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课反思2—在冲突中收获成功
回味经典课堂
南京市东山小学 李一婷
初识刘延革老师,初听刘老师上《认识周长》这节课,感受了刘老师的教学风格,体验了刘老师带给了我们讲解新知的别样精彩。刘延革老师的教学犹如一幅山水画,“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耐人寻味。刘老师执教的《认识周长》一课为我们展示一个求真务实、民主平等、尊重欣赏的和谐课堂。有以下几点感受很深:
1.开课新颖。刘老师创设了小明锻炼的计划:绕运动场跑一周,采用“慢镜头”的手法分别出现没有绕边线跑、没有跑完一圈和正好沿边线跑一圈的三种情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图形的一周。接着给出数据,提问: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学生口算出操场的一周的长度是400米,这就是操场的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2.体验充分。在学生对周长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刘老师给出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通过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活动一:先是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在哪里,感知这一周的长度;活动二:比一比哪个图形的一周长一些,接着量一量一周到底有多长,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活动三:指一指,比一比树叶、五边形、半月形、五角星等图形的一周在哪里,拉直之后一周大约有多长。这里突出了“从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起点”三个要素,并且重点解决了曲边图形一周的长如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学生的体会不断的加深,至此,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在层层推进的活动中,学生领悟到测量周长除了直接用直尺量外,还可采用“绕线”的方法解决物体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3.注重反思性学习,提高思辩能力。数学不再只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为深化对周长内涵的理解,教师画出一个角,问:它有周长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断开了、有缺口、不能饶一周„„所以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反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习惯。教师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
4.在冲突中获得成功。刘老师在这节课中给我们呈现了四个认知。第一个认知冲突是“怎样的周长是一周的长?”她首先给同学们呈现了小明跑的“一周”,但没有沿操场的边线跑,紧接着就是沿边线跑,但没有跑到底,还差那么一段 这时同学们的疑问更加深了,这时,刘老师才呈现出怎样的跑才是沿着操场跑一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体现了新知传援的渐进性规律,也体现了新知的传援应在同学们的易混点上下个功夫。第二个认知冲突是“三角形和圆的周长谁更长?当刘老师抛去这个问题时,我们台下的老师和上课的孩子们一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思考的同时看着课上的同学们怎样猜测。估计,解决这个问题,看着课堂上反馈的”三角形的周长长,圆的周长长,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等不同答案,我就在想刘老师该怎样解决呢?没想到刘老师持两个图形的周长还原成两条线段,再比一比,量一量,很快就轻描淡写地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更是解决了老师的疑问,体现了刘老师的执教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更是教给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艺术。第三个认知冲突来自于”图形的长度和图形的周长“刘老师让同学们估计三角形,四边形,弯月性,五角星等不同的图形的周长,并用两手比划,当一个学生比划完一个四边形的周长后,紧接着一个同学到黑板前比划弯月形的周长,当这个同学比划完后,刘老师顺带着问一下这个弯月形的长度是多少?可这个学生还是比划的和刚才差不多长。这显然没有搞清楚弯月形的长度和弯月形的周长,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刘老师在新授时很明显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给同学们给予提醒,让同学们及时纠正并老几了这两个问题的异同。最后一个认知冲突发生在判断题”一个正方形沿对角撕开后,两边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长“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面积大的图形周长更长。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后,最终出现了两个图形的周长其实是一样长的。使同学们意识到面积大的图形周长不一定长。随着一个个认知冲突的解决,同学们一次次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一次次在认知冲突中获得了真知。
5.和谐的课堂来自于和谐的师生关系。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刘老师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当学生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如,在测量并计算桃心形图形的周长时,教师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学生积极发言:用手指量、用线段量(这里如果引导学生说用“线”量更准确);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则只需要量出相邻的两条边长度即可,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现,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课堂也成为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6.一点建议:某些环节步子大一点、快一点。如,新课引入阶段能否把三种跑步的情形同时呈现,提问:小明爸爸给他制定的锻炼计划是每天绕操场跑一周,你认为怎么跑?为什么?让学生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这样节省一点时间,增加一些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可否?
