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折纸小课题
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德国的杰出的教育大师福禄贝尔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所以折纸这门艺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但折纸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折纸教学只是作为艺术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内容比较零散、随意、缺乏目标性、系统性,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系统的目标层次;在指导层面上,教师只注重技能的灌输,而轻视孩子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以及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折纸技能?如何运用图示促进学生折纸的探究与创造?如何形成趣味折纸教学的课程模式与方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折纸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纸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它源于中国,并长期在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折纸简单易行,变化多样,花费甚少,收益甚大。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小手,经过折、叠、翻、拉等手法,瞬间就把一张张薄纸,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漂亮的房子,一件件漂亮的车窗玩具。在这项创造性的劳动中,活跃了孩子们的生活,训练了孩子们的眼和手,刺激了孩子们的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在摆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使孩子们从中锻炼提高,成长进步。
(二)现代的教育对折纸活动的忽视
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许多学校为了求洋求新,不惜花高价买一些高档的手工材料,从而忽视了最经济最实惠的纸,一张小小的纸片,可以变成心中百种不同的形状,这是折纸的魅力和乐趣所在。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上”折纸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二、课题界定
(1)折纸艺术活动:是以学生做做玩玩的形式出现,学生用手经过折、叠、压等技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并借助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改变、组合、分解纸张原来的形状,从而使纸张形成新的形状和形象的活动。
(2)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行动研究:是指在学校对学生实施 折纸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三、理论的支撑
(1)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采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而学生通过玩纸,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上”。折纸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地、自觉地、建构的实践。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动学习者。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形成我园的园本特色。2.通过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学生能掌握简单的折纸技能,增强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3.通过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促进科研兴园。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文献分析与整理的研究
主要梳理学生折纸的有关知识及技巧,整理分析适合学生的相关折纸活动。
(2)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目标的研究
①按年龄特征设置各年龄段的教学课程目标。
②从学生兴趣出发,以科学性、严密性为依据,根据折纸技能的难易程度,步骤多少,安排各年龄段的折纸内容。③在实践活动中,寻找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3)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实施途径研究 ①集体教学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策略的研究。②区域游戏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策略的研究。③折纸艺术活动与各领域的整合的研究。④折纸艺术活动与学校环境创设的融合。
(4)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学生期的孩子好奇、好动,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是要适宜学生,教学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折纸教学前要开动脑子,将同种折法的内容放在一起教,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折纸的技 能。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
(2)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兴趣需要,观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教育机智等。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
(3)经验总结法:定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小结,逐步完善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组建科题研究小组,查阅文献资料。
课题立项后,我园立刻成立了《学校开展折纸活动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区十五规划课题的实施研究,并顺利结题,课题组的主要成员都参与了研究,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了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组建课题研究核心组,商讨、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教师阅读有关学生折纸的书籍,如 《学生折纸大全》《学生折纸教程图解》等。阅读了专家们撰写的一些学生开展折纸活动的优秀文章,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并查阅了一些真正适合我园学生折纸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筛选。
(二)理论引领实践,科研促进探索
自课题论证开题后,在园领导的指导、支持下,课题组能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按实施计划分步进行准备,学习及研究、小结等各项工作,目前,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1.不断整合学生折纸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折纸活动是学生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讨论、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折纸活动特有的性质制定出我园开展学生折纸活动的总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开展折纸活动奠定基础。2.组织开展学生折纸活动
每周的集体教学活动小中大班学生定时开展折纸活动1-2节课,由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在选择折纸内容和制定目标上大家集体讨论研究,大家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对集体研究的上课方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方案,配班教师进行记录及影像资料的拍摄工作,各年级组用“一课多上”的形式进行研讨,每月一次总结出真正适合本年级学生折纸的目标、内容和方案,学期结束,课题组成员对各年龄段实施学生折纸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案进行再次的分析、梳理。(1)开展学生折纸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①激发折纸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是在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我们注重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折纸环境。活动室的周围、室内及走廊里的许多吊饰、墙饰,如:池塘里的小鱼、乌龟、青蛙;花丛中的蝴蝶、蜻蜓;海洋里的快艇、帆船等都是教师制作的一些折纸作品,它们色彩艳丽,造型富于变化,布局和谐美观,激发动手创作的欲望。教学时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导入主题,“兴趣是在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方法上,教师运用“猜谜语”、“念儿歌”、“讲故事”、“变魔术”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折纸兴趣。如折“小兔”时,我先让孩子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学生在猜谜的同时,加深了对“兔子”形体特征的理解,对折纸内容的学习大有益处。选择折纸内容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比如,汽车、轮船,小猫、兔子,钢琴、灯笼,使小朋友既熟悉又有造型的欲望。②提高折纸技能。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和接受要领,而且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学生学折“小船”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这句话不易理解,尽管我要求他们要把纸的两边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学生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于是教师风趣地说:“大灰狼来了,请你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有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于是,孩子们显得就非常小心,认真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并且与中心线也对齐了。时间久了,只要教师一说把大门关紧,小朋友们立刻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而且折叠得很整齐,同时,也为以后理解相关的折叠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探索折纸图示
