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是什么(优质课竞赛)打印
我 是 什 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之《我是什么》第一课时
2009102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文本用“我” 的自述形式向学生讲述了水可以变成“汽、云、雨、雹、雪”等不同形态;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告诉学生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状态;还讲述了水带给人们的利与弊。由于文本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语言活泼有趣,是学生学习、运用、积累的好材料,适宜于低年级学生学习。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水可以变成 “汽、云、雨、雹、雪”五种形态;第三自然段写了水在不同地方的状态;第四自然段写了水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第五自然段用问话结束全文,引起学生思考。
【设计理念】
学习朗读课文和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指导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角色体验,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立体多向的交流中,将外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在语境体验中,培养了语感,丰富了想象,体会用词的妙处,夯实学生表达基础。《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采取多识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基于此本课把要求识记的字作为教学重点。在识字、写字时,学生借助音节识字、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记字形、自己提示写字方法。
【教学总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雨字头、两点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水在自然界不同形态的变化,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师:
1、表演小魔术用的小道具:细绳一条。
2、课文各字,词,段文字。【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激趣:表演小魔术,激发兴趣,调动注意力,拉近师生关系。
一、激趣课题,质疑导入。
龚老师有一个好朋友,他也会变魔术,跟他的魔术比起来,龚老师的魔术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你们想不想认识认识它呀?
我们课文里就有介绍它,可是它不直接告诉我们它是谁,想让我们猜猜:我是什么?(出示课题)能用向别人提问的语气再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知。
我是什么呢?答案就在课文里,翻开课本88页。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自己读)看谁读得最认真。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在文中认读生字。(先1、2段里的词,再3、4段里的词)把它们放回课文里,你还会读吗?
4、分析字形,寻找识记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披、雹
露、冰、晶、冲)
5、再读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并且通过不同的语境复习巩固要求认识的字,从课文中来,又回到课文中去,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把握课文的整体性,更进一步提高识字效率。)
三、学习课文。
知道我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精确:“„„极小极小„„”。(2)体会云的色彩变化。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云在哪儿呢?(在空中)我在空中飘浮着,快看,我又要变了,谁来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边读边用动作辅助理解文中用词的精确。(落、打、飘)(2)填一填:
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
,变成水珠
下来,叫雨。
变成小硬球
下来,叫雹子。变成小白花
下来。叫雪。
能把三个动词的位置换换吗?为什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读中感受另两种变化:(用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露珠和霜的状态。)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在哪里呢?(指名读)
(2)你最喜欢谁的读法?为什么?学学他,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好。(3)读中感受词语的搭配,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水的不同姿态变化。(分角色读)
5、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
6、小朋友,知道我是什么吗?(得出正确谜底:水)
7、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8、学造句:
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有时候,有时候。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雪、雹、露、霜,说说你的发现?
2、交流:怎么写好雪。(雨字头)
3、学生写雪字,展评。
五、小结水的变化流程。
六、作业
1、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长听,让他们猜猜“我是什么?“
2、你还知道关于水的哪些知识?回去把它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性文章,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有趣。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机会、好材料。
我在执教本课时,把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整体把握教材,巧妙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课堂教学开始,老师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课始以魔术导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
〈〈课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比如,引导学生理解水珠连云成片时,让学生对比理解三句话:
(1)升到空中,我又变成很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2)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3)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很小”和“极小极小”,并对比区别。再联想无数这样的点儿连成一片。指导学生读清楚“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最后边读边想象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的样子。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渗透了把事物描写具体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文字优美,老师抓“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几个词语,并通过观察课件,让学生谈感受,睡觉时安安静静、散步时很悠闲,所以读“我在池子里睡觉”声音低、小;“在小溪里散步”声音轻缓;最后读海洋里的水波涛汹涌,又分别安排小组读、全班读的方式,声音由低缓到洪亮,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起伏变化。