第二篇:听课 收获 反思
听课
收获
反思
黄淑坤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晴
时隔四年,我选择走进二中再次成为一名老师,心中已然做好了一切准备。准备开始学习,准备承担工作带来的苦与乐。
今天,学校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在“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校级教研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和二中的同事们一起参加教研活动,心中有点小激动。虽然自己已毕业多年,但是新的工作环境,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迥然不同的学生思想意识,一时让我无所适从。但是今天听了武传海老师和张华静老师执教的示范课,让我感受颇为深刻,收获很丰富。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看到了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导入形式,达到了相同的效果。武老师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张老师是和学生一起唱起了《Yesterday Once More》师生情感融为一体,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两位老师的情境导入,可谓是给整节课锦上添花。
二、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观摩这两节的展示课,感受到武老师和张老师的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现在的课堂教学早已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两位教师都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武老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带着学生一起合作探究问题,让我仿佛看到邻家的哥哥自然、亲切。张华静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更放松,更和谐的氛围。张老师温柔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亲其师,信其道”张老师用自己的才学早已经征服了孩子们,孩子们喜欢自己的老师。和喜欢的老师一起学习,孩子们感到了更放松、更快乐。两位老师通过课堂的展示,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三、教学活动丰富 两位老师都是采用了我校的“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学活动设计的丰富多彩,并且达到非常好的课堂效果。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华静老师在英语课堂上采用全英文的口语授课,让我耳目一新,另外采用唱歌、表演、抢答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吸引了学生兴趣,又突出了重点难点,达到了传授知识目的。另外,学生在课堂中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我选择的是语文学科,中国的语文更是博大精深。本学期,我担任的是语文阅读与写作。自己虽然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以后的我会首先从教材入手。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课堂上做到了游刃有余,足以说明课前准备是多么的充分。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以后每上完一堂课后,就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给他们留下些什么?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其次,必须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语文课不同于其他科目,知识面更宽,范围更广,且我们的时代在不断的更新,进步。因此我更要努力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得来说,通过学校的教研活动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以人为镜,才能够体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通过听课,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这是我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第三篇:在学习中收获 在反思中提升
观摩学习促提高,交流引领助发展 ——建湖县颜单实验幼儿园跟岗学习报道
为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学习课程游戏化的先进做法,加快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12月9日,颜单实验幼儿园教师本着“多看,多听,多思”的跟岗学习原则,来到联盟园——建湖县幼儿园进行了一日观摩学习。
跟岗的五位教师在县园领导的安排下,来到小一班从晨间接待到特色锻炼,从教学游戏活动到日常生活的护理等对班级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观摩学习。老师们还就环境布置、区域划分、教师评价指导、幼儿观察、课程游戏化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在观摩与交流过程中,跟岗老师们感受最深的是县园在课程游戏化实施中的一系列扎实、朴实和真实有效的举措,真正做到了课程游戏化、游戏课程化,实现了“游戏”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本次活动,在学习了县园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幼儿生活管理方法的同时,让颜单实验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进一步明晰了方向和目标,引领该园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从而助推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
第四篇:在学习中收获 在反思中进步
在学习中收获 在反思中进步
----参加“省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前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泰安举办的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们观摩了五位老师的公开课,聆听他们的先进思想理念,感受他们独特的教育智慧与魅力!并聆听了他们教学团队对其教学经验的精彩点评。本次会上展示的五节课,各具特点。总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教师基本功素质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特别是教师的口才和语言都让心生赞叹。整个课堂上,每位教师精神饱满、激情四溢,全身心投入,与学生、与课堂交融互动,自始至终彰显了自己的课堂魅力。
2.对教材的研究比较到位。每位教师教法不
一、手段不同,但是对文本的研究足见功夫之深。能够梳理清楚思路,设计把握重难点,通过读、写、议、思,使学生深入文本,潜心入境,较好地理解了文本,感悟文本。
3.对生字词的教学用心用智。这几节课都能看得出教师对生字词教学的良苦用心。对字形、字义、字的间架结构等方面,都会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分析、去找到可行的记忆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孟强老师在教学“暮”时进行的词串教学,教给学生利用部首识字,并用儿歌区别了“暮”“幕”“墓”“慕”,其次,理解暮春、暮年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揣摩暮春和三月并用的好处,最后又进行一系列的词串练习。这样让学生掌握了词语,还把消极的词汇变为积极词汇,让学生活学活用。特别是杨昱婷老师,在识字教学这个
环节,除了我们传统的识字方法以外,还让学生随文识字、利用形声字识字、游戏识字、自主识字、结合生活经验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巩固了识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她圆融教学的特点。
4.对写作方法能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他们的课堂自然、朴实,训练有素、张弛有度。能针对文本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渗透、强化,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对从小养成了练字、习文的好习惯。如:孙艳霞老师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孙老师改变课文第11段的形式,让学生采用兄弟二人对话的方式,揣摩弟弟的心理活动,写中体验,提升学生情感。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实实在在用语文。
回来后,一直思考如何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呢?如何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各位名师们为我们指明了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训练意识。先考虑语文的目标,只有目标准确了、清晰了、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语文是素养和能力的整体提升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构建,这就要靠训练,课堂上要面向全体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设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让课堂成为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堂。把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交给学生方法,给他们激励,让课堂由问答式变为任务驱动的方式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其次,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于永正老师说过:“教法产生于文
本解读之后,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曾有老师提出要从三个层面去解读文本。一是普通读者的身份。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发展的速度,不能省略了自己普通读者的身份,而直接看教参,吸收别人的钻研成果,这样的课堂是干瘪的,没有活力的!二是教师的语文眼光。教师要发现教材中的语文价值,关于语文的任务,也就是语言的表达。第三是儿童的眼光。教到什么程度,心中要有数,会的不教,教不会的可以不教。
最后,练就自身的基本功。首先,语文教师要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其次,练就朗读之功。“朗读是语文教师最显才华的事。”“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一半,是一大半,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实施朗读的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所以,我们要把自己教的每篇课文读好!
