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歌唱家的标准
优秀歌唱家的标准
沈 湘
常有人问我,衡量一个好的歌唱家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头脑--思想、智力;第二是心--情感;第三是身(自身条件)--嗓子,即歌唱乐器。三者要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1.头脑----思想、智力
头脑是思维的器官,要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对歌曲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能够通晓,认识上有一个深度。作为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要求能够理解;对自己唱法上的问题能够明确;能够有效地把握练习的方法,不断地提高歌唱能力。善于用脑,对自己的歌唱做到心中有数,有“自知之明”,有独到见解和创造性,这是发展歌唱能力的主导力量。因为歌唱乐器的使用、歌唱运动所发出的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歌唱者细心地去琢磨、感觉、体会、尝试。反之,如果歌唱的方法不对,对作品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刻,歌唱中的许多问题弄不清楚,在歌唱中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别人说什么你都接受,都认为对,没有分辨、判断能力,意见多了就糊涂了。譬如:什么都跟不上,这就很糟。
因此,在歌唱中要善于用脑,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对歌唱艺术非常重要,不能忽略,否则必将阻碍你歌唱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阻碍事业的进步与成功。
2.心----感情
音乐是表演艺术,一个歌唱家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这是歌唱者应当具备的表现能力。歌唱的表现能力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
1、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有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2、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能力;
3、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如果歌唱者没有分析、理解、感受、表达歌曲的能力,纵然有好嗓子,却因唱出来的歌很冷静,很平淡,虽背得很熟,就是不感人,也就达不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歌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3.身----乐器
歌唱的乐器是自己的嗓子,因此,要拥有良好的歌唱乐器,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乐器与其他乐器不一样,譬如你想要一架好的钢琴,你可以去买,不是自己做,你可以挑选星海、聂耳、珠江等牌子的,或者挑选斯坦威(Steinway)、贝克西坦Beickshitan)、雅玛哈(Yamaha),只要你的经济条件允许,你喜欢什么牌子的,就可以买什么牌子的。而歌唱乐器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人一辈子只有这一个嗓子,既要唱歌又要说话,作为歌唱乐器,还需要学习、运用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唱方法,用正确的歌唱训练来重新制造它,使它能够成为既能演唱自如,又能延长艺术寿命的歌唱乐器。如果歌唱方法不正确,嗓音使用不适当,就会把歌唱乐器损坏了。如果这唯一的嗓音乐器损坏了,不可能更换新的声带,必将失掉歌唱能力,只能放弃你心爱的歌唱事业了。每个人的歌唱乐器有自己生理上的特点,唱出来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质音色。要用歌唱乐器来唱歌,就要学会重新制造它、调理它、使用它、爱护它,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歌唱乐器的最好功能,保持它持久耐用,唱得动听、感人,这就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和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歌唱训练过程,这样的歌唱训练过程,是对歌唱乐器的制作、调理和再整顿的过程。只有经过正确和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更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就歌唱乐器的使用而言,歌唱技巧是获得歌唱艺术的完美。不管哪种风格,外国的也好,我们民族民间的也好,好的演唱是从不脱离内容的,技术与内容的关系要摆得对,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什么时候脱离内容专搞形式(对我们来说是发声技巧)什么时候就出问题。中外历史如此,我们个人的经验教训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去上课,在课堂的黑板上写了这样几个英文字,可能是上一节课老师写的,我很感兴趣,就给大家讲解:
