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对于《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为什么要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 大纲:
一、什么是作文的教学资源
二、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作用
三、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意义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更怕教作文。这可以从热闹非凡的各类公开课中看出。但凡开课,绝大多数都是阅读教学,作文公开教学寥寥无几。原因是什么呢?说到底,教师怕上作文公开课,只不过是因为教师手中可供参考学习的作文教学资料不多,教师怕自己平淡的指导引不起课堂的精彩。
目前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套袭、虚假、僵化等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教作文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种问题归结到一个根本点,就是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应付的应试训练,一遇到作文教学,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教师无话可讲。作文教学也就成为所有老师最头痛的大难题。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众多的先行者早已累积了大量的经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关于写作,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更多的同行投身其中开始探讨这一问题,对它进行思考。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资源呢?
一、什么是作文教学资源
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今有“大语文教育观”之说,说的都是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语文与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事物。关于写作,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命题,倡导“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不要膜拜在语文课本之下,将课本与生活隔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隔离。要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要架起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桥梁。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源远流长,同样可以适用于作文教学上。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十分重视抓住周围世界中的一切机遇进行习作训练,例如班里转来新同学,他就让孩子们写《欢迎新同学》,班里转走同学,他就组织大家写《送别》,通过一次“认识苹果”的主题活动,可以进行四、五次说写的训练„„可以看出,于永正老师已经具备了比较自觉的开发作文教学资源的意识。另外,国内的各种作文教学流派,例如素描作文、活动作文、探究作文、童话体作文、情境作文„„,都为作文资源的创意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网络„„自然风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不仅提出“语文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还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外延: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语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教师要在课程资源上有新的视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要重视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而且要重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作用
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很少有人提及,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
写作文要解决的无非是两个问题:有东西写,能写出来,两者缺一不可,而有东西写是能写出来的前提。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材中每学期的作文练习总是紧扣课本,一方面教材中一学期不到十次的习作训练远远不够,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孩子们的题材缺乏新意、情趣和亲切感,小学三至六年级的作文一直围绕着看图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等几大模块来写的,所以“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一次有趣的活动”、“记一个你熟悉的人”、“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人”成了常见的作文题目,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题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往往无话可说,只能用假话、空话、套话来完成任务,而真话、实话、心里话却很少落笔。再加上教师们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资源,孩子们又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个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写起作文来自然笔头生涩,也就难怪产生惧怕心理了。
显然,把教科书当作圣经一样来解读、是陈旧的、过时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孩子们写放胆文,要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减少束缚,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很有道理的。问题在于,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能写什么。即使身边发生了一些值得写、值得表达的东西,他们也常常视若无睹,因为他们缺乏的是留心生活的习惯,缺乏的是捕捉素材的能力。
所以,我一直认为作文教学是贴近学生、关注现实的,作文素材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整、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得来的,更重要的是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只有这样形成个性化而有创意的作文。而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们一起或者是引导孩子们去有效地有创意的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周围世界的一切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语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作文资源。
