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范文

时间:2019-05-12 22:2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范文》。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

—— 栾川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 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把握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

重点进行基本功练习。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练习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怀念母亲》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从而教育学生感受母爱,爱自己的妈妈,上升到爱伟大的祖国。《桂林山水》,指导学生读出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语句,读出作者对其山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又如,《白杨树》、《穷人》等含对话的课文,读中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分角色朗读,引发学生朗读热情,优化朗读练习,重点指导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了各种动物的不同本领。让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尝试合作、享受成功。教师退居一旁,引导、点睛,教者学者的角色都由孩子们担当,营造出一派浓浓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乐家贝多芬高超的琴技与高尚的品质,驰而神往,激起兴趣,拨动心弦。

四、注意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学无止境。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我校在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通过开展学习模仿、定课研究、撰写教学反思、深化课堂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着力,使大家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和飞跃。

一、开展学习模仿活动。

学习模仿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扎实基础,开阔视野,最终目标是能够学为所用,有所创新。

1、模仿老教师的课。我们有很多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坛上任教多年,亲身经历了历次语文教改的前前后后。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随时随地都可以请教。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教坛新秀”之间都分层次结成教学帮扶对子,学校要求他们在一起多讨论,多听课,多评课,每月要听结对老师一节课,一学期要指导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或论文,指导情况纳入学校骨干教师考核和评聘的重要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学校要求校内13名省、市、县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还要求他们分别举办讲座,介绍各自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与科研方向,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学校已先后安排了“镇小办学理念”、“网络基础知识”、“镇小教育科研”、“新课程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等讲座专题。学校要求每次讲座的主讲人既要有纸质和电子文稿,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促进骨干教师全方位发挥引领作用。

2、模仿县、镇公开课。主要是了解上级教育业务部门推介的新教学理念,实践他们倡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要先学好一定之规。如谷城县教研室在运用新教材之初,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引导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中语文课能够较普遍运用的“四步八环”课堂教学结构,对语文老师们使用新教材很有帮助。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多次听课、试教、评课的基础上,大家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运用“四步八环”的模式方面有了不少变异,逐步达到了有所创新。

3、模仿名师的课。

鉴于农村学校培训资料匮乏的现状,学校因地制宜挖掘培训资源。学校接通了互联网,教师办公室的所有微机均可上网,方便学校和老师查阅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华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课件网、“老百晓”网站、谷城县教研网……都是老师经常浏览、点击的网站。学校还搜集网上资源建立了“名师教学”文件包,由各科教研组长和远教管理员共同负责不断更新内容,里面有霍懋征、王崧舟、支玉恒等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除学校专门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也可学习借鉴。

观看诸多名师精彩的录像课,仔细拜读名师经典的课堂实录,认真研读他们的教学反思和众多的评论文章,做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最终是要达到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开展定课研究。

1、一学期深入研究一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课后,再通过组织评议、集体反思、写课例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语文教研组推选兰老师执教《给予树》等,采取集体备课——一人讲课——主讲人说课——众人评课——主讲人到另一班再上课,从而收到了一人讲课、众人备课、共同提高的效果。

2、连续深入研究一课。通过分教研组定教材——选拔上课人员——多次集体听课——多次人人“对话”——总结评价等过程,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符合教学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原则等。在磨课过程中(即人人对话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在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时,不仅要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而且还要努力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如我校扈老师曾经连续三年代六年级语文课,我们让她连续三年都讲同一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年年都有新感悟,每次都有新提高。又如周老师执教《回声》时,先在校内两度讲课,评课。然后把她的课堂教学录下来,边回放边组织骨干教师评议研究,40分钟的一节课,大家在一起反复琢磨了3个多小时。然后又到街道中心小学、黄畈中心小学上课,虚心听取兄弟学校评课意见,使上课者、听课者等所有参与者都有了感悟和提高。

3、多人深入研究一课。就是在语文教研组内,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在观摩后的研讨中,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让教师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而且充分发挥了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开展撰写教学反思活动。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学校提倡并要求所有老师课后写教学随笔或反思日记,每学期写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我们建议老师们在撰写教学反思时主要写以下几个方面: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师生共鸣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层次。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校将老师们撰写教学反思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常规教学检查的一项内容,并将优秀的教学反思择优刊登在学校自己创办的《学习与研究》期刊上。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阅读‘少教多学’的阅读能力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足以说明读的作用。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怎样提高一年级阅读‘少教多学’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其他训练活动。

一、在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一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有序的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一年级《操场上》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看书中的插图,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学生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由于课文的插图就是课文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想象力,学生们懂得了体育活动的正确名称,更知道参加体育活动要注意安全。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种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也是大有好处的。

二、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一年级《在家里》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让他们思考自己为什么帮助父母做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

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为什么帮助父母做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各抒己见,达到了少教多学的目的,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思维能力才能切实提高。

