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卢臻老师教学评一致性有感
听卢臻老师《教学评一体化报告》有感
殷久琳
郑州市第五十四中学
2013 4 22
听卢臻老师《教学评一体化报告》有感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常常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但是感觉对教学实用性不强。所以,教学研究上有很多困惑的地方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如何细化一节课的课标该?仅仅是用贴切行为动词来叙写就可以了吗?课堂评价如何能有效促进教学?领导在会上时常提到教学评一体化,那什么是“教学评”一体化?请教身边的同事,他们多是解释的模棱两可。对学校要上交的文件,也只能 “改改词”、“换换说法”、“加个表格”„„”应付过去算了。
4月16,对我们东区教学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心中的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困惑终于得到了解决。4月16日,郑州第九十六中学。郑州市课程改革专家卢臻老师我们做了《有效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报告,报告长达四个小时,我认真听完整个报告,不仅仅因为卢老师在那站着讲;更主要的是像卢老师说的那样,她很接地气。她深知我们一线老师所思、所想、所需。她说的,正是我们想听的!
一、教学有效性的三重内涵
报告从一位老师的课后反思谈起,公开课后,该老师这样反思:“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愿意参与„„原来很差的某某都举手发言了„„该教的也都教„„”卢老师由此反思什么是有效教学,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吗?仅仅是把“该教的都教了”吗?不是这样!教学不仅仅是艺术,还是科学。在此基础上,卢老师揭示了教学有效性的三重内涵: 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
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效益:教学目标与社会、个人教育要求、需求的吻合程度。
二、目标准确才能“教的对”
目标细化的准确,才能教的对。目标的制定参考什么?不是教师用书,而是课程标准和学生。课程标准是所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到达的起跑线;自己学生学过什么,已有知识有哪些,这是学生的起点。只有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才是有价值的。卢老师依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说,将教学目标分为两类:结果性目标:指向学生学习后的学习结果、有明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表现性目标:指向化、创造性的活动。如:朗读、实验、画图等。没有一致的结果,考量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的目标类型,在细化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学生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细化;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实施的方式和策略也不同。同样,评价的内容也不同,并且要求与二者一致。概括起来就是: 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呈现认知心理动词; 用具体的可描述的知识名词呈现笼统; 用与行为动词相匹配的行为条件呈现教学活动; 用先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任务验收目标的达成效果。
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三要素
卢老师认为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应该具备三个要素。
1、一致性:评价内容与目标一致;知识点与能力点一致;评价材料与目标一致。
2、评价标准的明确性。卢老师指出评价的实质是:为学习的评价,促进学生标准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多是“有评无价”。
3、评价的针对性。在于考察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为学生所掌握。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应及时进行教学补救。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评价设计应该先于评价之前。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在实际中能好好设计评价,卢老师以历史学科“大运河”为例子。生动的例子,让我豁然开朗,顿解毛塞!
