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术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武术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福建函授站2004本2004100 郑家聪
摘要: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确实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福建省永春介福中学的2002、2003级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实验。表明武术教学对中学生增进自信,改善情绪状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竞争意识;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建立成就感;培养道德情操,提高娱乐观赏水平等有明显的提高.关键词:武术教学;中学生;身心健康前言
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处于这时的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阶段,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对社会和人生有一定的看法,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有时也会遇到困难易灰心丧气,不能持之以恒,也会好高骛远,羡慕虚荣。现在的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平时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紧张、恐怖、抑郁、焦虑、慌乱等。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技击动作为重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具有攻防技击含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武术一直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它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伦理道德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武术技术要求有难有易,运动风格千姿百态。笔者通过武术教学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进行探索、展开研究,为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科学成长、顺利升学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福建省永春介福中学2002、2003级共307名中学生。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习武前、后4项身体素质跟踪两年进行实验对照。
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异常
随着现代化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中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中学生承受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损害,艾金克询问表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学生心理异常调查结果
心理异常类型 表现突出者 表现极端突出者
内心异常 24.77% 9.38% 神经质 14.05% 7.67% 虚假或双重人格 4.58% 1.88%
从表2 中可以得知,被调查的中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已相当严重,问题不容忽视。现在,心理健康还未被广大教师重视,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释放,紧张情绪也未能找到有效途径,很好地松弛和发泄,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中还发现,心理异常的中学生中有76.87%的学生是不经常运动的,甚至有少数学生不愿意去运动的,每到体育课就想办法请假或逃课,特别是女生不爱运动,心理问题也特别多。3.2 武术运动有利于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武术运动侧重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力量,耐力的发展,经常练习,有利于中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弹性,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笔者针对武术锻炼的效果,在福建省永春第四中学2001级的学生抽出六个班进行为期两年的实验,并进行了大量的检测、对比、分析。
表1 307名中学生练习前后4项身体动作素质对照表
等级
优
良
及格
差
练习前 练习后 练习前
练习后
练习前 练习后
练习前
练习后(人)%(人)%
(人)%(人)%
(人)%(人)%
(人)%(人)%
协调性 80 26.1 153 49.8 82 11.7 111 36.2 103 33.6 42 13.7 42 13.7 1 0.3 立位体前屈 23 7.5 84 27.4 63 20.5 144 46.9 141 45.9 77 25.1 80 26.1 2 0.7 50M 58 18.9 97 31.6 81 26.4 106 34.5 122 39.7 97 31.6 46 15.0 7 2.3 立定跳远 8 2.6 23 7.5 79 25.7 192 62.5 113 36.8 92 30.0 107 34.9 0
得出了见表1。在测试的307名中学生中,4项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良好以上的占到50%,特别是练习后的协调性优秀率达到50%以上。可见,武术运动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武术教学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3.3.1 增进自信,改善情绪状态
由于学生练习武术时难免会有恐惧,害怕心理,而且,武术运动本身的技击性也会引起中学生的过度紧张,进而导致情绪波动,所以,笔者在武术教学中针对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和身体练习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加强武德的教育,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武术运动改善情绪的效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让学生通过经常性的攻防技击练习,提高心理适应能力,逐渐消除害怕和紧张等心理,消除对动作的恐惧感,并使烦恼、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增强完成动作的自信,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
3.3.2 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武术教学总是存在于课堂中进行的,容易使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往联系和亲近感,尤其中学生处于心理尚不成熟且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过程,教师必须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根据教学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常在练习中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纠正,对同学的动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克服一些不良的心理。如畏缩、羞涩,懦弱等等。教师应在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比赛(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笔者通过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家庭教育的失当,客观上对部分中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了某些不利的影响。如中学生常见的不合群、自私、任性、执拗、反叛、畏缩、羞涩等表现。但武术运动不仅能健身,也能健心,通过武术教学比赛,表演等手段能使学生认识到胜利和成功需要团结一致,协调配合;遇到困难时应该彼此鼓励,协同作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合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对现化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心理和交往等方面的素质。3.3.3 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建立成就感