学习的关键在于消化吸收,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机械的照搬照抄,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逐步的去理解、把握名师教学艺术的内涵,并逐渐尝试着去运用,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高效。
第五篇:在学习中收获 在反思中进步
在学习中收获 在反思中进步
----参加“省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前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泰安举办的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们观摩了五位老师的公开课,聆听他们的先进思想理念,感受他们独特的教育智慧与魅力!并聆听了他们教学团队对其教学经验的精彩点评。本次会上展示的五节课,各具特点。总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教师基本功素质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强,特别是教师的口才和语言都让心生赞叹。整个课堂上,每位教师精神饱满、激情四溢,全身心投入,与学生、与课堂交融互动,自始至终彰显了自己的课堂魅力。
2.对教材的研究比较到位。每位教师教法不
一、手段不同,但是对文本的研究足见功夫之深。能够梳理清楚思路,设计把握重难点,通过读、写、议、思等,使学生深入文本,潜心入境,较好地理解了文本,感悟文本。
3.对生字词的教学用心用智。这几节课都能看得出教师对生字词教学的良苦用心。对字形、字义、字的间架结构等方面,都会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分析、去找到可行的记忆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孟强老师在教学“暮”时进行的词串教学,教给学生利用部首识字,并用儿歌区别了“暮”“幕”“墓”“慕”,其次,理解暮春、暮年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揣摩暮春和三月并用的好处,最后有进行一系列的词串练习。这样让学生掌握了词语,还把消极的词汇变为积极词汇,让学生活学活用。
4.对写作方法能有目的的引导和训练。他们的课堂自然、朴实,训练有素、张弛有度。能针对文本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以渗透、强化,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对从小养成了练字、习文的好习惯。如:孙艳霞老师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时,孙老师改变课文第11段的形式,让学生采用兄弟二人对话的方式,揣摩弟弟的心理活动,写中体验,提升学生情感。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实实在在用语文。
回来后,一直思考如何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呢?如何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各位名师们为我们指明了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训练意识。先应考虑语文的目标,只有目标准确了、清晰了、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语文是素养和能力的整体提升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构建,这就要靠训练,课堂上要面向全体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设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让课堂成为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堂。把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交给学生方法,给他们激励,让课堂由问答式变为任务驱动的方式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其次,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法产生于文本解读之后,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曾有老师提出要从三个层面去解读文本。一是普通读者的身份。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发展的速度,不能省略了自己普通读者的身份,而直接看教参,吸收别人的钻研成果,这样的课堂是干瘪的,没有活力的!二是教师的
语文眼光。教师要发现教材中的语文价值,关于语文的任务,也就是语言的表达。第三是儿童的眼光。教到什么程度,心中要有数,会的不教,教不会的可以不教。
最后,练就自身的基本功。首先,语文教师要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其次,练就朗读之功。“朗读是语文教师最显才华的事。”“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是一半,是一大半,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老师的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实施朗读的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所以,各位老师,请把自己教的每篇课文读好!
学习的关键在于消化吸收,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机械的照搬照抄,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逐步的去理解、把握名师教学艺术的内涵,并逐渐尝试着去运用,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