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在教学中体会幸福
学会在教学中体会幸福
思福小学 李道娟
曾几何时,我脑海里依然清晰地浮现出若干年前的那个画面:一个谙世不深的懵懂女孩,在初中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自己填报的志愿与父母的意愿相背而驰而与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与疼爱她的父母闹了别扭。这个小女孩的理想是当一名幼儿教师,她的心愿是与那些烂漫纯真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与他们打成一片,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并且愿意把她全部的爱都倾注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但她的父母更希望她能完成他们的心愿,继续从医。结果所幸的是这个小女孩的那份殷殷的执着之心还是感化了父母,她说服了父母,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师范普师教育专业!
日转星移,时光在不知疲倦地悄然流逝着,转眼间,昔日的小女孩儿现如今已在她所从事的教学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了十六个年头了。回想从教的这段人生历程,虽有些默默无闻,虽有些平实无华,虽有些辛苦劳累,但更多的是让人觉得多了一份充实与快乐!因为,她付出了她的所有,她拥有了孩子们的爱,因此她也倍感欣慰与快乐!当然,这其中的甜酸苦辣,只有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才能有真实的感受!
人们都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是太阳是蜡烛、是粉笔等。但是今天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却说当老师苦当老师累啊!追溯历史古时候对老师的待遇就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可是在今天的我们的待遇有怎么样呢,就是吃不饱饿不死的人就是老师,所以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在家里家人唠叨,在学校领导唠叨,在社会家长唠叨。所以让你做一个好的教师就难了,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只有默默工作!
在我教书生涯中,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在一个很边远的山区条件非常的艰苦。我在小学哪儿的孩子很穷落后。当我踏进学校时我惊呆了,我无法想象那就是我要呆下去的学校啊!没黑板,就用几块木板镶在一起涂上黑漆当黑板,没有老师的住房,就用教室隔来住前面当教室后面是我们的卧室和厨房。没有操场到冬天寒风呼啸就不用说了。那时就想啊!我一个师范生为什么会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啊!不想干了,没把教育学生当回事。在我的心中常把学生当成了我发泄的对象。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一次,数学课上学生不专心,引起我的愤怒,于是我大声呵斥了我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的同学。结果,学生好了一时,不久又思想不集中了。学生都怕我下课不敢和我对话看见我就跑。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他们求学的眼神,对孩子产生了爱,对孩子不在那么的凶了,孩子慢慢的喜欢上了我。开始在教育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究了,我尝试在数学教学中,采取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开动脑筋;这样做我的学生能力得到了充分挖掘,让他们在学习中去动手和动脑。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学得有滋有味,老师也乐于教学。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扼杀一个天才。”老师的日常动作和行为,对学生的发展会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对学生做了那些有益的对学生产生了那些不良的影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你做到了什么?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都没有在自己的教育中放弃了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我在教育我。如果你放弃的一个孩子就等于你放弃了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孩子是心灵的窗户,在孩子的心灵中老师是伟大的,是神圣的。但是学生的心灵有时也是很脆弱而且易破碎的,我们做老师的应注意孩子幼小的心灵,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现出自己刚为人师时的事情。让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得的一言一行一动都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一个个的伤疤。有时又觉得可笑,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迂腐可笑简直不是一个教师的行为。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和自尊心,为了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慢慢改变了我的做法。其实学生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在校园里,时时刻刻都会听到一个个学生喊着让许多人羡慕的“老师好”。每当听到这句话心里都会觉得好感动,好幸福,好骄傲啊!老师,老师,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许多!
