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复习提纲答案(最新)[合集]

时间:2019-05-12 22:0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复习提纲答案(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复习提纲答案(最新)》。

第一篇: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复习提纲答案(最新)

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复习提纲答案(最新)

一、概念题

1、审美体验价值 :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5、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或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6、音乐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音乐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组织音乐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7、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施教.6、模仿: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7、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8、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9、综合: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10、情感态度价值观 :

包括: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11、过程与方法: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

12、知识与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13、感受与鉴赏 :感受和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4、音乐表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15、音乐创造: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与专业创作学习。

二、简答题

1、音乐教育为什么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因为音乐是一个完善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艺术的价值是培养和造就了解艺术的、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因此,以审美为核心,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我们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2、为什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等都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操作。实践性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3 只有突出了音乐特点,、为什么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特点?才有可能保证音乐课程

固有的课程性质。否则,音乐课程的音乐学科性质将被其他课程的学科性质所削弱乃至代替。其次,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音乐审美的内容;而不是突出音乐的非本质内容——说教式的德育内容或与音乐艺术关系不大的其他学科内容。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有许多璀璨的音乐艺

4、我国民族音乐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术瑰宝。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中最闪光的一个部分。(1)民族民间音乐(2)传统音乐(3)当代优秀的创造音乐。(或能说出:主要有民歌、民族民间乐器、曲艺、戏曲;有民族乐器演奏的独奏、重奏、合奏的乐曲等。)

5、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注重音乐的经典性与音乐的时代性的统一,注重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教学内容的整合与综合;注重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生活经验,拉近课本与学生实际的距离;注重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力求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感受中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诱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在音乐实践中探究和创新;注重为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改变过去束缚教师手脚的做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整合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新教材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中,并把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答对两点以上就可以了)

新课程的教学,注重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

6、新课程的教学注重的是什么?

境四个因素不断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内加以理解,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教学内容也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发生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中来,教与学完全融合在师生交往的活动中。

7、为什么说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

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1)审美感知,包括音乐的辨别力、音乐的感受力和音乐的记忆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2)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这是音乐审美的深化。因此,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

8、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在感受与鉴赏方面提出了哪些内容?

音乐表情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1、音乐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是“演唱教学”、“演奏教学”、“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识读乐谱”四项内容。(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有表情地歌唱、演唱技能、对演唱的评背唱歌曲、嗓音保护、合作意识。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是: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合奏能力、音乐评价。综合性表演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片断表演、简单的戏剧片断表演、简单的曲艺片断表演、艺术评价。识读乐谱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认识表现各种节奏符号、模唱乐谱、视唱乐谱、认知常用音乐记号等。)

6、有计划的创作实践的特点是?

答:第一,是经过构思运用一定手段(线条、色块、图形、乐谱)进行的音乐创作活动,学习结果体现为文本形式(如2—4小节节奏或旋律短句)。其创作过程包含着对音乐的记录过程,这一点,对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第二,其学习过程虽然融入音乐构思、记谱的方式,同作曲很相似,但其目的并不在于文本的水平如何,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体验,提高创造意识,挖掘创造潜能。

7、为什么说情感要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答:教学内容的情感要素分析,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音乐教学过程—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体验,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净化心灵的目的。因此,情感要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9、音乐表现领域的教学要点是什么?

答:(对于学生来说,音乐情感的表现总是在感受体验基础上的、有感而发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音乐要素的学习,都必须沉浸于感受和体验,引发自然的“表现”——音乐的情感。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音乐游戏的方法,更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表现”。在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声势活动”来“表现”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此外,我们要利用歌唱教学、视唱教学、器乐教学、器乐演奏、合唱教学以及课外的一些综合性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师要创造条件,突出学生的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基础的上、有感而发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音乐要素的学习,都必须沉浸于感受和体验,引发自然的“表现”——音乐的情感。

10、教师在使用音乐教学媒体时要注意什么? 答:

1、要注意教学媒体播放出的声音质量,要有美感,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的教学素材其内容务必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3、要明确,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而不是教学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教学媒体是替代不了的。