Intelligence:意思是智慧、智力、理解力,这里包含有人的文化素质、思想方法、洞察能力和分析、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
Talent:意思是才能、天赋,这是先天就有的,包括音准、节奏以及自身乐器--发生器官的条件等。
Technique:意思是技能、技巧、技术,这是后天练成的。
Soul(Feeling):头--智力、心灵、精神,心--感觉、情绪、感情,歌唱者自身的乐器,包括本身的条件加后天的训练和方法。Style:意思是风格。
这几个字贯穿起来恰好是: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歌唱家,应该具备这几种素质和能力。歌唱家的演唱能力是多种素质能力的综合,要知道单打一是唱不出什么名堂的。有天赋、有才能没有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得不到适合你自身条件的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有了先天的条件加上后天的努力,方能成功。
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三者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同时作为一个歌唱家还要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德修养,心里要有听众,认真对待台下听众的反映,遇到听众热情不高时,不能只怨听众,也要问问自己。有人问我,学习声乐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学完了。我想,作为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是学无止境的。就其方法来讲,当你歌唱嗓音状态好的时候,你知道怎么唱不好,而且在不好的时候你能不用任何外力的帮助,自己能把良好的嗓音状态找回来,这大概就学得差不多了。歌唱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艺术道德更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条件。
摘自《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作者简介:
沈湘(1921~1993)中国男高音歌唱家;中国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天津市人,从小喜好歌唱,194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师从著名俄籍声乐教授苏石林、德籍犹太女中音拉普教授学习声乐。1944年因拒绝为日本人演唱被校 方开除。自费随意大利音乐家帕器学习。同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首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四十年代同时考入圣约翰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和国立音专声乐系,多次开个人演唱会,当时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1947年应邀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1949年又兼任北平艺专音乐系、燕京大学音乐系声乐教员。1949年随北平艺专音乐系并入中央音乐学院。从五十年代开始直到1993年去世,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声乐教学当中,先后培养了郭淑珍(女高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金铁林(男高音,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殷秀梅(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程志(男高音,国家一级演员)、关牧村(女中音,国家一级演员)、梁宁(女中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一名)、迪里拜尔(花腔女高音,1984年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第二名)、刘跃(男低音,荷兰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范竞马(男高音,美国露莎庞塞莱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程达(男中音,德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黑海涛(男高音,意大利马里奥·莫纳柯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音乐人才。同一位声乐教师的男女高低5个声部的学生在国际声乐比赛上获大奖,这在国际声乐界也是罕见的。“沈湘现象”在国际声乐界被公认为是世界音乐界的奇迹。他们称赞道:中国具有世界一流的声乐教授,具有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从八十年代开始,沈湘多次被欧美邀请做国际声乐大赛的评委并举办国际声乐大师班。
第二篇:歌唱家王玉珍简历(推荐)
歌唱家王玉珍简历
王玉珍,女,湖北仙桃市人,生于1935年,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中文名 王玉珍 民 族 汉族 体 重 49kg 出生日期 1935年 毕业院校 中国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 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授
