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长海·语文教学研讨会反思(推荐)
四校联盟·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研讨会反思
北集坡一中
周长海
4月16日上午,在学校的安排下,五校联盟相关学科的毕业班教师,分别聚集到宁阳英才学校和宁阳12中,针对毕业班复习的策略、思路、方法、趋势展开研讨。首先由宁阳12中李秀芝老师展示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复习课,其次围绕复习展示课和中考复习策略、命题导向,各学科分别座谈交流。研讨中,我校教师代表提前准备,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建议,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们主要针对初中应试策略展开了专题介绍和分析。首先再次明确了今年毕业、升学考试的课标要求,并将近几年的作文题目进行了比较。
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首先,它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理清了复习的思路,初中语文总复习,内容多项目繁杂,中考题型又不断的变化,各位老师及教研员对中考题型及内容的分析,明确了中考的范围,篇目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在总复习时制定详细明确的复习计划,复习思路。
其次,这次研讨会指明了我们语文总复习的重点,文言文的复习,各类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综合提高,都是我们复习的要点,也是我们的主要复习任务。第三,通过这次研讨会,有利的指导我们在复习中更好的进行查漏补缺,以弥补以往教学中的疏漏之处,病句的修改,文言文虚词的整理,现代文名篇背诵,例句的仿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考察等等。
这次研讨会上三位老师全面细致的讲解,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我们中考语文各部分内容的复习指明了方法和思路。对我更是有所启发,鼓励我在复习教学课中对各类题型的指导做更一步的研究总结,以更好的用于教学。
下一步,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复习:
1、立足课标、抓住课本
我们就应多研究《课程标准》,抓好课本。已往复习时,我容易抛弃教材文本内容,抓课外知识复习,尤其是阅读题,总感觉再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是浪费时间,所以抛开书本内的现代文阅读,教师学生一致对外。这样是不正确地,所以我们应该立足教材。
因此课内我将抓好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的赏析,先分册系统复习,再分年级专题整理,理清脉络、形成网络。例如:文言文先分册系统复习背诵、翻译、重点词语意思,文章主要内容,写作手法。然后分年级分专题,整理本年级所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从体裁上、写作对象上比较课文内容的异同。让学生把学到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课外的文言文中去。我相信,王海霞老师的“系统加专题复习法”会为我点亮今后工作前进的明灯。
2、重视阅读、培养能力
现在中考试题开放灵活,两篇课外阅读让师生倍感压力,况且在会上还提到,不会阅读的学生,最终中考绝对考不好。这足以让我们看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增加阅读量,指导阅读方法应该是我们每位初三语文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
3、关注书写、提高作文
作文成绩的高低,很多时候都与学生的书写有关。一篇作文会因为其卷面干净、工整、规范、美观,多得5-6分。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帮学生练好字,写好字,尽最大限度提高中考成绩。
当然,认真的书写不是提高作文的唯一途径,多积累、勤练笔更是提高作文的法宝。秦老师提醒,我们初三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少写作文,甚至不写作文。可见,作文教学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常抓不懈。
4、跟上课改、搞好复习
在课改的潮流中,作为一名毕业班教师不能把眼光只盯在中考上,还要琢磨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自主复习,想想这节观摩课时间紧、容量大,学生自己建立知识树明白了说明文考什么,自己给短文出题弄清了怎么考,借助课内自己总结解答方法懂得了怎么做。整整一节课时时渗透新课改,刻刻贯穿新理念。这样的复习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中愉悦的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尽最大努力,上出愉悦学生身心发展的复习课。
2015年4月20日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周教学反思
新学期,新接了三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三年级语文周教学反思。一周下来,大部分学生已能够叫出姓名来,全班同学的语文学习情况也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处在三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大,好动、活泼,具有本能的上进心,这也是初步接触学生的一个感受。但从学习情况来看,整体情况不够理想,识字能力、拼音的掌握,预习和作业的良好习惯都欠缺,学生的良好口语能力和习惯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反思《三年级语文周教学反思》。
一周里,做得最好的是抓朗读和识字、写字。因为朗读我认为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作用巨大。识字、写字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直接影响书面作业的质量。学生会朗读、写字好,学生的学语文、写作业就会多一些兴趣,多几分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学期,新班级,问题多、困难大。今后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将以学生的学习成长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讲求实效,追求高效。
好的来头即是成功了一半。要扎实做好开学的工作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了总结、交流语文课程改革经验,收获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成果,研讨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语文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开展出谋划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4月6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共有40余名专家、教研员和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巢宗祺等三位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成员首先在会上介绍了教育部近期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说:这次的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是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实施两年多以来,各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修订的。修订是在去年教育部委托各地教研中心对42个国家级实验区实施课标实验稿情况调查和华东师大数据中心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工作从今年2月开始,现已基本结束。这次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系统修改,约有二百多处作了改动和调整。实验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念没有变,主要是在内容和思想的表述上更为科学、明确和不易产生理解上的歧义了。
