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有关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员干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自觉践行担当精神,始终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精准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帮扶工作至今已5年之余,相对帮扶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努力从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帮助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狠抓劳务培训、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
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
三、做好“摸底”文章。一是县乡村三级结合,做好统计、登记工作。为了实施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每个村配备一个扶贫专人统计员,确保数字准确,做到“脱贫一个,减掉一人,返贫一人,增加一人”,为扶贫办下一步精准扶贫做依据。二是扶贫对象静、动态管理结合。
四、做好“技术”文章。一是在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培训,并发放各类技术资料;二是选送贫困村青年骨干人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集中利用田间课堂、现场参观、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以党员远程教育为平台,以培训为基础,以输出为手段,以稳定就业为目标,突出劳务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基本思路,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当前农村突出的人地矛盾和生态压力。
五、做好“土地”文章。针对乡外出务工人口多,空闲土地较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以解决土地闲置、安排部分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六、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扶贫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村民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扶贫项目,放大扶贫资金使用效应。
第二篇: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教育扶贫论文】
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王
书
平
萧县大屯镇王集小学 二〇一八年六月八日
/ 5
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来开展,扶贫攻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全体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把为民谋福的恒心放在心上,把涉及扶贫的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学生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解决好。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贫困家庭尽快、持久、高水平地摆脱困境、走向富裕,除了采取必不可少的经济扶贫等“输血式”扶贫措施,更为关键的是要为他们“扶智”。因此,为了实现 “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我们必须从根源出发,着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首先要做到“精准改薄”。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我们要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改、扩、新建等方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提质改造,满足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人学需求,保留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妥善解决学生往返交通问题。
第二要做到“精准资助”。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得住”。建立并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学生资助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以
/ 5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扶贫部门密切协作,运用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做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应助尽助,一个不漏”。
第三要做到“精准育人”。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得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定人定向结对帮扶,努力实现对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就读帮扶的全覆盖。立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分层育人,因人施教,把“扶志”与“扶智”作为培育的重点,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脱贫致富的腰杆“直”起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贫困家庭子女的命运需要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样需要教育来撬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优势,着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采取切实的帮扶措施,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
2018年,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借助精准扶贫大平台,继续加强宣传攻势,使宣传工作不留死角,及时对先进典型事迹进行挖掘和报道。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络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
/ 5
联络,积极争取与社会扶贫有关的项目,如大病医疗救助等项目。坚持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理念,争取募集更多的捐赠资金,救助更多的贫困学生争取在教育、医疗、金融、电商扶贫项目的跟踪落地上有较大突破。全力做好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的招引工作和县医院远程会诊项目及乡镇卫生院标准检验设备捐助项目的落实落地工作。做到把每一分扶贫资金用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我作为赵庄村定点扶贫对象以来,多次对赵庄村进行帮扶活动。出资资助修整了连接自然村的小路,解决了孩子遇雨天走路难的问题。还经常为贫困户张淑兰的儿子李思成以及贫困户王飞的女儿王梦雨、王梦茹三名学生带去慰问品,有时还把他们请到我家里吃饭,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和名人的故事,激励他们从小爱国家、爱学习等。
在此期间,我看到付庄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为各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安装了节能灯,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以上这些活动都是我对赵庄村扶贫工作所做的努力与见证。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
/ 5
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学生多学会知识,会学知识,多跟他们交流,用爱来感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美好的未来也属于他们。
教育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事,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 5
第三篇:精准扶贫建议
精准脱贫几点建议
(安徽省广德县 吴兴龙)
要精准扶贫不得不正视以下问题:
1、全国各地情况不同,如何划定贫困标准?
2、如何确保动态变化中的贫困档案数据真实、准确、有效?
3、如何在扶贫实施过程中不产生或尽可能少产生对扶贫政策依赖而自愿贫困或假贫困的人群,也就是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贫困人口自觉脱贫而不是自甘贫困?
