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吉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_教学法_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定稿]
教育学: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得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5.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6.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得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得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0.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
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2.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1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度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5.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的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6.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简答: 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
教育的本质特性表现为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
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6.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
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得作用。
第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第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第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第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第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
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学不 等即循序渐进-----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5:批判教育学
简述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1.人力资本论 2.教育万能论 3.教育独立论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得个别特点的发展。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3:人得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得“多方面发展”。4:人得全面发展还指人得“自由发展”。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体发展2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 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1:爱国守法 2:爱岗就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素养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1;民主型 2:挚爱型 3:管理型4:专制型 5:放任自流型
实践证明,上述五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好的当属民主型。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1:行为目标
美国学者 泰勒
2:生长性目标
英国学者 斯藤豪斯 3:表现性目标
艾斯纳 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课程编制是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同阶段和环节。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式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班级规模小型化 2:空间安排多样化 3:注重个别化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内容设计 3:时间设计 4:措施设计 5:评价设计 简析品德的结构
1: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2: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3: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教师应讲究奖励的教育艺术
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 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简述班级的功能
1:归属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个性化功能4:选择功能 5:保护功能 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论述:
论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4.教育内容综合化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7.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
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
试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第一,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第二,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第三,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2: 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首先,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重点难点。
其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再次,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再其次,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学生主动参与(2)合作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
(4)鼓励创新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第一,课堂驾驭能力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
5: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
论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或学生品德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1: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 2;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3: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论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名词: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2: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3: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7: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
8: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育,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9: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10.调研学习法 11.研究性学习12.教学技能 13.导入技能 14.板书技能
10: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5.成长记录袋 16.合作评价 17.教学媒体 18.网络教学 简答题:
1.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1.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1.发展性
2.情感性
3.主体性
4.多样性 2.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3.简要回答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4.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6.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
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
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5.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9.教学模式具有的功能
1.构造功能
2.解释功能
3.启发功能
4.推断功能 11.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综合性
2.发展性
3.递补性 10.遵循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
1.创造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
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 5.开放原则
6.实践探究原则 13.“尝试回授——反馈调节”的教学程序。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14.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2.学前动员
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15..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7.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读书学习法。
二、讨论学习法。
三、调研学习法。
四、实践学习法。
五、循环学习法。
16: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
1.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索引、资料汇编等,4.教会学生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0.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19.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2.目标观。合作学习非常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秒,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同时,合作学习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技能目标。
3.师生观。合作学习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4.形式观。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活动为基本形成。
5.情境观。合作学习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应该是合作性环境,而不应该是竞争性情境或个体性情境。21.提高上课效率?
1.课前准备。2。专心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勤于解。8。重点记。
23.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26.备课的内容?
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27.钻研课程标准的步骤:一是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二是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三是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28.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
第二,有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要照搬教科书;第三,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25.运用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则。五。多样性原则。六。普遍性原则。
26.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30.课程结课的意义与作用?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46.中小学基本教学评价方法有那些? 1.纸笔试验。2.课堂观察。
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4.合作评价。
43.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1.体现多维目标。
2.恰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
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44.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42.怎么实施课堂观察?