1、要注意教学媒体播放出的 2

11、什么是单一课?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例如,唱歌课、视唱练耳课、创作课等。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优点是内容集中,系统性强,能使学生获得鲜明的、相对完整的印象,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但是,教学内容单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12、什么是“变声期”?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答:“变声期”是童声末期向成人嗓音过渡的正常生理变化过程。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自己嗓音的保护,特别是男生,由于声带的变化较大,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教师要注意练声和演唱的音域、音区、演唱的时间的调整和控制。(“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外,还要引导他们注意身体健康 , 注意嗓音卫生 , 杜绝大喊大叫的坏习惯。从变声期的角度说 , 音乐老师有责任告诉学生 : 变声期的生理现象是怎样的 ? 针对这些现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变声期是否要停止歌唱、是否要禁声 ? 此外 , 在教学中要选择音域适当的歌曲;在歌曲的定调上也要讲究一些;在歌唱的时间上也要加以控制 , 一般都不宜过长。当然 , 为了顺利通过变声期 , 在教学内容上也可做适当的调剂。)0

三、辨别题

1、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要改变单纯的、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教学结构,也就是说不需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错)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就是说教师要完全迎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错)

3、弘扬民族音乐,也就是只要学习本国的民族音乐就行了,其它的学不学无所为。(错)

4、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就是说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发挥,教师不必多过问。(错)

5、新课标中提到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只要突出音乐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就可以了。(错)

6、提倡学科的综合就是指在教学中综合一些不同学科的内容就行了。(错)

7、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错)

8、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音乐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9、理解多元文化就是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听一些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音乐。()

10、注意音乐的本位又体现课堂的严而有序,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11、只有在关注音乐本位的前提下,才能使突出学生兴趣的教法具有价值。()

12、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13、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错)

14、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音乐创造性活动的结果。(错)

15、理解多元文化就是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听一些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音乐。(错)

16、注意音乐的本位又体现课堂的严而有序,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对)

17、只有在关注音乐本位的前提下,才能使突出学生兴趣的教法具有价值。(对)

18、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总之,我们在音乐教学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势去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理解音乐,发展学生的潜能。)

4、为什么要弘扬民族音乐?你个人是怎样理解的?

首先要阐明民族音乐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结合“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第八条,再谈谈自己的认识。(我国的民族音乐,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它一直伴随着劳动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充斥市场,具有地方特点的民族音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视听技术、声像技术日系新月异。层出不穷,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内容和空间,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音乐视野。这些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的欣赏、范唱、伴奏、创作等各个领域。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课件和网络上的音乐教育资源正在迅速得到开发、应用。并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广阔前景。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息技术、声像技术的形象性强、(对)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条件和空间?你是怎样做的?(提升第2页第2段可加入)(讨论)

答:从人的个性上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在回答中可以结合“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第四条“注重个性发展”阐明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

“音乐新课标”中第四条基本理念“注重个性发展”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给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片天地。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就是肯定学生是发

展的主体,肯定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采用宽松、自由、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学生身边种种鲜活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给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片天地,让音乐走进学生,其内涵是“学生”本位,实质是“人”本位。

2、为什么要因材施教?在音乐教学中,你是怎样操作的?(讨论)

答:(1)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注重个性发展”上加以阐述,得出结论;(2)谈谈自己的操作思路。

“音乐新课标”中第四条基本理念“注重个性发展”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各学段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种音乐能力(如音高感、节奏感、嗓音等)更是因人而异。各地、各校、各班的音乐学习基础也有差别。因此,要承认学生个体的音乐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别,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音乐基础较差学生能够逐步跟上,缩小差距。为此,音乐教师何如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情况,以便心中有数,区别对待。

音乐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特别是对音乐学习能力较低、甚至音乐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以帮助和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要防止发生歧视、甚至剥夺音乐能力有缺陷的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现象。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帮助他人的音乐学习。

3、为什么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特点?在教学中你是怎样实施的?(讨论)

答: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回答: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特点。因为,只有突出了音乐特点,才有可能保证音乐课程固有的课程性质。否则,音乐课程的音乐学科性质将被其他课程的学科性质所削弱乃至代替。其次,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音乐审美的内容;而不是突出音乐的非本质内容——说教式的德育内容或与音乐艺术关系不大的其他学科内容。第二部分回答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

(强调突出音乐特点,并不是要固守在音乐学科的本位,更不是要把学生引向音乐专业的研究道路上,而是要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综合是音乐课程中音乐学科向姊妹艺术学科的一种延伸,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术、美术等姊妹艺术,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挖掘其内在的联系,并使学生了解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的关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关系。乐却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这种情况,不能不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服务。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的民族音乐,培养了一代

又一代人,受到了世界音乐人士的重视,多少外国人克服语言障碍来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而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它陌生倒几乎不认识。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势在必行。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才能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中你是怎样实施的?

