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第三单元——蛇.doc(推荐)
蛇
【学习目标】:
1、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2、学习比喻意象的运用及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3、探究诗歌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习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联想理解“蛇”这一意象的隐喻。
2、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通过感受诗歌情感体会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特质。【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1921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抗战之后执教西南联大,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行集》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已出版《冯至诗选》。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但总体上看,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课堂学习】
自主预习
1.字音识记
毒蛇.悚惧()
绯红()
..虚与委蛇
.
2.辨形组词
衔
悚
绯
街
竦
诽
3.近义辨析(1)浅显·浅薄
浅显:浅近明了,容易懂。浅薄:肤浅,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
________。
经涉世的内心。
(2)原形·原型
例句:①给学生们上课,我一般都使用儿童的语言,尽可能地
②我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不知道怎样用华丽的辞藻来粉饰未
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家墙上的年画里!
出了水面。
合作探究
②在对秦可卿真实身份层层解读中,这一人物的________已经浮例句:①四川攀枝花网友发现了“周老虎”的________,就在他
1、《蛇》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诗人把“蛇”比作什么,它们有哪些相似性?
2、诗人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蛇”?诗人笔下的“蛇”给人怎样的感觉?
3、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4、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特点?
【拓展训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绯红/吗啡
吝啬/褪色
遒劲/集腋成裘 ......B.悚惧/耸立
角色/角斗
屏除/屏气凝神 ......C.浓郁/鹬蚌
梦魇/笑靥
歆羡/万马齐喑 ......
D.拮据/狡黠
隔阂/弹劾
洗濯/擢发难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伴侣
戴高帽
隐忍苟活
迫不急待 B.梦境
出洋相
如火如荼
凭心而论 C.茂密
霓虹灯
百无聊赖
自行其是 D.寂寞
缔造者
宽宏大量
人情事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④⑥②①③⑤
C.⑤③①⑥②④
D.④⑥②③⑤①
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寓意。(不超过20个字)“告诉我一片雪花的重量。”一只知更鸟问一只野鸽,野鸽回答道:“微不足道。”“那么让我来讲一个不平常的故事。”知更鸟说道,“我飞落在一棵冷杉的树枝上,紧挨着树干,这时候下雪了,小瓣小瓣的雪花缓缓降落。我无事可做,于是就数起飘落在我栖息的树枝上的雪花,确切的数字是141 254。当有一片你所讲的微不足道的雪花落在树枝上的时候,树枝折断了。”说完,知更鸟便飞走了。鸽子沉思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兴许只差一个人的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B.⑤③④①⑥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是一条小河
冯 至
我是一条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减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6.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简谈诗作的自由体形式和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论匍匐
匍匐——仿佛是命运,任何人都无法回避。
因为你太年轻,缺少行路的经验;因为路途凶险,你的身躯遍体伤痕;因为长路漫漫,你已疲惫不堪,以及许多始料不及的原因。在中途,在你急于赶路的时刻,你却倒下了,不情愿地选择了匍匐的姿势。
在你匍匐的时候,你的眼睛不能瞑闭,你的方向不能迷失,不该忘却为什么来这里,那么,匍匐,就不是沉沦,而是历经苦难后的小憩和继续与命运搏击前力量的蓄积。
匍匐是跋涉与再跋涉间难免的休整。匍匐是前乐段与后乐段间的间奏曲。
在你匍匐的时候,许多人在揣摩你,那曾让你热血冲动、充满了希望的目标也正在远方闪烁。而它,永远也不会自动靠近你一步„„
当此际,除了跃然而起,你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匍匐是跃起的准备,跃起是匍匐的升华。匍匐是相对静止,跃起是形神的奋发!把每块肌肉的力度凝聚起来,把束缚和痛苦强抛出去。手肘坚毅地推开泥土,双脚猛力地蹬向土地,大地的回声、骨骼的生机同时响起。身体在地平线上一寸寸上升,因匍匐而缩小的视野一轮轮放大。
也许动作太急切,你会伴着呻吟重新倒下,但只要执著尝试,终会有一次最坚实最壮观如日之出的跃起„„
没有匍匐的人生是太理想和太诗化的人生;安于匍匐怯于跃起又怎能写出有声有色的人生风流!
