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习题及解析解析

时间:2019-05-12 22:2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习题及解析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习题及解析解析》。

第一篇: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习题及解析解析

默认标题-2011年7月31日

© 2011 菁优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液化石油气的燃料之一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电子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7、(2011•滨州)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2009•芜湖)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9、(2001•上海)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现象()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10、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36:7:32:14 C、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11、(2011•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22 D、4

12、(2011•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原子 氢 碳 氧 钾

质子数 1 6 8 19

中子数 0 6 8 2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9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3、(2011•南京)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31 B、127 C、78 D、53

14、(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15、(2010•重庆)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1 B、2 C、3 D、4

16、(2010•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17、(2010•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8、(2010•乐山)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19、(2010•广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 B、中子 C、原子核 D、质子

20、(2010•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21、(2009•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22、(2008•益阳)我市桃花江核电站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站常用的某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一个质子二个中子.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核电荷数为2 B、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C、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

23、(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24、(2008•江西)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25、(2008•来宾)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3 B、4 C、5 D、7

26、(2008•广州)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27、(2007•台州)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28、(2007•上海)化合物MCl2中,M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可能为()A、1 B、10 C、11 D、12

29、(2004•天津)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

30、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水的组成;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它们都是纯净物.正确

D、氢氧化钠含氧元素也是化合物,但却是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

故选D.

点评: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不至于犯下把概念扩大或缩小的错误.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所以定义氧化物时使用的是“化合物”而非“物质”这一概念.

2、液化石油气的燃料之一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电子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由图可写出丙烷分子式:C3H8.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原子,属于有机物.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3+1×8=26. 解答:解:A、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原子,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丙烷由大量的丙烷分子聚集而成的,但是不能说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正确;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3+1×8=26.故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信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抓住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原子的结构.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非化学变化中,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的结构的指示,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原子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原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并不是都由分子构成;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解答:解: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有些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A错误;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说法错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故C错误;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本身还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物质的三态中都存在间隔,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本身还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是最小粒子是错误的;

B、中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一定不变是错误的; C、因为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是正确的;

D、物质的固液气三态中都存在间隔,所以D也是错误的; 故答案选C.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7、(2011•滨州)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所构成,乙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O;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完成对该物质的判断.

解答:解: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而非无不含C元素的无机物;故A不正确; B、每个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所构成,每个C原子含6个质子、每个H原子含1个质子、每个O原子含8个原子,则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故B不正确;

C、乙醇C2H6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3:2;故C正确;

D、由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可判断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非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分子中每个原子所含质子数的总和.

8、(2009•芜湖)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原子的构成方面的内容.

9、(2001•上海)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现象()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本题要弄清分子和原子的内部构成.

解答:解:由于该题中观测到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可观测到分子和原子,而看不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故选D 点评: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36:7:32:14 C、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找出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再根据原子的种类及数目进行各种原子的质量比的计算,判定质子数与电子数得出关系.

解答:解:A、丙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A正确;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12×3):(7×1):(16×2):14=36:7:32:14,B正确; C、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丙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每个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C错;

D、丙氨酸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在每种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D正确. 故选C

点评:在判定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时,不需要将每个原子的质子数或电子数加起来求和,这样就麻烦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每个原子中,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分子中质子数的总和一定等于电子数的总和,所以,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11、(2011•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22 D、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C.

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12、(2011•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钾

19

0 6 8 20 6 8 19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此题可通过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相关选项做出判断即可,可用相关的反例进行说明.

解答:解:A、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故此选项错误.

B、氢原子内无中子,故此选项错误.

C、绝大多数原子内既含有质子与电子还含有中子,故此选项错误. D、由信息可知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图表的数据对选项进行分析.

13、(2011•南京)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31 B、127 C、78 D、53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利用此知识解决即可.

解答:解: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所以碘131的核电荷数是53时,其核外电子数也等于53.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部微粒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4、(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

解答:解:A、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B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C不正确;

D、由题意知1个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

15、(2010•重庆)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1 B、2 C、3 D、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和氢原子的一样.

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和氢原子的一样,则为1.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6、(2010•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因此该粒子不显电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2010•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解答:解: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可知正确答案.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叙述正确,故A正确;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B错误;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C错误;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8、(2010•乐山)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

核外电子数为

34、质子数为

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9、(2010•广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 B、中子 C、原子核 D、质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故可知答案.

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0、(2010•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带电情况,原子和分子的联系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故A正确; B、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所以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错误;

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C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原子的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分子和原子的联系.

21、(2009•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判断.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中子数为239﹣94=145,所以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94,所以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所以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电荷数为94,所以错误. 故选D.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和朝核问题成了国际焦点,因而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认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22、(2008•益阳)我市桃花江核电站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站常用的某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一个质子二个中子.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核电荷数为2 B、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C、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故A错误;

B、根据含有一个质子必定是H元素,所以说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故B正确;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识理解与与应用.