总之,以各种方式的读,营造了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性文章,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有趣。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机会、好材料。
我在执教本课时,把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立足整体把握教材,巧妙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也要着眼整体。课堂教学开始,老师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课始以魔术导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猜猜“我”是什么,以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接着又从整体内容把握教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我”都变成了什么。最后又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
〈〈课标〉〉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书。比如,引导学生理解水珠连云成片时,让学生对比理解三句话:
(1)升到空中,我又变成很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2)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3)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很小”和“极小极小”,并对比区别。再联想无数这样的点儿连成一片。指导学生读清楚“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最后边读边想象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的样子。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渗透了把事物描写具体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文字优美,老师抓“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几个词语,并通过观察课件,让学生谈感受,睡觉时安安静静、散步时很悠闲,所以读“我在池子里睡觉”声音低、小;“在小溪里散步”声音轻缓;最后读海洋里的水波涛汹涌,又分别安排小组读、全班读的方式,声音由低缓到洪亮,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起伏变化。
总之,以各种方式的读,营造了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三、在阅读中加强积累。〈〈课标〉〉多次提到:“语言积累”,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书,促进学生有效积累。阅读理解加强积累:读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书声朗朗,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理解内容,从而促进语言积累。
四、感悟、品位语言文字,加强积累。
感悟语言文字、品位语言的特点及表达方式,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比如:在引导学生感悟“雨、雹、雪”从天而降时的三个动词“落、打、飘”。老师先让学生读通文本,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描写不同事物运用不同的词语,再让学生填空练习,加强记忆词语运用的方法。最后换词使用,让学生进行对比,换位用不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位语言文字,体会到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品出语言的意思,感受深刻,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第二篇:优质课竞赛总结
西簧乡中心小学2016春优质课竞赛活动总结
按照教研室及乡中心校的工作计划,本期我校先后举行了中青年教师参与的优质课比赛活动,一共分为6次,在各位领导、评委及参赛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期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参加评选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都很高。各位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说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校近年来课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有参赛的课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能较好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加关注课堂生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有以下亮点:
1、参赛选手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从这些课节来看,老师们在设计课时都考虑到了“导学互动”课改理念的落实,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2、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导纲,通过组织学生有效活动逐一落实导纲要求,通过有效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情境创设,重实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情景的创设目的是为了生成问题,变成导纲,因此创设情景要有趣味性,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力求简洁明了,迅速生成导纲,情景创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本次参赛教师大多能做到这一点,走出了以前为创设情景用时太多的误区。4、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参赛选手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老师们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自己的理解灵活的处理教材。课堂教学容量适中。
5、教学基本功扎实。参赛选手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强,能够灵活的调控课堂,处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基本上没有拖堂现象。部分参赛老师的普通话标准,板书工整美观,教态和蔼可亲,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次竞赛也不例外,课堂展示中映射出的一些问题,也亟待需要我们去理性面对、去积极应对: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不到位。虽然老师们已经有意识的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但是老师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发挥不好,仅仅是形式上的小组合作。教师导纲的问题探究性不强,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调控引导不够,学生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实效性差。对于探究活动结束后的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提升不够,仅仅是学生泛泛的重复,教师不知如何引导总结、归纳提升。