国 籍 中国 身 高 165cm 出生地 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沙湖镇 职 业 演员 代表作品 《洪湖赤卫队》、《刘海砍樵》 目 录
1人物生平
2登上演艺事业的巅峰 3晚年生活淡定而充实 1 人物生平编辑
王玉珍,女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先后在歌剧和 电影 《洪湖赤卫队》中扮演女主角 韩英,并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红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红色经典旋律。1981年在中国 音乐学院任教授,民族声乐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现居北京。
1959年、1961年,王玉珍分别在同名 歌剧、电影《 洪湖赤卫队》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人公韩英,自此红遍大江南北。她塑造的女英雄韩英,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之一;她演唱的《 洪湖赤卫队》中的“主打”歌曲《 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在神州大地传唱了半个世纪。而王玉珍此后的人生旅程也处处打上了鲜明的“洪湖”烙印。
误打误撞踏上表演之路
1935年出生于 湖北 沔阳(今 仙桃市)沙湖镇一个贫民家庭的王玉珍,小时候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以舞台为生的 艺术家。在她幼时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饥饿。她记得有个礼拜,家里没有菜吃,每天都是豆瓣酱拌饭。这样的情形还算好的,更糟的是揭不开锅的时候。因此,她那时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饭,自己养活自己。
自小随父母来到武汉,武汉解放后,14岁的王玉珍报名去武汉硚口区文化馆学习缝纫,想掌握一门手艺,自食其力。结果学了两天,自小爱唱歌的她就被旁边办的歌咏班所吸引,便大胆地向老师毛遂自荐,在试唱了一首歌曲后,老师认为她的嗓音条件不错,就收下了她。不久就赶上1950年国庆演出,她被分配演《小放牛》中的小男孩,结果表现出色,被推荐去考 湖北省文化艺术团。
王玉珍还记得,母亲刚开始不同意她去投考,但最后还是拗不过王玉珍的坚持,答应了。在王玉珍从 汉口去武昌投考的那一天,母亲从箱底摸出一块银元,递给她,说:“考不上,就回来。”但运气又一次眷顾了王玉珍,在歌咏班同去考试的四人中,只有她一人被录取。她的歌唱之路由此正式开始。
一进文工团,王玉珍形容那时的感觉是“如鱼得水”,整天笑嘻嘻的。这个从贫民家庭走出的女孩子觉得自己有职业了,翻身感特别强。在团里,服装、道具、灯光、跑群众,无论什么杂活,她都愿意干;戏曲 里的唱、做、念、打,楚剧、汉剧、川剧、河南梆子,她样样都学。她说,那个时候练功特别苦,“练功时,腿真是疼得要命,我们就一边嘴里喊着黄继光、邱少云这些英雄的名字一边练。当时我们受的是革命主义教育,不怕流血不怕流汗,所以什么苦都能吃。”正是这段时期如海绵吸水般的学习和积累,为王玉珍以后的演唱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段时期,王玉珍的舞台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演改编后的楚剧《秋江》和《 刘海砍樵》。她的演出,被认为“唱功扎实,舞台动作自如大方,举手投足间很有韵味”。
这个时候的王玉珍,“小荷才露尖尖角”,她在等待绽放的那一刻。
含着眼泪演“韩英”
1959年,王玉珍艺术才华闪亮绽放的时刻来到了。这一年,为了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十周年献礼,王玉珍所在的 湖北省地方 歌剧院创作了歌剧《 洪湖赤卫队》。王玉珍回忆说,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这部 歌剧,团里的领导、编剧、演员都去 洪湖地区收集素材,体验生活。在那里,他们听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她说,本来韩英的原型是男的,但从艺术角度上看,不太好表现,不容易打动人,后来就将人物性别改成了女的。后来有人认为韩英的原型是 贺龙的姐姐贺英,也不对。她说,之所以取名“英”,一是在唱腔上比较响亮,二也是想借鉴点贺英的 气概。
当时团里对主要角色扮演者采取了公开竞选的办法,谁演得好就由谁上。结果,王玉珍以其深厚的舞台功底、明亮甜美的音色拔得头筹,担任韩英A角。
王玉珍说,在饰演韩英的过程中,她也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刚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剧,认为剧情太简单,没有起伏跌宕的剧情。”但在深入 洪湖革命根据地生活,听老革命、老红军讲述当时的革命故事和经历后,她重新阅读剧本时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听到这些烈士的故事之后,我觉得每一句台词,每一句话,都不是口号,或是一种台词,甚至是用他们斗争的鲜血来凝成的。”她说,那时他们常常是含着眼泪化装上台,渐渐地,韩英的形象在她的心中越来越丰满,她开始用心贴近这个角色。登上演艺事业的巅峰 编辑