蛇
【课堂学习】 自主预习1.字音识记
答案 sǒnɡ fēi shé yí 2.辨形组词
答案 衔接 街道 悚惧 竦然 绯红 诽谤 3.近义辨析
合作探究
1、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
诗人把“蛇”比作(爱情的)寂寞(、苦闷)。
相似性: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蛇:形体修长、冰凉无言、咬人缠人„„寂寞:深沉、凝重、挥之不去、咬噬心灵„„
这是由于诗人只取蛇的某些特点加以描写的缘故。
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诗人为爱而寂寞,为爱而冥想,为爱而期盼,这种感觉让人沉浸其中,挥之不去,就像“蛇”的沉寂无言、忠诚缠绕。
2、静静地没有言语,忠诚的侣伴,害着热烈的乡思„„
这一意象给人亲切、可爱、忠诚的感觉。
3、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由于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可以充分暗示自己心灵世界的恰切的喻物,这里的“蛇”是诗人采用“远取譬”的手法为单恋的寂寞寻找到的“客观对应物”,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这“蛇”并非“蛇”,而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可以想见,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涵、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因此,“蛇”这一形象喻体不仅被诗人赋予美好的感情,而且它始终成为诗人进行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触发物。诗人的感觉和想象是美好的,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
答案 ①浅显 ②浅薄 答案 ①原形 ②原型
人信赖和喜爱的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内向的、沉思型的美。
4、“蛇蝎之心”这句成语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鄙夷的态度。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是柔情、爱、美。
《蛇》在艺术上的特点,既有中国古典诗歌那种优美的意境,又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象征派诗歌的一些东西,使这首爱情诗饱含着象征性。在格律形式方面,这首诗注重语言的整饬和内在的音节美,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而又舒卷自如,流动着一种柔缓的旋律。每节四行,二、四行押脚韵,各行字数大体相近。
另一个特点是感受的深挚和比喻的新颖贴切。象征主义诗人主张摈弃自然主义注重外在描写的方法,要求通过具体物象来感知或喻示抽象观念,并把表达内心作为“最高真实”来追求。这首诗曲折地表现诗人对姑娘思念时异乎寻常的特殊心理。诗人的思念之情被久久地缠绕着,但他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静静地没有言语”“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的“蛇”来揭示自己的某种经验。其寂寞而又热烈向往的情感体验正是在冷与热、静与动、梦境与现实的交汇之中细细地表现出来。诗的最后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作比,是诗人审美感觉的快意和喜悦的些许透视。
【拓展训练】 积累与运用
1.解析 A项,fēi,sè/shǎi,qiú。B项,sǒnɡ,jué,bǐnɡ。C项,yù,yǎn/yè,xīn/yīn。D项,jié/xiá,hé,zhuó。
答案 B 2.解析 A项,急—及。B项,凭—平。D项,事—世。答案 C 3.解析 A项,“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有交叉“呈现”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可在“自然”后加“的特点”。C项,“失眠是„„感觉”不搭配,应将“感觉”改为“症状”。D项,“着力于”与后文“抓紧抓好”杂糅。
答案 B 4.解析 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艺术知识的关系”,因此,由⑤首先提出语段话题。③用“但是”与上句的 “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①用“艺术知识”与上句末的“艺术知识”形
成首尾相接;⑥②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④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
答案 C 5.解析 仔细阅读寓言,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抓住关键词语,领悟所蕴涵的深刻道理,用简洁的语句形成答案。
答案 坚持不懈地积累点滴方能出成果。(或:量变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质变。)阅读与鉴赏
6.解析 《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构思新颖、意境优美的爱情诗。它的主要手法是以人拟物,借景抒情。诗作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这是诗人心灵的映象,也是诗作的中心意象。
答案 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
7.解析 《我是一条小河》全篇五节,可分为三个感情层次。第一层次(第一节),一对男女青年“无心”相遇,却一见钟情。第二层次(二、三节),“小河”一腔柔情的拓展和抒发,充满了爱的愉悦和甜蜜。第三层次(四、五节)风云突变,情势陡转。年轻人的爱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爱的甜蜜转为无奈和悲伤,委婉地表达了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于哀怨中见执著。
答案 以小河的流程为全篇的抒情线索。
8.解析 《我是一条小河》是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的爱情诗。她的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一定形式的约束。语言特点注意遣词用字,喜用叠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反复,显得韵味悠长。
答案 自由体的形式,喜用叠字。
第二篇: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精读 蛇
精读
蛇
对应学生用书P14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代表作有20世纪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集则有《山水》《东欧杂记》。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有《冯至全集》行世。
冯至的诗到1925年趋于成熟,1926年写的这首《蛇》,便是诗人收获季节里的一颗硕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自己这样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慈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它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从内容上看,诗歌的主题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在诗歌技巧上,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容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代表诗人冯至、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
对应学生用书P14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课文主旨]
《蛇》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通过诗人对“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的描绘,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的热烈的单恋情思,寄托了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语意分析]
1.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点拨] 本句中“我的寂寞”是本体,“蛇”是喻体,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但这一个主题只出现在第一段第一句,当作者开宗明义地破题之后,“寂寞”一词便不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再被提及,而以喻体“蛇”作为叙述的对象,写了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的“寂寞”。
2.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点拨] 本句是说“蛇”的思想与感情,将“蛇”拟人化,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蛇”的形象是热切而渴望的,而蛇的热切与渴望其实就是作者的热切与渴望。
3.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点拨] 本节诗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来表现情感。蛇行走时,就是轻轻地、潜伏式地走过,就如同作者内心小心翼翼、想引起姑娘注意的心情;最后,作者的渴望也是通过“蛇”把梦境衔来。
1.这首诗以“蛇”为题,在构思上有什么好处?