少年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我们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看图示折纸。如:„„表示折叠线,———表示中心线,↑表示向上折,↓表示向下折,→表示向右折等等,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进一步引导学生按图示步骤折叠,为学生自主学习折纸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学生折纸活动实施途径的研究 ①集体教学中引导型师幼互动
每周的1-2节集体教学是折纸活动,教师按活动安排表进行,教 学时是进行师幼互动一种方式,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问答式的互动,也有材料操作式的互动。一次高效的师幼互动关键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如在学生学折“东南西北”时,由于折纸步骤具有重复性,有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翻转后向中心点折的技能,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师幼互动,请能力强的学生上来进行演示。
②区域游戏中合作型同伴互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折纸活动,班级区角的创设要求教师有供学生自主折纸的区域,教师们经常在区域内投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折纸作品和作品的步骤示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折纸,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形成了一种同伴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多数是由学生间的模仿而引起的,学生间互动更具有平等性,因而这种互动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同伴互动的机会,如当学生在操作过程出现困难,寻求老师的帮助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这样在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3)学生折纸与特定主题活动融合的研究
①节日性折纸。我园将学生折纸与节日文化完美整合,赋予了折纸更多的内涵,是开展折纸活动的重要途径。如元旦、国庆节、少年儿童节等孩子们动手折起了美丽的花朵、心形卡、灯笼等点缀环境、或送给妈妈、同伴。孩子在折纸中感受节日的气息,在节日氛围中潜心折纸创作。
②家庭性折纸。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利用家长座谈会、家园联系栏,介绍班级折纸特色与活动的开展情况。争取家长配合。如学习了折“百合花”,让孩子在家里教一教家长折,家长们十分支持,把自己和孩子折好的作品带来,装扮、美化教室环境;家长们还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亲子折纸比赛活动,既培养了大家的折纸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家园交流,增进亲子情感的交流。3.积极组织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组会议每月一次,分别由大组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日常学习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展示教师折纸的的创新,拓展思维方式,保证每次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能力。教研组活动每两周一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观摩,研讨交流,理论学习的多种方式,提高组员的教研水平,以及课题研究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提升阶段
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的通过教师研讨、专题讲座,观摩现场、专家讲座等方式,将学校开展折纸艺术活动融入每个研究成员的观念中,我们共同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案例、教学活动设计、照片等,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研究,形成了我园开展学生折纸活动各年龄段的系列目标与内容。
2.通过研究,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提炼出在折纸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六种教法(1)图示演示法
图示是学生学习折纸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的操作发现,学生对平面绘画提示线的图示在认别上存在一定困难,而对一些实物的观察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2)自学感知法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折纸课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教师的教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折纸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这一环节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对所需学习的新知识技能有整体印象。我们采用了学生自学感知的方法。(3)重点讲解法:
在学生通过拆折初步了解折叠步骤的基础上,对整体步骤或难点的部分,教师通过图示再进行示范讲解,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使折法更容易掌握。不论大中小班的孩子通过提示都能很直观的了解折叠的方法,效果很好。(4)巩固练习法。
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学生掌握了一种物体的折叠方法、要领后,要放手让学生多练习操作,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形成技能。
(5)个案分析法
对在折纸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对他的折纸情况有一个“作品分析记录表”对孩子的课堂学习情况和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记录评价,以便在下一次活动中有目的和重点进行指导。(6)“小老师”指导法
根据能力强弱,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意在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小老师”作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3.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1)学会思考,锻炼手的协调性
在折纸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来锻炼手,因为学生不仅要动手折,还要动脑记折纸符号,这就要学生眼、手要灵活,手、脑要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折纸作品。(2)拓展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每一种折纸,都是一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折纸时,为了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
(3)发挥想象,激发独特创造力
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可以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如:在操作活动中,风车可以变成帆船、双船、鲨鱼嘴等,学生对作品的不断探索,改变折叠方向或展开角度,就会变化出意想不到的更多新内容,这就是创造的力量。
(4)培养信心,展现协作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会折许多不同的作品时,开始对自己充满信心,宝贵的自信心有时是自己努力获得的,有时是在同伴交流中体会的,学生间的协作是在相互的探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合作精神,能促进合作双方的共同成长。(5)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品质
折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按规则地进行折。在折纸游戏中,要折出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按先后的顺序一步步地来进行,在各种各样的折纸实践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不慌不忙,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
八、反思
1、根据《学校教育纲要(试行)》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怎样在折纸活动中做好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怎样拓展折纸的表现形式与各科教学运用等还要继续深入研究的。
2、本课题侧重于行动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探究与学习仍需不断进行,而且由于我们研究水平与视野的限制,如何更好地做好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真正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还需要不断努力。
