明确每个层次城市管理的责任,通过分区即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3、采用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实行分类、分项管理。通过普查将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处理之后,确定每个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并标注在地图上,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处理,将城市管理内容全面细化,并且可以科学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确的转变,彻底改变城市管理对象不清、无序的现状。

4、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全新的信息实时传递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城市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通过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源的全方位采集,以保证对城市实行全区域、全时段监控与管理。

5、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全面整合政府职能。按照监控、评价与管理分开的原则,组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彻底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专业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的现象。根据新模式运行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部门设置和职能,保证新模式的顺利运行和不断完善。

五、项目效益

新模式自2004年10月22日开始实际运行至今,从运行情况来看,软硬件系统和信息资源运行稳定、可靠,反映快速准确,数据精确翔实,处理流程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易学。双轴化的新型管理体制和新的城市管理流程,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第三篇:上海市浦东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上海市浦东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一、项目概述

按照上海市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在上海市建设交通委的统一指导下,在长宁、卢湾两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试点基础上,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推广城区。根据新区实际,网格化管理分两期推进,进行分布式实施。2005年第四季度到2006年12月,在146.2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推开,先完成城市网格化系统建设的基本内容。2007年以后,为完善和拓展阶段,在第一期建成试运行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现全区范围内广义的网格化管理。

新区地域面积570平方公里,一期和二期将其划分为8545个网格,其中城镇化地区划分了7830个万米单元网格,郊区划分了715个大网格;对5大类、84种城市部件实现统一编码,实施数字化管理部件总量为311.1万个。

二、管理体制

浦东新区建立了一个区中心,六个功能区中心,并组建了241名监督员组成的监督员队伍。监督员通过“城管通”这种专用工具,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并及时传送到监督中心,中心接线员与值班长收到信息后,立即上报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大厅的屏幕上随时可以按照类别搜索到相关地点的信息。这种模式不仅精确、效率高,而且可以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管辖区域。

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按照“三级平台,四级派单”的总体架构设计。“三级平台”即“区平台、功能区域平台、街镇平台”,逐步建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管理体系,切实发挥街镇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三级平台”为基础,建立“四级派单”机制,即街镇派遣为一级派单,功能区域平台派遣为二级派单、新区平台派遣为三级派单,新区监察委派遣为四级派单。整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应用系统 上海浦东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包含了建设部标准的九大子系统,同时,结合浦东新区实际业务需要,进行功能拓展,增加了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等模块。

四、系统建设

2006年初,数字政通浦东项目组进行前期调研,与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紧密沟通,编制方案,针对各实施环节的具体操作和需求为各用户提供可行性建议。2006年3月,数字政通北京研发组配合根据需求进行浦东网格化系统的现场开发。2006年4月,数字政通浦东项目组配合新区网格办及相关公司进行数据入库处理。2006年4月底,数字政通北京研发组进行接口开发调试工作。数字政通浦东项目组进行浦东新区和陆家嘴功能区平台搭建工作。同时配合北京项目组进行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系统操作手册的编写及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2006年5月30日,数字政通北京研发组进行浦东新区和陆家嘴功能区平台软件系统调整、系统内部大联调工作,完成浦东新区和陆家嘴功能区平台软件开发工作量。浦东项目组完成浦东新区和陆家嘴功能区平台子系统的联调工作,并对终端使用环境进行相应调试,完成对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2006年5月31日,浦东新区和陆家嘴功能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2006年底,金桥、三林、外高桥、张江、川沙五个功能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

2006年底,浦东新区区平台及六个功能区平台试运行,之后数字政通根据业主要求进行浦东特定需求的开发,随时对系统进行维护,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007年6月,在第一期建成试运行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管理区域拓展到全区570平方公里。

五、项目特点

1、建成了“五位一体”的管理平台。

浦东新区网格化平台除了完成国家建设部合上海市建交委要求实现的功能之外,按照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要求,通过行政资源的充分整合,把网格化平台建成“资源共享”、“发现问题”、“指挥协调”、“监督评价”和“应急联动”五位一体的平台。

2、形成了“三级平台,四级派单”的工作模式。

根据浦东新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完成了区、功能区域、街镇(专业子平台)组成的三级平台架构,初步实现了区监察委、区监督中心、功能区域监督中心、街镇(专业管理部门)处置中心的四级派单机制。