代表们就课程标准本身及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讨,主要有:1.语文教育教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3.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实践;4.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关系;5.语文教学中要不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问题;6.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课才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
在研讨的基础上,与会代表取得了以下共识:
·语文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语文教学基础上的推倒重来,而是要改掉那些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东西。要在继承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整体,两种特性是有机地统一在语文学科中的,而不是简单的拼盘或叠加。
·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学习天地非常广阔,实践性较强,语文学科要利用和发挥好母语教学的优势,加强语文学习实践。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但并不等于我们的教学就不能有接受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不存在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如何有效的问题。
在新课改理念下,一堂好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去衡量:(1)教学目标是否清楚、明确、恰当?(2)教学目标中是否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阶段性特点?(3)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4)学生是否学得主动、积极?(5)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是否得到积极、自然的体现和发挥?(6)教学效果是否好?(7)语文学习中的训练是否合适,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掌握了多少?(8)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
与会代表还一致认为,教师自身素质和文化底蕴也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呼吁各地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
第四篇:语文教学反思周记十篇
语文教学反思周记十篇
教学反思周记一
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中,分析蚂蚁和蝈蝈的活动时,我抓住了两个关键词“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但是,抓住词语后,我没有运用好阅读方法,虽然也让学生读了几次,但由于指导不是很到位,学生读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把粮食搬回家。一时间,学生挖掘出了“推、顶、抱、扛、抬”等等一系列的动作,并有效地运用到了“有的……有的……”这一句式中。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
教学反思周记二
《三个小伙伴》讲的是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在教学中,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
考“什么样的人是小伙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伙伴”的含义,接着再启发学生思考“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
教学反思周记三
《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呢?我读完课文后,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儿”的好呢?
在课堂中我首先,让学生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想象成小熊,当独自生活在荒岛,交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抓住“孤零零”细品。当岛上花木成阴,当朋友们一个个到来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观察插图小熊神态的前后变化来体会他的心情。通过前后情感的落差来感受小熊的心里变化
教学反思周记四
在教学开头以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间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小诗人,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口头创作,我就提供一组画面:
我最喜欢------
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通过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编写诗歌,我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接着,我再让学生想一想自然万物,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自己进行创作。经过这样处理,较好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丰富了自己的内部语言。
教学反思周记五
《识字5》在教学中,借助《识字1》“春天”来作比较,让孩子们借助插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利用实物来认识“蝈蝈、知了、茉莉、葵花、”本课第1—4组词分别描写了夏天的气候、水果、活跃的动物、植物开的花。连起来读,押韵上口读出节奏、韵味,便于记忆,在教学写字时,认识“雨”字头,找出带有“雨”这个偏旁的字,读出来。重点指导了“蛙、荷”的笔顺。,讲解“了”是多音字,组词(知了)(来了)并能用文中的词语和插图结合,写了一段小故事,孩子们掌握的很好。
教学反思周记六
《好学的爸爸》在教学前,我让孩子带着问题读课文,爸爸“好学”什么?为什么这样“好学”?又是怎样“好学”的?他这样“好学”,会有怎样的收获?孩子们都能回答出。并让他们说说生活中的“充电”和文中的“充电”各是什么意思?孩子们都知道文中“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业余”就是工作时间以外。会用“一…就…”练习说一句话。告诉孩子两个动作在时间上紧相接的。让孩子知道爸爸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反思周记七
《陈毅探母》在教学中,我课前给孩子们布置了回家查阅关于陈毅元帅资料,告诉学生“元帅”是一种军衔,高于将军的军官。知道“故乡”是指出生或居住过的地方。从“洗衣服”“谈家常…”来说明陈毅元帅从事实上和感情上孝敬和关心母亲。最后一段孩子们知道无论年龄多大,地位多高,孝敬长辈都是应该的。
教学反思周记八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去观察插图。了解小平爷爷小时候的样子。并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为什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为什么能写一手好字?为什么能受到老师的夸奖?从“每次…都能…”明白了邓爷爷小时候写字非常认真。联系实际,让孩子们也能像爷爷那样学习写字。在指导写字时,着重讲解“求”的笔画,和“当”的偏旁是“尚字头”孩子们掌握很好。
教学反思周记九