4、如何避免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脱贫任务,从数据上制造脱贫假象?如统计前阶段性攻坚扶贫、突击扶贫,一时间数据上显示脱贫,完成统计任务后群众实际返贫。
我建议:精准、高效、务实的扶贫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扶贫工作,至少而不仅限于采用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点:全国联网,精准扶贫信息
1、所有扶贫对象必须前往所在派出所进行登记指纹信息、笔迹信息、影像信息、身份证信息、其他特殊情况信息,或者由派出所集中时间对扶贫对象进行上门登记,为了鼓励信息登记,进行了信息登记的扶贫对象都可以领取100元扶贫现金(扶贫现金发放到扶贫对象的银行卡里);
2、所有扶贫对象的信息全部做成电子档案,上传至全国扶贫网存档,并可由政府扶贫办动态管理;
3、所有扶贫对象的贫困原因和家庭成员信息必须由所在村(居)委会调查并上报至扶贫办,供扶贫办统一上传扶贫网并分析归类;
4、全国扶贫网所有信息只有政府扶贫办及公安机关可以进行查询及管理,作为国家保密信息,其他人不得查看;
5、每个村(社区)每名扶贫干事(科员、领导)对点帮扶10户扶贫对象,乡镇、城区只要领导对点帮扶特别贫困对象2户,所有扶贫对象在全国扶贫网的信息每季度必须更新一次,具体工作由扶贫干事上报扶贫办,由扶贫办安排信息员管理;
6、贫困标准应该按照该省省会城市人均GDP的一定比例确定贫困人口、特别贫困人口。第二点:考核绩效,激发扶贫热情
1、所有考核工作都由全国扶贫网随机抽取的地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事先不可得知扶贫对象的帮扶干部信息,事后不可向帮扶干部示意沟通,做到全程对扶贫工作进行保密,考核时可以对所在单位进行说明,并出示全国扶贫网发送的调查验证函,所在单位在网站验证后准予其完成此项工作,考核中做到尽可能的考核公平,考核结果通过网络发送给贫困人口所在村(社区)委员会进行一个月的公示;
2、对参加考核的工作人员及对象进行扶贫奖补,奖补款项必须在贫困人口脱贫后两年后发放,发放前再次进行匿名考核,考核通过,奖补由全国扶贫办直接拨款;
3、对成功扶贫帮扶(两年后仍未返贫)的干部进行荣誉表彰,由全国扶贫办直接表彰;
4、所有地方政府不需要每年上报扶贫成绩,全国扶贫网可以自动统计结果,各级政府都可以直接查询,并对短期脱贫,长期返贫的情况进行重点发布分析,并计入地方政府扶贫考核分数之中,对扶贫干部来说是一直跟踪的,避免考核成绩张冠李戴。第三点:多管齐下,引导群众脱贫
1、首先是教育智力帮扶,列入贫困人口子女和本人可以享受免费职业教育及培训,免费参加各种考证,由地方政府针对扶贫网上的本地贫困信息因地制宜制定培训课程和教育方案,所有培训课程和教育方案必须形成文字材料,写清楚培训原因,直接在网上上报全国扶贫网备案。跟踪好培训对于贫困人口的后续发展是否有直接或间接帮助,并及时分析改善培训课程。
2、其次是就业帮扶,各级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新进聘用人员应优先聘用贫困人口,新引进的园区企业应鼓励设臵扶贫岗位,积极为贫困人口发现就业岗位;
3、再次是创业帮扶,各级地方政府因联合本地实际,为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创业孵化场地,甚至可以免费提供早点摊及位臵,帮助其从小生意开始创业,所有早点摊由政府采用PPP形式进行管理。
4、最后是直接帮扶,直接给贫困人口进行最低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
5、补充一点就是带动帮扶和惩罚性帮扶。带动帮扶:鼓励已脱贫人群或企业带动周边贫困人口主动脱贫,并对成功带动的人群进行表彰,表彰形式可以是对企业进行减税、增加企业党支部入党名额,对个人进行容易荣誉表彰、对有特别贡献的可以直接推荐入党等。惩罚性帮扶:对于儿女不孝而导致的贫困,必要时可以对儿女所在单位、企业及本人实行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第四点:集思广益,发挥社会力量
1、每个人都可以在全国扶贫网发布个人的建议,全国扶贫网进行筛选归类,必要时进行网络投票选举,获得采纳的可以获得高额的奖励;
2、积极鼓励社会扶贫力量,对于自愿扶贫的社会组织、个人,全国扶贫网可以对其安排一定数量、一定区域的扶贫人口。
第四篇:浅谈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浅谈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浅谈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陈国红
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县各级政府作出的战略部署。找准致贫原因,把扶贫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实行全覆盖,不留贫困死角,“决不让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确保贫困地区如期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艰巨任务。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一、存在问题
(一)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大多数群众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缺陷与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等因素,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经济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对策建议
(一)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二)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理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三)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党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四)评议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产业,形成对比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分步是保障。针对边远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边远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15——2017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18——2020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因残、年老体弱无能力发展产业项目的农户;二类是有能力有意愿发展项目产业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而对二类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第五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努力加快扶贫脱贫攻坚步伐
——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对我县扶贫工作的建议
袁体海
(2011年3月1日)
一、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会议概况
2011年2月25-26日,省委、省政府在省委人大会堂分别召开了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和全省扶贫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的主要领导;各地州市、县分管领导、农委主任、水利局长、扶贫办主任;省直各厅局主要负责人;省水利厅、省农委、省扶贫办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共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月25日上午由省委书记粟战书主持,听取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同志作中央1号文件的辅导报告;二是25日下午由省委副书记王富裕主持,听取省委书记粟战书、省长赵克志分别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二是26日上午和26日下午分别由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禄智明主持,分别听取了王富裕书记在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和禄智明副省长的总结讲话。会上,分别对获得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并签订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贵阳市、黔西南州、安顺市、省水利厅、湄潭县、印江县等10个先进单位在会上他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提出今后我省“三农”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我省正处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形势十分严峻。