记得去年的过教师节,我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并说了一声上课,同学们全体起立,没有像往常一样说老师好,而是大声地说: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每个学生手里都拿着一份礼物,当时我愣住了,在我看来虽然礼物小但这代表他们的心,而此刻,我的眼睛模糊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说了声:谢谢!那一节课,孩子们个个表现得非常的棒,就连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也规规矩矩的。这样幸福的时刻还有很多很多,每天充实着我的生活,使我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享受着属于我的幸福。许多人曾抱怨说生活的无聊和无趣,那是他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感动,瞬间的感动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美满。所以我要说老师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这么多的孩子。
第二篇: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听专家报告有感
调兵山市教育局为了提升全体教师的素质,请来了全国有名的几位专家为我们做报告。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
作报告的专家给我们传授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好好思考,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张教授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结合了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理解。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强调的是一种实践能力,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向思维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我现在正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学生如果不通过动手操作,教师只是做讲解的话,学生做题会很慢,思维也不会得到训练。我把张教授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记在了心里。例如《十几减9》我向学生提供了小棒,让他们动手摆小棒,小组交流,学生探究出了很多的方法。第一种方法破十法,先用十去减9,然后再加上剩下的几,就能算出得数,直观形象。第二种连减法,先用十几把几减掉,再减剩下的数,化难为易。还有的学生看到小棒想起了学加法的情况,一下子就能想到得数,这是看减法想加法的方
法。学生探究了很多方法,也很兴奋。学生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做起题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然就又对又快了。
在讲“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一个小游戏“小小玩具店”。将几件小动物玩具剪纸贴在黑板上,宣布每件玩具的价钱和购买要求(钱要不多不少),教师做售货员,学生为顾客,进行购买活动。这一游戏,把认识与使用人民币紧密结合起来,购买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我也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一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口语交际《找春天》一课,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从小草,到柳树,到野花,看到植物的变化。从解冻的小河,到绵绵的春雨,到暖和的春风,感到自然事物的变化。学生只有亲身感受了,才能理解“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这样的美景,才能吐露出自己的真情,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我还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扳腕子比赛》、《跳绳比赛》等,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起作文来才会做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让我找到了与别人的差距。在读书中获益;在思考中提升;在钻研中锤炼;在快乐中成长;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以这样的自我规划为准则,在我的教育之路上步步提升!
第三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百色市第一小学(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黄美芬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一项公民教育。古今中外历来把爱国主义视为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最鲜艳的旗帜。热爱祖国是国家对国民的起码要求,每位公民从小就应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其对国民,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在导语中渗透
结合实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生动、巧妙、富有激情的导语,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优美,大好河山令许多游人流连忘返。在我国的桂林曾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人民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游览这个美丽的地方,好吗?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在朗读中渗透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些声情并茂的课文,可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吟诵,感情朗读。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领略祖国文字的音韵美,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指导学生抓住“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充满感情的朗读第二、第三段,体会桂林水和山的突出特点及动人之处,使学生不知不觉为其美景感染,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山河秀丽如画,绚丽多姿,自然而然地产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我们广西百色是壮、瑶、苗、侗等7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伟人在百色领导了百色起义。当年的革命战争旧址,如今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例如,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矗立在我校校园中央,这座米黄色的小古楼,以及楼内的办公桌、枪支、草鞋等陈列物,墙上“打土豪、分田地”的大标语等,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我们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做红七军好后代”为主题的特色教育系列活动,收到显著效果。这样,学生耳濡目染,口诵心语,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使学生心驰神往,为有这样美好富饶的国家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产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和思想内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加以吸收、消化,使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学生心间。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体会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旧州学校保吉文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才可以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认识角》,教材只借助钟面指针、扇面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角?这样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角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用不同颜色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再分别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出示两个角一样大,一个角的边很长,另一个角的边很短,让学生猜猜哪个大,哪个小,很多学生都说边长的那个角大,通过课件演示把两个角叠在一起,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总结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轻松地实现。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然后提出平行四边行面积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考虑?通过课件演示分割、拼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至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利用多媒体手段,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探索创新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以在复习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圆锥体积该怎么计算?通过课件演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然后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等几组实验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是一个发现、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数学价值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虚拟化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时,用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圆柱,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正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并不急于表态,首先表扬了他们爱动脑筋,敢说、敢争辩的精神,然后提出“到底是什么图形呢?再通过课件演示三种圆柱的展开图,学生发现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让学生观察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圆柱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让学生自己观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事业,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德江县第三小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每个学生既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触摸,灵活掌握,才能把握时机,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下面谈一下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调动、激发学生愉快的吸收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几点体会:
一、以爱育情,调动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当成一个守卫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看守人。”这段话启示我们,作为一个教师要思学生所思,爱学生所学,需学生所需,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实践证明:在你的心中有学生,在学生的心中就有了你。因此,我们要爱学生,要把教师的爱洒向学生。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作为教师,首先要从内心深处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观并十分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信任和厚望。即使学生学习出现差错和困难,也不随意呵斥和批评,应给以诱导和点拨。这样,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