三、在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如果说“读”是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应该是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一年级《四季》的第一节时,我让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一生读,读后,我说:“你读得很认真,只是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头脑中没有出现草芽对小鸟说话的情景。大家想象一下,春天,万物复苏,小鸟从南方飞来,你看到了会怎样说,心情是怎样的?”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旦打开,就会涌现出许多奇特的想法,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这时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学生读得很投入,读出了草芽对小鸟的心情。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其实就渗透出了少教多学的观点。

四、在读中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一年级《四季》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四季》,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把草芽、小鸟、小青蛙、谷穗、雪人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体会到了四季的美丽。

五、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时,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想想作者的感受,自己会创造图文本吗?我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评比。学生想象的内容五彩缤纷,有的在夏夜中贴上了许多树,有的在地上画上许多小草,有的还在图上画了几座房子,就像是小动物的家等等。我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画。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听着学生的讲解,我真为学生的想象能力叫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这真正体现出了阅读的少教多学的阅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再拿起书本来学课文,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的态度就有所变化,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总之,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少教多学’的教学中,我觉得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培养学生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论文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教学效果的高低,并且阅读能力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才能够主动并有感情地阅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控能力,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等,采取多样化的,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增强阅读教学的感染力,为学生营造宽松、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可以对语言形成自身的理解和审美,起到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成语接龙,情景表演等。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习惯的推动下爱上阅读。当前,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会采用“指读”的教学方式,也就是用手指或者笔尖指着课文内容一字一句地阅读。指读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集中精力进行阅读,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在指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字、生词,就会停下来查找资料,必然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科学分析指读教学的利弊,适当纠正学生的指读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和段落标记的习惯。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词句、段落等进行标记;对自己认为经典的语句,优美的段落等进行批注;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想写成日记作文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学科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清楚不认识的生词,不明白的句子,领悟文章的大概意思,为后续的阅读作准备。之后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便于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教師在此时可以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层次挖掘课文的寓意。例如:在学习《灰雀》这节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引导学生用横线画出表达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从课文中哪些片段能够看出灰雀招人喜欢等。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字词,抓住文章的主旨,迅速掌握文章重点,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灰雀》这篇课文中,要问问列宁和小男孩是否都喜爱灰雀?如果两人都喜爱灰雀,那么爱的方式有哪些不同、你更欣赏哪种爱,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即:列宁爱鸟更爱孩子,懂得知错就改就是诚实的孩子,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最后,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创作的思路,从整篇文章理解重难点内容。比如《灰雀》这节课就是从人物对话入手,通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局限在课文的阅读上,课外阅读内容涉猎十分有限,而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结合课外知识,拓展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内容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其年龄特征相符合的课外读物。如:《格林童话》《儿童圣经故事》《舒克和贝拉历险记》《蔡志忠漫画》等。这些课外读物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相比,更富趣味性,阅读起来简单、形象,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促进小学生逐渐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乐于阅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结合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的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的提高

—————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能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阅读训练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其对巩固、扩大识字教学成果,奠定学习作文的基础,以及发展学生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品德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特别重视,并且加以创新。

[关键词] 阅读能力质疑想象思考创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

对于该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本人经过实践与思考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思维与兴趣的培养

⑴激发学生思维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或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这就是求异思维或叫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课例。如《将相和“完璧归赵”》这一故事,蔺相如出使秦国的目的是保护好和氏璧,但他见秦王无诚意换璧时,却以“举璧撞柱”逼迫秦王举行典礼,赢得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由此可见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绝顶聪明就在于从反面设想,使水离人,砸缸放水,就了落水的小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这类课文教学时,通过课内的启 1 ①

发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大胆求因,用求异思维解决现实的事情或问题,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对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参与的效果,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⑵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显露。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对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另辟蹊径,提出自己不同新见解。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中处处有疑。如《狐狸和乌鸦》这一课的第三段是这样的:“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它的孩子找吃的。它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很高兴。”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有的说:“乌鸦已经飞到窝旁边的树上,干吗不到窝里去喂小乌鸦,偏要等狐狸去骗他?”有的说:“这时窝里的小乌鸦肯定会呱呱大叫,急着要妈妈喂食,乌鸦妈妈怎么会有心思去跟狐狸聊天?”还有的说:“如果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乌鸦肯定知道狐狸的鬼花样,是不会再上当的。”„„于是,大家认为课文应当改一改,不妨该成“乌鸦飞累了,停歇在半路的一棵树上,心里很高兴。一只狐狸跑了过来„„”当然,教材是不是应当改一改,不是孩子可以决定的,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敢于独立思考,敢为课文挑刺的那种精神和那个过程,却是十分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多质疑,这样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还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二、想象是阅读的基础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渗透在小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在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换一个或几个角度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路:如果曹操用带火的箭怎么办?教师虚拟诸葛亮和曹操斗智斗勇场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由,说明诸葛亮思考缜密,棋高一着。⑵借用想象练习说话能力 ②