2、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致使教学容量小,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效率低,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说明参赛选手没有在深研教材上下功夫,只重形式,抓不到本质。
3、课堂教学中预设的多,缺乏生成性,没有很好的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参赛老师仅仅按照预先的设计 “走教案”,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即使课堂中出现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教师也捕捉不到。课堂教学中很难看到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我校对本次活动十分重视,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热情的服务。徐校长亲自安排布置,全程参加活动。老师们听课认真,会场秩序井然,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期效果。特从本次的活动中挑选了徐莹、戚新会两名教师到流西河和崖屋中心小学送教,并选派了雷凯歌等8名教师到荆紫关镇小走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簧乡中心小学
2016-06
第三篇:优质课竞赛方案)
2012年春西南联片 “洋思”教学模式优质课竞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的开展,深化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平台。
2.通过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增强教师的精品意识、质量意识,锻炼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
3.通过优质课竞赛,建立以教研促进教学、教学推动教研的互动教研模式,实现教研兴教、教研立校。
二、竞赛目的:
1、学习洋思经验,实践洋思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锻炼教育队伍,为卧龙教育增添生机与活力。
2、以赛课活动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发挥赛课活动对教学改革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参赛对象及要求:
1、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含40岁)的本校青年教师全部参预赛。鼓励40岁以上的教师报名参赛。
2、参赛教师自选内容参赛;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新课、复习课均可。
3、每一位参赛教师要以积极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设计好参赛教案并上好优质课。
4、各教研组要以优质课竞赛活动为契机,在预赛和决赛阶段认真组织本组青年教师参赛,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研能力。
四、优质课比赛具体方案
1、比赛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科暂不进行)
2.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⑴第3周至4周(2月19日——3月3日)教研组内预赛。先实行教研组内教师预赛,每个教研组原则上推荐2人(可能是大组2人,小组1人,视具体情况而定。)到学校参加决赛。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组织组内预赛。组内参赛教师要上1~2节组内公开课。组长组织本组全体教师做好听课、评课活动并做好记录。预赛可按本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分。
⑵第5周到6周(3月4日——3月17日)在基础年级教师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校内比赛,并确定上报参加片内决赛的教师名单。每乡校每学科推荐一名教师参加教学联合体内赛课活动。
第二阶段:
⑶第7周到8周(3月18日——3月29日)教学联合体内决赛。由本联合体内学科中心组长和各学校业务领导组成评委进行联合体内 赛课。评分标准附后。3.评委构成:校内比赛由各学科教研组长、教研员、骨干教师及部份学校领导组成,大致分为文、理科评委组,增设特殊科(英语)评委组。(决赛具体评分人员临近决赛时公布)
4.奖励方案
(一)个人奖:
(1)决赛教师奖不分文科、理科共取参赛教师数约30%为一等奖;约40%为二等奖,其余为三等奖。
(2)赛课活动结束后,由区教研室对评出的一、二、三等奖颁发优质课证书。
(3)联合体内各乡校对参加决赛获奖教师进行奖励。
(一)集体奖:
(1)联合体内各乡校对比赛中优秀教研组进行奖励。(2)从参赛乡校中评出两个优秀组织奖。
2012年2月15日
第四篇:优质课竞赛方案
小学优质课竞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践行“533”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平台。
2.增强教师的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让教师的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3.建立以教研促进教学、教学推动教研的互动教研模式,实现教研兴教、教研立校。
二、竞赛目的:
1、通过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的开展,让普遍教师进一步践行“533”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锻炼教师队伍,为港青教育增添生机与活力。
2、以本次赛课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赛课活动对教学改革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参赛对象及要求:
1、二至六年级语文、数学教师全员参与。(每位教师的赛课及评课均纳入学考核)
2、参赛教师自选内容、班级参赛;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新课、复习课均可。
3、每一位参赛教师要以积极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于上课前设计好参赛教案并上交一份到教导处。
4、各教研组要以优质课竞赛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参赛,提高本组教师的教研能力。
四、竞赛具体办法:
1、竞赛科目:语文、数学。2.时间安排
语文:第3周星期一、二(9月14、15日),计10节,每天赛5节。数学:第3周星期三(9月16日)上午赛3节;星期四(9月17日)上午赛4节,下午赛2节,计9节。
注:每位教师的上课节次由抽签决定。3.赛课地点:一楼会议室。
4、评委构成:学校行政及本次本学科非当堂赛课教师(加一年级本学科教师)担任评委。
5.评奖办法:
(1)、所有评委当堂评分,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算出的平均分作为参赛教师的最后得分。
(2)、语文、数学组分别设一等奖10%、二等奖30%、三等奖60%、。(3)、奖励办法:
获得一等奖的两位教师将被推荐参加片区复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分别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和相应的获奖证书;三等奖获得者将获得相应的获奖证书。
2015年9月10日
第五篇:优质课竞赛总结
20013—20014学年第二学期
米坪小学优质课比赛总结
经过近一个月的较量,由22个教师参加的本学期全校优质课比赛尘埃落定,奖项各归其主。这次比赛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参赛教师年轻,平均年龄不足30岁;二是所有授课老师都用了多媒体授课,受到学生好评;三是一批年轻教师有了长足进步,绝大多数课都得到了评委的好评。