《吃水不忘挖井人》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在课堂上交流、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在上课开始我以童谣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想象情境,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沙洲坝人民吃水方便吗?毛主席到了村子里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会做些什么?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从而深刻地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周反思
第一周教学反思
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知道课文学习价值观的取向可以有多种。(1)劳动创造美。(2)怎样体会生活的幸福。(3)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个别学背书有问题,要经常关心:涂子怡、严靖秋、曾余轩、余卓奇、杨瑞、林梓涵。一篇文章,不同段落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小节:看,画面、语言、多形式朗读,读出景致美;第二小节:听,想象心情美;第三小节:想:幸福生活(认真学,痛快玩)每一节朗读都有不同的语气及情感。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对景物的想象。有根据、有条理地想象。同时注意将课外积累的语言进行运用。如春季、色彩、春夏对比,好词好句。还可以就关键的景物进行提问想象。如:体会“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读后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精典段落的学法。如《友谊桥》第八自然段描述了蜡笔蛙蛙共同合作画画的情景。让学生现场调色,读中想象,熟读成诵,课后自己调色模仿写作,读中学写。结合生活中合作才能做得完美的事件。对读的层次要求有了更加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关键看个人读得如何。学习一段落,要抓住段落感情的中心词。如《友谊桥》第八自然段合作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的感情中心词便是“美”。尊重学生的原始体验:学完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展示读时,多读,少评。体会提示语的情感。
学会“放”与“收”的艺术。“放”时,一要读懂文本的表层意思,如《友谊桥》蜡笔娃娃对话的段落,让学生读懂蜡笔娃娃各自的作用;二要读懂人物产生该种情感的原因,即让学生说说他们骄傲的原因;三要读悟:你自己的看法如何?是像他们说的某个蜡笔娃娃的作用最大吗?结尾处便可“收”。“收”时,请三五个同学谈各自的看法,让收较紧。
第二周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了古诗诵读、语文乐园
(一)、口语交际,写友情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象画面“孤帆远影碧空尽”,角色体验:此时你想说什么?(生:长江水倒流,生变成水去追孟浩然。)通过角色的体验,让学生与诗人达到共鸣,从而来理解诗中含义。在语文乐园的对子歌的的学中,结合刚过去的春节进行,更有生活化,学生更易于接受。
“春天在干什么?”训练学生观察的顺序。
第一单元都是关于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读有关春天的古诗,写春天的雨,形成单元序列。
听说的平日训练,要让学生注意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到点子。听的习惯,听以后的梳理,听到别人说了什么?带着问题去听,否则贪大求全记故事。如可教师范读,学生不开书,训练听读。
第三周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了《小作家》、《米佳的愿望》两篇课文,在教学中我尽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不想学就谈不上教。所以,让孩子愿意听讲,就得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学习《小作家》,问学生:关于这个作家,你想知道些什么?试试读读课文,看看你能否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所需,教师的教才有价值。所以,今后第一课时要了解学生的自学理解程度,了解其兴趣点。第二课时再围绕学生所需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品读。
要想让课上得不一般,如《米佳的愿望》,学习“春天”一段,让学生充分想象春天的美,还可以读教师写的关于春天的段落。学习“夏天”一段,抓动词,动词可以表达人物心情。学习“秋天”一段,可以抓段落表达特点,进行叠词训练。还可以注意抓语言前的情感词。还可以学习课文中米佳快乐的习惯:记下快乐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四周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让课堂更放光彩。读学习《变成什么好》时,读“你怎么什么也没变呀?”这句魔法师的话时,大部分学生说应读成疑惑的语气,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邓晗同学却说:应是高兴的语气。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因为他看到小老鼠明白了做自己才是最好的时候,他为它能想能感到高兴。”
古诗的正音,可以在老师每指导一次后,同座互相检查该部分读音,最大程序扩大正音效果。《杂诗》一课讲的是诗人见到故乡人后的一段话。在学习时,加强对象感,学生的兴趣大增。所以,朗读时尽一切可能还原场景,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给学生探究与发现的方法。如探究发现:桥洞、笛子孔、耳洞的共同点及作用,学生说到了口可以吃东西,窗户可以看风景,宇宙黑洞可以吸收陨石,思维还是比较开阔。其实还可以对学生思维的方向、思维的角度进行指导,如可以让学生去观察人、动物、植物„„等有孔洞的地方及作用。这样,思维就有了一定的范围及广度。
学习观察、识字、写字都有了一定的定势。如果让写字有问题的学习与我在课堂上有良好的互动,重点关注他们,肯定会有较大的进展。
第五周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方法。如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抓住主席的神态、动作,体会毛主席是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会人物内心,体会毛主席处事果断,仔细观察,经验丰富,和一心为民与人民肝胆相照的情怀。
学完生字,回到课文环境中学习词句,训练学生结合上下文解词,学生兴趣较浓。
每节课给学生作业,第一课时后可以是字音考查,多音字等。
学完课文后,可以指导学生以文为范,在写作方法、学习方法上提示学习。如写作方法:记事怀人;学习方法:感情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现在教学中我虽然注意了抓字词句,学生也认真读了,但教学中还存在平均用力的情况。我想,如何突破平均用力的状况呢?(1)抓中心句学习。本文的最后一段就有中心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泽东”。围绕中心句,学生可以提很多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展开品词品句,这样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心句,我想,可以是与课题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是学生不理解的重点段落。(2)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习,或是句子,或是词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学习。(3)每一部分的设计重点、方法要有所不同,这也是用得最多的方法,以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牵得过多的问题。如本文每一自然段可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第一自然段学习:毛主席在沙洲坝时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第二自然段:毛主席是怎样想到给乡亲挖井的?第三自然段:毛主席是怎样挖井的?第四自然段:为什么称作是“红井”?
