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情趣教学

时间:2019-05-12 22: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的情趣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的情趣教学》。

第一篇:阅读的情趣教学

浅谈阅读的情趣教学

摘要:情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逐渐降低。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尽量把语文课上得富有情趣,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着从引趣、激趣、提升情趣、发展情趣等几方面入手,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趣 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情绪生活”,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受压抑、害怕、恼怒、反感)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语文教学的经历告诉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逐渐降低。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尽量把语文课上得富有情趣,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情趣就是情感和兴趣。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之一是情趣。情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石,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情趣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物”激“趣”,以“景”激“趣”,以“情”激“趣”,以多样化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试着在阅读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焕发课堂生命活力——吸引学生兴趣

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老师必须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发掘文本中潜在的情趣因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情、学法。教学活动中,以最好的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进行体验,从而达到较佳的阅读教学效果。只要教师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以往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体验,就能够被我们信手拈来,成为富有情趣的语文教学材料。

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在课始娓娓动听地给学生讲了自己刚刚口渴难耐找水喝的经历,把那种焦急的心情渲染得让学生也不禁为我着急起来。学生对此十分关切,并且很着急地为此想办法。课堂瞬时有了活力,我顺势导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兴趣很浓,积极主动地投入了课文的阅读。

二、善用独特话语——激发学生情趣

我们不难发现,有情趣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往往蕴含着某种难以言传、超出预设的东西,而这些并非全然有意为之,而是以求知为核心,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是人与人之间对话、理解、沟通交流的结果。这样的“情趣”不是单个的行为,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这绝不是“作秀”,而是师生之间无言的真诚的感动,是情感与理智的纠缠。这样的“情趣”可能产生于一举手一投足中,也可

能产生于一句适时迸发的妙语中,甚至也可能产生于一个美丽的错误中。它是严肃中的诙谐,是秩序中的随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下身段,树立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阅读教学正是利用他们心灵上这种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情感的纽带、驱使作用,激发学生情趣。语文的文本向学生揭示世界的秘密,并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掌握语言文字。“文本——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文本中蕴涵的情感需靠教师去发现、去传递、去强化。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就可以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1、用激疑性语言设置阅读情境。学贵有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问题的迫切需要。例如上《人类的“老师”》一文时,学生初读文本后,我设疑文中人类的“老师”都有谁?为什么把它们称为人类的“老师”?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便会有目的地去阅读体验,最终找到答案。

2、用幽默话语调剂阅读情趣。幽默是语言中的盐。前苏联教育家斯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助手,就是幽默。”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融洽师生关系,还能将枯燥的语言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造成最佳的教学效果。每当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时,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教学过程本身的幽默诙谐,享受到轻松愉快地情绪体验,从而摆脱了苦学的烦恼,进入到愉快地学习境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不知不觉地在塑造自己。在上《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我请了班里一位平时不太爱回答问题的男生来读书,男孩子读完后,脸涨得通红,我风趣地说,谁说人家不爱说话,你看,这位“白骨夫人”表演的多精彩!人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声音再大点,效果会更好。那位男生听后,笑了,同学们也笑了,课堂的情趣来了,他朗读文本有了自信。从此以后回答问题也大方了,积极了。

3、用立体的话语移情入境。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立体语言描述,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在想象的作用下,以及教师情感范型的感染之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动。如在上《大江保卫战》一文时,在激昂的音乐声中,我满怀激情地朗诵起通讯,学生体会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触及了学生的心灵,达到了情感的交融,子弟兵的精神将永远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三、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情趣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1、创设故事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老师讲故事,学生的精神就特别好,甚至眼睛里会闪闪发光,脸上也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喜怒哀乐的神情。因此,如果我们把故事情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能激活课堂,还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上《嫦娥奔月》时,我先给学生讲后羿射日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断提问,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学习的情趣,参与度很高,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关心儿童的心理和需要。