要让孩子们写放胆文,要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减少束缚,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有一次写关于春天的文章,孩子们们平常没有对身边的事物细心观察,只知道春天就是绿色的柳树垂下枝条、燕子归来、百花盛开、小草发芽这些课本中提到的老掉牙的东西,而且是千篇一律、了无新意,无话可说,在作文教学时,我将孩子们带到学校的操场上,那里有两个大花园,虽然那天天气还有一丝寒意,花园里的花也不是特别的繁茂,甚至还有一些冬天过后的枯枝残叶。可是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他们在操场上尽情的玩,尽情的观察,尽情的嬉笑谈天,有围坐一起讨论的,有躲在花园里抓虫子玩的,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二十分钟后,他们个个满载的回到教室,思如泉涌,把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色、感受到的快乐描写得淋漓尽致。虽然有的才只有寥寥的几句话,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真实的境界,这样真实而又独特的体验,不仅让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写的还都是真话,实话,不仅使学生欣赏到了美,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了对生命的热爱。由此可见,只有大胆地开放教材,才能使我们开放的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才能使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因这些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活色生香,离学生的生活无限接近,因此特别容易使孩子们产生真实感,不至于一写作文就只是“我在马路上见到了钱包”“我扶了老奶奶过马路”,从而能够使留心生活、捕捉素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乐趣。
三、开发和利用作文教学资源有什么意义
提出了“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研究课题,这是一种继承与创新,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生活中构建起个性化的语文资源体系。
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实施新课改后,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了,他们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结果,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新的情况,一些教师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驾御课堂。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没有把学生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1、善于利用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让学生调查、收集、积累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学通讯2003-7-8》教学例谈栏目有一篇《开采积累——作文教学的不尽源泉》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写作教学,通过“引——仿——散——探——变——创”七种方法,引导学生开采已有的积累,进行作文教学,是很值得效仿的作法。
2、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等。学生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千差万别。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和独特体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这些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遇到。这里有一个事例:有一次我以“月亮”为主题讲作文时,正在播放杨利伟的太空生活时,一位同学突然问道说:“老师,为什么这些人在太空不走路呢?”还有人问说:“为什么不把衣服脱掉呢?”当时我正回答说是因为太空中没有地心引力,脱了人就不能正常呼吸时,忽然话题一转,就让孩子们自己想想看假如说将来人来要移居太空,住到月球的话,会怎么样生活?孩子们一下兴奋起来,有的说到时候所有的人生活在月球上就象鱼儿在水中游一样,有的说要把月球拿个玻璃罩子罩起来,整个气氛活跃起来,每个人都畅想了自己梦想中未来的生活,其实这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既维护了众多参与作品“创作”的学生的情感,又能减轻自身“喋喋不休”的负担,和乐而不为。
——新课程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善待生命、理解生命基础上的。教师此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一“资源”,和学生一道努力构建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体验和生活境遇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就富有生命力了。
四、教学琐事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 实践中那些烦琐的、磨人的事情因难登“大雅之堂”而被忽略不计。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琐事构成了教师一天活动的不小的比例,所耗时间与精力决不亚于正规课堂进行。因此,我认为如果能把握好这些琐事,掌握好度,它不仅不会磨掉我们的精力,而且会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契机。
语文教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琐事值得我们去开掘。例如:班内一名女生,不管上哪一门课上都参与不够积极,即使在小组活动中也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有同学反映她朗读课文非常好,于是在下课后与她靠近乎:“你平时都看些什么课外书啊?如果你能课后多看书,经常大声练习朗读,你也会像那些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一样出色的!”就是这两句极为简单的交流,便起了不小的效果。在一次讲作文时,要求同学自己上讲台来讲一个故事时,她上来讲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大家热烈鼓掌。她在接下来做这次作文时,将这个故事写了进去,写的非常出色。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积极开发语文资源的同时,要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形成自己的作文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周围的一切能利用上的作文材料(语文资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有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行动,教室是实验室,社会是大课堂。当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拥抱生活使,相信作文再不会成为所有语文老师和学生避之唯恐不及的噩梦来源。
第二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
生:老师,我看我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斤就是千克吗?
