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行知生活课程理论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特殊教概要
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批判中国传统的教育和西化教育的基础上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实质上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更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论;教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作为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理论,由于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重视”:一是重视课程内容的社会生活性、实用性和时代性;二是重视课程对象,即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重视儿童的活动,强调做中学。陶行知的这种课程思想称之为生活课程理论。
一、传统课程的三大弊端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特征是:教人用脑不用手、理论与实际脱离、读书与生活脱离、说的与做的脱离、学的与用的脱离。反映到课程上,就是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实际、不符合生活实际、不符合个人生活的需要、不符合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在批判传统教材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生活力”为目的的生活课程理论,并给出了编写生活课程的“五大原则”,鉴于生活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核心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与和谐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陶行知先生生活课程理论的“五大原则”来引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用生活课程理论的“五大原则”引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指示我们说: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教学做合一指示我们说:做什么享用什么书。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意思就是说要为“用”而编书,为“用”而读书。部颁、省颁计划、大纲、教材往往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灵活性的特点,更不太适合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所以,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之体现职业教育和残疾学生特点。
(一)社会、个人及生活事业本体需要的原则。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活的国民的场所,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校教学就应该满足社会的种种需要。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很少有专用的职业教育教材,所采用的职业教育教材不能较好的适应残疾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将来个人社会工作生活的具体需要,所以需要特殊教育学校要考虑到残疾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将来事业工作可能的需要,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把握好残疾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纳入到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之中去,有的放矢的开发适合残疾学生谋生的职业教育校本课程。
(二)以实际生活为中心的原则。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社会实际生活主要有五种,即: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社会改造的生活。结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开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时,必须以残疾学生将来的实际生活为中心,对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五种生活可以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弱化社会改造的生活,强化健康的生活和劳动的生活,使残疾学生适应社会和能够促进他们个人发展的内容。
(三)“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的原则。这种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优先的原则,指导我们在开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时,一定要考虑哪些职业技能才是残疾学生将来谋生所迫切需要的。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不断的反问自己,哪些职业技能才是残疾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所需要优先掌握的,并且要考虑哪些内容是最需要的,哪些内容是次需要的。
第二篇: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一、基本观点
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身心发展有缺陷的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少年实施教育与功能补偿的教育机构,有效的课程是推动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目前培智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原国家教委1987年颁发的教学计划、大纲和1992年以后陆续编写的教材,当时的适用对象是“以招收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学生为主”的培智学校(班)的,而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以招收“轻度”为主转向以招收“中、重度为主”即“多重残疾、自闭症”等学生为主,课程严重滞后,难以适应教育对象学习与发展需求。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下,坚持 “以人为本”的观点,着眼于“生存教育”,开发以生活经验
为中心的个别化、生活化、生态化校本课程,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特教学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推动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二、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1.完善了特教学校校本课程的地方化体系。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分散,而且地域性强,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需要的地方课程材料,目前各培智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研究,但各自为政,零碎分散,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课程体系。虽然有些学校实施的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但是未必适合我们的地域特点所决定的地方性需求。因此,本课题从地域特点出发,研究符合智障学生实际生活需求的校本课程,把课程与生活相互融合,将学科素养与康复训练紧密结合,为智障学生提供系列生活化、个别化的教育,建立校本课程材料体系,开创校本课程实施范例,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和经验,是一个非常切合实际需要的研究内容。
2.采用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实践案例的积累、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探索规律性的结论。课题研究兼顾大连市内各个学校,这是有一定的地域性与普遍性的研究。
3.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各特教学校实际,运用研讨、培训、教学实践等多元形式对本地区全部特教学校的课程开发现状以及教师实施课程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符合实际。再加上课题组成员大都是教育学院特教教研员、特教学校一线的校长和教学主任,对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等相
关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积淀。在实践积累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与实施途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特点之一。
三、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1.以本课题研究为起点,本课题组集中关注特教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比如,基于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大连教育学院以及特教学校的实际,形成了关于特教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论文、研训教师提高论文指导力以及一线教师培训方面的论文,紧密结合特教学校当前课程建设的发展需求,对特教学校的质量发展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特教专家、市教育局行政管理者进行了研讨交流,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在课题组开题报告中体现出了这一点,为教育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
第三篇:浅谈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一、我校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目标
我校智障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目标是“以生为本”。我校智障职业教育的“以生为本” 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为了残疾孩子”,就是要把智障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权利,不断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开展适合深圳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
二、我校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
1.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分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含工作实习)两大项,采用积木结构模式组合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各大项的教学时间分别约占22%和73%,总学时约为3768学时,其中文化基础课约为832课时,专业课教学约为1798课时,见、实习时间约为960学时。活动课程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必修文化基础课程开设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必修专业基础课包括社会适应、家政;选修专业课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安排,于每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开出专业菜单供学生选择,具体操作参照《选课指南》。