3、整合了多渠道的信息来源。

网格化平台除了自身体系内具有的网格监督员发现上报问题这一信息来源外,还实现了和市12319城建热线、区110报警热线、区58606677环境热线以及社会监督员发现问题等多种信息来源的联动和整合。

4、全面应用领导移动督办、视频等技术,强化了高科技监督手段的应用能力。

自主研发了领导移动督办系统,为实时报告网格化日常工作的进展情况,第一时间落实领导督办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还综合运用视频资源为城市常态管理、平安建设和应急联动提供实时的技术手段。

六、项目效益

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自2006年5月29日试运行以来,在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城市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7全区共接收上报案卷93334件,立案87372件,结案86290件,结案率为98.76 %.一些危及城市安全的隐患得到及时排除,结案率由运行初期的70%提高98%。

在新区城市管理实践中,城市网格化系统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作用已逐步得到显现。新区153个相关职能部门进入网格化管理系统,形成了区、功能区、街镇联动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了协同效应。

七、实施历程

2005年11月21日,市建设交通委向市府常务会报告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报告中明确2006年要在浦东等区推开,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当日,张学兵区长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新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

2005年12月31日,召开区委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并成为新区区委区府双重督办项目。

2006年5月31日,浦东新区和陆家嘴功能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并成功经受了6月上合组织峰会的检验。

2006年底,完成金桥、三林、外高桥、张江、川沙五个功能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

2006年12月,项目覆盖范围包括浦东新区建成区146.22平方公里。

2007年3月30日,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浦东新区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认为该工程总体思路清晰,技术实现成功,具有一定创新性。

2007年6月,在第一期建成试运行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现全区范围内广义的网格化管理。管理区域由146.22平方公里拓展到全区570平方公里。

第四篇: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北京东城区探索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6月02日04:16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祁梦竹

5月19日,东城区东花市忠实里南街1号楼。拿着捐款,周敏泪水涟涟。43岁的周敏因病没有工作,儿子还小,一家三口全仗着老母亲每月一千多元的退休费。前几天,她又住了院,日子雪上加霜。

“大家都来帮一把。”“格长”张金凤贴了个捐款倡议书,没两天工夫,“格”里的街坊们就凑了一千多元。

“格”,一种新的社会单位。以“格”为基础的新的人际关系,正在悄然形成。而这种全新社会单位的出现,完全缘于一项社会管理的创新。

“网格化”精细管理

周敏家所处的“格”是东花市街道的第二十个,东起忠实里南北马路,西至二环路,北起建国门铁路,南至两广大街,面积10余公顷,内有居民楼6栋,居民1334户、4千余人……

这样的“格”,东城区共有589个。

改革开放的北京,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

发展了,人多了,各种社会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与此同时,原先以条块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功能却在弱化。如何实现有效的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东城区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种新的社会管理基本单位——“网格”。

2003年年底,东城区创造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每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当时的25.38平方公里辖区划分成了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实施全时段监控。

彼时的“网格”,主要是城市管理的工具,着眼于市容的清洁、居民的投诉、对辖区内摊贩的管理、非法小广告的清理等。

从去年起,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全面升级,网格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管理功能。全区被划分为589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七种力量”进驻: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工作者、网格消防员,“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覆盖日常生活各个层面。从区、街道一直到社区和网格,建立了四级管理体系。

这样一来,“格”里拥有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信息数据库,不但管理更精细化,服务性也更强了,其对象由过去的区县、街道,延伸到社区、网格、家庭甚至个人。

今年“五一”上午9时03分,建国门街道苏州园社区的“网格员”王岳发现一处卫生死角,拍下图片传到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综合指挥分中心,管理员轻点鼠标,任务马上被派到了街道环卫所,附近的保洁员接到指令,迅速赶到“问题点儿”清扫,20分钟后,清理完毕。

5月10日,中午11时,建国门街道的金秀英老人需要午餐服务,拨通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电话,接线员迅速查找到最近的“协议餐馆”。15分钟后,热乎乎的午餐摆上了老人的餐桌。

根据东城区政府的建设目标,“格”还将引入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构建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目标。

东城区是“网格化”,朝阳区则是“全模式”。“全模式”管理包含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经济动态、法律司法、党建工作等10大模块,把涵盖居民生活的79个大类、439个小类、3452个细类的社会事务全部数字化,居民们“看单点菜”,“管事”的人就在身边。