师:这位同学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区域,都习惯用“斤”作计量单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要学生“掂一掂”、“称一称”去感知1千克物体有多重,但学生还是觉得抽象。当把“千克”与他们生活中很熟悉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再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6个鸡蛋大约1千克,8个苹果大约1千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正是积极捕捉信了学生的这一意外,充分用了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才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第三篇:b6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思考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程开发意识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动力储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不是现成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把自己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利用语文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内容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的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地方和场所(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网络资源等)。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重要工作,作为课程资源开发重要力量的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笔者认为要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语文教学资源:
一、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里的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宣传长廊以及校园环境是教学资源中最直接、最显现的资源。正因为它的方便、快捷,所以应充分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内资源活起来。
1、教室——校内课程资源的中心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我们要着力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如教室里的队角、特色角、抬头标语要焕然一新;图书架上要摆放着各种图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利用学校闭路电视系统,为学生定期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以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也可从学校音像馆租借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教育碟片来辅助教学。同样,教室里的生物角、饲养角、展示角和黑板报等一起构成了室内动态知识源。
2、图书馆——小型校内课程资源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图书馆藏着大量的图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医疗卫生、环境科学、少儿百科,斟称校内课程资源库。这里面也同样有和语文知识内容相关的图书。我校图书馆现存书六万多册,对每本书进行电子编号、分类存放。同时,每个班开设图书阅读课,通过图书阅读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学校图书馆为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凭图书借阅证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为了检测学生的阅读
效果,学校定期组织各种阅读知识竞赛,如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少儿百科知识竞赛等。
3、校园环境——课程资源中的“活教材”
校园环境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显现的校园景点、设备设施,又包括隐性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那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逼真的假山,研究性学习版面、专题性学生网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都可以视为语文教学资源来开采、挖掘、利用。例如:很多学生在参与校园文体活动之后,他们便有了写作素材。以“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题的佳作不断,这充分说明了校园活动也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外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广泛的社会资源以及诸如乡土资源在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说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极其丰富。但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这些资源不可能全部被吸收利用。因此,结合学生乡土实际对资源进行选择性的利用成了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关键。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感情。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目的性观察:观察早晨的镇上有哪些人物?有哪些景象?发生了哪些事?(并要求各选择一个侧重点进行观察)。上语文课时,由于学生有了素材积累,他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交流,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交流自己对此的感想„„真所谓畅所欲言、不绝。课堂教学收到的良好的效果。这位老师充分挖掘校外课程资源,并且及时把它和课堂教学中的书本知识相结合。恐怕学生在这节课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简单、机械的书本知识吧!
2、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电脑多媒体对人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之物。它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它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网络资源的开发更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例如:某位老师在执教《秦兵马俑》时,就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图片功能、数据功能、交互功能组织教学。①让学生检索与秦兵马俑有关的文章、图片、信息;②让学生交流汇报(包括信息搜索的方法、途径、网址„„);③教师总结,进行激励性评价,师生资源共享;④布置操作作业(利用电脑上的文字编辑功能给每一幅图片配上简要说明或根据课文的文本信息配以相关的图片)教师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课堂上更注意信息技能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3、电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资源。电视节目中有很多丰富生动的材料,动画片中惊险奇遇的情节,形象化的角色设计,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新闻节目中的国内外大事,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熏陶了孩子爱国情感;《人与自然》栏目中对自然界奇禽异兽的生活习性和生动地解说;《科技博览》的科技知识介绍,形象直观的讲解,都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资源。教学中,教师把课文学习与一些电视节目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结合课文指导训练学生看电视当成家庭作业,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录制的电视节目,通过视觉画面的刺激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通过对情节的理解,对细节的感悟,对景色的赏析,对时事的评点行装形式,有效地与文体结合起来,“观”中促读、读中促悟、悟中促写,更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因为电视作为媒体,它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象,语言形象生动,对孩子来说最具吸引力。在教学《我也是普通一兵》一文后,推荐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中《永远的丰碑》栏目,引导学生认识众多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作,并加以积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升华了情感。教学《军神》时播放电视剧《长征》第17集,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教学《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三国小故事时,播放充满千古豪迈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流水》,把学生引入情景,结束时,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即《三国演义》卷首词《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加以背诵,了解到《三国演义》的思想精华。所以说,电视节目,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加以收集,进行必要的剪辑,甚至整合,就会成为教学中的新颖的课程教学资源。我在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祖**亲》结束时,有这样一个片段:播放“神舟号”升天和杨利伟顺利返回地面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场景你想说些什么?
生:杨利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师:你为什么骄傲?
生:这标志着我国日益强大,外国人再也不敢对我们中国虎视眈眈了。更何况我们也是中国人。
师:那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为什么却被毁了?
生:那是我国政府无能,任人宰割。
师:这两件事之间有联系吗?