5、为什么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特点?在教学

答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回答: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特点。因为,只有突出了音乐特点,才有可能保证音乐课程固有的课程性质。否则,音乐课程的音乐学科性质将被其他课程的学科性质所削弱乃至代替。其次,音乐课程的学科性质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音乐审美的内容;而不是突出音乐的非本质内容——说教式的德育内容或与音乐艺术关系不大的其他学科内容。第二部分回答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

的?

6、为什么要弘扬民族音乐?你个人是怎样理解

答案:首先要阐明民族音乐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结合“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第八条,再谈谈自己的认识。

5、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怎样使用多媒体手段比较合理?为什么?

答:(1)阐述教学媒体的作用(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在使用教学媒体时,教师要注意:

1、要注意教学媒体播放出的声音质量,要有美感,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择的教学素材其内容务必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3、要明确,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而不是教学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教学媒体是替代不了的。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现代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缺陷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集成性、同步性和交互性,声音图画结合、视频音频交融,为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违背了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性,学生需要的是通过亲自的体验、表现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多媒体的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2)再谈谈自己的做法,并说出理由。

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音乐教材资源的拓展和延伸的?

答:音乐教材资源的拓展和延伸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可以 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音乐教材资源为基础的开发和拓展。教材资源是其继续开发和拓展 的根基。在学生完全掌握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或介绍同时代的作品,或了解作者

其它的作品,或欣赏风格迥民的作品。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在体验中把握

风格,在演唱中提高技能,在感悟中升华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充分利用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的音乐教学中更具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资源,使音乐教学更具地方特色。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地方、学校教材占教材总量的15%~20%。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音乐乡土教材和本校音乐补充教材,对学生进行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乡土的音乐教育。各地区、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包括各种民间演出团体和民间艺人。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三)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系统交流课程资源,为音乐教学服务。随着科学

第二篇:音乐教学评价复习提纲及答案

音乐教学评价复习提纲

一、概念题

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学中遇到的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2、多元智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有八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

3、课后备课

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只有在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教师要及时地总结和反思,课后备课,也就是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4、个体差异

不同于他人的素质、生活环境、爱好、长处和不足、学习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等。

5、教学能力

主要是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能力和技能。

6、诊断性评价

一般是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之前,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智力体力等状况预测,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实现新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目的是使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适合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7、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学中遇到的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8、终结性评价

主要是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二、简答题

1、教师应如何捕捉、筛选生成性教学资源?

(1)树立生成意识

(2)增强捕捉能力

(3)筛选有用资源

2、传统学生评价与现代学生评价有什么区别?

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功利性(利害性)评价,造成了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手段单一,以考试与测验为主,过分追求考试分数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等。

现代的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性;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等。

3、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1)评价形式的开放性(多样化)——实行全员评价(2)评价内容的开放性(多元化)——实行全人评价(3)评价时空的开放性(多向化)——实行全程评价

4、音乐教师的音乐教研科研评价主要包含哪几方面?

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科研评价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音乐教学研究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音乐教育教学现象的反思能力;第二是音乐课题实验能力,能独立或与人合作进行音乐课题实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第三是音乐教育论文写作能力。

5、音乐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导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6、教师应怎样促进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

(1)构筑对话的平台

(2)整合现有的资源

(3)实现期待性运作

7、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思所得,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思所失,任何一节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足,教师课后要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3)思所难,教师课后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的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思创新,教师在课后,应该静心思索自己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5)在他人评价中反思,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和同事评价尤为重要。

(6)在评价学生中反思,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结果的反思,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8、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有什么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这一理论告诫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开发的潜能,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罢了。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发现他们的优势智能,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它智能领域迁移。

三、论述题

1、谈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趋势。参考答案: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1)评价功能的转变——强调促进与提高作用;

(2)评价主体的转变——注重教师的互动参与;

(3)评价内容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4)评价标准的转变——体现灵活性与创造性。

2、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检测和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各有什么要求?你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

1、检测和评价的内容从总体上看包括:(1)音乐认知水平的检测和评价(2)艺术实践能力的检测和评价(3)审美情感与学习情感检测和评价。

2、谈谈三个方面要达到的要求。

3、谈谈自己的操作方法。

第三篇:新课程中音乐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中音乐教学设计初探

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吴志馨

新课程实施六年以来,音乐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推动了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那些致力于课改研究的、不知疲倦辛勤耕耘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们,能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探索研究中发展,使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毋庸臵疑的是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那末,究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能体现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以音乐育人的理念呢?下面本人就本着在实施中收获,在校正中前行的规律发表一下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确立合理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确立课题之后,第一步要制定该课题的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下几个条件制定: 第一:《教师用书》中的单元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用书》是由音乐教育专家研究制定的,不但具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性,还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是面对大多数学生可接受程度而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本身的教学目标具有高度,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目标的科学界定。