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去发掘那些含着的因素,以用作说话的材料,无疑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这个喜欢葫芦的人,还会再种葫芦吗?如果他第二年还会种,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帮忙想想,说出这个人今后怎么做?”经过启发,学生们高兴极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争相给这个古人来设计未来,经过这事后,学生明白了:种葫芦的人是如何吸取了教训,明白了什么道理。再种葫芦他怎么管理„„最后得到了许多大葫芦。通过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⑶适时引导和点拨

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教育价值,但又各有具体特点。如教学《小兔运南瓜》一课时,有个学生说:“老师,如果正好牛伯伯拉着牛车经过,小白兔就可以请牛伯伯把南瓜运回家了,这样多简单呀!”老师说:“你想的办法不错,请别人帮忙固然好,自己动手做一做那会更有意义。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活跃起来,想了很多快捷方便的好办法。教师很好地利用文本去启发学生想办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处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少年闰土》、《忆铁人》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到的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且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创新思考,归纳总结

⑴观察、讨论、实践相结合观察是思维的知觉。例如在《称象》一文中,可以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1)先把纸船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至船身下移至画线处为止。然后让学生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大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年仅七岁的曹冲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于是,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曹冲为什么会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受官员们的启发:以船代秤,以石代象,化整为零,聚零为整。这是曹冲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问题的结

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⑵比较归纳

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归纳是由个别事物发现普通规律的方法。两者都能启迪思维、深化理解,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可进行文章的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语言比较、结构比较、写法比较等,发现并归纳得出存在的规律。如《做什么事最快乐》一文讲了小青蛙问啄木鸟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小青蛙问蜜蜂,蜜蜂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问水牛,水牛说耕地最快乐。小青蛙回家问妈妈,他们三个人怎么说得不一样?妈妈说:“为别人做你自己能做的事,你会觉得最快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小青蛙越问越糊涂了,你看,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子最快乐,水牛说耕地最快乐,蜜蜂说采蜜最快乐,他们说得一样吗?究竟做什么事最快乐呢?让学生比较、归纳,学生从青蛙妈妈的话中知道了:他们的回答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为别人做有用的事。那么,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他会怎么做呢?然后选择角色,朗读表演。

⑶学生主体的发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无疑指明了只有多读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训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出真情实感。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中,课文讲的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夫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对求知的渴望和孩子们惊人的想象力。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加入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人见解,继而交流了他们各自童年的发现——“我发现了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我发现鸡与蛋的关系。”“我发现了月亮中的嫦娥常搬家”„„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开来,汇成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①

四、整体感知、加深印象

⑴连结延续

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深化中心。有位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引导学生认识了闰土非常可爱的形象后,要求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课文中没有说明的“我”的形象,要求既有想象力,但也要有根据。学生有的说他是一张苍白的脸,头戴瓜皮小帽,身穿丝绸做成的小马褂,因为“我”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家境”也好。有的学生说,他的身体一定不好,来一阵风就会吹倒,因为“我”整天呆在高墙大院中。有的学生说他的肚子是鼓鼓的,因为“我”整天吃好的,又不要干活。教《凡卡》一文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一下文中的“凡卡”外貌。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创造了条件。

⑵创造性复述

复述是检查对课文理解的方式之一。创造性复述是根据课文的主题思想,从概括基本内容入手,通过合理的思维和想象,以不同的方式改组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授之以渔、求新求变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终生受益。

要更好的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方法的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方法段意的概括方法、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方法、默读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从整体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有机渗透,适时点拨。比如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可采用两种学习方法:(1)认真仔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再把各段大意有机合并,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2)抓“四要素”句子(就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俱全的句子。例如《登山》一课,①先看题目,“登山”是“四要素”中的一要素——事情;②通过阅读,找到人物——列宁和巴果茨基,地点是普罗宁,时间是一天早晨;③根据故事情节,归纳一段“四要素”俱全的话。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结论

具有创造性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不仅可使学生拥有宽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习得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这将是受用终身的。

参考文献:

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3》

(http:///chushihome/sxbzy/kcbcun/ywen.htm)

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二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③王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④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版

⑤张新《小学生减负与课外阅读》江西教育2002年第6期

⑥池美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例谈》 《教育评论》2000年第5期 ⑦周慧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厦门市教育研究所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孩子来讲,从......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牛驼镇中学附小——王淑娟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促......

    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能力,做一名快乐的英语教师 ——2009学年暑期培训心得 通过这几天的暑期培训,我思想上关于教学方面又多了进一步的思考,觉得今年的暑期培训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几位名......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永年县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小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立项号 12552313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教 研 组语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篇材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 要: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它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四则运算能力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叶潭中心小学蓝文斌(邮编)517567 摘要: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初级阶段的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要想数学学科能学得优秀,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