第六周教学反思
写字教学如果能结合当课的生字进行有侧重的训练,效果比较明显。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课后生字有:度、敬、赶、驶。让学生比较字共同点,学生就轻易发现都有撇画与捺画。让学生感受各个字撇捺的舒展度不同以后,教师范写让学生从中感受撇画与捺画的运笔、顿笔、出锋等。从稍后的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训练学生查资料后能简述其意,如读完一段简述其意,训练其积累资料的习惯。
不仅是生字,理解词语也可以结合字形来进行。如《朱德的扁担》一课,“封锁”一词学生不太懂,那么就可以结合两个字的字义进行:“封”每一寸的地方都被一层一层的土给盖住;“锁”,结合学生平日里对各种各样锁的作用来理解,就是“封死了,打不开”。这样,学生就能理解“由于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需的食盐、布匹、药材和粮食奇缺”这个句子了。
第七周教学反思
《听鱼说话》是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善良和诚信”。本文通过写爱钓鱼的外公和小孙女琼儿在钓鱼时的几次对话,让我们感受到外公的有趣和琼儿的聪明、纯真、善良。情节简单,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很有生活气息和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整节活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头时必须设计生动的言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第一兴趣导入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我会一条出示谜语: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教,摇头又摆尾。(鱼)让孩子先猜猜那是什么?我这样设计孩子立马就会对鱼就有了关注。并很顺利就进入了我的活动二:我又出示鱼缸里的鱼,让孩子进一步的观察小鱼。在孩子观察的同时我适时的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鱼会说话吗?”
“不会,不会,我没听到。”
“会,我听到它吐泡泡了。”
孩子七嘴八舌的回答我。
我提出第二个问题“有一个叫琼儿的孩子,她能和鱼儿说话哦。她和鱼儿说什么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呀?”
“想”孩子异口同声的告诉我。
“那好,我们就来听听故事《听雨说话》,大家就知道了”并相继出示故事课件,帮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表现外公风趣和琼儿纯真善良的语句划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读、分角色表演读,从读中去感受体验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外公的风趣幽默、琼儿的纯真善良,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不一样。学生也对鱼儿产生同情之心,学生在词句训练中对鱼儿的同情丝毫不亚于琼儿。
不足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很在朗读是我泛读的比较多,学生大多数都是再按照我的模式再读,很少有理解化的个性朗读。其次,是我的语言太不够童趣,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八周教学反思
在这个单元中,《画满画儿的圆月亮》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小松鼠喜欢到处画画,有一天看着天上的月亮发呆,甚至想到月亮上去画画。熊先生知道后,把许多盘子送给它月亮,让它在“月亮”上画画,并举行了一次成功的画展。小伙伴们也都学会了在圆月亮上画画。孩子们读后,一定会喜欢上可爱的小松鼠和热心的熊先生。《面包房里的猫》(一、二)想象奇特又合理。开面包房的琼斯太太养了只叫莫格的猫,一次在莫格淋雨后给它喂了点儿掺着酵母的牛奶,结果它发起来了,逐渐胀大,把面包房都胀破了。人们担心他把小镇胀破,于是赶走了它。它来到山谷,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水从山上直奔下来,小镇危在旦夕。莫格利用它那巨大的身体坐在山谷中间挡住了洪水,人们乘机修了大坝。在这件事之后,镇长颁了“小镇救星”的奖章给莫格,人们在生活中也对莫格格外的友好。在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里,人和动物之间是那样的和谐、亲密无间,生活得令现代人羡慕。
抓住课文中对学生生活有价值的句式或重点词进行相关语言练习。如《画满画儿的圆月亮》这课中,有句子:聪明的小松鼠最爱画图画。我让学生进行“最爱”的语言练习,学生很有表达欲望,很富有想象力,说了一些有趣的句子,如:可爱的小白兔最爱吃青草。(有关动物)美丽的太阳花最爱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张开笑脸。勤劳的妈妈最爱打扫房间。(有关人)洁白的云朵最爱变成各种有趣的动物形。(景物)孩子们造的句子,思维开阔,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有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