23、(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标签图示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A正确;

B、根据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故B正确;

C、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故C正确;

D、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理解原子的构成,及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4、(2008•江西)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构成解答本题.

解答:解释: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只有一种氢原子不含中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 故选D.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中一定由质子,不一定有中子.

25、(2008•来宾)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3 B、4 C、5 D、7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本题,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相等的且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解:在原子中存在以下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由于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所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熟记并能灵活运用它们.

26、(2008•广州)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对原子来说,对外不显电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选A.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27、(2007•台州)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表示的意义考虑,1表示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3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解答:解:因为3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中子数=3﹣1=2,核内质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也是1,由图可知最外层运动着的是一个电子,由前面的推断知道了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在图中原子最里面黑圆圈有一个,白圆圈有两个,所以图中“●”表示的粒子是质子.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元素左下角数字是质子数,左上角数字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8、(2007•上海)化合物MCl2中,M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可能为()A、1 B、10 C、11 D、12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由题意“化合物MCl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M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解答:解:由题意“化合物MCl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M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再结合选项中的质子数,结合“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画出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故知质子数为12.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9、(2004•天津)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本题,并要结合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这些关系要灵活运用. 解答:解:由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0、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的结构中粒子所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解答:解: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错误.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正确.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正电荷.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不正确,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 故选B

点评:要排除定向思维模式,善于改变课本上一些定性的知识. 菁优网 版权所有

仅限于学习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二篇: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发布:佚名

时间:2010-10-12 9:45: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杨

人气:147

【文字:大 小】

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据信息的分析比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炼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原子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设计与建议

1、展示原子构成实物模型图,分析原子构成。原子的发现史及原子学说的建立。

2、读一读、议一议表4-2,提问学生你有哪些发现?讨论争辨,提出猜想: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③④……

3、原子的体积。列数字,打比喻。力求形象生动。

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5、相对原子质量。查一查,想一想课后习题第3、4题。

6、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7、回忆本节课内容,先想一想,再看一看P70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8、写一写:写一篇介绍原子构成的科普小文与同学们交流。

9、开拓视野,读一读——中子星、原子学说的起源

分页:第[1] [2]页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发布:佚名

时间:2010-10-12 9:45: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杨

人气:148

【文字:大 小】

情景素材

原子结构规律的探究

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1/1836。下表选自教材 P68 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你还能总结出:

⑷。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不同原子结构中各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解题时,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照表中所给的一组信息,分析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本题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相互关系;各元素的质子数或中子数或电子数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规律,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本题解题思路如下:

1、由第一纵行以及纵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第一纵行的不同原子,其质子数不同,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第二纵行,氢原子没有中子,其他原子中子数也不一定相同,即原子核内中子数≥0,或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由纵行对比看: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或原子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或一般说来:相对原子质量随质子数或中子数增加而增大。

2、由每一横行以及横行间对比、分析数据,整理后发现规律:

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答案:(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4)不是所有原子都含有中子(或原子核内中子数≥0)…

分页:第[1][2] 页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这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疑难问题,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1、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但为什么不能加入氯化钠?

因为纯水中只存在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性很差,电解速度极慢,为增强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故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等,但不能加入氯化钠,原因是:2NaCl+2H2O==2NaOH+H2↑+ Cl2↑ 即生成的不是氧气而是氯气。

2、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还多,为什么

因为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间隔,而与分子大小基本无关,所以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若相同,则所含分子数相等,故氢气体积是氧气的二倍,但在实验中,所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溶解性强,此外,氧气还可能会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进一步导致氧气减少。

3、使用天平时物码颠倒的问题

这种操作不应提倡,但也能称量出物质的质量,其质量为:砝码-游

4、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显示一种化合价。

例,Fe3O4 NH4NO3中的铁元素和氮元素均在一种化合物中显示出两种化合价。

5、为什么外焰的温度最高

火焰是气体燃烧所形成的。流出的气体外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所以温度最高。

6、验证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为什么用磷而不用硫、碳、铁等物质

做成此实验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一要求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里燃烧,二要求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7、物质溶于水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

(1)物理变化为主:大多数物质溶于水后并没有和水发生反应,如蔗糖溶于水;

(2)化学变化为主:少数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

(3)两种变化同时明显存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

8、出现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变色、燃烧、爆炸等现象,所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光: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

热:物理变化,如摩擦生热、电暖气放热;化学变化,如燃烧放热。

气:物理变化,如水受热变成蒸汽;化学变化,如碳酸钠加入盐酸放出二氧化碳。

沉淀:物理变化,如将土放进水中;化学变化,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

色:物理变化,如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化学变化,如石蕊或酚酞遇酸或碱变色。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物理变化,如啤酒瓶的爆炸、高压锅的爆炸;化学变化,如火药、炸药的爆炸;