玩耍是我们的天性,课间时我们喜欢折纸飞机,然后从楼上往下飞,比谁的“飞机”飞得远。有一次我们正玩得高兴,课铃响了,“飞机”也来不及拣,横七竖八地停在了操场上,成了
白色垃圾。老师拣起一架纸飞机走进教室,告诉我们她要给我们变魔术。这架纸飞机在老师的手里一会儿变成小鸟,一会儿变成小猪、小猫„„好神奇!我们一下子被迷住了,一张简单的纸还潜藏著这麼多秘密。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双手折出漂亮的东西!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拣回了纸飞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折出了小花、小鸟、小鱼、恐龙„„好多小宝贝。
随著我们折纸的兴趣越来越浓,脑子里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折纸是谁发明的?最有造诣的折纸大师是谁?折纸对我们成长有什麼帮助?怎样才能折出更好的作品„„带著这些问题,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制定了探究方案。经过探究我们对折纸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折纸的歷史
折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是折纸的故乡。《二十五史•新唐史》记载,唐代士兵穿的盔甲、鎧甲有的就是纸做的。“劈纸為甲”,在鎧甲里夹树皮、棉絮,折纸就已经有了实践的应用。
现藏於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出土於敦煌石窟的两朵折叠纸花,应该是至今发现的世上最早的折纸作品,八瓣花朵和花蕊,工艺之精妙,就是现在都难以為继。不过,据我们调查,折纸的发扬光大并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祖国的造纸术传到日本后,折纸在日本很快兴起并且被广泛运用到了佛教礼仪当中。在室钉幕府时期,纸成為廉价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妈妈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於祭祀。折纸逐渐成為一门艺术,一直流行到今天。
折纸的现状
在日本、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美国等国都有国际折纸协会区域机构。比如英国有折纸协会,美国有折纸中心联谊会,而且美国每年还会组织世界少年儿童折纸大赛。目前世界顶级折纸大师大多数都是外国人。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折纸水平确实远远超过了
折纸的故乡。伴随著祖国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艺术——折纸已开始受到重视:在香港有香港折纸学会;上海有“上海摺纸俱乐部”;在广州也成立了“纸天堂折纸协会”。现在,我国好多学校还开设了折纸手工课,国内最权威的、唯一的中央一级艺术教育社团—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也开始把折纸艺术列為竞赛项目别小看这些折纸符号,他们就是折出漂亮作品的指挥棒,只有懂得他们所表示的意思,我们才能一步一步折叠出我们想要的作品来。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获得简单的折纸技能。
2、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地有效指导,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折纸的方法,积极尝试并运用折纸艺术来表达和表现生活中的物品,逐步提高手眼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体验表达表现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具有初步的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二)研究内容
有效折纸教学方法的研究。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三)研究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了调查统计法、课堂实践法、课后反思记录法,个体分析法等,通过不同的记录将整个研究过程一一呈现出来。
(四)步骤与过程
本课题是2011年4月申报,由市教科所批复的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整个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1、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成立课题小组,开展讨论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认真分析折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收集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及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5月— 2011年11月)
通过探讨活动设计方案、课堂教学情况分析,逐步探索适宜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方法,重点对图示法在折纸教学中有效运用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并针对少年儿童在折纸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进一步探索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通过研究,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折纸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活动中掌握丰富的技能知识,促进手部肌肉群的发展。
3、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第二篇:折纸艺术课题(精选)
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折纸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折纸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它源于中国,并长期在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折纸简单易行,变化多样,花费甚少,收益甚大。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小手,经过折、叠、翻、拉等手法,瞬间就把一张张薄纸,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漂亮的房子,一件件漂亮的玩具。在这项创造性的劳动中,活跃了孩子们的生活,训练了孩子们的眼和手,刺激了孩子们的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在摆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使孩子们从中锻炼提高,成长进步。
(二)、我园折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折纸教学中教师大部分还是以技能的训练为主,教学形式以灌输式居多,常采用分步示范、幼儿跟学的方法,幼儿往往不能争先只能紧跟,不能有所创新只能重复教师动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幼儿动手操作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教学目标难以完成,严重影响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培养幼儿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激发幼儿情趣呢?针对我园教学中的薄弱点,我们选择了“幼儿园折纸教学的方法研究”作为课题内容,希望通过认真、细致的探究,进一步提高我园的折纸教学质量和水平,形成我园的特色。
(三)课题研究是我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迫切的需要。我园这几年各个方面进步提高的速度很快,但是教学、科研方面的基础还不够,教师专业成长的任务较为紧迫,需要通过课题研究将大家组织起来,增加学习、研究讨论和实践的机会,为我园教师提高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发展的平台。
二、课题界定
折纸: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它是以自然形象和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通过动手对纸张的手工折叠等操作进行摹拟,折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
折纸教学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折纸艺术活动,它不仅可以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培养他们按步骤有顺序地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三、理论的支撑
(1)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采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而幼儿通过玩纸,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上”。折纸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幼儿的智慧,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地、自觉地、建构的实践。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动学习者。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形成我园的园本特色。2.通过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幼儿能掌握简单的折纸技能,增强幼儿的审美创造力、想象力、及合作能力。
3.通过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促进科研兴园。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幼儿园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文献分析与整理的研究 主要梳理幼儿折纸的有关知识及技巧,整理分析适合幼儿的相关折纸活动。
