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 内能 经典讲解 题目

时间:2019-05-12 22:4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子热运动 内能 经典讲解 题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子热运动 内能 经典讲解 题目》。

第一篇:分子热运动 内能 经典讲解 题目

热和能第三部分

分子热运动 内能

一.考点扫描

◎知识结构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热运动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做功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 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定义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______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______(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运动.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越高,扩散越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

表现______如果分子相距_____,作用力就变得 ________,可以忽略. 考点二

内能

4.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运动的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_ ;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______。

5.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

整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________,但必定具有______.6.改变内能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1)热传递

①开始条件:物体间有________;结束条件:物体间温度____;

②实质:内能从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或者从同一物体的________传到_________的过程,即内能的转移.

③热传递传递的是_____,而不是温度; ④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_;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_。(2)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 ②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_______ ; ③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_______的.

7.热量:在________过程中,_______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第1页

温馨提示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了。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描述.如果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存在热量。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或“含有”来表示。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二.经典例题

例1.(2011·连云港)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气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红墨水散开是分子运动的结果;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只有D项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D

例2.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A.用锯锯树木,锯条发热

B.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C.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为太阳照射而发热

D.饮料放进冰箱,慢慢变凉

例3.(2011·威海)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例4.(2010·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例5.(2010·蚌埠)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三.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2.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

第2页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4.生活中人们常说某些食品含有的“热量”多,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热量”的含义应该是()A.热量

B.内能

C.生物质能

D.温度

5.(2010·广州)用下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填“A”或“B”)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6.(2011·苏州)下图甲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7.(2011·江西)生活中的“热”含义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___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____增加. 8.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

B.同一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增加

C.内能可以通过做功转变为机械能

D.热传递一定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9.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A.用锯锯树木,锯条发热

B.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C.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为太阳照射而发热

D.饮料放进冰箱,慢慢变凉 10.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过程是()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越高

B.消耗机械能和内能

C.消耗内能,气体温度降低 D.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温度升高

四.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吉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A.花香四溢

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

D.细雨绵绵

2.(2010中考变式题)(多选)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3页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3.(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4.(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 ℃的水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5.(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6.(2011·河北)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7.(2012中考预测题)质量相同的0 ℃的冰、0 ℃的水、0 ℃的水蒸气中,它们的内能()A.一样大

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 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8.(2011·柳州)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8.(2011·柳州)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9.(2011·广州)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10.(2010中考变式题)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第4页

11.(2011·北京)(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D.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2011·株洲)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13.(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B.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后,它的内能没有变化 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一定增大

14.(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

B.锯木头时,锯片发热

C.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

D.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

二、填空题

15.(2011·吉林)如图所示,用铁锤连续敲打铁块,铁块变热,内能________;铁块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16.(2010中考变式题)如下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①说明分子________;②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__;③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

第5页

17.(2011·济宁)“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

18.(2011·连云港)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19.(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20.(2012中考预测题)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两滴水银能自动合成一大滴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21.(2011·湛江)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容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宜居港城”活动中,小敏和同学们一起到街头巷尾用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________摩擦力(填“增大”或“减小”),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的.

三、实验综合题

22.(2011·烟台)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所示的情景说明_________.23.(2010中考变式题)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甲),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

(1)这是一种什么现象?__________;

第6页

(2)它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24.(2010中考变式题)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甲图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乙图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5.(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26.(2012中考预测题)下图所示是王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夺金的场景.在滑行的过程中,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冰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内能.

第7页

DDCCA 附:1.《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分子间存在引力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A瓶中有红棕色气体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答案:热传递

做功 7.答案:做功

内能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2.专题训练

1.答案:A 2.答案:A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 答案:AC 12. 答案:A 13. 答案:D 14. 答案:D

二、填空题

15.答案:增大(或增加)做功

16.答案: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有间隙 17.答案:做无规则运动 18. 答案:做功 热传递

19.答案:液化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0.答案:斥力 引力 21.答案:增大 内 做功

三、实验综合题

22.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或摩擦可以生热)23.答案: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4.答案:做功 内能 热传递

25答案:液化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6.答案:滑动 做功

第8页

第二篇: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在。

2.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烟雾弥漫 B.雪花飞舞 C.香气扑鼻 D.尘土飞扬 4.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5.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6.(09绵阳)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7.(09泰安)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8.(2010江苏镇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9.(2010江苏常州)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

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 10.(2010年湖南湘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

二、内能

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

1(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的水有内能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4.下列事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秧田中的水被晒热 C.磨刀时刀刃发热

B.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棒 D.热开水变凉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6.如图15-3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7.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图15-3 8.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9.下列事例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B.冬天室内使用暖气取暖 C.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D.盆中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10.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完成任务后于次日凌晨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增加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不变

B.机械能减少,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D.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第三篇:分子热运动、内能练习题