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39.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
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35.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媒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4.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性好 32.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论述: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教师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1.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
2.教师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
3.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的智力发展。
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三.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
2.教育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
3.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事教学方法的改革。2.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3.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
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考察、分析、实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形成问题和探究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5.分析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论述题} 1.以质性评价统整替化评价。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出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拨转向侧重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拨,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功能转变的关键点。
3.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革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4.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测验的试题不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
问题情境,要富有真实性。
5.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6.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
第二篇: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复习考试重点
教育学:
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得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5.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6.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得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得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
10.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
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11.教师聘任制: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12.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
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1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
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度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5.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
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的有固定人数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6.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
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简答:
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教育的本质特性表现为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 纪律
6.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 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得作用。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第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第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第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 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学不等即循序渐进-----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派。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5:批判教育学
简述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1.人力资本论 2.教育万能论 3.教育独立论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得个别特点的发展。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和谐发展”。3:人得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得“多方面发展”。4:人得全面发展还指人得“自由发展”。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体发展2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
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1:爱国守法2:爱岗就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素养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
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第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
1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放任自流型
实践证明,上述五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好的当属民主型。
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1: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 2:生长性目标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3:表现性目标艾斯纳 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同阶段和环节。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式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班级规模小型化 2:空间安排多样化
3:注重个别化教学 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2:教学内容设计 3:时间设计 4:措施设计 5:评价设计 简析品德的结构
1:从内容结构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2:从品德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3:从品德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教师应讲究奖励的教育艺术
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简述班级的功能
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 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论述:
论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4.教育内容综合化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7.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
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
试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
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第一,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确
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第二,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第三,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
生间的情感交流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首先,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重点难点。
其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再次,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再其次,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学生主动参与(2)合作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4)鼓励创新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第一,课堂驾驭能力 第二.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
5: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
论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或学生品德与学1;民主型2:挚爱型3:管理型4:专制型5:1: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编制是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成就的过程 校德育的关系
1: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
2;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3: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论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名词: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2: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3: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7: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
8: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育,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9: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10.调研学习法 11.研究性学习12.教学技能 13.导入技能 14.板书技能
10: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15.成长记录袋 16.合作评价
5.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9.教学模式具有的功能
1.构造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推断功能
11.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综合性2.发展性3.递补性 10.遵循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
1.创造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13.“尝试回授——反馈调节”的教学程序。
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14.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2.学前动员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15..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7.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读书学习法。
二、讨论学习法。
三、调研学习法。
四、实践学习法。
五、循环学习法。16: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
1.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3.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索引、资料汇编等,4.教会学生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20.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19.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互动观。合作学习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2.目标观。合作学习非常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秒,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同时,合作学习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技能目标。
3.师生观。合作学习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4.形式观。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活动为基本形成。
5.情境观。合作学习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应该是合作性环境,而不应该是竞争性情境或个体性情境。
21.提高上课效率?
1.课前准备。2。专心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勤于解。8。重点记。23.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26.备课的内容?
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17.教学媒体 18.网络教学 简答题:
1.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1.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 2.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3.简要回答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4.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6.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 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 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27.钻研课程标准的步骤:一是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二是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三是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28.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第二,有第三,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25.运用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明确性普遍性原则。
26.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30.课程结课的意义与作用?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46.中小学基本教学评价方法有那些? 1.纸笔试验。2.课堂观察。
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4.合作评价。
43.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1.体现多维目标。
2.恰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44.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42.怎么实施课堂观察? 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39.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
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35.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媒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34.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主要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性好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现。
2.教育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
3.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事教学方法的改革。2.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3.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3.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
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
淡化甄别与选拨,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功能转变的关键点。
3.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与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革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4. 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测验的试题不
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富有真实性。
5.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
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6. 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
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要照搬教科书;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原则。4。适宜性原则。五。多样性原则。六。32.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3.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包
4.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括调查、观察、考察、分析、实验等等。通过这论述: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教师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1.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2.教师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 3.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的智力发展。
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
5.分析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论述题} 1. 以质性评价统整替化评价。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出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2. 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拨转向侧重发展。些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形成问题和探究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重点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2009年河南特岗教师教育学试题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14.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2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6.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28.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