2、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我们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习作练习《秋天的树叶》时,我让学生寻找、观看各种各样的树叶,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情趣,让学生有话可说,也有利地减低了学生写作的恐惧感,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收集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儿童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游戏情境则是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所创设的情节和环境。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欢乐。现在一年级一节课认识的生字一般都有十几个,这对于入学才几个月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大的识字量!执教者如果尽量在有创造性的“交朋友”、“猜字”、“狗狗当家”、“开火车”、“童话城”等等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认识汉字尽量做到寓教于乐,效果就明显多了。再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形式,枯燥的死读死背与采取了猜表情、自由式、指名式、表演式、填空式、考问式、师生齐读式,生动有趣就自然做到了。

4、创设表演情境。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因,也是学习语文、发展智力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 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或保持主动学习的注意力,可借助创设生动、逼真的表演情境来进行。表演情境的创设,融合了读、思、演、评于一体,学生充分地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不同文本可以进行小组表演、个人表演等。例如《北风和小鱼》、《狼和小羊》、《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等故事情节性强的文本让学生加以表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美好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5、创设实践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而学生对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充满了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实践的成败,从而悟出文本所揭示的真谛。如在教《苹果里的五角星》这课时,我请学生亲自实践横切苹果,学生情趣盎然,课文学得情趣高昂。

6、创设音乐情境。科学家研究得出,音乐能使人兴奋,使人快乐。音乐情境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把音乐与文本结合起来,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我出示歌词,读歌词,音乐赏析,介绍歌曲时代背景。音乐明朗轻快,学生朗读着歌词,轻轻地跟唱,学生感受着人文熏陶。音乐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再如在教《二泉映月》时,为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情境,渐入佳境,需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走进文中那个时空,体验阿炳生活的画面。老师边放音乐,边让学生听老师的范读,学生闭上眼仿佛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文本,感受真切。

四、走入生活——发展学生情趣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将富有情趣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积极的自我发展,使他们在情趣中长知识、增才干。他们就会受益匪浅,在实践中体味情趣,感悟人生。我们的生活是五光十色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情趣,熏陶情感,完善人格,释放个性,是情趣教学追求的更高目标。这是陶行知的大语文观的具体体现,实际上教师是在儿童视野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尊重儿童的需要。

如教材中有《冰花》一文,文中的冰花形态万千,可是光文本的描述还是肤浅的。所以我们大可以让学生冬季在自家屋里仔细观察其形态,并与文本相对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观察仔细认真,而且对解读文本也会具体深刻得多,也真正让学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此外,学生爱看电视、上网,于是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广告和最讨厌 的广告,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辨别是非的审美能力。

另外,教师的自身魅力也非常重要,做知识渊博的人,成学生的榜样。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对生活充满情趣,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的全面发展的教师,对学生的吸引与影响,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师要带上学生的经验,关注学生的关注,快乐学生的快乐,幸福学生的幸福,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只要使之得到充分发挥,必定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提高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情趣,并加以积极地引导,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做到科学化和高效化,才能走出“教”与“学”相互脱节的困境,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生机勃勃,走进“人文教学”的阳光大道。

参考书目:

①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刘军、陈旭.探秘童心真相,还原教育本色----对话教育的魅力生成.教育科学论坛,2008.11,74~79页。

③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成功领袖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语文教学情趣化

语文教学情趣化

双龙一小 浦琼梅

一、语文情趣化教学的意义

根据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李吉林老师长期探索情境教学,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情境教学成为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教学,非常重视知识的传授,提倡“知识就是力量”,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们发现,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于是提出一个口号,叫“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无疑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又认识到,还有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尽的,再说,今天该传授的知识假如缺漏了,明天还可以补,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兴趣,那么,明天就什么都没有了,自然也包括能力。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这无疑使广大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情趣是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之一,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趣,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成功的课堂自然也应该是充满情趣的。

二、语文情趣化教学的前提

1、情是什么?首先是对学生有情,其次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又说:“热爱孩子是老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些都是至理名言。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学生渴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如果教师真正理解学生,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就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主人公热情,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也就是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关于这一点,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清代学者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喜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和谐共处,是让学生在快乐的、平静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心情不舒畅,谈不上学习,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当然也谈不上创新。