(2)探索适宜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3)研究图示法在折纸教学中的有效运用。(4)开展折纸艺术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好动,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是要适宜幼儿,教学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折纸教学前要开动脑子,将同种折法的内容放在一起教,这样便于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幼儿更好、更快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2014.1-2014.7)
成立课题小组,开展讨论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认真分析折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及方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4.9-2015.1)
通过探讨活动设计方案、课堂教学情况分析,逐步探索适宜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方法,重点对不同类型的图示法在折纸教学中有效运用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儿童在折纸活动中的学习策略、表现策略,进一步探索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通过研究,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折纸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活动中掌握丰富的技能知识,促进手部肌肉群的发展。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5.3-2015.7)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的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购买了相关的书籍和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证。
九、预计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论文。
2、折纸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反思资料集。
3、折纸教学活动实录,进行教学活动观摩,汇报教学成果。
4、教学活动经验交流。
十、课题组成员:孙成芝 杨明红 许成菊
课题负责人:李振灵
开展折纸艺术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能为学生做些什么?我们的课堂为学生带来了什么?这是在提出本课题之前常常会思考的问题。作为手工艺术课的老师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任务有哪些?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的教育要从孩子的一生来考虑,让教育回归到教育原点,回归到学生自身的发展上,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近几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界一直在关心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发生着积极的变化,现代教学观初步确立,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到教学进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市教科研中心及河东区教研室先后提出“三五X教学策略”和创建“活而有效”课堂的课改指导意见。这使我们的课堂显现出了活力,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舞台,让“学生不再是仅仅具有道德知识的人而是有道德的人”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让我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需要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
二、教育现状及困惑
1.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重视传递,忽视生成。教师包办过多,指导过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师在无意识之中成为课堂讨论的主宰,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落实,教学具有单向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率低下。
3.关课堂通常处于少数学生和教师的控制中,关注的学生范围有限,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得不到尊重和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课程理念 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动手动脑,使他们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理念二:要面向生活实际,以生活为基础,服务于人的生命成长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动手能力发展的规律。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究竟是什么?我阐述了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以为第一大任务是育人,包括培养高尚的人格、独立思考、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公民的权利观、职责观和义务观,从而使教育不仅具有个体的人生意义,并深具人类意义。第二大任务是培养人认识自然和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第三大任务才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包括课堂活力现状分析,教学设计环节对活力课堂的影响、活力课堂要素分析,师生在活力课堂中的作用,活力课堂的导入研究,活力课堂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活力课堂,体验、感悟式教学的操作方法及运用技巧,全员参与,关注全员的方式方法研究等。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力张扬的舞台。学生不在是束手束脚的被动的观众,而是课堂的主角,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观点在交流中丰富,完善,思维在碰撞中闪现灵光;课堂不在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皆有参与权,人人皆有存在感和满足感。
2.体验、感悟中实现三维目标。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对于而言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我们的第一目标。知识、观点的获得在鲜活的体验、感悟中生成,拒绝简单说教、耳提面命。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原因分析法。结合自身的教育实际、现状、困惑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
2.经验总结法。在科学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研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研究提高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反思时,不但要反思案例本身,还要反思研究过程,更要反思研究结果。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反思”这个过程,才能使案例研究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经验总结除了自行开展之外,更要注重经验交流、学习、丰富和发展。
3.问卷调查法。针对学生希望的课堂设计调查问卷,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效果。
4.理论学习法。通学习教育著作,教育理论来提升教育认识,指导教育实践。
七、时间安排及任务分工
课题研究期为二年,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 1.理论学习和资料准备。
2.初步探索:研究孩子的的现状,原因、教学方式。参与者:李振灵 3.做好阶段总结。
(二)探索阶段(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
1.深入开展“折纸艺术活动”的现状,原因、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实践探究。
2.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做好经验总结。
3.收集折纸艺术活动的优化过程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促进教师提高。
4.在研究后期对对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再次进行评估,以作比较。
5.形成阶段总结。
(三)观点验证、形成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 1.对上一阶段形成的观点进行验证、整合。
2.影响“折纸艺术活动”的综合因素进行整合,形成初稿提纲。
(四)总结阶段(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2.对研究报告进行修订、整理,形成定稿。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研究人员系一线教师,从教以来寓教于思,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领教学,为研究开展提供了实践平台。
2.良好的研究氛围。市教科研中心及河东区教研室先后提出“三五X教学策略”和创建“活而有效”课堂的课改指导意见,并为全力打造“活而有效”课堂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鲜活的教育理念,扎实的集体备课、优质的课堂观摩、实效的理论学习研讨,频繁的外出学习造就了临沂汤河中学孜孜追寻教育规律的良好教研氛围。
九、参考文献:
[1] 叶 澜: 革的深化》
[2] 黄克剑: [3] 王宏甲: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回归生命化的教育》 《新教育风暴》 开展折纸艺术研究
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014.3
一、计划安排: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阶段教学完成后,应作出阶段小结,整理整个阶段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设计、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动手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