朝外街道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不但为居民解决了就餐难、看病难、停车难等棘手问题,甚至还提供舞蹈队、合唱队的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等信息。坐在家中,居民就能轻松享受到订餐、代购、身体检查等近百项服务。

海淀区的“公约化管理”、原崇文区的“信访代理制”……各区县因地制宜推出的各式高招,不断创新和丰富着北京社会管理的模式。

“新居民”互助自律

2009年9月,租住在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苗圃大院的“新居民”们在一起讨论制订了大院的“新居民公约”。

来自黑龙江的杞文华提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伸出援助之手;来自安徽的刘玉燕提出:人与人要互尊、互爱、互助,和谐相处;来自安徽的谢春霞提出:要做到人走火灭,不使用不合格炉具……

“新居民”,是石景山区赋予流动人口的“新身份”。

苹果园地区流动人口大量聚集,一度超过5万人。针对这种状况,2009年,苹果园街道在全国首创了“新居民互助服务站”,以大院为单位,政府牵头,房东和外来人口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流动人口的互助组织。

这个“新居民服务站”,实现了三个“新”,即“新称谓、新内涵、新关系”。新称谓,是将旧称“流动人口”亲切地改称为“新居民”;新内涵,概括为三句话:居民式待遇、互助式服务、自治式管理;新关系,指新居民与政府之间、新居民与新居民之间、新居民与老居民之间的三层互助关系。

服务站还提供流动人口登记、代办暂住证、组织用工招聘会等多项服务,“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居民讨论、给困难家庭作服务,什么都管”。

如今,39岁的刘玉燕每天都会穿上那件印有“新居民互助服务站”标识的天蓝色T恤衫在街上巡逻。

环境干净了,治安变好了,大院实现了零发案率。“新居民”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弥补了政府部门的管理缝隙,也让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到本地区。

流动人口众多,始终是北京社会管理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今年5月初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本市登记的常住人口是1961.2万人,其中,户口不在北京,而长期在北京居住、生活、学习的人数是704.5万人,占35.9%。也就是说,每三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个外地人。

源源不断涌入的来京创业者、务工者,既为首都建设提供了生力军,也不可避免地给北京的社会管理带来压力。对“新居民”既要管理又要服务,北京在不断破解难题。

在顺义空港开发区,有一处天馨公寓,是专门为来京工作人员设立的,占地30亩,437间宿舍,浴室、阅览室、球场……设施齐备,还有保洁、安保等24小时的服务,附近11个企业的2746人居住在此。这叫“四集中”:集中居住、集中管理、集中服务、集中宣教。像这样供来京工作人员集中住宿的公寓,顺义已建成多处,“以产引人,以业控人”,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了流动人口的生产和生活。

朝阳区设计了面向流动人口的“一卡通”服务管理体系,推出一种与市民使用的社保卡类似的带芯片的磁卡,涵盖社保、就医、计生、公交、购物积分等多种功能,甚至与银行系统和各个社会管理单位相衔接……

“社区化”改变乡村

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生庄村是个只有300多村民的小村庄,但这里的流动人口,高峰期曾达2400多人,倒挂现象严重,带来了严重的治安问题,打架、偷窃案时有发生。

但如今,村里面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再也没有刑事案件发生,“自行车放外面都丢不了。”村民杨贵梅说。村容村貌也变得干净整洁了。

带来变化的,是一项对农村而言史无前例的创新——社区化服务管理。

这项探索,实际上是将城市社区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引入到农村:村里修了围墙,出入村口统一要求示证;安了探头,实现主要街巷、出入口全覆盖;组织了专职的巡防队,白天黑夜有人巡逻;村民有房屋出租,村里分片包户实行网格化管理;村里还有了保洁员;路边施划了车位,车辆有序停放……

这下,不但本地人生活踏实了,流动人口也享受到了“社区化”带来的好处。

从山西来的申转转在大生庄村租了一间18平方米的门脸房,做点儿小生意。随着村里环境秩序的好转,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如今她又租了一间房,经营面积扩展到36平方米。

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在都市边缘的城乡结合地带,人口骤增且成份混杂,社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和思路。

祖祖辈辈在大兴务农的赵振华,如今住在黄村镇枣园尚城小区。今年1月,他腾出了一套两居室的回迁房出租,立马就拿到了25000元的全年租金。

“这房租得踏实,”赵振华说,“政府帮咱找的房客。”