2、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全是缺点,甚至愤怒。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你可能找不到一个你真正满意的学生,找不到一个你认为优秀的学生,你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不要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同样的人”。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别,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尽量发展他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去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却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陈景润是著名的数学家,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您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微微一笑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柳斌先生说:“这就是正确的人才观。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具有这样的人才观。”是参天的大树,就让成为栋梁之材;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之后,才彻底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学习都感到快乐,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3、蹲下来看学生。老师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蹲下来”,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学生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为什么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没有理解和宽容,也谈不上爱学生。因为泰戈尔说过:理解是爱的别名。承认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承认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中成长的,没有什么错误不能容忍的。

有时我们过分地看重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时,竭力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完美,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珍视我们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根本不能领会老师的用心良苦,教育的艺术在哪里?诚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课堂上,我们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和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 “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五个词,你只念错一个,了不起!”请你介绍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课文的经验。”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慰劝便是伟大。它是学生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

于永正老师说:“要说我的教学还有一点特色的话,那就是重情重趣,无情无趣的教学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学。”南斯拉夫教育家弗鲍良克说一句话:“对每个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令人生厌的教师。”但是在现行的教学评比制度下,在考试的压力下要做到老师让学生喜欢可真是不容易。我们只能淡化“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考试成绩一览表”带给我们的负担,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洒脱一些,做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是那些通过教师的组织、示范、点拨和激励,引发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兴趣盎然、情感投入,真正能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因为它不但能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不再有厌倦的感觉。这既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也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秘诀。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三、语文情趣化教学的策略

(一)以“物”激“趣”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性、具体性,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而感觉器官参加得愈多,认识得也就愈鲜明、确切。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以“物”激“趣”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教学。实物图片非常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我记得郑贞老师在教学苏教版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时,就特意用绿色的卡纸剪了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姿态也很美,就象黄山的迎客松一样。我想那一节课孩子一定觉得很有趣。因为那节课既不是学校公开课,也不是年段公开课,只是我随意走到她的班上,就发现这么美的板书,真是心灵手巧啊!因此,我就想,作为低年级老师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能写会画。还有胡云老师上《花瓣飘香》时就很巧妙地用美术字来写课题,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与课文的内容也非常吻合,因为《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就是赞颂了一位小姑娘关爱长辈的美好心灵。

备《石头书》一课时,我发现“雨痕”、“波痕”、“化石”等词不好理解。利用周末时间,我上网查找资料,可是花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找不到“雨痕”、“波痕”的化石图。动物和植物的化石比较容易找到,我选择了三幅图,分别是“三叶虫”化石图,“小鱼”化石图以及最近出土的“恐龙睡姿图”,然后打印下来。第二天,我上课时,通过展示仪把图片投到电视上。同学们对“小鱼”化石图比较容易辨认,但是对于“三叶虫”化石就很陌生,还把恐龙睡姿图有的说是鸭子,有的说是小鸟。大家都睁大眼睛惊奇地看着电视,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他们的神情还是那么专注,那一刻,我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因为,这三幅图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课后他们就会到图书馆、到书店、上网刨根问底,弄清“地壳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汪洋?”“恐龙和三叶虫为什么会灭绝?”“哪些石头书还有哪些学问呢?”

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教材《石榴》一课时,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一个熟透的石榴,石榴的表皮粉红粉红的,剥开里面一粒粒籽儿晶莹透亮,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前几周,教学汉语拼音d时,书上画了个大鼓,教参里还配了个口诀:“鼓声ddd”,鼓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必须有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我就准备了个玩具鼓,课上一敲果然发出ddd的声音,那学生就记牢了这个字母的发音与鼓声相似。孩子们也觉得 饶有趣味。

如果我们的眼里只有分数,只有做不完的、评讲不完的练习,只有考试,那么我们的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可言,学生感到厌学,老师也厌教。如何兼顾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教学情趣化是比较好的途径。

(二)以“景”激“趣”