歌剧《 洪湖赤卫队》的第一场演出被安排在洪湖地区。结果,大获成功,洪湖人说:这是我们的戏,唱的是我们的歌,讲的是我们的事。此后,他们又边演边改,不断完善。1959年10月,《 洪湖赤卫队》 晋京演出,第一场在儿童剧院的演出就一炮而红,散场时,观众是哼唱着“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的旋律离开的。而在 中南海怀仁堂的第100场演出,则将 歌剧《 洪湖赤卫队》推向了巅峰,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贺龙等都看了,一致称好。为使全国人民都能看到《 洪湖赤卫队》,贺龙元帅提议将其搬上银幕,拍成彩色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武汉电影制片厂联手接下了这个任务,时任 湖北省委书记的 王任重发话说:要拍就拍原班人马。这样,除了导演 谢添,出任该片的导演、演员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马。
回想起电影《 洪湖赤卫队》的拍摄情形,王玉珍记忆犹新。当时正值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紧张。剧组每人每天只有7两伙食,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有一次,在他们包饭的小饭馆,他们看到厨房师傅那里还有一锅米汤,实在想喝,就向师傅提出用唱歌来换米汤。由于吃不饱,就造成演员中“男瘦女胖”的现象。扮演队长 刘闯的夏奎斌瘦得肋骨凸出,脸颊凹进。谢添导演为了能让 刘闯在银幕上显得精神饱满,只好找来一团棉花塞进了夏奎斌的口中,以便让他的腮帮子鼓起来。而扮演韩英的王玉珍由于缺乏营养,患了“水肿”,越来越“胖”。为了让王玉珍不再变“胖”,剧组特别照顾王玉珍每天吃一小碟黄豆,以补充营养。王玉珍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数着吃黄豆的情景,“28颗,不多不少。”她笑着说。
1961年,电影《 洪湖赤卫队》在全国放映,随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洪湖赤卫队》热。电影《 洪湖赤卫队》的拍摄成功又反过来促进 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再创作,据统计,截至“文革”爆发前,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下了连演800场、场场爆满的纪录。至今,这部 歌剧在舞台上演出场次已达一千多次,这在当代戏剧史上是不多见的。
歌剧及电影《 洪湖赤卫队》的成功,使王玉珍声名遐迩,也将她的歌唱事业带到了一个巅峰状态。伴随着事业上的成功,先进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青联委员、音乐家协会会员等一系列荣誉也接踵而来。盛名之下,王玉珍在品味辉煌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对此,她说,只有更努力地工作,不敢有一丝懈怠。那几年,她一心扑在演出上,“那时候,我们常到工厂、农村、车站、码头去演出。只要观众提出要求,我们就会唱他们喜欢听的歌。因为我们觉得,与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相比,我们所能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当然应该为观众做到。”为此,她直到35岁才结婚,39岁才怀孕生子。
难忘领袖、伟人的关怀
因为主演《 洪湖赤卫队》带来的成功,王玉珍多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 毛主席、周总理、贺老总等领袖、伟人。至今,她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他们的关怀。
走进王玉珍的家,一眼就可看到在她家客厅里的墙上,挂着一张她和 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合影,照片上年轻的王玉珍挽着毛主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玉珍回忆说,那是她在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会时,周总理促成了这次合影。周总理向主席介绍,“这是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主席得知她是 湖北 沔阳人时,用一口浓重湖南话对她说:“我和你还是半个同乡哩!”逗得王玉珍哈哈大笑。毛主席见此,又幽默地说到:“这个孩子,好大的‘哈哈’啊。”王玉珍说,在那时她的眼里,主席就像个圣人一样,没想到他那么亲切、风趣,让她的紧张感一扫而光。提到周总理,王玉珍充满崇敬、感激之情。她记得《 洪湖赤卫队》在怀仁堂演出后,周总理对《 洪湖水,浪打浪》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活到65岁,才找到这么好的一首革命抒情歌曲”,这使王玉珍深受鼓舞;当筹拍电影《洪湖赤卫队》时,有人提出最好将演韩英的王玉珍换掉,理由是王玉珍长得不漂亮。事情反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很生气,他说:“真是胡闹,演韩英是演英雄又不是演美人。”正是周总理的“一锤定音”,才使得王玉珍的事业由此步入辉煌。王玉珍记得,就是在这次合影时,总理对她嘱咐:“王玉珍,你要好好学习啊!”当时,她有点懵,不能完全理解周总理这句话的意思。不久,“文革”来临,她才恍然大悟,体会到总理话中的良苦用意。
因为《 洪湖赤卫队》是歌颂 贺龙元帅的革命事迹的,因此剧组曾为贺龙进行专场演出。王玉珍清楚地记得,贺龙谈到韩英这个角色时,亲切地问王玉珍:“你知道峰口河吗?”王玉珍使劲地点点头。贺老总说:“那时候,敌人把我们同志的头砍掉滚到河里,那条河都变红了,那斗争残酷呀!”贺老总的话使王玉珍很受震动,她再次用心去贴近韩英,演出时更加注重韩英内心世界的揭示。王玉珍因此感慨地说:“要不是贺老总,韩英这个角色我绝对演不了这么好!”