李克强副总理到贵州视察时提出了“四个同步”的要求,即:“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贵州经济发展要与改善民生同步;经济发展要与转变发展方式同步;区域经济要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步”。四个同步的核心是贵州要与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同步。因此,省委书记粟战书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向全省提出了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命令。指出:“必须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用更大的力量解决贫困问题。不管任务多么繁重,工作多么艰巨,时间多么紧迫,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决心绝不动摇,减贫摘冒的要求绝不能动摇”。赵克志省长强调:“把扶贫开发作为“三个重中之重”的工作 来抓,作为第一民生工作来抓,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这些重要论述是指导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方针。
会议总结了全省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到14.9%;二是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5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末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三是扶贫产业稳步推进;四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是社会事业稳步提高。并在全国实现了“三个率先” 在全省总结创造出了“三个典型”和探索积累了“四条经验”。
三个率先是:率先按“摘帽不摘政策”的原则推进“减贫摘帽”工作,创新了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率先按1500元的扶贫标准完成了全省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强化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瞄准机制;率先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划分,编制完成了全省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苗岭山区综合规划和产业专项规划,抢占了新十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的先机和扶贫工作的制高点。
三个典型是:利用生物手段修复生态、治理石漠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睛隆模式”;以整村推进为基础、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区域或县域推进的“印江经验”,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做法”。
四条经验是: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和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 的思想不动摇;二是坚持“三基本”的工作重点不懈怠;三是坚持分类扶持的工作方法不折腾;四是坚持“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扯皮。
会议分析了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且集中连片;二是贫困现象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共存,返贫因素复杂;三是以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历史欠账多,扶贫资金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四是贫困群众的素质与脱贫致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五是在一些地方存在以低保代替扶贫的现象,工作机制弱化,很不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要完成2015年减少一半贫困人口,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扶贫开发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
会议明确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及工作重点: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三个主基调”,突出“两大主战略”,坚持“三化同步”,围绕“四大战略目标”,以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人口、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为核心,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山脉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区域,以50个国家扶贫开发 重点县为主攻方向,以93个一、二、三类贫困乡镇为工作重点,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点面结合、连片开发、协作推进、全面落实“十大民生”工作、“十大助农增收”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完成今年五大工作任务,不断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
目标任务:
一个主基调: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二大战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三化同步: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四大战略目标:
(1)到2015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数量比2010年减少50%以上;
(2)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缓解相对贫困,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环境整治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有大的进步。
五大具体目标:
(1)减贫55万人,力争达到60万人以上;(2)实现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8个贫困乡减贫 摘帽;
(3)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超过13%,力争达到15%左右;
(4)培训农村10万人口,其中稳定转移就业3万人;(5)完成50个乡50个村整村推进任务。工作重点:
1、准确把握扶贫规律,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是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在打造贵州特点的产业化扶贫体系上取得新进展。
(1)要转观念、理思路、探路子、树立走农村工业化路子的理念。
(2)要强基地、重特色、上规模、(重点是草地生态畜牧业、蔬菜产业、茶产业、果药竹产业特色产业等);
(3)壮龙头、建组织、联农户(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加工带动形模式,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合作组织带动性模式,培育经济能人、发展能人带动型模式;培植专业市场,发展市场带动型模式);
(4)要兴旅游、抓领域、促增收。
二是种养结合、长短互补,在实施山地农业扶贫开发上取得新进展。
(1)明确范围。今年在全省50个重点县全面推进山地 农民扶贫开发,把山的劣势转变为发展山地农业的优势;
(2)要明确要求。今年均要在实施的集团帮扶、连片开发、草地生态畜牧业、油茶产业、果药产业等扶贫项目中,分别选择1-2个重点乡镇开展试点。
(3)严格程序。要按照《关于推进“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补助标准》规定的程序执行。但必须把握“三大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原则;二是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原则;三是多方参与、利益联结的原则。