1、创设生活情景。以教师语言的描绘,模拟生活中的情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等特点,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把汉语拼音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喜爱的童话故事等形式。这样学生学得有趣记得又牢。比如,我在教拼音aoe的书写时,这样说:“刚才,小朋友认识了拼音家族的三个拼音宝宝,不仅认清了他们的长相,还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拼音宝宝和小朋友玩了这么久了,它们该回家了。谁会知道他们的家叫什么?”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四线三格,我边画边让学生数一数几条线,几个格,学生回答;四条线,三个格。并美其名曰这就是拼音娃娃住的小房子。第一格就是一层楼,第二格就是二层楼,这样教了新的字母,就问学生:“b是住在第几楼呢?”学生回答:“住在二楼和三楼!”

2、创设音乐情景。通过音乐的渲染,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景之中。因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的艺术形式,极易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把音乐与课本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儿童的视觉和听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来创设情景,浅显的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配套朗诵、乐曲,深化一点的是老师自己的弹唱、学生的演唱都是可行的。

培根说:“音乐的声调的摇曳和光芒在水面上浮动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且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痕迹。”音乐具有极强的抒情功能和影响力,很容易使学生从音响的感知,激发联想,心驰而神往之。在教学童话故事《会走路的树》时,开始,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朗读:“春天的早晨,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森林里,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脑子里形成了什么画面?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学生在老师美妙的朗诵中,置身与美丽的景色中,在良好的情绪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学习《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就轻哼几句“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散文诗,“踮起脚尖走进浓绿的小院,我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老师,就让她淡淡的芳香陪伴你,为你消除疲倦。”这洋溢着浓浓师生情的句子与歌曲“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明亮的灯光照心房”有异曲同工之妙,学课文时,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渲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浆》、《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课文均能让音乐为语文教学服务。

3、创设表演情景。儿童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根据课文需要,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向往角色或身边角色。在这样的情景中,儿童对教材中的角色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感情,都会有更真切的理解,其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训练。

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我把一个学生当成小蟋蟀,亲切地问候:“早哇!会唱歌的小蟋蟀!”学生自然融入情境,情不自禁地把老师当成小露珠,热情地招呼道:“早哇,像水晶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我又走到另一个女孩子身边微笑着说:“早哇,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小姑娘紧接着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赞美老师。

师:“你好,勤劳的小蜜蜂!”

生:“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在这样老师创设的美好的情景中,孩子们似乎就是那可爱的小蟋蟀、花蝴蝶、小蜜蜂,老师仿佛就是晶莹的小露珠,老师与同学共同营造的美妙的令学生乐此不疲,留恋往返。

设置表演情景时,根据课文内容不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全文表演、片段表演、化装表演、即兴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总之,生动活泼的表演,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在欢乐的情景中学习语文。

4、创设游戏情景。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欢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竞赛等情景吸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登高山”、“开火车”、“摘果子”、“滚雪球”、“东南西北找朋友”等等生动有趣的游戏竞赛形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汉语拼音四个声调的掌握是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原因之一,是儿童在入学前受当地方言的影响比较普遍。二是四声声调符号比较抽象,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难以识记。因此,学习中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让他们初尝小学小学阶段学习的快乐 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最具模仿性,他们可以跟着老师读,跟着老师做,但如果只是他们为了模仿而模仿,这种模仿就会逐渐消磨掉灵性。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声调操”四声学习法,充分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利用双臂将四声改编成了四个形体动作,为了帮助孩子记忆,增添活动乐趣,还编了《声调歌》配合动作展示:

一二三,伸出手,我将声音想成球儿。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向上爬山头。三声先下拐向上,四声一路往下溜。

这不仅让抽象的声调符号变成想象的肢体动作,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当做课中操在课中做一做,也不失为是一种简单的形体操。

告诉孩子们:“你将自己的声音想象成一个球,将这个球儿,按照要求在你的手臂上滚动。”每学好一个韵母,在声调练习中我们就来一段这样的形体操。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从来没有人奢望所有做学问的人都能 成为大师,但学一学大师做学问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一位教育家说过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不仅仅在于你有多么渊博的知识,还在于你是否能把难懂的知识转化成浅显的语言传授给学生。