第二:学习音乐的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例如,针对中学生变声期的特点,七年级的唱歌课设计的教学教学目标,要以唱歌为主,通过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技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进入八年级,因为变声比较明显,这时的课堂教学类型要以欣赏课和综合课为主,即便是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也要设计出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而不应把演唱的技能技巧定为具体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目的要明确,体现知识的认知层面,要囊括新课标的三维层面,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还要体现各学段内容目标。即各段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一是感受与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二是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四是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无论忽视了那一个,你所确立的教学目标都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二、科学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课题确立了,教学目标严密准确,进行下一个程序就是科学合理重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安排则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教学内容容量要适度。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有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是多就是少,多时把整堂课弄得满满的,老师忙的不亦乐乎,生怕落下哪一部分,直到听见下课铃响时老师还忙得马不停蹄,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压得学生喘不过起来。少时老师显得过于清静,学生无所世事,课堂气氛也显得松散拖沓。所以教学内容的重组问题,要根据教学实际教学容量要科学合理。体现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搭配适度。这节课所选内容要都是比较难掌握的,显然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接受起来很难,只有进行对教材内容逐个单元加以理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能体现有利于学生欣赏、歌唱、演奏、创造性的综合活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活动中,所选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分量要适度,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还要有利于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优化巧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手段和方法。一般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都习惯的在教学方法一栏下写上:演示法、讲授法、启发式、情境创设法等等,那么一堂课下来教师哪一方法运用得恰如其分,使师生在教学中融洽交流沟通,少走弯路呢?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绿色家园》时,一个导入环节前后两次教学方法的不同设计,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一个是费了很大劲摄制的几组打扫卫生的情景,要说明的是环保问题,再通过环保进入《九寨沟音画》的音乐,改动之后便是先播放有关九寨沟由容中尔甲演唱的《神奇的九寨》的歌曲,生动直接的把学生带到了九寨沟音乐境地。显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其教学效果会截然不一样。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它能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少走弯路。采用的教学方法一定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结构,否则,产生的教学效果就会被动或尴尬。特别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问题更应谨慎,多媒体的优势是视听结合,声像统一,直观生动,信息量大。但有很多老师往往过分运用,一统课堂,好像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播放者,削弱了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体现关注学生,关注音乐,即贯彻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本、以为音乐本的新理念。教师要深入领会课标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学守法,树立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四、合理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学新的主渠道,那么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学生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音乐的殿堂里徜徉。因此,新课标强调出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时,首先要立足教学目标,针对重组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最佳的教学氛围,做好教学节奏的设计,做到张弛有度。不断用生动有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引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设计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教学过程,教师要在第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上强调音乐情感的体验,并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让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其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场上的创造性的有效发挥。俗话说得好,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相当于音乐家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如果音乐家的一度创作再好,没有音乐表演艺术家的精彩表演的二度创作也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艺术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同理音乐老师课堂教学也如此,教育界名人曾经说过,教师是天才的演员,那么,音乐教师则号称帝王艺术的传播者更具有崇高的使命。与此同时还有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以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全过程的活动中。只有聆听,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对音乐作品加深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

2、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3、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喜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4、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不容忽视,应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让整个课堂的教学,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趣,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深入学习课标,领会精神实质,搞好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重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过程,不断反思教学行为,特别是在新课改进行若干年后的今天,一些老师还不知教什么,怎么教,对教材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说明问题或陈旧,教学过程混乱的教学现象必须给予重视。

以上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初探,实在粗浅,还有待向音乐教育同行们学习,提高自我教育教学能力,发现和解决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第四篇: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一)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

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培育者.3.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4.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5.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6.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学生成长促进者.7.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8.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9.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10.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1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1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

1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同事及家长等)

15.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探究者.16.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二)新课程与学生

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三)新课程下的课程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2.强调课程综合,设置许多综合学科。如艺术,综合实践等。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三维目标整合。

3.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服务地方经济。

4.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5.均衡科目结构。

6.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棵。

7.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8.开放活动课程:观念开放(体验课程观,平等师生观,三维目标观,生成教学观,发现的学习观)教材开放,主体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开放。