生:一个国家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
可见,是场景点燃了他们的民族之情,教师通过对比,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促进了对文本理解,悟出了文本的社会意义。
新课程为我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只要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走近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思考
学科:语文
姓名:仲健
电话:0518—6711021
邮编:222121
单位:赣榆县厉庄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如何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针对我们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途径。
一、学生资源的内涵。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学生资源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待开发性、多样性、人为命定性、难以复制性等特点。
二、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依据。
(一)主体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否利用学生这种教学资源。
(二)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要根据各种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构建。
三、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一)开发利用学生个体资源。
1、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许多经历可以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资源来利用。课本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有价值。
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学生有学习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
3、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可以被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是可供学生共享的,更可以让学生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使我们的教学能锦上添花。
4、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从典型错误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说出来从而让大家发现其思维的障碍点,教师加以及时的点拨,并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学生群体性资源的运用。
1、两人小组的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同桌的两人小组,简单的提问、讨论、动手操作等都可以利用同桌两个学生的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
2、多人小组的资源。学生讲课、做课件、演课本剧、进行社会调查、比较复杂的提问、讨论等,都可以利用学生自由组合的或就近几桌的多人小组。
3、班集体的资源。依靠教师一个人和几个学生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把所有的同学都被发动起来,大家一起认识事物。
4、学生家庭资源的运用。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五篇: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常州市勤业中学
苏菊良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英语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多样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了解它的意义,寻求恰当的途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的高低的问题。英语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如下描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目标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也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我个人倾向与后一观点。据此,可将英语课程资源定义为英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师、学习者本人、英语学习者同伴群体、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物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教学挂图、录音录象资料、工具书、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电脑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等。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他们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提高。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不管哪一种课程资源,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个体。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他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通过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等因素能够归纳出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等,来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 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英语资源的选材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所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学生中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活动。因此,掌握学生现有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和素材,是英语课程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我在设计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编制一段对话,或讲个故事或播段新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现在完成时语法教学后,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的资料,如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短暂性动词如何与since, for连用等内容,设计和整理成现在完成时的核查表,让学生及时掌握这一知识。4. 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安排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英语的氛围:如在课后学唱一些英文歌曲,组织英语书法演讲比赛,开设英语角等,并注意发掘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的一干二净,整个教学效果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作为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英语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同伴互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
四、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怎样让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语境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再加工、活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Read and say:
A: 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B: 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I prefer science.A: I think Chinese is more popular than any other subject.B: I agree with you.Maybe.But I prefer art.上述内容中语言功能包括:(1)用“I think …is/ are more … than….”表示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同时表示自己喜欢它;(2)用“I agree with you.”或“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则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对方观点;(3)在表达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之后使用“I prefer…”是表示说话者有自己的选择;(4)用“Maybe.But I prefer…”来表示说话者不直接反对对方的观点,但表明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讨论活动,话题是“周末野餐带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尽量使用上述的语言形式,并且体验上述的语言交际功能。情景设计为:Suppose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What shall we take for our picnic?这样,学生便有了“带什么”,“我为什么建议带他?”“我认为他怎么样”,“我同意你的建议”,“我反对你的建议”,“或许你的主意不错,但我认为带什么更好”等等的想法。这就为上述语言交际功能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而且,由于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周末野餐”,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涨,又由于学生是在谈论自己的真正想法,因此活动也更具有交际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功能,比抽象地讲授“什么语言有什么交际功能”更加有用。2.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如在教牛津英语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我们常把check out 作为对grammar的检测提前教学。而有时为了扫除reading里生词的障碍,会提前教vocabulary。有时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而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中秋节到来时,我提前教学Festivals,让学生进行中外节日比较,对中外习俗,饮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3.拓展学用渠道,补充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拓展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视听环境。教师可在因特网上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查寻或是访问英语学习网页,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来补充或充实教材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内容,补充背景知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量。生活是语言教学不竭的源泉。教师除了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的作用,还应关注课堂环境和生活环境,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自主开发语用渠道。教师通过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材料和工具。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以学生为本,让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面对不断变化的资源更新,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惟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参考资料: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4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英语课程标准解读.