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5篇)

时间:2019-05-15 02:5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篇: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新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附录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 2 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 4 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簊:(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6(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7(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8(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矫正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10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2009年河南特岗教师教育学试题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14.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 11 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2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6.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28.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

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

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

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5.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

3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

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

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

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

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

4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

4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〱昳਍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

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

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

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

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

5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5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13 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

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58.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

5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6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

65.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

6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67.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

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71.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7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14 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C

3、ABCD

4、BCD

5、ADE

6、BCDE

7、ABD

8、ACDE

9、BCDE

10、ABE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五要素 1.学生 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

三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 18 年代以后)。

3、什么是心理发展

四个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4、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5、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6、学习的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7、知识的类型(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8、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9、知识概况的类型

1.感性概括2.理性概括

10、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1、操作技能?(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12、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13、什么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

14、什么是问题解决?其过程?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有(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1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大题)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9(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6、创造性的含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

17、品德的心理结构 :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8、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大题):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9、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0、结合实例说明如何通过系统脱敏法训练人的行为(大题)

答: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性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包括几个步聚: 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评定以受辅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按引起焦虑的程度由最弱到最强为序。

21、心理辅导及目标

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心理辅导目标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22、什么是教学目标?它的分类?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分类

———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3、什么是课堂管理?其功能?

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24、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1.支持、保护积极正面型的非正式群体对于有益于班集体的非正式群体应该积极支持,并加以保护。2.教育、改造消极的非正式群体首先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其次要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化消极为积极;要重点教育非正式群体的领导,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做好非正式领导的思想工作,这样可以影响整个非正式群体;必须解散具有破坏性的非正式群体。

25、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的组织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26、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生物遗传因素根据研究②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③家庭环境因素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④早期童年经验首先,⑤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

27、课堂纪律的类型

课堂情境结构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28、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29、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30、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3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3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对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学重点:

1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学?

以教与学得关系为基本的活动形式,以促进人身心理健康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便是我们所论及的教育。教育学是研究人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首先,教育的阶级性十分显著。2.其次,道统性突出。3.第三,专制性明显。4.第四,教育的象征性功能突出。5.第五,学习方法刻板,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4近代教育的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与宗教教育分离;

3、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6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赫尔巴特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该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8教育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9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10学校文化的特性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主要是受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五个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13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B.能发掘人的潜力C.发挥人的力量、D.发展人的个性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5教育的目的概念 意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结构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师的教学目标 1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

此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8学生的基本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4)学生又是教育的主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9什么是教师 教师职业的角色?(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职业的角色(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20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实现依靠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一)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和保障1.加强 提供经济保障

(二)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1..2.恒于研究 3.勤于反思 4.21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22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2)拓展型课程(3)国家课程(4)地方课程(5)学校课程 23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关注学生受到教育后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关注学生受到培养后具有哪些能力、课程目标关注让学生学到什么 24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25什么式教学大纲?

课程实施的结构,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26教学的概念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27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28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9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30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1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

4、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3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 3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重点)德育的概念!内容

!目标!途径~!基本方法!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1)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4)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7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38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39什么是班级?班级管理?分几种模式、班级管理存在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1)班级常规管理(2)班级平行管理(3)班级民主管理:(4)班级目标管理: 40班集体教育的价值?班集体的形成及培养? 价值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

第二篇: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小编推荐]

教育学: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复述策略:实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教学测评: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教学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个性的差异?1)个性的特征差异。2)个性的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遗忘的理论解释(简述遗忘的原因)?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动机说。4)同化说。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里加工实现的。3)系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需要层次

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几个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的有关课程。2)开展心理健康的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缺点?1)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2)局限性: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阿特金森。1)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2)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占据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3)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成功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避免这种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主要是把教师讲授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应用。所谓意义学习是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才能产生的。说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结合实际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3)关于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论述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地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到,没有现成的经

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1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3个性2)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生产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其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地说服,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相待。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完成的。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3)利用群体约定。清晰而客观的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性质等。4)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去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依据本人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二者虽属于外部的调控手段,但不仅影响认知,技能,策略的学习,还影响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角色1)亲和力: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2)学识渊博:他们希望教师具有教师教学业务精通,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3)公正民主: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4)身正,开朗,幽默: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5)理解,真诚值得信赖: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型教师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型教师指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新教师的课程规则较为含糊;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型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键期:2岁是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伴群体 自我意识发展的3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场独立——内部的参照;场依存——外部的参照。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1905编制。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斯金纳,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动机的3种功能:激活,指向,强化。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行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知识

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记忆的3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德,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研究。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问题解决有两种分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结构成分。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0岁以前外在标准,他律道德;10岁以后内在标准,自律道德。道德教育的标准: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两难故事法。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来看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有: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评分的标准: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教师威信的维系和发展主要靠:人格影响。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皮格麻利翁效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预见性

填空选择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近代以学校系统为中心的教育制度 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古代希腊教育有:古代雅典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算术,天文,音乐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苏格拉底—“知识即道德”以及“产婆术”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主张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他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杜威

10凯洛夫主编的《教与学》被誉为“当代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

11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政治制度

13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14学校文化从其形态上可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1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神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20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2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

2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3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24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25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开设哪门课程

26教学大纲的构成:说明部分,文本部分

27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28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

2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0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学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32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3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4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3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5我国的与的基本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3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

名解

1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4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效果。

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7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合及进程安排。