在练习武术过程中,有些学生目标达不到时,特别是肥胖者,练习腾空飞脚动作飞不起来时就容易产生失败的精神压力,也就是挫折感,而挫折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为攻击、不安、逃避和推诿等现象。针对这些表现,笔者采用一些松弛、转移的武术教学游戏,调整那些受挫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压抑情绪得以彻底发泄,这样学生的心理异常会慢慢恢复,笔者还发现许多受到挫折的学生通过武术教学游戏和心理教育后能更加地投入学习中,转变成了精神动力,并坚持锻炼身体,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逐渐增强,同时也掌握了武术练习的技巧,当取得这些成绩后,学生脸上的笑容增多了,产生了愉快、振奋的幸福感。可见,长期习练武术会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还能使那些忧郁情绪的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消除忧郁。
3.3.4 培养道德情操,提高娱乐观赏水平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所以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习武以德为先”的思想贯穿于课堂始末,可以培养中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武术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练习,特别是追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而且武术运动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能引人入胜,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
结论与建议
4.1 武术教学在遵循中学生年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应用本身特有的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得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以某种速度或快或慢地朝着某种水平发展。它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活动、姿态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相互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通过武术教学还能够端正学生的体育练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 4 高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心理准备。
4.2 加强应用各种教学艺术和手段来增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2.1 教师应加强教学艺术和技巧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等可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教师要时刻在观察学生思维、情绪、行为变化,而后根据教学内容,课的部分等情况,恰当地进行示范、讲解,组织或调整练习的方式方法,适时地展开提问、抽练、讨论、互搏、游戏等教学活动,运用口决和一些教学手段,如:将音乐、教学比赛等等带入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加强心理教育。
4.2.2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与人的交流量越来越少,使不少中学生的孤僻、畏缩、羞涩、执拗等心理异常现象越来越多,而且成增长的态势,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情感的融合,积极交往,互相沟通,共同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又可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针对心理异常现象进行剖析和辅导,通过形体和言语等手段,特别是利用武术的美观,取到转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丹妮,论幼儿武术操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0.1 [2] 徐薇薇 黄岗,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03.3 [3] 徐炳生,浅谈中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 [4] 蔡仲林 周之华主编,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 [5] 祝蓓里,秀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二篇:家庭和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家庭和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桂东电大2012秋林业技术专业
何光耀
人生旅程需要健康的身心去前行,社会发展需要健康的身心去促进,历史的车轮需要健康的身体去推动。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精力充沛,投入热情去工作;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对生养我们的父母尽孝道;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科学抚育下一代。归根结底,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有机会拥有世界上的一切,才能享受多彩的生活。而家庭和谐对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和谐指的是家人躬谦相礼,父慈子孝,尊老爱幼,和谐相处。俗语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庭团结。汉·班固在《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中说:“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指出家庭团结和睦十分重要。明·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说:“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要和合,不要互存疑心,受人离间,做伤害家人的事。他在《为善说示诸儿》中还说:“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义妇顺;家人和,姻亲睦;不伤人,不害物;安常处顺,以求无负于民彝。”家庭和顺团结,是造就人健康长寿的生活环境。
孔子在《孝经·庶人章》中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之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他在《孝经·三才章》中还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认为,供养孝敬老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在《论语·为政》中还指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指出,孝敬老人,不但要供养,而且要有孝心,给老人精神慰藉。否则,这同牲畜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健康长寿这与子孙孝顺有密切关联。
另外,在一个家庭中,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让每个家庭成员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三篇:浅谈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浅谈篮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这一学期有幸选到了张伟老师所带的篮球课,在张老师的教导下,我对篮球这一运动项目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将根据自身体会对篮球这一运动的特点,以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生理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三个部分进行阐述,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集体性特点