核反应,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9、某些金属表面的“锈”为何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铜绿的成分是Cu2(OH)2CO3,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是Al2O3,镁表面的“锈”主要成分是Mg2(OH)2CO3。

10、为什么说呼吸是一种缓慢氧化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中,食物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通过肠壁吸收也进入血液中,二者在人体内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6O2====6H2O+6CO2+Q(能量)将化学能转变为人体的内能。上述氧化反应过程缓慢,故称为缓慢氧化。

11、钾钠镁等活泼金属一旦着火后,为什么不能用二氧化碳熄灭 因为这些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2Mg+CO2===2MgO+C

12、在洗气时,除水用浓硫酸,鉴别水用白色的硫酸铜;除二氧化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13、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 或以单质形式存在,或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只有稀有气体和少数不活泼的金属(金、银等)及非金属(石墨、金刚石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其余绝大多数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第四篇:初中化学溶液教案解析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里,由浅入 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2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从 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三、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理解溶解现象;

2、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式

课件、板书等手段;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启发引导、合作与交流等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题引入情境创设猜谜语:(打一种化学物质 清澈透明似水样,不如纯水好涵养,二氧化碳是冤家, 相遇斗成浑浊状。

谜底:澄清石灰水(也就是氢氧化钙溶液;配制食盐、硫酸铜、氯化铁、高锰酸钾四种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 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思考:那么溶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板书]溶液的形成 思考,回答通过猜谜和 几种颜色不 同的溶液引 出课题,激发 学生学习的

好奇心和兴 趣

实验环节【活动与探究一】ppt展示:将一匙蔗糖和一匙食盐分别放入20ml水中, 用玻璃棒搅拌。

提问:有什么发现,如何在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结论: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 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 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 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板书]溶液的特征 观察,思考, 回答,倾听 培养学生的 分析观察能 力引导同学 们从微观角 度分析溶解 现象以及分

析溶液的特 征及组成

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一样

放置了很长时间,会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提问:如何定义溶液? 结论: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板书]溶液的组成

提问:在上面所说的溶液中,水具有什么作用?(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提问: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板书] 注意:溶液的名称

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在不指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一般为水。如氯化钠溶液。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医生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去。

实验环节【活动与探究二】提问:学生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

了你的衣服上时,用水很难洗去,那怎么办呢?解决方 法有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 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Ppt展示: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小结: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 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思考:前边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么溶质还 溶剂溶质现象 结论

水碘难溶于水 碘难溶于水,易 溶于汽油;高锰 酸钾易溶于水, 难溶于汽油;这 说明:同种溶质

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 溶剂中的溶解能 力力也不同

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 汽油碘易溶于汽油 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讨论,思考, 观察,倾听, 笔记 通过对比实 验,让学生比 较明显

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实验环节【活动与探究三】Ppt展示:在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用滴管缓缓加

入约2 mL 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支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 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液—液互溶量多—溶剂量少—溶质 通常:水是溶剂

想想: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 么状态?举例说明。

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汽水 小结:溶质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思考: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请大家仔细观看三幅图片,联想实验和 生活中的实例,大家相互讨论谈谈溶液的用途。[板书]溶液的用途

1.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 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2.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3.医疗上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 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溶

剂 溶 质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水乙 醇

分层不分层不分层震荡前分层 说明乙醇密度小 于水,最后不分层 说明乙醇能溶解 在水中形成溶液。讨论,思考, 观察,倾听,理解 学生观察仔 细,能将所学 知识与生活 中的实例相 结合并能准 确回答。

归纳总结课堂反馈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评,准备问题,和学生交流练习学案上的

题目,与老师 沟通 有效的巩固 课堂所学的 知识内容 板书 溶液

特征:均

一、稳定溶液的形成 组成:溶剂、溶质溶液的命名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思路

潜江市泰丰办事处莫市中学:易仁义

主 题 词:案例、解析

案例摘要: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之一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实验将理论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反思是本节教学设计重点。为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认识、分析、完善,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现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是九年级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在本节课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微观层面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一 指导思想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之一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实验将理论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反思是本节教学设计重点。为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在追索中体会、认识、分析、完善,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二 教学背景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现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是九年级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在本节课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微观层面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学生在空气、水两单元学习中接触了具体化学反应,但都是定性观察、描述、体会反应,从未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从定性学习引到定量研究有一定梯度,因此从熟悉反应入手引入,减少陌生度,对第一次接触反应从规范描述现象开始,并将分析结果及时记录以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对质量守恒字面含义理解与定律的科学含义有差距,对定律应用范围、计算对象等都很模糊,需要设计情景使学生不断追索,以克服前概念的负面影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明确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实验设计要求为密闭 ,深入认识理解定律,在此基础上严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 2.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敏锐地抓住实验细节,并进行深入分析,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捕捉问题、对问题拆解、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概念辨析以及严谨表述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化学史及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用“疑问”、“冲突”带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心态。四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化学史介绍