水乡儿女的不屈意志让她战胜重重磨难
王玉珍出身普通农家,从小就养成了水乡儿女具备的自强自立,坚韧、不惧困难的品格。这在她的演艺生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洪》剧在北京拍摄时,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所有演职人员每天只有七两米的指标,饿得浑身浮肿。剧中韩英身陷牢房,她的那张浮肿的脸就是饥饿造成的。为了拍好一场戏,她常常要战胜饥饿和寒冷的双重袭击。一次她在寒风中拍骑马的戏,是在汽车上完成的,在北方的冬天里驰骋和颠簸,几个小时下来,王玉珍硬是凭意志支撑了下来。
王玉珍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让她收获了人生的辉煌,也让她度过了许多繁忙的演艺时光。那时,机关、学校、乡村、车站、码头、食堂,她是有求必到。经常是早、中、晚连演三场。一上场就是几个小时。
“我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演了一部好戏,演了一个英雄人物,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我,但我最大的遗憾也是只演了这么一部戏,我本可以为人民演更多的戏。”王玉珍女士很少对人提起她一生中所受的磨难。但透过她的讲述,我们还是发现了她深怀着的一丝淡淡的惋惜。
正当她风华正茂,活跃在演艺界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演艺界首先受到冲击,《洪》剧和电影一起被视为“毒草”。王玉珍遭殃及,不仅失去舞台,还经常挨批斗。在一次批斗中,一个红卫兵重重地向王玉珍的腰部踹了一脚,她当场昏了过去。王玉珍拖着受伤的身体和心灵在“牛棚”一呆就是3年。
正是“文革”中的打击给她的身体留下了后遗症。1991年,王玉珍患肾病综合症住进了医院。
“我是演英雄的,我要用英雄的意志战胜病魔。”病痛中的王玉珍完全是靠着顽强的意志支撑下来的。为保持体型和嗓子,王玉珍拒绝服用激素药品,坚持服用中药一年多,但医治效果不佳。激素药的服用让她身体发福,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让她的嗓子受到损伤。
百灵鸟失去歌喉,但她并没有停止歌唱。为让人们对韩英永远保持英雄的美好形象,康复后的王玉珍告别演艺界,到中国音乐学院做教授,从事民族声乐的理论研究,并担任民族声乐系主任。晚年生活淡定而充实 编辑
一部 歌剧,一部电影,其光辉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沧桑而不衰,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因此,王玉珍说自己幸运。但回顾自己的歌唱之路,她也有遗憾,她说:“我最大的遗憾也是只演了这么一部戏,我本可以为人民演更多的戏。”由于“文革”的耽误,和在“文革”中挨打健康受损,王玉珍没有在歌唱之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1981年,由于丈夫在 北京工作,王玉珍调到 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她的丈夫沈崇刚是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是知名的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生前曾担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关于他们的婚姻,王玉珍形容说是一土一洋,土洋结合。如今,老伴沈崇刚已去世,退休后的王玉珍与独子生活在一起,过着淡定而充实的晚年生活。
平日里,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活动和邀请,一般她不参加。但只要和家乡有关,和《 洪湖赤卫队》有关,她总是欣然前往。记者采访她的那一天,她正为第二天去 湖北恩施州 利川县的行程做准备。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王玉珍就深入鄂 西山区利川县采风,发掘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民歌《龙船调》,并将它从 湖北唱到 北京和全国。如今,经过 宋祖英的接力传唱,《龙船调》已飘荡到 维也纳金色大厅。对此,湖北人没有忘记它的最早演唱者,他们说:《龙船调》有宋祖英的功劳,也有王玉珍的苦劳。此次,利川县请王玉珍回去,就是要在他们举办的龙船节上颁发给王玉珍一个特殊贡献奖。
永远充溢心间的家乡情结
一部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穿透时空,凝重再现那血与火的革命岁月。
一首红色老歌《洪湖水浪打浪》,历久弥新,激起人们对故乡的无限怀想。
“我是从沔阳那块土地上迈向歌剧舞台的,是家乡的水土和文化养育了我。”时光流逝近半个世纪,《洪湖赤卫队》主角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女士,对故乡仍然保持着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健谈的话语,和蔼的笑容,朴实的衣着,略略雍容的体态,举手投足间尽显如歌人生,透露出一派艺术家的雅致。现定居北京复兴路的王玉珍女士,从中国音乐学院退休后,安然地过着晚年生活。
面对家乡的媒体,王玉珍女士格外亲切,她打破一直以来不接受媒体采访的惯例,与《天下仙桃人》栏目组摄制人员拉家常,忆往事,叙乡情。
毛主席曾对她说:“我和你还是半个同乡哩” 是家乡水土的滋养成就了王玉珍的歌剧人生。
年事已高的王玉珍女士对家乡水的记忆,正如她的乡情一样绵密而悠长。
在老家沙湖镇至汉口漫长的水路上,轧轧的摇桨声和“咚、咚、咚”的机帆船引擎声,伴着“哗哗”的流水声,永远定格在她孩童时代的记忆里。
14岁那年,随家人在汉生活的王玉珍报名参加所在区文化馆音乐班培训,天生的好嗓子和刻苦的学习使她得到报考艺术团(后来的省歌剧团)的机会。那次她肘上挎个小包袱,乘一叶小舟去投考,小船行进在汹涌的巨浪中,令她心惊,浊浪打湿了她的衣衫和行囊,更坚定了这个贫苦少女的生活信心。
“在艺术团,我拼命地吮吸着楚文化的乳汁,为我的艺术生涯作积累!”王玉珍说。沔阳花鼓戏、沔阳民歌民谣和地方小调令她如痴如醉。她说,这些好的东西是经过祖宗们上千年的积淀保存下来的,我们要把它继承和发扬好。
她经常随团到农村演出,参加劳动,栽秧割谷、挑塘泥、摘茶,各种农活都做过,积累了丰厚的生活底蕴。
蹉跎岁月已洗去老人脸上的铅华,那些稍纵即逝的纷纷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忘怀的如烟往事,在老人心中渐渐积累,渐渐沉淀成一份凝重、美丽、隽永的温馨。王玉珍女士说,更多的时候,是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
“好义街现在怎么样了?”