9.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学的教管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特点: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四)新课程与评价

1.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2.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段改进提高,面向多元。(对话,开放,反思)

3(1)对学生评价: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强调”自评“促反思,建立的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

(3)对课程实施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段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实施发展;

(4)考试改革:考试内容重视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式灵活多样,结合分析指导,科学上考虑综合素质。

4.新评价观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有差异,消除“差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

(2)对教师评价: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合作,参与,创新意识,实现从“教师匠”向“教育家”的跨越。

(3)对课堂者学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所获是什么,怎样得来的,是否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性等,是否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学科的联系,研究综合性学习等。

(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1)提前进入情境的“ 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3.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

(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4)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4.创新型课堂教学:

(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

1.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动学习(2)独立学习(3)无认知监控学习

发展性学习: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2.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3.探究教学观念:(1)潜能开发观(2)问题探究观(3)学习主体观(4)行为实践观(5)个性差异观(6)师生合作观,(7)生命发展观

4.转变学习方式的原因:

(1)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销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

(2)接受学习,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忽视发现,探究,要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就必须强调发现,探究,研究学习.(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七)新课程与教师专业

成长

1.校本教研:(1)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2)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3)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指导;(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研的身体力行者;(5)要有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心。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1)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转变校长的观念,学校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校长是培训的设计着和负责人。转变教师观念,教师要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批判地反思;(2)在训培过程中,要注重“查,实,活,新”;(3)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让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

(八)新课程本身

1.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发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4)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树立终身学习观;(6)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2.新课程的“新”:(1)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5)改革课堂教学;(6)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8)重视教师的理解与参与;

(9)提出“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

3.课程目标陈述技术:

(1)课程目标是分层次陈述的,以语文为例:

教育(或目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1—2年级学段目标阅读目标 教学目标

(2)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知识与技能”);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动词,条件和表现程度。

(4)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5)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

(6)必要的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7)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决不能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

4.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集体化,高密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5.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的内容:(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套策略。(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6.有效教学的策略:(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3)教学评价策略。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考试、测验。

7.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1)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学校建立学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库(“档案袋”),有共同的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智力展示、专题作业。(学生智力特征,作品质量、交流、师生一同反思),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心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思路。

8.理解“教育与生活”

(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3)生活是现实的,具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9.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10.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有两个基本观点:(1)价值引导: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

(2)自主建构: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过活动与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个体的潜能、素质、素养。

总之,这样的教育,学生得到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教师学生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11.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从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来看,教育要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见10题);(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有探究的,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这些需要为教育中提倡探究学习提供了依据;(3)还在于: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有效教学,这必定是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2.如何在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要明确教师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3)确定新的教学观。

A.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 B.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C.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D.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E.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 F.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G.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H.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I.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J.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K.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13.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鼓舞

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14.教师的关注:(1)考试科目成绩与考试外的学习(2)知识与技能(3)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4)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5)学生的需要(6)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7)学生学习的自主性(8)学生的尊严

1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道,旨在促进发展;(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具体的理念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自评互评)、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成绩,而且关注创新实践能力等)、评价过程动态化(关注结果,尤其是过程,成长记录袋)

16.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第五篇:浅论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3(精选)

浅论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背景中指出:“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修建、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紧迫的课题。”这段话却是说出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我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以来发现:较多学校以及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重视,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多大的兴趣,甚有严者,学生在上音乐课时也能睡倒一片。这种尴尬的局面,足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对此,我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分

音乐教学目标,是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把“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目的”是教师主观地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传授者的身份和挑剔的心态所制定的希望学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目标”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以促进者的身份和接受的心态所制定的学生能够打到的标准与境界。

(二)音乐教学目标分类

《标准》为音乐教学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而我们在备课时常把这一目标简化,所以教学目标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明确,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依赖——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从而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以下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自学等形式学习《青春舞曲》,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喜欢民族音乐。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根据《青春舞曲》音调创编,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二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

1、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热情奔放、活泼风趣等风格特点,并有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愿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聆听和演唱歌曲《青春舞曲》,表达出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根据《青春舞曲》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清晰正确地演唱歌曲,并能边拍节奏边唱歌曲。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知道新疆的地理位置、语言特点、风土人情等知识。(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一种设计目标就略显笼统,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良好愿望与主观想象,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期盼。

第二种设计目标明确,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三)如何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而不是备课本上的“一些正确的废话”,这对于课堂教学毫无意义。我认为音乐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以下方面的要素:

1、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的获得情感体验与进步,而不是教师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活动需要灵活、多样。

我们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教学活动。

3、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的程度要适当,既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程度,又能让那些接受快的学生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例如:“至少能记住歌词或音乐主题”、“能基本正确地演唱歌曲”等众所能及的标准与层面。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既是艺术,就需要形成有个性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还可以试着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形成一个导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进来,把教学效果好坏的权力留一部分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上下结合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二、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特指音乐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有关音乐学习的文化领域、情感境界以及知识技能,是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授课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相关材料和手段。因此,当我们研究分析音乐教学内容时,最直接的参照物就是教科书。我们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情感要素以及知识技能。在此,我想说的是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形谱暗示旋律的高低与音质的长短;用游戏的方式将繁难的知识技能内化在活动之中。这些都是血色和那个容易接受的形式,而我们上起课来也轻松愉快。又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13册教材五单元“金色乐章”中,在呈现《二泉映月》的简谱同时,将一串头尾衔接的彩色鱼形图作为背景,巧妙地将中国民间的旋律技法“鱼咬尾”,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介绍给学生,既传授了知识技能,又化解了学生接受上的难度,在此同时,还可举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中“鱼咬尾”的这种旋律技法的歌曲。如:《李香兰》《容易受伤的女人》

三、音乐教学过程

所谓音乐教学过程是指达到既定目标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很多时候,我们都以教论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怎样学的过程。比如:在欣赏课上,有的教师就一遍又一遍的播放要欣赏的音乐,这就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所以学生们会觉得很枯燥,理解不了该音乐的艺术性。这样机械地把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们仍然一头雾水,就更别说欣赏音乐的艺术性了。又如:在唱歌课中,有的教师还会实行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方式,难点部分又不

能及时的提出解决,难怪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唱老师教的歌曲,学了半天还是不会,到是把自己平时吸取来的歌曲唱得朗朗上口。

这就向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该处于什么位置?教师该怎样为学生创设环境?教师又如何为学生安排音乐活动?答案是:教师不是演员,不要站在三尺讲台上唱独角戏;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淡化技能的学习,因为每周的音乐课只有一二节,无法操作太多的技能训练;对于基础教学来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佳的动力,不要因为过繁过难的技术练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总之,应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启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那么,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课堂上,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在你的关注之下?

在教唱《七子之歌》时,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因为是变声期的原因,只能把第一部分唱好,高潮部分就唱不上去,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如果那部分学生每次都布恩那个将这首个完整的表现,那这就表示这部分学生会逐渐失去了学习这首歌曲的愿望和兴趣。我们应该怎么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1、可以唱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邀请能唱高音的学生唱。

2、让一部分同学唱第一部分,另外唱不上去的同学朗诵歌词。

这样采用多种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二)课堂上的知识是你给的还是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而获得的?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开头都是同音反复,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思考:到底是学生通过教师总结性的文字来了解进行曲的含义,还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理解的。

(三)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否太多了

经常会看到一些可,教学过程像演出一样,教师的说唱弹跳,样样具到,课堂看起来很丰富,但最终给人留下来的感觉很“假”,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的完成。

(四)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有用吗?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都会有群体性的活动,比如:合唱、合奏、歌舞表演、乐器伴奏等形式,这种相互配合的音乐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进行的人际交流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如果小组活动并不能解决音乐课中的问题,那这个合作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式下,作为基础教育学科,音乐课应该让学生学得更开心,让音乐的艺术真正的渗透到学生们的内心中去。

下载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复习提纲答案(最新)[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新课程教学设计复习提纲答案(最新)[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提纲及参考答...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复习提纲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本课程是“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之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内容,是地方考试课程。......

    1-1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1) (一)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 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含五篇)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序:新课程理论 (一)新课程与教师 (二)新课程与学生 (三)新课程下的课程 (四)新课程与评价 (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 (七)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八)......

    新课程标准复习提纲语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 1、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演示法、观察法属于通过( 直观 )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 2、对于科学本质的界定,就小学科学课......

    音乐复习提纲(5篇)

    音乐复习提纲 1.《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是王莘。 2.《祖国颂》的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枳,二人还共同合作过《让我们当起双桨》。 3.《西风的话》曲作者黄自。 4.无伴奏合......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 一. 什么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学? 音乐教育,是教育与音乐两个领域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范畴,它包括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部分。前者的目的在于将音乐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