政府帮农民出租房子,缘于黄村镇推出的一种“代租制”。由镇政府通过集中托管租赁,让农民手中闲置的回迁房变身“公租房”,租给附近产业园的职工,既解决了这些职工的住房需求,又保障了农民出租房屋的收入,还消除了以前农民“吃瓦片”各自寻租时的种种乱象。用赵振华的话说,“咱家那房,住着白领,住户靠谱,还定期有工作人员到家里入户,帮着查水、查电、查气,咱就不操心了。得了实惠,还踏实放心,我拥护这新政策。”

顺义区马坡镇庙卷村,从去年起开始实行“精细化社区管理”。村里有公共停车场、警务工作站、出租房屋服务站、治安巡防工作站和民调室、监控室,全都专人专职,24小时全天候,有啥事,随时来。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农村在变,农村的社会管理的招儿也在变。

“楼门长”服务到家

“通知楼门长们,让居民检查自家燃气。”

写通知,发送信息,5分钟后,电脑显示:西城区月坛街道三里河一区的120个楼门长都已接到了通知。

在西城区,有34210个楼门,每个楼门,都有一个楼门长。

楼门长不是“官”,但楼门长挺重要。他(她)是楼门里的宣传员、信息员、管理员、联络员、组织员、监督员、协调员……只要楼门里的事,都能操上心。

如今的城市里,“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人”又变成了“社区人”、“楼宇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社区、楼宇里生存着,不是在住宅楼,就是在办公楼。

楼宇,成为社会管理的又一个新的单位。楼门长,成为最基层的社会管理者和服务者。

西城区在3万多名楼门长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创新推出了“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三里河一区的居委会,信息发送端是一台安装了管理软件的电脑。各楼门长家中,则有一台书本大小的数字机顶盒终端。居委会通过电脑随时发送的文字通知,在接收端会变成一条语音信息,楼门长看到“新消息”的提示,一按机器上的播放键,语音通知便即响起。楼门长再告知本楼门的住户。

楼门长要负责采集“10+X”信息,按时上传。“10”是指本楼门户籍人数、常住人数、流动人口等10项固定信息,“X”是指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特殊信息。居民们的诉求,由楼门长上传到信息响应综合平台后,社区、街道、区相关职能部门三级联动,根据职责及时响应处理。

不仅是住宅楼,商务楼宇里也逐步建起了楼宇社会服务工作站。

2009年起,朝阳区社工委开始构建数百座商务楼宇的服务站,如今已经做到了全覆盖。楼宇服务站集中了党务、政务、社务的职能,增加了工商服务、税务服务、交通服务等“两新”组织需要的服务项目,还细致地规定了每项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完成时限。

各种“枢纽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壮大。532家工会服务站,覆盖480万工会会员;5000多家各级各类青年社团组织,巩固和加强了青年的组织网络;150个温馨家园,为14万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与服务……

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组织形态不断变化的今天,社会管理的形态也随之在不断地创新和改变。

“民情图”体察需求

“书记负责亲自抓,委员明责包到家;一目了然院落图,每天入户准备足;社区民情随时记,委员归来勤通气;协调力量解民难,规定时限还民愿……”

这是东城区九道湾社区的“民情日记工作流程歌”。

从2005年1月至今,九道湾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们,已经记录了“民情日记”5万6千多篇,为居民办理各项事务11万件。

九道湾社区是个典型的平房区,12条小巷,197个门院,1507户人家,4100口人。每天,将居民的大事小情、意见需求记入民情日记,已成为九道湾社区工作人员们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为了摸清社情民意,他们每天至少要花半天时间入户走访。

翻开九道湾的“民情日记本”,谁家有人残疾,谁家有人失业,谁享受低保……居民的烦心事、困难事,记得一清二楚。

“民情日记”,是九道湾社区为第一时间了解居民需求而创设的社会管理新手段。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发现群众的需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步。把群众的需求当成社会管理的“指南针”,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社会管理。

丰台区角门东里二社区,辖区内16栋居民楼每栋都有一张“民情图”。打开“民情图”,谁家是空巢老人,谁家的房子在出租,党员和居民代表分布在哪儿……一目了然。居委会根据“民情图”为居民分门别类提供服务:对空巢老人,不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困难;对低保户,帮他们找就业信息,联系工作;对残疾人,帮助他们利用好社区里的康复设施……社区服务有的放矢。