篮球运动的活动形式是以两队成员相互协同攻守对抗的形式进行的,竞赛过程,集整体的智慧和技能协同配合,反映和谐互助的团队精神和协作风格,才能获得最佳成效。
(二)对抗性特点
由于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竞争是在狭小的场地范围内快速、凶悍的近身进行的,获球与反获球的追击、抢夺与限制、反限制,其拼智、拼技、拼体、拼力,必须有聪颖的智慧,还需要特殊的体能,顽强的意志与必胜的精神。
(三)转换性特点
快速转换攻守对抗是现代篮球比赛的重要特点,因为篮球比赛的规则规定,以进攻得分多少分高低,而进攻又有时间规定,攻后必守,守后必转攻,攻守不断转换,转换又在瞬间,瞬时变化无常,使比赛始终在快速而和谐的高节奏情况下进行,给人以悬念。
(四)智艺性特点
现代篮球运动竞技拼争日趋凶悍激烈的基础是智慧、技艺、体能和默契配合的组合,所以具有特殊的观赏性。如何扬长避短,克敌制胜,除需自身的身材条件、体能素质水平、技能能力、意志作风等保障外,更需人文修养、智慧、,计谋和精湛的技艺作保障,用此调动对方。因此,从事篮球活动需要技艺上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刻苦磨练,博览群书,充实自己的智能结构,使自己更聪明起来。
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生理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大部分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身体仍然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的形态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篮球运动属于集体对抗性很强、很激烈的项目,只有较好的身体机能、素质状况才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篮球运动中的对抗包括地上的对抗、空中的对抗。强壮的身体,良好的身体形态与极强的运动机能为自己扩大空间,使自己在对抗中取得优势。对于积极地、凶狠的防守,运动各种跑跳投等动作尽自己的全力进行摆脱与突破。可见,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就能很好地发展身体形态,运动机能,身体素质。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得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较好的心肺功能使高校大学生在快速激烈的篮球比赛活动中坚持到最后,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性要素。健康的身体不仅仅需要有强壮、宽大的体格,体内的呼吸功能、心血功能等同等重要。由于篮球运动具有时间的持续性,长时间的有氧无氧运动很好的锻炼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心脏促进血液的循环,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氧的利用能力,增大肺活量,促进呼吸、心肺功能等身体器官的适应能力。
三、篮球运动与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影响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描述观点归纳总结,六点是重中之重: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和谐、行为合理、人格完善和适应环境。对于大学生而言篮球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篮球运动是一场游戏,能够很好调节大学生低落的情绪,内心的烦躁,通过篮球比赛让学生忘记自己投入其中,大汗淋漓,感情宣泄,使一些不愉快的心情通过篮球活动得到很好地治愈与释放。篮球运动对大学生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信、积极乐观的良好品质。篮球运动具有促进团结合作、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改善人际关系。篮球运动是一个多数人参与的运动,每个队员的相互配合,协调合作,才能使自己的技术战术发挥的更好,同时,也需要组织管理能力,通过队长的组织管理,每一位队员明确分工、落位与跑动都达到细致分明,才能减少无用功的付出,高效率的工作而获得胜利。篮球运动的竞争性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篮球比赛,一方面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所需的竞争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展示自己的风采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形成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在竞技面前,努力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人格。从而能感悟人生,准确认识自己,合适的定位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促进自己心理健康。同时通过练习和比赛,可以有效地让大学生们学会思考、学会运用自己所具有的中的智慧,学会独自运用技巧和战略来克服困难,克服自己的弱点;再者,能调节情绪、强化情绪,保持心理稳定性,学会在困难面前冷静思考,心态平和。
四.结论
第一,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机能,完善身体形态。适应健康中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第二、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在培养独立性、竞争性方面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及能很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控制情绪的能力;篮球运动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地影响。
第三,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及受挫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为大学生更好的适应、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太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太极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中心内容,而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的质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最能代表中华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锻炼项目。本文将重点研究进行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敏锐度。练习太极拳的动作需要完整一气,放松全身,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练习中,并且要求有较好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训练作用。适当的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消除疲劳,清醒头脑,活跃思维,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使大脑处于新的工作状态,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紧张,神经常处于兴奋之中,使他们没有时间调节自己,因此容易出现疲劳现象,使得学生的身心素质下降。而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的消除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疲劳。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可以加大膈肌运动幅度,并且提高肺活量和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
大学生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可以延缓因活动不足而加重的肺泡老化过程,同时增加呼吸肌肉的力量,胸廓运动,改善呼吸形式,增进和改善肺脏的“吸氧吐碳”能力,增加肺活量。
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
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由于采用的是腹式呼吸,呼吸加强加深,这样就增加了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幅度,对肠、胃等器官起着一种按摩的作用,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提高肠胃的蠕动能力,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肠胃功能的加强,可以预防溃疡和肠胃炎,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的发生。