5、创设实验情景。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充满了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由教师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实验中的一分子,去亲身体验实验的成败,从而悟出课文所揭示的真谛。《拉不开的书》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三、以“情”激“趣”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间。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儿童很易于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情趣教学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最宝贵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

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借助形象,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鱼虫,以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的理想情操、审美情操,并在其中学习掌握语言文字。“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涵的情感是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的真情成了导体,成了火种,于是去传递、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1、用儿童化的语言激趣。教师以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场景、意念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情感移入到教材对象上。在想象的作用下,以及教师情感范型的感染之下,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认知活动。

教师语言儿童化。面对刚入学的孩子,你叫他组词,他不知道什么 叫组词。林静老师的哪一招就很好。她不是说:“某某同学,你来用ta这个音节组个词!”比如,学生读ta,老师接着问:“什么塔?”学生就回答道:“白塔的塔!”“金字塔的塔!”“宝塔的塔!”一句“什么塔?”问得很有艺术,孩子们也觉得很有趣!就像对对子、对歌似的。孩子们不是都喜欢这样的儿歌吗?什么圆圆圆上天?什么圆圆在水间?什么圆圆街上买?什么圆圆妹眼前?月亮圆圆圆上天,荷叶圆圆在水间,烧饼圆圆街上买,镜子圆圆妹眼前。因此在拼音音节教学的起步阶段,我们常常这样问:di,什么di?ti,ti什么?孩子们就很得意地说:“吹笛子的笛!”“踢足球的踢!”这样的教学多么有趣!

2、用激疑性语言设置情景。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探究式问题,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从而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最常见的方式是提问。提问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形式。提问的设计应以能够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冲动,回答的愿望为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外部到内部都动起来,从而进入思维状态的最高境界。

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激趣问,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或思考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比如,我在教古诗的《村居》时正值春天,课刚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记住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请背给大家听听。”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你一句,他一句。背完后我转移话题:“让我们看看今天这首古诗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吧!”学生带着激情和热望进入了对古诗《村居》的学习,教学效果十分好。

提问的方式各种各样,要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在学生思路阻塞不畅时,可以随机设计疏导问,旨在疏通同学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再比如探究问、比较问、选择问等。在实际教学中,灵活掌握并自然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加强提问的艺术性,不但会激起学生的情趣和兴趣,而且对促进学生思维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3、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之音”会领悟到老师的意图和用心,于是会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行为。有一位老师正进行一堂观摩课的教学,突然一只飞鸟悄然钻进教室并不住地叫着,飞转几圈后飘然离去。当时一些学生好奇的 目光随鸟转入窗外。这种场合往往令教师难堪,可这位 教师随机应变说道:“刚才大家上课都很认真,把小鸟都感动得不愿再打搅你们了。”教师这么一说,学生从表扬中意识到上课不专心是不对的,便很快集中了注意力。

支老师的课总会是很有趣,充满了机智的情趣。可以让人在笑声中理解与顿悟,在笑声中感受到机智的魅力。这不仅与支老师风趣、幽默的个性语言有关,更多地与支老师对 教学不断地创新、在课堂上充满教学机智有关。是支老师用教学机智与创新挥洒出的充满智慧的情趣。试举支老师讲的《晏子使楚》为例。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

(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

(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这一段对话,是一种“即兴”之作。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2)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3)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4)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5)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

第三篇:《培养情趣》教学设计

《培养情趣》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的第一教时。

二、设计思路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优越,兴趣爱好广泛,但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兴趣;同时,由于升学压力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往往感到生活缺乏情趣。而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为了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解决措施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并通过设疑、问答、讨论等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加以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品味生活中的高雅情趣。这也正体现本节课我的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情趣的含义以及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的情趣;

2、让学生认识到高雅情趣的作用以及庸俗情趣的危害,从而能够自觉远离庸俗情趣,培养高雅情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的情趣; 难点: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探究;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1、导入:每一天,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忙碌的工作之后,我们都渴望休闲的乐趣,轻松一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情趣。我们的伟人也不例外,比如说朱德,老师想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朱德的了解。生:略。朱德戎马一生,功绩卓著,为中国的革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生活中的朱德有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视频播放:朱德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朱德的录像,了解伟人的生活情趣,以放松的心情直接形象地引入新课, 1 为后面生活体味生活中的情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师: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略。

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德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充满情趣。那么,什么是情趣?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情趣?培养高雅情趣有什么作用?