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教研组自行组织,按照学校分配的名额推选出参加学校优质课比赛的教师。初选阶段各组全员发动,制定初选方案,组织了由学科组长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初评,推选出的参赛教师普遍水平高,能力强。复评阶段翟天敏校长担任组长,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评审小组,百忙之中参与听课评课。尤其教研组长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但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听课评课。经过教导处最后的统计计算,评定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二名。此次优质课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1、本次大赛中,在教研组长的精心组织下,有些组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有经验的教师毫无保留地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的通力合作,使本次活动起到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有的组在参赛教师试讲后共同研究、补充、修改和完善,有的组为了一个字、一句话、一步变形、一种解法而进行反复推敲和激烈争论,这些都真正体现了一种团队精神,也是一种学校文化。
2、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设置是非常认真的。有的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使得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能放手让学生自学;而且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能解决的或能做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郑丽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比例尺的意义》,其教学环节步步衔接,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被带入了教学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解决问题;学习内容就在不断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3、在课件制作上,大部分教师的课件实用性强(不搞花架子),富有美感,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能把抽象的、静态的、枯燥的知识,直观地、形象地、鲜活地呈现给学生,真正起到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拓展教学、深化教学的目的。如曹艳老师讲解《与时间赛跑》,属比较枯燥的内容,但曹艳老师用出色的课件展示不同的人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让学生对自己的时间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赵丽娜老师的课件选材新颖,学生在解读课件的同时,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深奥的几何问题在直观的课件面前变得容易掌握。
4、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功底上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譬如部分教师板书设计合理美观,字体优美;如崔园园老师的板书设计,如熊真丽老师的板书设计。还有部分教师课堂语言规范,简练生动,并注意运用语言的停顿艺术;如王珊珊老师、刘冰老师的语文课语言优美,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多数老师教态自然、亲切、大方。
5、各教研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肯下工夫。一般而言,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学量度是合理的,注重把握了教学重点,在突破难点方面也下了工夫。在阐述基本概念方面是正确的,没有出现常识性错误。
6、有些文科课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课堂体现,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最大可能地挖掘、创造和运用文本中的人文情感因素,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课堂上的师生充满激情,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
总之,优质课大赛是一次教学水平的大检阅,通过优质课大赛,我们不仅看到了良好的学习研究之风开始出现,而且发现了一批在教学业务上很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新秀。本次大赛真正体现了选拔功能、示范功能、引领功能。
本次大赛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专业功底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常听行
家里手们说,理解把握教材是一辈子的事。这确实是经验之谈,刚上讲台的老师,很容易把理解教材看作是读懂了课本,又看了教参。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任何教材,都是该门学科知识的结晶,需要我们付出终生的代价去理解它,把握它。从我们所观摩的课来看,部分老师暴露了在专业功底上的弱点,如理解把握教材流于肤浅,学科语言不规范;再比如,照本宣科。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不愿深入钻研教材,一个是不会深入钻研教材。前者是学风问题,后者是方法问题、能力问题。教材是本门学科的结晶,虽然讲给学生的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它所涉及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课本,有的涉及到大学里学过的东西,有的可能来自于其它学科,这都需要老师们用心把握,下工夫去学习,持之以恒地收集、整理、分类、积累。经验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专业修养是这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方面;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专业修养。
2、讲风太盛的问题。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是实际做起来却往往还是“一言堂”。比如,从这次优质课看,部分课堂仍是讲风太盛,即使部分获奖者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不反对讲授,问题在于学生能够读懂的教材和弄懂的问题,老师还要简单重复,其间的提问只是过场或形式。或者是整节课学生必须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程序一步步完成,学生不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解答,这其实都没有体现“双主”思想,更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个别课帽子过大,教学目标过大,所有的点都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最终结果是内容零散,学生对所学一知半解。部分教师文本处理不恰当。
4、有些课中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没做点评,或点评不到位,点评不够深刻。学生答问中,一些超出老师预想的思想闪光点未能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和表扬。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给一个准确及时的评价;一些教师喜欢说上半句,让学生说下半句,这个习惯要改。
5、多媒体运用熟练,忽略了板书,板书不可丢掉。另外,部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游离于课程之外,课件看上去很热闹,很夺目,但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