《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1.物质是由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和_______力。2._________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它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地做_________的运动。

3.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____越高,______越剧烈。

4.俗话说得是“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_____________。5.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水中放一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 6.关于扩散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分子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运动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7.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淡红色,这是因为()

A.红墨水在清水中流动B.红墨水遇到清水会褪色C.水的无规则运动D.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8.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一个挨一个排列,没有空隙

B.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C.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分子在无规则运动,抗拒压缩 9.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

A.分子的距离小 B.具有的能量大 C.分子运动剧烈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很小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11.物体在0℃时,分子的运动情况是()

A.全部停止运动 B.仍然运动 C.部分停止运动 D.可能运动也可能停止 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盘子里倒一点酒精,满屋子的酒味 B.扫地时满屋子灰尘飞扬

C.腌蛋时,时间一长蛋变咸了 D.晒衣服时,衣服变干了 13.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存在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4.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单个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B.少数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C.大量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可以

《13.2内能》练习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K b1.C om

A.烧开的水有内能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3.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B.放进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4.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5.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6.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完成任务后于次日凌晨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增加

C.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7.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8.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X k B 1.c o m

9.2003年10月15日,是中国人最自豪的日子之一,标志着中国的航天工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神舟”五号是10月15日由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动火箭发射升入太空的,它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内幕古四子王旗北的阿木古郎牧场上,“神舟” 五号飞船在减速降落的过程中,其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能,能量的转化是通过_____方式进行的。

三、简答题(9分)

10.小明发现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里有自己未喝完的水.他想“杯子静止在桌面上,那么杯内水的动能为零,可杯内水的内能是否也为零呢?

B.机械能减少,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D.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第四篇:初中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模块一

分子热运动

【一、知识点】

1.物质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固态、液态和气态,皆由分子构成。固体物质分子排列紧凑,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物质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而气体物质分子的间隔很大,相互作用力也很小。

2.分子热运动

(1)现象解释

分子在物质中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它们时时刻刻在发生着扩散。例如:

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三分钟后,二氧化氮颜色变淡,同时在上边装有空气的瓶中出现淡棕色,说明两种气体发生了混合,即分子在不断运动。

调好的鸡尾酒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上下两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混合,即液体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铅块与金块五年后发生混合,说明两种分子在这几年之间相互渗透,在分界处以无明显界限,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说明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只是运动的速度很慢很慢。

(2)分子热运动定义

以上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即扩散现象。且扩散现象不局限于处在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固液、气液、气固之间同样能发生扩散现象。

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

由于引力的存在,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分子不至散开;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距很小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注:当分子间距过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过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

【二、例题精讲】

【例1】★★

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B.

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

D.

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充满空间,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B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测试题】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C.

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的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不正确;

B.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B不正确;

C.花香四溢,是因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故D不正确.

答案:

C

【例2】★

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

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

C

【测试题】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故ABC错、D正确.

答案:

D

【拓展题】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拄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A.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

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两个铅柱的分子间的距离很近,分子间的引力使它们紧紧结合在一起.

物质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铅柱下面能吊起重物,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

A

【拓展题】

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间有间隙

D.

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考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

两滴水银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将两滴水银合成了一滴.

答案:

A

模块二

内能

【一、知识点】

1.分子动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我们称之为分子动能。分子动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低),分子运动越快(慢),动能就越大(小)。

2.分子势能

如同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因此也具有势能,我们称之为分子势能。

3.内能

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因为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分子动能永远存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会消失,分子势能永远存在。因此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

4.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因为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内能越大。例如:相同质量的水,温度高的水比温度低的水内能大。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注:

(1)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状态有关,如水结冰后内能减小。

(3)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二、例题精讲

【例3】★

(2014•常熟市模拟)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对其做了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该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温度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1kg水和100g水的温度相等,但分子的多少不等,所以内能不相同,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2014•山西模拟)关于水的内能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0℃的水内能为零

B.

一杯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C.

水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水同样具有内能,故A错误;

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小,故B正确;

C、水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

D、水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所以内能会减小,故D错误.

答案:

B.

【例4】

(2007•常州)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

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

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

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从图中知,a与b、c与d的质量相同,a与c、b与d的温度相同,所以d的内能比c多,d的内能比b多,c的内能比a多,b的内能比a多.

答案:

D.

【测试题】

(2004•海口)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B.

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

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D.

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考点:

内能的概念.

解析:

解:由图可知,甲和丙杯中水的温度高于乙杯,但丙杯中水的质量大于甲杯,因为物体的质量和温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所以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答案:

C.

【例5】

(2014•鄂州)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

两手相互搓搓,手感到热

B.

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

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

D.

用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A、两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手感到热.不符合题意.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是压缩空气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是通过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D、用砂轮磨刀,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刀的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2014•日照)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

B.