二、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李振灵)
2、布臵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李振灵)
3、课题组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孙成芝)三月份:
1、各课题组上交子课题组工作计划,新课题组上交开题报告及计划。(负责:李振灵)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课堂教学反馈内容。(负责:孙成芝)
四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课题组)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孙成芝)
3、学生动手情况调查。(负责:孙成芝)五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臵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李振灵)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课题组)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课题组)六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孙成芝)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李振灵)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负责:李振灵)
折纸教学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叠小鸟。
2、积极参与折纸活动,体验折纸的乐趣。
3、简单了解小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 教学难点:折叠小鸟 教学设计:
一、,以民间传统游戏“甩响炮”导入,引导幼儿学习嵌折方法,为折小鸟嘴巴和尾巴奠定基础,同时体验折纸的乐趣。
方法:将长方形的纸先对折,然后右手或左手捏住纸的一端,用嵌折的方法完成响炮的制作,并用手向空中或者下面用力一甩,发出“啪”的声响。
二、,通过课件展示,简单了解小鸟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重点引导小鸟折纸的突出部位嘴巴、翅膀、尾巴。为幼儿折纸做好铺垫。
三、创设情景小鸟乐园,展示范例立体小鸟,激发幼儿折纸兴趣。
四、观看折纸过程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折纸的步骤,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折小鸟。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能力稍差的幼儿,给予适时、适当的支持。
五、根据步骤图,教师演示小鸟的折法,引导幼儿完成小鸟的创作。
六、幼儿作品展示。相互欣赏折出的小鸟,并将作品粘贴在一张画有大鸟的图画上,体验折纸的乐趣,共同感受成功的快乐。
折纸教学课实践后的教学思考
通过对折纸活动的研究,经过一番充分的准备,给幼儿们上了一节折纸课,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折纸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而素质教育也提出了“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折纸能力,提高幼儿表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目标。
我们以往教小朋友折纸,往往都是老师折一步,小朋友学一步。小朋友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仿,缺乏参与活动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学期,我们班的特色是纸艺活动,我们就从折纸开始入手。
首先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而古代的“孟母三迁”也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环境上,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让幼儿多参观一些折纸作品,从而对折纸的特点及色彩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当孩子对折纸有了一定认识以后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心情好了,作什么事就等于先成功了一半。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就很重要了,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同时老师要用赏识的教育来肯定孩子的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
此外,在材料上,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色彩鲜艳的纸和图例。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学习看图例折纸的机会。
要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折叠方法。《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的原则。在幼儿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们常提供一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如:学习折双三角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宝塔,皮球、兔子等图例,使幼儿得以巩固。要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由于每个幼儿的折纸水平不同。在目标、方法、及其使用上灵活对待。我们确立了三个发展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折纸。(2)幼儿学看范例,在拆拆折折的过程中,进行折纸。(3)幼儿独立看图例折纸。在方法上,我们也采用了集中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在区域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独立克服困难完成作品,而且作品要工整、美观。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由其他小朋友互相帮助,或由教师引导、示范、个别指导,或取一范例,让其拆开再学折等方法。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要注重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我们注重引导幼儿将折好的物体变成另一物体,如:将折好的衣服变成裤子、桌子等,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幼儿要有正确的评价,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随着折纸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培养幼儿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的评价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评价的积极性,善于抓住引导幼儿掌握良好的活动规则的好时机,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幼儿展开讨论,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来提高规则意识。鼓励幼儿共同商量,从多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鼓励幼儿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为下次活动做出明智的导向,发挥折纸活动的魅力。
幼儿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谁才是活动的主人?我觉得我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去倾听,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愿意先接受什么,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孩子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折纸艺术》课题阶段性总结
折纸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它源于中国,并长期在中国的土地上广为流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折纸简单易行,变化多样,花费甚少,收益甚大。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小手,经过折、叠、翻、拉等手法,瞬间就把一张张薄纸,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漂亮的房子,一件件漂亮的玩具。在这项创造性的劳动中,活跃了孩子们的生活,训练了孩子们的眼和手,刺激了孩子们的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在摆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纸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了孩子的智慧和能力,使孩子们从中锻炼提高,成长进步。
《折纸艺术》课题实验自2014年3月开始准备,并进行实施研究,在这3个多的时间里,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下面就课题的研究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小组,开展讨论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认真分析折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讨论研究策略及方案。
2.收集了关于折纸活动的很多案例。通过开展以上的学习,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老师。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折纸艺术》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了解幼儿园孩子对折纸的操作机兴趣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兴趣爱好,为开展《折纸艺术》在幼儿中的开展奠定基础。
2、定期组织教研组老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