“老县委招待所还在不在?”
“老家的鱼真的好吃!”
翻看着栏目组捎带的家乡画册,王玉珍女士对故乡有太多的新奇。
对于家乡,就像她唱的歌一样,充盈着浓浓的思念情结。
作为家乡的儿女,她总想着尽一份心。
王玉珍女士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她还为家乡引过资,由她介绍,为当时的市红军被服厂贷过款,帮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1996年,她回乡省亲,用她的歌声回馈家乡父老。她还为“ 沔阳三蒸”作过品牌宣传。
对于家乡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她感到由衷地高兴。她也为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优秀儿女自豪不已。
“我的家乡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在科技、体育、文艺等各个领域都出过不少的优秀人才!”
“我还想找个湖北媳妇呢!”王玉珍女士半开着玩笑说。情到深处,她的故乡情结不禁让人感动。
退休后的王玉珍女士和儿子沈峰生活在一起。儿子沈峰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从事网络工作。王玉珍爱人沈崇刚先生已去世,生前担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他是我国第一批留苏学生,是知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
第三篇:《池塘里的歌唱家》教学设计
池塘里的歌唱家
一、夏日炎炎
1引导学生认识夏天,了解夏天的特点,探究防晒防暑和寻找凉爽的方法,学会照顾自己。2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夏季经常食用的蔬菜、水果,初步了解健康饮食的有关知识,养成正确、科学的饮食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夏季特有的景观——彩虹,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发现光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自然现象中的问题的兴趣。
二、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夏天出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发展性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学会探究、善于思考的习惯。
2、尝试使用体验、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课前分组搜集小动物在夏季里生活的生活情况的信息,在课堂上参与信息发布、义工小社团招聘会等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产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四、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夏日出现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导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课前“雅韵共赏”时间又到了,今天向大家推荐好诗的是蔡华同学,下面请大家欣赏。(出示课件,在“渔舟唱晚”的古筝声中,水墨池塘的画面上徐徐出现辛弃疾《西江月》中的第一段: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师:词写得美,蔡华读的更美!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季节? 生:夏天。
师:夏天的„„? 生:夜晚。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有蝉和青蛙说明是夏天,明月和半夜说明是夜晚。师: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生:稻田。
师:我们一起诵读这首词,共同来领略其中的诗情画意。(学生齐诵)
师: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也能听取蛙声一片的地方,你们猜是哪里?
(老师将布景图贴到黑板上,只打开一角,让学生猜,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老师慢慢全部打开)生:池塘。
师:谁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池塘边的景色?(教师提示学生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介绍)
生:这里有„„欢迎大家来池塘边参观。师:碧绿的荷叶,波光粼粼的池塘,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色呀!来到池塘边,你会看到什么小动物? 生:小鱼。师:为什么? 生:池塘里有水。
师:谁想上来选一选,贴一贴?(小动物的卡片已贴在黑板上,生选择合适的小动物贴在背景图上,选2、3个学生)
师:你为什么觉得在池塘边能看见小乌龟?