8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9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列化活动。

10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它教材的依据。

11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13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4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1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

本准则。

16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8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教学策略: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0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与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1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的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3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4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5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26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7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简答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这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学校文化的特征?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某方面技能受损或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2)学校教育的独特性,学校教

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的影响不仅有即时的价值,而且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他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与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教师的职业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1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基本素养)?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有一定研究能力

12教学的一般任务?1)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传授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发展智力,体力,创造才能4)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1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I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4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5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16综合课的结构?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

17班级授课制主要有缺点?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8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19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2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21德育的方法?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22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论述

1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良好的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1作为老师1)敬业:作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尊师爱长。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在道德上要相互促进。3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是教与学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现象。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2如何实施课程或课程实施的几个环节?1)安排课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3论述班主任如何去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1)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 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2)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班主任的教育主要是围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展开的。3)班集体的培养首先要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把对积极分子的适用与养结合起来。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心理学: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复述策略:实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教学测评: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教学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前运算阶段(2到7岁)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个性的差异?1)个性的特征差异。2)个性的类型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遗忘的理论解释(简述遗忘的原因)?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动机说。4)同化说。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里加工实现的。3)系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几个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的有关课程。2)开展心理健康的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缺点?1)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2)局限性: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阿特金森。1)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2)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占据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3)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成功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避免这种任务。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能帮助教师结合

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主要是把教师讲授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应用。所谓意义学习是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才能产生的。说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结合实际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3)关于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论述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地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到,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1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3个性2)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生产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其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地说服,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相待。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完成的。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3)利用群体约定。清晰而客观的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性质等。4)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去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依据本人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二者虽属于外部的调控手段,但不仅影响认知,技能,策略的学习,还影响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角色1)亲和力: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2)学识渊博:他们希望教师具有教师教学业务精通,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3)公正民主: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4)身正,开朗,幽默: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5)理解,真诚值得信赖: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型教师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型教师指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新教师的课程规则较为含糊;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型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键期:2岁是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伴群体 自我意识发展的3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场独立——内部的参照;场依存——外部的参照。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1905编制。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斯金纳,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动机的3种功能:激活,指向,强化。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行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记忆的3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德,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研究。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问题解决有两种分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结构成分。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0岁以前外在标准,他律道德;10岁以后内在标准,自律道德。道德教育的标准: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两难故事法。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来看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有: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评分的标准: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教师威信的维系和发展主要靠:人格影响。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皮格麻利翁效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预见性

第三篇:2011年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师资格证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

第四篇:2012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重点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2009年河南特岗教师教育学试题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2.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14.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22.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2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4.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5.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6.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27.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28.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29.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30.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31.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3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

34.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5.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

3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

37.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38.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39.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

40.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4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2.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4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

4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

4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4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4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4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

4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

5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

5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

5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5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5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

5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58.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

5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

6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62.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63.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64.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

65.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

66.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67.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6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9.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

70.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71.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7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p;C.怀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多项选择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CD

2、AC

3、ABCD

4、BCD

5、ADE

6、BCDE

7、ABD

8、ACDE

9、BCDE

10、ABE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第五篇:教育学考试重点

如何理解网络教育:一方面是指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学不在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另一方面是指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它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网络学校: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工作与学习完全融为一体,既可以进行个别教学,也可以进行协同式教学,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际界面。

网络教育与传统学习教育相比有什么优越性?

1传统的学习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习教育的优劣编制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教育。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什么是学校文化?

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1.学校文化石一直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石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叙述校园文化的分类: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游哪些表达方式?

一是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一是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精神文化有哪四种基本成分?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形成血栓文化的因素有哪些?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点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什么是个体身心的发展?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教育。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什么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有哪些不同观点?

一是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赛格尔),二是外铄论(代表人物华生、洛克“白板说”、荀子},三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的基本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个体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简答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顺序性: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有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阶段性: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不平衡性: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时不平衡的;第二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说明不平衡性:有点方面在焦作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心理方面、生理方面)

什么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时期?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互补性:生理和生理的互补,心理和生理的互补。

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问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材施教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学校教育。

什么是遗传素质?

遗传史指从上地几次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点的影响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什么是成熟?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成熟时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有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格赛尔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什么是环境?叙述环境的分类。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大环境和小环境。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是,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学校教育对给发展的影响具有哪些特色的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现在),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将

来)。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是谁提出来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一种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因素:从活动水平的角度开,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

什么是个性?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教育怎样发展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吧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少年期被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叙述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初中教育的个性发展任务是什么?

“帮助少年起飞”,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感烦闷,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展望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叙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是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也是认识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学会对今后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主选择的重要条件。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从认识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己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手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换,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作用是什么?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准则。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4.学校的课程目标

下载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心理学教育学)考试重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考试重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

    2010年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总结

    2010年河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总结 1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一般来包括六个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教育心理......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重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 二、考试重点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BP7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中......

    2014年教育学考试重点

    《教育学》考试复习重点 为了使学员更有目的性、条理性的复习,我们将串讲重点进行了总结梳理,标红为重中之中,一定得掌握! 小题(选择、填空、辨析,因为是小题,不需要全背下来,多看两......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公育公养。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一) 1、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有三种 1. 教育环境大致分为哪些方面? 2. 节日活动的功能? 3. 相对其它教育形式,区域活动有三个明显特点? 4. 学前教育课程编......

    教育学考试重点总结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 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 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 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