[提示] 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2.为什么说“你的梦境”“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提示] 诗人把“你的梦境”比喻为“一只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衬托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喜。
对应学生用书P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点击]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一是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通感、互文等;
三是表现手法,常见的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典故、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等。
[典题例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几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点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要开宗明义地点出来,不能分析了半天,还没指明用了何种修辞。如本题主要点明用的拟人的手法。
(2)分析关键的字眼。虽然整个句子用的是拟人,但哪些关键字眼体现了拟人的手法,是分析的关键。其他修辞手法的分析也是这样。如本题则要抓住“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来分析。
(3)要指明表达的作用。分析完了修辞手法只能算是答了一半,其表意作用则是另一半。表意作用要紧扣修辞格作答。如本题中的拟人则要扣住“变无情的自然为有人情”这一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不仅真切地呈现了黎明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了“我”的内在情感。
2.诗歌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请自选角度对这一画面作简要评述。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表现手法。如果有多种表现手法,则要分条作答。(2)具体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开始点明方法,中间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这种方法最常见。如本题可先点明用的是“动静结合法”,再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动”,哪些地方体现了“静”,最后指出这种用法的表达效果。
二是结合表现手法直接点明,不做总结。一般用于多种表现手法分析时,但每种手法要分条作答。
(3)指出表达效果。可以采用边分析边指出效果的方法,也可以先分析后指出效果。[参考答案] 在描写画面时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总说)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关系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地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提着空桶子,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分说)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评说。诗人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总结)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方法总结]1.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解答分析: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规范答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写什么”“怎么写”“效果怎样”。
3.答题步骤:
(1)分析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概括分析诗歌或诗句所写的内容;(2)分析手法:要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或哪些表达技巧;
(3)分析效果:要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以及这种手法对于传达诗歌的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效果、作用。
4.注意事项:
(1)手法确认上的张冠李戴:在确认手法时,有学生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诗歌的实际内容去认定,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2)手法列举时的包罗万象:出于担心采点不全,所以在解答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对手法进行多方列举,结果是包罗万象、无中生有;
(3)分析作用时的空洞无物:很多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是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际出发,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仅仅罗列一些名词术语,显得十分空洞。
对应学生用书P8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寞(mò)
悚惧(sǒnɡ)
侣伴(lǚ)
...B.绯红(fěi)
.C.泥淖(nào)
.
浓郁(yù).诱惑(yòu)
厌恶(â)
温馨(xīn)...饿殍(fú)
.
嗟叹(jiē)
聒噪(ɡuō)..