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木头的温度升高

C.

夏天,柏油路被阳光晒热

D.

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

A、将烧红的铁块投放到冷水中,水温升高,水从铁块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因摩擦而发热,木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C、路面从太阳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用电热壶烧水,水温升高,水从电热丝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拓展题】

(2014•泉州)下列生活情景中,属于通过热传递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B.

冬天,人们常常搓手使手变暖

C.

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D.

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会变热

考点: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A、用锯条锯木头,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和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而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人从热水吸收热量,使人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D、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2014•南关区二模)如图所示是家里常用的电热水壶,下列有关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水沸腾时,继续通电,水的温度会升高

C.

壶盖和壶口上方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

烧水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

解:

A、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的结果,因此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燃料混合物对其做功,使气缸内的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A说法错误;

B、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说法错误;

C、水沸腾时看到壶盖与壶口上方的“白气”,这是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C说法错误;

D、电热水壶烧水时消耗了电能,从而使电热丝的温度升高,电热丝把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所以D说法正确.

答案:

D.

模块三

比热容

一、知识点

1.热量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2)热量的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过程,有了内能的转移,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了多少,我们就说传递了多少热量。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比热容

在学习比热容之前,让我们来思考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地处内陆的新疆,昼夜温差则很大,常有“晚穿棉袄午穿纱”的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直白地说,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比沙子强。在同样的日光照射下,水与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上升得很少,而沙子温度升高得很多;到了晚上,水温比沙子的温度下降得少。这就形成了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内陆温差的现象。

那么描述物质吸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就叫比热容。

(1)比热容

①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物理符号:c.

③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焦每千克开”,比热容的单位也常写作,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的单位是由热量、质量、温度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复合单位,也是初中学习过程中复杂的单位之一。

④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的含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反映了物质的吸热与放热本领的大小。比热容的大小只取决于物质种类,与物质的质量大小、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高低、变化情况均没有任何关系。

(2)从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总结出的规律【单位:】

酒精

干泥土

煤油

铁、钢

蓖麻油

水银

砂石

①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液态汞除外),其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

②金属的比热容一般比非金属固体的比热容小。

③同种物质在不同状体下,比热容数值一般不同。例如:水和冰是同种物质,但它们的比热容不相同。

④密度大的物质比热容不一定大。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①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那么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常常被用作“冷却剂”或“散热剂”。

②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尽管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大,但自身温度变化不大。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4)热量及其计算:

①吸热公式:,其中分别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质量、吸收热量后的末态温度、吸收热量前的初态温度。

②放热公式:,其中分别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物质的质量、放出热量后的末态温度、放出热量前的初态温度。

③热平衡公式:

两个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而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此过程中没有热量的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终达到的状态是“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的温度相同”,我们称之为达到了“热平衡”。则把称为热平衡方程。

二、例题精讲

【例6】

(2014•上海)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

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C.

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选项正确.

B、水的比热容较大,降温时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选项正确.

C、沙的比热容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选项正确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没有关系,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相同.选项错误.

答案:

D.

【测试题】

(2014•益阳)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

B.

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

C.

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

D.

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

A、500mL水和200mL水状态相同,物质种类相同,所以比热容相同.此选项错误;

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热值不同,与比热容没有关系.此选项错误;

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由公式c=

知,铝的比热容比铁大.此选项正确;

D、水变凉后温度变化,状态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此选项错误.

答案:

C.

【例7】

(2009•宣武区一模)(多选)小丽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J⋅(kg⋅℃)﹣1]

物质

比热容c/[J⋅(kg⋅℃)﹣1]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39×103

A.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B.

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相同,则酒精比水质量多

C.

质量相等酒精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末温相同,则酒精初温较高

D.

冰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末温较高,则铜块的初温较高

考点:

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且其质量相等,降低的温度△t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铝块发出的热量多,故该选项正确;

B、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且其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t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m=可知,酒精的质量应该比水的质量大,故该选项正确;

C、已知酒精的比热容大于铝的比热容,且其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据公式Q=cm△t可知,△t=,故铝块温度升高大;且由于此时酒精和铝块的末温相同,故说明原来酒精的初温高,故该选项正确;

D、虽然冰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它们的质量没有确定,故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初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BC.

【测试题】

(2008•呼和浩特)(多选)根据表一和表二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表一:几种晶体的熔点

晶体

熔点(℃)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0

表二: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J/(kg•℃)]

4.2×103

2.1×103

干泥土

0.84×103

A.

因为我市地处内陆,所以昼夜气温变化大

B.

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C.

质量相等的泥土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干泥土吸收的热量是水的5倍

D.

0℃时可能有冰、水同时存在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比热容的概念.