师:小动物们为了欢迎大家,准备要开一场音乐会,我们猜猜他们在音乐会中的分工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并合理引导学生汇总出小动物的分工)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夏日的池塘里,听听歌唱家带来的美妙歌曲吧。(贴课题,播放课件《青蛙最伟大》)
探究问题,了解夏日里动物们的习性。
对青蛙的研究 青蛙的本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青蛙演唱的歌曲好听吗?他什么时候唱的最欢快? 生:大雨过后。师:小青蛙不光歌唱的好,其他的本领也很多,我们除了“歌唱家”外还可以给他颁发什么奖?(将青蛙、歌唱家奖状贴在黑板上)学生:小青蛙能吃很多害虫。
师:有没有确切的数字?青蛙家族谁来回答? 生:青蛙一天可以吃60多只害虫。
师:对,一只青蛙7个月可以消灭1.5万只害虫,我们可以给他颁发“捉虫能手”的奖状。(贴捉虫能手)
师:谁想继续咨询青蛙家族? 生:青蛙跳得有多高? 生: 可以跳3米。
师:青蛙可以跳相当于它体长的20倍的距离,看来他还是运动健将。(贴“运动健将”)生:青蛙为什么是绿色?
生:她在草丛里就不会被发现了。
师:青蛙的绿衣裳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贴“伪装专家”)青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青蛙有这么多本领,除了蛙泳外,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地方还可以向他学习? 生:„„
师: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电子青蛙眼,来看图片(电子青蛙眼的图片及介绍)
(科学家发现青蛙只能看见会动的物体,按照这个原理,就创造了电子蛙眼。它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师:在我们学校也装有电子蛙眼,`它的用途
是防盗,电子蛙眼跟小青蛙的眼睛一样功能强大。青蛙的演变过程
师:现在,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找妈妈,我们快去帮帮他们!(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片段)师:谁是他们的妈妈? 生:青蛙!师:可是小蝌蚪跟青蛙一点都不像,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来看大屏幕。(播放图片《青蛙的演变过程》)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了吧,小蝌蚪要经过3个月才能变成小青蛙。
2、对蜻蜓的研究
师:除了小青蛙,在池塘边还生活着小蜻蜓,听这是什么声音?(雷声)下雨前蜻蜓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生:便于捉害虫。师:另外,下雨前空气湿度高,会把翅膀沾湿,所以蜻蜓飞不高。同学们有捉蜻蜓的经历吧?好捉吗?
生:不好捉,蜻蜓很灵巧。
师:观察过蜻蜓的眼睛没有?他的眼睛跟青蛙的眼睛于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眼睛很大。
师:蜻蜓的眼睛是由1-3万多个小眼睛构成的复眼,所以蜻蜓 看东西的速度就特别快,不容易被捉住。
师:小蜻蜓为了考考大家对它的了解,准备了几道抢答题。1.蜻蜓的视觉范围是多少度?()A.180度 B.360度 C.270度
师:抢答开始!
生:„„
师:同学们知道360度范围有多大吗?(请一位同学原地转一圈)怎么样?现在知道蜻蜓的眼睛可以涉及多大范围了吧。
2、蜻蜓点水的目的是:(C)做游戏 捉害虫 产卵
师:看似轻盈的动作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意义!谜语:(师:第三题是一个谜语)3.谜语:
白天草里住,晚上往外飞,带着灯儿把路照,飞来飞去不怕黑。
谜底:(引出萤火虫)师:猜出是谁了吗? 生:萤火虫。
师:下面,我们再来走进灯光师萤火虫的世界。
3、对萤火虫的研究
师:萤火虫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会发光,它为什么会发光? 生: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师: 用手动他的话会感到热吗? 生:他发的是冷光。
师:对,萤火虫产生荧光素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很少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萤火虫发光的光虽然微弱,但却可以给人们提供帮助,谁来给大家讲个相关的小故事?(学生讲故事:车胤囊荧读书)师:现在的生活中有一种灯也跟萤火虫一样是冷光,你们猜猜是什么? 生:„„
师:看看图片你们就会知道(课件展示霓虹灯图片)对知了的研究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音乐会里这么多身怀绝技的小动物,有捉虫能手小青蛙,还有„„?谁来继续补充?
生:有轻巧灵活的小蜻蜓,美丽的萤火虫,快乐的小知了„„ 拓展补充。
师:除了音乐会中出现的小动物,在宁静的夏夜还有谁在悄悄地欣赏着这场音乐会呀? 生:小狗,小猫,猫头鹰,小燕子„„
师:谁家里有小宠物?到了夏天他们都有哪些变化? 生:掉毛、吐舌头来散热 师:猫头鹰晚上睡不睡觉?