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5.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
3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
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
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
4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4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
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
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
5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5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
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58.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
5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
6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
65.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
6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67.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
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71.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7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C
3、ABCD
4、BCD
5、ADE
6、BCDE
7、ABD
8、ACDE
9、BCDE
10、ABE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教学法重点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全重点—教学法 简答简述题:
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
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发展性3递补性
简要说明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
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读书学习法
2、讨论学习法
3、调研学习法
4、实践学习法
5、循环学习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书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要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5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有创造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勤于解7重点记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习法3研究学习法4实践学习法5循环学习法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里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则
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方法进行提示
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些?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性好
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综合应用题: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2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3注重研究学法{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以过去只研究教学逐步过渡到即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良好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5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剔除或偏爱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作出最佳选择} 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1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全面统一 2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3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4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5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
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由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化竞争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2由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向重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现代的教学模式都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动性、积极性}3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据统计,我国已有20多个教学模式,而我国在教改实践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也达10多种。}4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即从一种思想或理论假设出发,设计一种教学模式,用实践检验证明其有效后,确立这一教学模式}
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1研究性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2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学习活动包括观察、考察、归纳、实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1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2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子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标准、清楚、美观大方,不潦草难辨,影响学生的学习}3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映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4层次分明,有条理性{板书也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枝蔓有序、繁简适中、逻辑性强}5重点突出,有鲜明性{教师的板书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课,了解全貌,抓紧要领,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6合理布局,有计划性{教师课前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7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老师板书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板书}
结合实际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1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评价功能转变的关键点}3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变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积极的、个性化反应。突出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特点}4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测验的试题不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富有真是性}5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6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 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6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7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2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13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4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17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19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20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21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22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第五篇:2012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重点整理
简答:
6.1、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答:⑴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⑵道德言行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⑶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6.2、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答:⑴自我中心阶段(2-5岁)
自我中心阶段是一种无道德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因为他们尚不能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
⑵权威阶段(6-8岁)
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收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⑶可逆性阶段(8-10岁)
可逆性阶段是自律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一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⑷公正阶段(10-12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6.3、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⑴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⑵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是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认同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⑶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
6.4、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答: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5、简述群体约定的步骤。
答: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⑴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⑵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令人满意;⑶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⑷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⑸是全体同学一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同学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⑹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⑺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6.6、简述价值辨析的过程。
答: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⑴选择阶段 ①自由选择。让学生思考:你认为你是从什么时候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的?②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让学生思考:在你产生这一想法之前,你经常考虑什么事情?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让学生思考:每一种可供选择途径的后果将会怎样?
⑵赞赏阶段 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让学生考虑:你为这一选择感到高兴吗?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让学生回答: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
⑶行动 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知道你赞成什么了,现在你能为它做些什么呢?需要我帮忙吗?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教师温学生:你知道这一途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吗? 7.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⑴问题的特征;⑵已有的知识经验;⑶定势与功能固着
7.2、简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德能力或特性。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 ⑴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
猴,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流畅性越高;
⑵变通性。及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不同类型的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
⑶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独创性越高。
7.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⑴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⑵智力。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⑶个性。一般而言,个性与创造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8.1、学习动机的种类有哪些?
答: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8.2、简述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的作用。答:⑴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倾向于富有挑战性;⑵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行为;⑶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困难总会克服;⑷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高效地获得新行为,并自如的表现习得的行为;⑸影响活动时的情绪。信心十足,情绪饱满。
8.3、简述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答:⑴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一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⑵替代经验。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⑶言语暗示。他人的演员是能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巩固的;⑷情绪唤醒。班杜拉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情绪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8.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答:阿特金森认为: Ts=Ms*Ps*Is;Is=1-Ps
Ts:趋向成功的倾向;Ms:稳定的趋向成功的倾向;Ps:个体对认知目标的成功期望;Is:成功诱因值。
8.5、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
答:⑴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a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的要求、态度的志向;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b学生的个性特点。⑵学习需要的培养 a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b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c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d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1、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答:⑴前习俗水平a服从与惩罚的定向 b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⑵习俗水平a 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 b 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的定向
⑶后习俗水平a 墨守成规和契约 b 良心或原则 6.2、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答:⑴有效地说服。⑵树立良好的榜样 ⑶利用群体约定 ⑷价值辨析 ⑸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7.1、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答:⑴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a.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知识记忆越牢固、越准确,提取得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b.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只有深刻领会和理解的知识才能被牢固地记忆和有效应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c.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⑵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a.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⑶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联系,防止学生埋没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
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a.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7.2、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试论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⑴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b.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⑵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⑶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是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8.1、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
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的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既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的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还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的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
8.2、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8.3、试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