解析:

解:A、内陆地区水少、砂石多,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热量,砂石的温度升高的快;夜晚放出热量,砂石的温度降低的快,所以内陆地区一天内气温变化要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选择酒精温度计比较合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表二可见,水的比热容是干泥土的5倍,如果质量相等的泥土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是干泥土的5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0℃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如果刚开始熔化,以冰的形式存在,如果是熔化过程,则以冰水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果已经熔化完毕,则以水的形式存在,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AD.

【例8】★★

在测定汽油热值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Q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m为燃烧汽油的质量.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Q与m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

Q/J

2.3×107

4.6×107

6.9×107

9.2×107

1.15×108

1.38×108

m/kg

0.5

1.0

1.5

2.0

2.5

3.0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得:

=4.6×107J/kg,∴Q=(4.6×107J/kg)×m

答案:

Q=(4.6×107J/kg)

×m

【测试题】

0.3kg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了9.0×106J的热量,则酒精的热值为_____×107J/kg;5kg酒精的热值又是多少呢?答:_____×107J/kg.

考点:

燃料的热值.

解析:

∵Q=mq,∴酒精的热值:

q==3.0×107J/kg,热值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5kg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答案:

3.0;3.0.

第五篇:分子热运动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直径约为 10-10m,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师】为什么他打开香水,我们会闻到香味呢?

【生】因为带有香味的分子跑出来,运动到我们周围,所以我们会闻到 香味。

【师】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的做运动。

二、开始新课

板书:16.1、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 【师】(举例让学生更深刻认识扩散现象)

1915年,中国带着土瓦罐包装的茅台酒去参加万国博览会,可外国人对中国酒根本不屑一顾,一位中国官员情急之下,摔碎瓦罐,顿时酒香四溢。而茅台酒也一举拿下万 国博览会的金奖。酒香扑鼻是一种怎样的物理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NO2的扩散现象

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

金与铅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同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

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说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家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前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煤矸石有的原来就是石炭岩,由于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甲乙

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分子)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1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撤掉玻璃板,乙两组不同物质,哪组更容易发生扩散现象? 说明:○2分子间有间隔

【师生活动】想象一下,老师是一种物质的分子,你们是另一种物质的分子,要发生扩散,我们就要彼此进入对方。(我走进学生之间),为什么我可以进入你们中?加深学生对分子间存在间隔的认识。

【师】扩散现象广泛的存在我们生活中的,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扩散现象的例子吗? 【生】校园里的花香、饭堂里的饭菜香„„ 【学生活动——练习】

“陆游的《村居书喜》中“花香袭人知骤暖”中,花香袭人是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思考:为什么花香袭人知骤暖?

学生联系到扩散的快慢有可能与温度有关。

2、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

【衔接】既然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断运动,那么这本书的分子怎么没有飞散开来,最后书消失不见呢?

实验○1: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下挂钩码也不能把他们拉开。是什么力使两个铅块紧贴在一起?

1、分子间存在引力

【衔接】既然分子间有引力,而分子间又有间隔,那么用力压手中的铅块,它的体积就应该变小,是这样的吗? 引发学生思考斥力的存在,2、分子间存在斥力

【生】当分子间间隔很近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间隔很远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演示实验一】:间隔很近——压缩弹簧,两颗兵乓球之间排斥;间隔很远——拉伸弹簧,两颗兵乓球之间吸引;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小 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1.A 2.A 3.C 4.B 5.A 6.C 7.气体固体

8.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 9.增大引力 10.引斥

一、分子热运动

1.下列事物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 B.教室里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C.冬天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

D.夏天,水坑里有许多小虫乱动,毫无规律 2.下面说法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的是()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精瓶被打碎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精味 C.用盐腌蛋一段时间后,蛋变咸了 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3.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也不能相互吸住,原因是()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D.两块玻璃的分子运动缓慢

4.扩散现象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隙

5.某同学用以下几个事例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中错误的是()A.冬季里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烟” 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

C.把糖块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了

D.将樟脑丸放在箱子里,过几天后整个箱子里都充满了樟脑味 6.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由于()A.分子间无间隙 B.分子间无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固体、液体、气体三者相比较,分子间距离最大的是_______分子,间距最小的是_______分子.

8.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______的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__分子间没有_______.

10.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使之紧密接触,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在它下面还可挂重物,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力.平常的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这间接地说明分子间还存在着_______力.

下载分子热运动 内能 经典讲解 题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子热运动 内能 经典讲解 题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子热运动

    16、1分子热运动教学稿 撰写:吴文娥 2011-2-15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分......

    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Yi《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 教案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24页 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杨兵蔚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化学课中,及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中,已......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常春红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的物理教师常春红。今天我......

    分子热运动学案[★]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 2.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 江夏一初中 周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

    分子热运动教案范文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南丹县大厂中学韦玉田【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社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册中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一节。从所在位置来看,它被直接安排在《机械能》之后,作为内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