教师:我们首先回顾化学发展史,人类从生产生活中认识具体物质的反应开始,随着经验积累,我们发现物质性质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个别到一般,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化学发展也是如此。从另一思路分析,科学发展都是从定性到定量。能不能反应是定性分析,反应中量如何变化是定量分析。

投影: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银白色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教师:问题根据以上叙述,得出哪些结论?依据是什么? 学生:反应了,因为从银白色变成白色,质量没变。

教师:但这在当时没有在科学界引起关注,1774年拉瓦锡做了空气组成实验,不仅得出空气至少含有两种气体结论,还将物理学定量方法引入到了化学研究中来,用较精密仪器测定了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发现质量不变,这在当时科学界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也有质疑声音,是不是有变化但仪器精度不够测不出呢?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和1912年英国化学家莱曼分别做了有关反应中质量实验,所用仪器精度高,最后发现,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至此质量守恒定律得到科学界公认,一直到现在。我们今天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

2.板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阶段: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首先我们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一:引导学生观察铁和硫酸铜溶液,称量,反应,观察产物状态颜色,展示提前准备的充分反应后的一组反应产物,用无色水对比观察产物溶液颜色,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溶液变色,铁定钉表面生成红色物质

教师:以上现象证明发生了什么变化,考虑到实验目标,还应补充哪些观察结果?

学生: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天平指针不偏转,证明质量不变 板书:现象与结论,与学生一起完成反应文字表达式

教师: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但有些实验却“不守恒” 投影:蜡烛燃烧质量下降,镁燃烧质量上升,为什么? 学生:讨论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观察哪些物质未经过称量,实验设计漏洞何在,应如何优化?

学生:表达讨论结果:问题是未称量全部物质,教师:哪类物质未称量?该怎么办?

学生:气态物质,应采用密闭装置。展示实验图 教师:如何解释镁燃烧固体质量上升 学生:因为没测气体质量;

教师:学习了质量守定律,可否从该定律出发清晰表述? 学生:列出等式推出不等式

教师:从以上两个不守恒实例,你获得哪些启发?

小结: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设计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实验装置气密性。解释反应中质量变化从等式出发推出不等式。既要相信实验,也要批判看待实验,不断发展实验,使之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实验2白磷燃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装置特点——气球和玻璃管并分析其作用,实验中将每步操作仔细说明,描述清楚,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有方向思考。

问题: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提示、点评。哪些现象证明反应了、哪些现象证明质量不变,气球反应前后有何不同,如果没有,有何不良后果,气球作用何在。

学生:讨论、回答、补充。

板书:实验现象,结论,反应表达式 实验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物状态颜色,实验过程观察,纠正学生不规范表达,学生: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反应表达式。前两个实验质量等,这一个质量下降是否否定了定律正确?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产生气体,未称量,所以质量下降。小结:“不守恒”恰恰从侧面证明定律正确性。

教师:实验1、2直接证明,实验3间接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看看定律是如何表述的。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阶段:内涵理解、投影习题:

1.干燥密闭容器中有 1克氢气、8克氧气,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质量为。

教师:分析1:8,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一致,反推:应为氢气与氧气反应时质量比,所以有“恰好反应”。

学生:结果为9克.干燥密闭容器中有 1克氢气、10克氧气,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水质量为。

问题:你认为结果多少? 学生:答案不一:9和11 学生:表达、争论,学生:结论是9,按照1:8,10克氢气中有2克未反应,不能算作反应物。教师:小结板书:参加反应的部分才是反应物,同理反应生成的才算是生成物。3.哪些变化中质量问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学生:重读质量守恒定律表述,找出适用范围 教师板书: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化学反应 五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烧杯中有石灰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物质质量上升了。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最确切的是 A、10克冰受热融化成10克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体积。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下载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习题及解析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 习题及解析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试讲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试讲稿

    教师试讲 |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试讲稿 一、活动导入 师: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师:[......

    万达广场空间构成解析

    洛阳和郑州万达广场商业空间构成解析 洛阳万达广场和郑州华山路万达广场,用行业术语来说,分别属于“万达广场”的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尽管整体业态内容不尽不同,但其商业空间基......

    初六 成语习题及解析

    1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2鹤立鸡群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嵇康的儿子嵇......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及练习题解析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原子的构成测试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测试题 【青春励语】: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推荐)

    原子的构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电子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构成物质,也能构成分子B、一定含有质子......

    原子的构成 教案 A

    原子的构成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