“教学评一体化”看似复杂的理论,经过卢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后,我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一切都要匹配。即:既定的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评价目标的匹配。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价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第二篇:教学评一体化卢臻讲座别人心得
第一次听卢臻老师课,卢老师的课不像以往的理论讲座让人感觉那么遥远,有实例,似乎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很佩服卢老师的博学,很欣赏卢老师的感性,又感动于卢老师的直率与真诚。
第一次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由于没有系统的认识,利用课下我对卢臻老师的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格局为“三环四步”。“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1)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师生共同定标;(2)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3)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四步”主要指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1)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2)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习;(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4)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教师始终是站立在学生身旁适时指导的共学者;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
卢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观点,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测都是围绕一个“点”来进行的,这个点就是目标(当然目标的落点也有讲究)。这样把原来不好考量的目标变得可以考量,我们作为领头羊让学生知道该到哪里去,也自然地做到了高效。
回到学校,回味卢老师的讲课,我在想:这种教法适合我们学生的学情吗?我们能全盘照搬吗?学生多年形成的听课习惯,能一朝改过来吗?相比已经习惯的教学方法,哪种更高效呢?卢老师多次强调“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样问自己。回顾曾经的课堂,学生听课情绪挺好的,也时常能看到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我想我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选择的,课堂形式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不应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一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这个点,确定了这个点,课堂就有了主心骨,设计思路便清晰了很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每次踏入我校教学楼,总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颇有感触,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卢老师谈到了教学效益,每节课后我们都会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投入与产出。如果仅把“教学评一体化”当作一种教学模式,机械的照搬,我想也不会有多好的教学效果吧。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有时我们会感叹教师的清贫与平凡,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总之,卢老师的课解决了我在细化课标中的很多困惑,为更有效地教学指明了方向。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想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脚步不停,思考不止”,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第三篇:三月里,遇见未来的你——听《教学评一致性》有感
三月里,遇见未来的你
——听卢臻老师《教—学—评一致性》有感
一路上,明艳艳的油菜花明亮亮了这个暖洋洋的三月。叮嘱完百花园的孩子,我们从美丽的百花小巷出发,和友爱的伙伴们一路欢声笑语来到嵩山脚下。三天紧张的学习,我们丝毫不感疲惫。因为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你——教学是艺术,教学是科学;遇见了你——教—学—评一体化。未来已来,你,就是我们教师的未来。
从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到如何根据课标拟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到如何根据教材拟定准确的学习目标,到如何根据学情拟定恰切的学习目标,一步步,一环环,卢主任耐心地讲解着方法,认真地指导着各学科的实践,一如她不疾不徐的语调。我们也在不断深入和剖析中一步步、一点点地成长、蜕变。好学生不是我们教出来的,差学生一定是我们教出来了。我们总在抱怨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兴趣不浓,学过的知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方法总是不会用,我们几乎没有反思过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是学生最想要的,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否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我们是否准确定位了学生的起点。我们在“根”处,就浅尝辄止,哪怕我们不断探究新的教学策略、课堂形式,“根”扎不好,一切都枉谈。
“我能感觉到我走进课堂,学生的眼神里满是期待,我走出教室,孩子的眼神里满是崇拜。”卢老师在享受着课堂,所以,因为长期站立连下楼梯都腿脚不灵便的她能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初期,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初心就无辜地被我们自己抛弃了。卢老师如一缕春风,又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心灵,让我们回忆了自己从教初精神里的愉悦。前方有路,路旁有灯,唤回初心,坚守初心。
三月之前,早听过“教—学—评一致性”,潜意识认为那是很枯燥、很应试的课堂模式,又只是风靡一时就萧条的提法。在卢老师讲授如何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一环时,还“恪守”着自己的故知;在卢老师讲授如何制定准确的学习目标时还未改变对它的认识;直到最后一个环节——如何根据学情制定恰切的学习目标,我们如醍醐灌顶般彼此会意,都挺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满是崇敬地聆听着卢老师的一字一句。教师在教学中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就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能够制定恰切的、学生期望达到的学习目标,是需要一个老师智慧、专业、经验、胸怀、视野的强力支撑。原来,根落在了这里。
凝心聚力,未来已来。感谢三月里的遇见,我们九年级教研组又遇见了一个新的长期的有深度有价值的教研课题,我们十九中遇见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学生发展老师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我们每一个人遇见了一个拣回初心决心用自己成长推动孩子成长的幸福的自己。
九年级 语文组
第四篇:《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张梦瑾