师:为什么把小燕子称为气象预报员? 师:所有的知了都会叫吗?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在夏天的特点? „„
2、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1、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
师:同学们了解这么多小动物在夏天的特点,真了不起。看着池塘边每晚举行的音乐会,我们的心情也非常愉快。可近来,能参加音乐会的小动物越来越少了,先是小鸟不见了,小青蛙也不知道哪里去了,音乐会快要开不起来了,现在是夏天,应该是小动物们频繁活动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呀?
生:网鸟、捉青蛙、捉知了„„
师:其实,很多人是因为喜欢才把小蝌蚪、小鸟等小动物带回家里。但这些小动物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他们会生活的快乐吗?一个小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课件播放录像《小松鼠回家吧》前半段——小朋友拿回一只装在笼子里的小松鼠,准备了好吃的食物,但是小松鼠不吃也不喝。)师:小松鼠快乐吗?如果你是片中 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办?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之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师:我们再来看看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播放录像后半段,小朋友和父母一起把小松鼠送回大森里。)
小结:这位小朋友和大家的想法一样,让小松鼠回到了原来的家。不光是小松鼠,对其他的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他们,与他们友好的生活在一起。
3、联系实际
师:在你们身边,有哪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
(学生举例子:喂流浪猫、喂海鸥、救治受伤的小鸟„„)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例子,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温馨而又感人的画面,记住这些美好的瞬间吧。
(在音乐声中播放人们喂动物、救治动物,跟动物玩耍的照片)
4、设计动物标语牌:(适当问为什么这么设计)师:你想把你设计好的标语牌贴到哪里?为什么呢? 生:...........5、总结
师:同学们的发言感动了那些带小动物回家的人,他们把小动物们送回到池塘边,池塘边热闹的音乐会又可以开起来了。希望我们人类和小动物永远都能和谐相处。最后,请大家走到前面来,扮演你喜欢的小动物,我们在美丽的池塘边和歌唱家小青蛙一起唱歌,在歌声中我们来结束这堂课!(学生表演唱:《童年》)
第四篇:黑人歌唱家的尊严名人故事
美国黑人女低音歌唱家玛丽安·安德森成名之前,曾因种族歧视而遭受过许多磨难。
成名以后,她决心将歌声作为抵抗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武器。
一次,玛丽安到一个小镇上演出,准备登台时,过来一个白人女孩对她说:“我男朋友特别喜欢您,很可惜他今天要加班,不能来现场听您的歌。”
玛丽安问女孩:“你能告诉我他在哪里上班吗?”
“他在一家小旅馆。”
“在哪家小旅馆?”
女孩在说了那家旅馆的名字后,不好意思地说:“他也是白人,以前说过许多攻击您的坏话。”
玛丽安说:“我知道了。”
演出结束后,玛丽安顾不得卸妆,就请女孩坐上她的车,让司机将车开到那家小旅馆的门口。下车后,玛丽安就站在汽车旁,对着小旅馆放声唱了起来。一连唱了5首最拿手的曲目,然后对女孩说:“你去问问你的男友,这几首歌他满意不满意,如果不满意,我就再接着唱。”
女孩进了旅馆,和她的男朋友出来了。
远远看见玛丽安时,女孩的男朋友愣住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歌唱家会专门为他一个人来“开演唱会”。
他激动地跑到玛丽安面前,哽咽着问:“我以前说过许多攻击您的话,您还能专门来为我一个人唱歌,您就不怕丢了您的尊严吗?”
玛丽安微笑道:“我始终认为,歌声能把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我这样做,正是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他就会在给予别人尊严的同时,也获得属于自己的尊严。”
玛丽安拥有的伟大尊严,来自于她的不懈努力,也来自于她给予了别人以尊严。
她用行动超越了种族偏见,诠释了尊严的内涵。
第五篇:优秀共产党员标准
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标准
1、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强化党员的标准意识、组织意识、表率意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时刻谨记党员身份,处处维护党的形象,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认真完成党组织及公司安排布置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广宣党政国法。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围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营造企业文化、服务职工群众等,把党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3、关心群众生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员工谋求正当福利,维护合法权益,凝聚职工群众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出力,推动构建和谐企业。主动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4、争作工作典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艰苦奋斗,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在破解企业科技创新难题、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中作出表率、走在前面,创造出一流业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秉持清正操守。严格遵守企业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讲作风、重形象,讲奉献、比贡献,厉行节约、抑制浪费,加强自身建设,勇于同损害公司利益、职工权益的人和事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