3.必修文化基础课和必修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是在我校义务教育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适应社会生活,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进行编订。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和教学评估的依据。
4.选修基础专业课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每周10课时,选用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及深圳劳动培训部门指定的教材;高三年级以技术教育和毕业实习为主,按“订单”要求灵活选择适当教材,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高三年级不再开设选修课。
5.课外活动包括体育锻炼,知识讲座,科技活动,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校班会,时事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安排两周,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
6.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等不单独设课,一律安排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中进行,或渗透到有关学科中结合进行。
三、我校智障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专业课程设置
1.简单缝纫和刺绣:缝纫和刺绣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学生可以掌握走针,跑直线的简单的技法,利用这种简单的缝纫和刺绣可以制作窗帘,床单,被罩,枕头套等,这就为智障学生的就业找到了方向。
2.礼品包装和中国结艺:近几年随着一股股复古风的刮起,中国结等传统饰品摆满了大街小巷,这些中国结的编织方法较为简单,学生易学易懂,有着较好的前景,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比较好的种类。
3.电子元件装配: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电子产品虽然知识含量高,但是,一些电子元件的加工是一种只需要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的技术,因此,智障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渗透到这些行业中。
4.家政服务、客房服务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了整理家居或客房服务的技能就可以从事家政服务、客房服务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就业面也是非常广阔的。
5.中西厨艺班培训:与深圳市残联、深圳市职业培训学院联合举办残疾人中西厨艺班培训,请深圳市职业培训学院的高级厨师来讲学教授厨艺。XX年年,通过深圳市劳动局鉴定,有6名学生取得了初级中式烹饪师技术证书的认定。
6.报纸信件派送:让学生学着发送全校的报纸、信件。
7.简单的园艺操作:随着建立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口号的提出,城市绿化苗圃等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园艺技艺也成为智障学生就业的一个渠道,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掌握了浇灌,修剪等简单的工序,就能胜任这份工作。
8.简单的复印办公室杂工:让学生学会操作复印、装订、割纸等办公室杂务。
(二)实操基地设置。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我校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培训功能,在校办企业中安排场地,为初中以上聋、弱学生提供动漫制作、礼品包装、电子元件装配、客房清洁等内容的劳动实践活动,从 XX 年 10 月份起,至今,我校先后安排 12 个班级,300 多人次的劳动实践,效果显著,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通过劳动实践,同学们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劳动积极性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掌握更多的本领,为今后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好的基础。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餐厅、电子元件、礼品包装等职业培训,学校先后对职业实习基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增加了厨艺操作室和中西面点培训室,大大提高了残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和深圳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深圳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结艺课、营养配餐、电子技能、残疾人厨艺班等培训,培养了一批职业技术能力强、探寻与创新职业信息快的现代特殊教育中的特殊教育职业教师,职业教育基地进一步完善。
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其他培训机构、企业以及大型产业集团的横向联系与合作。我校目前职业教育已经和深圳泰康制药有限公司、深圳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深圳市劳动局、深圳市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形成职教培训联盟。以学校职业教育师资为主阵地、以大型的泰康制药有限公司、电子装配公司、礼品包装公司为实习场所,以学校职业培训中心为基地的职教师资培训网络。
(三)校本教材编写
编写符合智障学生的教材,使职业教育有章可循。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教本更为切合智障学生实际。在特教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有职业教育没有教本,完全依据地方实际,依据学校资源来灵活安排。很多学校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总结了很多经验。尽管职业教育头绪很复杂,但终究有实践的步骤,注意的要点。为此,我们对于每种职业教育的内容都制订成册,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操作,完善教本课程,做到有的放矢。教材分为文化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两大类。我校在职教教材编写中,根据市场需求和智障学生的能力,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把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前提,注意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四、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有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不断发展和校本课程不断完善的根本保障。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设计师生成长“报告单”和“档案袋”。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 的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和灵活性。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都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3、评价标准体现主体性和差异性。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注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校本课程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
4、评价过程强调公正性和科学性。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力求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手段,认真分析,全面准确反映学生校本课程学习情况的数据,并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努力以一种公正、公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排除任何可能干扰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偏见和歪曲的数据统计,以准确得出反映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可靠结论。
5、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和创新性。在实施校本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有班级与课程特色、儿童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校本课程评价的最大利益。
6、评价工作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学校教师和学生人人都可以以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身份参与校本课程评价的全过程,积极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真正让评价的过程成为民主性最大的认同过程。学校和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报告学生的校本课程学习过程和效果,认真接受公众的监督。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就是科学地把时间资源和其他资源转换成学生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加强对残疾群体的扶助,增强残疾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展特殊学校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让我们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为特殊教育这片天空,画出亮丽的彩虹。
第四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97
更新时间:2011-10-10
热
★★★
【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酝酿准备阶段:(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实验研究阶段(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3)、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5)、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5、学校做到保障实验经费。
第五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97更新时间:2011-10-10热★★★【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
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
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2)、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3)、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
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1)、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酝酿准备阶段:(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实验研究阶段(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3)、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4)、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5)、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总结验收阶段(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5、学校做到保障实验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