东城区有“居民议事厅”,张家有什么想法,李家有什么意见,赵家有什么需求,大家畅所欲言,政府想法解决。

在石景山区,创造性地推行了“地区代表会议制度”,辖区居民按常住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选举出社区居民代表,代表们从居民中收集意见建议向社区反映……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社会管理的创新,说到底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群众的需求和期待、不断发现矛盾和问题,然后不断满足群众需求和期待,不断寻找或创造方法去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

北京的社会管理,就是朝着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都的目标,在这样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第五篇: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办法

园区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办法

建立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长效机制,重视源头管理、提升工作效能,全面履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责,动员社区管理部门、广大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逐步构建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应推行城市 管理“网格化”。

一、“网格化”管理的构建

1、以社区、街道居民委员会所辖的区域为网格单位,一个社区、一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为一个网格,园区所辖多少社区,划分为多少个城市管理网格,从而形成园区整体城市管理网络。

2、网格确定全面覆盖,周边界限明确,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区域内包括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

二、网格化管理的责任

1、社区、镇、村、组是城市管理网格化的责任主体,城市管理执法队为网格化管理基本责任单位,其负责人是网格化责任制责任人,进社区城管专干、爱卫专干为网格化责任制直接责任人。

2、每个网格由一名城管专干或爱卫专干负责,城管专干全权负责网格内城市管理事宜及巡查,城管专干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统一管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担负核查处置的责任。

3、在醒目位置设置服务提示牌,公布直接责任人姓名、联系方式、责任内容,接受居民监督,共同解决社区内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网格直接负责人对网格内城市管理事宜全权负责。对设计城市管理范畴内的时间,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担负核查、处置、反馈的责任。

三、网格化管理的管理职责

1、设计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城管专干按照相关要求,协助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所辖网格的“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重点道路两侧、居民小区的占道经营、倚门设摊以及乱悬挂、乱堆放、乱晾晒、乱张贴、乱涂写等违规行为。指导督促所辖网格及时清扫道路、清运生活垃圾,保持良好的市容秩序。

2、设计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建设,并按照权限和程序作出处置,对违规、违法行为和时间予以及时的纠正和查处。

3、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及时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地和树木的行为,确保人行道树上拉绳、挂晒等现象。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以及时纠正和查处。

4、涉及交通管理方面。成立交警队伍,对园区内机动车占道、乱停放的车辆进行整治。做到各类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排列。

5、及时纠正和查处其他违规行为。

四、网格化管理的责任考评。

1、网格责任考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考评以随机检查和日常督察相结合方式进行,同时参照园区管理部门和居民代表的评议。随机检查由园区城管办组织开展;日常督察由园区城管执法队组织开展。

3、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倒查方式进行追究问责。对市民投诉、上级执法机构巡查、媒体曝光等各类城市管理事件信息,倒查网格责任人责任。对城管办受理各类举报投诉的时间,网格责任人未及时发现的,发现一起记为网格责任人失责一次。

下载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汇报

    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汇报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前段时间,郑州市委副书记王璋专门到我局调研了我市的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当时他到荥阳调研的单位只有两个,另一个是......

    城市管理网格化情况总结

    近日,岳池县城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无论大街还是小巷随意摆摊设点、随意占道经营、随意违章停车等现象少见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干净城市又回来了„„这正是城市管理综合“新政”......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 2011年07月14日15:28 来源: 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政法......

    网格化城市管理汇报材料20111206

    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商务区 (2011年12月8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评审: 下面,分三个方面简单对商务区申报项目作一说明。 一、关于项目实施背景 新城建设......

    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全套解决方案

    “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是将现代工程科学与现代社会科学有机结合,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十几项数字城市技术整合集成应用于城市管......

    滨海区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工作完整版(含5篇)

    滨海区城市管理网格化管理工作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

    东禅社区网格化简介

    一、c基本情况 东禅社区位于黄梅县县城的西南部,占地1.1平方公里,辖九个网格,共计有居民820户,2919人,境内晋梅大道、爱民路、D6号路、C19号路的纵横交错,三小、晋梅中学、公安局......

    农村网格化信息系统录入的操作步骤

    农村网格化信息系统录入的操作步骤 一、 系统中存在户籍信息 1、进入系统后点击村湾信息采集 2、勾选需导入的人口信息,选择所属村湾后点击批量导入 3、点击所创建的住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