揭示课题: 培养情趣。

2、在生活中,同样是工作、学习,多一点情趣,味道就大不相同。那么,什么是情趣呢?请同学来说一说。生:略。(课件展示)

3、生活中有很多对我们有益的、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情趣,我们称之为高雅情趣。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高雅情趣?以及培养高雅情趣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谈到读书这种高雅情趣时,拓展开来讲一讲。老师听说我们20班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读书,下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曾经读过一本好书或者好的文章,它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略。

可以让多位同学来谈一谈。

师:老师这儿也搜集了一个材料,请学生朗读一下材料。

1940年10月22日,莫斯科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开馆那天,收到一封很特别的信,信封上写着:“寄给把我变成人的人.”信中写道:“我本来是个小偷,1937年我偷了一只手提箱,里面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无意中读了第一页之后,就不由自主的一口气读完了它.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是个谁也不需要的人,读完了全书,我感到自己先前的举动是多么可耻.”

思考:小偷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 生:略。

师:是的,是书中的道理说服了小偷,是书中的人物感染了小偷,使他走上正途。可见,书籍具有无穷的魅力,读书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读书真好。老师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

2(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设疑、问答、讨论等环节,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加以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品味生活中的高雅情趣,并积极充分肯定读书这一高雅情趣,让学生从小培养读书这一高雅情趣。)

4、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刚才讨论的两个问题来总结一下:

(课件展示)

并请学生朗读一下高雅情趣的作用:能使我们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高雅情趣,发挥高雅情趣对我们生活的积极作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

5、我们同学在培养高雅情趣时还应注意点什么呢?也许下面的故事会给你一定的启发。

王华,他是初二某班的一名学生。他很喜爱上网。他知道上网是现代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高雅情趣,所以,在学习之余,他会上网来放松一下自己。后来他听说某个游戏很好玩、很刺激,于是他也跟着去玩,结果,他不能自拔,经常是一玩就玩到深夜,作业经常也忘了写,第二天上学时头也晕晕的,上课时脑海中还经常浮现游戏的影子,一学期过去了,成绩一落千丈。

从王华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呢? 生:略。

在培养高雅情趣时,要把握好“度”,否则情趣也会由健康转化为不健康,有高雅转为低俗。

(设计意图:在培养高雅情趣时,要把握好“度”,否则情趣也会由健康转化为不健康,有高雅转为低俗。)

6、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庸俗情趣?它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略。

我们一起来看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染上了什么庸俗情趣? 生:酗酒。

师:酗酒有哪些危害? 生:略。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庸俗情趣的危害:庸俗情趣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学生齐读。教师板书:远离庸俗情趣,培养高雅情趣

(设计意图:老师希望同学们要充分认识庸俗情趣的危害性,从而能够自觉远离庸俗情趣,培养高雅情趣。)

7、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情趣的含义、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培养哪些高雅情趣以及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好的,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完成我的高雅情趣发展计划:(1)美的生活需要高尚的品德,因此我将……(2)美的生活需要健康的体魄,因此我将……(3)美的生活需要艺术的熏陶,因此我将……(4)美的生活需要大自然的陶冶,因此我将……(5)美的生活少不了个性化的爱好,因此我将……(6)美的生活需要…… 请学生思考,并请多位同学来谈一谈。

(设计意图:这是新课标将课堂学习外延和深化的体现,突出了新课标的“生活德育”目标。让本节课的内容落到实处。)

8、课堂总结:在生活中,同学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是高雅的,更要自觉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争做一个情趣高雅的人。

七、教学反思:

优点:这节课教学形式多样化,用朱德的录像导入生动形象,情境设置恰当,讲解到位。教学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我精心设计的学生讨论环节,讨论之后,我让学生畅所欲言,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

缺点:当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时,我觉得我的点评还可以更直接些,给她掌声,把我内心对她的赞赏大胆的表达出来,这样课堂会更加出色。

第四篇:古诗教学情趣化初探

古诗教学情趣化初探

-----陈吉荣

古诗以其凝练含蓄的语言、优美深邃的意境、蕴涵丰富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堪称我国文学艺术的璀璨瑰宝、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谐课堂”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应着力建构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学生态,在富含教育智慧的情趣化教学中,引领学生对古诗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切实感受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享受解读古诗的思维乐趣。

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案例,谈谈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过程中,古诗教学情趣化方面的初步探索。

一、关注富有价值的真实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提出不解的问题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主动阅读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根基。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敏感地抓住学生富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与文本有效对话,使古诗教学在预设与生成的相融共生中情趣飞扬,充满和谐课堂的魅力。[案例] 教学《咏柳》一课时,有学生针对“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剪刀是非常锋利的,春风怎么能像剪刀一样呢?”因为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这句诗中的比喻早有准备,所以孩子的真实问题正中下怀。我会心地一笑,幽默地将孩子感觉到的矛盾放大,“是呀,‘二月春风似剪刀’,难道春风像刀子一样刮脸?”许多学生都笑了,小手兴奋地举起来,“‘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意思是说,春风吹过,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长出细小整齐的叶子,就好像春风这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的一样,并不是说春风像刀子一样刮脸。”孩子理解体会得真好,我点头赞许,而后相机追问:“好似剪刀的春风剪裁出来的仅仅是这细小整齐的柳叶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春风剪出了细嫩的小草。”“春风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花。”“老师,我认为好似剪刀的春风剪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我笑着表扬孩子们的回答富有诗意,再次追问:“春风除了像剪刀还像什么?”学生有的说:“春风像画家,涂抹出红的花、绿的叶,涂抹出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世界。”有的说:“春风像铜铃,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小青蛙睡醒了,蹦蹦跳跳地出来捉虫子。”我这两个追问实在是有价值,孩子的理解感悟非常精彩。[反思] 朱熹十分强调“熟读”与“精思”结合,要求读中生疑,从疑而悟。“和谐课堂”理念指导下的情趣化古诗教学更是看中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真实问题,引领学生与古诗深入对话。当然,为了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师备课时应力求从学生的视角解读古诗,考虑学生阅读古诗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从而确保教学时及时抓住学生真实问题这种课堂生成资源,顺势引导,巧妙点拨,和学生在与古诗情趣盎然的切磋对话中逐步走向深层的精神交流。

二、展开再现画面的融情想象

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空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和谐对话。[案例] 教学《春望》一诗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城春草木深”中的“草木深”,在头脑中融情想象、再现画面: 师:“深”是什么意思? 生:茂盛。

师:“草木深”怎么解释?

生:草木深就是草木长得非常茂盛。师:如果跟前面的破败联系起来,这里的“草木深”应该解释成什么?透过“草木深”这三个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草木深”应该解释成乱草遍地,林木苍苍。透过“草木深”,我仿佛看到,昔日繁华热闹的长安城如今草木芜杂、荒无人迹、破败萧条、满目凄凉。