3、实施时,根据调查资料,我们每2周进行一次集体同备一节课,在集体备课中研讨怎样在幼儿园开展折纸活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课题实施的这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各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调查了解,根据难易程度,确定授课的实际内容,大力开展折纸的研讨课。其中,有陈景云老师执教的《美丽的纸风车》,冯步文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小企鹅》,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一个突出”(突出幼儿是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活动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探讨折纸艺术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教师的策略和方法,改进活动模式,提高活动效果。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效,积累心得体会,写好教学经验文章。
5、课题组教师根据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讨,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说思路、谈反思,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习,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折纸艺术》课题的探究促进了我们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这几个月来,我多数老师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充电,老师们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探索出了适宜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在折纸活动用科学、有效地教学方法,通过简单、方便的纸张资源,在孩子的动手操作中促进他们小肌肉群的发展,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显,孩子们的学习自主性明显提高,主体是凸现的,个性是明显的,创新意识是勃发的;教师的活动也就成为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然实现的过程。
四、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教师对折纸教学策略和折纸艺术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幼儿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以上是我们组在开展《折纸艺术》课题以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开展折纸艺术的研究 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014.9
一、计划安排: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阶段教学完成后,应作出阶段小结,整理整个阶段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设计、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动手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次公开课。
二、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李振灵)
2、布臵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李振灵)
3、课题组组讨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的可取与否,达成共识。(负责:李振灵)
4、课题组成员继续进行课题研究,争取获得新的成就。十月份:
1、课题组成员通过平时的课堂深化课题任务。(负责:李振灵)
2、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反馈课堂教学内容。(负责:李振灵)
十一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课题组)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孙成芝)
3、学生动手情况调查。(负责:孙成芝)十二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臵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李振灵)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课题组)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课题组)一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李振灵)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孙成芝)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负责:李振灵)
开展折纸艺术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2013.12
在本阶段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主要引导小朋友们创造性的学习折纸的技能,教授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折纸技能。因此制订折纸计划时,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逐渐提高折纸技能和审美观。在折纸活动中,我们教给折纸的基本方法,同时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需要掌握折纸的技能包括:目测折直线、曲线、等方法,而每一种又备有由易到难的多个层次,可供不同水平的自选,其难度的增加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可在多次重复中得到提高。但无论是成人或是,技能的熟悉、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成的,尤其是,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的方式。刚开始实施折纸教学的幼儿,对于折纸,只会无目的地随意把一张纸进行操作,这时去要求他们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显然是不符合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
例如:本阶段要求掌握的技能是目测折直线。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及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和辨别左右的方位能力,在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对折纸的技巧有了初步的经验。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因此我们选择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作为折纸内容。于是我们让幼儿逐渐地由无目的、无意识地折转入有目的地折纸。目测折直线的教学以示范讲解法为主。此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法,通过教师用比大三、四倍的示范纸,准确熟练的示范和讲述,让每位都看清折纸的方法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示范步骤、内容等设题提问,从中使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迎刃而解,又减少了个别辅导的负担。这种方法较适合在不同年龄段系列折纸教学中使用,在开展某一系列新授课时用此方法效果较好。
建立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观察记录和活动个案。本课题本着对动手能力 “心中有数”的目的,通过观察、记录,依据实际发展水平,调整阶段目标、组织正式和非正式活动,使动手能力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位身上。活动后以参与兴趣、教师指导、技能掌握情况、创作作品为依据,观察每个在活动中的发展状况,做好记录。并以图表形式进行表示,文字归纳分析。教师的分析可以是针对个别的,也可以是针对小组的。在观察、了解、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改进、指导形式等作适当调整。另外从观察记录表中,还可以看出参与活动的情况,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引导参与活动,依据教师所教授的方法操作的效果。对于不成功的,教师采用鼓励和引导 讨论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帮助其思考,促进他们进一步参与活动。建立活动的个案
通过对在活动中行为、语言、表情,以及教师指导都如实的用文字记述,对在活动的典型事例形成个案,为教师更好地总结、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更有利于教师从从实际出发调整活动、创设更适宜发展的环境。通过对的即时观察与记录,根据每个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与发展差异,教师作进一步的指导与分析,从而帮助每个得以最大的发展。
同时,我们发现折纸作品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趣味操作中,不仅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第三篇:折纸教案
课题:主题1——探寻一“折纸” 教学目标:
在折纸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折纸活动及用辅助材料表现具体内容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多让学生观察、讨论,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学生的进步要以鼓励的正面态度对待,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她们对手工课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内容丰富,是经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不断创造而流传下来的。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让我们一起在折纸活动中发掘优秀的世界民族传统文化吧!