大学生的运动系统可以通过太极拳锻炼改善,太极拳可以增加腿部的力量,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太极拳运动是主要以下肢运动为主的体育项目,练习太极拳时下肢运动较多,在转换动作的时候要单腿支撑,还有的动作要屈膝下蹲或伸膝独立,这样长时间来克服自身重量可以增加下肢力量,同时又可以使下肢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练习太极拳主要以腰为主,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以躯干带动的,腰脊螺旋缠绕,其动作缓慢,柔和,圆弧运动,可增加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脊柱的活动范围以及灵活性。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经常进行太极拳的锻炼还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这是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进一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使得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得以进一步改善,变的更加粗壮和坚固,提高骨头的抗折、抗压、抗脱臼的能力。同时太极拳的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得关节以及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都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使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灵活性得到大大的增强。
大学阶段,大学生自我意识会分化出“理想我”和“现实我”,由此带来一系列矛盾。这种自我意识不能统一,往往会造成个体内心激烈冲突,导致痛苦和焦虑。然而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养成健全的心理,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人心情开朗,不怕挫折,明辨是非,更加关心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大学生练习太极拳可以解决自我意识的矛盾,形成适度的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现如今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压力过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紧张状态病”,表现为缺乏忍耐力,容易发怒、迷茫、忧虑、心浮气躁、心胸狭隘等等,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最终会导致疲劳过度、头痛、神经衰弱、甚至出现心理异常、精神失常、行为表态等严重后果。然而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理想选择就是经常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不仅讲究柔和缓慢,连贯均匀,圆活自然的行动,更加追求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好心情,并且强调注意力集中,精神内守,排除杂念,这十分有利于消除人事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获得心理平衡。
集体练习太极拳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成群结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大大增加人群的交流,从而使练习太极拳者能很好的克服孤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进入了校园,也就是独立的进入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但是由于他们紧张的学习使得他们社会活动减缩,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可能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促进个性的发展,使人变得开朗、乐观、自信心增强,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和动机,使人的个性更趋于成熟。在运动中互相交流思想,兴趣情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不仅能在运动中忘记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同时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逐步的提高自己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活是人生当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机体和生理都趋于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这两者缺一不可。进行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通过两个多月的太极拳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心理素质也有明显的进步。对部分有特殊疾患的学生在进行医疗的同时辅之于适当的太极拳锻炼会有更加明显的作用。进行太极拳锻炼在培养学生自身修养的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给社会提供的巨大的“无形资本”。在大学期间进行太极拳锻炼,是非常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艺术设计2班
王维玮 2012102414
第五篇:宠物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宠物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此项活动中我和小组人员各自提出了对此课题的问题,由组长将问题汇总制成问卷,并和他们分组去公园,天印市场,江宁广场,金宝市场等地方,寻找中老年人,让他们填写问卷并询问相关方面的事。调查结束后,我们每人负责一部分问卷的数据统计,最终大家从数据中讨论得出结果。在文献方面我是负责03年到07年宠物对老人不利的因素。
在进行问卷调查中,我发现此次的任务还是很有难度的,首先在南京江宁区这一带养宠物的比较少,就算养宠物的也是集中在青年人身上,但主要的原因是城区养宠物并不方便,会影响到小区环境和居民休息。再加上我们所调查的人群偏大,被拒绝采访比较常见。不过那些热情的南京老人还是挺多的,有些即使不养,也会讲他反对养宠物的原因。一位老人跟我这么说,他很反对养宠物,很多禽流感就是从宠物身上传播而来,家里有小孩的更不能养,宠物皮毛一些细菌很容易被小孩感染。也有这么一位中年人,他却很喜欢自己的宠物,他本身住农村,养狗正好可以给自己看家,当自己回家时在拐弯处狗听到车声就会欢喜的出来迎接自己。从他谈起自家狗时满脸的笑容,我发现他家的狗的确给他带来了很多快乐,幸福溢于言表。在我所询问的老人中,更多的是因为家里的子辈孙辈喜欢才养的,时间久了,也就喜欢上了宠物,他们提到,感觉有了宠物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同时它们也给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多数养的宠物还是比较常见的狗和猫。也许是我们在城区调查的原因,很多动物的作用就是排挤孤寂压力,纯属为了娱乐。而在乡下,人们养它是为了看家,为了抓老鼠。在一些数据显示,老人们看待宠物就像是自己的小孩一样,一旦不见了就会焦急失神,很明显的感觉到宠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对于宠物有了一定依赖性。然而宠物疾病的问题并没有充分做好预防,只有在它们生病的时候才会带去看医生。即从整张问卷上看,老人们从宠物那得到身心快乐,但疏于了它所带来的危害。
在进行文献查阅时,许多人对宠物疾病这方面作了一定调查统计,像是弓形虫病,狂犬病,禽流感,鹦鹉热等,在与人长时间相处时带来了一些病菌,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还有人对宠物影响社区环境也做了些调查,像是狗它本身没有作息规律,很容易在夜间扰民。
所以说我们养宠物时要综合多项项因素考虑,除了陪伴,还要考虑它的不利,若是养了,那就要定期给宠物做个检查,以防病菌。
调查中表明老人养宠物多数为了子女喜欢,或是为了陪伴自己。我觉得身为子女应多看望,或是多打电话联系老人,而不是单单将宠物留在老人身旁替代自己,这个或许给老人带来快乐,但是他们会缺少了排忧的途径,心里若是有沉闷宠物也无法去沟通,只有子女可以去交流,解决困难。同时也要多方途径了解宠物会给老人带来什么传染疾病,才好决定哪种宠物最适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