淬火(cuì).D.摈弃(bìnɡ)
城垣(yuán)
木讷(nâ)
...解析:B项,“绯”应读fēi,“恶”应读wù;C项,“殍”应读piǎo;D项,“摈”应读bì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茂密 甜蜜 宣宾夺主 秘而不宣 B.菲薄
诽谤
和颜悦色
随声附合 C.狙击
家具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梦境
镜子
世外桃园
桃园结义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解析:A项,“宣宾夺主”的“宣”应为“喧”;B项,“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D项,“世外桃园”的“园”应为“源”。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正组织制订三峡水域落水集装箱打捞计划,对可能________通航的将强制打捞;对既无不良影响,又无打捞价值的,将尊重货主和专家意见再作决定。
②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________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A.妨害 必定 必须
C.妨碍 必定 必需
B.妨碍 必定 必须 D.妨碍 必然 必需
解析:“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根据语境应该用“妨碍”。“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侧重主观;“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侧重客观事实。题意表明“比赛”是人为主观控制的。“必须”指一定要;“必需”指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题意强调的不是不可少而是一定要。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B.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C.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解析:A项,用错对象或感情色彩不对,拍手称快,坏人坏事受到惩处。C项,功能错。“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D项,望文生义。“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门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合语境。
答案:B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
阅读《蛇》一诗,完成5~6题。5.怎样理解诗中“蛇”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6.第一段中的“梦”字能不能换成“见”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能。这里用“梦”字而不用“见”字,显露了诗人的匠心:“梦”是姑娘在想念,而“见”则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这个“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蛇 敏彦文
蛇爬过窗口 盘住你的心灵 寂静的屋子里
灿烂的阳光打开鲜艳的花朵
激情地扬起头颅 眼中流溢绚丽的光芒 心与心之间架起温馨的彩桥
阳光汹涌 心灵的歌唱澎湃 如粮食堆满仓库 如金子铺满道路 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
在泪水中死去 心灵枯萎了 鲜花一一凋落 不等风雨洗礼
7.试分析“蛇”这一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蛇”:从到来至死亡这一过程,象征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没等经历风雨磨炼祝福而夭折的感情),一颗心从流光溢彩到渐渐枯萎的过程。蛇的闯入使心灵之门开启,心灵之间架起了彩桥;随后就到了感情的饱和点;心灵的脆弱注定了长久激动后感情的终结。
8.“寂静的屋子”“花朵”“阳光”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寂静的屋子”指空虚的心灵。“花朵”指心灵。“阳光”指人间种种美好温馨的情感。
9.“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在泪水中死去”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因为心灵的阻隔不能真的打破;②因为激发出的丰盈而细腻的情感难以持久;③因为期待原本难以完全得到回报;④因为情感的复杂、易变;⑤因为美好的感情经不起俗世纷扰;⑥因为美好的感情未受考验便已早早被拒绝了。
三、语言运用
10.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给你遮挡暑热炎凉; 厚道有如坚实的舞台,容你演绎生旦末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厚道有如母性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厚道有如宽广的大海,载你搏击风雨浪涛。
11.(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参考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树》学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树》学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树》课(单元)学前学案
一、阅读课文
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几类树,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引导
通过课文体会林燿德的散文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
林燿德的散文被认为是都市散文的代表,这篇散文除了包含浓烈的文化意味外,都市的气息也隐现其中。譬如,首句“一对菩提树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就点明了菩提树在都市中的位置,“盲点”意味着看不见的地方,因而说明菩提树是都市所欠缺的;作者在谈圣诞树时,更是通过“播放着重金属乐团蓝调歌曲的百货公司”等都市景象,展开了对都市文明的审视与反思;另外,对“呈现出民间劳动之美”“属于庶民”的桑的赞赏和“怀念”,也反衬了作者对于都市的态度。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 质疑1 质疑2
《树》课(单元)学中学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树的含义,应怎样面对苦难。2 理解文章疏密得当的特点
一、学生问题的快速汇总 问题1 问题2
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交流问题解决过程
四、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
一、各类树有何不同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菩提树关联着佛教,象征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圣诞树关联着基督教,渗透着一种救赎主题;棕榈关联着回教,体现的是倔强、忍耐的品格;桑展示了一种朴实与清严;松则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共同化身。
二、作者对这些树都是怎样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谈论各类树时,所显示的态度、流露的意绪是不一样的。比如,菩提树对应的安详、静穆,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景仰之情;圣诞树“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的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后,就变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改变了其原初含义,对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的意味——批判它依附的殖民主义;与此相对的是棕榈的倔强,引起了作者的同情和感佩;此外,作者对桑是“怀念”而钦敬的,对松则有一种向往之情。
二、课文在行文方面有何特点?