三是抓大扶小、瞄准农户,在推进“三个一细胞工程”上取得新进展。
(1)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抓好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3)抓好发展经果林园和特种养殖;“三个一细胞工程”在一定阶段主要是在产业化未覆盖的区域实施,辅助产业在主导产业覆盖的区域实施。按照“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的原则发展。
四是调整思路、改革创新,在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上取得新进展。
(1)调整明确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坚持自主创业,稳定就业,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 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势多样、管理规范运作、保障措施健全的培训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2)创新三类培训方式。第一类是政府出资购买“三位一体”式的培训,就是采取扶贫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企业“招工+培训+就业”的培训方式,由企业先招工,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安排就业,扶贫部门再出资补助,实行“谁用工、谁出资、谁培训、谁享受补贴”的培训政策。第二类是职业培训机构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及各种企业资格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定向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三类是扶贫培训基地“送教上门”式培训。就是对产业化培训项目和二、三产业所需人才,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实现“门口办班、就地培训、出门就业”。
(3)完善三大培训机制。即:推行培训资金政策整合机制;推行工作培训程序规范机制;推行考核激励机制。
(4)实行计生家庭就业创业援助计划。
(5)落实各项培训扶持政策。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贫困群众、应届高中毕业生等提供小额扶贫担保贷款。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每人4000元标准,一次性资助5000名全日制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继续开展“雨露计划、助学工程”,每人 每年2000元标准,资助5000名农村贫困户中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雨露班”接受1—3年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实施8000名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初级技工培训。完成党政干部培训1000人,中青年业务骨干900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农村致富带头6000人的培训任务。
五是整合资源,增点扩面,在实现帮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上取得新进展。
(1)按“同县不同乡”的原则深化拓展省级领导集团帮扶;
(2)按“1+4”模式逐级推进“四帮四促”活动;(3)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4)积极配合定点扶贫;(5)抓好村企共建;(6)大力协调部门帮扶;(7)切实抓好外资扶贫。
2、大力提升工作水平,着力在三个方面迈出新步伐。(1)明确要求,加快步伐,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
(2)先行试点,敢创敢试,努力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方式。一要在威宁等7个县探索整县推进试点;二要高标准推进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三要巩固提 高“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四要稳步实施连片开发试点,今年实行由中介组织检查验收,完成长顺、江口、正安、织金四个项目县评估验收;五要扎实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3)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快形成制度性扶贫的新导向。第一要坚持实行竞争入围的扶贫项目申报方式;第二要全面落实全程监控的管理机制;第三要打造多元投入的融资方式;第四要建立健全法制保障的扶贫机制。
二、对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1、关于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一体两翼”的总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落实市委“北部攻坚”和县委“三化一新”发展战略,按照 “整合资金、整乡推进、产业带动、连片开发”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基础产业、夯实基础设施、提升基本素质、构建基本保障、建设基础队伍”为主要内容,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攻坚新格局,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关于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与创新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3、关于总体目标:按照 “三个基本”(改善基本生 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的要求,通过10年扶贫攻坚,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全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等制度;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具体目标是:
(1)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2%以上,至2015年,经济总量达65亿元以上;至2020年,经济总量达176亿元以上。
(2)增加县级财政总量。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至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6.63亿元以上;至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21.8亿元以上。
(3)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至2015年,达到6000元以上;至2020年,达到10000元以上。
4、关于产业发展:新增白茶15万亩,核桃20万亩,木瓜5万亩,油桐5万亩产量,薯类8.5万亩,方竹15万亩(新造5万亩、改造10万亩),生态养殖牛10万头、羊10万只,特种养殖(大鲵)10万尾。
5、关于重点工作:一是“十二五”规划;二是产业发展;三是整村、整乡或整县推进;四是素质能力培训;五是小额贴息贷款;六是社会帮扶工作;七是生产互助资金。
6、关于减贫摘帽的问题:我县属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 11 区,国家和省已将我县列入武陵山区特殊贫困类型地区和大娄山脉特殊贫困地区,我县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县仍然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因此,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脱贫。所以,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宜在短期内提出减贫摘帽的界定时间。
7、请求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一是乡镇机构问题。建议单列,并配齐配强扶贫工作人员;二是工作经费问题。现有的扶贫项目资金只能用在项目上,无配套的项目经费,需要县政府按贵州省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按财政扶贫资金总投入的3%,解决扶贫工作经费。三是人员编制问题。目前,县扶贫办的人员结构为“三多三少”(领导人员多,工作人员少;年龄大的多,年纪轻的少;行政干部多,业务人员少),实际只有2个业务人员办公,无法开展全县的扶贫工作。因此,需要尽快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扶贫骨干人员。四是扶贫工作考核奖惩问题。建议县委、政府制定严格的考核奖励办法,确保扶贫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