1.通过欣赏了解折纸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对手工活动的兴趣。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折纸的器材准和基本技法。3.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折纸的基本技法(实际操作)教学方法:1.分组法 2.演示法 3.讲解法 4.指导法 教学工具及物品:1.各类纸张若干 2.剪刀 3.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折纸作品展示。1.成品折纸展示。(见ppt)2.学生作品展示。(见ppt)
一、关于折纸的介绍 1.折纸发展的相关知识 【教师讲解】
折纸起源于中国,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就逐渐出现了折纸艺术,但将折纸艺术发扬光大的却是日本。最初,折纸被用于日本贵族阶级的各项仪式中。公元1200 年左右,日本出现了较复杂的纸模型。当时的日本武士中流行一种礼仪——互相交换自己的刀和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来证明友谊。到了室町幕府时期,纸普及之后,折纸开始在民间盛行。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到来时,母亲们会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欧洲也有着悠久的折纸传统。8 世纪,阿拉伯人将几何原理运用到折纸中,并利用折纸来研究几何学,首次将折纸同数学相结合,欧洲人就是在那时从阿拉伯人那儿学到了折纸技艺。现在,全世界的折纸爱好者们已经将折纸作为一种智力上的追求,一项很有创作难度的训练。折纸艺术的形式不断被开拓创新,其复杂性也在不断挑战人们的极限。
【举例】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龙神”
日本人神谷哲史以极其精湛的技艺制作出了世界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龙神”。这个叫做神谷哲史的日本人所有的作品都是用一张纸完成,而且每一个工艺都及其复杂,史上最复杂的折纸作品就是说的他的“龙神”。龙神是他用一张2m*2m的白纸完成。2.折纸的概念: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用一至数张纸折叠成各种模仿动物、植物、实物或抽象的模型。折纸模型除了可供赏玩之外,亦可充当教育及治疗工具。3.折纸的特点:
a.材料易得。b.造型丰富。c.应用性强。d.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4.折纸的分类
(1)色彩各异的“折纸”
色彩丰富,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折纸并不仅仅限于单色或者双色,根据所需要表达的事物本身,可以使用色彩丰富的材料进行折纸。(2)双面彩色的“折纸”
种类包括双面均为单色或一面花色一面单色。制作箱形物极为方便。很多纸都是采用的双面双色,这也给我们进行立体事物的创造提供了很好的表现原材料。(3)带晕色的“折纸”
折牵牛花及仓鼠时不可缺少的材料。晕色的“折纸”能在光线上提供更多的立体感,从而增加对人感官上的刺激。(4)网眼类的“折纸”
用纤维织成的布类折纸,性能与纸相同。但是所表现出来的质地上感受和传统的纸质是有明显区别的,往往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5)具有金属光泽的“折纸”
金银等箔片类折纸所有易皱难折的缺点,但是正是由于其可塑性强的特点,再加上所产生的“光线”反射和折射效果,颇受孩子们的喜欢。(6)印刷质感的“折纸”
市场上的品种极为丰富,使用方法自由随意。
三、折纸的器材准备
【教师讲解】 1.材料准备
折纸的纸张种类繁多,有双色纸、纹理纸、金属纸、铂纸、不透明纸、发光纸、和纸、花纹纸等,这些纸张我们在文具店、礼品店都可以买到。在生活中有一些纸张随处可见,我们也可以利用它们来完成折纸作品,比如打印纸、餐巾纸、墙纸、包装纸、纸币等。
2.工具准备
折纸作品完成后,我们可以用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在作品上添加图案、表情、背景等,增加作品的丰富度,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有些折纸创作会用到剪刀,所以需要准备一把圆头剪刀。胶水可以进行粘贴,也是折纸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折纸基本技法(图例见ppt)
(一)认识折纸的基本符号
(二)学会折纸的基本技法
1.对边折
取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将相对的两边对齐折叠,形成一个长方形。2.对角折
取一张正方形的纸,将相对的两个角对齐折叠,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3.双正方形折
将正方形纸两次对边折后打开,再对角折成三角形,纸翻过来,捏住对角线,两对角向内收合折叠,即形成双正方形。
4.双三角形折 将正方形纸两次对角折后打开,再对边折成长方形,将纸翻过来,捏住对折线向内收合,沿折线按压,使折线内陷,即形成双三角形。
5.集中一角折
根据对角线或对边折的中心线集中在一个角或一条边上折。6.四角对角折
将正方形纸两次对边折后形成两条相交的中心线,中心线相交的一点为中心点。将四角对准中心点,四角相邻的两边对齐中心线抹平折叠,成一小正方形。
7.组合折
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纸,先分别折出相同的或不同的几个部分,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五、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指导要领
(一)培养幼儿折纸的兴趣
1.折纸与绘画相结合 2.折纸与环境布置相结合