窦桂梅老师,说来并不陌生,早先因为备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便与她结缘,校长推荐研学窦桂梅老师的阅读教学法,于是便开始了在网上拼拼凑凑找各种视频及资料的学习之路,我的语文课堂也在窦桂梅老师的“帮助”下颇具韵味。最近有幸加入贾寨镇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得此机会拜读她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更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窦老师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听课、评课为我带来了专业上的引领与指导。特别是针对语文课堂,窦老师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等方面为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同时从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师的语言、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为我指引了方向。
语文是有生命的,那字字句句的共情使学生与我们以及作者结为一体,语文的韵味能够带活整个课堂。窦老师说,教学时,仅仅是一种感觉,还不够;仅仅写在教案上,也不够。要想办法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找到一个核心词,即主题,然后走到文字的里面,琢磨琢磨,体会主题的内涵,从而感受文字的生命。这样,语词就带动了全篇,就又有了“真正的生命”。
针对这一话题,在第三篇《语文韵味,不仅仅是感觉》中,窦老师例举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的课堂,她讲的是五年级《枫叶如丹》。开场便自咏了一个古文样式的开场白,跟着吟诵了《山行》,接着这位老师又引用了陈毅的“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一下使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入课堂。接着就是读,可不要小瞧了“读”这个字,在这个“读”里可大有文章。语文的生命在于韵味,那韵味就藏在“读”里,只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挖掘。直至整节课结束都没能离得了这个“读”,其中教师也频频引用宋玉、曹丕、毛泽东等的名篇名段,更显韵味。
窦老师在本篇评课结尾处写到:让我们一起努力,真正在文字中品出“韵味”来,而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在此,我也“拿来”结尾,以示共勉。
第五篇:听张臻老师《会走路的树》有感
听张臻老师《会走路的树》有感
很荣幸这次能够来参加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的第五期学员培训,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同时也感谢任保平名师工作室的领导们给我们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各种专题培训,还安排我们观看了张臻老师的《会走路的树》这堂课。看完后,我受益匪浅,深深的被张老师的精彩课堂吸引了,张臻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流畅,教学设计不但新颖,而且科学合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堂课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味,遵循低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符合教材特点以及学段教学要求,孩子们学得高兴,学得扎实,让课堂不仅活跃生动,学生也学有所用。当然,在完美的课。也有它的优点和不足。俗话说:“在鸡蛋里挑骨头”具体说来,我个人认为张臻老师这堂课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朗读,扎扎实实
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轻声读、指明读、开火车读等等。整节课读得十分充分,而张老师实施的是每读都必有任务,必有指导。句子的停顿、课文情感基调的把握、以及读书时体会小鸟和小鹿的感情等等。比如:“小小的标点符号也能提醒我们怎么读呢!”读书要读关键的词语,还有说话者的动作,神态等等。在不经意间,就交给了孩子们好多好多种读书的方法。正如任保平站长给我们培训的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张臻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习阅读,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所以这样的朗读才是扎扎实实的。
二、教学生字也别具一格
张臻老师把生字穿插于句子段落之中,先让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再指导学生书写,学生书写好之后老师在展示学生的专业,这样既新颖又突出了“有效”。还有课上的句式练习的安排也恰如其分,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而且,张臻老师在这节课中,重点纠正了孩子们写字的坐姿,因为孩子的养成习惯在低年级尤其重要。
三.说话训练到位
这节课中,张老师很注重说话训练。第一处 “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时,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可能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地方?让孩子们用上 “小鸟跟着小树来到了______,看到了_________。”说话训练。第二处,好朋友即将分别,一定有好多话要说,如果你是小鸟,会说什么?如果你是小树,会说些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小树,我明年春天还会来的。”“小树再见了,我要走了,我会想你的。”“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小鸟路上小心!”……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小鸟和小树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三处,课文最后“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他门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续编下去。不仅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提升。
那么,我认为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是:应给生字标注拼音并且教读拼音。
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非常有限。一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并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口头词汇和丰富的一般世界知识,为开展识字、阅读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但另一方面,识字困难、识字量少、识字周期长,又使他们的阅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很大限制。如果教学时,不给生字标注拼音,不把学生的拼音教会,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有可能只是当时老师教学时能够记住,课后又完全忘记了。如果给生字标注拼音,教读拼音,一旦他们熟练掌握了拼音。就算他们忘记了字词,也会自己拼读出来。这样利用拼音识字,他们可以处理一些他们未曾学过、未曾见过的生字词,克服阅读中的障碍,进行更广泛的、大量的阅读。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这一堂课后,我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也有了一些反思,我将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把写字带入课堂、把时间还给孩子们,课堂还给孩子们,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方法的提升。学习张臻老师那种多种多样的识字认字方法,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去朗读,快乐地去书写,快乐地去说话,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享受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改变我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改变我那种老师包办布置作业的方式。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为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陈兴艳
2016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