本文的行文疏密得当。文中有的地方十分细密,如写菩提树的叶:“近似心脏形的叶廓,在边缘镶滚着优美的曲线,尖细的末梢顺着主叶脉伸展成一道流逝在时空中的笔画,给滚动在嫩绿网络上的露珠儿开条滴落大地的虹迹”;有的地方极为疏阔,如写圣诞树的“惊人地繁殖”:“在18世纪初叶巴黎来往马车的市街上”,“在19世纪新大陆降雪的旷野中孤立的、清教徒的木造小筑里”,“在20世纪中期政变频频的南美午夜,那显得特别温暖的公寓客厅中”„„虽寥寥几笔,却以跨越数个世纪的时空。还可引导学生再找些例子。
三、《树》重点讲述了三类树,涉及三种不同的信仰,而三种信仰都与“苦难”有关。结合课文,谈谈三种信仰是如何分别看待“苦难”的。
参考答案
《树》重点讲述了菩提树、圣诞树、棕榈这三类树,分别涉及佛教、基督教、回教三种不同的信仰,而这三种信仰都与“苦难”有关。通过阅读课文,可以了解到,佛教是以一种安详、沉静的姿态应对苦难的,在作者看来,“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的一生,在充满煎熬的人生苦难中省思乃至透彻后的大觉悟,这正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个漫长路途”;基督教否定人的自觉,强调救赎的意义,作者认为,当圣诞树“被人类当做一种季节的征候、一种普世的意象”后,就变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这是需要省思的;在作者的眼里,回教训导人们保持顽强、忍耐,即使苦难重重地击打着现实生活,但无法摧毁人们的精神和意志。这些分析有一定的历史观和现实针对性。
四、能力拓展
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中选一样,描绘它的形象,阐述它的象征意义。
《树》 学后学案 知识能力的巩固
杨柳①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蔽”“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抑。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竞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注]①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称“垂杨”。
(文章发表于1935年。有删改)1.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2.“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3.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 1.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分)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僧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分)2.“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3.改用 4
第四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贺新郎》学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贺新郎》学案
《贺新郎》课(单元)学前学案(学生学案)
一、基础知识
1、了解该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资料。
2、积累词句:
恨
零
知误会前番书语
算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如许
孤旅
凭 比翼
和云翥
二、阅读引导(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注重整体的感知和文本重点内容的初步理解,形式注重文章的表现方式或表达技巧;形式为任务驱动(即以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完成以达到对文本阅读的引导))
问题1:阅读诗作,归纳上下两片的内容。问题2: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
作者在主旨的表达上采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贺新郎》课(单元)学中学案(教师教案)
关注学前学案中学生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说,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即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资源背景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包括:
一、检查学前预习
二、学生问题的快速汇总
问题1:学生上下两片的内容归纳意见 问题2:学生对该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交流问题解决过程 教师提示:练习写作时间和写作背景,把毛泽东同志放在一个普通人和一个革命者的角度理解该诗。
四、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
你通过本诗的学习获得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贺新郎》课(单元)学前学案(学生学案)
让学生评价自己对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反思在学前、学中学案中的问题,自己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形式上表现为作业)包括:
一、学生的反思和总结
二、知识能力的巩固
运用细节和场景描写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三、知识能力的拓展
阅读毛泽东《虞美人
枕上》,查找相关背景资料,比较与《贺新郎》一词在艺术上的异同点。
虞美人
枕上 毛泽东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第五篇: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3.1蛇含答案
精读 蛇
新提升·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寂寞(mò)
悚惧(sǒnɡ)..侣伴(lǚ)浓郁(yù)..B.绯红(fěi)诱惑(yòu)..厌恶(è)温馨(xīn)..C.泥淖(nào)饿殍(piǎo)..嗟叹(jiē)聒噪(ɡuā)..D.摈弃(bìnɡ)城垣(yuán)..木讷(nè)淬火(cuì)..【解析】 B项,“绯”应读“fēi”,“恶”应读“wù”;C项,“聒”应读“ɡuō”;D项,“摈”应读“bì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茂密 甜蜜 宣宾夺主 秘而不宣 B.菲薄 诽谤 和颜悦色 随声附合 C.狙击 家具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梦境 镜子 世外桃园 桃园结义
【解析】 A项,宣宾夺主—喧宾夺主;B项,随声附合—随声附和;D项,世外桃园—世外桃源。【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阅读传统的民族。国人不管读书多寡,随口都能来那么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古人关于阅读的心得和探索,也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B.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对群体性灾难极为重视的国家,可是我们对当事人问责,对决策者、规划者免责的灾难处理模式,在专业人士看来,是舍近求远。....C.一件普通商品经过明星的宣传或代言,可能至此名扬天下。针对这种从众心理,文化监管部门更..应该从严规范广告宣传,以免误导消费者。