此外,幼儿的折纸作品还可以用作节目道具或者玩具等。将折纸与其他活动结合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能增加他们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掌握基本技能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幼儿注意以下几点:
1.做折痕时,用手指尖在折叠处来回划几次,这样折痕会非常明显; 2.在折叠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对齐、压平,否则作品往往会不对称或者不协调; 3.开始时可以让幼儿用一些比较大的白纸练习,熟练之后可以用幼儿喜爱的、小一点的漂亮纸张进行制作。
(三)探索有效的演示和讲解方法
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在演示的时候需要准备比幼儿所使用的纸张大2~3 倍的纸张,并且要色彩鲜艳,保证每名幼儿都能够观察清楚。
2.分步骤领折,即将讲解演示的第一步范例固定在黑板上,接着开始演示第二步,并将第二步也固定在黑板上,以此类推,直至作品完成。
3.边画图边讲解,即教师将折纸的步骤用图形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边看边听,有助于对折线、箭头等符号的理解。
4.恢复原形法,即引导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然后根据折痕的提示折回原形,这些折痕为折纸的再造提供了参考依据,降低了活动难度。
(四)鼓励幼儿独自完成作品
(五)中肯的评价是折纸活动的关键
六、课堂练习(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个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方案。
2.完成后各组在班级内进行案例展示,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并做好评价记录。
七、活动延伸:
根据评价记录进一步思考并修改方案,修改完毕后将方案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共享。
八、课后作业:
收集身边的废旧纸张,进行有创意的折纸活动,优秀的作品将被选送到幼儿园进行展示或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教玩具。
第四篇:小青蛙 折纸教案
小青蛙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体会手的作用;
2、培养学生爱动手、爱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手为基本工具学习折小青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卡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说个字谜让你们猜猜:有种小动物,爱穿绿衣裳,喜欢呱呱呱,帮忙捉害虫。是什么呢?
【生回答:青蛙】
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小青蛙。【教师出示青蛙】
二、学折小青蛙:
1、师示范,生跟学:
师:同学们,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出这条帮助捉害虫的青蛙吧。
1、用正方形纸折出双三角;
2、两边的角对折,压出折痕 ;
3、两边的角的斜边对着中间的折痕折;
4、翻过来,把下边的两个小角向左右两边斜着折一下,折出小青蛙的后腿;
5、两边的角向上对着中间折痕折;
6、两边的角对着下边的斜边折一次;
7、两边的角对着上边的斜边折一次,这是小青蛙的前肢;
8、翻过来,画上眼睛,完成!
【老师根据学生学做的情况,相应进行纠正,帮助】
2、生自行完成:
师:同学们,下面就考考你们的动手能力了。遇到不会的步骤,可以举手提问。
3、了解完成情况,请“小老师” 帮忙: 师:哪些小朋友已经会了? 看来有些小朋友真聪明呀。
那就请会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教一教其他同学吧。
三、评选“最佳能手”:
师:小朋友们都会折了吧。那就请你们发挥折出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吧。不要忘记给青蛙的眼睛哦。我们来选出一位“最佳能手”。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会折小青蛙了。不过你们一定要记住:青蛙是益虫,我们一定要爱护它。
第五篇:小课题参考课题
山王庄中心小学小课题选题参考目录 参考课题:
1、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2、班干部的培养
3、提高学生规范书写能力的实践性研究
4、课堂激励性评价方法研究
5、提高“天天清”效果实践性研究
6、高效“周清”的实践性研究
7、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性研究
8、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实践性研究
9、数学错题永不再错的实践性研究
10、提高学生语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11、提高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研究
12、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性研究
13、微课程与学科教学
14、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研究
15、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研究
16、班级礼仪教育的实践性研究
17、打造良好班风(学风)的实践性研究
18、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19、转化问题学生的实践性研究
20、后进生的特长培养研究
(可以根据班情、学情自定课题,根据课题研究领域最多邀请2人参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