师:四字词语用得真好!那人都到哪里去了?想象一下。生:有的人被叛军杀了,有的人给叛军抓了,还有的逃难去了,就算是没逃的,也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生:长安城的人抓的抓,杀的杀,躲的躲,逃的逃。昔日繁华热闹的长安街,如今放眼望去,空无一人,映入眼帘的只有丛生的杂草、苍苍的林木,真是“无处话凄凉”![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我引导学生由“草木深”三个字展开再现画面的融情想象,“草木芜杂、荒无人迹、破败萧条,满目凄凉”的画面跃然眼前,悲凉凄切之情油然而生。诗情要*想象去彰显。只有诗中凝练抽象的字句通过想象幻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学生才能身临其境、触目惊心、切己体察、感同身受,隐匿于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与文本的和谐对话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三、推动左右逢源的引经据典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供条件,激活学生以往的古诗积累,推动学生饶有兴味地引经据典、互文理解,是古诗教学情趣化的极高境界。在学生文思泉涌、旁征博引的过程中,不仅古诗学习会达到“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的和谐化境,而且有了经典的润泽,学生的语文素养甚至生命质量都会得到提升。[案例] 教学《回乡偶书》一诗,在学生抓住“少小”“老大”“鬓毛衰”这几个词体会诗人容颜改的基础上,我启发说:“从少小离家到老大回乡,贺知章离别家乡五十多年啊,无情的岁月怎能不让他改得面目全非呢!可是改了的是容颜,不改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乡音,家乡话。”我进一步引导:“不改的仅仅是乡音,是家乡话吗?透过这‘无改’的‘乡音’你能够想象得到这五十年间诗人埋藏在心底的那份乡情吗?”

在舒缓、深情的音乐背景下,我渲染情境:“虽说仕途顺利、平步青云、春风得意,可是贺知章从来就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乡。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美景,想起家乡的人和事,思乡之情不觉袭上心头,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那最能表达他此刻内心情感的诗句——”学生齐声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逢佳节到来之际,贺知章更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家乡,想起家乡的美景,想起家乡的人和事,想起自己在家乡度过的那段无忧无虑、纯净美好的岁月,一股强烈、浓郁的思乡之情袭上心头,他一定会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学生很有默契,齐声吟诵本板块的第三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家乡有人来到京城,贺知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来见自己的老乡,这样的诗句一定会冲口而出——”多数孩子在思考,几只小手举起来,我叫起一名学生,他高声背诵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虽然京城与家乡,空间上相隔万水千山,虽然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可是故乡始终牢牢地维系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五十年间,还会有哪些诗句会时时吟诵于贺知章口中,常常萦绕在贺知章心头?”我把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学生纷纷举手,“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的古诗积累被激活了,他们吟诵的诗句比我预期的还要丰富。

在学生引经据典、以诗解诗的基础上,我总结道:“是呀,鬓毛虽衰但乡音无改,容颜虽衰但乡情无改!请大家把我们刚才的理解、体会送到诗句中,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学生读得非常投入,非常有感情。[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时,有意识地渲染乡愁氤氲的情境,启发学生激活以往的古诗积累,吟诵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于是,情趣浓郁的和谐课堂上,学生文思如泉涌,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送别》,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崔颢的《黄鹤楼》,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学生信口吟来,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总而言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富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再现画面的融情想象,推动学生左右逢源地引经据典,教师教得有情有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显得美妙和谐、精彩纷呈,师生在感受语言魅力、享受思维乐趣的同时,也深刻领略到古诗教学独有的情趣,切实体味到和谐课堂特有的魅力!

第五篇:《四时的情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夏秋冬四时转换,美的格调自然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也互有差异,但不变的是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代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散文随笔集。歌咏四时晨昏之美。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 ——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这首散文诗结构单纯,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值得品味。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⒊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4、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相关资料

选自《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许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清女出身于一个下等贵族之家。《枕草子》书名的意思是枕边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五、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下载阅读的情趣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的情趣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字理识字教学的最大特色就是......

    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小学古诗词教学情趣化 章海玲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尤其是古诗词,短小精悍,可谓字......

    浅谈小学英语的情趣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的情趣教学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想对较短。语言学习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定稿)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两、三岁至十一、二岁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那么对于刚接触英语,对于母语掌握得还不太好的孩子们来说,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从字......

    情趣的管理教学设计[模版]

    4.2 情绪的管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情绪的感染性,明白情绪需要调控的道理,知道一些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一些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形成......

    培养情趣教学设计(5篇模版)

    顾传庆 教学设计:培养情趣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顾传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情趣的涵义,懂得鉴别情趣的雅与俗; 2.知道高雅情趣的来源和作用。 3.培养适合自己......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 同学们,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我们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同学们,你们是否会有着同样的感受呢? 那么,什么是兴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