D.飞机降落在海拔3000米的松潘草原,远处的山巅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山的高显出了天的低,人便也恍惚高大了起来,以为可以与天比翼。...【解析】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B项,舍近求远,舍弃近的寻找远的,比喻做事走弯路或方法不对头。与句意不合。C项,至此,到这个时候。与句意不合。D项,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飞。与句意不合。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再生医学就是寻找有效的生物治疗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以改善或恢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B.在电子器件方面,由于具备超高电子传输能力,石墨烯出现伊始便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会取代现在广泛使用的硅而成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的根基。
C.今天我们指出历史上大运河的负面影响,并非要论其功过、苛责古人,因为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别无选择的必然产物。
D.重型火箭研制成功将可以满足我国在2030年至2050年间近地轨道以远的宇宙空间探索任务和载人登月任务,进一步加强进入、利用空间的能力。
【解析】 A项,主宾搭配不当。C项,前后矛盾,不合逻辑。D项,宾语中心词残缺。【答案】 B 5.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诗是体现诗性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书写本身就是多义性的,身体、灵魂都可以作为书写的工具。活得像一首诗,就是要活得充满诗性,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如灵魂是身体的内核。所以,失去诗性的诗无论如何都不是诗,________________。诗中自有灵魂在说话,朴素的,透明的,澄澈的,美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鼓舞,进而共鸣。________________。诗让灵魂生长。
①诗让大地上的人从匍匐到站立如树 ②而是对诗的摧残和篡改 ③而诗性正是诗的内核 ④有诗性的人彼此寻找 ⑤必以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 ⑥押上韵就是生命本身自来的节奏 A.⑤④③②⑥① B.⑤③②⑥④①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⑤③④⑥②
【解析】 这一段文字围绕“诗与诗性”展开。⑤与文中“要活得充满诗性,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生活”
组成这一段的中心句。③紧承上句作出解说,并与下句“灵魂是身体的内核”相呼应。②与前句“不是诗”构成“不是……而是”的句式。⑥与“灵魂在说话”相呼应,指出诗押韵的特征。④的“有诗性的人”是后两分句的主语。①以形象的语言小结全段,并与末句相互照应。
【答案】 B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蛇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6.“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句中用“梦”而不用“见”字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用“梦”字而不用“见”字,显露了诗人的匠心:“梦”是姑娘在想念,而“见”则似乎只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这个“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
7.“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中“梦境”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梦境”可以作多种理解,如她的心境,她的爱意,她的希望,她的理想,甚至她对“我”的感情等等。
8.诗人在诗中藉长蛇衔来“你”的梦境,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你”的心情。下列四则流行歌词中,若仅就文意来看,最接近诗人此种心情的选项是()A.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B.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
C.我多么希望知道你的心里怎么想,年轻的心,是否拥有一样的愿望。D.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会再是你,不愿再承受,要把你忘记。
【解析】 根据诗意来看,应是作者对“你”的心理的揣摩,因此C项能与之接近。【答案】 C(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2题。
寂 寞 卞之琳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9.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两组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中运用了小时候与长大后,生时与死后两种情境之间的对比,表明作者对寂寞的独到体验。
10.“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可以死,而历史总是向前发展,夜明表不休止,时间不待我,我操劳一生为哪般?诗人正是用自己的诗歌的激情和希望撼动着读者的心。
11.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诗歌中,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在冷静客观的描绘中,在充满理智的思维中,隐藏着沉重、激烈的情感。
12.“寂寞”历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主题,但它们往往写的是成年人的寂寞或隐者的寂寞,而作者的这首诗却从孩童时期来写“寂寞”,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写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们从小就“怕”的,就想方设法逃避的“寂寞”,这样写暗示着这种古老的寂寞生来就伴随着人们。
表达交流
13.仿照下面的示例,话题不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命运如一壶翻腾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无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沸水”与“清茶”是比喻,而整个句子内容重在最后一句阐释道理。
【答案】 命运如一支吸墨的笔,我们是一张洁白的纸。没有笔的书写,纸只能闲呆一边;没有命运的挥洒,人生只会毫无生机。
命运如一支划船的桨,我们是一条远航的船。没有桨的挥动,船只能原地不动;没有命运的汹涌,人生只会停止不前。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一般情况下,____①____,氧约占20.95%,氮约占78.09%,稀有气体约占0.932%,几乎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一些工厂排放到空气中许多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____②____,使人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它们还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使其细胞和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到阻碍。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处应注意后面“几乎不会发生变化”,第二处是个过渡,需联系前后文明确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答案】 ①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②这些有害物质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